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西方麻醉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

第二届西方麻醉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

一、第二届西部麻醉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魏寒梅[1](2018)在《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凭经”、“遵经”来革除和纠正伊斯兰教中不符合《古兰经》和圣训的礼仪、习俗,使之回归到《古兰经》和圣训的正确教义中,以达到纯洁和净化伊斯兰教的一种宗教改革思潮。宗教改革和宗教复兴是近代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主流,改革者倡导的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由关注穆斯林社会内部的宗教改革逐渐转向爱国爱教的道路,是近代中国伊斯兰教成功转型的缩影。以史为鉴,通过对近代该思潮的研究,为客观评估和引导当代中国伊斯兰教思潮提供参考。另外,全面梳理和研究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是对当前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在中国,外来宗教在中华文明的影响下,融合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伊斯兰教自唐宋移植到中国,也逐渐经历了中国化过程,走上了中国化道路。同时,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演变离不开世界伊斯兰教思潮的影响。梳理近代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兴起、传播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伊斯兰教与世界伊斯兰教的互动关系和近代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发展脉络,对当代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建设及其走向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当前学术界对近代中国伊斯兰教改革思潮研究薄弱,通过对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研究,为研究近代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史做些基础工作。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宗教学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与分析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主要人物思想和思潮兴起、传播与发展。总结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对近代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进行定性分析与思考。近代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改革内容上主要围绕宗教礼俗而展开,重点体现在念经、礼拜、寻月、丧葬等方面。新老教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分歧,他们仍沿袭传统的逊尼派和遵循哈乃斐教法学派。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改革者通过着书立说和翻译经书典籍,表达其思想。他们注重对教义、教法的研究,解答现实问题。他们也重视经堂教育,对经堂教育实施改革,融入现代教育元素,培养了许多从事宗教活动的阿訇和研究伊斯兰教文化的人才。从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传播与发展轨迹看,改革者的思想并不拘泥于某种思潮的影响,而是在借鉴外来新思潮的同时,结合中国伊斯兰教的实际从事改革,在不同阶段和地区改革的侧重点和主张亦不同。在传播方式上以传统的讲学为主,通过报刊、举行辩经活动和张贴宣传单等方式传播思想。纵观伊赫瓦尼“遵经革俗”的改革者,他们的思想历程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从起初主要关心教务改革转变到“保国保教”、“以教救国”的思想。后期的宗教改革者,大多以全局视野关注本民族的信仰问题,他们把国家、民族命运与宗教联系起来,提出“有国而后有教”,“保国始能保教”的口号。呼吁穆斯林消除民族隔阂,积极投入到保家卫国中,使得他们倡导的“遵经革俗”主张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思想境界。客观上改变了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风向标,也改变了普通穆斯林原有不关心国家政治事务,爱国与爱教相分离,唤醒了穆斯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凸显了改革的时代性与进步性。改革者的思想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根据不同地域提出具体主张,显示出改革的地域性特点。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影响是积极的,也体现在多方面。尽管它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出现教派纷争以及分裂,但在后期国家危亡时刻,对唤醒普通穆斯林的爱国意识和促进回族伊斯兰教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使当代中国伊斯兰教形成新的教派格局。总之,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受伊斯兰世界思潮的影响,但它具有中国社会时代烙印,彰显出中国伊斯兰教的特征。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思潮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宗教教务改革逐渐转向爱国爱教,充分体现了“遵经革俗”思潮的时代进步性,表现出中国伊斯兰教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张懿[2](2017)在《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要求医务工作者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又要有理性的生命情怀,而生命观就是生命情怀的坚强支点。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的主力军和后备军,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医术,还应当学会从医学、社会、人类、道德、伦理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和谐、理性、人文的生命观和敦睦、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社会和谐。本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医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医学生生命观教育,通过对医学生生命观的概念界定、现状分析及其问题审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以及本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及释义,阐述生命观教育的相关概念,梳理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5种基本理念,即:“敬畏生命”的生命论、“以人为本”的人道论、“医乃仁术”的美德论、“大医精诚”的义务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论。第三部分是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现状分析,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为例,结合问卷调查、频数分析等方法,对医学生的生命观及其教育现状进行统计整合,归纳其总体情况,并进行问题审视。