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雄性不育系为主导的早熟秋白菜新品种“中干18号”

以雄性不育系为主导的早熟秋白菜新品种“中干18号”

一、以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秋甘蓝新品种‘中甘18’(论文文献综述)

吕红豪,邢苗苗,杨丽梅,庄木,张扬勇,王勇,方智远[1](2019)在《甘蓝抗芜菁花叶病毒育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芜菁花叶病毒(TuMV)是危害甘蓝生产的主要病毒。从甘蓝对TuMV的抗性鉴定方法、抗源材料筛选、抗性遗传解析、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以及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甘蓝抗TuMV育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杨丽梅,方智远,庄木,张扬勇,吕红豪,刘玉梅,李占省[2](2016)在《“十二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十二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选育出一批优异的甘蓝育种材料,建立了高效的甘蓝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甘蓝规模化制种,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应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从甘蓝种质创新、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年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季家磊,杨丽梅,方智远,庄木,张扬勇,吕红豪,刘玉梅,李占省[3](2016)在《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结球甘蓝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类型、遗传特性及其在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李海芬,缪翼[4](2015)在《一场甘蓝制种技术的变革》文中研究说明近日,“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寻找到了优良甘蓝雄性不育源,并使之成功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丰富了蔬菜雄性不育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突破了甘蓝育种的世界性难题。本期“前沿聚焦”将和您一同见证这场甘蓝制种技?

舒金帅[5](2013)在《青花菜两类不育系农艺性状及显性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文中提出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又名西兰花、意大利芥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以绿色花球为产品的一种重要的特色蔬菜,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抗癌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青花菜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已成为浙江、甘肃、云南等省份的主栽蔬菜和重要的出口蔬菜。青花菜杂种优势明显,常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交种,近年开始重视对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目前国内外生产上主要是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自交系生产杂交种,但存在花蜜量少、低温易死蕾、种子产量不高等问题,缺少可实际应用的优良雄性不育系。我国对青花菜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国内优良品种不多,目前生产上所用的F1代杂交种仍以进口品种为主为了选育优良的雄性不育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青花菜课题组对青花菜雄性不育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以在甘蓝自然群体中发现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和引进的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OguraCMSR3629为原始不育源,用优良的青花菜自交系8554、8590、90196、93213和93219为父本,通过高代回交转育的方法将其转育成可实际应用的两类不育系。但对以上不育源获得的青花菜两类不育系在农艺性状上的差异及显性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等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青花菜两类不育系和保持系及其配制的杂交组合为试材,对两类不育系的死花蕾数目、花器官形态、蜜蜂访花情况、疏球整枝方式对种株结实特性的影响、植株营养生长趋势和结球期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利用3个显性雄性不育青花菜群体进行了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CDMs399-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以期为两类不育系的有效应用和花器官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青花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提高杂交制种产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花器官形态及蜜蜂访花情况保持系花器官发育正常,花冠呈黄色;DGMS(显性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大部分发育正常,花冠呈淡黄色;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大部分发育正常,花冠较DGMS更淡。经相同保持系转育而成的DGMS与CMS在花蕾大小、单枝死花蕾数、花冠直径、雄蕊长、花瓣及花药大小、蜜蜂访花频次、蜜蜂平均访花时间和来访蜂数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表现为DGMS优于CMS。死花蕾程度和花器官大小受遗传背景和季节的影响,总体表现为8554三系不易死花蕾且花器官较大,93219三系最易死花蕾且花器官较小。不同遗传背景下相同不育类型的DGMS和CMS在蜜蜂访花频数和来访蜜蜂数方面总体上表现为8554>8590>93219,在平均访花时间方面表现为93219>8554>8590。2.植株生长趋势及花球性状相同遗传背景下,保持系、两类不育系及由其配制的F1主要农艺性状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株幅、株高、最大外叶长和宽,总体上均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速度变慢,趋于平缓增长,最后有些试材呈现出下降趋势;有效外叶数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植株侧枝数目因遗传背景和年份的不同而不同。