鸡腿菇覆土机理初探

鸡腿菇覆土机理初探

一、鸡腿蘑覆土机理研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卫彩红[1](2021)在《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阿拉尔垦区林果业生产面积大,而单价相对往年较低。从增加单位面积增收人为出发点,发展林下经济,为职工增收致富拓展新路径。本试验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的三种果树下种植两种食用菌为题材,分析比较食用菌的发育和产量,果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种植食用菌后果树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到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10d、12d、12d,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枣树>核桃树>梨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48d、40d、44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08%,41.04%,68.18%,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3.09g,14.62g,28.16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种植分别为6kg/m2,21.3kg/m2,3kg/m2,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核桃树>梨树。(2)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至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24d,16d,17d,故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56d,65d,68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为,枣树>梨树>核桃树;大球盖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3.33%,9.40%,5.55%,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46.4g,212.3g,130.4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20kg/m2,0.85kg/m2,0.5kg/m2,故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梨树>核桃树。(3)果园种植鸡腿菇后,对果树的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枣树下种植鸡腿菇后其枣树的一年生枝长降低,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由增加趋势,分别为五个指标74.28cm(降低3.10%)、1.58cm(增加96.69%)、4.84cm(增加95.00%)、27.67cm(增加25.77%)、8.06cm(增加22.87%);梨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梨树的果枝的五个生长指标均呈增加趋势,分别为76.92cm、0.77cm、10.75cm、74cm、21.00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2.74%、23.57%、43.33%、12.12%、10.53%;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核桃树的生长量指标有增加,有减少,各个指标分别为31.80cm(增加18.44%)、0.82cm(减少17.97%)、7.09cm(减少0.14%)、78.00cm(增加34.48%)、23.00cm(增加12.20%)故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生长量从大到小次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4)种植大球盖菇后,对果树的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枣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枣树的一年生枝长增加趋势,其余指标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呈降低趋势。五个指标的生长量和增幅分别为65.81cm(0.94%),0.8908cm(12.71%),3.44cm(20.84%),23.67cm(6.9%),7.12cm(9.00%);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干周长、干粗要高于对照外,其余都比对照小,55.78cm(18.37%),0.5922cm(6.49%),6.49cm(13.53%),71.93cm(24.02%),22.17cm(18.063%);核桃树的枝粗和干周增加,其余指标都降低,20.08cm(25.21%),0.6825cm(31.87%),8.2cm(15.79%),62cm(6.90%),19.7cm(3.90%)。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生长量对比顺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5)在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对果树产量的影响: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有变化,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68.09kg,减产0.75%,梨树亩产3210.55kg,增产5.25%,核桃树亩产311.38kg,减产4.68%。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梨树有增产作用,但对枣树和核桃树产量有所降低。(6)种植大球盖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均降低,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33.11kg,减产4.75%,梨树亩产3208.86kg,与对照相比,减产3.36%,核桃树下产量303.21kg,减产7.18%。总体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的产量均出现降低现象。(7)在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果实的含水量增加,54.25%(2.05%),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4.62%(0.79%),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8(5.71%),制干率降低,45.75%(2.33%);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增加,92.13g(5.71%),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06(3.77%),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1.5%(15.91%),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4.47mg/100g(7.62%),果实的硬度降低,156.95g/cm2(8.46%),可改善梨的品质。(8)在果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使果实的含水量降低57.03%(7.28%),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2.30%(2.26),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3(2.14%);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降低,90.37g(4.65%),果实的纵横径之比降低,0.97(97.9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降低,10.44%(9.22%),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1.81mg/100g(0.29%),果实的硬度降低,158.02g/cm2(2.93%)。(9)在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后,使核桃树果实的出仁率和干果重降低分别为64%(1.54%),10.32g(4.71%),果实的壳厚降低,2.29mm(11.92%),果实的青果重增加,58.92g(0.36%),果实的粗脂肪的含量降低,64.14%(4.88%)。(10)在果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呈增加的趋势,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果园种植鸡腿菇后,枣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降低,数量分别为48.67cfu/g(增加17.98%)、7.25cfu/g(减少64.20%)有效促进土壤微环境;梨园土壤中放线菌减少,细菌的数量增加,数量分别为27cfu/g(减少33.74%),31.33cfu/g(增加172.48%),有效改善土壤微环境;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降低,数量分别为30.59cfu/g(减少79.19%)、6.92cfu/g(减少50.57%)。(11)果园种植大球盖菇,枣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呈增多趋势,数量分别为45.09cfu/g(增加9.3%)、25.67cfu/g(增加26.74%);梨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多,细菌数量减少,数量分别为38.17cfu/g(增加445.28%)、69.08cfu/g(减少53.01%);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均增多,数量分别为14.08cfu/g(增加53.01%)、14.08cfu/g(增加0.61%)。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三种果树中,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比较合适,枣树下种植鸡腿菇比较合适。鸡腿菇更适合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中种植,鸡腿菇的产量要高于大球盖菇的产量。

