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三角一起翱翔

与长三角一起翱翔

一、与长三角腾飞共翱翔(论文文献综述)

西林[1](2021)在《城市意象的新松江究竟多美?》文中指出新一轮松江新城建设正力求实现松江的新城、上海的新城和长三角的新城,其"新"的空间布局、功能建设、居职水平等将满足多层次需求,有对富庶江南文化的依归、对连接大都市现代文明的便利,也有对古老府城迈向未来独立城市的惊喜。

韩万春,张申尚,王世宁[2](2021)在《蓝天无垠 振翅翱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元2021年4月30日,一个绝不寻常的日子。在奋进“十四五”、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节点,芜湖宣州机场迎来通航。这注定要在芜湖、宣城乃至安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刻,近400万芜湖人民、270万宣城人民倍感振奋!这一刻,7000万江淮儿女送来

童燕[3](2021)在《建德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做强全产业链 构建通航全面发展格局》文中指出建德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打造"浙江省通航产业样板地、全国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地、全世界通航旅游知名目的地,努力成为展示建德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的目标定位,做大通航制造、做深通航服务、做活通航文旅,被列为全国首个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及国家级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双试点"单位,跑出了通航全产业链布局"加速度",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袁晨曦[4](2020)在《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加快提速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主导型的招商引资模式一直是我国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转型升级三个主要阶段,给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单纯依靠成本和资源优势招商引资,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X新区作为十九个国家级新区之一,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自成立以来通过招大引强、自主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高速度持续发展,然而也存在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土地资源紧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发挥招商引资在稳增长、优结构,稳就业、补短板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一条具有X新区特色的开放发展路子,一直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探索的重大问题。本文以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从理论层面对招商引资、政府行为、国家级新区等概念进行界定,对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进行梳理,构建了地方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中五个方面职责的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在这个五项职责的分析框架下,分层阐释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现状,总结了X新区在批复以来的招商引资成效,对招商引资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深入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学习国内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对改善X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强化政府对招商引资的引导、加强招商引资能力建设、打造招商引资生态圈、强化招商引资监督考核、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若干对策和建议。本文试图探索出符合X新区现状及定位的招商引资模式,进而加快X新区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的职能转变,最终促进X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在良性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汪瑞霞[5](2020)在《空间记忆与情境重构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镇化背景下江南村镇景观出现趋同化、表象化和空心化等异化现象,催生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集体“乡愁”。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设计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的研究对象聚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以期通过基于文化记忆的景观情境重构,将全民普遍存在的乡愁情感凝聚成促进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驱力,来处理好村镇保护与乡建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意义深远。本文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综合运用了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建筑类型学、符号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从社会维度、时间维度、媒介维度、功能维度这四个层面形成一个立体多维的系统性研究框架。首先,社会维度,阐释了乡愁发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强调当代江南村镇空间文化记忆建构的社会意义与“融合共生”的价值取向,分析了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之间融合共生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策略的系统框架。其次,时空维度,深层研究水岸共生的自然环境、集社合一的经济社会和诗性融通的文化观念等多元要素对传统江南村镇景观形态生成的影响,从空间形态的视觉思维转向江南村镇文化记忆的特殊语境和地域性规律。再次,媒介维度,研究文化记忆与景观语言符号之间的设计转化方式,选择、分解和提取江南村镇文化记忆符号要素,组建一个具有地域感知的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系统,凝练具有江南文脉精神内核的延续性和凝聚性结构。最后,功能维度,阐述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情境重构“融合共生”的内在逻辑,以文化记忆为导向,针对生态型景观、生产型景观和生活型景观三大类型空间,提出指定类比式、象征隐喻式、语境约定式等多元融合的情境重构互通方式,完成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策略体系的建构。江南村镇空间的文化记忆与景观情境“融合共生”,这既是记忆建构的价值目标,又是一套具有生成性和未来指向性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对当前江南乃至全国的村镇建设具有一定的学理支撑和实践参照价值。

张颖[6](2019)在《2019年第三季度新闻调研报告 国庆70周年主题报道丰富 跨区域新闻联动强化》文中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新闻报道进入重大主题策划的"喷涌期",尤其是对于国庆70周年大事件的报道最为集中,多个电视新闻专题、特别节目、融媒互动产品亮相。新闻融媒报道亮点不断,全媒体、新技术、频互动,不断引领电视收视高潮,凸显了广电主流媒体在融媒改革实践中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全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一次"大练兵"。

