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断流术增加网膜腹壁固定及腹壁曲张网膜静脉-大隐静脉分流术的研究

门静脉断流术增加网膜腹壁固定及腹壁曲张网膜静脉-大隐静脉分流术的研究

一、门奇静脉断流加大网膜腹壁固定、腹壁曲张大网膜静脉-大隐静脉分流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孟庆义,朱广昌,鲁冬林[1](2020)在《布-加综合征外科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为指导和规范BCS的外科治疗,经多次讨论、研究手术步骤及要点并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文献就BCS的术前诊断、外科治疗、术后处理、并发症与处理四部分达成《布–加综合征外科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供临床参考使用。

廖佳桦[2](2018)在《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门脉高压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呈“红色征”)伴严重脾功能亢进患者共34例,其中行简化断流术共14例(试验组),行标准断流术共20例(对照组)。结果:(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27.5±28.9,术中出血量为178.5±125.1;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0.5±55.8,术中出血量为328.0±100.7;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2)两组术后结果对比: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门静脉内径大小、曲张静脉改善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对比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前后两组门静脉内径的变化情况:两组手术术后门静脉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间门静脉内径的减小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两组术后肝功能状态较术前变差(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试验组术后出现胃肠不适情况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间门静脉血栓、肝性脑病、胸腹水、切口感染及其他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预防性断流术,简化断流术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标准断流术,它在简化手术步骤、促进术后恢复和解决脾亢的基础上,既达到了预防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目的,又保留了迷走神经,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胃肠自身生理解剖及功能,明显降低了术后胃肠不适发生率,说明简化断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临床可行性。同时,对于基层医院开展断流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并预防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王文静[3](2015)在《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对比传统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LSPD)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2.观察改良LSPD通过对手术的简化和改进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策略。3.完善并总结改良LSPD的合理的操作流程,建立LSPD的手术规范。方法:自2012年6月-2015年1月本中心14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LSPD,110例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OSPD),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时间及脾脏大小分层,A组:比较行LSPD的149例患者(Group LSPD, GLS)与行OSPD的110例患者(Group OSPD, GOS); B组:比较46例行传统LSPD的早期病例(Group Earlier Stage, ES)与103例行改良LSPD的后期病例(Group Later Stage, LS);C组:比较103例LS中脾脏长径大于20cm的39例巨脾病例(MS,Group massive splenomegaly)与脾脏长径小于20cm的64例非巨脾病例(NMS,Group non-massive splenomegaly)。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肝功能分级、脾脏长径等;术中及术后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M±SD)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常规验证正态性并运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常规验证方差齐性,数据分析选用卡方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水准定为a=0.05,当p<0.05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A组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GLS中转开腹4例(中转率2.68%)。G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GOS组(344.16min vs241.73min,p=0.027),而GLS组术中出血量(793.25ml vs914.54ml,p=0.009)、术后进食时间(42.66hvs56.25h,p=0.011)、术后住院时间(7.5d vs8.93d, p=0.043)均较GOS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ES中有3例及LS中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46例均顺利完成LSPD,无围手术期死亡或二次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ES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LS (344.2min vs214.3min, p<0.05),而术中出血量多于LS(907.4ml vs715.3ml,p<0.05)。LS组术后进食时间(7.6d vs9.1d, 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41.3h vs51.2h,p<0.05)短于E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5%vs10.8%,p<0.05)及手术中转率(0.97%vs6.52%,p<0.05)LS组明显少于ES组。C组MS中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02例均顺利完成改良LSPD,MS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NMS (246.5min vs184.3min, p<0.05),而术中出血量(876.4ml vs492.5ml, p<0.05)及手术中转率(2.56%vs0%,p<0.05)多于NFS。两者在术后进食时间(41.2h vs40.4h,p>0.05)、术后住院时间(7.9d vs7.1d,p>0.0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13%vs4.68%,p>0.05)无显着差异。结论: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LSPD是安全有效的,比传统开腹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进食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2.改良LSPD采用建立脾蒂隧道和食管后隧道的技术,对手术进行的简化和改进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胃肠道恢复、降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中转率,明显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3.巨脾、重度静脉曲张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并熟练掌握腔镜技术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开展。4.合理的操作流程、标准的手术规范和改良LSPD对手术进行的简化和改进可以提高手术的可实施性与成功率,有助于改良LSPD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推广。

马莱,黄灿,徐春华[4](2014)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又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1]。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具体有分流术和断流术。有研究[2]表明,分流术易引发肝性脑病,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且手术条件较高,对相关器械的要求较为严格,临床应用已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易受限制。作者

