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汉语教学策略实例

“贫困生”汉语教学策略实例

一、针对“差生”的语文教学策略举隅(论文文献综述)

杜鸿宇[1](2021)在《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早在上个世纪,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首次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思想,但由于当时各种原因的限制并未得到落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整本书阅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近几年一线语文教师也纷纷展开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校、家庭、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本书阅读未能完全实现其意义与价值。本文在研习整本书阅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提高阅读教学的策略分别进行了阐述。本篇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释了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评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列举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小学高段实施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现义务课程标准的意义。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第四部分依据调查结果系统梳理了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师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以及家长配合度不够等。第五部分分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受应试教育、教师家长的重视程度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第六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教学困境的现状与原因分析,论文提出了定期组织研讨会、科学设置课程、合理推荐阅读书目以及优化评价机制等方法,旨在通过多措并举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刘营春[2](2020)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而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进度等外在压力及教师教学观念等内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仍然有不少的初中语文教师为此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进而在阅读教学设计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改善阅读教学设计,攻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同侪共商策略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可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无疑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现实借鉴价值。论文一共有四部分: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分析了选题所处领域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笔者的研究思路、理论及方法;并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范围。第一章主要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概念、理论依据、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来进行具体阐述,这一章的重点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途径与方式。第一部分阐述了与备课组的同僚共商,以备课、听评课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第二部分阐述了与学科组的同事共商,以师徒结对、三人行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第三部分阐述了与语文界的同辈共商,以加入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组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在教学设计上的同侪共商策略。第一部分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同侪共商策略,第二部分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的同侪共商策略,第三部分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的同侪共商策略,第四部分主要探索了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精心、有效地设计,不仅满足了新课改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

杨英杰[3](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编选特点及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化不断的发展的今天,外国文学作为学生认识世界多元文化,感受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本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部编本教材的投入使用,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的编选有了明显的进步,给一线教师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由教师不能使用好部编本教材而带来的各种新的教学问题,如何使用好部编本教材教好外国文学,成为了现在外国文学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以初中部编本教材正式使用完一轮为背景进行研究,通过对部编本教材与人教版、苏教版两版教材进行对比,系统地总结出初中部编本教材中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的编选特点。再结合学生与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情况和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教学策略。本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外国文学选入初中教材的历程与现行教材的编选依据。本章分为两个部分,分析部编教材中外国文学的编选依据,论证本文的可行性。第一部分,梳理外国文学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重要阶段,分析外国文学编选发展的特点,为现行部编教材外国文学的研究提供历史依据。第二部分,通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建构主义学习观三个方面的探讨为研究现行部编教材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的编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初中部编本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中外国文学编选分析。本章主要从选文、助读、训练、知识能力四大系统比较三版教材中外国文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具体编选特点的同时对新教材进行整体的感知。第三部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编选与教学情况问卷及分析。本章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与学生对部编本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编排的具体评价,结合教学中具体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和分析成因,为教学策略的提出做好准备。第四部分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外国文学教学策略。针对第三章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第二章教材编选对比中所归纳的部编本教材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编选特点。共提出三大教学策略分别是:以选文系统的编排优势为基础,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充分利用助读与训练系统,合理教授教读与自读课文;利用部编本教材编排优势,改进外国文学名着的教学。本文通过部编本教材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的编选特点分析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与新的研究思路,为一线教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建议。

周姣娣[4](2020)在《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意蕴丰厚的古诗。这些古诗包括《诗经》、楚辞(屈原的诗)、汉乐府、唐至清的诗、宋词、元代散曲与小令、现当代人写的古典诗词。古诗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策略。然而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师也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因此,探索一种合适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成为现实需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初流行于国外的语言教学,近年来,在国内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任务驱动古诗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以高教版中职语文现行教材古诗部分为主要材料,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体系。为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古诗教学中有效应用,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三个环节中提出相关策略,课前教师做好深入解读诗歌、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巧妙设计任务活动的教学准备,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课后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古诗课堂。