钱钰[7](2019)在《民俗生活视阈下秦淮灯彩的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秦淮灯彩是一种流行于南京地区的传统艺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且一直传承至今。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秦淮灯彩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从而实现传承的可持续性。本文以南京的秦淮灯彩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生存环境、传承过程及文化变迁的研究基础上,从“民俗生活”的视角来剖析秦淮灯彩的传承问题,尝试从新视角来深刻理解秦淮灯彩的传承现象。具体来说,主要分七章予以论述,包括绪论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与目的、所借鉴的理论与方法、对“民俗生活”和“秦淮灯彩”的研究综述,并对“秦淮灯彩”“传承”“民俗生活”予以界定。第一章主要研究秦淮灯彩所处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并论述生存环境对其传承的影响。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分析秦淮灯彩的古代传承和现代传承状况。上述两章均是在梳理传承过程基础上,分析了秦淮灯彩的社会功能与传承场域。第四章旨在对秦淮灯彩传承过程中的变迁予以探讨,主要集中于对秦淮灯彩的传承客体、传承母体及其赖于存在的民俗生活三方面的变迁情况。第五章在分析了民俗生活营造的理论基础、参与主体的基础上,从民俗生活视角提出秦淮灯彩的传承策略。结语部分通过总结各章内容来提炼出对秦淮灯彩传承问题的理解。统而言之,秦淮灯彩的传承是与地域社会的环境相适应的,是在跨世代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的。它的传承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而是一个通过不断变迁与更新来保持生命力的过程。秦淮灯彩的传承,并非是简单地从灯彩手艺中去摸索,而是需要在其所依附的民俗生活之中去追索传承的轨迹与意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无限魅力的集中表现形式,作为民众活生生民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物品,秦淮灯彩将继续为民众提供无限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

徐慧琳[8](2018)在《2000年以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文中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各地旅游经济起步时间不一、旅游资源不同、政府政策力度不均,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普遍存在。随着学者们对区域旅游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究地区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重点探究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的研究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三省一市),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旅游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部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为深入揭示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状况,探究这一地区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本文分析了本地区各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和格局演变过程,认识该地区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揭示影响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本文在阅读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1)对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进行两个尺度的尺度方差分析,发现地级市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更大,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通过重心迁移分析,发现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重心位置偏东,且在本文研究的时间段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沿西北向东南方向有扩大的趋势;(3)利用地学统计法,研究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及演变过程;(4)通过马尔科夫链分析,研究各城市旅游经济类型的转移状况;(5)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可知,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状况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即存在溢出效应,分为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6)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旅游资源、收入水平和经济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交通水平、教育水平和投资水平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刘斌[9](2017)在《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千古梦幻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

彭向明[10](2017)在《基于中心性的京沪交通城市带等级体系与空间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而城市化是一个不均衡的发展过程,根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心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城市中心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带内城市的等级体系的形式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城市化进程不均衡,研究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和空间结构有助于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京沪交通城市带上2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城市中心性概念的理解,根据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分别从空间作用中心性、城市规模中心性、经济中心性、社会中心性和国际化中心性五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1],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结合原始数据,得到京沪交通城市带内各城市的城市中心性指数,并进一步分析各城市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反映城市带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为研究目的,从时间维和空间维的角度,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和空间数据场模型定量评测了由于城市中心性指数和城市空间辐射范围变化引致的城市带空间组织的变化以及不同区域和城市在城市带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研究表明:○1整个城市带空间辐射范围呈现扩张趋势,其中各子区域空间辐射范围均不断扩大,但子区域之间的空间辐射能力差异不断扩大;○2城市带等级体系的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局部变化明显;○3各个城市的城市中心性不断增强,城市空间辐射范围逐渐扩大;○4不同城市的城市中心性及其辐射范围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且“马太效应”日益加剧。

二、与长三角腾飞共翱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长三角腾飞共翱翔(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意象的新松江究竟多美?(论文提纲范文)

