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子未来备受瞩目

东方电子未来备受瞩目

一、东方电子前程引人关注(论文文献综述)

李蒙科[1](2017)在《媒体负面报道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媒体作为资本市场传播信息的桥梁,具有挖掘、收集、加工、传播的作用。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传统宣传媒介和新兴传播平台共存的趋势,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都成为青年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投资者能通过财经媒体的全方位报道收集有价值的投资信息,进而能做出理性、果断的投资决策。基于此,媒体行业的重要性不仅受到行业人士的关注,相关文献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着力于研究媒体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课题。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媒体监督对股价波动影响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并提出新的视角为切入点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以2013年—2016年42家“十大黑榜企业”候选名单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选取276篇媒体负面报道,研究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机理。首先,对样本组公司窗口期内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股票的超额异常收益。其次,由于不同的媒体报道具有特征差异性,对上市公司经济后果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不同,为了强化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效应,本文引入媒体关注的外生变量,将媒体报道的维度特征进行划分:媒体报道度(次数)、媒体报道方式(深入报道、简要报道)、媒体报道内容(严重侵害、一般侵害),选择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度、负面报道方式及内容对上市公司短期市场反应的影响。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显着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讨论,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样本公司的股价对媒体的负面报道具有波动反应,并且媒体负面报道度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化具有显着的负相关性。第二,通过将媒体负面报道的信息特征进行细分后,实证表明,深度的报道方式和严重侵害的报道内容导致的市场反应更为强烈,加剧了上市公司股价的降低。本文的实证分析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对声誉机制的关注度,重视树立社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督促监管部门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治理机制,呼吁政府部门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同时,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上市公司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等监管部门和媒体自身有效实施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宋瑾瑜[2](2016)在《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工业强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汽车产业对矿物资源的依赖已经产生了诸多问题。电动汽车产业具备了低碳、环保、高效、清洁等多重概念,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国家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汽车接入电网”,即在智能电网下谋求电动汽车的发展,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新趋势。2015年,是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一年,国家不断推出利好政策与法规,以推动其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我国智能电网条件下新能源汽车法律问题,梳理有关立法与政策规定,重点研究诸外国有关方面法律政策及其经验,为尽快研究制定我国有关智能电网下新能源汽车有关法律法规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为五章对我国智能电网下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政策展开研究。第一章交代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智能电网及电动汽车的重要概念,并分析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可行性及面临的问题;第三章梳理了我国原有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政策,同时分析了立法所存在的不足;第四章则是通过介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政策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在总结前面几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智能电网下发展电动汽车法律政策的建议,认为应该制定分阶段排放限制法律法规、完善电网相关政策与法律、落实充电设施建设的法律政策,从而在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合理的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

安东[3](2014)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向企业转变。通过制定并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有效地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引导和鼓励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相关服务,更好地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使得制造业自始至终都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焦点。本研究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视角,探究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在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分析和演绎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自身特性,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经过数据完整性筛选后的1235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年度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现金流组合法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划分,采用研发技术人员比重、本科以上人员比重、研发强度以及资产成新率四个指标综合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用分析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是:处于初创期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其技术创新能力对经营业绩存在不显着的正向影响;处于成长期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其技术创新能力对经营业绩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处于成熟期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其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处于衰退期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其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经营业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罗伟[4](2012)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财务报告对于管理者决策、股东投资、监管者监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关系者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投资环境的稳定。