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 天使之翼

童话 - 天使之翼

一、童话——天使的翅膀(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江[1](2021)在《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为研究对象。基弗艺术独具特色的画语使其成为当代艺术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由绘画语言与绘画言语统合而成的画语,包括物质、痕迹、图像、主题、题材、思想、修辞和场域等,对于艺术创作和研究而言至关重要。基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雄心壮志,创造了一种“无界”的多元性画语呈现。他的艺术摆脱了现代主义艺术滑向装饰愉悦的倾向,而重回艺术的崇高精神;是现代主义艺术对古典艺术艺术超克之后的再超克;是对包括现代主义艺术在内过去诸种艺术的超越与融合。他的艺术实践创造了一个承载精神的物化空域——填充空白空间,一个个人的宇宙。在20世纪70-80年代现代艺术陷入困境时,使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因此被誉为“绘画艺术的拯救者”。目前,在当代绘画艺术日渐式微的情境下,研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特别是其中的画语,对深挖艺术的真谛,赋予绘画艺术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结构主义方法,将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置于由独特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及艺术个性的整体框架下。再以解构主义的方式对安塞姆·基弗的混合型艺术思想、独特的造型观念、超常的造型方式、无界的物质媒介、总体性的组织逻辑、多种结合的形式特征、多重来源的图像生成和开放循环的工作空间等画语关系,逐个进行全面且深入地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当代艺术的画语秩序,跳出陈旧的传统画语,拓展开放的多元性画语形态。同时,通过对安塞姆·基弗画语的研究进一步领悟中国当代艺术和自己艺术发展的合理路径——艺术家需要探查心灵,触摸灵魂,发现“本我”,感受“自我”,表现“超我”,形成“我”的画语体系,创作“我”的艺术。

