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信托业,打造新增长点

发展信托业,打造新增长点

一、发展信托业 开创新的增长点(论文文献综述)

彭敏瑜[1](2013)在《REITs市场的风险及其传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快速,未来发展重点将由出口带动经济成长的引擎转为以消费及投资内需为主的双引擎;产业发展重点亦由制造业渐渐转型为金融、资本市场、其它服务业中心。为达成此目标,金融商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衍生性商品,如期货、期权、人民币相关计价商品,REITs也是其中一项规划的产品。因此,研究美日REITs发展经验,探讨其投资组合风险,对中国而言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以研究标的而言,大部分文献以单一市场为主,如美国、欧洲或日本的REITs为主,极少数进行地区性REITs动态关连性分析。就研究方法而论,大部分文献应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向量自我回归(VAR)、双变量GARCH波动率模型探讨相关议题,难以了解二变量间的静态及动态的相关程度。而就Copula相关性(dependence)、共移或外溢效果的研究文献仅少数几篇,显然其应用仍有较大的空间,且尚无文献应用在REITs的研究。所以,本文除了探讨美、日与台湾地区REITs的发展历史、优点及特色外,亦比较次贷风暴前后,美日两地REITs的相关性。在方法上,除了运用传统的相关分析外,更透过静态及动态Copula关联分析来进行比较。此外,本文亦应用历史模拟法,变异—共变异数法,极端值模型及动态Copula模型来求算美日REITs投资组合在次贷风暴前后的风险值及绩效,获致的具体实证结果如下:第一,以Normal Copula模型最佳,但相关程度极低。表明日本的REITs报酬率并不受到美国REITs报酬率的影响。但次贷风暴后,美日REITs报酬率的相关程度升高,但以Clayton Copula最佳。表明美国REITs报酬率会影响日本REITs报酬率。第二,本文分别采用动态Normal Copula及动态的Clayton Copula,结果发现次贷风暴后具有显着的传染效果。意涵美国REITs艮酬率变动会影响日本REITs报酬率。第三,正向及负向冲击的影响机率是有显着差异的。进一步言之,即当次贷风暴发生后,美国REITs对日本REITs的冲击影响明显变大。第四,比较不同的风险值模型,可以发现在次贷风暴前、后,历史模拟法及变异—共变异法所评估的风险值较极端值模型低,但Copula所评估的风险值平均又高于极端值模型;而经回溯测试结果可发现,大部分的风险值模型在95%、97.5%的显着水平下拒绝虚无假设,但总体以Copula表现最佳。本文的研究结果除了做为中国未来发展REITs的参考外,亦可做为全球REITs投资组合及风险管理的参考。