高原[2](2019)在《皱环球盖菇生产关键技术及菌株筛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皱环球盖菇色泽艳丽,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近年来,皱环球盖菇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我国皱环球盖菇规模化栽培的历史较短,技术研究缺乏系统性,未能建立其栽培技术标准。因此,不同的区域栽培原料、栽培模式、管理方法差异较大,导致其产量低而不稳。本文针对陕西关中具体情况对皱环球盖菇栽培的原料,覆土材料,无机氮源,无机盐营养,菌床优势细菌,呼吸强度及优良菌株筛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栽培原料、不同接种量、不同覆土材料和土壤添加量对皱环球盖菇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木屑为皱环球盖菇栽培的优质原料;秋栽情况下适宜接种量为5%;适宜的覆土材料为“75%田园土(黏土)+25%木屑”;在基质中添加20%腐殖土可显着提高子实体的产量。2.研究了4种无机盐和6种无机氮对皱环球盖菇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铵能显着提高皱环球盖菇的产量。其适宜用量分别为基质风干重的0.56%和0.11%。3.从菌床中分离出18株优势细菌,研究了不同细菌菌株对皱环球盖菇子实体产量和形态的影响。其中,细菌X8和G10对产量影响显着,可提高产量30%以上。4.测定了皱环球盖菇不同生长阶段呼吸强度。结果表明,皱环球盖菇菌丝生长阶段呼吸强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提高,在子实体形成阶段最高,以后逐渐下降。5.从30株杂交菌株中选出4株优良菌株(1-9-30、2-9-2F2、1-7-30、1-14-1)。