李平[5](2020)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阅读是传承文化和认识世界的途径,对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丰富知识、感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阅读能帮助高中学生形成必备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高校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深度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课程改革和时代背景的召唤下应运而生。深度阅读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教师通过构建开放的阅读活动,发散和聚合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建构、生成多向的阅读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和文化涵养,形成深度阅读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索深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提出合理、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和范例,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增砖添瓦。论文采用文献法、课例分析法、观察法,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开展研究,在对其它学者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吸收、创新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为高中语文实施深度阅读教学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参考。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分为五章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主要从时代背景、教育改革和高中语文阅读现状三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研究缘起,提出了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研究,发现目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研究的方向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切入点;在深度学习理论和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的结合下,创新性地阐述深度阅读的含义。第一章从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和教学理念三部分进行深度阅读理论阐述,探讨了深度阅读的理论渊源,明确了深度阅读的理论特点和实践指向,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地阐述了深度阅读理论,给予深度阅读教学实践一定的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第二章挖掘深度阅读的价值,为高中语文实施深度阅读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分析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发现高考语文考查内容和方向发生变化,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势在必行;结合高中阅读教学现状,挖掘高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再次从实践的角度强调了高中实施深度阅读的必要性。第三章强调深度阅读在高中阶段顺利实施,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各个层面的支持和努力,并结合深度阅读理论研究,从阅读内容、阅读环境、阅读活动、阅读过程和阅读评价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为高中语文阅读提供切实的教学指导。第四章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三个角度选择深度阅读教学课例,结合深度阅读教学理念和策略,分析深度阅读在实际课堂中应用的方法,直观地展示真实课堂中推进深度阅读的过程和效果,为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提供范例和参考。第五章结合研究的结果和深度阅读课例示范进行思考,构建笔者理想中的深度阅读教学设计构想,将高中实施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付诸实践运用,期望以更准确、贴切的教学课例给予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帮助和指导,并提出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规避的问题,从而更加出色、高效地完成深度阅读教学。结语部分主要论述了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说明了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意愿和探索的方向。

孙永琳[6](2020)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灌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盛行。学生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变成了一个只会读死书的机器。学生在语文课上总是重复同样的事情:背课文、划分自然段、概括文章主旨大意、提炼文章的思想情感。这种“套路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很难形成新的思路和思考模式。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状况。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高阶思维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高阶思维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决定了其概念的复杂性。因此在研究高阶思维的时候,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总结概括出高阶思维里主要包括三种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思维。笔者将高阶思维内涵确立为这三种,并不意味着高阶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思维。笔者概括提炼为这三种思维,便于笔者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紧紧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高阶思维进行论述,首先从高阶思维核心概念出发,阐述了高阶思维的发展历程。接着通过对高阶思维的维度划分,将其概括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思维。然后分别阐述三种思维各自的特征,形成的过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培养高阶思维的可行性。最后,明确阅读教学的概念,以及阅读教学与高阶思维发展的相关性。其次,本文还阐明了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的现状,得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这一结论。从三个方面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从社会大环境来讲,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就缺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是从教师方面来讲,存在备课途径单一,自身素质低,思维固化等问题;三是从学生方面进行分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在这一章节中运用到研究方法有很多,比如说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例分析法等。接着,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缺失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改革语文教育,深化教学目标;拓宽备课渠道,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备课;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量;改进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正视思维“替代化”现象。最后,是笔者在校实习的过程中设计的教案。旨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改往常教师上课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感官进行教学。将课堂这个大舞台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发展。笔者通过实习,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的是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做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并为之不懈的奋斗。