宋妍[2](2011)在《中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信托业起步较晚,早期发展相对于其他金融产业滞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信托业开始快速发展,并且一度达到较高的开放程度,但是信托市场的过度开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信托市场经过了从艰难起步到整顿清理前的市场高度分散化、过度竞争的阶段逐步再向现阶段的市场集中度提高、垄断趋势加强的局面发展,这一过程中我国信托市场结构的变化对其市场绩效的影响如何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产业组织理论中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分析存在哈佛学派的市场力量假说和芝加哥学派的效率结构假说两大理论假说,即SCP分析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后还提出了“修正的有效结构假说”、“混合的共谋/有效结构假说”等理论,它们为我们具体研究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相关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本文以我国的信托业为研究对象,以当前我国信托业务的发展现状为分析背景,以产业组织学中的SCP分析范式为理论依据,选择了2005年至2009年我国22家信托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我国信托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统计性描述,以市场份额(MS)、市场集中度(HI)为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以信托公司的资产收益率(ROE)为信托业市场绩效衡量指标,引入信托公司经营效率值EF、信托公司总资产TA、GDP增长率等控制变量,利用计量模型考察了中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我国信托业垄断抑或竞争的程度到底有多少,是否符合两大理论假说,利用DEA模型测度评价了我国信托公司的经营效率,实证检验了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1)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与资产收益率单独回归时显示不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市场份额本身并不完全影响市场绩效的好坏,哈佛学派的市场力量假说和芝加哥学派的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信托业中并不成立。(2)引入了信托公司经营效率变量后,市场份额、经营效率分别对资产收益率有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信托业市场符合“修正的有效结构假说”的理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信托公司的经营效率较高,而且信托公司的经营效率对其绩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3)信托公司的总资产与资产收益率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信托业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最后根据我国信托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杨晓波[3](2010)在《中国信托业的产品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AX信托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007年信托业的“一法两规”指引下,中国信托业得到鼓励优先开展资产管理类业务、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产业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等新业务。使原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信托业,回归于“信托”本来面目,使信托公司成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理财公司。一些优质的信托公司利用这一契机,迅速扩大了市场规模,并在产品投资领域、资产配置和收益分成方面形成了品牌特色,树立了其在信托行业的领先优势。然而,信托公司在新产品开发短缺和风险管理不足已成为业内人士及信托公司管理层最为关注及棘手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大量的引经据典论证,引述中国信托业发展历史,中国信托法律法规,结合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信托业金融数据,发达国家的信托业状况,英美日德的成功经验,特别结合笔者自己作为一家上市信托公司,AX信托公司的风控总裁的实践经验,调查、分析、研究了各类信托产品的性质、特点、风险,信托产品开发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并对新产品的风险及运作管理流程中的风险进行了评价和阐述,提出了内部控制体系和防范措施。本文作者以结合实践为方法重点探讨了中国信托业务的关键问题,如何发展适合自己的信托产品,以及如何建立适合本公司的风控体系。信托公司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必须拿出新的产品,而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防范措施。“信托新政”的出台,使信托公司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希望此文能对中国信托行业的产品开发与风险管理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刘晓明[4](2008)在《我国信托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托作为经济领域中惟一可以同时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开展利国利民投融资业务的行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并列成为金融领域的四大支柱。我国的信托制度自1979年恢复以来,信托业经历了数次的清理整顿,一直没有成熟起来。近两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托对活跃金融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信托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于2007年的颁布实施,以及保留的信托公司申请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的陆续完成,我国的信托业呈现出全新的制度环境。但新法规的出台只是规范了信托业的发展道路,要想真正发展信托业,必须从信托业的内部和外部两个环境入手,解决信托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障碍,使我国信托业走上真正的发展之路。本文从信托的基本概念和独特属性入手,按时间跨度对信托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努力方向进行了基本阐述和浅显分析。从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和总结我国信托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整顿后依然存在的问题,力求从宏观、微观角度完整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困境所在,借鉴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信托业的实际情况从加快法制建设、加强信托业监督、完善信托业风险管理体制以及大力发展信托业务方面提出应对措施,着重信托业在利用自身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优势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金融行业的合作,从而发挥多元化投资和最具混业特色功能特征的真正作用。以期在新的制度条件下,我国的信托业凭借其经营优势和自身积极探索,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申俊华[5](2007)在《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事实。根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演化过程是通过极化和扩散机制交替作用,从“点”到“轴”,再由“轴”到“面”逐步展开,最后达到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此中的“点”即增长极。增长极理论的实质就是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和地区,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强化,同周围地区形成一个势差,并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的传导媒介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的双重机制来实现的,但是在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中,实施增长极战略的效果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间缺乏联系,区域间的经济保护壁垒较多,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空间作用力的范围和强度都变小。因此在欠发达地区,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增长极,这种增长极并不是单一的,是有大小和层次的,增长极可以是大城市,也可以是星星点点散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城市或县城。在多层次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过程中,金融资源也表现出与其他生产要素相同的时空运行机制,表现为一定规模和密集程度的货币资金、金融产品和工具、金融机构、制度、法规、政策、文化在一定地域空间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的现象和状态。在增长极极化效应时,由于增长极边际生产率和边际利润率的提高,金融资源会向增长极聚集,对增长极提供金融支撑。增长极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增长极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对金融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层次和规模增长极的基本经济状况决定和支配着金融资源的供求及其平衡。不同层次增长极经济主体的需求和行为选择直接决定了区域金融不同的金融供给模式。而区域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也要服从不同层次增长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区域金融主体在适应不同的增长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各自经济利益的诱导下,驱使自发的调整业务结构、规模结构、有效实现金融创新,降低金融风险,增强金融功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区域金融结构优化和区域金融发展。区域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各层次增长极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多层次增长极互补性产业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各增长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扶持“弱势金融群体”,弱化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的区域金融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前具有行政均衡性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区域金融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由行政均衡性的区域金融布局向市场非均衡性的区域金融布局转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方式、金融行为、金融交易等空间配置,不再按照行政区划均衡分布,而是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阶段和层次进行优化配置,但是现有的区域金融结构特点却表现为区域金融结构明显失衡,主要表现为不同等级规模的增长极具有不同的金融结构特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不同的金融结构特征。优化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优化标准,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体现其效率,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现实特点和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区域金融结构的总体思路:要根据不同层次增长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化和调整其金融结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为:宏观金融结构的优化、多层次增长极的金融结构优化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多层次增长极的金融结构优化。这三个部分并不是割裂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宏观金融结构的优化从整体上影响和决定了区域金融结构的优化,而第二部分是提供了从多层次增长极的角度来优化区域金融结构的总体思路和一般路径,具体的运用还要根据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区别对待。