王琪[5](2014)在《利用左肾上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病理生理基础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幼龄大鼠肝前型门静脉高压(Pre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的模型,造模后左肾上腺静脉直径增粗,门静脉压力(Portal Pressure,PP)与左肾上腺静脉直径没有相关性。结扎左肾上腺静脉后不会影响肾功能及其肾上腺功能。为PPH患儿的诊断和术式的选择,初步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幼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组)、部分门静脉缩窄组(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ion,PPVL组)、左肾上腺静脉结扎组(LeftRenal Vein Ligation,LRVL组)、部分门静脉缩窄联合左肾上腺静脉结扎组(PPVL+LRVL组)。采用部分门静脉结扎(PPVL)法[1-2]和(或)结扎左肾上腺静脉(LRVL)法[3-4]来复制PPH的模型。术后6w行体重、门静脉测压、门静脉造影、病理学检查等,并观察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左肾上静脉直径的变化;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后对肾功及肾上腺功能的影响。结果:1.术后6wSO组未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造影未形成侧枝循环。三组模型组PP均增高,其中PPVL、PPVL+LRVL组门静脉造影肝门区可见向肝性侧枝循环。2.PPVL组术后6w与SO组相比,PP升高(15.05±1.55cmH2O)(p<0.05)及左肾上腺静脉直径增粗(0.21±0.02mm)(p<0.05)。3.三组模型组的肾功能(Scr、BUN)及肾上腺功能(ALD、COR、ACTH)与SO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1.PPH的幼龄大鼠左肾上腺静脉均增粗,提供了经左肾上腺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的条件。2.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后不会影响肾和肾上腺功能,且左肾和左肾上腺病理未见明显变化。3.左肾上腺静脉是一条重要的侧枝循环。4.左肾上腺静脉直径与PP没有相关性。

张诚[6](2014)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7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治疗经验及对比断流术与分流术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7例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回顾性分析。将患儿年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门静脉高压。17例行手术治疗患儿,6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流术中4例术后再次出血,1例患儿出血后死亡.7例行脾肾静脉分流术中1例术后出血.2例行断流分流联合手术中1例术后出血.2例行脾腔静脉分流术术未发生出血。分流术与断流术出血率分别为11.1%、66.7%,两组患儿出血率差异有显着性(P=0.029)。年龄≤9岁的患儿与年龄>9岁患儿出血率分别为71.4%、11.1%,两组患儿出血率差异有显着性(P=0.013)。结论:外科手术仍是CTPV最有效、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分流手术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手术。建议对大龄儿童且脾静脉大于lcm者实行脾肾静脉分流手术,以保证患儿门静脉分流量。对术后再出血患儿,建议行Rexbypass手术。