户洋[7](2020)在《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 ——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改进以及部编本教材的投入使用,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践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连接小学、高中语文学习的桥梁,处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塑形的时期,可以说语文学习在这一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王荣生指出其实质是建立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连接,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已有的语文经验与课文理解、感受所需的语文经验之间的落差。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环境中,教师如何根据落差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不少一线教师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部分风格鲜明、效果良好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稳固了下来,但这远远不够。因此,本文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将进一步探究合理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语文与生活的链接通道,使学生学到并学会阅读的方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已逐渐在阅读教学领域占据优势,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充分整合、丰富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认知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探究;另一方面以主题单元学习内容为载体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希望思维导图与主题单元教学的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主要对思维导图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并合理开展。论文一共由五部分组成,首先是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作出理论阐述;其次是论文的正文部分,第二章围绕思维导图进行相关概述,主要包括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思维导图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第三章围绕主题单元教学进行相关的概述,主要包括主题单元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对主题单元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做出了论述;第四章围绕思维导图在主题单元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构想,主要包括思维导图在主题单元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测评等方面进行设计;论文的第五章是我们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时的一些理性思考,主要对教师教学的思维导图以及学生学习的思维导图这两方面进行思考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陈梦婉[8](2020)在《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初中阶段不断提高,但就目前情况看,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当前,教育评价的核心功能正从对学习的判断转向对学习的促进。“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只重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它不仅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同样重视对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笔者认为,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评价驱动教学,能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本论文共有五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对表现性评价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设计方法。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笔者总结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以下三点:一是培养整本书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与面;二是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学会迁移应用;三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针对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并侧重调查教学评价实施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阅读兴趣低,阅读目的浅显化;二是缺少整体性规划,指导和活动较少;三是重结果轻视过程,难以真实性评价;四是评价主体不突出,评价标准不明晰;五是评价反馈不及时,反馈内容不具体。第二章主要论证表现性评价运用到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改善教学问题的可行性。针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引入表现性评价。为了论证表现性评价运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笔者首先对其要素、特点、功能和理论基础进行全面阐述,再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问题阐述其运用的可行性。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表现性评价三个要素的设计。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第一节详细地论述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的确定的要求、步骤以及提出了借助“名着导读”栏目进行目标的确定。第二节详细论述了适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现性任务形式、设计要求和步骤并提出了借助“名着导读”栏目设计表现性任务。第三节详细论述了评分规则的结构、类型、设计要求和步骤并提出了借助“名着导读”栏目设计评分规则。第四章主要阐述了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本章从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开展和结果运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阶段是基于逆向设计理念,根据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的设计安排教学评的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规划。表现性评价的开展主要是根据表现性任务收集相关的评价信息进行表现性评价。评价信息的收集要注意多个因素,要突出评价信息收集者的主体性,强调评价信息收集时间的及时性,重视评价信息收集方式的多样性和提高评价信息内容收集的准确性。收集到了评价信息才可以借助评分规则进行评价。但是评价不仅仅是给出一个等级,将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和决策才是表现性评价最重要的一步。反馈和决策要及时,特别鼓励在线上进行表现性评价,沟通课内和课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熊梅[9](2020)在《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小说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品味,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作为教科书的选文,还是作为课外书阅读,儿童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当前重视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和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全面使用的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十分关注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但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本文就以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经典儿童小说作为案例分析,对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七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概念界定。第二章探讨了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和特点。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凸显儿童小说的文学价值、强化儿童小说的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特点体现在阅读兴趣激发更为有效、阅读目标更贴近文本体式、阅读方法指导成为重点这三个方面。第三章阐述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首先分析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再分析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什么以及三者在教学中的关系是怎样的。第四章详细论述第一个关键问题——“导读教学”中的“导”与“读”,这在本质上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即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要以师生合作为主体进行开展,具体阐述了师生合作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应该怎样进行“导”和“读”。第五章详细论述第二个关键问题——“导读教学”中的教科书,即教科书在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体现在教科书选文是开展“导读教学”的出发点、教科书推荐的课外书是“导读教学”选材的素材库两个方面。第六章详细论述第三个关键问题——“导读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当前阅读教学中使用较多,本章就阐述了学习任务单是什么、学习任务单怎么设计、学习任务单在“导读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这三方面的内容。第七章进行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案例分析。先阐述为何选择《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案例,再通过一篇教案具体分析导读教学目标、导读教学内容、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处理这三个关键问题,并从该案例分析中得到思考和启示。