朱倩[6](2006)在《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产生起,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五次大起大落,信托公司也从鼎盛时的1000多家下降到今天的60余家,其经历的坎坷与曲折,是任何一个金融行业都无法比拟的。本文从信托的基本概念和职能出发,首先回顾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着重指出了我国信托业的现状。虽然经过整顿,信托公司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大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公司治理比较落后,业务范围受到限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信用环境相对薄弱,都制约着信托业的发展壮大。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历程了对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建立与本国国情相符的信托模式,加强立法,加大业务创新。随着经济的增长,资产存量激增和投资需求的扩大为我国信托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信托公司应抓住机会,规范经营,迅速发展壮大。文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信托业的发展对策。

牟建[7](2006)在《我国信托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信托业源于英国,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制度功能而迅速被其他国家引进并得以壮大和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并称现代四大金融支柱。在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不尽人意。由于一开始就没有对信托职能进行准确定位,我国信托业在短短二十几年里历经了五次大型的清理整顿。时至今日,我国的信托业仍然处于一种不成熟、不规范的阶段,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和瓶颈,没有充分发挥信托的特有职能和作用。目前信托业发展得较好且富有特色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和日本。尽管西方各国在法制、民族习惯和历史渊源上不同于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更大,但他们仍有一些共同和独特的东西值得我国借鉴。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从信托业的国际比较入手,从中得出发达的信托制度是一国信托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重要启示,并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托制度尚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然后从宏观法律监管、中观配套措施、微观产权改革三个角度阐述了完善我国信托制度的具体策略。文章最后运用SWOT方法对作为微观主体的我国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内部、外部因素分析,并据以提出在目前制度环境下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策略。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信托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第一章为导论,简要的介绍了信托的基本概念、职能、本质特征及其业务种类。第二章分别介绍了英、美、日三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第三章分别从信托业恢复、发展和规范三个历史阶段回顾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第四章从英、美、日信托业的发展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发达的信托制度是影响一国信托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分别从立法监

陈进忠[8](2005)在《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金融创新是受到媒体、学术界和金融从业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金融创新既包括了产品的创新,也包括了参与金融产品交易的方式、各种中介组织、市场制度和监管制度的方面的创新。创新不仅带来新的逐利机会,也带来新的风险,任何一种创新都意味着游戏规则的重新制定,从而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利益格局的重新变化。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在金融创新的动态过程中,既进行能动的推动,也要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被动的适应性反应,这也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的历程。金融创新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自从现代银行业出现以来,无论是银行传统的三大业务、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动因来自多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从金融创新层面看,金融创新主要涵盖三个方面: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本文以系统论的观点为切入点,对金融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金融创新的基本框架体系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把金融创新界定为主导型金融创新和引致型金融创新。其目的在于研究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微观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业务创新决定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并在整个金融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创新,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业务创新才引致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为了研究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本论文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归结为两类因素:一是银行发展过程中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因素(即外部约束,如金融监管制度、市场约束);二是银行内部因素(即内部约束)。在此假设下,把银行视为一个开放系统,对于内部因素重点研究的是银行内部进行业务、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金融体系和货币信用经济演进的主要内容。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外资银行正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业银行正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客观的讲,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上的发展水平还落后于有着长