叶荣强[7](2013)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流力学的改变而形成广泛、复杂的门体侧支循环,从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手段纷繁多样,并且没有一种固定的手术方式行之有效,如何选择外科手术时机、选择分流术还是断流术、是行选择性断流术还是彻底的断流术、选择何种具体的分流术式、是否切除或保留脾脏等等问题,均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整体全面地掌握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形态和侧支循环的分布,对患者病情评估、制定及优化治疗或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multiple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portography, MSCTP)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了解、评价门体分流的重要方法。MSCTP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通过对图像层厚和层间距进行再重建获取高质量亚毫米薄层数据,结合各种基于CT图像的后处理软件,可提供较清晰的血管三维立体图像。目前基于CT图像的三维血管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VR虽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但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与周围软组织CT值的差值较小,重建效果差,图像干扰大,对CT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较小静脉及大部分侧支循环的显示效果差;SSD同样对静脉系统的显示效果差,目前多用于骨骼系统的显示;MIP虽然对小静脉显示效果较好,但缺乏整体感及立体感,不能显示迂曲血管的全貌,造成空间上被遮挡,容易造成误判,需要结合多个观察角度在阅片者大脑中进行二次重建,终究只是二维图像;各部位侧支循环形成纷繁复杂、迂曲蔓延、相互沟通,已失去了血管的正常解剖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同时对脾、胃等相关脏器进行重建,通过随意旋转、拆分、组合、透明化等方式显示侧支血管与各脏器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显得非常必要。各种基于CT原始数据的三维重建软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法国Myrian XP-liver系统、美国EDDAIQQA-Liver系统、德国MEVIS系统等,国内自主研发的有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Liv1.0)、中科院三维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站(3DMed)等,但主要是针对肝脏肿瘤的术前评估。本课题组自行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腹部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Medical Image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 MI-3DVS),自2006年始,应用该系统对肝胆管结石、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肝破裂等疾病患者进行活人体个体化三维重建、诊断分析、仿真手术,指导术前手术规划,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基于该系统的不断改进与升级,其分割与重建速度、血管精细程度都较前提高,面数据的光滑去噪也可通过软件自带的“面数据工具”模块完成,从而摆脱了对FreeForm Modeling System的依赖。目的1.通过采用MI-3DVS整体、系统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各部位侧枝循环的三维影像特征,评估该软件的三维重建效果。2.通过对MI-3DVS与MIP、VR对门静脉系统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及图像效果的对比,证实该软件的优越性。3.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特征及血供特点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三维分型,并探索该分型的的实际临床价值。4.结合实际手术过程,探讨MI-3DVS在门静脉高压症病情评估、优化治疗方案、术前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亚毫米薄层CT数据。数据纳入标准为:(1)临床诊断门静脉高压症,MSCTP显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临床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MSCTP无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可见明显的侧支循环形成;(3)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必须伴有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史。排除标准为:(1)有上腹部外科手术病史(单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除外);(2)肝癌门静脉癌栓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排除;(3)既往有内镜下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治疗、曲张静脉介入栓塞治疗、TIPSS术者排除。符合上述标准数据共57例,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5-77岁,平均52.7岁;19例(33.3%)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11例(19.3%)为复发出血;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A级35例(61.4%)、B级11例(19.3%)、C级11例(19.3%)。52例(91.2%)伴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31例(55.4%)。临床症状:伴不同程度腹水21例(36.8%);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20例(35.1%);54例(94.7%)不同程度脾肿大,18例(31.6%)肋下可触及,32例(56.1%)存在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9例(15.8%)伴肝癌。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4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3例布加综合症。