由相同保持系获得的两类不育系的显球和采收时间基本相同,由其配制的F1显球和采收时间相同,均早于相应保持系与相同父本配制的F1;花球产量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而异;花球品质性状表现一致。3.疏球整枝方式对结实特性的影响相同环境下DGMS8554的物候期较CMS8554早约2-4天;不同环境下,DGMS8554物候期不同。授粉后约一周现荚,从结荚到种子褐变约45天,从褐变到收获约10天。去主花球后单株种子产量因不育类型不同而异,DGMS8554能够开花结实,而CMS8554不能开花结实;去主花球植株的花期较不去主花球植株晚约10天,种子收获期晚8-13天。明确了不同不育系的最佳疏球整枝方式,DGMS8554、CMS8554、DGMS8590、CMS8590和CMS93213的最优处理分别为:留3个侧球或1中心花球+2个侧球、留4个侧球、留5个侧球、留5个侧球、经1中心花球+4侧球疏球后留70枝或留3个侧球自然状态下的枝条。4.青花菜中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CDMs399-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采用SSR、SRAP、SCAR分子标记技术和集群分析法(BSA),在3个青花菜显性雄性不育高代(≥9代)回交分离群体中共获得了12个与CDMs399-3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1个为前人开发的SCAR标记,11个为新开发的SSR标记。在三个不同分离世代DGMS8554的BC10(含747个单株)、DGMS90196的BC11(含338个单株)和DGMS93219的BC9(含277个单株)分离群体中,分别获得4个、10个和5个标记。在获得的12个不同标记中,scaffold10312a和OD3R-Ni2E12FSC均适用于3个不同群体,scaffold1292012和scaffold395适用于DGMS8554和DGMS93219群体,scaffold10312b适用于DGMS90196和DGMS93219群体。在DGMS8554分离群体中scaffold1292012和scaffold10312a为最近的双侧翼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0.328cM和0.563cM,将CDMs399-3基因定位在0.891cM的区间内;在DGMS90196分离群体中scaffold10312a和scaffold3778为最近的双侧翼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0.532cM和2.070cM,将CDMs399-3基因定位在2.602cM的区间内;在DGMS93219分离群体中scaffold10312a和OD3R-Ni2E12FSC为最近的双侧翼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2.820cM和5.219cM,将CDMs399-3基因定位在8.039cM的区间内。以上标记的获得和对CDMs399-3基因的定位,将有助于加速青花菜育种中CDMs399-3基因转育过程中的辅助选择,提高育种效率,并促进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进程。

庞婵婵[6](2012)在《秋甘蓝自交系的鉴定和杂交组合的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秋甘蓝是我国各地秋冬季节主要栽培的蔬菜作物之一。本研究根据我国现阶段秋甘蓝的育种目标,主要通过对不同甘蓝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的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筛选,结合分子标记技术选育出抗病的品系;利用经济性状好的自交不亲和系或自交系进行杂交组合的配制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性状排名;同时,以6个绿球甘蓝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共配制15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选育的80多个纯合甘蓝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筛选出了16个优良的品系。通过苗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出同时抗黑腐病和枯萎病的品系有:21-3-1、40-1-1、46-1-1-2、57-2-1-1-1、65-1-1、N5-3-7-1、N9-2-1、WG16F-2-1。2.用orfl38、orf22、orf224、orf288基因(分别是Ogu、Nap、Pol、hauCMS)引物,对四个不育系(08-3F1、大尖圆1号、GLMS、57-1xMS1)的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08-3F1、大尖圆1号和GLMS为OguCMS,57-1×MS1为芥菜型雄性不育hauCMS。3.用筛选的16个优良甘蓝品系配制了86杂交组合,其中优良早熟组合9个,中熟组合14个,晚熟组合14个。通过对杂交组合的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早熟组合综合排名第一的是11G61,其次为11G6、11G50;中熟组合综合排名第一的是11G47,其次为11G4、11G45:晚熟组合综合排名第一的是11G30,其次为11G79、11G26。4.从16个品系中选取6个绿球的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配组,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通过组合间比较实验和配合力方差分析,筛选出6个比较优良的组合:P1xP6、P2×P3、P2xP5、P3×P5、P4xP5、P4xP6。

陈琛[7](2011)在《甘蓝EST-SSR标记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以下简称甘蓝)是十分重要的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作物,在我国蔬菜周年供应和出口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图谱绘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进化分析、品种鉴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标记技术因多态性高,易检测,共显性和特异性明显等特点应用更加普遍。鉴于已公开报道可用的甘蓝SSR标记数量较少,本研究基于NCBI数据库公开报道的62,576条与甘蓝相关的EST,研究开发了EST-SSR标记,并将其应用于甘蓝指纹图谱构建、杂交种纯度鉴定、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蓝EST-SSR特征及扩增分析。利用SSRIT在线分析软件(http://www.gramene.org/db/searches/ssrtool)对19,611条无冗余甘蓝EST进行了搜索,共得到1,219条SSR,分布在1,176条EST上,分布密度为1/11.48kb,包括273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353个SSR)和三核苷酸(423个SSR)占主导地位;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G/CT,占总数的25.59%,其次为AAG/CTT占7.71%;其它重复类型所占比例均不足5%。基于1,176条含有SSR的EST,设计合成了978对甘蓝EST-SSR引物。以早熟圆球型甘蓝397和晚熟扁圆球型甘蓝20-2-5两份自交系为试材,对合成引物进行初步的扩增分析,其中897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共扩增出1,026条扩增带;128对引物在两份材料间表现出多态性,共扩增258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25.15%)。表明开发的EST-SSR引物在甘蓝上有较好的可用性。