吴江[9](2004)在《论中国信托业的规范发展》文中提出信托业务源于英国,由于其特殊的制度功能迅速被其它国家引进并得到壮大,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素有“金融百货公司”的美誉。而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定时期的产物,于1979年10月恢复成立,在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从成立之日就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发展与整顿如影随形。经过五次不同规模的信托业整顿,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无论在企业制度,还是在业务内容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现阶段,对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当前信托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促进信托业发展的措施,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信托基础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托业务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信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分析总结制约中国信托业稳步发展的因素,指出规范发展才是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从信托业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和信托业所需要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业务创新、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分析其规范的途径和发展的措施。

何春建[10](2003)在《发展信托业 开创新的增长点》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一法二规”(《信托法》及《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的实施,依靠政府信用,重生的信托业似乎再次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信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进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信托业 开创新的增长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信托业 开创新的增长点(论文提纲范文)

(1)REITs市场的风险及其传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现实背景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1.2 选题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评述
        1.2.1 中国发展REITs的相关文献
        1.2.2 台湾地区不动产证券化之相关文献
        1.2.3 风险值相关文献
        1.2.4 Copula相关文献整理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架构安排
        1.3.1 本文研究思路
        1.3.2 本文架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4.3 难点
第二章 不动产证券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
        2.1.1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1.2 证券化的优缺点与应注意的风险
        2.1.3 资产证券的风险类型
        2.1.4 金融资产证券化——MBS
        2.1.5 住宅抵押贷款
        2.1.6 房贷转付证券(MPT)
        2.1.7 担保房贷凭证(CMO)
        2.1.8 金融资产证券化
    第二节 不动产证券化
        2.2.1 不动产证券化的意义
        2.2.2 影响不动产现金流量与投资价值
        2.2.3 不动产证券化的好处与缺点
        2.2.4 CDO与信用衍生商品
        2.2.5 信用衍生商品
        2.2.6 目的
        2.2.7 特性
        2.2.8 主要优点
        2.2.9 投资REITs的风险
    第三节 美国不动产证券化
        2.3.1 发展沿革与现况
        2.3.2 REITs法令主要规范
        2.3.3 美国REITs主要类型
    第四节 日本不动产证券化
        2.4.1 发展沿革
        2.4.2 发展型态
        2.4.3 发展现况
    第五节 台湾地区不动产证券化
        2.5.1 发展历史与沿革
        2.5.2 台湾地区不动产证券化的两大架构
        2.5.3 台湾地区REITs商品
        2.5.4 台湾地区REITs的交易成本
        2.5.5 台湾地区REITs与日本REITs之比较
    第六节 香港地区不动产证券化
    第七节 新加坡不动产证券化
    第八节 韩国不动产证券化
    第九节 次贷风暴与美国不动产证券化
        2.9.1 美国次级房贷事件之形成背景与过程
        2.9.2 美国次级房贷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REITs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管道
    第三节 中国REITs的发展现况分析
        3.3.1 发展现况说明
        3.3.2 中国发展REITs的几点问题分析
        3.3.3 中国发展REITs的利基因素
        3.3.4 美国发展REITs的经验可供借镜
第四章 REITs风险管理理论:风险值理论与发展
    第一节 风险值发展
    第二节 变异—共变异数法
    第三节 极端值模型
    第四节 回溯测试
第五章 美日REITs市场传染风险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数据与实证设计
        5.1.1 资料初判
        5.1.2 静态Copula模型配适
        5.1.3 动态Copula模型配适
    第二节 基本叙述统计量分析
    第三节 Coupla模型分析
        5.3.1 次贷风暴前
        5.3.2 次贷风暴后
    第四节 投资组合风险值评估
    第五节 回溯测试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及政策函义
        6.1.1 本文结论
        6.1.2 政策意涵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中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文章框架
    1.4 文章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概述和文献综述
    2.1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理论概述
        2.1.1 市场结构概念
        2.1.2 市场绩效概念
        2.1.3 市场结构理论发展
        2.1.4 两大理论假说
    2.2 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
        2.2.2 国内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
        2.2.3 信托业研究成果评价及本文研究视角
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分析
    3.1 我国信托业发展历程概述
        3.1.1 改革开放前艰难发展
        3.1.3 改革开放后五次清理整顿
    3.2 我国信托市场结构的度量与统计性描述
        3.2.1 信托业市场份额分析
        3.2.2 信托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3.2.3 信托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
        3.2.4 信托市场壁垒高低程度
第四章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信托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4.1.1 市场绩效的衡量
        4.1.2 我国信托业市场绩效的统计性描述
    4.2 DEA效率分析
        4.2.1 DEA基本理论
        4.2.2 DEA模型介绍
        4.2.3 样本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4.2.4 DEA评价结果分析
    4.3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检验
        4.3.1 构建实证检验模型
        4.3.2 设定样本及变量
        4.3.3 回归检验
        4.3.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4.4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研究结果
        4.4.1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状况总结
        4.4.2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影响关系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 从市场监管制度与市场绩效关系角度
        5.1.1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监管职能
        5.1.2 促进信托公司股份制转制
    5.2 从信托公司自身结构调整角度
        5.2.1 积极创新信托产品
        5.2.2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业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中国信托业的产品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AX信托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1.3 本文主要使用了如下研究方法
