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一、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峰[1](2021)在《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随着病情进展,LUTS越来越严重,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BPH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手术(OP)和经尿道手术。OP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经尿道手术陆续应用于BPH的治疗。TURP是最经典的经尿道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等优点,成为手术治疗BPH的“金标准”。但TURP术中、术后出血较多,而且随着前列腺体积(PV)的增大,手术时间相应延长,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泌尿外科医生不断寻找治疗BPH的新方法,从而达到“安全性高,效果可靠”的目的。其中,激光技术是BPH治疗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激光具有良好的止血性能,围手术期出血量较TURP明显减少,治疗效果可靠,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应用,有取代TURP的趋势。1470nm激光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具有良好的凝固止血和汽化切割能力,汽化术和剜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汽化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但在治疗大体积BPH患者时,手术时间偏长。因此,治疗大体积BPH患者时一般采用剜除术,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获取足够的前列腺组织标本用于病理学诊断。1470nm激光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块一般通过组织粉碎器将其粉碎后取出。但组织粉碎术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术中需要反复更换激光镜和组织粉碎镜,增加了手术时间和尿道损伤的风险;组织粉碎过程中存在损伤膀胱壁,甚至膀胱穿孔的风险;组织粉碎器价格昂贵,增加了医院支出。我们利用1470nm激光汽化效率高和光纤指向性好的优点,融合蘑菇头技术,开展了 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技术,并应用于剜除术前列腺组织块的处理,从而取代组织粉碎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用1470nm激光光纤将前列腺分叶剜除,剜除的组织块与前列腺颈口有部分组织相连接,形成“蒂”状结构,使其相对固定。将1470nm光纤头端露出激光操作手件最前端约1cm,将光纤快速插入组织块内进行汽化,光纤前端穿透组织块后迅速撤回,在下一个插入点重复上述动作,插入点呈蜂窝状分布,两个插入点距离约5mm,蜂窝式汽化后的组织块变得比较疏松,光纤很容易将其切割成小块,通过激光镜鞘将标本冲出用于病理诊断。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目的为明确组织的良恶性,显微镜下可识别前列腺腺体细胞学结构、能鉴别组织良恶性的标本体积(称之为有效标本体积)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密切相关。蜂窝式汽化术能否取代组织粉碎术处理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块取决于蜂窝式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安全性和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的病理学诊断价值,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论文拟通过体外实验和临床应用两部分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蜂窝式汽化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为蜂窝式汽化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一部分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1.比较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和汽化术的前列腺组织清除速度。2.评价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1.建立前列腺激光手术体外试验模型将膀胱、前列腺和部分尿道从中华田园犬新鲜尸体中取出,放入4℃生理盐水中保存。去除膀胱、前列腺周围脂肪组织,只保留前列腺、膀胱颈口和部分尿道。将处理好的前列腺进行编号,汽化术组和蜂窝式汽化术组各10例。将前列腺固定在COOK输尿管软镜模拟器的膀胱内,激光镜经模拟器的尿道进入膀胱,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冲洗压力60cmH2O。2.手术方法1470nm激光前列腺汽化术:1470nm激光治疗仪汽化功率设定为150W。用直出光纤在前列腺表面用稳定往返扇形扫除动作汽化前列腺。激光发射时间到达5min后停止手术。1470nm激光前列腺蜂窝式汽化术:1470nm激光治疗仪汽化功率设定为150W。用1470nm激光直出光纤快速插入犬前列腺内进行汽化,光纤前端穿透前列腺后迅速撤回,在下一个插入点重复上述动作,插入点呈蜂窝状分布,两个插入点距离约5mm,蜂窝式汽化后的前列腺变得比较疏松,光纤很容易将其切割成能从激光镜鞘冲出的小块。激光发射时间到达5min后停止手术。3.测量指标测量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后残留前列腺体积,计算清除的前列腺体积和组织清除速度。测量蜂窝式汽化术后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送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估算组织切片中正常前列腺组织(显微镜下可识别前列腺腺体细胞学结构的组织)的比例,计算获取的有效标本体积。有效标本体积(ml)=手术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ml)×病理切片中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结果1.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为(1.30±0.09)ml/min,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为(0.53±0.08)ml/min,两种手术方式的组织清除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获取的标本体积为(2.27±0.27)ml,病理切片显微镜下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为(34.0±8.4)%,有效标本体积为(0.76±0.18)ml,有效标本体积占清除前列腺体积的比例为11.84%。结论1.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明显快于汽化术。2.蜂窝式汽化术获取的标本可用于病理诊断,但手术过程中汽化丢失和凝固坏死导致获取的有效标本较少,病理学诊断价值有限。第二部分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1.评价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的安全性。2.评价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的治疗效果。3.评价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分组和手术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PV分为三组。小体积组:PV≤40ml;中体积组:40 ml<PV<80ml;大体积组:PV≥80ml,每组纳入120例患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随机数字表法)行1470nm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或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组织粉碎术或1470 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48例患者因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或未完成3月随访或资料不全被剔除,共有31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观测指标1)围手术期观测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前列腺包膜穿孔、直肠损伤、膀胱损伤、拔除尿管后急性尿潴留、术后出血等)。2)有效标本体积的测定:有效标本体积(ml)=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ml)×病理切片中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3)术后3月随访指标:Qmax、PVR;IPSS和QOL评分;术后并发症(继发性出血、全程肉眼血尿、尿失禁、急性附睾炎、尿道狭窄等)。3.数据处理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小体积、中体积和大体积BPH患者,三种手术方式术后Qmax、PVR、IPSS和QOL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2.