2、构建了部分甘蓝品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京丰1号”的纯度鉴定。在对甘蓝EST-SSR初步扩增分析的基础上,利用BoE002.BoE222.BoE225和BoE916等4对引物构建了“中甘11”、“8398"、“中甘15”和“中甘21”等4个春甘蓝及其亲本的EST-SSR指纹图谱;利用BoE974.BOE9]6.BoE337.BoE316和BoE222等5对引物构建了“京丰1号”、“晚丰”、“中甘8号”、“中甘18”、“中甘19”和“中甘22”等6个秋甘蓝及其亲本的EST-SSR指纹图谱。利用能够扩增出互补带型的标记BoE222进行“京丰1号”杂交种的分子鉴定,种子纯度鉴定为90%,与田间鉴定结果吻合率约为98%。3、获得了与早熟圆球型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CDMs399-3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来自早熟圆球甘蓝397育性分离群体的5株可育株及4株纯合不育株分别构建可育池和不育池,并以该群体的敏感不育单株自交得到的73株F2分离群体的植株为试材,筛选与早熟圆球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结果得到共显性标记BoE332(不育片段约270bp,可育片段约290bp),该标记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CDMs399-3连锁距离为3.6cM,可应用于纯合不育单株的快速鉴定,加速了397显性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进程。

张扬勇[8](2011)在《甘蓝类蔬菜的细胞质DNA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甘蓝类蔬菜(Brassica oleracea L.)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包含结球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球茎甘蓝、芥蓝、羽衣甘蓝、抱子甘蓝等七个栽培变种。2006年全国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的种植面积达93.73万公顷。结球甘蓝杂交种的生产主要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两种途径,其中雄性不育系包括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DGMS)和改良的Ogura萝卜胞质不育(CMS)。但雄性不育系的利用存在胞质单一的风险。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蓝变种间和变种内的细胞质DNA多态性,为显性雄性不育系和胞质不育系的胞质多样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阐明甘蓝各变种的进化路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蓝类蔬菜不同变种间和变种内材料,以开发的叶绿体SSR(cpSSR)和线粒体SSR(mt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全面揭示六份结球甘蓝材料间的细胞质DNA多样性;以获得的特异SNP或CAPS标记进行Ogura CMS不育系或DGMS不育系胞质多样性的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已公布的拟南芥叶绿体、油菜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首次开发出可在结球甘蓝上应用的cpSSR和mtSSR引物。分别搜索获得89个叶绿体基因组SSRs(cpSSRs)、29个线粒体基因组SSRs(mtSSRs),SSR出现频率分别为1.736 kb/ 1个SSR、7.650 kb/ 1个SSR。针对这些SSR设计cpSSR引物58对、mtSSR引物21对,能在结球甘蓝上应用的cpSSR引物32对、mtSSR引物21对。在32对cpSSR引物中,5对引物在结球甘蓝自交系C300、C322和波里马油菜N478、N479间有扩增产物多态性,这些多态性片段均位于基因内含子区或基因间隔区。多态性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单核苷酸A/T重复数从8个到13个不等,相似性比较表明C300、N479间的相似性大于两者与拟南芥之间的相似性。21对mtSSR引物均未在甘蓝C300、C322和波里马油菜N478、N479间检测到多态性,表明线粒体DNA的保守程度比叶绿体要高。这些细胞质SSR引物在结球甘蓝上的成功应用,为甘蓝类蔬菜细胞质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2.利用开发的cpSSR引物进行甘蓝类蔬菜不同变种间细胞质DNA多态性筛选,首次获得了具有变种特异性的叶绿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并成功将其转化为dCAPS标记。以32对在结球甘蓝上应用的cpSSR引物对结球甘蓝、青花菜、花椰菜、芥蓝、球茎甘蓝等5个不同变种进行标记筛选,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没有获得扩增产物长度多态性。对这32对引物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比对发现1个SNP位点,该位点初步呈现变种特异性。为简便快速鉴定该SNP位点,将其成功转化为衍生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CAPS)标记—ACP43-93 RsaⅠ。以该dCAPS标记对甘蓝类蔬菜不同变种的206份材料进行筛选,进一步验证了该标记的变种特异性。全部花椰菜和大部分青花菜为同一单元型,其它甘蓝变种为另一单元型,由此推测青花菜和花椰菜的分化时间相对较晚。同时,利用三个甘蓝变种的雄性不育回交群体明确了该叶绿体SNP为母性遗传标记。3.采用Solexa基因组重测序方法,以结球甘蓝02-12新组装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序列为参考,全面揭示六份结球甘蓝材料(Ogura CMS R1、R2、R3、自交系60Tian、87-534、DGMS87-534)的叶绿体、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多态性。与02-12相比,异源胞质雄性不育材料Ogura CMS R1、R2、R3在叶绿体基因组水平上的SNP个数分别为1010、357、62,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的SNP个数分别是630、599、108,这些不育系的SNP数量在Ogura CMS R1、R2、R3中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表明异源胞质含量越少,胞质不育系的应用前景就好。与结球甘蓝自交系Bo-1相比,Ogura CMS R3特有的9个叶绿体SNPs、49个线粒体SNPs、3个线粒体插入和缺失变异(InDels),将为今后Ogura胞质不育系的进一步改良提供有效的筛选标记。在三份结球甘蓝材料Bo-1、Bo-7、Bo-8中,各自特有的叶绿体SNP个数分别为4、21、0,线粒体SNP个数分别为9、18、2,特有的线粒体InDels个数分别为0、3、0,表明结球甘蓝变种内材料间具有细胞质多样性,为DGMS不育系的胞质多样化提供依据。4.以开发的32对cpSSR和21对mtSSR引物,对两种可实用的结球甘蓝Ogura CMS不育源CMS R3、CMS HY进行分子鉴别,发现了在可实用Ogura胞质不育源中的胞质多样性。在cpSSR水平上,无法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获得多态性,经测序仅发现两种不育源在ACP9引物上存在SSR重复数的变异。在mtSSR水平上,仅mtSSR2引物可以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区分这两种不育源,经测序发现其余5对mtSSR引物的扩增产物上存在9个多态性差异,其中3个为SSR位点重复数的变异。