    1.4 本文实践性的创新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2.2 国外文献综述
3 中国信托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3.1 信托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3.1.1 信托的定义
        3.1.2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史
    3.2 中国信托行业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
    3.3 中国信托行业的现状分析
        3.3.1 国内信托行业发展现状——基于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情况的分析
        3.3.2 主要问题分析
4 中国信托行业的涅磐之路—产品创新及运营风险管理
    4.1 国际信托业发展的模式借鉴
        4.1.1 英国信托业:根深蒂固
        4.1.2 美国信托业:高度发达
        4.1.3 日本信托业:极具创新
        4.1.4 德国信托业:全能银行
        4.1.5 小结: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2 国内信托产品的创新思考
        4.2.1 对传统信托产品的反思
        4.2.2 对我国若干信托产品创新的思考
        4.2.3 新信托产品的模式定位
    4.3 创新信托产品开发的风险分析及AX信托的案例分析
        4.3.1 新产品运营中的风险分析---机遇与风险并存
        4.3.2 AX信托的案例分析
5 对中国信托业未来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信托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基本结构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信托概述
    2.1 信托的概念及特征
        2.1.1 信托的概念
        2.1.2 信托的特征
    2.2 信托的职能和作用
        2.2.1 信托的职能
        2.2.2 信托的作用
    2.3 信托公司和信托行业
        2.3.1 信托公司
        2.3.2 信托业
第3章 国外信托业发展概况
    3.1 发达国家信托业的特点
        3.1.1 英国信托业
        3.1.2 美国信托业
        3.1.3 日本信托业
    3.2 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趋势
    3.3 国外信托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4.1.1 20世纪初我国信托业的兴起
        4.1.2 改革开放后我国信托业的发展
    4.2 我国信托业新两规的出台及内容
    4.3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
        4.3.1 我国信托机构总体状况
        4.3.2 我国信托产品现状
    4.4 我国信托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4.1 信托业外部环境制约
        4.4.2 信托公司的内部环境制约
第5章 发展我国信托业的对策与建议
    5.1 明确信托业职能定位
    5.2 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5.2.1 完善信托业的法律体系
        5.2.2 强化信托业监管效力
    5.3 加强信托公司自身建设
        5.3.1 完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
        5.3.2 推进产品业务创新
        5.3.3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5.3.4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5)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基本概念及释义
第2章 增长极的一般理论分析
    2.1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2.1.1 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与出发点
        2.1.2 增长极概念的提出与完善
        2.1.3 增长极理论的主要思想
    2.2 增长极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的主要分歧
    2.3 增长极理论蕴涵的基本经济思想
    2.4 增长极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2.5 再次明晰“增长极”的涵义
第3章 双重效应约束下的多层次增长极
    3.1 增长极的双重效应——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
        3.1.1 增长极双重效应的基本涵义解析
        3.1.2 增长极双重效应的具体表现
        3.1.3 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关系
    3.2 增长极双重效应的模型化解析与作用力分析
        3.2.1 模型基本假设
        3.2.2 模型构建
        3.2.3 增长极双重效应的作用力分析
    3.3 欠发达地区双重效应约束下的多层次增长极
        3.3.1 增长极形成的两种模式与选择基准
        3.3.2 欠发达地区增长极的选择
        3.3.3 欠发达地区增长极双重效应作用约束与多层次增长极
第4章 多层次增长极与区域金融结构的内在联系
    4.1 多层次增长极的生产要素流动和金融资源流动
        4.1.1 多层次增长极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分析
        4.1.2 多层次增长极中金融资源的时空运动机制
    4.2 多层次增长极的区域金融支撑
        4.2.1 增长极与区域金融——经济与金融内在联系的地域体现
        4.2.2 区域金融对增长极的推动作用
        4.2.3 多层次增长极的区域金融支撑
    4.3 多层次增长极与区域金融结构的内在关联性
        4.3.1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结构
        4.3.2 多层次增长极与区域金融结构优化
第5章 我国多层次增长极与区域金融结构的总体考量
    5.1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区域金融结构的历史演进
        5.1.1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运行特征
        5.1.2 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历史演进
    5.2 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衡量框架
        5.2.1 我国多层次增长极的战略构思
        5.2.2 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衡量框架和考量思路
    5.3 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总体考量
        5.3.1 不同层次增长极金融结构的总体考量
        5.3.2 不同层次增长极金融结构的分类考量
        5.3.3 不同层次增长极的金融业务结构考量
第6章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多层次增长极的金融结构特征分析
    6.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6.1.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的总体概览
        6.1.2 以FIR 衡量的区域金融机构地区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6.1.3 以保费收入/GDP 衡量的区域保险市场地区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6.1.4 以股票市值/GDP 衡量的区域金融市场地区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6.2 我国东中西部省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6.2.1 我国东中西部省份整体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6.2.2 我国东中西部省份金融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6.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多层次增长极的金融结构分析
第7章 优化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7.1 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
        7.1.1 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演进特点与宏观金融结构特征
        7.1.2 我国多层次增长极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
        7.1.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多层次增长极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
    7.2 优化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
    7.3 优化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实现途径与具体措施
        7.3.1 优化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实现途径
        7.3.2 优化我国宏观金融结构的具体措施
        7.3.3 我国多层次增长极整体与内部金融结构的优化措施
        7.3.4 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多层次增长极金融结构的优化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B 本文第6章所使用的数据表和实证所用的原始数据
致谢