公允的财务报告对于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中小股东获取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情况的最主要方式。近年来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频繁发生,国外有安然公司、世通公司、默克公司等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国内的琼民源、银广厦、绿大地舞弊案件也造成了投资者的巨大损失,对会计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损害了社会经济的信用基石。因此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治理迫在眉睫。对于财务报告舞弊,学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公司治理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公司外部治理和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两个关键层面,本文认为外部治理主要通过作用于外部环境制约公司内部的控制权所有者,外部治理具有滞后性,而且依赖于市场、法律、文化、伦理等要素,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对于财务报告舞弊治理应当主要着力于公司内部治理层面。本文正是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探讨什么样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能够加强所有者的监督职能,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改善公司内部治理,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全文共分为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目标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框架,并确定本文将主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定量和定性结合、规范和实证结合的研究方式。第二章文献综述从国外文献综述、国内文献综述两个角度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因为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导致了国内外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不尽相同。第三章对财务报告舞弊、公司治理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和辨析,对关于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理论做出了阐述。公司治理具有宽泛的内涵,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可分为“契约不完全论”、“要素论’“制度安排论”等。本文还对公司治理中近似概念比如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机制做出了界定。对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论—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财务报告舞弊成因理论—冰山理论、三角理论、“GONE”理论、风险因子理论做出了总结。第四章是关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从财务报告供应流程出发,分析内外部治理的联系和落脚点,指出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内部监督失效,而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内部监督权的实施。因此分别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三个层面探讨其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的理论关系。第五章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内外对于其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结论,并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有待验证的关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20个假设。第六章是在前文假设的基础之上,通过选取08年至10年因为财务报告舞弊被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选取匹配样本。通过配对T检验探讨财务报告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两者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有无明显差异。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讨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第七章得出研究结论,主要有(1)股东治理结构方面,公司国有股比例越高,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越大。公司法人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也正相关但不明显,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越大。(2)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小。董事会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小。公司董事会召开次数越多,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越大。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财务报告舞弊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3)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公司拥有高级职称的独立董事比例、公司拥有外部兼职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低。(4)公司名誉监事即不从公司领取薪酬的监事越多,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越低。本文建议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三个层面采取措施改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强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防治。主要措施有:(1)进一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实现国家股、法人股在市场上流通;引入战略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促进股权分散化;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倡导中小股东价值投资,积极参与公司治理。(2)加强董事会持股激励,完善监督激励机制;要加强专家型、学者型独立董事的引进,促进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独立董事出于专业技能和自身声誉考虑会给董事会治理带来良好建议,加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对于财务报告舞弊有良好防范效果。(3)加强和健全监事会监督职权。监事会职权目前较为空泛,大部分公司监事会没有实权,其权利不足以和董事会、管理层相抗衡,不能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要严格遵守公司法的规定,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监事会监督职能。本文的主要贡献有:(1)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分为三个层面系统的研究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2)在关于董事会特征模型中引入了独立董事高级职称、独立董事兼职比例、独立董事发表意见情况三个变量,拓宽了独立董事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的思路。