将其中2个可被MseⅠ酶切的多态性位点转化成CAPS标记,分别命名为m92-143 MseⅠ、m1-346 MseⅠ。这些标记表明CMS HY是一种不同于CMS R3的改良结球甘蓝Ogura CMS雄性不育源。以CMS HY为不育源进行3个优良结球甘蓝自交系的转育,现已获得回交6代、花器官正常、结实性良好的优良雄性不育系。因此通过鉴别两种可实用的Ogura CMS不育源,发现了在可实用Ogura胞质不育源中的胞质多样性。5.采用微量花粉回交法,成功获得替换胞质的DGMS-T不育系四份,并进行了胞质来源鉴定。以结球甘蓝DGMS不育系微量花粉为父本,以不育系相应保持系为母本,杂交后获得了四份DGMS-T不育系——07-556、07-1005、07-1006、07-1007。田间鉴定表明在DGMS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不育稳定性、花器官形态、结实性、田间植株性状等方面,胞质替换前后并没有显着性差异。以DGMS不育源79-399-3及回交父本60Tian间特有的SNP标记和CAPS标记,验证了不育系DGMS-T 60Tian的胞质来源为其回交父本。总之,本研究的微量花粉回交法提供了一条实现DGMS不育系胞质多样化的途径,DGMS不育系胞质的成功替换实现了DGMS不育系的胞质多样化。

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9](2011)在《“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取得了显着成绩:引进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的甘蓝种质资源;抗病、抗逆等常规育种技术和以分子标记、小孢子培养、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雄性不育系在制种中的规模化应用大大提高了杂交种的种子质量;育成58个商品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蓝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我国甘蓝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许忠民[10](2011)在《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及其不育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是世界普遍栽培的一种重要的叶类蔬菜,其为异花授粉作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已经成为甘蓝育种发展的一种趋势,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甘蓝杂种优势育种的一种理想途径,具有重要价值,并己杂种优势中得到利用。我们发现一种新型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451,通过多代回交转育,育成了不育性稳定,蜜腺正常,低温叶片无黄化和配合力高的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并在生产上应用。为了明确CMS451不育机理,本研究对甘蓝CMS451从植物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索甘蓝CMS451不育机理,为进一步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良不育源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育系与保持系形态比较研究表明,甘蓝CMS451不育系雄蕊花丝较短,花药较白、不能正常开裂,不能散出花粉,蜜腺正常。不育系花蕾发育较保持系慢,当花蕾长为6.5mm时花药逐渐变黄,饱满程度不如保持系。2.利用甘蓝不育系CMS451及其保持系分别作为母本和同一父本杂交,结果表明,二者作为母本的F1代植物学性状表现基本相似,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不育系F1单球重较高,中心柱较短,品质更好,说明不育系CMS451配合力强,优于保持系。通过利用甘蓝不育系CMS451大田制种表明,不育系蜜腺发达,能正常吸引蜜蜂,结实正常,分枝数和株高均优于保持系,产量较高,杂交种纯度达100%,制种成本较低。因此,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具有良好的育种和应用前景。3.小孢子细胞学观察表明CMS451不育系的花药败育时期为单核小孢子时期,此时绒毡层细胞与中层细胞逐渐分离,细胞液泡化并伸长膨大,营养物质消失,挤压小孢子,使小孢子只能挤成一团。随后,绒毡层细胞完全与中层细胞分离,并继续伸长膨大,接着绒毡层细胞逐渐降解,直至完全消失。随着绒毡层细胞降解,小孢子始终粘连在一起,也逐渐降解,形成一团染色很深的物质。到花药开裂期时,药室不能开裂释放花粉粒,小孢子彻底解体,其残余物留在药室形成黑色的条带。4.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不育系CMS451花蕾GA3和ZR含量均低于保持系,变化趋势与保持系基本相同;不育系IAA含量均高于保持系,变化趋势不育系为先降后升,保持系是持续下降;ABA含量在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高于保持系,其它时期低于保持系。表明,在甘蓝花蕾发育早期不育系花蕾中IAA和ABA过度积累,ZR和GA3的亏缺可能是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的原因,而在花蕾发育后期则是不育产生的结果。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CMS451叶片和小花蕾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保持系略有不同,但总量相当,差异不明显;但大花蕾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不育系显着高于保持系。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甘蓝叶片、小花蕾和大花蕾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不育系均高于保持系,不育系均低于保持系的游离氨基酸为脯氨酸。据推测,不育系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过度积累和脯氨酸匮乏,可能是导致甘蓝花药败育的重要原因。6.通过对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活性氧指标及其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甘蓝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不育系花蕾中O2产生速率、H202和MDA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花蕾,不育系花蕾中POD、SOD和CAT等酶活性均高于保持系。据此推测,不育系产生的活性氧过多,刺激植物产生大量的抗氧化酶进行清除,在花粉粒成熟期,不育系花蕾中SOD和CAT等酶活性降低,但H202和MDA却持续升高,不能完全清除达到平衡状态,导致膜中的蛋白质聚合和交联,以及类脂的变化,最终会造成生物膜损害和代谢失调,导致雄性不育。7.通过PCR扩增技术,在甘蓝CMS451不育系mtDNA上扩增出大小为594bp一条特异片段,该序列与Ogura胞质不育系特异片段Z12626序列的一段完全一致,Z12626包含有orfl38和orfl58两个开放阅读框。CMS451特异片段上游序列(1-228)与orfl38下游序列(189-417)完全一致;下游序列与orfl58上游序列完全一致,说明甘蓝不育系CMS451mtDNA包含有orfl38和orfl58两个特异片段,与OguCMS一致,因此甘蓝不育系CMS451来源于为OguCMS,并说明OguCMS不育相关基因具有保守性。