(6)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信托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一) 信托的定义与特征
    (二) 信托的职能和作用
    (三) 信托公司和信托行业
二、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和现状
    (一)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二)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
三、我国信托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信托投资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健全
    (二) 政策限制严重,业务范围固定,市场竞争激烈
    (三) 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健全,配套制度滞后
    (四) 信用制度缺失,信用环境薄弱
四、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借鉴意义
    (一) 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状况
    (二) 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趋势
    (三) 国外信托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五、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宏观方面
    (二) 微观方面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7)我国信托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信托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信托的概念
        第二节 信托的职能
        第三节 信托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信托业务简介
    第二章 英、美、日信托业发展史及特点
        第一节 英国信托业
        第二节 美国信托业
        第三节 日本信托业
    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我国信托业的恢复与扩张阶段
        第二节 我国信托业的整顿阶段
        第三节 我国信托业的规范阶段
    第四章 英、美、日信托业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信托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立法、监管制度
        第二节 信托业的继受需要非正式规则的支持
        第三节 信托业的发展需要配套措施作保障
        第四节 产权明晰是发展信托业的核心所在
第二部分 借鉴国际经验,健全信托制度
    第一章 我国信托业宏观制度的优化、改进
        第一节 完善现有的信托法律
        第二节 完善我国信托业的监管制度
        第三节 改进非正式规则,促进信托制度的稳固建立
    第二章 我国信托业中观配套措施的出台和完善
        第一节 放宽信托机构的政策约束,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第二节 完善信托税收制度
    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产权关系改革的建议
        第一节 创新产权制度
        第二节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部分 我国信托公司SWOT 分析及其策略
    第一章 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SWOT 分析
        第一节 优势分析
        第二节 劣势分析
        第三节 机会分析
        第四节 威胁分析
    第二章 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发展策略
        第一节 提升信用能力,重塑信托形象
        第二节 抓住机遇,开发核心业务
        第三节 加强信托财产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
        第四节 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第五节 联姻外资,改善治理,提升竞争力
        第六节 加强跨行业合作
        第七节 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参考文献
后记