叶罗娜[3](2017)在《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病原鉴定与防治技术初探》文中认为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是一种风味和口感十分独特的美味食用菌,营养和药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鸡腿菇从菌丝生长到子实体形成耗时较短,同时生物转化效率非常高,栽培过程简单容易掌握。但栽培的一系列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严重,常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细菌性病害发生快、蔓延快和传播范围广,防治相当困难。本课题研究了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后根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分离物的致病性进行验证,同时鉴定病原物所属属名和种名,并将分离的病原物和对应的临床标准菌株进行了动物致病性验证。采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分析病原物的来源。筛选植物提取物和生防细菌,进行了鸡腿菇菌柄腐烂病防治初探。为保障鸡腿菇产业良好发展,进一步对细菌性病害进行防治,食品安全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2015年7月在山东省平阴县鸡腿菇栽培场内发现一种鸡腿菇菌柄腐烂病。从发病部位分离纯化到了3种细菌菌株,分别命名为JTG-A,JTG-B1,JTG-B2。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3种分离物的致病性,采用磨伤接种的方式,分为四组进行接种,每组25个健康的鸡腿菇子实体,重复4次,在接种16 h、36 h和52 h后连续观察发病情况。结果显示,JTG-B1在16 h后可使50%以上的子实体菌柄发病,形成明显的病斑,并有菌脓出现,后期整个子实体腐败,直至死亡。JTG-A和JTG-B2接种后仅少数子实体出现症状,致病力明显低于JTG-B1。对JTG-B1采用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确定其为人体病原菌,氧化木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得到对应的临床标准菌株TJ-ade,采用腹腔注射小白鼠验证JTG-B1和TJ-ade的动物致病性。结果显示80%JTG-B1悬浮液和20%生理盐水混合物腹腔注射小白鼠,在21 d后小白鼠进食率为33%,TJ-ade在相同处理下进食率为29%。小鼠在各处理组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不活跃性,眼紧闭,有抱团现象,体毛有脱落现象,但未出现死亡现象。对两个菌株最适p H和温度进行测定,JTG-B1和TJ-ade在16-34℃时均可生长,28℃为最适生长温度,在p H4-11之间两者均可生长,p H7为最适生长p H值。对JTG-B1和TJ-ade的7个管家基因nus A、rpoB、eno、glt B、lepA、nuoL、和nrd A进行扩增,测序后输入MLST数据库,将等位基因编号进行一对一的比对,从而确定对应的ST型。PCR扩增后对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知管家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为300-400 bp,JTG-B1和TJ-ade分别为ST14和ST29。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进行鸡腿菇子实体致病性实验,TJ-ade在16h时磨伤接种也能使50%以上的健康鸡腿菇子实体菌柄发病,症状与JTG-B1接种后相同。生理生化反应观察两者对不同糖类分解情况,CIT(柠檬酸盐利用试验),VP(丙酮酸盐试验),GLU(葡萄糖发酵试验),SAC(蔗糖发酵试验),AMY(苦杏仁苷发酵试验)和ARA(阿拉伯糖试验)的反应均为阳性,但JTG-B1所有阳性反应小管的颜色反应均深于TJ-ade,可知其代谢反应速率和相关酶类表达量高于TJ-ade,结合动物致病性实验,可综合分析两者种间差异情况。从山东省平阴县鸡腿菇栽培基地周边的7处位置采集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总DNA,扩增目的病原菌JTG-B1的bla OXA-114基因。洞穴外地面土壤PCR反应产物在电泳时出现了大小500 bp左右的条带,表明病原物可能在栽培场地周边存在,通过人为携带、覆土材料或栽培料等进入栽培场地中。制备大蒜、梧桐树叶、银杏、蒲空、龙葵、茶叶、肉桂油、石榴皮和辣椒等植物的提取物。结果显示,仅肉桂油在浓度100 mg/m L和120 mg/m L时,可以对病原菌产生直径1.0 mm和9.0 mm的抑菌圈。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发酵液对病原菌没有抑制作用。120 mg/m L肉桂油对鸡腿菇菌丝生长无影响,且在12 h和24 h时肉桂油在鸡腿菇子实体上可以预防病原菌感染。