战略转型与“逆势生长”
“G60”的价值发掘和再造
顺势而起的“枢纽潮”
“小而特,小而美”的宜居态
深植丰富的上海根系

(3)建德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做强全产业链 构建通航全面发展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飞起来,探索“交通圈”架设“最美空中走廊”
引进来,壮大产业集群打造通航“浙江样板”
走出去,创新联结合作通航联盟指日可待

(4)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招商引资
        2.1.2 政府行为
        2.1.3 国家级新区
    2.2 理论基础
        2.2.1 招商引资方面理论
        2.2.2 政府行为方面理论
    2.3 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介入的五个层面
        2.3.1 招商体系的设计者
        2.3.2 产业布局的规划者
        2.3.3 招商引资的实施者
        2.3.4 招商行为的监督者
        2.3.5 投资服务的提供者
    2.4 小结
第三章 X新区推进招商引资的现状和成效
    3.1 X新区概况
    3.2 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的现状
        3.2.1 招商引资体系设置方面
        3.2.2 产业规划和布局方面
        3.2.3 拓展招商方式方面
        3.2.4 项目评估考核方面
        3.2.5 营商环境方面
    3.3 招商引资取得的成效
        3.3.1 经济发展质效双升
        3.3.2 六大产业体系健全
        3.3.3 各类生产要素集聚
第四章 X新区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招商力量各自为政
        4.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4.1.3 项目投资总量不大
        4.1.4 项目评审流于形式
        4.1.5 投资服务手段单一
    4.2 原因分析
        4.2.1 体制机制缺乏统筹协调
        4.2.2 产业招引难度逐年增大
        4.2.3 招商专业化水平偏低
        4.2.4 考核监督机制不科学
        4.2.5 投资服务缺乏内在动力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国外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做法
        5.1.1 美国地方政府的做法
        5.1.2 新加坡的做法
    5.2 国内经验借鉴
        5.2.1 烟台开发区实行大招商体系
        5.2.2 重庆市创新招商方式
        5.2.3 昆山市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台商入驻
        5.2.4 上海市通过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招商质效双升
    5.3 对X新区的启示
第六章 X新区招商引资中政府行为调整建议
    6.1 强化对招商引资的引导
        6.1.1 优化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区域一体化
        6.1.2 明确招商引资目标,高点定位促进招大引强
        6.1.3 优化产业规划体系,形成招商引资新格局
        6.1.4 构建高效规范的政策体系,规范招商引资双方行为
    6.2 加强招商引资能力建设
        6.2.1 加强招商机构建设
        6.2.2 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6.2.3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6.2.4 推动招商项目由量转质
    6.3 打造招商引资生态圈
        6.3.1 建好人才人力圈
        6.3.2 建好产业链配套圈
        6.3.3 打造自主创新圈
        6.3.4 打造外部协同圈
    6.4 强化招商引资监督考核
        6.4.1 优化考核方式
        6.4.2 严格控制项目准入
        6.4.3 强化项目退出机制
        6.4.4 建立专项督查制度
    6.5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6.5.1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6.5.2 推进放管服改革
        6.5.3 建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跟踪服务
        6.5.4 建立招商项目跟踪协办制度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空间记忆与情境重构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
    二、选题范围与主要概念阐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维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价值导向
    第一节 源于乡愁的文化记忆
        一、乡愁记忆的文化属性
        (一)乡愁记忆与乡愁文化
        (二)乡愁记忆的隐喻价值
        二、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内涵与表征
        (一)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情感表征
        三、当代江南乡愁文化发生的多维视角
        (一)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现代性源流
        (二)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全球化语境
        (三)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地方性因素
    第二节 文化记忆理论与当代江南村镇空间记忆的建构
        一、文化记忆理论研究的兴起及视角
        (一)记忆研究的兴起
        (二)文化记忆理论视角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意义
        (一)江南村镇空间作为回忆文化的激活器
        (二)江南村镇空间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
        三、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价值取向
        (一)天人合一:江南村镇文化价值重塑的思想之本
        (二)文化认同:江南村镇文化价值重塑的内在力量
    第三节 文化记忆与景观情境之间融合共生的互动关系
        一、文化记忆与村镇空间的情境映射机制
        (一)文化记忆影响着景观情境的空间属性
        (二)景观情境与文化记忆是一个相互映射的共生系统
        二、文化记忆导向下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目标与评价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目标定位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目标实现路径和评价标准
        三、文化记忆导向下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系统架构
        (一)社会责任: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二)融合共生: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策略系统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时空维度:传统江南村镇文化景观多元融合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江南传统村镇空间形态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是成就江南村镇水乡格局的核心要素