乔丽丽[10](2019)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作文评改是语文写作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写作素养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提倡“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评改观念,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已然跟不上《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作文评改的要求,以致逐渐退出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应运而生。故笔者对“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起到完善作文评改方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本文将我省三个水平层次的学校的部分初中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从评改作文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所在,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具体可分为七部分: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对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通过界定与阐释相关概念,明确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课程依据和心理学依据,为本研究的科学性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初中作文评改现状部分,利用语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师访谈法,获得最直观、客观的一线数据,以此了解作文评改的现状。第四部分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包括因传统评改模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故仍有部分课堂采用教师为主的作文评改形式,学生参与度很少;在学生参与度高的作文评改课堂中,因为教师评改作文之前指导不充分,学生评改经验欠缺等原因,使评改效果大打折扣;我国作文评改模式对学生的评改过程、思维能力培养不重视。第五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策略以期解决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最后为本篇论文结语部分,包括不足与创新之处。

二、针对“差生”的语文教学策略举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对“差生”的语文教学策略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仍有小学未能落实课标有关阅读量的要求
        2.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
        3.整本书阅读研究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1.挖掘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小学高段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一)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反复练习,培养阅读习惯
        2.深入分析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二)丰富词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2.读写结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拓展思维方式,强化思维能力
        1.拓展思维方式,形成整体观念
        2.培养认知、想象及创新思维能力
    (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2.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1.问卷调查的目的
        2.问卷调查的对象
        3.问卷调查的内容
    (二)访谈的设计
        1.访谈的目的
        2.访谈的对象
        3.访谈的提纲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分析
        2.访谈结果分析
三、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习惯不好,兴趣不高
        2.阅读方法欠佳,内容理解不好
        3.阅读反思不够,阅读效果不好
    (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处理不当
        2.推荐书目不合理,指导方法不科学
        3.教学任务繁重,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三)家长指导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配合度低
        2.受文化素养影响,指导困难
        3.方法不当,指导不够或过度指导
四、 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影响
        1.学校重视不够
        2.教师认识不足
        3.家长意识不强
    (二)部分教师语文素养不够
        1.阅读输入少,文学功底不够深厚
        2.文学审美能力不够,阅读输出力不从心
        3.阅读教学理论素养不够
    (三)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1.缺少成熟模式可借鉴
        2.研讨不到位
        3.评价方式单一
五、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于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
        1.加强学习,深入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
        2.定期组织研讨会,形成整本书阅读教学氛围
        3.设置课程,将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二)科学、合理推荐阅读书目
        1.立足学生,依据学情推荐书目
        2.推荐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
        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书目紧密结合
    (三)系统规划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
        1.创新导入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2.持续跟进,保证阅读效果
        3.组织阅读交流,展示阅读成果
    (四)完善整本书阅读评价机制
        1.评价方式多样
        2.评价主体多元
        3.注重过程性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有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调查(学生篇)
附录2
致谢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概说
    第一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概念界定
        一、阅读教学
        二、教学设计
        三、同侪共商
    第二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理论依据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二、语文教师同侪共商策略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必要性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合理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的不合理
        三、教学板书与评价设计的不合理
    第四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可行性
        一、政策环境的可行性
        二、具体操作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三、经济的可行性
第二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的途径与方式
    第一节 与备课组的同僚共商,以备课、听评课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
        一、备课下的探讨
        二、听评课下的探讨
    第二节 与学科组的同事共商,以师徒结对、三人行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
        一、“师徒结对”下的探讨
        二、“三人行”下的探讨
    第三节 与语文界的同辈共商,以加入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组的方式探讨阅读教学设计