殷姣姣,刘佳佳,徐建民[4](2015)在《陇东地区林下鸡腿菇袋料覆土栽培试验初报》文中研究指明引入鸡腿菇菌种Cc100,通过袋料扩繁置于陇东林地郁闭度较好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下进行仿野生栽培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采用林下脱袋卧式、半立式、直立式、窑洞脱袋半立式覆土栽培等5种不同栽培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林下脱袋半立式覆土栽培(切口向下)菌丝生长、子实体外观良好,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21.5%,几乎无畸形菇出现,是林下袋料鸡腿菇的最佳栽培方式,可在实际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张岩[5](2015)在《恶臭假单胞菌的趋化性及在双孢蘑菇覆土栽培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生产量及消费食用量最大的食用菌。我们实验室发现,双孢蘑菇覆土中的优势菌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ACC deaminase,AcdS)产生菌,该类菌可以降解蘑菇菌丝产生的ACC进而减少其乙烯的合成,从而促进双孢蘑菇的生长和发育。本研究旨在探索在覆土及覆土替代材料中添加AcdS产生菌恶臭假单胞菌UW4(Pseudomonas putida UW4)对双孢蘑菇规模化生产的影响,并从基因水平上证实AcdS产生菌对ACC的趋化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了不同基质制备恶臭假单胞菌UW4菌剂的效果。选择风化煤、东北草炭土、丹麦品氏托普泥炭土为基质,以品氏托普泥炭土为载体的菌剂有效活菌数达到8×108个/g,符合农业行业微生物固体菌剂的标准,而以风化煤、东北草炭土为载体的菌剂有效活菌数分别为5×104个/g和2×106个/g,菌数较低。2、共设六个覆土处理,分别是常规覆土、常规覆土添加2%的菌剂、常规覆土灭菌、常规覆土灭菌后添加2%的菌剂、蛭石、蛭石添加2%的菌剂。每个处理设三个小区,每个小区长2.4 m,宽1.2 m。实验表明,覆土材料中添加恶臭假单胞菌菌剂的处理菇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未加菌剂的处理。蛭石中添加菌剂处理,与传统覆土相比,使用简便,用工少,出菇提早,出菇集中,无病虫害,产量高,增产35%;传统覆土灭菌后添加菌剂处理,与传统覆土相比,出菇提早,无病虫害,产量高,增产13%。3、在双孢蘑菇二潮出菇后,测定了不同覆土处理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六个覆土处理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分别为5.4、3.9、5.8、12.6、1.8、18×106个/g,分别占总可培养细菌数量的15.9%、8.6%、11.2%、18.9%、15.9%、18.8%。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总可培养细菌数量均与两潮菇产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4、构建了同源重组敲除CheR基因序列的打靶片段。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恶臭假单胞菌趋化基因CheR序列及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克隆得到其上下游各500 bp同源臂序列,同时以质粒为模版克隆得到四环素抗性基因表达盒序列。已通过重叠PCR将以上三个片段融合在一起,构建成用于CheR基因同源重组敲除的打靶片段,并通过电转化将打靶片段转入P.putida uw4中,以期构建恶臭假单胞菌趋化缺失菌株进一步研究恶臭假单胞菌对ACC的趋化性和机理。

王芳,孟丽君,张玉萍,鹿有贵,张玉梅[6](2014)在《醋糟栽培鸡腿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以醋糟为主原料,设计不同配方配制培养料,进行鸡腿菇育种及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醋糟可以替代棉籽壳用于鸡腿菇育种以及栽培生产,既能废物利用,减少污染,又能提高菌丝生长速度,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胡晓强,李峰,赵建选,靳荣线[7](2014)在《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对鸡腿栽培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出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豫北农田沙壤土添加一定比例的平菇菌糠较沙壤土更适宜作为鸡腿菇覆土材料;覆土厚度23 cm时,鸡腿菇产量最高;不脱袋半袋立式栽培,接种端面朝上覆土这种栽培方式更适宜。

赵现方,王斌,武忠伟,王振河[8](2011)在《土壤处理对毛头鬼伞出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实验室中采用不同的覆土及喷施水处理,研究覆土中诱导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出菇的因素。结果表明,覆原土组的出菇率为100%,且出菇个数多,菌盖直径1.7~3.0cm;覆无菌土组与不覆土组,仅浇灌原土悬液的有少量菇蕾形成,且菌盖直径小,最大直径只有1.5cm,其它处理均未形成菇蕾。证明原土中的微生物是诱导毛头鬼伞子实体形成的必要因素。

杜纪格,王尚堃[9](2010)在《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栽培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主要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覆土技术、出菇方式、栽培原料配方等方面综述了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并提出了鸡腿菇栽培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邓功成,邹茂彬,杨川[10](2009)在《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用菜园土、腐殖质土、细河砂、黄黏土、混合土(菜园土60%、煤灰30%、腐殖质土10%)、煤灰作为鸡腿菇覆土材料,进行常压高温灭菌和未灭菌处理,用钵栽鸡腿菇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土作为鸡腿菇栽培的覆土材料,子实体分化早,产量最高。同一覆土材料经灭菌和不灭菌处理,鸡腿菇子实体都能形成,土壤中非生物因子是诱导鸡腿菇子实体形成的主导因子。