小体积BPH患者: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4.1±9.1)min]最短,剜除+组织粉碎术组[(39.7±11.1)min]次之,汽化术组[(42.2±12.7)min]最长,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等指标三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体积BPH患者:汽化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8.7±25.8)min]和出血量[(85.0±36.4)ml]最长(多)(P<0.05),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和剜除+组织粉碎术组手术时间[(67.8±22.4)vs(62.6±19.5)min]和出血量[(69.9±20.7)vs(72.4 ± 18.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等指标三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体积BPH患者:剜除+组织粉碎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8.0±15.8)min]最短,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91.7±18.6)min]次之,汽化术组[(104.4 ± 31.0)min]最长,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和剜除+组织粉碎术组术中出血量[(90.6±23.4)vs(95.9±2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少于汽化术组[(117.3±4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三种手术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和剜除+组织粉碎术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优于汽化术组(P<0.05)。5.无论前列腺体积大小,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显微镜下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有效标本体积均低于剜除+组织粉碎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治疗BPH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可靠。2.治疗小体积BPH患者,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手术时间较剜除+组织粉碎术缩短;治疗中体积BPH患者,两者的手术时间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大体积BPH患者,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的手术时间较剜除+组织粉碎术明显延长。3.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可用于病理学诊断,但标本体积和质量劣于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组织粉碎术。4.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小体积和中体积BPH患者时,可应用蜂窝式汽化术代替组织粉碎术处理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块,但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病理诊断价值有限,存在漏诊前列腺偶发癌的可能。

陈峙橦[2](2021)在《非侵入性指标在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非侵入性指标与膀胱出口梗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均出现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38例,并收集患者年龄、病史时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腹前列腺超声测量中前列腺上下径(Longitudinal Length,L)、前后径(Tesshickn,T)、横径(Width,W)、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膀胱残尿量(PVR)及测出最大尿流率(Qmax),138例患者入院后需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据前列腺彩超三径大小计算出前列腺体积(PV)。依据金标准公式压力-流率测定计算出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index,BOOI),BOOI公式为:BOOI=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Qmax)-2*Qmax。将BOOI分组两组,梗阻组:BOOI>40,非梗阻组:BOOI<40。比较两组之间年龄、病史时长、IPSS、IPP、前列腺体积相关参数、Qmax、PSA及PVR临床参数。分析两组之间各种无创指标与膀胱出口梗阻的相关性,并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个无创指标在预测膀胱出口梗阻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1、本次共有138例研究对象,梗阻组为91例,非梗阻组为47例,其中两组间年龄、病史时长、PSA及IPSS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PV、前列腺横径、前列腺前后径、前列腺上下径、IPP、Qmax及PVR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通过spearmen相关性分析发现梗阻情况与PSA及IPSS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V、前列腺横径、前列腺前后径、前列腺上下径、IPP及PVR与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Qmax与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存在显着负相关(p<0.05);3、IP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3(95%CI:0.851~0.955,p<0.05),AUC值为所有指标中最大,预测价值最高;其次Qmax的ROC曲线下AUC值0.799(95%CI:0.715~0.883,p<0.05),P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0(95%CI:0.634~0.826,p<0.05),前列腺横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8(95%CI:0.639~0.838,p<0.05),表明Qmax、PV及前列腺横径预测价值中等,而PSA、IPSS、前列腺前后径、前列腺上下径及PVR预测作用较弱,无明显预测膀胱出口梗阻程度的价值。结论:IPP在临床上对膀胱出口梗阻程度有较高的预测及诊断价值,而Qmax、前列腺横径及前列腺体积预测膀胱出口梗阻价值仅次于IPP,虽然临床上不能完全替代尿流动力学检查,但在临床上可以联合应用,可以在病人无法或者拒绝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时的一种辅助补充检查手段。

邢朋毅[3](2021)在《磁共振影像组学与数据分析在前列腺癌检测、风险分层与神经侵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男性泌尿生殖系统造成巨大危害。202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在112个国家中是最常见的男性肿瘤,居于全球新发肿瘤病例第四位,作为男性死亡的第五大病因,其死亡率占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性疾病的97%以上。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高,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疾病最佳的影像学方法,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多参数磁共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局灶性前列腺癌被检出,并且定位精确,为早期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使前列腺磁共振成像的采集、解释和报告标准化,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于2012年开发了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ESUR与美国放射学院和Ad Me Tech基金会合作,于2015年发布了更新版PI-RADS v2,并于2019年发布了PI-RADS v 2.1。所有的PI-RADS版本都为图像采集的协议和规范提供了指导,该评分系统有助于活检的确定和临床显着性前列腺癌的管理。近年来随着PI-PADS的提出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使基于MRI的前列腺影像组学研究广泛开展。传统影像医学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形态学及半定量的分析,而影像组学是将传统的医学影像图像转换为可挖掘的数据信息,将数字影像信息、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融合,充分挖掘和深入分析图像中潜在的信息,进行高通量定量分析,实现对影像学检查结果最高效地利用。影像组学比形态学视觉分析能更全面、定量地显示肿瘤的异质性,可以用于多种医学图像,以协助临床作出诊断和选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为评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异质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的工具。