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江苏陶瓷》总目录

2001年《江苏陶瓷》总目录

一、2001年《江苏陶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张祎琛[1](2010)在《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文中研究表明中文摘要:从20世纪20年代起,善书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从思想史、宗教史、社会史等不同的角度对善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深具影响的论着。然时至今日,关于清代善书的出版史尚无系统的论着。本文在梳理七百多种善书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文献学和文化传播学的方法,对清代善书刊刻与流通做出初步的考察。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清代善书进行系统的清理,根据编撰形式及内容将其分为十一类,并对不同类型善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清代刊刻的善书有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其次,对中国传统四大刻书系统以及清代善堂善会刻印善书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考察,提出坊刻系统对于清代善书刊刻做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同时,从区域空间分布的角度出发,对北京、苏州、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书坊善书刊刻,分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再次,从清代交通网络的拓展,以及邮驿系统发达的背景下,指出在善书编纂、刻印及销售善书的过程中,编着者和书商非常注重多种方式劝人多读、多刻、多施善书。各种类型的善书也不再局限于一地,而通过善书流通处、善堂善会、寺庙、科场等多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流通。笔者尝试对多种不同的“善书流通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最后,本文在对清代善书的阅读实况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除传统士人外,清代还构成了儿童和女性两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儿童早年阅读善书的经历往往影响到后日善书的创作,而女性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善书的创作与刊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清代善书的传播。善书中所宣扬的积善累德、因果报应思想,以及对善堂善会规章、制度的总结,推动了社会救济活动的开展以及传统慈善事业的建设。清代善书的传播,在社会教化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马江丽[2](2017)在《文物保护科技领域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15份核心期刊文物保护科技方向的高被引论文,统计分析基金论文、发文时间、关键词、发文作者工作机构等各评价指标,结合文献计量学及定量分析方法,管窥中国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人员的研究动态,探究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几大关键性的研究聚焦点。通过分析,从文物材料及制作工艺、文物劣化机理及保护方法、文物保存环境、文物保护材料研究、考古科技研究、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简要进行了研究聚焦点的归纳和提炼。

二、2001年《江苏陶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江苏陶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善书概说
    二. 清代善书的研究史
    三. 研究设计
第一章:清代善书的多样化发展
    第一节. "三圣经"及其注本
        一. 《太上感应篇》的注本
        二. 《文昌帝君阴骘文》与《丹桂籍》
        三.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的注本
        四. 圣神结集
    第二节. 功过格
        一. 功过格的源流
        二. 清代功过格的发展
        三. 功过格之实践
    第三节. 图说劝善书
        一. 三圣经的绘图本
        二. 蒙养读物的图注本
        三. 绘图本赈灾类善书
        四. 图绘因果报应故事
    第四节. 宣讲类善书
        一. 以宣讲圣谕为主要内容的乡约体制
        二. 清代刻印的宣讲类善书
        三. 圣谕宣讲类善书的特点
        四. 圣谕宣讲类善书的流通
    第五节. 鸾书类善书
        一. 鸾书与鸾堂、鸾坛
        二. 鸾书类善书的基本内容
        三. 鸾书类善书的特点
    第六节. 规谏类善书
        一. 规谏类善书简介
        二. 规谏类善书的特点
        三. 《愿体集》的编刊
    第七节. 其他类善书
        一. 以因果报应故事为内容的故事类善书
        二. 劝善歌
        三. 有关善堂善会建置(规条)类善书
        四. 书帖类善书
        五. 综合类善书
第二章:清代善书的刊刻
    第一节. 清代坊刻本善书的兴盛
        一. 北京书坊与善书刊刻
        二. 上海的书局与善书刊刻
        三. 苏州书坊与善书刊刻
        四. 广州书坊与善书刊刻
        五. 杭州书坊与善书刊刻
        六. 南京书坊与善书刊刻
        七. 以周鼎臣《敬信录》为例看书坊在善书传播中作用
    第二节. 官刻、私刻、院刻及善书刻印
        一.官刻本善书
        二. 私刻与善书刻印
        三. 院刻与善书刻印
        四. 善堂善会与善书刻印
第三章:清代善书的流通与影响
    第一节. 善书编纂过程中对流通的重视
        一. 劝读善书
        二. 劝刻(施)善书
        三. 刻施善书的灵验记
    第二节. 清代善书编刊中的促销因素
        一. 封面
        二. 牌记
        三. 序跋
        四. 凡例
        五. 书目
    第三节. 清代善书的流通渠道
        一. 清代善书的跨区域传播
        二. 善书流通法
        三. 善书的流通途径
    第四节. 不同群体的善书阅读者
        一. 士人的阅读体验
        二. 童蒙与善书阅读
        三. 清代女性、女教与善书
    第五节. 清代的善书、善人与善事:善书对清代慈善事业的推进
        一. 赈灾类善书的编撰与刊刻
        二. 善堂、善会规条类善书的编撰与刊刻
        三. 善书中所宣扬的劝善积德观念、报应思想
结语
附录一. 明清善书知见录
    凡例
    A. 三圣经及其注本
    B. 功过格
    C. 图说劝善书
    D. 宣讲类善书
    E. 鸾书类善书
    F. 规谏类善书
    G. 因果报应故事类善书
    H. 劝善歌
    I. 有关善堂善会建置(规条)类善书
    J. 书帖类善书
    K. 综合类善书
附录二. 善书信息统计表
附录三. 清代善书刊刻信息统计表
引用文献
后记

(2)文物保护科技领域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被引论文的选取
2 高被引论文的计量统计及指标分析
    2.1 基金项目统计
    2.2 时间计量
    2.3 关键词共现
    2.4 机构分布
3 文物保护科技研究热点分析
    3.1 文物材料、质变机制及保护研究
    3.2 博物馆保存环境
    3.3 文物保护材料研究
        3.3.1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材料
        3.3.2 可移动文物保护材料
    3.4 考古科技研究
    3.5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3.6 预防性保护相关研究
4 结论

四、2001年《江苏陶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D]. 张祎琛. 复旦大学, 2010(11)
  • [2]文物保护科技领域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 马江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7(06)

标签:;  ;  ;  

2001年《江苏陶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