二、鸡腿蘑覆土机理研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腿蘑覆土机理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2.2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栽培模式
        1.2.3 国外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3 林下食用菌研究现状
        1.3.1 林下食用菌菌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
        1.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1.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1.3.4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的研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试验仪器、药品和配方
        2.4.1 仪器
        2.4.2 药品
        2.4.3 试剂和配方
    2.5 试验指标的测定
        2.5.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生量及产量的影响
        2.5.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5.3 食用菌的土壤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2.7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果树对食用菌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
        3.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土壤温度差异分析
        3.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子实体生长时间及产量分析
    3.2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生长量的比较
        3.2.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产量的比较
        3.2.3 枣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3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差异分析
        3.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3.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分析
第4章 讨论和结论
    4.1 讨论
        4.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
        4.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4.1.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对土壤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皱环球盖菇生产关键技术及菌株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皱环球盖菇概述
        1.1.1 自然分布及栽培历史
        1.1.2 形态特征
        1.1.3 营养条件
        1.1.4 生活条件
        1.1.5 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1.2 栽培技术
        1.2.1 栽培原料、季节及场地
        1.2.2 栽培模式
        1.2.3 栽培管理
    1.3 土壤在食用菌生产中作用
    1.4 食用菌呼吸作用研究
        1.4.1 呼吸强度的概念
        1.4.2 测定方法
        1.4.3 研究现状
    1.5 食用菌育种技术
        1.5.1 自然选育
        1.5.2 杂交
        1.5.3 诱变
        1.5.4 原生质体融合
        1.5.5 基因工程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皱环球盖菇栽培及覆土材料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栽培原料对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2.2.2 接种量对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2.2.3 覆土材料对皱环球盖菇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2.2.4 不同土壤添加量对皱环球盖菇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无机盐和无机氮对皱环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无机盐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3.2.2 不同无机氮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菌床优势细菌对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4.1 材料
        4.1.1 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分离样品
    4.2 方法
        4.2.1 菌床优势细菌分离
        4.2.2 不同非固氮细菌对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4.2.3 不同固氮菌对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测序结果及菌株鉴定
        4.3.2 不同非固氮细菌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4.3.3 不同非固氮细菌对子实体形态的影响
        4.3.4 不同固氮菌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4.3.5 不同固氮菌对子实体形态的影响
    4.4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皱环球盖菇呼吸强度测定
    5.1 材料
        5.1.1 菌种
        5.1.2 培养基
        5.1.3 样品
        5.1.4 仪器
    5.2 方法
        5.2.1 原种制备
        5.2.2 栽培
        5.2.3 取样
        5.2.4 呼吸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生长不同时期皱环球盖菇菌丝呼吸强度变化
        5.3.2 子实体发育不同时期呼吸强度变化
    5.4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皱环球盖菇优良菌株筛选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菌株的产量比较
        6.2.2 不同菌株出菇时间比较
        6.2.3 不同菌株出菇期温度范围比较
        6.2.4 不同菌株子实体形态比较
    6.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病原鉴定与防治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食用菌产业概况
    1.2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1.2.1 常见细菌性病害病原物鉴定方法
        1.2.2 常见细菌性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1.3 鸡腿菇病害研究进展
        1.3.1 鸡腿菇概述
        1.3.2 鸡腿菇病害研究进展
    1.4 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1.4.1 生防细菌在防治中的应用
        1.4.2 植物提取物在防治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和材料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生理生化试剂
        2.1.4 供试试剂
        2.1.5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鸡腿菇菌袋制作和发菌
        2.2.2 病原物分离与培养
        2.2.3 分离物的致病性验证
        2.2.4 病原物种类鉴定
        2.2.5 病原菌和临床标准菌株的动物致病性实验
        2.2.6 病原菌最适pH和温度测定
        2.2.7 病原菌和临床标准菌株的基因分型和种间差异分析
        2.2.8 栽培场所周围土壤病原物的检测
        2.2.9 病原菌防治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的症状
    3.2 分离物在鸡腿菇子实体上的致病性实验
        3.2.1 JTG-A的子实体致病性实验
        3.2.2 JTG-B1的子实体致病性实验
        3.2.3 JTG-B2的子实体致病性实验
        3.2.4 小结
    3.3 病原物的种类鉴定
        3.3.1 病原物菌落形态观察
        3.3.2 病原物的显微形态观察
        3.3.3 生理生化反应
        3.3.4 16S rDNA分子鉴定
    3.4 病原菌和临床标准菌株的动物致病性实验
        3.4.1 JTG-B1的动物致病性实验
        3.4.2 TJ-ade的动物致病性实验
    3.5 病原菌和临床标准菌株最适pH和温度测定
        3.5.1 最适温度测定
        3.5.2 最适pH测定
    3.6 病原菌和临床标准菌株的基因分型和种间差异分析
        3.6.1 JTG-B1和TJ-ade的基因分型
        3.6.2 TJ-ade的鸡腿菇子实体致病性实验
        3.6.3 TJ-ade的生理生化反应
    3.7 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病原物来源分析
    3.8 植物提取物和生防细菌防治筛选实验
        3.8.1 植物提取物和生防细菌发酵液的抑菌圈试验
        3.8.2 肉桂油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3.8.3 肉桂油对鸡腿菇子实体防治实验
4 讨论
    4.1 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的发生规律
    4.2 病原菌宿主多样性和食品安全问题
    4.3 病原物JTG-B1和与TJ-ade的种间差异分析
    4.4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技术初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JTG-B1的 16s rDNA序列
    附录二 TJ-ade的 16s rDNA序列
    附录三 JTG-B1的管家基因序列
    附录四 TJ-ade的管家基因序列
致谢