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结合实际调研结果,主要从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5个目标、5项内容、4点途径来提出实质性的生命观教育举措。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医学生的生命观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刘明广[3](2015)在《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研究 ——基于周边战略的视角》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的格局和未来走向,特别是正在影响着中国所在的亚洲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边疆地区开始由发展的边缘地带逐步向发展中心和发展前沿地带过渡,各种类型的区域合作机制应运而生,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异军突起。2004年到2014年11年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和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五大边疆地区博览会先后诞生,基本形成了旨在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覆盖中国周边所有地区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体系。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创办以来,不仅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开始逐步影响到中国和周边地区国家间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交往和合作,成为具备多种功能的中国周边战略载体,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和周边战略的一大创新。本文试图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这一新的博览会历史现象进行解释。以往的研究呈现时效性、碎片化、视角单一等特点,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未能全面解释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动力及其作用发生机制。本文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寻找到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产生、发展及其作用的规律。首先,本文对要论述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历史脉络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总结、概括和归纳,并结合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际战略观念的变革对其运营模式进行了考察。随后,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体系层次、国家行为体层次和次国家行为体层次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动力进行了探索。本文认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动力机制是一种复杂的多种作用力的合力,即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动力来自于新世纪以来国际体系转型塑造的中国周边和平发展的环境动力、中国崛起的外部性所带来的发展动力及中国战略调整所形成的政策动力,当然中国边疆地方政府的国际合作行为也成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方动力。接着,在周边战略视角下,本文重点考察了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三种独有的功能,即多边贸易治理功能、周边战略载体功能和认同建构功能,并结合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具体的发展论述了这些功能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功能的发挥相应的在三个方面发挥了影响,也就是说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促进了中国和周边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塑造了中国崛起过程中所需要的有利的地缘战略环境,同时也在多个方面提升了中国在周边地区的软实力。至此,本文建构了周边战略视角下的解释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动力机制、功能分布和影响维度的分析框架。为了验证分析框架的有效性,本文对中国-东盟博览会进行了案例研究。分析发现,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国际体系转型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产生塑造了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创造了巨大的国际制度需求,同时安全观、发展观和地区观等观念的更新,特别是东亚地区主义的兴起,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念动力。在此背景下,中国战略的调整回应了东亚国际体系转型的内容和需求,中国不断推动地区合作议程的更新和发展也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中主动寻求定位于中国-东盟合作高地,并主动承担国家周边战略地方化的重任,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不可或缺的地方动力。作为最早和最成功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所具备的地缘战略功能和区域治理功能发挥的更为全面,不仅改善了中国在东南亚方向上的地缘战略环境,而且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一体化的进程,提升了东亚地区认同和中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本文在最后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未来将会有大发展,并且其区域合作机制的属性和市场化的导向将更为突出,但是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必须克服周边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国家权力和市场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角色扮演、边疆地区博览会之间的竞争这四对矛盾才能有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边疆地区举办国家级博览会的热情日益升温,但是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这种新型博览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定误区,因此,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研究迫在眉睫,我们不仅需要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视角,更要从中国周边战略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生、演变和作用规律,从而为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李润霞,薛媛元[4](2014)在《2011年新诗纪事》文中指出说明:1.《2011年新诗纪事》是关于诗歌史实的年度编年大事记,所记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内发生的有关诗歌活动、诗歌现象、诗歌创作、诗歌会议、诗歌评奖、诗刊发布等与诗歌有关的史事,地域主要以中国大陆为主,也涵盖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部分诗歌史实。2.《纪事》力求客观叙述,不做主观评价。对于特殊事件,保留刊载该信息的刊物上原有的评语。记录均依照当时的用字用语和作者的署名,除一些作者的笔名后面用括号注出该作者的常用名外,不做任何改动。作品发表和出版时间,均以所刊载的报刊标明的出刊时间和所着书籍的版权页记录为准。