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南方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疗护理操作常规。2.设备(1)64排螺旋CT (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探测器组合为0.625mmx64)及其自带Mxview后处理工作站;(2)双筒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3)高配置计算机[处理器:英特尔Core i5-2320@3.00GHz四核;主板:华硕P8Z68-V GEN3(英特尔Z68芯片组);内存:8GB(金士顿DDR31333MHz)主硬盘:西数WDC WDIOEARX-OONOYBO (1TB/7200转/分);显卡:Nvidia GeForce GTX560(1GB/华硕);显示器:飞利浦PHLC060Philips243E(24英寸)];(4)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3.影像学扫描参数详见正文文献。4.数据采集详见正文文献。5.图像三维重建CT数据的VR、MIP的三维重建由研究者及影像诊断医师在Mxview后处理工作站中共同完成。MI-3DVS的三维重建由研究者完成,方法是:采用“血管重建”模块对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进行分割、重建,分割以“域值分割法”为主;采用“器官重建”模块对腹腔内器官进行分割、重建,分割采用“区域生长法”为主;皮肤的重建可采用“皮肤重建”模块,部分静脉还可采用“细小血管重建”模块三维重建。6.目标血管包括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食管旁静脉、自发性脾/胃—肾分流、脐静脉/附脐静脉及腹壁静脉、胆囊静脉与胆管周围静丛、肝内分流、网膜血管、腹膜后曲张血管等。7.研究设计(1)对57例患者均采用MI-3DVS、VR及MIP对脾胃区曲张血管重建,对其显示率及三维图像效果进行评估。判断为显示的标准为:在MI-3DVS、VR中,重建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显示起始部位以上长度大于2cm,食管旁静脉曲张、自发性分流显示血管的起始及延续性,并去除周围非血管干扰为显示,否则不显示;在MIP中,能显示血管的起始及延续性为显示,否则不显示。(2)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及供血来源的三维特征,并参考Sarin等提出的胃镜下曲张静脉分型,进行曲张静脉的三维分型。(3)应用MI-3DVS三维结果指导手术规划,结合手术实际评估该系统的实际临床价值。8.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用SPSS13.0统计软件。MI-3DVS、VR及MIP三组间对各侧支血管的显示率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三者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9.手术对照依据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的三维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情况,对有手术适应症的1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术前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制定。将术中探查所见与术前影像资料所示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以评价MI-3DVS系统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性及手术方式选择合理性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上腹部薄层CT均采用MI-3DVS、MIP及VR进行三维重建。采用MI-3DVS进行相关脏器(肝脏、脾脏、胃、胰腺、胆囊等)、门静脉系统及脾胃区侧支循环进行三维重建,血管显示系统、完整,细小血管予直观显示,所得图像美观、立体感强,不同部位侧支血管形成也各具特点。1. MI-3DVS、MIP、VR重建对各侧支血管的显示率的比较MI-3DVS、MIP、VR重建对胃左静脉(91.2%VS89.5%VS68.4%,)、胃短静脉(68.4%VS73.7%VS17.5%)、胃后静脉(43.9%VS49.1%VS14.0%)、食管旁静脉曲张(49.1%VS52.6%VS12.3%)、胃肾分流(24.6%VS22.8%VS10.5%)等侧支血管的显示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P=0.000))。三种方法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MI-3DVSvsMIP显示率无明显差异P>0.05(P=0.933); MI-3DVS显示率明显高于VR,P<0.05(P=0.001)。2. MI-3DVS对各部位侧支循环三维重建的特征通过典型的三维图像展示食管胃脾区、胃肾/脾肾自发分流、腹壁交通血管区、胆囊静脉与胆管周围静脉区、腹膜后交通血管区、肝内自发性分流等侧支循环的特征。3.三维分型结果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及供血来源的三维特征,将食管胃底静脉期曲张分为A型(A1和A2型)、B型(B1和B2型)、C型。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1例(89.5%)分型,分别为17例(33.3%)、17例(33.3%)、5例(9.8%)、4例(7.9%)、8例(15.7%)。4.手术结果根据术前MI-3DVS重建显示静脉系统及其侧支循环,并结合临床情况,对13例患者施行手术,其中断流术9例,近端脾-腔分流术2例,脾-肺固定术1例,1例胃胰尾肿瘤导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行胰尾联合脾切除。术中探查所见与术前三维成像所示相符,手术按预期方案进行并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1.通过MI-3DVS对门静脉系统,侧支血管及肝脏、脾脏等相关脏器的共同显示、透明化显示、随意旋转、缩放,能完整、系统、准确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的部位、起始、走行、交汇方式、比邻关系;2.通过对MI-3DVS与MIP与VR对门静脉系统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及图像效果的对比,提示该系统相对于上述两种方法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3. MI-3DVS能显示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食管旁静脉等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供血关系,结合胃的重建模型,可以明确曲张血管的精确位置、直径、形态等;根据曲张血管形成的具体部位及供血特征,可进行个体化的分型,指导手术规划。4.结合实际手术过程、MI-3DVS三维个体化分型,MI-3DV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是一个非常好的临床工具,并且随着诊疗水平、手术水平的提高,其意义也不断体现。