蔡琪琦[2](2020)在《《维他命童话》韩中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指导韩国童话翻译具有实际意义,为译者提供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报告书以韩国着名的童话书《维他命童话》为例,从词汇和句法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韩国童话书的翻译方法。本报告书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对《维他命童话》中出现的感叹词,叠音词,拟声词和拟态词,四字成语进行词汇方面的翻译分析,在句法方面采用分切法和位置转换法实现功能对等。译者通过对《维他命童话》翻译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翻译工作上具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意义。童话翻译采用各种有效的翻译策略(如词汇、句法层面的改编策略)从而实现功能上的对等,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好地读懂这部童话,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郭艺[3](2020)在《《小说月报》(1921-1931)儿童文学的翻译和创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和“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随着“人”的发现,作为人的独特生命阶段的“儿童”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①五四儿童文学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在发生期的儿童文学中,《小说月报》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它既是新文学的重要阵地、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许多五四文学大师发表创作的园地。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小说月报》具有路标意义、指导意义;又是译介域外儿童文学,倡导、引领本土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阵地;众多关注现代儿童文学的新文学作家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他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不能忘记《小说月报》。“儿童文学”在概念界定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对“儿童文学”采用了更为宽泛的界定。狭义上的“儿童文学”是指成人作者定位于儿童读者阅读需求,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而广义上的“儿童文学”,则涵盖了“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以及儿童爱听和喜欢读的其他东西。”②本文所讨论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月报》(1921-1931)“儿童文学”专栏中的作品,同时也包含了一部分以儿童为描述对象、以回忆童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散文、诗歌。这些作品尽管不是专为儿童读者所写,却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小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后来陆续被研究者收集、整理、出版,作为五四儿童文学建设的成果加以留存。本文也选取了《小说月报》中被收录到浦曼汀、方卫平等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中的一些作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以1921年至1931年《小说月报》关于儿童文学的译介、论说和创作为对象,聚焦于这些关于儿童文学的译着对于儿童文学发生期的贡献和影响,讨论《小说月报》儿童文学的译介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以及对于今天儿童文学发展的借鉴意义。论文共三章。第一章《<小说月报>域外儿童文学译介的贡献》,在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之上,运用对比研究,结合童话心理学,论述《小说月报》域外儿童文学在形象和主题层面对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本章第一节,从形象层面总结了《小说月报》译介的域外儿童文学经典中的三种典型的儿童形象:“苦难儿童”、“天使儿童”、“顽童”形象,并论述了“苦难儿童”、“天使儿童”、“顽童”形象对初创期的中国儿童文学可贵的艺术范式意义。经过研究,论文认为“苦儿”、“天使儿童”、“顽童”形象彰显了独立、活泼、自主的个性,是服务于现代社会人生的艺术形象。本章第二节梳理了《小说月报》域外儿童文学中的“师者型”父亲形象和“恶母”形象的译介情况,指出它们对于五四时期“弑父”和“母性神话”单一性成人形象世界的补充意义。论文认为,“师者型”现代父亲形象体现了“平等”的现代意识,恶母形象则是亲子精神离乳的独特表现形式。本章第三节,通过整理发现《小说月报》域外儿童文学包含着丰富的动物文学体裁,如童话、寓言、动物小说等。论文指出,译介者们对“儿童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开拓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主题空间。论文第二章《<小说月报>对儿童文学创作的贡献》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心理学、叙事学,神话——原型批评等相关理论,探索《小说月报》中儿童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思想意蕴,勾勒了《小说月报》中儿童文学发展的线索,并以《小说月报》为样本,管窥1920年代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章试图讨论20年代以《小说月报》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所蕴含的精神传统:它的开放性、复杂的现代性、扎根中国社会现代的、民族的、民间土壤的地气。儿童文学作家纳故融新,立足于本土文化传统的同时,又放眼世界,积极拿来,创作出了风格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体现了不同儿童文学观的碰撞、合鸣。论文第三章《从对话的视角看:<小说月报>的儿童文学在当代》,主要透过《小说月报》,从审美、思想、情感之维总结五四儿童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针对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创作取向,论述五四儿童文学在当代的价值。重新研究和总结五四儿童文学作家努力为时代儿童言说的“现实关怀”、连接儿童与人类文化的广阔视野的文学实践,对于新世纪儿童文学呈现的“娱乐化”、“浅阅读”趋向的反思,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同时,五四儿童文学对爱的深情言说,对“同情、理解、宽容、悲悯、善良”等人类永恒价值的追寻与扞卫,对于阶级、民族、国家的超越,成为了五四儿童文学的精神传统。对于这一时期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丰富和阐释,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背景。儿童文学在五四时期的博爱,十七年时期的爱恨分明,到新世纪文学中的“无力说爱”……这些呼唤着我们重回儿童文学的现代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重新阐释、确证儿童文学种种书写的现代意义、现代价值,构建中国儿童文学最珍贵的精神遗产。本论文主要创新在于:研究《小说月报》的域外儿童文学影响,在资料的梳理外,从“形象”和“主题”的角度研究,考察《小说月报》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儿童形象、成人形象谱系、自然主题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影响,研究角度具有创新性。同时在阐述这些形象和主题的现代性方面有一定见解。第二,讨论《小说月报》的儿童文学创作时,不简单作价值肯定和否定,尝试从历史的眼光讨论《小说月报》中儿童文学创作的内在张力,试图阐明,五四儿童文学传统是丰富而具有多重面相的存在,论述五四儿童文学传统具有的包容性、多样性、复杂性。同时,运用心理学的视角,来阐释民间文学在儿童文学中的价值。从第一手材料出发,来发现“神话”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性,以“成长”为落点,考察儿童文学与促进儿童精神内里成长的关联性。本论文力图分析五四儿童文学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精神坐标的原因。以历史的、美学的、人文的立场,以开放、包容的视角,回溯纵探五四儿童文学、十七年儿童文学、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在五四儿童文学、十七年文学、新世纪儿童文学之间展开历史对话和对勘,从十七年、新世纪儿童文学看五四,发现各个时期儿童文学的复杂性和内在张力。并从“人的理想的多维度”层面出发,去阐述和总结各个时期的儿童文学,人的理想既面向民族、国家,亦面向世界、人类,这些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搭建了一个更为宏阔的、多元的价值平台,期待其能够对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裨益。