(8)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选题背景
    二、对于本文选题内涵的说明
    三、主要内容和机构安排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研究特点
第一章 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及框架性分析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内涵分析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历史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金融创新的外部因素分析
        二、金融创新的内部因素分析
    第三节 各经济流派对金融创新的解释和论述
        一、“规避型”和“压抑诱导型”创新理论
        二、“压抑诱导型”创新理论
        三、制度创新理论
        四、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五、技术推进的创新理论
        六、控制金融风险的金融创新
        七、“货币促成”理论的观点
        八、“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创新需求理论
    第四节 金融创新基本框架体系
        一、产品创新
        二、制度创新
        三、市场创新
    小结
第二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金融监管存在的意义
        二、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三、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模型分析
    第三节 金融创新风险及其监管
        一、金融创新风险的构成
        二、金融创新风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一、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一般影响
        二、金融监管对消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三、金融监管对积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第五节 金融创新与监管创新的互动发展
    小结
第三章 制度创新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
    第一节 制度创新的概述
    第二节 制度创新与混业经营
        一、混业经营的概念界定
        二、混业经营发生的背景分析
        三、世界各国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四、推动混业经营转变的动因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银行并购
        一、西方金融业的现状
        二、西方金融业并购的基本态势
        三、国际金融业并购的原因
        四、国际金融业并购的影响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创新
        一、内部组织架构改造的扁平化和集约化
        二、强化商业银行组织的活力
    第五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治理结构创新
        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治理结构创新的研究成果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公司治理的内涵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的特点
        四、利益相关理论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小结
第四章 市场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
    第一节 市场创新概述
        一、欧洲货币市场
        二、国际债券市场
        三、金融衍生市场
    第二节 衍生市场工具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一、利率期货
        二、利率期权
        三、远期利率协议
        四、掉利
        五、利率上限、下限、上下限
    第三节 资产市场与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
        一、金融市场理论
        二、资产组合理论模型
        三、资本市场理论
        四、证券市场线(SML)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五、套利定价理论(APT)
        六、多因素套利定价理论
    小结
第五章 业务创新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结构及管理战略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
        三、最佳的资产组合
    第二节 产品创新及可能的影响
        一、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产品创新
        二、从创新的目的看产品创新
    第三节 衍生产品与资产负债的管理
        一、利率的决定
        二、利率的度量
        三、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一——缺口管理
        四、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二——持续期管理
        五、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三——金融衍生工具
    小结
第六章 科技创新与银行再造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概述
        一、科技创新的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商业银行的再造
    第二节 银行再造的内涵与外延
        一、银行再造概念的界定
        二、银行再造的内涵
        三、银行再造的外延
        四、银行再造的发展阶段与主流再造逻辑架构概述
        五、银行再造的发展类型
    第三节 商业银行再造基本体系
    小结
第七章 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
    第一节 成本管理系统
        一、银行传统的成本管理缺陷
        二、银行成本管理变革
        三、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
    第二节 定价管理系统
        一、银行传统定价结构的缺陷
        二、银行定价的变革
        三、定价模式
        四、需求导向定价中的重新定价机会
        五、对银行传统定价策略的修正
    第三节 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
        一、信息资源的重新规划
        二、顾客关系维系平台与数据仓库的整合
    第四节 风险管理系统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三、商业银行骆驼评级制度CAMELS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一、外部资源的利用
        二、银行信息化
    第六节 银行组织结构管理系统
        一、银行组织重构(reorganizing)风潮
        二、银行组织结构的转变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三、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
        四、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设计
        五、商业银行薪资管理
        六、商业银行的教育培训系统
    小结
第八章 商业银行分配机制创新与利润贡献模型
    第一节 贡献系数的定义及决定因素
        一、贡献系数概念的界定
        二、贡献系数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决定利润贡献的相关参数及确定
        一、城市金融总量参数的确定
        二、银行同业经营参数的确定
        三、系统内经营参数的确立
        四、所在城市金融风险度参数确立
        五、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利润贡献系数模型
        一、单个分行贡献值的确立
        二、利润贡献系数模型
        三、实证分析
    小结
第九章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践
    第一节 中国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建设的变化
        一、按照入世承诺的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框架
        二、参照《新巴塞尔协议》等文件精神确立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法律框架
        三、配合银监会的设立制定、调整银行监管法规体系
        四、为鼓励、规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而制定、调整相关监管法规体系
    第二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概况
        一、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
        二、银行主导的全面金融创新
        三、业务创新