李卫东,彭民浩[8](2012)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的研究现况》文中指出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两种比较认可的手术方式:分流术和断流术。但两种手术方式都有自身的缺陷,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提出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笔者就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现状进行综述。

牛磊[9](2012)在《门静脉高压症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新术式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 CE–MRA),显示门静脉系统的形态改变、侧支血管血流流向、及其与周边脏器的空间解剖学关系。研究3D CE-MRA对于门静脉高压状态下的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诊断作用;探讨3D CE-MRA技术研究门静脉及其侧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外科手术策略制定的指导作用;总结严重粘连性巨脾切除及保留胃后静脉交通支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改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初步经验。2、研究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8例,术前进行3D CE-MRA检查,直接观察分析三维成像结果,探讨3D CE-MRA对于门静脉系统病变和侧支循环开放的诊断作用及其对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指导作用,98例患者均采用脾切除+改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3、结果:98例患者均在术前成功地实施了3D CE-MRA检查,98例均显示门静脉主干,显示率为100%,胃左静脉显示94例,胃短静脉5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89例,脾/胃—肾分流23例。3D CE-MRA与胃镜检查诊断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有高度的一致性,0.40<κ=0.42<0.75。手术探查对照3D CE-MRA诊断一致。98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及胃、结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1例术后恢复顺利。17例术后出现常见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17.35%。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显着性差异,表明脾切除+改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效果显着。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月-3年,除1例有少量黑便外,余无再发出血,再出血率仅为1.02%,98例门脉高压患者肝功能亦有明显改善。4、结论:(1)3D CE-MRA可全面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属支的管径、走行及其它病变情况,清晰显示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及血流流向,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前可充分了解手术重点与难点,以便制定手术策略及步骤,避免了术中的盲目分离和探查,尽可能地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3D CE-MRA图像可无创地显示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的程度和范围,其诊断结果与胃镜“金标准”有高度的一致性,可用于筛查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有效预防消化道大出血。(3)充分的术前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仔细的脾周粘连组织分离以及脾蒂的微出血离断,是确保严重粘连性巨大脾脏切除的关键.尤其是在合理有效地应用超声刀、一次性切割闭合器的情况下,实施严重粘连性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4)改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不但进一步避免了断流、分流单一术式所存在的不足,而且手术操作更加简便,时间短,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及再出血率降低,同时该术式还保证了门静脉有效血供,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超[10](2012)在《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出血风险预测及处理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增高是直接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的关键因素,测量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对于评价出血风险及其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食管曲张静脉气囊测压方法,是依据血管被刚刚压陷时(通过透明气囊观察),血管腔内外压力平衡的原理。操作者按照自己的经验判断曲张静脉被压陷时刻,决定曲张血管压力。测压结果依赖观察经验,因此存在主观性,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与应用。本学科先期设计研制的计算机视觉的食管曲张静脉气囊测压技术(CEBM)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需要临床验证其预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风险的能力。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病死率较高.应用外科手术防治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尚无一种防治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术式,国内最常用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有其明显优点,但也存在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不明显、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高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对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深入研究后,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提出成为热点,该术式在断流的基础上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起到了分流术和断流术的双重目的,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但与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临床效果文献较少。另外目前对无上消化道出血史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是否行预防性手术尚有许多争论,但是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又极高,因此需要开展对有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明显增高有高度出血风险的患者施行预防性门奇断流术的研究。为了有效控制门静脉高压、预防和治疗再出血,寻找和开发效果确定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也有充分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生长抑素是近十余年推出的控制腹腔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药物。临床推荐的生长抑素使用方法如下:先以250μg缓慢推注(称冲击治疗),随后以250μg/h维持静脉滴注,出血停止后(约18h)再维持48-72h。然而,生长抑素的临床用药方案仅是国外的经验,而且国外不同的研究中心甚至有不同的结论。理想的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应该是快速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门静脉血流量,应该精确到分和秒,而且生长抑素半衰期短,可许多国内外的研究检测的却是30-240分后的生长抑素降压效果,缺少1-30分钟生长抑素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的临床研究,同时需要进一步探讨提高生长抑素的冲击量或维持量是否能提高其疗效等问题。目的1.前瞻性评估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气囊测压技术对预测曲张静脉首次出血的价值,并探讨影响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2证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探讨预防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3证实生长抑素快速(1-30分钟)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和安全性,验证是否提高生长抑素冲击剂量和维持剂量就能增强其临床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前瞻性评估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气囊测压技术对预测曲张静脉首次出血的价值:纳入未发生过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57例肝硬化患者,CEBM测压并随访12个月,分析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表现(血管大小、红色征)、曲张静脉压力、肝功能严重程度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指标对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影响,评价CEBM对预测曲张静脉首次出血的价值,并探讨影响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2选择性贲门血管周围离断术治疗组23例,同期选用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2例作为对照,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至门静脉分别测量切脾前后及术毕时自由门静脉压FPP。术后观察近期并发症如脾窝积液、发热等。随访3年,随访内容包括复发出血、肝性脑病、门脉高压性胃病、存活情况等。同样比较预防性手术组和治疗性手术组近远期并发症。3比较门奇断流患者不同剂量方案的生长抑素短时(1-30分钟)对门静脉压力的效果和安全性,验证是否提高生长抑素冲击剂量和维持剂量能增强其临床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结果1对57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患者首次出血风险评估发现,1年内34例患者(34/57,59.6%)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单因素分析表明,食管曲张静脉压力(bleeder28.87±2.61mmHg; nonbleeder20.43±2.98mmHg; P <0.001)、曲张静脉直径(bleeder8.91±2.04mm; nonbleeder7.09±2.75mm; P=0.006)、内镜下红色征(bleeding rate, bleeder81%vs nonbleeder47.2%, P=0.012)预示较高的出血风险。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是预测首次出血的最主要危险因子(OR=2.817, P=0.003,95.0%C.I.1.437-5.521)。食管曲张静脉首次出血时间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最终进入方程变量只有曲张静脉压力。预测首次出血曲张静脉压力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95%C.I.:0.95-1.00)。根据ROC曲线,计算曲张静脉压力阈值为25.3mmHg,其预测出血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91%。在25.3mmHg的曲张静脉压力阈值以下患者,1年出血率明显低于25.3mmHg以上的患者(P <0.001)。影响曲张静脉压力的因素主要是血管直径与红色征表现。粗大的曲张静脉压力比细小血管内压力高(Grade Ⅲ26.56±4.46mmHg vs Grade Ⅱ21.74±4.49mmHg,P=0.02)。出血组34例病人,内镜下红色征者的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比无红色征者增高(28.40±2.41mmHg vs23.25±3.69mmHg, P <0.001);非出血组23例病人,具有红色征者的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同样比无红色征者升高(26.74±4.95mmHg vs19.97±2.18mmHg, P <0.001)。2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无差异(P>0.05);术毕时对照组FPP为(28.19±2.30)mmHg。观察组为(23.25±2.17)mmHg(P<0.05)。观察组脾窝积液和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随访观察组的生存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性脑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预防性手术组患者术前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比治疗性组高(P<0.05),而近期并发症少(P<0.05),远期随访效果良好(P<0.05)3三组不同浓度的生长抑素(标准剂量、冲击剂量、高倍维持剂量)均导致快速、明显的门静脉压力降低,用药后1分钟门静脉压力即显着降低,5分钟时达到峰值,一直保持到30分钟仍然在低水平。500μg/h生长抑素维持组导致门静脉压力降低似乎比250μg/h生长抑素维持组更明显,但是并没有统计学差异。首剂250μg或500μg生长抑素静注均可致门静脉压力快速下降,但两者间无明显差异,而且并不降低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力。生长抑素250μg/h维持或500μg/h维持也不导致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力的明显变化。结论我们研制的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气囊测压技术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据此测定的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是预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在价值。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之经典断流术效果更好,综合了传统断流术及分流术的优点,作为一种新术式为我们的临床治疗又提供了一个好选择。对有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明显增高有高度出血风险的患者施行预防性断流术是安全可行的。生长抑素可快速降低门静脉压力,具有较好的时效关系,但量效关系不明显。