影像组学目前在前列腺癌方面的应用包括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以及基因预测。基于这种背景,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本研究包含三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基于磁共振双参数直方图的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第二章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第三章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价值评估第一章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直方图的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当今全球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成为影响许多家庭正常生活的主要健康问题。2017年欧洲泌尿外科协会PCa指南建议格里森评分(Gleason score,GS)<7的PCa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和随访观察,而GS≥7的临床显着性前列腺癌(CSPC)患者由于病情进展的风险增加,且总体生存期较短,应及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因此,通过准确的风险评估为这些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影像组学纹理分析可以评估像素强度的空间相互关系,用于量化病变的异质性。从标准医疗成像中提取肉眼不可见的定量数据,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和临床决策水平。本研究通过提取前列腺结节病灶及全前列腺内的双参数MR影像组学直方图纹理特征,应用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并评估PI-RADS、临床指标、纹理特征以及三者结合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的效能。方法:收集26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前列腺非癌性结节患者均行经超声引导下靶向穿刺活检,癌性病灶均行机器人前列腺根治全切术(RP)。病理标本均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中临床显着性癌(Gleason评分≥7)106例,非临床显着性癌(Gleason评分<7)1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参数相同,并统计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年龄、病灶大小、前列腺体积、PSAD、PSA)及PI-RADS评分。该研究基于双参数前列腺MRI(Bp MRI)序列(包括横轴位T2WI和ADC图像),使用原型多参数磁共振分析软件Multiparametric Analysis v1.2.0(Siemens Healthineers,Erlangen,Germany)进行图像校准、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直方图纹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临床特征的差异。对22个纹理参数进行单变量分析,当正态分布时,通过双样本t检验对参数进行统计比较;而在非正态分布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识别纹理中的显着变量,计算每个变量检检测临床显着性癌的AUC值,并进行效能对比。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建立鉴别模型,生成每个模型的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及最佳分界点的特异度,用Delong检验来比较不同模型ROC曲线的差异。结果:分别基于全病灶和全腺体建立模型。对全病灶进行纹理分析,检测移行带和外周带临床显着性癌时,纹理模型的AUC分别为:0.903(95%IC:0.853-0.953)和0.859(95%IC:0.764-0.954),纹理-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938(95%IC:0.819-0.974)和0.894(95%IC:0.819-0.968),联合PI-RADS模型的AUC分别为0.971(95%IC:0.951-0.991)和0.888(95%IC:0.818-0.957);对全腺体进行纹理分析,检测移行带和外周带临床显着性癌时,纹理模型的AUC分别为0.850(95%IC:0.787-0.913)和0.672(95%IC:0.555-0.789),纹理-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919(95%IC:0.642-0.965)和0.751(95%IC:0.6420.861),联合PI-RADS模型的AUC分别为0.981(95%IC:0.965-0.996)和0.804(95%IC:0.703-0.905)。无论是对全病灶还是全腺体的纹理分析,纹理模型、纹理-临床及联合PI-RADS模型对移行带临床显着性癌都有较高的检测效能,全病灶纹理分析时纹理模型、纹理-临床及联合PIRAS模型对外周带临床显着性癌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全病灶和全腺体MR双参数的直方图的纹理分析可以检测前列腺的临床显着性癌,并能够提高PI-RADS评分对临床显着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当PIRADS评分与纹理分析、临床因素结合使用时检测效能更高。第二章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性公共问题,其死亡率占男性生殖器官肿瘤性疾病的97%以上,我国PC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是前列腺癌进展和生存的最有力预测指标之一,并且是影响PCa治疗方式的决定因素,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系统通过分析腺体分化的程度对前列腺进行组织学识别,并依照主要评分及次要评分来反映肿瘤的异质性。根据GS可将PCa分为低风险PCa(GS≤3+4)和高风险PCa(GS≥4+3),GS≤3+3和GS=3+4患者的预后相近,并明显优于GS≥4+3的患者。近年来在肿瘤研究中广泛应用了影像组学方法。影像组学的巨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自动过滤从图像中提取的综合性数据,从宏观图像和分子水平的基因或蛋白质变化中识别肿瘤的异质性,并具有无创、高效、可重复性和成本低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预测头颈部、结直肠癌和肺癌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取前列腺癌的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对前列腺癌进行病理风险分层,协助优化治疗计划。方法:收集1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及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切除术,并获得病理大切片。其中低风险组(Gleason评分≤3+4)60例,高风险组(Gleason评分≥4+3)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参数相同,并统计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年龄、病灶位置、病灶体积、PSA及PI-RADS评分)。该研究基于双参数前列腺MRI(Bp MRI)序列(包括横轴位T2WI和ADC图像),在图像预处理之后,进行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分析。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LASSO)从训练数据集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依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对前列腺癌进行病理风险分层。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能够对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独立的危险因素,建立将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的预测模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并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列线图的效能在训练数据集中进行评估,并在验证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决策曲线及校准曲线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性能、临床效益及病理符合率。结果:PSA和PI-RADS评分可以作为风险分层的预测因子(p<0.05),在对前列腺癌进行风险分层时,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预测效果相同[AUC:0.78(95%CI:0.63-0.93)]且均优于临床模型[AUC:0.75(95%CI:0.60-0.91)]。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临床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校准曲线提示预测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双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对前列腺癌进行有效风险分层,与仅评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相比,基于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的临床-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高对前列腺癌风险分层预测的准确性。