        一、语文名师工作室下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组下的探讨
第三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
    第一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文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学情
    第二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第三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
        一、评价语言要明确,要发挥出反馈的作用
        二、评价方式要清楚,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三、评价结果要明了,要注重理论的运用
    第四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具体案例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商定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师在上课、听课中碰撞
        三、初中语文教师“在碰撞共商中反思”
        四、初中语文教师“在同侪共商反思中不断进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部编本初中语文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编选特点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一、外国文学选入初中教材的历程与现行教材的编选依据
    (一)外国文学选入初中教材的历程
    (二)现行教材的编选依据
二、初中部编本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中外国文学编选分析
    (一)选文系统对比
    (二)助读系统对比
    (三)训练系统对比
    (四)知识能力系统对比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编选评价与教学情况问卷及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准备工作
    (二)教材编排方面的调查情况
    (三)教材使用方面的调查情况
    (四)问题分析与归因
四、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外国文学教学策略
    (一)以选文系统的编排优势为基础,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二)充分利用助读与训练系统,合理教授教读与自读课文
    (三)利用部编本教材编排优势,改进外国文学名着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第2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可行性分析
    2.1 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2.2 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的任务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优势
第3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3.1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课前准备策略
        3.1.1 教师深入解读古典诗歌
        3.1.2 教师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3.1.3 教师巧妙设计任务活动
    3.2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课堂实施策略
        3.2.1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3.2.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2.3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3.3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课后评价策略
        3.3.1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3.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4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案例
    4.1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案例设计
        4.1.1 教学分析
        4.1.2 活动设计
        4.1.3 任务活动
    4.2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案例实施
        4.2.1 课前准备:资源共享
        4.2.2 课堂实施
    4.3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案例实施效果与反思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时代背景
        (二)教育改革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深度学习研究综述
        (二)深度阅读研究综述
    四、深度阅读概念界定
        (一)深度学习概念界定
        (二)深度阅读概念界定
        (三)深度阅读概念辨析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课例分析法
        (三)观察法
第一章 深度阅读的理论阐述
    一、深度阅读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接受美学
        (三)发展性教学理论
        (四)读解学理论
    二、深度阅读的基本特征
        (一)个性化阅读:着重个人的感悟和评价
        (二)探究性阅读:强调文本的质疑和批判
        (三)创造性阅读:关注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四)享受性阅读:符合学生的审美和需求
    三、深度阅读的教学理念
        (一)深度阅读教学取向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深度阅读教学方式追求自主、探究和综合
        (三)深度阅读教学过程表现为深度对话和交流
        (四)深度阅读教学评价突出主体和方式多元化
第二章 高中语文实施深度阅读的必要性
    一、深度阅读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一)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情感和文化体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深度阅读成为高考语文考查的趋势
        (一)由细节走向整体
        (二)由单一走向综合
        (三)由低阶走向高阶
        (四)由文本走向拓展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一)学情把握主观化
        (二)教学内容单一化
        (三)教学活动形式化
        (四)教学过程刻板化
        (五)教学评价空泛化
第三章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研究
    一、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条件
        (一)外部条件
        (二)内部因素
    二、高中语文实施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组织多元丰富的阅读内容
        (二)创设平等自由的阅读环境
        (三)设计自主探究的阅读活动
        (四)构建深入对话的阅读过程
        (五)发展多样具体的阅读评价
第四章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一、单篇阅读——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二、群文阅读——以唐代边塞诗群文阅读为例
    三、整本书阅读——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
第五章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设计构想
    一、单篇阅读——以《故都的秋》为例
        (一)教学设计设想
        (二)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二、群文阅读——以“在绝望的缝隙中寻找希望”群文阅读为例
        (一)教学设计设想
        (二)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三、整本书阅读——以《乡土中国》为例
        (一)教学设计设想
        (二)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四、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课堂教学反思
        (一)深度阅读教学应有“度”
        (二)深度阅读教学应有“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6)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紧迫需求
        2.初中生思维处于过渡时期
        3.响应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4.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存在不足
    (二)研究意义
        1.理论层面
        2.实践层面
    (三)文献综述
        1.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2.高阶思维相关理论研究
        3.当下研究成果的不足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调查法
        3.课例研究法
        4.问卷调查法
        5.观察法
一、高阶思维与阅读教学概述
    (一)高阶思维概念及来源
    (二)高阶思维内涵维度划分
        1.批判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
        3.问题求解能力思维
        4.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
    (四)高阶思维培养理论依据