丁素枚[5](2014)在《以两所大学的中央专项资金为例探索医科类高校内部控制的实践》文中指出21世纪初期,中国高校进入快速发展期。医科类高校作为培养医学类专业相关人才的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规模不断扩展,由此出现大部分医科类高校在短短的四、五年之内发展成在校生规模庞大的大型或巨型非营利性组织。随着医科类高校社会职能的不断深化,其从最基本的教学功能,逐渐增加了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而资金来源也由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随之而来的医科类高校的内部管理也日趋复杂。通过营造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以此来科学有效的提高医科类高校的管理效率。本文以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为切入点,按专项资金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及事后管理的管理流程,分析出现存的五个高校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重庆M大学和新疆X大学这两所医科大学的中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说明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法。

刘志学[6](2013)在《远程诊治,筑就“心病”长城的“新疆特色”——访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马依彤教授》文中研究说明记不清是第几次见到马依彤教授了,因为记者在国内诸多学术会议上,几乎都能看到担任着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马依彤教授匆忙的身影。记者知道,他除了现任的上述职务之外,还担任着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党委委员、心脏中心主任及党总支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新疆心脏起搏介入诊治中心主任等职。从这些"实职"中即可看出,在新疆乃至我国

李润霞,薛媛元[7](2012)在《2010年新诗纪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明:1.《2010年新诗纪事》是关于诗歌史实的年度编年大事记,所记为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内发生的有关诗歌活动、诗歌现象、诗歌创作、诗歌会议、诗歌评奖、诗刊发布等与诗歌有关的史事,地域主要以中国大陆为主,也涵盖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部分诗歌史

温浩[8](2011)在《以医、教、研为一体打造区域性国家医疗中心》文中指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暨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院五十五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西北边陲一片荒芜的戈壁上建设起了今天这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李素红[9](2011)在《《绿洲》1957-2000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54年10月,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建,一个特属群体——兵团人在西部中国逐渐壮大。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特殊群体在屯垦戍边的实践过程中也创造了独特的兵团文化。《绿洲》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自1957年创刊迄今,由于历史的原因,经历了3个时期的发展,见证了新疆兵团政治经济在各时期的发展轨迹,也建构着兵团的文学史乃至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历史。本文首次对《绿洲》1957年创刊至2000年这一时间段所有文学现象、文学事件及涌现出的重要作家作品、代表性的文学评论等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探查了当代西部文学思潮的复杂演进及其时代文化语境演变给新疆兵团文学带来的复杂影响,为兵团及新疆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李晓曼[10](2007)在《我国博士人员特性与调查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我国博士人员特性与调查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分析国内外对博士人员调查的研究现状,指出建立我国博士人员数据库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博士人员数据库和调查指标体系的构想。通过系统分析技术,研究了博士人员数据的用户需求情况和博士人员的基本属性,确定了对博士人员的调查指标框架模型。按照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指标体系,提出针对博士人员调查的核心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如下:1.对我国博士人员的社会需求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界定了研究对象,提出博士人员的调查指标体系框架;2.对各指标体系框架结构下的指标进行细化,并进行关系分析具体细化指标,建立了博士人员数据库的概念模型;3.由指标体系引伸出调查问卷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组合问卷;4.对博士人员调查的标准进行了统一,设置了若干代码表;5.提出我国博士人员调查应用平台的概念,设计了书面问卷和网络电子问卷两种类型的调查问卷。

二、第二届西部麻醉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届西部麻醉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二) 基本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重点难点
        (五) 基本观点
        (六) 创新之处
    五、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术语的阐释
        (一) 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 相关概念、术语阐释
第一章 清代伊斯兰教的改革思潮
    第一节 清代伊斯兰教发展特点
        一、经堂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二、教派和门宦的形成
        三、汉文译着的发展
    第二节 清代“遵经革俗”思潮的开端
        一、常志美的教义思想
        二、常志美的宗教改革
        三、舍蕴善的宗教礼俗改革
    第三节 清代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发展趋向
        一、山东其他寺坊宗教礼俗改革
        二、北京伊斯兰教礼俗改革
        三、河北新旧之争
        四、河南“连班”与“独班”以及礼俗之争
        五、云南风俗改革
        六、礼俗纷争在其他地区
第二章 近代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近代伊斯兰世界思潮运动