刘逸烁[4](2020)在《论舒辉波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困境书写》文中研究指明舒辉波是新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品。他曾做过儿童节目的编导,接触过相当多的身处困境中的儿童,倾听过他们的成长故事。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困境儿童的生存现实和心灵世界。他以深厚的成长关怀意识书写儿童的成长困境,力图在沉重中表现轻盈,在黑暗中表现“真善美”。舒辉波的作品涉及到各式各样的困境儿童,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重病儿童等等,他们在成长中面临生存困境或心灵困境的威胁。舒辉波格外关注底层社会中的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他将笔触深入这些困境儿童的心灵世界,立体地呈现了他们的童年生活。在书写困境时,舒辉波采用了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苦难书写”,一种是“温情叙事”。在书写苦难时,舒辉波力求展现一种儿童通过自己的主体力量突围困境的童年精神;同时,他乐于书写儿童与同伴、成人之间发展出的一种相互作用的成长力量,这种成长力量让他们相互扶持着走出困境。在虚构和非虚构创作上,舒辉波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在非虚构作品中,他注重让困境儿童自己言说自己的故事,同时在纪实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文学性的加工,使作品的真实性与文学性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在虚构作品中,他以丰富而真实的生活素材作为依托塑造人物,同时用多种心理描摹手法表现人物细腻幽深的心灵世界。舒辉波的困境书写在当代儿童文学中独具价值。他善于塑造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儿童形象,传递出一种独属于儿童的童年精神。他对儿童成长现实的书写,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儿童成长困境的关注,唤起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和探究。他希冀在作品中构建一个富有真善美的人性关怀“家园”,为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和社会氛围。

熊正玉[5](2020)在《5-6岁幼儿的天地观及其意义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哲学源于惊讶。儿童的哲学是儿童对周围世界或自我的积极探索、思考、认识和解释。与成人哲学相对,儿童的哲学丰富了哲学的研究和儿童学的研究。处于5-6岁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天地相关的问题奥秘充满无限的好奇心,他们会思考和提出很多与天地相关的问题。笔者确立了研究主题为5-6岁幼儿对天地的感觉印象、对天地生命的理解、对天地起源、关系的理解这四个部分,深入研究儿童是如何认识天地相关的这些问题,探寻儿童多样性的认知方式。本研究主要利用了儿童哲学对话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以X幼儿园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24名男孩,24名女孩,共计48名5-6岁幼儿进行天地相关问题的哲学对话和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幼儿在“天地的感觉印象”这一维度上运用丰富的感官来感受和认知天地,对天地的直观感觉比较具象。“天地生命的理解”这一维度上幼儿对天地生命的理解展现出他们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天地起源的理解”维度上,幼儿主要认为天地是盘古开天辟地而来;天地是起源于宇宙的爆炸;天地是由最初的样子不断进化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而在“天地中各种关系的理解”这个维度上,幼儿从时空关系角度上理解天地中的各种关系,并且尝试运用拟人化的想象表达对天地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在“无稽”的想象中,幼儿对天地中各种关系的理解体现惊人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幼儿对天地问题探究的宽度和深度受到探究情境的影响:在一对一的情境中,幼儿的思考相对浅显;在幼儿小组的情境中,幼儿的思考相对丰富深入,共情能力更强。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天地的直观感受和想象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不同幼儿对天地问题的认知和想象存在较大差异。差异之处在于:幼儿对天地相关问题的想象力的丰富程度有所不同;幼儿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幼儿的探究方式呈现差异化。幼儿对天地问题探索和认知差异主要受到家庭教育、师幼互动、科普读物等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传递科学知识为主的家庭教育,折断了一些孩子想象的翅膀;不认真倾听幼儿声音的师幼互动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一些不注重启发幼儿思考和探索、只注重知识传递的科普读物起了不良作用。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哲学启蒙时,要尊重每一个儿童对天地问题的独特认知方式;尊重孩子多样的探究方式,促进孩子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过程;与幼儿共同应对生命概念的困惑;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保护儿童的思维萌芽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灵活运用探究团体的活动方式。