(4)陇东地区林下鸡腿菇袋料覆土栽培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原料
        1.1.3 配剂
        1.1.4 培养料配方
        1.1.5 覆土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时间
        1.2.2 试验地概况
        1.2.3 栽培袋制作
        1.2.4覆土栽培
    1.3 试验期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及菇蕾生长情况
    2.2 子实体大小及外观性状情况
    2.3 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5)恶臭假单胞菌的趋化性及在双孢蘑菇覆土栽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双孢蘑菇概述
    1.2 双孢蘑菇的生理特性
    1.3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的研究
        1.3.1 覆土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1.3.2 双孢蘑菇产生的自抑物质可能是乙烯
    1.4 乙烯的生理特性及其合成的Yang途径
    1.5 ACC脱氨酶的应用
    1.6 PGPR及其菌肥的研究应用
        1.6.1 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GPR)对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
        1.6.2 微生物肥料
        1.6.3 在植物根际定殖是PGPR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1.6.4 PGPR在根系趋化定殖的关键物质可能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
    1.7 细菌趋化性的研究
        1.7.1 细菌的趋化性及运动方式
        1.7.2 细菌趋化机理
    1.8 细菌功能基因的同源重组敲除技术
        1.8.1 同源重组敲除
        1.8.2 同源重组敲除过程
        1.8.3 基因无痕敲除技术
第二章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覆土技术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区
        2.2 菌株材料
        2.3 培养材料
        2.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5 主要试剂
        2.6 培养基
    3 实验方法
        3.1 菌肥(菌剂)研制及质量检测
        3.1.1 菌种
        3.1.2 菌悬液制作
        3.1.3 固体菌肥制作
        3.1.4 菌肥质量检测
        3.2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
        3.2.1 栽培料的堆建
        3.2.2 菇棚消毒、铺料、及播种
        3.2.3 发菌管理
        3.2.4 覆土
        3.2.5 覆土后管理
        3.2.6 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
        3.3 二潮菇后覆土材料中总细菌和ACC脱氨酶产生菌的计数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菌肥质量检测
        4.2 恶臭假单胞菌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4.3 恶臭假单胞菌对双孢蘑菇出菇的影响
        4.3.1 恶臭假单胞菌对首潮出菇的影响
        4.3.2 恶臭假单胞菌对二潮出菇的影响
        4.3.3 恶臭假单胞菌对前两潮出菇总产量的影响
        4.4 二潮菇后覆土材料中细菌总数和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
        4.5 双孢蘑菇产量与覆土材料中细菌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第三章 恶臭假单胞菌CheR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菌类材料及载体
        2.2 主要工具酶及试剂
        2.3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2.4 实验主要仪器
        2.5 引物合成
    3 实验方法
        3.1 P.putida UW4 基因组DNA提取
        3.2 同源重组敲除打靶片段的构建
        3.2.1 上、下游同源臂片段及四环素抗性基因表达盒序列片段的扩增
        3.2.2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3.2.3 重叠PCR构建打靶片段
        3.2.4 打靶片段的连T及核酸测序
        3.3 P.putida UW4 感受态的制备和电转化
        3.3.1 P.putida UW4 感受态的制备
        3.3.2 电转化
        3.4 突变株的筛选
        3.4.1 打靶片段的转入验证
        3.4.2 同源重组发生位置的验证
    4 结果与分析
        4.1 P.putida UW4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4.2 CheR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及四环素抗性基因表达盒序列扩增回收结果
        4.3 重叠延伸结果
        4.3.1 重叠延伸PCR结果
        4.3.2 打靶片段连T载体后测序
        4.4 电转化结果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6)醋糟栽培鸡腿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供试原材料
    1.2 供试菌种
    1.3 培养基配方
        1.3.1 母种培养基
        1.3.2 原种培养基配方
        1.3.3 栽培袋培养基配方
    1.4 试验方法
        1.4.1 原种制作
        1.4.2 栽培袋制作
        1.4.3 发菌和出菇管理
        1.4.4 子实体品质的检测
        1.4.5 产量统计
        1.4.6 数据分析
    1.5 主要仪器设备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2.2 栽培袋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2.3 不同配方培养基出菇
    2.4 不同配方子实体品质对比
3 小结