        二、社会变革与穆斯林内部衰落
    第二节 马万福改革思想的形成
        一、青年时代的教育
        二、开学讲授
        三、朝觐求学
        四、尝试改革
        五、马万福“遵经革俗”思想理论来源
    第三节 马万福“遵经革俗”主张
        一、教义思想
        二、教法思想
        三、“果园十条”主张
        四、其他礼仪习俗改革
第三章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西北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传播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启蒙思想
        二、报刊业的普及
        三、朝觐、游学与留学
        四、《古兰经》和圣训的翻译
    第二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青海的传播与发展
        一、确立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海乙寺”地位
        二、改革经堂教育
        三、重视理论学习
        四、各地讲学
        五、其他人物改革主张
    第三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甘肃和新疆的传播与发展
        一、“遵经革俗”在河州
        二、“遵经革俗”在甘肃其他地区
        三、“遵经革俗”在新疆
    第四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宁夏的传播与发展
        一、初传阶段
        二、虎嵩山宗教改革
        三、力促传播与发展
    第五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陕西的传播与发展
        一、“遵经革俗”在安康的传播
        二、“遵经革俗”在西安初传阶段
        三、萧德珍的宗教改革
第四章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华北及其它地区的发展
    第一节 王静斋宗教改革主张
        一、改革思想形成
        二、宗教改革主张
        三、阐扬回教文化
    第二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华北的传播与发展
        一、天津教改
        二、河北新行与古行之分
        三、北平新行改革
        四、新行改革在山东的发展
    第三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在其他区域
        一、新行改革在华东地区
        二、华中地区的新行与古行之争
        三、西南、华南等地区的宗教改革
第五章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特点
        一、宗教改革的继承性
        二、传播方式多样性
        三、注重教育
        四、重视研究
        五、宗教思想的多重层次性
        六、彰显时代性
        七、具有地域性
    第二节 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的影响
        一、伊赫瓦尼派的分离
        二、唤醒爱国意识
        三、促进回族伊斯兰教文化发展
        四、奠定中国伊斯兰教教派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的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难点及创新点
        (一)本研究的难点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及释义
    一、相关概念释义
        (一)生命
        (二)生命观
        (三)生命观教育
    二、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敬畏生命”的生命论
        (二)“以人为本”的人道论
        (三)“医乃仁术”的美德论
        (四)“大医精诚”的义务论
        (五)“服务社会”的公益论
第三章 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情况综述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设计
        (三)调查实施
        (四)分析方法
    二、医学生生命观调查结果分析
        (一)医学生生命观状况调查与分析
        (二)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
    三、医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审视
        (一)医学生生命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对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
        (一)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二)尊重人性,实现全面发展
        (三)理性同情,修炼道德品质
        (四)履行义务,提升职业素养
        (五)维护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构建丰富的教育内容
        (一)“活出精彩”的生命存在观教育
        (二)“迎难而上”的生命境遇观教育
        (三)“服务人类”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四)“道法自然”的生命和谐观教育
        (五)“超越有限”的生命归宿观教育
    三、拓展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心脑同治”,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
        (二)“回归生活”,提高生存技能,指导生涯发展
        (三)“上医医国”,投身公益事业,实现人生共赢
        (四)“直面生死”,观摩生命起点,温暖临终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研究 ——基于周边战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由来和研究范围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范围
    二、研究价值和创新
        (一) 学术价值
        (二) 现实意义
        (三) 创新
    三、文献综述
        (一) 对博览会的一般研究
        (二) 边疆地区博览会研究
        (三) 相关研究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边疆博览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博览会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二、中国边疆地区
        三、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
    第二节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萌芽阶段(1992-2003)
        二、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逐步形成阶段(2004-2013)
        三、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发展调整阶段(2014-至今)
    第三节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运作模式
        一、战略观念变革与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