李玲[6](2019)在《论“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视觉消费奇观》文中研究说明就像鱼生活在水里一样,我们生活在媒介所塑造的景观世界里。在商业化的利益驱使之下,消费主义娱乐化的媒介内容越来越多,并且,由于信息膨胀过剩而注意力资源稀缺,这些内容越来越趋向于迎合大众浅层化的视听觉感官需求,甚至在资本的助推下日渐奇观化。维多利亚的秘密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顶级内衣品牌,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视觉消费奇观的研究案例。在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内衣秀中,存在着“奇人”、“奇物”、“奇景”和用以传播该奇观的媒介等多种视觉奇观化元素,对这些外在视觉元素的微观关照,有益于明晰该奇观化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和内在逻辑。人们对“维密”的视觉消费存在着“情感逻辑”即多样化的情感需求、“符号逻辑”即符号化的消费趋势以及“视觉文化逻辑”即视觉化的展现方式。后工业时代,生产的极大发展和消费的日益崛起催生了“梦想经济”、“美丽工业”和“欲购情结”等无形化的情感需求,这些需求又通过符号消费、视觉消费、审美情感消费等方式得以实现,而媒介则通过系列化、仪式化和全球化等视觉化的品牌传播方式与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全面合谋,共同掩盖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维多利亚的秘密视觉消费奇观,甚至当今社会浩如烟海的品牌奇观、媒体奇观以及视觉影像奇观现象的存在,总是包含一定的合理成分,同时也存在着异化的弊端。在合理性上,其一,品牌是企业的先导,维多利亚的秘密视觉奇观的形成是“维密”树立品牌形象的内在要求;其二,媒介传播日益朝向高速化、视频化和实时互动化发展,只有制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媒体奇观,才能抓住现代传播媒介趋势下的消费者;其三,人作为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矛盾体,消费中必然存在着情感因素的消费,如情感参照、情感释放、情感认同甚至是情感消费,而视觉奇观化的“维密”品牌巧妙地迎合了这一点。在异化批判上,维多利亚的秘密视觉消费奇观因其品牌营销的过分商业化、媒体传播的过分娱乐化和感官消费诱导过分视觉化而存在诸多弊端。只有认清了媒体影像的传播、视觉景观的刺激和消费主义的诱导,消费者才能面对难以抗拒的奇观诱惑保持清醒、审慎和理性。

王群[7](2018)在《《妇女杂志》中的童话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妇女杂志》由商务印刷馆1915年1月15日创办,1931年12月停刊,共历行17年,出版204期。从内容上来看,《妇女杂志》涉及方方面面,有论说、学艺、家政、名着、小说、文苑、杂俎等内容,读者群体主要面向广大女性,向她们传授新思想,新知识,在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形式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五四时期由于提倡解放妇女和儿童,《妇女杂志》作为主要阵地之一,还刊载了许多儿童方面的文章,探讨儿童教育、儿童培养方法、儿童文学等问题,其中尤以儿童文学中童话的创作和翻译最为突出,以往研究者对《妇女杂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妇女问题的论述,而对儿童问题则缺乏应有重视。因此,本文主要以《妇女杂志》中童话为研究对象,以代表性作家为中心,详细分析杂志中童话创作和翻译的特点,并简要论述杂志中的儿童观及对童话创作和翻译的影响,从而展现在古代儿童文学读物中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第一部分:解读《妇女杂志》中的儿童观及对童话的影响。对杂志中的儿童观笔者主要从衣、食、住、卫等物质方面和儿童书籍、儿童游戏、模范儿童等精神方面进行详细解读,探讨那个时代对儿童所持有的态度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此外,笔者还从内容、形式、作用三方面分析儿童观对童话创作和翻译的影响。第二部分:以创作型童话作家为中心,详细分析其童话作品的特点,从而展现杂志中童话创作的一个侧面。第三部分:以译介型童话作家为中心,详细分析其童话作品的特点,从而展现杂志中童话译介的一个侧面。第四部分:分析童话对古代儿童读物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现代儿童读物的促进作用,从而展现杂志中童话的地位与影响。

梁文倩,钟蔚[8](2017)在《2007~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赏析(下)》文中认为6 2012年"维秘"秀场2012年的"维密"秀场共分"Circus"、"Dangreous Liaisons"、"Calendar Girls"、"Pink Ball"、"Sliver Screen Angels"、"Angels in Bloom"六个系列。Circus系列的主题为"马戏团",其设计灵感来源于驯兽师与吉普赛女郎形象,贝壳状的花边、粗犷的皮草、繁复的纹身装饰都表现出

