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时忘记二氧化碳吸收罐中的碱石灰一例

全身麻醉时忘记二氧化碳吸收罐中的碱石灰一例

一、全身麻醉中二氧化碳吸收罐忘装钠石灰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贺秋兰,高凤娇,李梅娜,文志双,王钟兴,黄文起[1](2021)在《国内麻醉科医师应用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国内麻醉科医师应用二氧化碳(CO2)吸收剂的现状,为统一CO2吸收剂更换的指标、限值和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麻醉科医师的基本情况、对CO2吸收剂应用理论的理解和CO2吸收剂临床应用的现状。结果本次调查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75份,其中49.9%来自华南地区,其他地区的麻醉科医师占50.1%。在对CO2吸收剂应用理论的理解方面,被调查者最常使用的CO2吸收剂种类为钠石灰,6.3%的被调查者尚不清楚所在机构使用的CO2吸收剂种类;13.5%的被调查者能选出全部影响CO2吸收剂吸收效率的理论因素;分别有79.8%、66.7%和44.8%的被调查者认为CO2吸收剂"缺乏统一的更换标准和流程"、"环境污染"和"更换操作复杂"应得到关注。在CO2吸收剂临床应用的现状方面,更换频率与麻醉科医师所在医院的等级显着相关(P<0.05);更换标准主要依赖FiCO2和CO2吸收剂变色量;96.4%的被调查者选择整罐更换,仍有23.8%的被调查者错误地在手术室内更换CO2吸收剂,有粉尘吸入经历的被调查者高达73.7%。结论目前国内麻醉科医师对CO2吸收剂的应用理论和安全性认识不足,对CO2吸收剂的更换缺乏统一标准、更换流程欠规范,建议对各级麻醉科医师开展针对性专题培训,并应进一步探索安全高效的CO2吸收剂更换标准化流程。

李游[2](2019)在《右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从2000年1月至2018年3月的相关文献,对于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且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14个随机对照实验,共计100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右美托咪啶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OR=0.11,95%CI=[0.08-0.16],P<0.00001)。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改善应用七氟醚麻醉后小儿的意识状态,显着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邓玲利[3](2016)在《一种计算七氟烷用量的新公式》文中研究说明七氟烷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但其在吸入麻醉过程中具体消耗的液体用量却缺少简便可行且得到公认的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一个简单的计算七氟烷消耗量的公式,并与称重法比较,验证其结果的准确性。期望麻醉医生能对七氟烷的消耗有一个定量的认识,做到更合理的使用七氟烷。目的:本文提出一个计算术中七氟烷液体用量的新公式,并与称重法比较,验证新公式计算七氟烷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行择期开腹手术的患者50例,ASA分级III级,术前均无明显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无电解质紊乱,无卤素类麻药过敏史。排除标准为术中未吸入七氟烷及因吸入七氟烷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不能维持恒定浓度七氟烷吸入的患者。所有病人均未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指尖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20.05mg/kg、芬太尼34ug/kg、丙泊酚1.52.5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行静脉快速诱导,置入喉罩后接德国Drager半紧闭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术中行控制呼吸,使用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维持恒定的吸入七氟烷刻度值(sevoflurane scale value,Vol%)及新鲜气体流量(fresh gas flow FGF,ml/min)。麻醉医生根据经验调节丙泊酚的用量维持麻醉深度,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u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05mg/kg,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术中血压波动在基础值的20%内,术中出现的其他情况给予相应处置。手术全程吸入纯氧,新鲜气体流量为1.5-3L/min,潮气量8-12ml/kg,呼吸频率10-14次/分。吸入七氟烷刻度值为1-2.5%,调节潮气量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在35-45mm Hg。麻醉全程均未使用快速充氧。为避免人为的读数误差,七氟烷刻度值和新鲜气体流量由同一名麻醉医生进行设定。每次挥发罐开启前后分别称量七氟烷蒸发罐的质量,两次称重的差值即为七氟烷消耗的质量。记录每例病人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的时间,吸入七氟烷的刻度值,新鲜气体流量。计算得出称重法,新公式法的七氟烷液体消耗体积,分别用V0,V1表示。称重法公式体积(V)=质量(M)/密度(ρ)新公式1.体积V:术中消耗的液态七氟烷体积。2.质量M:七氟烷挥发罐使用前后的质量差。3.密度ρ:室温下液态七氟烷密度1.52g/ml。4.室温:手术室的环境温度,以摄氏温度表示,一般手术室室温在20℃。5.大气压:环境大气压,海平面大气压为760mm Hg,海拔每升高100,大气压下降5mm Hg.长春海拔高度为215.7m。将上述数值带入公式即可得出简单公式结果:称重法测得的七氟烷消耗量为14.22±10.10ml,新公式法测得七氟烷消耗量为13.31±9.78ml,新公式法与称重法平均差值为-0.9±0.32ml。称重法与新公式计算七氟烷消耗量的相关系数R2为0.9920。结论:1.应用公式计算术中七氟烷用量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只需要知道准确的新鲜气体流量,吸入七氟烷刻度值,吸入时间,手术室温度及大气压就可以准确计算术中七氟烷的消耗。2.此种计算方法可以用于日常临床麻醉中,回顾性分析及因设备及其他原因不能称重或不能自动读取七氟烷用量的病例。