第三章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价值评估背景和目的:影像组学的特征分析可以作为疾病预测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目前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包括肿瘤的诊断及分期、疗效评价、预后分析及基因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中神经血管束的切除程度与患者术后功能(尿控或勃起)及无复发生存率关系密切,神经周围侵犯PNI(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PCa侵袭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也是其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RP术前判断患者的PNI情况对选择手术的最佳方案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基于MRI构建和验证一个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包括影像组学特征、临床因素及相关特征,以预测PCa患者的术前PNI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经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术后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338例,并记录患者的PNI状态(212例阳性、126例阴性),其中246名患者经GE750 MR采集图像,92例患者经Siemens Skyra MR扫描,从T1WI、T2WI、DWI中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变量并建立临床模型,最终将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进一步整合,建立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经GE750 MR扫描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74例)和内部验证组(72例),将经Siemens Skyra MR扫描的92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ASSO)算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AUC的差异。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用于评估模型的校准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82和0.60,临床模型在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75和0.71,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在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84和0.66。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显示了临床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影像组学模型在内部验证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7%、62.5%和54.2%。临床模型在内部验证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77.1%和58.3%。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在内部验证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9%、76.2%和46.7%。外部验证时,临床模型优于联合模型(AUC:0.82vs.0.69,P<0.001),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98.0%和53.5%。结论:基于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可以区分有PNI和无PNI病变,有助于预测前列腺切除术前的PNI状态,不优于临床模型,PI-RADS评分和临床T分期是PNI的独立预测因素。

温逸群[4](2021)在《前列腺前叶厚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前列腺前叶厚度(ALTP)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相关性,评价ALT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研究适当保留前列腺前叶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尿控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9名BPH患者,收集了ALTP、前列腺体积(PV)、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身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统计分析ALTP与不同程度IPSS、PV、Qmax、年龄、RU等指标的相关性;评估ALTP与BOO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制定ALTP分界点,以分界点将患者分为大、小前叶组,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差异性,评价ALTP与BPH临床进展的相关性。结果(1)ALTP与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2)ALTP与PV大小、Qmax、RU、年龄等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以ALTP为检验变量,BOOI≥40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2(95%置信区间0.656~0.828),分界点为0.65cm,大前叶组(P≥0.65cm)的PV、Qmax、RU、年龄、IPSS分级、手术率均与小前叶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ALTP与PV、IPP、PSA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年龄、RU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5)ALTP与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LTP菲薄不一,与PV大小不成比例;下尿路症状(LUTS)严重程度与ALTP不成比例。(2)ALTP 0.65cm增加了BOO发生率,我们首次提出ALTP≥0.65cm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3)ALTP与PV、IPP、PSA等BPH临床进展危险因素相关,将ALTP与上述危险因素联合形成风险预测模型,有利于更精确地评估BPH临床进展。(4)以ALTP 0.65cm为界,术中可根据术前彩超所测量ALTP适当保留前叶,既可解除下尿路梗阻,又最大程度保护尿控。

陈铭[5](2021)在《超声定量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应变力指数(Stain index,SI)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效能及与肿瘤标志物Ki-67(Nuclear related antigen Ki-67,Ki-67)、P504s(α-methylacyl-Co A-racemase,P504s)表达情况的相关性;2.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参数对PCa的诊断效能及与肿瘤标志物Ki-67、P504s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经直肠灰阶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检查或多参数磁共振(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 MRI)检查中发现前列腺中存在可疑结节的67例患者,其中PCa 31例,非PCa36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并于活检前接受应变力弹性成像(Stain elastography,SE)检查,通过定量分析中获得SI参数。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评估SI参数对PCa的诊断效能,并于穿刺活检后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中获得Ki-67及P504s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SI参数与Ki-67、P504s阳性表达率之间的相关性。2.收集TRUS或mp MRI检查中发现前列腺中存在可疑结节的61例患者,其中PCa 28例,非PCa33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并于活检前接受CEUS检查,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分析中获得基础强度(Basic intensity,BI)、到达时间(Arriving time,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intensity,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造影上升斜率(Ascending slope,AS)、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造影下降斜率(Descending slope,DS)、强度增幅(Amplitude,AMP)参数。