梁文倩,钟蔚[9](2017)在《2007~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赏析(上)》文中认为"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内衣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属于美国本土品牌,常被简称为"维秘",主要经营内衣和文胸等。为了更好的宣传自身的品牌,1995年其品牌创办了首场服装秀,被当时的报道称之为"世纪内衣盛世",随之人们对其关注度逐渐提高,期待她每年的大秀,以及甜美的"天使"们。"维秘"的时尚秀总会吸引上百位

段迎春[10](2017)在《汤素兰短篇童话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汤素兰短篇童话中的形象个性鲜明,性格饱满;作品主题丰富,内涵深刻,发人深省;抒情性与娱乐性并存,营造出一种在诙谐幽默中又不乏温情宁谧的气氛。汤素兰的作品既有真实可触的现实,也有天马行空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想象的希冀。作品中爱与温暖的主格调,带给人们灵魂深处的感动,给予人们积极乐观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二、童话——天使的翅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童话——天使的翅膀(论文提纲范文)

(1)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画语
    第二节 画语转向
    第三节 没落与升起——新表现主义艺术
    第四节 安塞姆·基弗画语之维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六节 本课题的意义
    第七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安塞姆·基弗艺术的思想
    第一节 与生俱来的日耳曼人气质
    第二节 儿童期审美意识的形成
    第三节 来自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基弗艺术中的思想来源
    小结
第二章 安塞姆·基弗的造型观
    第一节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空间观
    第二节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时间观
    第三节 安塞姆·基弗的能量观——无界转换
    小结
第三章 安塞姆·基弗的画语特征
    第一节 创作指向——记忆
    第二节 风格迷宫
    第三节 忧郁辩证法
    第四节 画语修辞
    第五节 物性拓展
    第六节 动态画语
    小结——无界创造
第四章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图像系统
    第一节 德国历史图像
    第二节 文化图像
    第三节 人物形象
    第四节 自然物像
    小结
    附录:关于女性形象
第五章 循环的整体——安塞姆·基弗的工作室
    第一节 工作室——庇护所和实验对象
    第二节 工作室——艺术家的自画像
    第三节 工作室——动态的容器
    第四节 布岑——艺术源起
    第五节 巴尔雅克·第二次生命
    第六节 克洛伊西——开放的整体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2)《维他命童话》韩中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全文
参考文献
附件