季静[4](2016)在《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苏醒质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地氟醚和七氟醚均为近几年全身麻醉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两者在停药后苏醒速度方面优于传统吸入麻醉药。本文通过临床实验,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评估地氟醚和七氟醚在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后各项苏醒质量,即苏醒时间和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老年患者行外科手术选择更安全合理的吸入麻醉药。方法:这是一项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院麻醉科进行的一项非盲实验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ASA分级II至III级拟全麻下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90周岁老年患者50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地氟醚组(D组)25名,七氟醚组(S组)25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嘱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常规行五导联心电监测、指尖脉搏氧饱和度、BIS监测,开放外周静脉,局麻下行动脉穿刺并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平静吸氧3min后,两组均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芬太尼4ug/kg,丙泊酚1.2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和自主呼吸消失后,人工辅助通气充分给氧去氮,约3分钟肌松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连接呼吸机,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设定:潮气量8-10ml/kg,通气频率为12次/分,吸呼比为1:1.5。分别用1.5%-3%七氟醚或4%-8%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吸入麻醉药的体积分数分次逐渐加大,每次1%,MAC值大约在1.3左右,同时参考BIS监测评估手术麻醉深度,可适当调整吸入麻醉药的体积分数,利用血管活性药使血流动力学改变维持在初始状态±20%。两组患者除麻醉吸入维持外给予完全相同的麻醉护理。手术结束5分钟前开始逐渐减浅麻醉,待术毕停止吸入麻醉药,稍开大新鲜气体流量(氧气3L/min)进行洗脱。为有效预防肌肉松弛药的残留作用,自主呼吸恢复后立刻静脉注射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0.5mg进行拮抗。手术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停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MAS评分达到8分的时间(即可安全从术间移至苏醒室的时间)以及离开苏醒室的时间,并对患者术后出现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如躁动、低血压、高血压、咳嗽、憋气、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地氟醚组(D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睁眼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MAS评分达到8分的时间和从手术间转至苏醒室时间均显着短于七氟醚组(S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术后24小时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根据躁动评分表判断,地氟醚组的躁动程度较七氟醚组明显减轻,患者苏醒较为平静。结论:在这项研究的受试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可以缩短老年患者拔管及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及安全性,预防麻醉苏醒延迟,能够有效加快手术周转,是老年患者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麻醉维持阶段较优的选择。