        (一)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江南村镇聚落择址的多态性
        (二)水岸互生是平衡江南动态变迁的内在要因
        二、运河贯通是维系江南村镇聚落兴衰的人工智慧
        (一)江南运河的疏浚沟通为江南村镇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运河成为维系江南区域与国家命脉的重要枢纽
        三、水乡生态是影响江南农业景观变迁的重要条件
        (一)江南“塘浦圩田”农业景观的形成
        (二)江南水乡生态与审美观念变迁的依存关系
    第二节 社会环境对江南传统村镇景观形态的影响
        一、早期工业化与江南市镇
        (一)世界经济史大背景中的江南早期工业化
        (二)活跃繁荣市镇网络下的江南村镇
        二、传统工匠技术与江南老行当
        (一)传统工匠:江南产业技术理论的学科化
        (二)百业寻踪:江南老行当里蕴含的记忆密码
        三、集社合一的水乡市镇
        (一)宏观视野下城乡交融的江南社会
        (二)微观视角下集社结合的江南茶馆
    第三节 文化观念对江南传统村镇景观形态的影响
        一、江南文化之源的学理性依据
        (一)江南文化的原始发生与溯源
        (三)江南文化的审美诗性与通达精神
        二、影响传统江南村镇环境生态观生成的多元要素
        (一)多元互补思想观念下的江南村镇环境生态观
        (二)自给自足经济社会背景下的江南村镇环境生态观
        三、信仰习俗交融共生的江南村镇文化生态格局
        (一)江南民间信仰互动制衡的内外力量
        (二)习俗与信仰和谐统一的村落共同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媒介维度:江南村镇文化记忆与景观语言符号的设计转换
    第一节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选择与转换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类型选择
        (一)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选择原则
        (二)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转换设计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转换设计的思维过程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系统分类
    第二节 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物质符号系统
        一、点空间: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基本单位
        (一)传统江南村镇建筑形制及语言溯源
        (二)江南水乡古镇公共区域主要节点景观
        二、线空间: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构成秩序
        (一)村镇结构演化规律
        (二)河街线性空间组合秩序
        三、面空间:传统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平面组织
        (一)传统江南民居院落平面组合类型
        (二)传统江南村镇建筑立面结构要素
        (三)传统江南村镇区域网络系统
    第三节 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非物质符号系统
        一、意象系统与指示性景观语言符号
        (一)从心理认知地图到江南村镇文化景观导览地图
        (二)文化记忆导向下当代乌镇景观语言符号系统的建构
        二、文本系统与象征性景观语言符号
        (一)衷情江南耕读文化的园林造景
        (二)文字、图像中隐含的景观语言符号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在景观中的应用
        三、仪式系统与体验性景观语言符号
        (一)诗意雅致的视觉体验
        (二)悠扬婉转的听觉体验
        (三)水晶晶的触觉与生活体验
        (四)江南美食的嗅觉与味觉体验
        (五)综合的感知与整体的体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维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情境重构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设计策略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融合共生”系统的关联因素
        (一)记忆客体:“融合共生”的江南村镇景观空间
        (二)记忆主体:“融合共生”的乡建文化共同体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系统的情境重构策略
        (一)关联类比式:生态型景观的情理互通
        (二)语境约定式:产业型景观的情景互融
        (三)象征隐喻式:生活型景观的情境互生
    第二节 关联类比式:生态型景观的情理互通
        一、乡土景观与乡村基质的关联策略
        (一)乡土景观的自然生长
        (二)乡土建筑的跨时空链接
        二、文化景观与文脉原型的类比策略
        (一)文化原型保护
        (二)地域原型抽象
        (三)文脉类型转换
    第三节 语境约定式:产业型景观的情景互融
        一、当代江南村镇产业景观的结构转型与拓展
        (一)江南村镇产业景观结构的转型
        (二)江南城镇化关联空间的拓展
        二、现代农业景观文科融合的赋能策略
        (一)农业景观人文化
        (二)农业生态智能化
        (三)关联机制系统化
        (四)产业空间整合化
        三、工业遗存景观穿越时空的语境策略
        (一)传统工坊交互式语境
        (二)工业文化创意式语境
        (三)乡土技艺博物馆探究式语境
    第四节 象征隐喻式:生活型景观的情境互生
        一、乡愁时空:江南村镇空间记忆的唤醒策略
        (一)乡:乡愁文化记忆的物质性
        (二)愁:乡愁文化记忆的情感性
        (三)时:乡愁文化记忆的历时性
        (四)空:乡愁文化记忆的共时性
        二、回归日常:当代江南村镇生活型景观情境的互生策略
        (一)从物境到心境:典型江南村镇的“慢生活”模式
        (二)从乡情到乡恋:回归日常生活的“乡村民宿+”模式
        (三)从形式功能到人文精神:作为象征性景观的“乡村节庆”模式
        (四)从原生到腾飞:跨界融合的“校地协同”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2019年第三季度新闻调研报告 国庆70周年主题报道丰富 跨区域新闻联动强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进入高潮
    1. 十大关键词紧扣三季度热点新闻,“阅兵”成第一大事件
    2. 央视阅兵直播报道采用最高配置,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3. 卫视、网媒专题策划突出,密切配合央媒直播、转播
二、新闻媒体改革实践逐步走入成熟阶段
    1. 多地省市新闻融媒借助主题报道完成“大练兵”
    2. 十一前夕全国县级融媒体覆盖提速
    3.电视问政节目升级推动全媒体新闻舆论监督强化
    4.广电MCN崛起《新闻联播》入驻抖音、快手
三、跨区域新闻联动合作进一步深化
    1.“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新闻报道紧密抱团
    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华东、华南主流传播影响力加强
    3. 全国多省份联动,