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评估各造影参数对PCa的诊断效能,并于穿刺活检后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中获得Ki-67及P504s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对PCa有诊断价值的造影参数与Ki-67、P504s阳性表达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PCa组患者的SI参数值显着高于非PCa组患者(4.70 vs.1.99,P=0.044),当SI>4.27时,SE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0.97%、86.11%、79.10%,曲线下面积为0.774。2.SI参数与肿瘤标志物Ki-67(r=0.449,P<0.001)、P504s(r=0.409,P<0.001)的表达均呈中等正相关。3.CEUS的TIC参数中,TTP(P<0.001)、AMP(P=0.001)、MTT(P<0.001)、AS(P=0.044)数值在良恶性结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的TTP、MTT、AS参数高于非PCa组,AMP参数则低于非PCa组,其他参数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MTT参数对PCa的诊断效能最高,当MTT>71.01 s时,其对PCa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5.71%、75.76%、80.33%,曲线下面积为0.878。4.肿瘤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与造影参数AMP(r=0.500,P<0.001)呈中等正相关,与MTT(r=-0.537,P<0.001)呈中等负相关,与TTP、AS的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P504s的表达情况与TTP(r=-0.343,P=0.007)、MTT(r=-0.650,P<0.001)的表达呈负相关,与AMP(r=0.359,P=0.004)的表达呈弱正相关,与AS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SI对PCa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PCa诊断价值较好,其中MTT参数对PCa的诊断效能最高;3.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参数均与肿瘤标志物Ki-67、P504s的表达情况有相关性,其中弹性参数SI、造影参数AMP与Ki-67、P504s的表达程度均呈中等正相关,造影参数MTT与Ki-67、P504s表达程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

隋平[6](2021)在《TRUS弹性成像对男性实时排尿过程中尿道周围组织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ultrasound,TRUS)弹性成像研究男性实时动态排尿过程中尿道周围组织弹性变化规律,为男性排尿过程的解剖机制研究及排尿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行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者67例,其中前列腺正常组30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为(33.27±10.29)岁;前列腺重量范围为11.56-19.75g,平均重量为(16.92±2.42)g;体积范围为11.01-19.75ml,平均体积为(16.20±2.41)ml。前列腺增生组37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为(47.95±13.35)岁;前列腺重量范围为21.24-109.63g,平均重量为(37.21±17.56)g;体积范围为20.23-104.41ml,平均体积为(35.44±16.72)ml,具有较明确的前列腺增生的超声表现。2.仪器与方法:TRUS弹性成像选择PHILIPS EPIQ7的C10-3v腔内探头,探头频率为3-10MHz。行TRUS弹性成像检查前受试者需充分充盈膀胱,检查时受试者采取左侧卧位,双手抱膝充分暴露肛门区,将经直肠腔内探头经肛门插入直肠腔内适当深度,清晰显示前列腺。调整探头平面,显示前列腺纵切面,当纵切面图像上清晰显示尿道前列腺部全程及周边组织时,找到尿道内口、外口,然后选择双幅对比弹性成像模式,待弹性图像稳定3-5秒后留取静息状态(未排尿)时的动态图像,然后嘱受试者排尿,观察排尿过程中尿道周围组织弹性变化的同时留取相应的动态图像。从留取的动态图像上分别截取一帧排尿前静息状态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径开放最大时的静态图像进行尿道周围组织应变率比值的测量。分别比较正常组及增生组受试者排尿前静息状态下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口括约肌、外口括约肌、前列腺前方静脉丛软组织区、尿道前方腺体、后方腺体、膀胱壁的应变率比值;比较正常组及增生组受试者在相同状态下尿道内口括约肌、外口括约肌、前列腺前方静脉丛软组织区、尿道前方腺体、后方腺体、膀胱壁的应变率比值。结果1.正常组受试者从静息状态下至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口括约肌、外口括约肌、尿道前方腺体、前列腺前方静脉丛软组织区的应变率比值减小,尿道后方腺体及膀胱壁的应变率比值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组受试者从静息状态下至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口括约肌、外口括约肌、尿道前方腺体、前列腺前方静脉丛软组织区的应变率比值减小,尿道后方腺体及膀胱壁的应变率比值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及增生组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尿道周围各组织的应变率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增生组受试者在排尿过程中尿道周围各组织的应变率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静息状态下至排尿过程中男性的尿道内口括约肌、外口括约肌、前方腺体、前列腺前方静脉丛软组织区呈逐渐变硬的规律,尿道后方腺体及膀胱壁呈逐渐变软的规律。2.正常组及增生组受试者在相同状态下尿道周围各组织的硬度没有差异。

马冰婵[7](2021)在《3D-TRUS观察排尿过程在BPH中应用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经直肠三维超声(3D-TRU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排尿过程的研究,分析对比排尿过程中前列腺、尿道前列腺部及前列腺周围软组织变化情况,探讨该项技术在诊断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狭窄程度及梗阻部位的应用价值,从而为BPH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精准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直肠三维超声动态排尿检查的53例患者,年龄20-76岁,其中BPH患者31例(增生组),前列腺正常受检者22例(正常对照组)。检查应用PHILIPS EP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D9-3v腔内探头,探头频率为3-9MHz。嘱患者检查前充分充盈膀胱,尽量清空肠道;探头进入直肠后找到前列腺,在二维图像上显示前列腺最大切面,测量前列腺横径、上下径及前后径。调整探头位置至前列腺正中矢状位,充分显示尿道内口及外口后,对前列腺及其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行三维图像取样并储存图像;嘱患者排尿,当尿流充盈尿道前列腺部时,对前列腺及其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行三维图像取样并储存图像。选取排尿前静息状态图像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开放最大的图像,分别测量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的软组织体积,并计算排尿过程中各组织体积变化率,分别比较增生组与正常组两种状态下各组织体积及变化率;同时测量并比较尿道前列腺部开放最大时尿道内口、中央部、膜部横截面积及整个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分析尿道各横截面积及体积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经直肠三维超声观察排尿过程对尿道狭窄程度及梗阻部位判断的价值。结果:1.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前静息状态时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增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排尿前静息状态,正常组和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尿道前方前列腺体积均变小,尿道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变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较排尿前静息状态时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变化率均变小,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口、中央部、膜部最大横截面积及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均变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前列腺体积越大,尿道开放最大时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尿道内口及膜部横截面积越小,二者呈负相关,而尿道中央部最大横截面积与前列腺体积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3D-TRUS能准确测量前列腺及其周边组织体积,BPH患者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较正常人增大。2.排尿过程中尿道前方前列腺体积变小,尿道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变大,这些组织变化协同合作,完成整个排尿过程;而BPH患者上述组织变化均较正常人减弱。3.3D-TRUS观察排尿过程这一技术可以更直观、立体的观察BPH患者的尿道狭窄程度及具体梗阻部位,为临床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完整的影像学依据。