代金贞,周志强,吴震[5](2015)在《麻醉机对医疗安全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强化麻醉机的正常运行对医疗安全的重要性,降低患者围术期风险。方法:围绕麻醉机结构中的氧气输出、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及机械通气装置部分,介绍危及患者医疗安全的6例麻醉机故障。结果:5例由于及时正确处理,避免了麻醉意外的发生;1例由于低氧血症发现较迟,发生心跳骤停,经抢救后复苏。结论:麻醉机是影响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一部件的机械或人为故障均可危及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应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

史天伍[6](2014)在《呼吸过滤器对Supreme喉罩通气全麻患者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呼吸道黏液纤毛清除系统(MCC)是呼吸系统重要的保护机制,主要功能是将呼吸道内颗粒和病原微生物排出体外。支气管黏液运输速度(BTV)是反映其功能的常用指标,而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改变会导致BTV发生改变。呼吸过滤器(BF)是模拟呼吸系统制作而成,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温保湿作用。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呼吸过滤器对Supreme喉罩(SLMA)通气全麻患者支气管黏液运输速度的影响。另一目的是评估自动调节充气量法置入SLMA的效果。方法择期Supreme喉罩(SLMA)通气全麻下行四肢及妇科手术40例,年龄20~65岁,体重5087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MallampatiⅠ级或Ⅱ级,及张口度≥3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将通气罩内气体抽尽的方法置入SLMA,且机械通气时未连接呼吸过滤器(A组),另一组采取自动调节充气量法置入SLMA,并且机械通气时连接呼吸过滤器(B组)。在标准化全麻诱导后置入Supreme喉罩,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判定喉罩位置合适,并且施正压20cmH2O通气时胸部起伏良好,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正常,听诊颈前区无漏气音后行机械通气。两组患者分别在机械通气5min和60min后测量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度。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在右主支气管背部黏膜上方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亚甲蓝,标记染料在0、2、4、6min的移动距离计算并记录BTV值。所有测量操作均由同一位熟练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完成。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0min(T0)、30min(T1)、60min(T2)及90min(T3)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记录两组患者SLMA的置入时间、置入次数和难易程度评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输液总量及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BTV比较:组内比较:A组机械通气60min后较通气5min后BTV明显降低(P<0.05)。B组在机械通气5min和60min后B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机械通气5min后两组B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机械通气60min后B组BTV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呼吸指标比较:与T0比较:A组T1T3时PETCO2、VT、Ppeak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1T3时PETCO2轻度升高(P <0.05),VT和Ppeak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Ppeak值在T0T3时都较A组升高(P <0.05);B组PETCO2值在T1T3时较A组升高(P <0.05),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VT值在T0T3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LMA置入次数和置入时间比较: A组置入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置入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置入SLMA难易程度比较:置入评分为1分B组明显多于A组(P<0.05),4分A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2分及3分的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一种代替鼻咽功能的工具,呼吸过滤器对Supreme喉罩通气全麻患者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而对呼吸指标的影响较轻且无临床意义。采取自动调节充气量法置入SLMA时置入时间更短、更容易。

王额尔敦,强显成,徐佳[7](2013)在《密闭/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应用进展》文中提出针对密闭/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的应用现状,总结分析了各种二氧化碳清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各种清除剂的不同参数进行了比较性评价,如耗能、装置体积、二次污染、吸收效果等。指出研制更高效节能的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对潜艇、深潜器、载人飞船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军事意义。