二、以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秋甘蓝新品种‘中甘18’(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秋甘蓝新品种‘中甘18’(论文提纲范文)

(1)甘蓝抗芜菁花叶病毒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蓝抗TuMV材料的筛选鉴定
    1.1 TuMV抗性鉴定方法
    1.2 TuMV抗源筛选
2 甘蓝抗TuMV遗传规律解析
3 TuMV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4 抗TuMV甘蓝品种的育成
5 问题与展望
    5.1 从芸薹属作物中广泛挖掘和利用抗Tu MV基因资源,解决甘蓝抗性材料匮乏问题
    5.2 深入挖掘Tu MV—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为甘蓝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2)“十二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搜集、鉴定、创新出一批抗病抗逆新种质
2 细胞工程、分子育种技术愈来愈得到实际应用
    2.1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进一步优化
    2.2 利用远缘杂交结合胚挽救初步创制出甘蓝Ogura CMS的恢复材料
    2.3 分子标记在辅助育种中得到实际应用
    2.4 利用基因工程创制出转Bt抗虫甘蓝等材料
3 雄性不育系在甘蓝制种中普遍应用
4 抗病、抗逆鉴定技术进一步完善
5 育成一批抗病、抗逆新品种
6 问题与展望
    6.1 进一步重视国内外资源的搜集、保存和评价工作
    6.2 不断开拓育种新技术、新途径,提高育种效率
    6.3 加强甘蓝抗病育种研究力度
    6.4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

(3)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蓝雄性不育的类型及遗传特性
    1.1 细胞核雄性不育
        1.1.1 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RGMS)
        1.1.2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DGMS)
    1.2 细胞质雄性不育
        1.2.1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
        1.2.2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和Nap CMS)
        1.2.3 黑芥胞质雄性不育(Nigra CMS)
2 甘蓝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3 甘蓝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3.1 活性氧与雄性不育
    3.2 游离氨基酸与雄性不育
    3.3 内源激素与雄性不育
4 甘蓝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4.1 甘蓝雄性不育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4.2 甘蓝雄性不育的分子标记研究
    4.3 甘蓝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5 甘蓝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
    5.1 甘蓝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
    5.2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
6 问题与展望

(5)青花菜两类不育系农艺性状及显性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杂种优势
    1.2 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1.2.1 雄性不育系
        1.2.2 自交不亲和系
        1.2.3 人工去雄
        1.2.4 化学去雄
        1.2.5 天然异花授粉习性的利用
        1.2.6 迟配系
    1.3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的类型
        1.3.1 胞质不育系
        1.3.2 胞核不育系
        1.3.3 核质互作不育系
    1.4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的来源
        1.4.1 自然突变
        1.4.2 种属间杂交
        1.4.3 物理和化学诱变
        1.4.4 远缘杂交
        1.4.5 胞工程和基因工程
    1.5 雄性不育在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中的应用
        1.5.1 细胞质不育系的应用
        1.5.2 细胞核不育系的应用
    1.6 植物雄性不育系死花蕾现象及花器官特性的研究
        1.6.1 死蕾现象及花蕾大小
        1.6.2 花器官形态
        1.6.3 蜜蜂访花
    1.7 植物雄性不育系及其F_1代生长势及经济产量的研究
    1.8 整枝方式对种子产量及质量影响的研究
    1.9 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
    1.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青花菜两类不育系花器官形态特征及蜜蜂访花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两类不育系花蕾大小及死花蕾数的比较
        2.2.2 两类不育系花器官形态的比较
        2.2.3 两类不育系蜜蜂访花情况的比较
    2.3 讨论
        2.3.1 死蕾现象
        2.3.2 花器官形态及大小
        2.3.3 昆虫访花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花菜两类不育系和F_1代生长势及花球性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两类不育系及其配制的F_1代营养生长趋势的比较
        3.2.2 两类不育系花球主要性状的比较
    3.3 讨论
        3.3.1 两类不育系及其配制的F_1代农艺性状的比较
        3.3.2 两类不育系及其配制的F_1代生长趋势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球整枝对青花菜两类不育系结实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两类不育系采种植株疏球整枝时间及物候期的比较
        4.2.2 不同疏球方式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2.3 不同疏球整枝组合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整枝与死蕾及两类不育源的应用
        4.3.2 整枝与种子产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花菜中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青花菜中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规律
        5.2.2 已开发标记的验证
        5.2.4 CDMs399-3基因的定位