        二、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运作模式
第二章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国际体系转型
        一、权力结构的变化
        二、国际制度的转型
        三、观念分布的转型
    第二节 中国的崛起和战略调整
        一、中国崛起的外部性
        二、中国国际战略调整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国际合作行为
        一、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理论解释
        二、中国边疆地方政府区域合作的实践
第三章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多边贸易治理功能
        一、繁荣国际经济贸易
        二、区域贸易和投资治理
    第二节 周边战略载体
        一、地缘经济战略功能
        二、周边政治战略功能
        三、地缘文化战略功能
    第三节 认同建构功能
        一、认同与地区认同
        二、认识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认同建构功能
第四章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推动中国周边一体化的进程
        一、推动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二、促进社会文化领域的广泛合作
    第二节 对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的影响
        一、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改善
        二、周边地缘经济环境的改善
        三、周边地缘文化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 提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软实力
        一、一系列中国主导的地区国际制度建立
        二、中国的观念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广泛传播
        三、中国的发展模式吸引力增强
        四、中国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形象提升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
    第一节 周边战略视野下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概括
        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宗旨、组织和行动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行动策略
        四、评价
    第二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动力机制
        一、国际体系层次动力
        二、国家层次动力
        三、次国家行为体层次的动力
    第三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功能分析
        一、地缘战略功能
        二、区域治理功能
    第四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分析
        一、改善中国地缘战略环境
        二、促进中国和东盟的一体化
        三、影响地区认同
        四、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
第六章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将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二、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区域合作机制的属性将更为突出
        三、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市场化方向将更加明确
    第二节 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发展中的挑战
        一、周边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执行中的冲突问题
        二、国家权力和市场作用边际划分问题
        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角色扮演问题
        四、边疆地区博览会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协作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以两所大学的中央专项资金为例探索医科类高校内部控制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医科类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相关概念及情况介绍
    2.1 内部控制
    2.2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
    2.3 中央专项资金
3 我国医科类高校中央专项资金管理
    3.1 我国医科类高校中央专项资金管理的情况
    3.2 我国医科类高校中央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
4 基于重庆 M 大学和新疆 X 大学的案例分析
    4.1 学校的简介
    4.2 中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4.3 两所大学的内部控制情况的对比分析
    4.4 两所大学的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5 结论
    5.1 本论文的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远程诊治,筑就“心病”长城的“新疆特色”——访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马依彤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六年风雨, 倾力区域学术交流
西部最大, 人文精神是不变的宗旨
因地制宜, 远程诊治形成“新疆特色”
新疆“基调”, 为各族人民筑牢疾病防治基础

(9)《绿洲》1957-2000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十七年”时期的《绿洲》
    第一节 特殊群体的诞生与“新文艺”模式的西部延展:《绿洲》创刊的历史语境
        (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建
        (二) 新疆兵团独特的社会构成
        (三) 兵团创建之初的文艺发展状况
    第二节 旋生旋灭:《绿洲》的试刊与停刊(1957 年1-3 期)
        (一) 新疆解放初期的文学刊物
        (二) 张仲瀚:“要有生产精神食粮的绿洲”
        (三) 《绿洲》试刊与兵团作家队伍中的第一代
        (四) 头题小说与“铸剑为犁”
        (五) 《绿洲》的停刊
    第三节 “大跃进”变“东风”:《绿洲》第一次复刊(1959 年2 月—1961 年6 月)
        (一) 面向全国发行的《绿洲》
        (二) 新英雄人物的塑造
        (三) 洋雨早期的叙事诗
        (四) 《援朝.阿克列姆》
        (五) “跃进”声中的另一类讲述
        (六) 对赵斌“以质胜量”的批判
        (七) 对沈凯“牧场短调”的批判
        (八) 《绿洲》的二度停刊
    小结
第二章 “新时期前期”的《绿洲》
    第一节 “复出”于“新城”:1981 年——1983 年的《绿洲》
        (一) 石河子文艺圈的形成
        (二) 石河子的《绿洲》(1981 年-1983 年)
        (三) “复出作家”的创作:陈艰的“真实观”
        (四) “爱情小说”与《美的畅想》