郑应婕[8](2013)在《小型猪七氟烷麻醉试验及其临床麻醉效果评价》文中指出小型猪是重要的医学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需手术和麻醉的试验研究。巴马小型猪具有性情温和、遗传稳定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猪因其独特的解剖学特性,多数药物包括麻醉药物常用肌肉注射给药。由于单纯肌肉注射麻醉不能很好地控制麻醉深度,故相比之下,吸入麻醉可控性好,是理想的全身麻醉方法。七氟烷具有较低的血气分配系数,为较理想的吸入全麻药,可用于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有关小型猪七氟烷麻醉相关研究报道鲜见。本试验目的是确定小型猪七氟烷MAC,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七氟烷MAC浓度对小型猪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浓度,设定一套合理的复合麻醉方案应用于小型猪的麻醉。该方案将0.02mL·kg-1舒眠宁Ⅱ作为麻醉前镇静用药,5.44±0.67mg·kg-1丙泊酚为诱导麻醉,维持麻醉先以3%七氟烷、2L·min-1氧流量维持5min,再以2.5%七氟烷、0.4L·min-1氧流量维持麻醉,并评价该方法麻醉质量及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再将该方案应用于临床手术,评价其对小型猪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小型猪七氟烷MAC为2.38±0.20%,HR和RR与七氟烷浓度无相关性(P>0.05),MBP、VT、MV随着七氟烷浓度增加而降低,PETCO2随着七氟烷浓度增加而升高,均呈显着相关性(P<0.01),不同浓度组间,VT和MV两两比较差异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七氟烷浓度为0.8-1.5MAC时,PETCO2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七氟烷浓度为1.3及1.5MAC时,MBP与基础值相比显着降低(P<0.05)。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方法诱导时间为53.17±7.05min,苏醒时间为160.5±27.18s;麻醉前用药效果评4分,诱导麻醉效果为3.7±0.5分,维持麻醉质量4分,苏醒质量4分;麻醉过程中HR和MAP无显着变化(P>0.05);某些时间点RR和PETCO2显着升高,同时MV显着下降(P<0.05),但关闭挥发罐15min后,所有参数恢复至基础值;将该麻醉方案运用于小型猪膀胱切开术,手术期间镇痛、镇静、肌松作用良好,手术过程中某些时间点MBP、RR、MV及PETC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着(P<0.05),但MBP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在手术结束后15min内,呼吸系统参数恢复至基础值。RT在手术开始15main后与基础值相比显着降低(P<0.05)。结论:本试验测定巴马小型猪七氟烷MAC值为2.38±0.20%。不同七氟烷MAC对小型猪心率无明显影响,对动脉血压与呼吸系统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方案显示,七氟烷维持麻醉镇痛、镇静及肌松作用良好,苏醒时间段,该方案对小型猪循环系统影响轻微,对呼吸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各项参数均在生理范围内,且在停药后15min恢复至基础值;将该麻醉方案运用于小型猪膀胱切开术,其麻醉效果好,心肺系统稳定,适合于小型猪医学试验及临床麻醉应用,但麻醉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张磊[9](2012)在《采用DSP技术设计国产麻醉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麻醉机是一种能够进行全身麻醉的医疗器械装置,在病人安置之后,将吸入性麻醉剂混入氧气,输入病人肺部进行全身麻醉。在输入氧气的同时,能够对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被人体摄取的吸入性麻醉剂,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导至全身,直接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将会产生全身麻醉效果。麻醉机作为重要的医疗麻醉为目的的医疗器械产品,起着加快病人康复、减缓病人病痛的重任。麻醉机行业在国内一直程上升趋势发展,在整个医疗行业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在整个医疗器械方向,投入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手术疼痛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加上中国人口较多,国家在医疗方向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这也为卫生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途径。本文着重对麻醉机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介绍,并提出一款较为先进麻醉机控制系统,同时对其市场进行深度评估以及对其投资前景进行分析预测。此麻醉控制系统采用DSP技术实现了整机器控制和操管功能。实现麻醉系统可实现自主触发呼吸和人机呼吸同步,并对相关参数的检测,最后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功能。该系统通过显示屏显示,能够输出技术参数图像和相关曲线。在麻醉机相关原理及其应用概述之后将对中国麻醉机市场运行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对麻醉机市场的分析对行业投资进行评估。本研究数据主要同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毋雪峰[10](2011)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因麻醉机瓣片原因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异常升高1例》文中研究说明1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体重50 kg,因患子宫肌瘤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术前检查:心电图及心肺无异常。术前30 min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入室后血压(BP)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心率(HR)82次/min,脉搏氧饱和度(SpO2)98%。静脉快速诱导下