(3)采用了最近三年的数据,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做出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对前人的一些研究结论提供了支撑。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与本文篇幅所限,本文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1)对于公司外部治理探讨的不够。虽然本文研究范畴只限于公司内部治理,但良好的公司治理也离不开外部治理的配合,本文没有将内外部治理有机结合,对于通过公司治理解决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2)对于公司内部治理的配套机制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并没有涉及。公司内部治理除了良好的治理结构,还包括良好的配套治理机制、本文主要强调内部治理的监督职能,对于配套的激励机制没做出研究。(3)实证研究存在不足。没有考虑年度变量的影响和不同行业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限制和数据库数据所限,对于董事会发表意见情况、审计委员会运转状况未能选取更加合理的变量衡量,导致对这几个变量的实证研究结论缺乏解释作用和实践意义。没有把变量全部纳入一个模型综合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希望本文不成熟的研究能对于治理财务报告舞弊问题起到一点帮助。

赵金瑞[5](2010)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变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继传统物质资本之后推动企业经济不断发展的“第三资本”。这意味着构成知识、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人力资本,已取代资本、技术和设备等物质资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从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角度,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相应地,企业得到的人力资本可以分为通用性(general)人力资本和专用性(special)人力资本。这种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区分来自于马歇尔对人的能力——“通用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从狭义角度还可以认为,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就是贝克尔所划分的通用性培训和专用性培训。这种分类方式刻画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对投资主体影响的本质区别。文献研究发现,目前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为数不多,且实证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传统行业。本文研究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地排除了物质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中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电子通讯业等几个产业在内的47家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我们发现:①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与人力资本各变量间的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可以粗略地得到: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也即市场价值(MV)、生产率(WP)、销售收益率(ROS)和资本收益率(ROA)与通用性人力资本的员工受教育水平、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间的相关关系普遍高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继续分析可知,专用性人力资本中的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普遍较低,并且通用性人力资本的另外两个指标——行业经验年数和管理经验年数对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的相关性也高于企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②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员工受教育水平与本文所探讨的所有企业绩效指标密切相关,在1%的水平下均显着;员工管理经验与市场价值(MV)、生产率(WP)和ROA等指标密切相关,在1%的水平下均显着;IE与ROS和WP密切相关,在1%的水平下均显着。这也说明了本文中的假设1:企业绩效与通用性人力资本正相关,即通用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绩效也应该越高,部分地得到了支持。但假设2:企业绩效与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正相关,并未得到足够的支持。

虢海萍[6](2006)在《证券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遏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它也是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遏制证券违法犯罪,保障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和归纳证券市场违法犯罪的现状。当前证券市场“违法暗数”较大。这些违法暗数,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违法暗数”形成的原因既有执法理念的问题,也存在当前查处证券违法犯罪的技术手段和查处违法犯罪的工作技巧落后的原因,同时还存在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者逃避查处的原因。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上还有一种违法违规的“奇观”——“再犯率”较高,并且“再犯率”较高主要集中在证券公司和多发生在二级市场。在上述情形之下,证券违规犯罪的形态在过去单一形态下又呈现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不仅表现在证券公司、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等主体多样化上,还表现在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多样化上。再加之,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也使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者有机可逞。第二部分,对证券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宏观分析。证券违法犯罪的原因,既有内在的,也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时期较短的外部环境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1.不能独立有效司法是证券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2.股权结构不合理是证券市场混乱的重大原因;3.监管不力是证券犯罪得以存身的温床;4.民事责任的追究不到位助长了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第三部分,根据前述部分的研究,本部分主要是建构性的探讨,从六个方面提出预防和惩处证券方面的违法犯罪的政策及完善法制的建议,包括:大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倡理性投资,强化风险提示;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完善证券监管规则和强化监管措施;完善我国惩治性法律的立法;积极打造一支既懂证券金融又精通法律业务和办案技能的执法队伍;大胆进行改革,打破证券公司垄断经营。