        (五) “绿风”诗卷
    第二节 重整旗鼓:1984 年——1989 年的《绿洲》
        (一) 兵团文联体制的建立
        (二) 兵团文联的《绿洲》
        (三) “中国西部开发者文学”
        (四) “复出作家”的创作:朱定的“新闻眼”
        (五) 青年作者的培养与“三王一段”
        (六) 对“兵团文学”的讨论
    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后期”的《绿洲》
    第一节 开疆扩土:1990 年——1995 年的《绿洲》
        (一) 孟丁山:政治家办刊
        (二) 对《来自兵团内部报告》的批评
        (三) 来自上层的“文化焦虑”
        (四) “绿洲之星”
        (五) “寻找自己的绿洲”
    第二节 打造“名刊”:1995 年——2000 年《绿洲》
        (一) 虞翔鸣:荟萃名家提升品位
        (二) 乡土意识的引进与青年小说家的培养
        (三) 散文话语空间的多元化呈现
        (四) 兵团知青的兵团叙事
        (五) 兵团“土着”的兵团叙事
    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10)我国博士人员特性与调查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
    1.3 研究的科学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现状
        1.4.1 国外博士人员研究概况与现状
        1.4.2 国内博士人员研究概况与现状
    1.5 研究内容
        1.5.1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文结构
2. 博士人员的社会系统分析
    2.1 博士人员系统特性
    2.2 博士人员数据的使用用户分析
    2.3 博士数据用户需求分析
        2.3.1 教育部门需求分析
        2.3.2 留学、移民、海外就业管理部门需求分析
        2.3.3 人事部门和劳动力计划部门需求分析
        2.3.4 科技部门需求分析
        2.3.5 科研项目基金的管理部门需求分析
        2.3.6 博士人员就业单位或需求单位需求分析
        2.3.7 个人用户需求分析
        2.3.8 其他用户需求分析
    2.4 博士数据用户需求汇总
        2.4.1 用户需求汇总原则
        2.4.2 用户需求汇总
        2.4.3 博士人员调查的指标模块
    2.5 博士人员调查对象研究
        2.5.1 博士人员调查对象界定
        2.5.2 博士人员调查对象分类
        2.5.3 博士人员调查对象的分类汇总
        2.5.4 各类博士人员调查对象能够提供的调查内容
    2.6 本章小结
        2.6.1 本章总结
        2.6.2 本章不足及进一步改善之处
3. 我国博士人员调查指标体系研究
    3.1 个人基本信息模块分析
    3.2 个人背景信息模块分析
    3.3 博士教育状况模块分析
    3.4 教育背景信息模块分析
    3.5 就业信息模块分析
    3.6 职业状况模块分析
    3.7 科研成果模块分析
    3.8 流动状况模块分析
    3.9 满意度模块分析
        3.9.1 满意度指标验证
        3.9.2 满意度模块分析
    3.10 各模块指标汇总分析
    3.11 本章小结
        3.11.1 本章总结
        3.11.2 本章不足及进一步改善之处
4. 我国博士人员调查问卷核心问题设计
    4.1 个人基本信息(PER)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2 个人背景信息(PBC)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3 博士教育状况(DEC)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4 教育背景信息(REC)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5 就业信息(EMP)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6 职业状况(CAR)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7 科研成果(POR)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8 流动状况(MOB)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9 满意度(SAT)模块核心问题设计
    4.10 本章小结
        4.10.1 本章总结
        4.10.2 本章不足及进一步改善之处
5. 我国博士人员调查标准化研究
    5.1 博士人员调查标准不统一造成的问题
    5.2 博士人员调查标准代码表编制
        5.2.1 专业代码
        5.2.2 国家代码
        5.2.3 国内省市地区代码
        5.2.4 政治党派代码
        5.2.5 民族代码
        5.2.6 经济来源代码
        5.2.7 学历类型代码
        5.2.8 单位性质代码
        5.2.9 企业类型代码
        5.2.10 行业代码
        5.2.11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5.3 本章小结
        5.3.1 木章总结
        5.3.2 本章不足及进一步改善之处
6. 我国博士人员调查应用平台研究
    6.1 PROFESSIONAL QUEST软件简介
    6.2 电子问卷调查对象入口
    6.3 我国博士人员调查电子问卷
    6.4 本章小结
        6.4.1 本章总结
        6.4.2 本章不足及进一步改善之处
7.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活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一 学科代码表
附录二 国家代码表
附录三 国内省市地区代码表
附录四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表

四、第二届西部麻醉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中国伊赫瓦尼“遵经革俗”思潮研究[D]. 魏寒梅.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2]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为例[D]. 张懿.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3]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研究 ——基于周边战略的视角[D]. 刘明广. 中共中央党校, 2015(01)
  • [4]2011年新诗纪事[J]. 李润霞,薛媛元.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4(01)
  • [5]以两所大学的中央专项资金为例探索医科类高校内部控制的实践[D]. 丁素枚.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2)
  • [6]远程诊治,筑就“心病”长城的“新疆特色”——访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马依彤教授[J]. 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2)
  • [7]2010年新诗纪事[J]. 李润霞,薛媛元.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2(01)
  • [8]以医、教、研为一体打造区域性国家医疗中心[J]. 温浩. 新疆医学, 2011(S1)
  • [9]《绿洲》1957-2000研究[D]. 李素红. 新疆大学, 2011(12)
  • [10]我国博士人员特性与调查指标体系研究[D]. 李晓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第二届西方麻醉学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