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

一、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刘承利,孔亚林,蒲猛,何晓军,赵刚,戴竞耀[1](2021)在《四例不典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不典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不典型FNH的确诊率。方法通过回顾4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且经病理学证实为FNH的病例,分析不典型FN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结果病例1为FNH合并腺瘤的混合型,MRI可见强化包膜;病例2超声显示中强回声,CT静脉期可见病灶周边有静脉血管包绕;病例3 CT静脉期呈等密度,周围静脉血管包绕;病例4超声显示内部血流不丰富,静脉期病灶结节样强化。其中病例1、3、4均无纤维瘢痕。结论 FNH可因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多样性而出现影像学上的不典型性,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分析,提高对不典型FNH的诊断率。

孙亚辉[2](2021)在《确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诊断及其重要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当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面临的困惑。方法:汇总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肝FNH病例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1.病理活检确诊肝FNH;2.具备完整临床资料:肝功能指标,如AST、ALT、DB和TB,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指标,相关血清肿瘤指标,如CA199、CEA和AFP完整。3.具有肝脏CT、MRI平扫加增强或彩超造影等检查的三项之一或多项检查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数据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一共筛选出82例,其中,29例(35.37%)为女性,只有1例有避孕史。15-35岁患者占68.29%(56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6岁;82例全部实施超声检查,75例(91.46%)无症状。53例(56.60%)实施CT平扫加增强,44例(53.66%)实施MRI平扫加增强,28例(34.15%)实施超声造影。同一个患者同时实施两项或三项影像学检查较少。各组(除MRI组外)与CT组比较实施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在超声、超声造影、CT和MRI检查报告上怀疑或者提示肝FNH可能,作为诊断肝FNH阳性诊断,则超声对肝FNH诊断阳性率36.58%,超声造影对肝FNH诊断阳性率82.14%,CT平扫增强对肝FNH诊断阳性率56.60%,MRI平扫增强对肝FNH诊断阳性率56.82%;联合影像诊断阳性率中,联合影像诊断阳性率均达80%以上,据此,临床共55例(67.07%)可以确立肝FNH临床诊断。实施CT和MRI影像的病例通过经培训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加以回顾性分析,把出现(CT+MRI)典型改变判定为肝FNH校正影像诊断阳性率,则CT和MRI(平扫+增强)的校正诊断阳性率比非校正前均显着提高,分别为75.47%和86.36%,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再结合1.血清肿瘤指标和肝功能均无异常;2.影像学表现丰富动脉血供;3.患者年龄小于35岁且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等病史,并且与肝腺瘤、肝癌、血管瘤等鉴别,通过综合评判,临床上高度提示肝FNH病例总数达76例(92.68%)。结论:1.肝FNH并非肿瘤,而可能是门静脉发育异常的适应性慢性炎性改变。2.临床医技人员对肝FNH总体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病史和影像特征来明确临床诊断。3.绝大多数肝FNH可做到临床确诊,避免任何有创操作带来的伤害。4.随访观察是确诊肝FNH病人唯一正确的选择。

彭珊珊[3](2021)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及与增强MRI/CT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特征,评估CEUS对FNH的诊断价值,并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增强CT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FNH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对比性别在病灶大小和特征性超声表现显示率的差异。以3cm为界限将病灶分为两组,对比两组病灶特征性超声表现显示率。计算CEUS诊断符合率,并探讨误诊病例。40例中22例同时行增强MRI检查,27例同时行增强CT检查,计算并对比CEUS与其他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FNH的符合率。结果:40例中35例(87.5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于病灶内可检出丰富血流信号,其中19例(47.50%)可检出放射状血流信号。40例中所有病灶CEUS检查动脉期均呈高增强,其中20例(50.00%)呈典型放射状增强,36例(90.00%)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高或等增强,9例(22.50%)延迟期可见似中央瘢痕的低或无增强区。男性和女性在病灶大小和特征性超声表现显示率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同大小病灶在放射状血流、放射状增强及中央瘢痕的显示率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40例中38例经CEUS检查诊断为FNH,诊断符合率95.00%(38/40),2例误诊为肝细胞癌,均有肝硬化背景。行增强MRI和CEUS检查的22例中,19例增强MRI诊断为FNH(符合率86.36%),21例CEUS诊断为FNH(符合率95.45%),CEUS诊断FNH的符合率与增强MRI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行增强CT和CEUS检查的27例中,21例增强CT诊断为FNH(符合率77.78%),27例CEUS诊断为FNH(符合率100.00%),CEUS诊断FNH的符合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FNH的诊断符合率与增强MRI相当,但高于增强CT,是FNH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肝硬化背景下的FNH需注意与肝细胞癌鉴别。