(7)民俗生活视阈下秦淮灯彩的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
        一、研究方法
        二、相关理论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民俗生活的研究
        二、秦淮灯彩相关研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秦淮灯彩
        二、传承
        三、民俗生活
第一章 民艺与地域:秦淮灯彩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 南京自然环境分析
        一、南京的地貌
        二、南京的气候
        三、南京的物产
    第二节 南京文化环境分析
        一、丰富的岁时民俗生活
        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三、长三角的灯彩文化圈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稳定与持续:秦淮灯彩的古代传承
    第一节 秦淮灯彩的古代传承过程
        一、秦淮灯彩在六朝的萌芽
        二、秦淮灯彩在明代的勃兴
        三、秦淮灯彩在清代至民初的繁盛
    第二节 古代传承过程中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与娱乐功能
        二、天下太平的象征
        三、文化认同的表征
    第三节 秦淮灯彩的古代传承场域
        一、官方:倡导与实践
        二、民众:赏玩与消费
        三、艺人:生产与销售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崛起与自觉:秦淮灯彩的现代传承
    第一节 秦淮灯彩的现代传承过程
        一、民国时期的秦淮灯彩传承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秦淮灯彩传承
    第二节 现代传承过程中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娱乐与手工体验
        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第三节 秦淮灯彩的现代传承场域
        一、政府:批判与推崇的交织
        二、大众:认同消费与纪念品
        三、艺人:技艺传承与教学者
        四、市场:外地灯彩与竞争者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嬗变与再生:秦淮灯彩在传承中变迁
    第一节 秦淮灯彩传承客体的变迁
        一、秦淮灯彩用料的变迁
        二、秦淮灯彩品质的变迁
        三、秦淮灯彩属性的变迁
    第二节 秦淮灯彩传承母体的变迁
        一、灯彩艺人群体及身份的变迁
        二、普通民众群体及其身份的变迁
    第三节 秦淮灯彩民俗生活的变迁
        一、民俗生活的坚守与突破
        二、民俗生活的性质之变迁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传承与发展:秦淮灯彩与民俗生活
    第一节 民俗生活可营造性分析
        一、民俗模式的超历史形态
        二、民俗生活的主体建构性
        三、在民俗生活营造中传承
    第二节 民俗生活营造的多元主体
        一、组织者:政府、社区与企业
        二、实践者:艺人、民众与游客
        三、宣传者:新闻媒体的鼓与呼
    第三节 民俗生活营造与秦淮灯彩传承路径
        一、组织丰富的灯彩文化活动
        二、提升秦淮灯彩的文化品位
        三、与其他传统艺术共同发展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2000年以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旅游业保持高位增长
        1.1.2 我国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显着
        1.1.3 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是旅游经济研究热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展
        1.3.2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展
        1.3.3 研究评述与思考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地学统计法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旅游经济
        2.1.2 旅游经济空间溢出
    2.2 旅游经济发展理论
        2.2.1 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理论
        2.2.2 旅游增长极理论
        2.2.3 旅游空间溢出理论
        2.2.4 旅游地形象屏蔽理论
        2.2.5 旅游地竞争优势理论
第3章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3.1 研究区域背景
        3.1.1 研究区域
        3.1.2 发展状况
        3.1.3 数据来源
        3.1.4 数据收集
        3.1.5 测度方法
    3.2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演化
        3.2.1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尺度空间差异
        3.2.2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重心迁移
    3.3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空间格局
        3.3.1 2000年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3.3.2 2008年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3.3.3 2016年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3.4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3.4.1 2000年-2008年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3.4.2 2008年-2016年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3.4.3 2000年-2016年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第4章 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4.1 旅游经济发展动态演变