史弘[7](2006)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从世界范围看,“盈余管理”是困扰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和治理的焦点问题。 我国财会界乃至整个经济界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危害和解决办法已从各个层面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企业盈余管理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彻底解决企业盈余管理的危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石的现代财务理论模型因与市场情况不完全相符而受到质疑,由此产生了行为财务学,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财务学的研究。在国外,行为科学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把行为科学运用于财务决策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在对盈余管理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实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配股行为”、“微利行为”和“巨额冲销行为”等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非经常性损益指标的实证检验,提出并证明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监管制度、会计准则的关系,应用行为财务学理论解释了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微利行为”和“巨额冲销行为”发生的理论根源。寻找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合理性基点,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也体现了选题的目的和价值所在。在对盈余管理行为的价值判断之后,本文运用激励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工具,针对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因,给出了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文各章安排如下: 第一章,分析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对盈余管理与行为财务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提出研究的总体思路。 第二章,从本文的研究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界定,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进行比较和区分,得出“盈余管理实质上是利润管理的行为,但不同于利润操纵”的结论。对行为财务学的涵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进行梳理,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非经常性损益的统计数据分析,证实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配股行为”、“微利行为”和“巨额冲销行为”

李猛[8](2006)在《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复杂系统理论是系统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必然会对系统科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人类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和非线性的。经济或政治系统中的许多变量,其变化规律都符合非线性特征。线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把整体仅仅看作其部分之和的观点,显然已经过时了。复杂系统虽然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已被有些科学家誉为是“21世纪的科学”。着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2000年曾说过一句名言:“我认为,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这句话高度概括了21世纪理论科学面临的任务是处理各种复杂系统,也就是我们要建立一套不同于过去的理论体系以面对21世纪的科学挑战。 复杂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数学、物理学、非线性科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它的研究与应用正在向各个学科(如财务管理等)渗透,成为受到众多学科领域科学家关注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复杂系统与资本市场财务管理的结合是复杂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复杂系统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本文对已有的复杂系统理论和建模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利用复杂网络建模方法分析了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探讨了资本市场中的一些宏观行为,并认为羊群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无标度网络特征,比较了股市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异同;利用分形理论分析资本市场的特征,利用豪斯道夫维数和变维分形进行投资预测,并讨论了分形方法的局限性;利用遗传算法解决投资组合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投资决策,并使用MATLAB5.3和Sheffield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编程;将前述三种建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在无标度问题、边际收益递增以及生长特性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舒伯阳[9](2005)在《基于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服务经济时代正在来临,服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应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对其关注和审视。服务业是一个对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贡献、关联度极强的行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服务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国家竞争力态势。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基础、现实规模与发展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实施我国服务业迎头赶上的跨越式战略大发展,积极地进行服务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服务创新研究应成为今后我国服务业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本论文在大量研读国内外服务创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追踪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服务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论范式及其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笔者认为创新的方向选择与控制是服务创新的关键之一,而这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服务创新能否回归价值中心?能否真正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成长?所以,以盈利成长为导向展开服务创新研究是一个具有明显现实意义的研究论题。 目前主流的创新研究都带有明显的“技术”烙印,从而针对服务业本身的创新研究就显得相当缺乏。从广义上讲,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或针对服务的创新行为与活动,从狭义上讲,服务创新是指发生在服务业中的创新行为与活动,本文着重对狭义的服务创新进行探讨。本文在坚持Heskett,J.& I,.Sasser,W.E.服务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服务创新的理论与模型进行了整合,提出了基于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全文内容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论述了本选题的出发点及理论、现实意义,阐明了本文的分析研究框架。第七章主要针对几类涉农企业的服务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设想。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今后的政策建议。 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第二章主要对当今国内外服务创新的理论进行了综述。论文分析了国外学者对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研究经历的典型阶段和经典模型,归纳了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典型区别以及服务创新的四个维度。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推动服务创新的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因素。 第四章提出了论文的核心主张:服务企业应根据顾客价值等式并以服务价值链为主线来构建服务企业的特色盈利模式。论文通过服务利润链中的系列关联推导了盈利成长的价值传导机制,即:“顾客—员工—投资者忠诚三角”,并创建了全面解析服务企业盈利成长的“盈利能力循环成长模型”。