任洪飞[8](2021)在《PSAM和PSAMR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当前对于前列腺癌确诊认可度最高的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但是穿刺的阳性率会受到血清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PV(Prostate Volume,前列腺体积)以及年龄等因素能够对血清PSA产生影响,导致前列腺穿刺的准确性降低,尤其是对PSA<10ng/ml的患者影响最大,致使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前列腺穿刺才能明确诊断,既不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也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国外有学者提出PSAM(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Ma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质量)和PSAMR(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Mass Ratio,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质量比率)的概念,期望通过对血清PSA进行校正提升其诊断效能。目的:研究不同水平PSA和BMI时PSAM和PSAMR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PSAM和PSAMR能否提升PSA对穿刺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筛选2017年01月至2020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进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最终纳入57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根据患者血清PSA及BMI的不同进行分组;以前列腺穿刺结果阳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的相关性;组间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PSAM、PSAMR和PSA在不同PSA及不同BMI水平时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结果的关系;使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并比较各因素曲线下面积。结果:以穿刺阳性为因变量,使用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AMR、PSAM、BMI及PSA均为阳性穿刺结果的危险因素,其OR(Odd Ratio,比值比)值依次为:2.722、1.521、1.198、1.378,PSAMR、PSAM、BMI及PSA的P值依次为:0.007、0.018、0.039、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OR值为1.048,P值为0.144;在PSA 4~10ng/ml组穿刺的阳性率为26.04%,PSA 10~100ng/ml组穿刺的阳性率为58.30%,PSAMR、PSAM、PSA在前列腺穿刺阳性患者的数值明显高于穿刺阴性患者,不同穿刺结果组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血清PSA 4~10ng/ml组和PSA10~100ng/ml组数据分别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PSAMR、PSAM和PSA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受试者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大小依次PSAMR>PSAM>PSA;在BMI为18.5~24 Kg/m2组中穿刺阳性率为52.62%,不同穿刺结果间的PSAMR、PSAM、PSA存在明显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BMI>24 Kg/m2组中穿刺阳性率为36.62%,不同穿刺结果间的PSAMR、PSAM、PSA进行配对t检验,在不同穿刺结的患者中PSAM、PSAMR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不同穿刺结果的患者间PSA的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1.PSAM和PSAMR是阳性穿刺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列腺体积是阳性穿刺结果的保护因素,年龄对前列腺穿刺结果没有影响;2.PSAMR和PSAM对阳性穿刺结果的预测能力高于PSA,尤其是在PSA灰度区间即4~10ng/ml时PSAM和PSAMR的预测能力明显高于PSA;3.PSAM和PSAMR对超重患者穿刺阳性的预测能力高于PSA;4.PSAM和PSAMR对前列腺穿刺阳性的诊断效能高于PSA。

庞清潭[9](2020)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格里森评分为6术后升高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在低级别Gleason评分(GS)和活检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中,使用磁共振成像计算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风险分层的价值,预测Gleason评分(GS)升高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于我院就诊并有病理诊断支持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当时就诊的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穿刺病理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资料、通过MRI测量的前列腺体积以及使用MRI测量的前列腺体积计算的PSAD和Gleason评分等相关数据。根据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活检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活检GS的一致性,将24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术前与术后Gleason评分一致(GS 6/6)和B组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GS6/≥7)。比较了两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PSAD,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年龄,进行逻辑回归和ROC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的240位患者,其中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96±5.27岁,平均年龄64.96±5.27岁,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评估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2)所有患者的平均PSA为10.79±3.44ng/ml;MRI测得的平均前列腺体积为62.13±6.53cm3;基于磁共振成像计算的平均PSAD为0.14±0.06ng/ml/cm3。B组的平均PSA和PSAD分别为13.20±3.00ng/ml和0.22±0.05ng/ml/cm3)高于A组(分别为8.17±1.33ng/ml和0.13±0.03ng/ml/cm3)(P≤0.001),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MRI测量的平均前列腺体积在B组(60.85±5.98cm3)小于A组(63.53±6.84cm3)(P=0.002),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ROC曲线分析表明,PSAD是GS升高的最佳预测指标,其AUC为0.939,尽管在ROC曲线的成对比较中PSA和PSAD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P=0.27)。PSAD的AUC值明显大于前列腺体积的AUC值(P=0.03)。PSA和前列腺体积之间的AUC值无统计学差异(P=0.35)。在ROC曲线分析中对PSAD,PSA和前列腺体积提供最佳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界值分别为0.26ng/ml/cm3、7.63ng/ml和25.1cm3。在这些临界值下,PSAD和PSA预测GS升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62.5%,以及81.8%和65%。