        4.1.1 旅游经济类型转化概率分析
        4.1.2 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
    4.2 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4.2.1 2000年-2008年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4.2.2 2008年-2016年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4.2.3 2000年-2016年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第5章 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分析
    5.1 旅游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分析模型
        5.1.1 空间自相关分析
        5.1.2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5.2 旅游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分析
        5.2.1 旅游资源
        5.2.2 收入水平
        5.2.3 经济水平
        5.2.4 教育水平
        5.2.5 交通水平
        5.2.6 投资水平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中心性的京沪交通城市带等级体系与空间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研究综述
    2.1 城市中心性理论以及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城市中心性研究综述
        2.1.2 国内城市中心性研究综述
    2.2 城市等级体系研究综述
        2.2.1 国外城市等级体系研究综述
        2.2.2 国内城市等级体系研究综述
    2.3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3 理论基础
    3.1 中心地理论
    3.2 增长极理论
    3.3 核心-边缘理论
    3.4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4 京沪交通城市带城市中心性评价分析
    4.1 评价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4.2 京沪交通城市带城市中心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4.2.1 京沪交通城市带城市中心性计算结果
        4.2.2 京沪交通城市带城市中心性分析
    4.3 基于自然断点法的城市等级体系划分及其评价
        4.3.1 城市等级体系划分
        4.3.2 城市等级体系评价
    4.4 基于神经网络网络模型的城市等级体系划分及其评价
        4.4.1 神经网络模型
        4.4.2 城市等级体系划分
        4.4.3 城市等级体系的格局演变
5 城市带空间结构的演进分析
    5.1 基于空间数据场模型的城市带空间结构演进的研究方法
    5.2 城市带空间结构的演变分析
        5.2.1 不同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分析
        5.2.2 各个城市空间辐射范围的演变分析
6 京沪交通城市带的发展对策
    6.1 完善区域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
    6.2 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6.3 打造中心城市,优化城市带空间结构。
    6.4 协调城市带内各亚区域的相互关系
7 结论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与长三角腾飞共翱翔(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意象的新松江究竟多美?[J]. 西林. 新民周刊, 2021(44)
  • [2]蓝天无垠 振翅翱翔[N]. 韩万春,张申尚,王世宁. 芜湖日报, 2021
  • [3]建德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做强全产业链 构建通航全面发展格局[J]. 童燕. 浙江人大, 2021(04)
  • [4]X新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袁晨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空间记忆与情境重构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 汪瑞霞.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6)
  • [6]2019年第三季度新闻调研报告 国庆70周年主题报道丰富 跨区域新闻联动强化[J]. 张颖. 电视指南, 2019(20)
  • [7]民俗生活视阈下秦淮灯彩的传承研究[D]. 钱钰.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2000年以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分析[D]. 徐慧琳.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2)
  • [9]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J]. 刘斌. 时代文学, 2017(09)
  • [10]基于中心性的京沪交通城市带等级体系与空间结构分析[D]. 彭向明.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与长三角一起翱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