    5.3 讨论
        5.3.1 标记的通用性
        5.3.2 引物的多态率
        5.3.3 SSR标记
        5.3.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秋甘蓝自交系的鉴定和杂交组合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课题的提出
    2 秋甘蓝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3 雄性不育系在结球甘蓝育种上的应用
        3.1 雄性不育的类型
        3.2 雄性不育的利用
        3.2.1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OguCMS)
        3.2.2 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CMS)
        3.2.3 Nap细胞质雄性不育(NapCMS)
        3.2.4 芥菜型雄性不育
        3.2.5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
        3.3 细胞质雄性不育花器官形态对核背景的响应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甘蓝育种中的应用
        4.1 分子标记
        4.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2.1 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的应用
        4.2.2 分子标记在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章 甘蓝自交系的鉴定及选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自交系的选育
        1.2.2 农艺性状调查
        1.2.3 抗病分子标记检测
        1.2.4 PCR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蓝自交系田间农艺性状
        2.2 抗黑腐病基因SSR检测
        2.3 抗枯萎病SCAR标记检测
    3 讨论
第二章 分子标记对雄性不育系类型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引物的设计
        1.4 PCR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分子鉴定
        2.2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花器官形态对不同核背景的响应
        2.2.1 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形态对不同核背景的影响
        2.2.2 核背景对不同雄性不育源花器官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甘蓝杂交组合的比较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杂交组合的配制
        1.2.2 试验设计
        1.2.3 田间性状的调查
        1.2.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熟组合的分析
        2.1.1 早熟组合的方差分析
        2.1.2 早熟组合的主成分分析
        2.2 中熟组合的分析
        2.2.1 中熟组合的方差分析
        2.2.2 中熟组合的主成分分析
        2.3 晚熟组合的分析
        2.3.1 晚熟组合的方差分析
        2.3.2 晚熟组合的主成分分析
        2.4 绿球甘蓝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2.4.1 田间农艺性状调查
        2.4.2 配合力方差分析
        2.4.3 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分析
        2.4.4 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分析
        2.4.5 亲本及组合的配合力总效应
        2.4.6 遗传参数估计分析
        2.4.7 小结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主成分分析的利用
        3.3 配合力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植物DNA小量法提取步骤
    附录二 甘蓝照片
致谢

(7)甘蓝EST-SSR标记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DNA分子标记概述
    1.2 EST标记及其开发
        1.2.1 EST标记概述
        1.2.2 EST标记的开发策略
    1.3 EST-SSR标记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1.3.1 EST-SSR标记
        1.3.2 EST-SSR的特点
        1.3.3 EST-SSR的应用
    1.4 DNA指纹图谱
        1.4.1 植物DNA指纹技术概述
        1.4.2 甘蓝DNA指纹图谱研究
    1.5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研究
        1.5.1 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的遗传
        1.5.2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
第二章 甘蓝EST-SSR标记的开发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和模板DNA的提取
        2.1.2 甘蓝EST来源及EST-SSR的发掘
        2.1.3 EST-SSR的引物设计
        2.1.4 SSR扩增分析
    2.2 结果和分析
        2.2.1 甘蓝EST-SSR出现的频率和特点
        2.2.2 甘蓝EST-SSR基序长度及重复次数分布
        2.2.3 甘蓝EST-SSR标记的扩增分析
    2.3 讨论
        2.3.1 甘蓝EST-SSR的分布特征
        2.3.2 甘蓝EST-SSR标记的应用性
第三章 部分甘蓝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和DNA的提取
        3.1.2 SSR分析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甘蓝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3.2.2 杂交种纯度鉴定
    3.3 讨论
第四章 与早熟圆球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EST-SSR标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分离群体及BSA池的构建
        4.1.2 育性调查及纯合不育株鉴定
        4.1.3 SSR分析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田间育性调查
        4.2.2 SSR标记筛选
        4.2.3 与甘蓝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连锁遗传的分析