田瑞霞,魏卓君,顾莉莉,崔智慧,陈锋,文华轩,李胜利[4](2020)在《胎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产前超声诊断与临床结局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胎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诊断要点,分析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9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怀疑FNH 6例胎儿的基本资料,包括产前产后超声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妊娠转归,总结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指导意见。结果 6例胎儿产前超声均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样病灶,形状规则,边界清晰,多呈椭圆形,未见明显包膜,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见肝内血管在病灶内正常走行。6例胎儿均足月活产,其中1例于出生后14 d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FNH。余5例于出生后2个月内复查,肝内可见偏高回声病灶,边界清晰,内可见血管穿行。后期超声随访6例胎儿肝病灶逐渐缩小至消失,均未合并其他异常。结论肿块样病灶内肝血管穿行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FNH的重要线索。

刘志龙,张超,严继萍,陈娟,徐梓祎[5](2020)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由美国医生Edmondson于1858年首次提出的,定义为由良性或者接近良性的肝细胞增殖所形成的结节。1975年及次年分别被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肝脏研究协会采纳,1995年国际工作组将FNH列为一类增生性病变。由于FNH缺乏特征性的二维超声表现,所以容易漏诊和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FNH病例二维图像及超声造影图像表现与特点,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对FNH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FNH的诊断及

任新平,林艳艳,郑丽丽,詹维伟[6](2020)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瑞金医院和瑞金无锡分院进行肝超声造影检查的108例轻中度脂肪肝患者(共153个病灶)的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病灶检查使用高帧频造影模式。所有的入组病灶最终由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CT增强或MRI增强等其他影像学诊断经随访证实。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计算相应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超声模式对于病灶良恶性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入组153个病灶中60个为良性,93个恶性,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灶,尤其是微小转移瘤的检出率,其病灶检出率可由常规超声的78.43%(120/153)提高到98.69%(151/153),而对于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可由69.93%提高到9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9,P=0.0016),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 91%,阳性预测值> 94%。结论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特别是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组织微循环灌注等重要诊断信息。

王婷[7](2020)在《超声造影对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住院患儿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二维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图像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重点探讨超声造影在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胚胎性肿瘤肝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为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肝母细胞瘤的超声造影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共26人次,总计28例病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肝母细胞瘤13例,肝转移瘤6例,肝血管瘤4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非均匀性脂肪肝,肝脓肿,肝细胞癌,肝脏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其中,经病理学检查证实15例,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辅助证实13例,观察这些患儿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表现,分析超声造影灌注特点及不同时相的增强水平,并用超声仪器自带软件对超声造影病灶感兴趣区域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用中位数及四分位距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推断以α=0.05为检验标准。结果:(1)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肝血管瘤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肿瘤回声、钙化、液化坏死及肿瘤大小方面分布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超声造影结果显示在动脉相增强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在门脉相及延迟相增强水平以及三个时相增强水平组合方式有区别,且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肝母细胞瘤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包括动脉相团状不均匀增强,廓清时间低于60秒,可清楚地显示肝动脉来源的供血血管和二维超声无法显示的瘤体内部细小血管及微灌注区域,能清楚显示瘤体内的液化坏死区,且液化坏死的显示范围较二维超声明显;肝血管瘤动脉期可表现为环状增强,均匀增强及不均匀结节状增强,且绝大部分不廓清;肝转移瘤动脉相均表现为整体均匀增强,且未见粗大血管显示,延迟相以无增强为主,表现为明显“黑洞”征。(6)超声造影剂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3%,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回声、钙化、液化坏死、肿瘤大小及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2)超声造影门脉相、延迟相的增强水平及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的增强水平组合方式有助于鉴别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3)本研究中由于三组患者例数较少,且例数分布不均匀,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对于三组疾病中无明显鉴别诊断意义。(4)超声造影图像在显示供血血管、微血管循环及液化坏死区优于二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更有助于病变性质的诊断。(5)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表现不同,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6)超声造影在儿童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安全效能。

伊军[8](2018)在《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到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的病灶平扫图像均呈现T2WI高信号以及T1WI低信号,且门脉期也呈较高信号,延迟期呈稍进或稍高等信号,增强动态扫描除了中央瘢痕以外,其病灶动脉强化明显,14例病灶中央瘢痕均出现延迟强化。结论对于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行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其诊断结果具有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提高诊断率,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方进智,刘仁伟,张玉忠[9](2018)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变部位、病灶最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疗效。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轻度异常者2例,HBs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1)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例,诊断率为77.78%;(2)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3)11例患者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8例,诊断率72.72%。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均P<0.05)。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2.1)cm。治疗方法及预后: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