关庚寅[10](2005)在《创造与毁灭——来自亿万富翁雇凶杀人案的深层报告》文中指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着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这是一部振聋发聩、极具人生警示意义的报告文学,读者诸君在经历惊心动魄的阅读震撼之后,相信会获得诸多的人生警示与教益。

二、东方电子前程引人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方电子前程引人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负面报道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媒体监督研究现状
        1.2.2 媒体监督对股价波动影响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媒体报道
        2.1.2 短期市场反应及评价方法
    2.2 理论分析
        2.2.1 投资者情绪理论
        2.2.2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2.2.3 行为金融学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2.1 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度量
        3.2.2 媒体负面报道的度量
        3.2.3 数据筛选
        3.2.4 数据来源及处理
    3.3 模型构建及变量设定
        3.3.1 模型构建
        3.3.2 变量设定
    3.4 媒体的选择
第4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媒体报道对个股股价的影响分析
        4.1.1 样本组AAR和CAR的值
        4.1.2 全样本下媒体负面报道与股价的变动趋势图
        4.1.3 显着性检验
    4.2 媒体报道的特征信息对个股股价的影响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回归分析
        4.2.4 White检验和BP检验
第5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对策
        5.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惩罚惩戒力度
        5.2.2 加大媒体监管机制,保障信息可靠性
        5.2.3 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高风险意识
    5.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和思路
    1.3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2章 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相关概念及发展面临问题
    2.1 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概述
        2.1.1 智能电网的概念与属性
        2.1.2 电动汽车的优势与类型
    2.2 汽车接入电网的可行性及问题
        2.2.1 电动汽车入网的可行性
        2.2.2 汽车接入电网面临的问题
    2.3 小结
第3章 我国推动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与政策
    3.1 基于智能电网的有关法律与政策
        3.1.1 促进电网电力优化调度的法律与政策
        3.1.2 基于电力价格的法律与政策
        3.1.3 实现电动汽车储能功能有关法律与政策
    3.2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与政策
        3.2.1 充电设施建设
        3.2.2 电动汽车充电相关标准
    3.3 我国发展能源互联网有关法律与政策
    3.4 小结
第4章 国外发展智能电网及电动汽车的法律与政策
    4.1 国外基于电力调度、电力价格、储能的法律与政策
        4.1.1 国外基于电力调度策略
        4.1.2 国外有关电力价格制度
        4.1.3 国外有关电动汽车储能的法律与政策
    4.2 国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法律与政策
        4.2.1 有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与政策
        4.2.2 国外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相关法律与政策
    4.3 国外能源互联网发展法律与政策
    4.4 小结
第5章 完善我国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1 完善我国智能电网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1.1 关于完善我国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基本法建议
        5.1.2 关于我国优化电力调度机制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1.3 关于我国规范电力价格制度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1.4 关于我国促进电动汽车储能产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2 完善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2.1 关于我国落实充电设施建设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2.2 关于完善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5.3 完善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3)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径图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生命周期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企业生命周期的内涵
        2.1.2 企业生命周期的度量
    2.2 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技术创新理论
        2.2.2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2.2.3 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
    2.3 技术创新与经营业绩关系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3.1 国外学者的研究
        2.3.2 国内学者的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模型变量计量
        3.2.1 企业生命周期
        3.2.2 技术创新能力
        3.2.3 经营业绩
        3.2.4 控制变量
    3.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3.4 数据处理
    3.5 模型构建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统计分析
    4.2 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
        4.2.1 初创期的独立样本 T 检验
        4.2.2 成长期的独立样本 T 检验
        4.2.3 成熟期的独立样本 T 检验
        4.2.4 衰退期的独立样本 T 检验
    4.3 回归分析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之处
        5.3.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样本上市公司一览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4)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贡献