(3)《小说月报》(1921-1931)儿童文学的翻译和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第一章 《小说月报》域外儿童文学译介的贡献
    第一节 儿童形象范式的确立
        一、时乖命蹇多坎坷:苦儿
        二、坠落凡间的天使:天使儿童
        三、顽性天生缺正端:顽童
    第二节 成人形象的重塑与改写
        一、师者型父亲形象
        二、恶母与缺位的母亲
    第三节 自然母题的生动演绎
        一、动物之歌:非人类中心的生命观照
        二、“儿童与自然”——自然与童心的交融
第二章 《小说月报》对儿童文学创作的贡献
    第一节 嬉戏之态 游戏之味
        一、寓顽心于游戏:《小坡的生日》
        二、童诗之趣与游戏之乐
    第二节 纳故融新 扎根民间
        一、民间故事的重述与再创造
        二、神话的借鉴与吸收
    第三节 古典美韵 自成风格
    第四节 现实之痛 成长之伤
        一、孤独之旅——与成人对话受阻
        二、性别之困——女儿身世太凄凉
        三、生命之重——分离与死亡之痛
第三章 从对话的视角看:《小说月报》的儿童文学在当代
    第一节 “立国”与“立人”——五四儿童文学的内在张力
    第二节 “娱乐化”——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新维度
    第三节 童年书写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基于成人与儿童关系的思考
    第四节 “爱的哲学”——儿童文学的情感力量
        一、五四儿童文学:爱是人生的行动指南
        二、十七年儿童文学:阶级之爱的凸显
        三、新世纪儿童文学:五四儿童文学精神的照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4)论舒辉波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困境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儿童成长困境的呈现
    (一)生存困境
        1.底层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
        2.疾病与生命困境
    (二)心灵困境
        1.亲情的匮乏与捆绑
        2.自我认同的缺失
二、困境书写的表现方式
    (一)节制有力的苦难书写
        1.自我力量超越苦难
        2.建构自我精神世界
    (二)深厚悲悯的温情叙事
        1.他者的指引与导向
        2.爱和真情的力量
三、困境书写的艺术表达
    (一)非虚构作品的艺术呈现
        1.自我言说与“内隐”叙述
        2.适度的文学性加工
    (二)虚构作品的叙事风格
        1.人物塑造与现实生活
        2.细腻幽深的心理刻画
四、困境书写的价值
    (一)深厚的成长关怀意识
    (二)对童年精神的高扬
    (三)人性“后花园”的建构
结语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舒辉波书面访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5-6岁幼儿的天地观及其意义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儿童对于天地的奥秘充满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哲学中的天地观不断被人们追寻,而儿童的天地观极少被探讨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讨论
        (二)天与地是幼儿最热衷探讨的问题之一
        (三)以往关于幼儿绘画的文献中,尚未有专门侧重幼儿天地观的研究..
第二章 本文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主题的确立及理由
    四、研究工具
        (一)绘本
        (二)儿童画
    五、研究方法及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 5-6岁幼儿眼中的天地: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是通过丰富的感官来感受和认知天地的
        (一)关于天的直观看法
        (二)关于地的直观看法
        (三)5-6岁幼儿对天地的直观感觉
    二、幼儿对天地生命和起源的理解有着惊人的推理和归纳能力
        (一)对天地生命的看法
        (二)对天地起源的看法
        (三)5-6岁幼儿对天地生命、天地起源的理解
    三、幼儿对天地中各种关系的理解体现惊人的因果关系
        (一)对天地中各种关系的看法
        (二)5-6岁幼儿对天地中各种关系的理解
    四、不同幼儿对天地问题探究的宽度和深度受到探究情境的影响
        (一)在一对一的情境中,幼儿的思考相对浅显
        (二)在幼儿小组的情境中,幼儿的思考相对丰富深入,共情能力更强
    五、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天地的直观感受和想象没有明显差异
    六、不同幼儿对天地问题的认知和想象存在较大差异
        (一)幼儿对天地相关问题的想象力的丰富程度有所不同
        (二)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层次性
        (三)幼儿的探究方式呈现差异化
第四章 幼儿对天地问题探索和认知差异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建议
    一、影响幼儿对天地问题探索和认知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以直接传递科学知识为主的家庭教育,折断了一些孩子想象的翅膀
        (二)不认真倾听幼儿声音的师幼互动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三)一些不注重启发幼儿思考和探索、只注重知识传递的科普读物起了不良作用
    二、对幼儿进行哲学启蒙的教育建议
        (一)尊重每一个儿童对天地问题的独特认知方式
        (二)尊重孩子多样的探究方式,促进孩子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过程
        (三)共同应对生命概念的困惑
        (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五)保护儿童的思维萌芽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六)灵活运用探究团体的活动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附件