刘畅,黄政,刘罡,李景雷[10](2017)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表现与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提高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认识。方法:对10例经手术证实的FN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4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10例FNH中共计10个病灶,均为单发,未见多发病灶。其中6例发生于肝左叶,3例发生于肝右叶,1例发生于尾状叶。病灶呈团块状8例、结节状2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表现:平扫病灶表现为较均匀等或稍低密度,有4例病灶中央表现为条状或裂隙状低密度影,5例病灶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均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密度,延迟期基本为等密度影,平扫时中央条状或裂隙样低密度影于延迟期可见强化,呈等或稍高密度。1例病灶内及周围可见明显增多、增粗血管影。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病灶实质于T1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为稍高信号影。有4例表现为中央条状或裂隙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者3例,2例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呈等信号表现,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中央条状或裂隙状长T1、长T2信号影于该期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中有4例病灶周围表现为包膜强化,10例病例中有7例均表现为肝组织呈结节状增生、扩张的厚壁血管及小胆管增生改变,2例表现为扩张厚壁血管及小胆管增生,而无结节结构异常,1例表现为结节结构异常及小胆管增生,而无畸形血管。大部分病例肝板及肝索结构存在,汇管区可见,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结论:通过CT及MRI检查,可以很好的了解FNH的影像学特点,并有效的与病理相结合,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疾病鉴别。

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四例不典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病理学检查方法:
        1.2.2 CT检查方法:
        1.2.3 MRI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FNH内部及周围血管
    3.2 中央瘢痕
    3.3 包膜
    3.4 FNH的MRI弥散成像
    3.5 FNH的发生部位
    3.6 FNH的组织成分
    3.7 FNH的自然病程

(2)确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诊断及其重要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研究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及与增强MRI/CT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设备选择
        2.2.2 检查方法
        2.2.3 图像分析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常规超声表现
    3.2 超声造影表现
    3.3 男性和女性患者病灶大小和特征性超声表现显示率对比
    3.4 不同大小病灶特征性超声表现显示率对比
    3.5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3.6 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诊断FNH的符合率对比
    3.7 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FNH的符合率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相关影像学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胎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产前超声诊断与临床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一、胎儿肝FNH产前超声表现
    二、妊娠结局
    三、出生随访
讨论
    一、病因及病理表现
    二、FNH超声声像图特点及MRI影像表现
    三、鉴别诊断
        1. 肝血管瘤:
        2. 肝错构瘤:
        3. 肝恶性肿瘤:
    四、预后

(5)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低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2.2 超声造影表现
3 讨论

(6)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入组患者慢性肝病一般资料
    二、入组病灶的病理学结果与常规超声声像图特征
    三、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
    四、入组病灶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肝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方面的具体应用比较
讨论

(7)超声造影对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观察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与病理结果
    2.2 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肝血管瘤三组患儿一般资料
    2.3 三组患儿二维超声表现比较
    2.4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不同时相增强水平结果
    2.5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不同时相增强水平组合结果
    2.6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
    2.7 超声造影图像示例
    2.8 超声造影特征
    2.9 超声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3.1 肝母细胞瘤临床与病理
    3.2 肝母细胞瘤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比较
    3.3 肝母细胞瘤与肝转移瘤、肝血管瘤鉴别
    3.4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分析
    3.5 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
    3.6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处理
    3.7 本研究的局限性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CEUS儿科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MR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MRI表现
    2.2 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9)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及随访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影像学检查结果
    三、治疗方法及预后
    四、病理学检查
    五、随访
讨论
    一、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因
    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征
    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术前诊断
        (一) 超声检查
        (二) CT检查
        (三) MRI检查
        (四) 其他检查
    四、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

(10)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表现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部位、形态、数目
    2.2 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表现
    2.3 病理表现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特点
    3.3 CT及MRI影像学表现
    3.4 鉴别诊断
        3.4.1 肿瘤性病变
        3.4.2 肿瘤样病变

四、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四例不典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点[J]. 王成,刘承利,孔亚林,蒲猛,何晓军,赵刚,戴竞耀.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11)
  • [2]确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诊断及其重要意义[D]. 孙亚辉. 海南医学院, 2021
  • [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及与增强MRI/CT的对比研究[D]. 彭珊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胎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产前超声诊断与临床结局分析[J]. 田瑞霞,魏卓君,顾莉莉,崔智慧,陈锋,文华轩,李胜利.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11)
  • [5]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J]. 刘志龙,张超,严继萍,陈娟,徐梓祎.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9)
  • [6]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任新平,林艳艳,郑丽丽,詹维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09)
  • [7]超声造影对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初探[D]. 王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J]. 伊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3)
  • [9]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J]. 方进智,刘仁伟,张玉忠. 肝脏, 2018(03)
  • [10]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表现与病理分析[J]. 刘畅,黄政,刘罡,李景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3)

标签:;  ;  ;  ;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