二、全身麻醉中二氧化碳吸收罐忘装钠石灰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身麻醉中二氧化碳吸收罐忘装钠石灰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麻醉科医师应用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2)右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右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影响的综述
    2.1 七氟醚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
        2.1.1 七氟醚在儿科麻醉中的优势和副作用
        2.1.2 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
    2.2 苏醒期躁动
        2.2.1 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
        2.2.2 苏醒期躁动的可能机制
    2.3 术后恶心呕吐
        2.3.1 术后恶心呕吐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2.3.2 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
    2.4 右美托咪啶
        2.4.1 历史
        2.4.2 代谢及药代动力学
        2.4.3 药理作用
    2.5 小儿躁动量表(PAED量表)
    2.6 综述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纳入标准
    3.2 结果提取
    3.3 排除标准
    3.4 检索策略
    3.5 文献的筛选及质量评价
    3.6 数据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文献筛选流程
    4.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4.3 质量评价
    4.4 Meta分析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一种计算七氟烷用量的新公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七氟烷的基本情况
        2.1.1 七氟烷的物理属性
        2.1.2 七氟烷的化学属性
        2.1.3 药理作用
        2.1.4 临床毒理
        2.1.5 生殖毒性
    2.2 七氟烷在临床中的应用
        2.2.1 特殊病人的麻醉
        2.2.2 特殊疾病的麻醉
    2.3 影响七氟烷输出浓度的仪器设备
        2.3.1 麻醉机
        2.3.2 蒸发罐
    2.4 影响七氟烷消耗量的因素
    2.5 目前计算七氟烷用量的方法
    2.6 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麻醉药品及仪器
    3.3 麻醉实施
    3.4 数据记录
    3.5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苏醒质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2章 综述
    2.1 地氟醚的药理作用
        2.1.1 药效动力学
        2.1.2 药代动力学
        2.1.3 适应症与禁忌症
        2.1.4 不良反应
    2.2 地氟醚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2.1 蒸发器
        2.2.2 诱导和维持方法
        2.2.3 注意事项
    2.3 地氟醚的临床应用进展
2 小时)中的应用'>2.3.1 地氟醚在长时间手术(>2 小时)中的应用
        2.3.2 地氟醚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2.3.3 地氟醚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2.3.4 地氟醚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2.3.5 地氟醚在儿童麻醉中的应用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一般情况
    3.2 麻醉方法
        3.2.1 术前准备
        3.2.2 麻醉诱导
        3.2.3 麻醉维持及苏醒
    3.3 观察指标
    3.4 数据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的比较
    4.2 苏醒室时间、MAS
    4.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麻醉机对医疗安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病例资料
    1.1Dr觌gerSulla808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漏气
    1.2Penlon麻醉机吸气活瓣失灵导致通气不足
    1.3STEPHANARTEC-C麻醉机呼气活瓣关闭引发高碳酸血症
    1.4FANCY-84麻醉机快速充氧阀故障
    1.5DrgerFabiusGS麻醉机新鲜气体流量阀失灵导致低氧血症
    1.6北美DrgerGS麻醉机吸气限压阀应用不当导致通气不足
2讨论

(6)呼吸过滤器对Supreme喉罩通气全麻患者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密闭/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二氧化碳浓度指标及对人体生理影响
2 密闭/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材料
    2.1 非再生型二氧化碳吸收剂
        2.1.1 氢氧化锂
        2.1.2 碱石灰
        2.1.3 超氧化物
    2.2 再生型二氧化碳吸收剂
        2.2.1 单羟乙胺
        2.2.2 固态胺
        2.2.3 分子筛吸收剂
    2.3 膜分离法
3 结语