2.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3.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理论
    3.1 公司治理相关概念
        3.1.1 公司治理
        3.1.2 公司治理结构
        3.1.3 公司治理模式
        3.1.4 公司治理机制
    3.2 财务报告舞弊概念
    3.3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3.3.1 委托—代理理论
        3.3.2 交易成本理论
        3.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4 财务报告舞弊成因理论
        3.4.1 冰山理论
        3.4.2 财务报告舞弊三角理论
        3.4.3 财务报告舞弊“GONE”理论
        3.4.4 财务报告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4.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4.1 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公司内部监督失效
        4.1.1 财务报告供应流程
        4.1.2 公司治理结构
        4.1.3 中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基本特征
        4.1.4 公司内部监督失效是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
    4.2 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
        4.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分析
        4.2.2 股权构成与财务报告舞弊
        4.2.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分析
        4.2.4 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
    4.3 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
        4.3.1 董事会与财务报告舞弊
        4.3.2 独立董事制度与财务报告舞弊
        4.3.3 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舞弊
    4.4 监事会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
5.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1 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1.1 股东身份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1.2 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1.3 股东大会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 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1 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2 两职兼任情况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3 董事会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4 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5 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6 独立董事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2.7 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3 监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3.1 监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3.2 监事会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3.3 监事会独立性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5.3.4 监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研究假设
6.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实证分析
    6.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2 样本财务报告舞弊描述性统计
    6.3 变量选择及定义
        6.3.1 因变量定义
        6.3.2 自变量定义
        6.3.3 控制变量定义
    6.4 自变量描述统计与配对样本T检验
    6.5 Logistic回归分析
        6.5.1 Logistic回归原理
        6.5.2 Logistic回归模型设计
        6.5.3 Pearson相关性检验
        6.5.4 模型一实证结果分析
        6.5.5 模型二实证结果分析
        6.5.6 模型三实证结果分析
        6.5.7 Logistic回归结论
        6.5.8 稳健性检验
7.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5)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数据来源
        1.3.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3.2 论文研究数据来源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框架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框架
2 人力资本与绩效理论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
        2.1.2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2 企业绩效决定因素概述
        2.2.1 企业绩效
        2.2.2 外部因素的解释
        2.2.3 产权理论的解释
        2.2.4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解释
    2.3 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 研究述评
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绩效
    3.1 企业人力资本理论
        3.1.1 企业人力资本的概念
        3.1.2 企业人力资本分类
    3.2 高新技术企业
        3.2.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3.2.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3.2.3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
    3.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
        3.3.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3.3.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作用
    3.4 本文研究假设
    3.5 本章小结
4 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设计——变量、模型及数据
        4.1.1 变量选择原则
        4.1.2 变量选择
        4.1.3 模型设计
        4.1.4 数据来源及描述
    4.2 实证分析
        4.2.1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与人力资本投资 Pearson 相关分析
        4.2.2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与人力资本投资回归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5.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选择
    5.2 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通用性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5.2.1 物质激励
        5.2.2 精神激励
    5.3 加强员工培训,延长企业人力资本生命周期
    5.4 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升企业人力资本