        1.斯滕伯格“三元智力”发展理论
        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阅读教学的核心概念与思维发展的相关性
        1.阅读教学的概念
        2.阅读教学与发展思维的相关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现状研究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现状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缺失的原因
        1.教师层面
        2.学生层面
        3.传统文化层面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一)转变传统语文教育观念
    (二)拓宽备课渠道
    (三)改进教学设计
        1.设计精巧细致的问题
        2.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3.加强沟通,形成有意义的理答模式
    (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五)正视“替代化”现象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教学实践
    (一)课前预习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7)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 ——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部编本教材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1.1.3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近十年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近十年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比较归纳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2章 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
    2.1 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
        2.1.1 思维导图的定义
        2.1.2 思维导图的特点
        2.1.3 思维导图的分类
        2.1.4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2.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辨析
        2.2.1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联系
        2.2.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区别
    2.3 思维导图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2.3.1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
        2.3.2 初中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4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第3章 主题单元教学的相关概述
    3.1 主题单元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3.1.1 主题
        3.1.2 单元教学
        3.1.3 主题单元教学
    3.2 主题单元教学的理论依据
        3.2.1 语文教材编写的单元体系与理念
        3.2.2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3.2.3 学习迁移理论
    3.3 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
        3.3.1 据单元教学特征看优势
        3.3.2 据单元教学模式看优势
        3.3.3 据单元教学价值看优势
    3.4 主题单元教学的不足
        3.4.1 理论认知上的不足
        3.4.2 实践操作上的不足
第4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运用设计
    4.1 思维导图在主题单元教学中的运用
        4.1.1 思维导图的制作准则
        4.1.2 思维导图的绘制流程
        4.1.3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4.2 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举隅
        4.2.1 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教学准备
        4.2.2 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教学实施
        4.2.3 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教学测评
第5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应用建议
    5.1 基于教师教学的思维导图应用建议
        5.1.1 培养群文意识,优化教学设计
        5.1.2 兼顾单篇与单元,两者互相促进
        5.1.3 师生合作绘图,促进平等交流
    5.2 基于学生学习的思维导图应用建议
        5.2.1 绘制思维导图,构建学习支架
        5.2.2 分享交流导图,在交流中进步
        5.2.3 借助思维导图,总结单元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现状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整本书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与面
        二、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学会迁移应用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概述
        一、表现性评价的要素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三、表现性评价的功能
        四、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表现性评价符合语文课标的评价理念
        二、表现性评价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相匹配
        三、表现性评价能改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表现性评价设计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确定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确定要求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确定步骤
        三、借助“名着导读”栏目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一、适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现性任务形式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性任务设计要求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性任务设计步骤
        四、借助“名着导读”栏目设计表现性任务设计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评分规则设计
        一、评分规则的结构
        二、评分规则的类型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评分规则设计要求
        四、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评分规则设计步骤
        五、借助“名着导读”栏目设计评分规则
第四章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基于表现性评价安排教学评活动
        一、逆向教学设计
        二、根据表现性任务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三、根据评分规则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四、合理安排教学评活动顺序
    第二节 表现性评价的开展:收集评价信息进行表现性评价
        一、加强评价信息收集前的指导
        二、突出评价信息收集者的主体性
        三、强调评价信息收集时间的及时性
        四、重视评价信息收集方式的多样性
        五、提高评价信息内容收集的准确性
        六、借助评分规则确定表现等级
    第三节 表现性评价的结果运用:反馈与决策
        一、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反馈
        二、借助反馈信息,进行合理决策
        三、鼓励线上评价,沟通课内课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致谢

(9)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2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与特点
    2.1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
        2.1.1 凸显儿童小说的文学价值
        2.1.2 强化儿童小说的教学价值
    2.2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特点
        2.2.1 阅读兴趣激发更为有效
        2.2.2 阅读目标更贴近文本体式
        2.2.3 阅读方法指导成为重点
3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三个关键问题的确定
    3.1 理论基础
        3.1.1 格式塔学习理论
        3.1.2 姚斯“期待视野”理论
        3.1.3 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理论
    3.2 “导读教学”必然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
        3.2.1 三个关键问题分别是哪些?