    4.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甘蓝类蔬菜的细胞质DNA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甘蓝类蔬菜的分类、起源及其进化关系
        1.1.1 甘蓝类蔬菜的分类
        1.1.2 甘蓝类蔬菜的起源及进化关系
    1.2 甘蓝类蔬菜雄性不育的种类及其利用
        1.2.1 Ogura 细胞质雄性不育
        1.2.2 Polima细胞质雄性不育
        1.2.3 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DGMS)
    1.3 植物细胞质基因组的结构组成及其研究方法
        1.3.1 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组成
        1.3.2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组成
        1.3.3 植物细胞质基因组的研究方法
    1.4 细胞质DNA的多样性及胞质遗传效应
        1.4.1 细胞质DNA多样性及其应用
        1.4.2 不同细胞质的遗传效应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可用于结球甘蓝细胞质多样性研究的SSR引物开发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总DNA提取
        2.1.3 SSR引物设计
        2.1.4 SSR分析
        2.1.5 PCR产物测序及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可用于结球甘蓝多样性研究的cpSSR引物开发
        2.2.2 可用于结球甘蓝多样性研究的mtSSR引物开发
    2.3 讨论
        2.3.1 利用基因组DNA扩增cpSSR和mtSSR的可靠性
        2.3.2 PolCMS胞质与结球甘蓝胞质的差异
        2.3.3 cpSSR和mtSSR引物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第三章 甘蓝变种间叶绿体DNA多样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多态性筛选的引物来源
        3.1.3 DNA提取、PCR产物分离、SNP筛选
        3.1.4 种内SNP的dCAPS标记转化
        3.1.5 利用dCAPS标记验证SNP位点的变种特异性
        3.1.6 SNP位点的母性遗传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CR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检测
        3.2.2 SNP标记转化成dCAPS标记
        3.2.3 SNP位点的变种特异性验证
        3.2.4 SNP位点的母性遗传
    3.3 讨论
        3.3.1 叶绿体DNA多态性及甘蓝种内变种的进化
        3.3.2 用dCAPS标记验证不育源Ogura CMS R3 的胞质组成
        3.3.3 dCAPS标记的母性遗传
第四章 六份结球甘蓝材料的重测序及胞质DNA多样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结球甘蓝材料
        4.1.2 总DNA的提取
        4.1.3 基因组测序
        4.1.4 序列多态性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绿体基因组reads序列的比对及其多态性
        4.2.2 线粒体基因组reads序列的比对及其多态性
    4.3 讨论
        4.3.1 三种Ogura CMS不育类型的多态性标记及其改良前景
        4.3.2 结球甘蓝变种内材料的细胞质DNA多态性
第五章 可实用结球甘蓝Ogura CMS不育源的胞质多样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DNA提取
        5.1.3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分离及测序
        5.1.4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转化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两种不育源CMS HY和CMS R3 的分子鉴别
        5.2.2 两种不育源间标记的CAPS转化
        5.2.3 不育源CMS HY的回交转育
    5.3 讨论
第六章 结球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的胞质多样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DGMS不育系胞质的替换
        6.1.3 替换前后DGMS不育系的不育性及主要经济性状
        6.1.4 DGMS不育系胞质替换后的分子鉴定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DGMS不育系胞质的替换及不育性的遗传
        6.2.2 显性雄性不育系替换胞质后的开花结实及田间植株性状
        6.2.3 DGMS不育系胞质替换后的分子鉴定
    6.3 讨论
        6.3.1 DGMS不育系的胞质替换及其效应
        6.3.2 显性雄性不育系与胞质不育系两种途径的比较
第七章 全文结论
    7.1 首次开发出可在结球甘蓝上应用的 cpSSR 和 mtSSR 引物
    7.2 首次获得变种间的叶绿体 SNP 并转化为 dCAPS 标记
    7.3 重测序揭示了六份结球甘蓝材料的细胞质 DNA 多态性
    7.4 结球甘蓝 Ogura CMS 不育源的胞质多样化
    7.5 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胞质多样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9)“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
2 新品种选育
3 育种技术的研究
    3.1 抗病性鉴定技术与抗病遗传育种
    3.2 甘蓝抗逆性研究
    3.3 雄性不育系与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与应用
    3.4 细胞与染色体工程
        3.4.1 小孢子及花药培养
        3.4.2 染色体工程
    3.5 分子标记研究及其辅助育种
    3.6 转基因研究
4 新品种的区域性试验与示范推广
5 问题与展望

(10)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及其不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甘蓝的杂种优势
    1.2 甘蓝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1.2.1 自交不亲和系利用
        1.2.2 雄性不育系利用
        1.2.3 化学杀雄利用
    1.3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3.1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的来源
        1.3.2 甘蓝类蔬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
        1.3.3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细胞学研究
        1.3.4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