        5.4.1 建立学习型组织
        5.4.2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培育
6 结论
    6.1 结论
    6.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相关变量原始数据描述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证券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遏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证券市场违法犯罪的现状
    (一) 证券市场违法犯罪的现状
        1 "违法暗数"较大
        2 "再犯率"较高
        3 犯罪形态呈现多元化趋势
        4 出现"窝案",案值呈现巨大的趋势
    (二) 证券市场违法犯罪的行为态势
        1 从证券违法犯罪的方式进行分析
        2 从证券违法犯罪的主体进行分析
        3 从证券违法犯罪的市场环节进行分析
        4 从证券违法犯罪的载体分析
二、证券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一) 证券违法犯罪的一般性原因
        1 证券违法犯罪的个案原因
        2 证券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
        3 证券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
    (二) 证券违法犯罪的特殊性因素
        1 不能独立有效司法使证券违法犯罪有机可乘
        2 股权结构不合理使证券市场混乱
        3 监管不力使证券违法犯罪得以存身
        4 民事责任的追究没有到位助长了证券违法犯罪行为
    (三) 证券违法犯罪制度性原因
        1 刑事法律规范的滞后性
        2 行政法律规范的滞后性
        3 民事法律规范的滞后性
三、预防和惩处证券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 大力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倡理性投资,强化风险提示
    (二)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
    (三) 完善证券监管规则和强化监管措施
        1 增加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强制性的定期信息公开义务
        2 强化证券监管措施
        3 完善《证券法》和《破产法》
        4 加强证券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四) 完善我国惩治性法律的立法
        1 大股东占款不宜归入刑罚手段调整,而是要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进行调整,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2 增加证券犯罪的法律规定,以遏制证券领域的犯罪行为
        3 剥夺或限制资格的行政处罚的运用
        4 积极探索符合证券市场规律的行政处置手段,有力狙击证券违法行为。
        5 加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协调,有力打击证券领域违法犯罪
    (五) 积极打造一支既懂证券金融又精通法律业务和办案技能的执法队伍
    (六) 大胆进行改革,打破证券公司垄断经营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
        1.1.2 找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理论根源
        1.1.3 提供有效识别和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1.2 文献综述
        1.2.1 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1.2.2 行为财务学研究现状
        1.2.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2.1.1 盈余管理的定义
        2.1.2 盈余管理的特征
        2.1.3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
    2.2 行为财务学理论概述
        2.2.1 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基础
        2.2.2 行为财务学的涵义
        2.2.3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主题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
    3.1 中国上市公司“配股现象”的实证分析
        3.1.1 研究假设
        3.1.2 样本选取
        3.1.3 统计描述
        3.1.4 统计结论
    3.2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微利行为”的实证分析
        3.2.1 研究假设
        3.2.2 样本选取
        3.2.3 统计描述
        3.2.4 统计结论
    3.3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巨额冲销行为”的实证分析
        3.3.1 研究假设
        3.3.2 样本选取
        3.3.3 统计描述
        3.3.4 统计结论
第四章 从行为财务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4.1 “配股现象”
    4.2 “微利行为”
    4.3 “巨额冲销行为”
第五章 规范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5.1 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
        5.1.1 减弱盈余信息的真实性
        5.1.2 危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5.1.3 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5.1.4 妨碍诚信社会的形成
    5.2 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措施
        5.2.1 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
        5.2.2 建立全方位会计监督体系
        5.2.3 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路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复杂系统相关理论及建模方法的探讨
    2、1 复杂系统研究现状
        2、1、1 复杂系统在国际上的发展
        2、1、2 复杂系统在国内的发展
    2、2 复杂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2、2、1 复杂系统的概念
        2、2、2 复杂系统的特征
    2、3 复杂性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
        2、3、1 界面导致信息熵增加
        2、3、2 信息系统复杂性
    2、4 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
    2、5 复杂系统与资本市场
3、复杂网络与羊群效应
    3、1 无标度网络
    3、2 无标度网络与羊群效应
        3、2、1 无标度网络对羊群效应的解释
        3、2、2 无标度网络与股市网络的区别
    3、3 如何防范羊群效应
4、分形方法与投资预测
    4.1 分形基本概念
        4、1、1 分形的定义
        4、1、2 分形的特征
        4、1、3 分形的定量化方法——分维
    4、2 资本市场中的分形
        4、2、1 资本市场的非线性复杂性
        4、2、2 传统市场假设的缺陷
        4、2、3 分形市场假说
    4、3 建模步骤
    4、4 实例
    4、5 对分形方法的评价
        4、5、1 分形的有效范围——无标度区间
        4、5、2 分形的局限性
5、遗传算法与投资决策
    5、1 遗传算法简介
    5、2 投资决策概述
    5、3 建模步骤
    5、4 实例
    5、5 评价比较
        5、5、1 遗传算法的优点
        5、5、2 遗传算法的缺点
6、复杂系统各种建模方法的综合讨论
    6、1 无标度问题
    6、2 边际收益递增
    6、3 生长
7、结论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基于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服务经济的时代背景
        二、服务研究的理论背景
        三、中国服务业行业背景