结论:(1)本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对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GS)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表明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和基于核磁共振计算的PSAD在A、B两组中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都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GS)升高呈正相关,因此都可看作RP术后GS升高的预测因子。(3)本研究表明,PSAD作为预测GS升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认为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重要的临床指标,以便指导前列腺癌的治疗及判断前列腺癌预后,因此基于磁共振成像的PSAD可以帮助预测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GS升高,可能会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后续活检,避免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

蔡宗龙[10](2019)在《以MRI和TAUS为标准体积的PSA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研究比较tPSA、fPSA、f/tPSA、PSAD-TAUS、PSAD-MRI、(f/t)/P SAD-TAUS以及(f/t)/PSAD-MRI等7个PSA相关参数,在不同PSA水平上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高Gleason评分(GS≥7)的诊断效能和预测价值,提出最佳诊断界值,以降低非必要的穿刺检查,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并尽早识别高危前列腺癌。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01月01日至2018年09月10日,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且血清PSA在4.00-50.00ng/ml的223名患者临床资料,通过TAUS、MRI两种方法测量前列腺体积并获得PSA相关参数,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 a组)和非前列腺癌组(non-PCa组),根据tPSA水平分为tPSA 4.00-10.00ng/m l和tPSA 10.01-50.00ng/mL两个亚组,将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结果分成G S≤6组(低分组)、GS≥7组(高分组)。比较不同tPSA水平上PSA相关参数在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AUC越大则诊断效能越好,预测价值越高,计算ROC曲线上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最大时的诊断界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独立预测因素,并与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比验证,spearman相关系数验证PSA与体积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各PSA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穿刺诊断和高GS评分中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纳入223名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前列腺癌(PCa组)84例,占37.67%,非前列腺癌(non-PCa组)139例,占62.33%,两组间比较年龄、tPSA、fPSA、f/tPSA、PSAD-TAUS、PSAD-MRI、PV-TAUS、P V-MRI、(f/t)/PSAD-TAUS、(f/t)/PSAD-MRI等10个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Ca组较non-PCa组具有较高的年龄、tPSA、PSAD,以及较低的f/tPSA和(f/t)/P SAD,PCa组中MRI测得的前列腺体积比TAUS测得的体积小17%。tPSA 4.00-10.00ng/ml的亚组中,共计78例,前列腺癌(PCa组)22例(占该组28.20%),tP SA、fPSA、f/tPSA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Ca组中两种方法测得的PSAD均大于non-PCa组,(f/t)/PSAD均小于non-P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SA 10.01-50.00ng/ml共计145例,其中PCa组62例,non-PCa组83例,穿刺阳性率42.76%(62/145)大于tPSA 4.00-10.00ng/ml的穿刺阳性率28.20%(22/78)。8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GS≤6组(低分组)23例(27.38%),GS≥7组(高分组)61例(72.62%);两亚组间除年龄和两种方法测得的前列腺体积(PV-TAUS、PV-MR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GS≥7组具有较高的tP SA、fPSA和PSAD以及更低的f/tPSA和(f/t)PSAD。ROC曲线分析发现PSAD-MRI、(f/t)/PSAD-MRI在各PSA分层和GS分组中具有较大的AUC,其中以PSAD-MRI的AUC值最大。在tPSA未分组(4.00-50.00ng/ml)中,PSAD-MRI诊断界值0.280,灵敏度SE、特异度SP分别为78.57%、74.10%。tPSA 4.00-10.00ng/ml的亚组中,PSAD-MRI诊断界值0.180,灵敏度SE、特异度SP分别为72.73%、82.14%。tPSA10.01-50.00ng/ml中PSAD-MRI诊断界值0.430,灵敏度SE、特异度SP分别为77.42%、83.13%。在GS分组中PSAD-MRI诊断界值0.380,灵敏度SE、特异度SP分别为81.97%、82.6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SAD-MRI为各PSA分层里的独立预测因素(OR均大于1.0,P均<0.001),PSAD-MRI也是预测前列腺穿刺阳性患者GS≤6或GS≥7的强独立预测因素,spearman分析系数rs表明non-PCa组tPSA水平与前列腺体积显着相关,PCa组tPSA高低与前列腺体积不相关。结论:以MRI为标准体积的PSAD-MRI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GS≥7的诊断效能和预测价值优于其他PSA相关参数,PSAD-MRI能降低非必要的穿刺活检检查,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并尽早识别高危前列腺癌。以MRI为标准体积的(f/t)/PSAD-MRI对前列腺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3D能更好地测量前列腺体积,MRI-3D测量的前列腺体积(PV-MRI)可能更有应用价值。

二、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问题的提出
    2 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发展与现状
    3 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手术方式的演变
    4 论文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体外实验研究
    前言
    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前言
    目的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与展望
    1 论文总结
    2 论文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Ⅰ
英文文章Ⅱ

(2)非侵入性指标在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检查方法
        2.3.1 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法
        2.3.2 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
    2.4 分析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2.6 技术线路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组间差异性分析
    3.2 相关性分析
    3.3 ROC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BOO与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横径、上下径及前后径的相关性
    4.2 BOO与 IPP的相关性
    4.3 BOO与 IPSS的相关性
    4.4 BOO与 PSA的相关性
    4.5 BOO与 PVR的相关性
    4.6 BOO与 Q_(max)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综述) 非侵入指标对膀胱出口梗阻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磁共振影像组学与数据分析在前列腺癌检测、风险分层与神经侵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直方图的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研究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价值评估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和影像组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4)前列腺前叶厚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前列腺前叶厚度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