        1.3.5 十字花科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
        1.3.6 十字花科作物分子标记研究
    1.4 十字花科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
        1.4.1 Ogu CMS的利用
        1.4.2 Pol CMS利用
        1.4.3 陕2A CMS利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及形态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CMS451不育系选育过程
        2.2.2 甘蓝不育系CMS451植物学特征
        2.2.3 甘蓝不育系CMS451的不育性遗传特点
        2.2.4 甘蓝不育系CMS451的花器官发育
        2.2.5 甘蓝不育系CMS451的花蕾发育
    2.3 讨论
第三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利用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育系与保持系配合力比较
        3.2.2 利用CMS451和自交不亲和系繁育秦甘70品种比较
        3.2.3 甘蓝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第四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甘蓝保持系YP03-6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4.2.2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4.2.3 不育系CMS158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4.3 讨论
        4.3.1 2个甘蓝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特征比较
        4.3.2 2个甘蓝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时期与方式
        4.3.3 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关系
第五章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甘蓝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甘蓝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蕾中内源激素平衡比较
    5.3 讨论
第六章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与保持系YP03-6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
        6.2.2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与保持系YP03-6花蕾游离氨基酸含量
        6.2.3 叶片与花蕾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6.3 讨论
第七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花蕾的活性氧动态变化研究
    7.1 材料和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蕾中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的变化
        7.2.2 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蕾中POD、SOD和CAT酶活性变化
    7.3 讨论
        7.3.1 甘蓝细胞胞质雄性不育和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7.3.2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第八章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8.1 材料和方法
        8.1.1 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甘蓝叶片mtDNA检测
        8.2.2 不育相关片段扩增
        8.2.3 阳性克隆的酶切鉴定
        8.2.4 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
    8.3 讨论
第九章 总结
    9.1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形态学研究
    9.2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利用研究
    9.3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形态研究
    9.4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9.5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
    9.6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的活性氧动态变化
    9.7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以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秋甘蓝新品种‘中甘18’(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蓝抗芜菁花叶病毒育种研究进展[J]. 吕红豪,邢苗苗,杨丽梅,庄木,张扬勇,王勇,方智远. 园艺学报, 2019(09)
  • [2]“十二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杨丽梅,方智远,庄木,张扬勇,吕红豪,刘玉梅,李占省. 中国蔬菜, 2016(11)
  • [3]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季家磊,杨丽梅,方智远,庄木,张扬勇,吕红豪,刘玉梅,李占省. 中国蔬菜, 2016(07)
  • [4]一场甘蓝制种技术的变革[N]. 李海芬,缪翼. 农民日报, 2015
  • [5]青花菜两类不育系农艺性状及显性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D]. 舒金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6]秋甘蓝自交系的鉴定和杂交组合的选育[D]. 庞婵婵.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1)
  • [7]甘蓝EST-SSR标记开发及应用[D]. 陈琛. 青岛农业大学, 2011(05)
  • [8]甘蓝类蔬菜的细胞质DNA多样性研究[D]. 张扬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9]“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 中国蔬菜, 2011(02)
  • [10]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及其不育机理研究[D]. 许忠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以雄性不育系为主导的早熟秋白菜新品种“中干18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