        3.2.2 何以成为关键问题
        3.2.3 教学中三个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4 关键问题一:“导读教学”中的“导”与“读”
    4.1 “导”什么与“读”什么
        4.1.1 教师“导”什么
        4.1.2 学生“读”什么
    4.2 怎么“导”与怎么“读”
        4.2.1 教师怎么“导”
        4.2.2 学生怎么“读”
    4.3 “善导”与“善读”
        4.3.1 教师的“善导”
        4.3.2 学生的“善读”
5 关键问题二:“导读教学”中的教科书
    5.1 教科书选文是教学的出发点
        5.1.1 长篇节选类儿童小说选文
        5.1.2 短篇儿童小说选文
    5.2 教科书推荐的课外书是教学的素材库
        5.2.1 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推荐的课外书
        5.2.2 统编版推荐的课外书
6 关键问题三:“导读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单
    6.1 学习任务单的概念
        6.1.1 学习任务单的一般概念
        6.1.2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单概念
    6.2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6.2.1 学习任务单的已有设计
        6.2.2 本研究中的学习任务单设计
    6.3 学习任务单在“导读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6.3.1 学习任务单在应用中的优势
        6.3.2 学习任务单在应用中的劣势
7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7.1 何以选择《汤姆·索亚历险记》
        7.1.1 典型性
        7.1.2 丰富性
        7.1.3 类推性
    7.2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教学目标
        7.2.1 基于“三维”课程目标
        7.2.2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7.3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教学内容
        7.3.1 初步感知整本书
        7.3.2 精彩或重要片段赏析
        7.3.3 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7.4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方法
        7.4.1 阅读方法是什么?
        7.4.2 阅读方法有哪些?
        7.4.3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教学对阅读方法的选择
    7.5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教学中三个关键问题的处理
        7.5.1 “导”与“读”相辅相成
        7.5.2 以教科书为基础拓展阅读
        7.5.3 利用学习任务单让阅读结构化
    7.6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教学对同类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启示
        7.6.1 唤醒学界对同类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重视
        7.6.2 为同类儿童小说的整本书导读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1.5.1 作文教学
        1.5.2 作文评改
        1.5.3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课程依据
    2.2 心理学依据
        2.2.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2.2.3 学习动机理论——归因理论
        2.2.4 群体动力理论
3 初中作文评改现状调查分析
    3.1 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的编制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2 访谈提纲的编制
    3.2 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语料结果分析
        3.3.2 学生问卷情况统计分析
        3.3.3 教师访谈情况统计分析
    3.4 调查小结
4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
        4.1.1 评改方式单一
        4.1.2 评改经验缺乏
        4.1.3 感情色彩浓厚
        4.1.4 作文评语僵硬
        4.1.5 欠缺标准示范
        4.1.6 评改反馈延时
        4.1.7 轻视评改过程
        4.1.8 淡化思维能力
    4.2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传统评改模式的影响
        4.2.2 教师的能力素养薄弱
        4.2.3 教师的培训指导缺失
        4.2.4 学生缺乏整体意识和问题意识
5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的改进策略
    5.1 改变传统评改观念,接受新课标理念
        5.1.1 改变传统,直面瓶颈
        5.1.2 接受课标,精准学习
    5.2 评改方式多元化
        5.2.1 因文制宜,多元批改
        5.2.2 三位一体,创新方式
    5.3 正确引导学生
        5.3.1 合理分组,消除顾虑
        5.3.2 营造氛围,教师监控
        5.3.3 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5.4 改进作文评语
        5.4.1 评语要有专业性
        5.4.2 评语要重视过程
        5.4.3 评语要充满激励
    5.5 评改标准灵活化
        5.5.1 文体不同,标准不同
        5.5.2 学生不同,标准不同
        5.5.3 任务不同,标准不同
    5.6 教师示范评改,重视评改反馈
    5.7 重视过程,培养思维
        5.7.1 淡化结果,关注过程
        5.7.2 淡化成绩,培养思维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针对“差生”的语文教学策略举隅(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 杜鸿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同侪共商策略研究[D]. 刘营春.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部编本初中语文外国文学四大系统编选特点及教学研究[D]. 杨英杰.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4]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研究[D]. 周姣娣.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李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研究[D]. 孙永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 ——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户洋. 西南大学, 2020(01)
  • [8]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陈梦婉.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D]. 熊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作文评改现状及对策研究[D]. 乔丽丽.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贫困生”汉语教学策略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