    第三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积极变化
        一、出于市场开放和竞争加剧的形势,银行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体
        二、银行自主创新还得益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推动
        三、银行创新呈现出全面创新的局面
        四、银行创新具有内部专业化和外部融合的二重特点
        五、业务创新突出强调了银行的综合服务功能
        六、网络和信息科技与银行创新紧密结合
    第四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行法规的不足
        一、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监管法规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利于银行创新的因素
        三、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微观局限性分析
    第五节 促进中国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发展的一般思路
        一、产权制度创新
        二、经营体制创新
        三、组织体系创新
        四、金融监管创新
        五、中国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创新的思路分析
第十章 推动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
    第一节 改进中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策略
        一、更新监管理念,体现鼓励创新的监管导向
        二、完善监管法规体系,促进金融创新
        三、监管体制的创新
        四、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的创新
        五、监管法制创新
    第二节 推动制度建设保障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
        一、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内外部环境的要求
        二、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建设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发展战略
        一、中国加入WTO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二、业务创新: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中国开展金融创新的主客观条件
        四、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路
        五、中国商业银行的混业化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9)论中国信托业的规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信托的概念及特征
    2.2 信托的职能及业务范围
    2.3 信托与金融创新
        2.3.1 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2.3.2 凯思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2.3.3 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2.3.4 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2.4 信托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作用
3 国外信托业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3.1 各国发展现状
    3.2 国外信托业发展新趋势
        3.2.1 信托职能多元化,信托机能不断深化
        3.2.2 信托机构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同性化
        3.2.3 信托投资业务的国际化创新化
    3.3 发达国家信托对我国信托业规范发展的启示
        3.3.1 选择正确的市场定位
        3.3.2 强化法人信托市场和业务新品种的创新、开拓和发展
        3.3.3 加快信托立法,规范信托制度
        3.3.4 重塑信托形象,建立和完善信托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3.3.5 普及社会的信托意识信托制度的发展基础首先是受信于民
4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现存问题
    4.1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4.1.1 中国信托业恢复初期的迅速发展与第一次整顿
        4.1.2 中国信托业的第二次清理整顿
        4.1.3 中国信托业的第三次清理整顿
        4.1.4 中国信托业的第四次清理整顿
        4.1.5 中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
    4.2 发展现状
        4.2.1 宏观环境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4.2.2 微观组织形式逐渐发展成形
        4.2.3 信托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4.3 规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3.1 政企不分,定位不准
        4.3.2 资产所有者通过信托来理财的观念尚未形成
        4.3.3 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4.3.4 信托机构自身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4.3.5 主线业务不突出
5 中国信托业规范性发展策略
    5.1 中国信托业在金融体系中的重新定位
        5.1.1 立足信托本质,重构信托产业地位
        5.1.2 确立分段发展、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发展战略
    5.2 在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强化规范发展
        5.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5.2.2 构筑信托投资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5.3 规范内控制度并采用内控外治的结合管理模式
        5.3.1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5.3.2 完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5.3.3 健全信托立法,强化外部治理
        5.3.4 加强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
    5.4 严格按照《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范现有业务
        5.4.1 严格进行信息披露
        5.4.2 严格划分信托资产和自有资产
6 在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增强信托活力
    6.1 积极介入国有资产管理
        6.1.1 介入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1.2 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不良资产
    6.2 业务品种创新
        6.2.1 开发组合型的信托品种
        6.2.2 开发综合型的信托品种
        6.2.3 运用期权、互换等工具,增强信托产品的流动性
7 结论

四、发展信托业 开创新的增长点(论文参考文献)

  • [1]REITs市场的风险及其传染研究[D]. 彭敏瑜. 南开大学, 2013(07)
  • [2]中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宋妍. 西北大学, 2011(08)
  • [3]中国信托业的产品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AX信托案例研究[D]. 杨晓波. 复旦大学, 2010(03)
  • [4]我国信托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晓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2)
  • [5]基于多层次增长极的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研究[D]. 申俊华. 湖南大学, 2007(06)
  • [6]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 朱倩. 吉林大学, 2006(11)
  • [7]我国信托业发展策略研究[D]. 牟建.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 [8]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D]. 陈进忠.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2)
  • [9]论中国信托业的规范发展[D]. 吴江. 西北大学, 2004(04)
  • [10]发展信托业 开创新的增长点[J]. 何春建. 江苏商论, 2003(12)

标签:;  ;  ;  ;  ;  

发展信托业,打造新增长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