(6)论“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视觉消费奇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维多利亚的秘密”的研究现状
        0.2.2 视觉消费的研究现状
        0.2.3 奇观社会的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0.3.1 研究方法
        0.3.2 创新之处
第1章 “维多利亚的秘密”奇观化的表现
    1.1 “奇人”集聚于一场大秀
        1.1.1 奇观展示者:维密超模
        1.1.2 奇观助力者:演唱嘉宾
        1.1.3 奇观欣赏者:时尚名流
    1.2 “奇物”展现别样奇观
        1.2.1 多种主题的内衣设计
        1.2.2 引人注目的“天价内衣”
        1.2.3 内衣之外的配饰设计
    1.3 “奇景”烘托梦幻氛围
        1.3.1 举办地首选国际性都市
        1.3.2 秀场布置造型百变
    1.4 媒体放大奇观效果
        1.4.1 节目制作团队合作导演奇观
        1.4.2 多元媒介渠道全方位展示奇观
第2章 “维多利亚的秘密”视觉奇观形成的原因
    2.1 多样化的情感需求
        2.1.1 “天使”选拔启动造梦机制
        2.1.2 身体的可塑性引发变美欲望
        2.1.3 “欲购情结”与享乐主义消费观
    2.2 符号化的消费趋势
        2.2.1 “维密”的符号价值高于使用价值
        2.2.2 “维密”的视觉消费取代理性消费
        2.2.3 “维密”的审美需求超过实际需求
    2.3 视觉化的展现方式
        2.3.1 “维密”产品的系列化
        2.3.2 “维密”内衣秀表演的仪式化
        2.3.3 “维密”品牌传播的全球化
第3章 “维多利亚的秘密”视觉奇观的反思
    3.1 “维密”视觉奇观的合理成分
        3.1.1 符合品牌形象的建构要求
        3.1.2 符合媒介的传播趋势
        3.1.3 符合受众的情感需要
    3.2 对“维密”视觉奇观的批判
        3.2.1 过分商业化的品牌营销
        3.2.2 过分娱乐化的媒体传播
        3.2.3 过分视觉化的感官消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与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妇女杂志》中的童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思路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思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妇女杂志》研究现状
        (二)童话研究现状
第一章 五四时期新型儿童观及对童话的影响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新型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演变
        (一)五四之前的儿童观
        (二)五四之后的儿童观
        二、儿童观之物质观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卫
        三、儿童观之精神观
        (一)儿童书籍
        (二)儿童游戏
        (三)模范儿童
    第二节 《妇女杂志》中新型儿童观对童话的影响
        一、新型儿童观,要求童话在内容上符合儿童身心规律
        二、新型儿童观,要求童话在形式上顺应儿童身心特点
        三、新型儿童观,要求童话对儿童起到教育作用
第二章 《妇女杂志》中的童话创作
    第一节 窈九生及其话本特色的童话创作
    第二节 伍孟纯寓教于乐的童话创作
    第三节 乌蛰庐《犬与狼》《鹭与蟹》等动物童话故事的创作
    第四节 《妇女杂志》其他作家的童话作品
第三章 《妇女杂志》中的童话译介
    第一节 赵景深与安徒生童话故事的译介
    第二节 王鲁彦与俄人西比尔雅克童话的译介
    第三节 徐调孚与日本童话故事的译介
    第四节 《妇女杂志》其他作家的童话作品
第四章 《妇女杂志》中童话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妇女杂志》中的童话是对早期儿童读物的继承
    第二节 《妇女杂志》中的童话是对早期儿童读物的发展
    第三节 《妇女杂志》中的童话促进现代意义上儿童读物的产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2007~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赏析(下)(论文提纲范文)

6 2012年“维秘”秀场
7 2013年“维秘”秀场
8 2014年“维秘”秀场
9 2015年“维秘”秀场
10 2016年“维秘”秀场
11结语

(9)2007~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赏析(上)(论文提纲范文)

1 2007年“维秘”秀场
2 2008年“维秘”秀场
3 2009年“维秘”秀场
4 2010年“维秘”秀场
5 2011年“维秘”秀场

(10)汤素兰短篇童话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动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一)成长主题
    (二)爱的主题
    (三)死亡主题和批判主题
    (一)现实与幻想
    (二)风格和语言

四、童话——天使的翅膀(论文参考文献)

  • [1]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D]. 张振江.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2]《维他命童话》韩中翻译实践报告[D]. 蔡琪琦.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小说月报》(1921-1931)儿童文学的翻译和创作研究[D]. 郭艺. 苏州大学, 2020(03)
  • [4]论舒辉波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困境书写[D]. 刘逸烁.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5]5-6岁幼儿的天地观及其意义调查研究[D]. 熊正玉.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论“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视觉消费奇观[D]. 李玲. 湘潭大学, 2019(02)
  • [7]《妇女杂志》中的童话研究[D]. 王群.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8]2007~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赏析(下)[J]. 梁文倩,钟蔚. 服饰导刊, 2017(06)
  • [9]2007~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赏析(上)[J]. 梁文倩,钟蔚. 服饰导刊, 2017(05)
  • [10]汤素兰短篇童话探究[J]. 段迎春.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1)

标签:;  ;  ;  ;  ;  

童话 - 天使之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