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船山对佛教的审美批判

论船山对佛教的审美批判

一、论船山对佛教的美学批判(论文文献综述)

卓拉[1](2009)在《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庐山东林寺是我国汉传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自东晋创立以来,由初建莲社的123人,历经唐、宋时期的广泛传播,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它以称念佛号这一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成为国内外佛教一大主流,无论法事仪轨还是称念佛号都始终伴随着“以音声做佛事”的思想,并流传至今。本文主要运用民族音乐学局内人与局外人双视角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笔者多次的实地考察,以东林寺净土宗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地梳理了东林寺净土宗音乐的发展脉络。本文选取盂兰盆会法事仪轨的实录报告为切入点,深入地透析净土音乐、仪式、信仰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运用了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东林佛号音乐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东林佛号在净土思想传播、传承方面的核心作用及其音乐的特殊性。

丁希勤[2](2005)在《宋明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新探 ——兼论明末清初的学风与佛教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拙文由前言、三个主体部分和结束语组成。前言介绍了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缘起、目的、范围和学术史回顾以及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主体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对佛教“一心开二门”结构和儒学内部基本矛盾的认识,指出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为了论证这个观点,重点介绍了“一心开二门”的核心概念“真如”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在这种论证中,旨在说明佛教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体第二部分,详细论证了佛教和儒学围绕“一心开二门”的历史的动态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是传统文化结构不断消解和新生文化结构不断形成的过程,新生的文化结构暗示了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曙光。新生文化结构的助缘主要是佛教。但在明清鼎革中遭遇了历史的寒流,遂挤迫出康雍乾三朝内禅外儒的政治模式。主体第三部分是明末清初的学风与佛教的关系。一般认为明末清初的学风是反对佛教的,拙文认为这种反对只是针对佛教末流而言,在深层里,明末清初的学风仍然是皈依佛教的,我谓这种皈依为佛学,以王夫之为典型来剖析论证他对佛教的无意识的皈依心理。明末清初的学风对佛教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批判的抑或审美的悲剧之美。结束语,简单阐述了我对有唐以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的基本看法。

于光[3](2003)在《2001-2002年全国部分非宗教类报刊佛教论文目录》文中认为

吴海庆[4](2002)在《论船山对佛教的美学批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晚明时期,佛教与心学合流,在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都造成了"重内轻外"的内转局面,轻视奔腾不息的现实生活自身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当时以正统儒者自居的王船山为了维护正统儒家的理念,对佛教展开了激烈的哲学与美学批判。作为这种批判的成果,船山指出,人类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是道的体现,人们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发掘美、创造美,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二、论船山对佛教的美学批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船山对佛教的美学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1)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写作本课题的意义及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实地考察时间与对象
1、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历史及其音乐传统
    1.1 净土祖庭——东林寺概况
        1.1.1 净土宗
        1.1.2 初祖慧远与东林寺
        1.1.3 东林寺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
        1.1.4 目前寺院规模
    1.2 东林寺净土宗音乐传统
        1.2.1 东晋至南朝——东林寺净土宗佛教音乐的初弘期
        1.2.2 隋、唐至宋——东林寺净土宗音乐的华化期
        1.2.3 元、明、清——东林寺净土宗音乐的保持期
        1.2.4 东林寺净土宗音乐的现状考略
        1.2.4.1 佛事现状
        1.2.4.2 东林寺现有法师
        1.2.4.3 其他音乐活动
        1.2.4.4 传播之广
2、净土仪轨——东林寺盂兰盆会法事仪轨程序内容及音乐采录报告
    2.1 盂兰盆会法事程序及音乐采录报告
        2.1.1 仪式介绍: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
        2.1.2 仪式前准备、坛场设置
        2.1.3 仪式中所用法器
    2.2 法事程序与音乐纪实
        2.2.1 净坛
        2.2.2 上兰盆供
        2.2.3 众僧受食9:33′22〞——11:30
    2.3 盂兰盆会仪式的音乐构成
3、净土心声----东林佛号音乐研究
    3.1 佛号与东林佛号的由来
        3.1.1 佛号
        3.1.2 东林佛号的由来
    3.2 东林佛号音乐形态分析
        3.2.1 韵律性节拍节奏
        3.2.2 旋律发展手法
        3.2.3 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
        3.2.4 与法器的结合
        3.2.5 音腔
    3.3 与其他佛号念诵的对比
    3.4 东林佛号的应用范围及功能分析
        3.4.1 应用范围
        3.4.1.1 日常修行法事
        3.4.1.2 延生普佛、往生普佛、早晚课
        3.4.1.3 阿弥驼佛圣诞祝仪
        3.4.1.4 大蒙山施食仪规
        3.4.1.5 莲海心灯法会
        3.4.1.6 千亿圣号大念诵
        3.4.2 功能分析
        3.4.2.1 宗教功能
        3.4.2.2 传播功能
        3.4.2.3 社会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宋明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新探 ——兼论明末清初的学风与佛教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我对“一心开二门”和儒学内部矛盾的基本认识
    (一) “一心开二门”之“真如存在”的哲学本质
    (二) 真如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三) 儒学的基本矛盾与佛学的关系
二、宋明儒学和佛教“一心开二门”的互动
    (一) 佛教“一心开二门”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影响
    (二) “一心开二门”之“明心见性”的特质对儒学传统的解构
    (三) 儒学对“一心开二门”的改造
    (四) 宋明理学的存在本质与真如的关系
三、明末清初的学风与佛教的关系
    (一) 明末实学思潮的兴起与佛教的关系
    (二) 明末清初的学风与佛教的关系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四、论船山对佛教的美学批判(论文参考文献)

  • [1]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D]. 卓拉. 江西师范大学, 2009(07)
  • [2]宋明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新探 ——兼论明末清初的学风与佛教的关系[D]. 丁希勤. 安徽师范大学, 2005(05)
  • [3]2001-2002年全国部分非宗教类报刊佛教论文目录[J]. 于光. 佛学研究, 2003(00)
  • [4]论船山对佛教的美学批判[J]. 吴海庆.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2(06)

标签:;  ;  ;  ;  ;  

论船山对佛教的审美批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