(8)小型猪七氟烷麻醉试验及其临床麻醉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动物吸入麻醉设备及基础原理
        1 麻醉机的结构和原理
        1.1 供气装置
        1.1.1 气源
        1.1.2 流量计
        1.2 挥发罐
        1.2.1 基本原理
        1.2.2 影响挥发罐输出浓度的因素
        1.2.3 挥发罐的位置
        1.2.4 挥发罐使用注意事项
        1.3 通气系统
        1.3.1 麻醉通气系统分类
        1.3.2 各类通气系统
        2 吸入麻醉基本原理和概念
        2.1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2.1.1 MAC的测定
        2.1.2 影响MAC测定值的因素
        2.1.3 人和不同动物的MAC测定值
        2.1.4 影响MAC的非试验因素
        2.1.5 MAC意义
        2.2 血/气分配系数(λ_(B/G))
        2.3 吸入麻醉药浓度的调控
        2.4 时间常数
        2.5 麻醉药摄取量的计算
        2.5.1 时间平方根法则
        2.5.2 利用肺泡通气量、Fi及Fa计算
        2.6 麻醉药液体剂量的计算
        2.7 Brody公式(体重~(3/4)法则)
    第二章 低流量吸入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研究进展
        1 低流量吸入麻醉
        1.1 低流量麻醉的理论基础
        1.1.1 定义
        1.1.2 流量分类的理论基础
        1.2 低流量吸入麻醉技术的设备要求
        1.3 低流量麻醉的实施
        1.3.1 预充阶段
        1.3.2 低流量阶段
        1.4 低流量麻醉的安全性
        1.4.1 缺氧
        1.4.2 CO_2蓄积
        1.4.3 肝肾毒性
        1.4.4 麻醉剂超量
        1.4.5 外来气体的聚集
        1.5 低流量麻醉的优点
        1.6 低流量麻醉的缺点
        1.7 低流量麻醉的研究进展
        2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2.1 基础原理
        2.1.1 平衡麻醉
        2.1.2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比较
        2.2 麻醉实施
        2.2.1 诱导麻醉
        2.2.2 麻醉维持
        2.3 注意事项
        2.3.1 合理用药
        2.3.2 气管内插管
        2.3.3 严格监测术中麻醉深度
        2.3.4 警惕并发症
        2.4 静吸复合麻醉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下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小型猪七氟烷MAC测定及其浓度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验药品
        1.1.3 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前准备
        1.2.2 诱导麻醉及气管内插管
        1.2.3 MAC测定
        1.2.4 麻醉监护
        1.2.5 诱导麻醉和苏醒时间及质量评分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MAC测定结果
        2.2 不同七氟烷浓度下循环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2.2.1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2.2.2 呼吸系统及氧合状况监测结果
        2.3 诱导麻醉与苏醒时间及质量评分
        2.3.1 诱导麻醉时间及质量评分
        2.3.2 苏醒时间及质量评分
        3 讨论
        3.1 小型猪七氟烷MAC及其影响因素
        3.1.1 年龄对MAC值的影响
        3.1.2 其他药物及刺激类型对MAC的影响
        3.1.3 体温对MAC的影响
        3.1.4 昼夜节律和麻醉时间对MAC的影响
        3.2 七氟烷浓度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3.2.1 七氟烷浓度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2.2 七氟烷浓度对呼吸系统及氧合状况的影响
        3.3 七氟烷诱导麻醉及苏醒质量评价
        3.3.1 七氟烷诱导麻醉质量评价
        3.3.2 七氟烷苏醒质量评价
        4 小结
        ABSTRACT
    第四章 小型猪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及麻醉效果评价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验药品
        1.1.3 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前准备
        1.2.2 麻醉方案
        1.2.3 麻醉监护
        1.2.4 麻醉前用药镇静质量评分
        1.2.5 诱导麻醉和苏醒时间及质量评分
        1.2.6 维持麻醉期间质量评分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麻醉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2.2 心血管系统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2.2.1 心率随时间的变化
        2.2.2 有创血压随时间的变化
        2.3 呼吸系统和SpO_2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2.3.1 呼吸频率和PetCO_2随时间的变化
        2.3.2 潮气量每分通气量随时间的变化
        2.3.3 SpO_2随时间的变化
        2.4 体温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2.5 气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2.6 麻醉及苏醒期各时间点及质量评分
        2.6.1 镇静质量评价
        2.6.2 诱导麻醉时间及质量评分
        2.6.3 维持期麻醉质量评分
        2.6.4 苏醒时间及质量评分
        3 讨论
        3.1 麻醉平衡时间
        3.2 七氟烷复合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3 七氟烷复合麻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4 七氟烷复合麻醉对体温及SpO_2的影响
        3.5 七氟烷复合麻醉对血气值的影响
        3.6 麻醉前用药及诱导麻醉效果评价
        3.7 维持麻醉及苏醒质量评价
        4 小结
        ABSTRACT
    第五章 小型猪手术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效果评价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验药品
        1.1.3 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前准备
        1.2.2 麻醉方案
        1.2.3 手术内容
        1.2.4 麻醉监护
        1.2.5 手术进程及副反应监测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过程监测结果
        2.2 手术过程中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2.3 手术过程中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2.4 手术过程中体温变化及氧合状况监测结果
        3 讨论
        3.1 手术过程中麻醉对心血管系统和体温的影响
        3.2 手术过程中麻醉对呼吸系统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3.3 小型猪麻醉方案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改良措施
        4 小结
        ABSTRACT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之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论文交流
致谢