(7)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发酵料制备
        1.2.2覆土材料试验处理
        1.2.3覆土厚度试验处理
        1.2.4出菇方式试验
        1.2.5不同栽培方式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2.2不同覆土厚度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2.3不同出菇方式对鸡腿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2.4不同栽培方式对鸡腿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10)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2.2 栽培料及配方。
        1.3.3 覆土材料及配比。
    1.2 方法
        1.2.1 菌棒制备。
        1.2.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2.2 同一覆土材料灭菌与未灭菌处理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2.3 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四、鸡腿蘑覆土机理研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卫彩红. 塔里木大学, 2021(11)
  • [2]皱环球盖菇生产关键技术及菌株筛选研究[D]. 高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3]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病原鉴定与防治技术初探[D]. 叶罗娜.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4]陇东地区林下鸡腿菇袋料覆土栽培试验初报[J]. 殷姣姣,刘佳佳,徐建民.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5)
  • [5]恶臭假单胞菌的趋化性及在双孢蘑菇覆土栽培中的应用[D]. 张岩.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1)
  • [6]醋糟栽培鸡腿菇的研究[J]. 王芳,孟丽君,张玉萍,鹿有贵,张玉梅. 中国食用菌, 2014(06)
  • [7]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试验[J]. 胡晓强,李峰,赵建选,靳荣线. 食用菌, 2014(03)
  • [8]土壤处理对毛头鬼伞出菇的影响[J]. 赵现方,王斌,武忠伟,王振河. 食用菌学报, 2011(04)
  • [9]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杜纪格,王尚堃.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8)
  • [10]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 邓功成,邹茂彬,杨川. 农技服务, 2009(09)

标签:;  ;  ;  ;  ;  

鸡腿菇覆土机理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