    第二节 本选题的意义与研究框架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三、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关于创新的一般理论
        一、创新概念来源与发展
        二、创新概念的理论解释
        三、创新的主要推动源泉
        四、关于创新的分类研究
    第二节 创新的发展过程模型
        一、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二、市场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三、创新过程的交互作用模型
        四、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
        五、创新的战略集成和网络模型
    第三节 关于服务创新的理论探讨
        一、对服务创新存在性的探讨
        二、对服务创新的理论解析
        三、关于服务创新的分类研究
    第四节 服务创新的研究工具与方法
        一、“技术-服务-整合”方法体系
        二、“服务-管理-整合”方法体系
    第五节 服务创新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二、服务创新理论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服务创新的驱动力与模式
    第一节 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分析
        一、服务创新驱动力所包含的要素
        二、服务创新驱动力的变化
    第二节 服务创新的模型解析
        一、服务创新的演讲阶段模式
        二、服务创新的一般过程模式
        三、服务业的典型创新模式
        四、服务业的定制化创新模式
    第三节 服务创新模式的历史演进
        一、传统的服务创新模式
        二、现代的服务创新模式(欧洲)
        三、服务创新模型的整合
第四章 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模式
    第一节 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
        一、服务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
        二、我国服务企业的盈利水平现状
    第二节 服务企业的盈利模式
        一、服务企业的一般盈利模式
        二、服务企业的特色盈利模式
        三、服务利润链中的递进关系
    第三节 服务企业的盈利成长核心
        一、服务企业的盈利成长空间
        二、服务企业的盈利增长极
第五章 盈利成长导向的服务创新
    第一节 服务创新与盈利成长的相关性
        一、服务创新与盈利成长的关系类型
        二、服务创新与盈利成长的关系矩阵
    第二节 服务创新的价值分析与风险管理
        一、服务创新的价值分析
        二、服务创新的风险管理
    第三节 服务创新对盈利成长的贡献率
        一、服务概念创新
        二、交互界面创新
        三、流程/组织创新
        四、技术选择创新
    第四节 服务企业盈利成长的实施途径
        一、以利润为中心进行价值设计
        二、建立有效的战略控制手段
        三、了解和“倾听”顾客需要
        四、实施全面顾客关系管理
        五、有效开展顾客潜力营销
        六、运用数据库实现大规模定制
第六章 服务创新的评价体系与控制管理
    第一节 服务创新的衡量维度和绩效评价
        一、服务创新的实现目标和效果
        二、服务创新的测度
        三、服务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
        四、服务创新效果的衡量维度
        五、服务创新能力评估
    第二节 服务创新可持续能力评价
        一、创新可持续能力评价的基准
        二、可持续能力评价的平衡框架
    第三节 服务创新的方向控制
        一、服务创新的方向与控制
        二、服务创新终极目标的逼近
    第四节 服务创新的组织与管理实现
        一、服务创新的战略管理
        二、服务创新的组织管理
        三、服务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四、服务生产方式与创新效率
        五、创新障碍突破与优势创造
第七章 几类涉农组织服务创新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农业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
        一、农业金融服务创新的环境分析
        二、W市农业银行服务的影响环境
        三、W市农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体系
        四、W市农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效益分析
    第二节 农业信息中介服务的创新
    第三节 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创新
        一、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创新的特殊性
        二、湖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历史演变
        三、湖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创新的体系
        四、实施农技推广服务创新的效益评估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以盈利成长为导向开展服务创新研究,应成为服务创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二、服务创新与企业的盈利成长之间存在着复杂关联,通过正确的方向引导,服务创新可以直接推动盈利的持续成长
        三、企业赢利成长的关键在于拥有忠诚的顾客群体,通过顾客忠诚效应可以实现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
        四、顾客忠诚与员工忠诚之间存在递进关系,通过正确规划,服务创新活动可以构建起稳固的“顾客-员工-投资者忠诚三角”
        五、基于盈利成长导向的服务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新体系,需要从战略层面到管理实施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思考
        一、本研究的局限性
        二、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2004年我国服务业主要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
致谢

四、东方电子前程引人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负面报道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李蒙科.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3)
  • [2]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D]. 宋瑾瑜.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3]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 安东. 重庆理工大学, 2014(01)
  • [4]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研究[D]. 罗伟.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2)
  • [5]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D]. 赵金瑞. 重庆大学, 2010(04)
  • [6]证券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遏制对策研究[D]. 虢海萍.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6)
  • [7]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 史弘.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8]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D]. 李猛. 山东大学, 2006(12)
  • [9]基于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研究[D]. 舒伯阳.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 [10]创造与毁灭——来自亿万富翁雇凶杀人案的深层报告[J]. 关庚寅. 北京文学, 2005(04)

标签:;  ;  ;  ;  ;  

东方电子未来备受瞩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