(9)采用DSP技术设计国产麻醉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麻醉机总体概述
        1.2.1 麻醉机发展
        1.2.2 麻醉机的基本原理
        1.2.3 麻醉呼吸机的基本原理
        1.2.4 麻醉机的特点
    1.3 课题意义
    1.4 论文采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2章 麻醉机结构综述
    2.1 麻醉机基本结构
    2.2 供气装置
    2.3 流量计
    2.4 麻醉蒸发罐
    2.5 麻醉呼吸回路
    2.6 麻醉呼吸机
    2.7 麻醉工作站
    2.8 残余气体清除装置
    2.9 麻醉机维护和保养
第3章 麻醉机系统综述
    3.1 系统设计指标
        3.1.1 麻醉机的硬件部分
        3.1.2 麻醉机各项监护参数
        3.1.3 麻醉机的控制要求
    3.2 课题的主要内容
    3.3 初步系统设计方案
    3.4 总结
第4章 麻醉机的使用及调试
    4.1 硬件调试
    4.2 软件调试
    4.3 现场调试
第5章 麻醉机在检测二氧化碳上的应用
    5.1 对 PETCO2 的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5.2 PETCO2 和 PaCO2 之间存在的联系
    5.3 对 p(a-et)CO2 变异检测分析
    5.4 对麻醉机监测 CO2 分析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因麻醉机瓣片原因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异常升高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四、全身麻醉中二氧化碳吸收罐忘装钠石灰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麻醉科医师应用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现状调查[J]. 贺秋兰,高凤娇,李梅娜,文志双,王钟兴,黄文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1(12)
  • [2]右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影响的Meta分析[D]. 李游. 吉林大学, 2019(11)
  • [3]一种计算七氟烷用量的新公式[D]. 邓玲利. 吉林大学, 2016(09)
  • [4]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苏醒质量的对比研究[D]. 季静. 吉林大学, 2016(12)
  • [5]麻醉机对医疗安全的影响[J]. 代金贞,周志强,吴震. 医疗卫生装备, 2015(04)
  • [6]呼吸过滤器对Supreme喉罩通气全麻患者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功能的影响[D]. 史天伍.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7]密闭/半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应用进展[J]. 王额尔敦,强显成,徐佳. 医疗卫生装备, 2013(12)
  • [8]小型猪七氟烷麻醉试验及其临床麻醉效果评价[D]. 郑应婕.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9]采用DSP技术设计国产麻醉机的研究[D]. 张磊. 吉林大学, 2012(10)
  • [10]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因麻醉机瓣片原因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异常升高1例[J]. 毋雪峰. 临床医学, 2011(03)

标签:;  ;  ;  ;  ;  

全身麻醉时忘记二氧化碳吸收罐中的碱石灰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