    2.前列腺前叶厚度与前列腺体积、Qmax的相关性
    3.前列腺前叶厚度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性分析
    4.前列腺前叶厚度与BPH临床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5.前列腺前叶厚度与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5)超声定量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Introduction)
第一部分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Introduction)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材料
        1.2.1 超声诊断仪
        1.2.2 前列腺穿刺活检材料
        1.3 超声诊断仪预设值
        1.3.1 灰阶超声检查
        1.3.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3.3 弹性成像检查
        1.4 研究方法
        1.4.1 超声检查
        1.4.2 SE图像定量参数分析
        1.4.4 前列腺穿刺活检
        1.4.5 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表达判定
        1.5 统计分析
    结果(Results)
        2.1 一般信息
        2.2 弹性参数对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
        2.3 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肿瘤标志物表达结果
        2.4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讨论(Discussion)
        3.1 超声弹性成像对PCa的诊断
        3.2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Ki-67、P504s的相关性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
    结论(Conclusions)
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Introduction)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材料
        1.2.1 超声仪器
        1.2.2 超声造影剂
        1.2.3 前列腺穿刺活检材料
        1.3 超声诊断仪预设值
        1.3.1 灰阶超声检查
        1.3.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3.3 CEUS检查
        1.4 研究方法及图像定量分析
        1.4.1 超声检查
        1.4.2 CEUS动态图像定量分析
        1.4.3 前列腺穿刺活检
        1.4.4 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表达判定
        1.5 统计分析
    结果(Results)
        2.1 一般信息
        2.2 造影定量参数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
        2.3 造影定量参数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比较
        2.4 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肿瘤标志物表达结果
        2.5 超声造影参数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讨论(Discussion)
        3.1 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参数对PCa的诊断
        3.2 超声造影参数与Ki-67、P504s的相关性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
    结论(Conclusions)
参考文献(Reference)
综述 超声技术对前列腺癌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Acknowledgements)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导师评阅表

(6)TRUS弹性成像对男性实时排尿过程中尿道周围组织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男性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7)3D-TRUS观察排尿过程在BPH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在 BPH 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PSAM和PSAMR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格里森评分为6术后升高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的病例应符合以下条件:
        1.2 排除标准:
        1.3 材料与设备
    2 研究方法
        2.1 影像观察、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
        2.1.1 影像观察、数据处理
        2.2 数据观察
    3 评价标准
        3.1 前列腺癌病理分级方法
        3.2 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方法
        3.3 前列腺癌MRI采用的诊断标准及分期表现
        3.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的计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情况
    2 影像资料
    3 两组一般年龄比较情况
    4 两组间PSA、PSAD、前列腺体积比较情况
    5 PSAD、PSA和前列腺体积与GS升高相关
    6 PSAD与 GS升高的相关性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语表
致谢

(10)以MRI和TAUS为标准体积的PSA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筛选
    1.2 研究指标测量方法
    1.3 研究指标计算方法
    1.4 样本分组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不同tPSA分层中PCa组和non-PCa组临床资料统计结果与比较
    2.2 GS≤6 组和GS≥7 组各参数统计结果与比较
    2.3 不同分组中各PSA相关参数的诊断效能和预测价值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A相关参数对前列腺癌穿刺诊断和GS评分的预测作用
    2.5 前列腺癌(PCa)和非前列腺癌(non-PCa)患者的tPSA水平与前列腺体积之间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刘志峰. 山东大学, 2021(11)
  • [2]非侵入性指标在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D]. 陈峙橦. 青海大学, 2021(01)
  • [3]磁共振影像组学与数据分析在前列腺癌检测、风险分层与神经侵袭中的应用研究[D]. 邢朋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前列腺前叶厚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的影响[D]. 温逸群.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超声定量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D]. 陈铭.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6]TRUS弹性成像对男性实时排尿过程中尿道周围组织变化规律的研究[D]. 隋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3D-TRUS观察排尿过程在BPH中应用价值的研究[D]. 马冰婵.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PSAM和PSAMR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 任洪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9]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格里森评分为6术后升高的价值研究[D]. 庞清潭. 青岛大学, 2020(01)
  • [10]以MRI和TAUS为标准体积的PSA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比较[D]. 蔡宗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