二、门奇静脉断流加大网膜腹壁固定、腹壁曲张大网膜静脉-大隐静脉分流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奇静脉断流加大网膜腹壁固定、腹壁曲张大网膜静脉-大隐静脉分流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布-加综合征外科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诊断
    1.1 影像学检查
        1.1.1 超声
        1.1.2 CT
        1.1.3 MRI
        1.1.4 DSA
    1.2 临床分型
2 外科治疗
    2.1 介入治疗
    2.2 手术治疗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式
        (1)肠-房转流术
        (2)腔-房转流术
        (3)肠-腔-房胸骨后转流术
        (4)肠-颈胸骨后转流术
        (5)肠-腔-颈胸骨后转流术
        (6)肠-腔转流术
        (7)脾-肾分流术
        (8)根治性切除术
        (9)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0)肝移植
    2.3 术中处理
        2.3.1 肝素应用
        2.3.2 术中大出血
        2.3.3 保护心功能
        2.3.4 防止肺栓塞
        2.3.5 转流不通畅
3 术后处理
4 并发症与处理
    4.1 术后伤口出血
    4.2 心功能不全
    4.3 肝性脑病
    4.4 胸或腹腔积液
    4.5 消化道出血
    4.6 低氧血症
    4.7 双下肢肿胀
    4.8 转流通路堵塞

(2)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分流术
    2.2 断流术
    2.3 断流分流联合术
    2.4 腹腔镜微创治疗
    2.5 肝移植
    2.6 小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基本资料
    3.2 病例筛选
    3.3 围手术期处理
    3.4 手术方式的选择
    3.5 观察指标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比较
    4.2 两组术后结果对比
    4.3 手术前后两组门静脉内径的变化情况
    4.4 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4.5 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入排标准
    2.2 围手术期处理
    2.3 手术方法
        2.3.1 GOS采用OPSD
        2.3.2 B组ES行传统LSPD
        2.3.3 LS(C组)(包括NMS及MS)均行改良LSPD
        2.3.4 D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PHT患者
        2.3.5 E组行改良LSPD及LC
        2.3.6 F组行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一、PHT患者行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二、改良LSPD简化和改进手术技术的方法的探讨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三、PHT巨脾患者行改良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四、既往有腹部手术史PHT患者行改良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五、PHT合并胆囊结石一期行改良LSPD及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六、合并严重脾周围炎的PHT患者行LO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七、改良LSPD的手术技术和流程的优化和规范的探讨
    八、PHT并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
    九、手术并发症分析
    十、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门脉高压症的手术适应证
    3.2 门脉高压症的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
    3.3 门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

(5)利用左肾上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病理生理基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测量指标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技术路线图
    3.2 模型制备方法
    3.3 动物分组
    3.4 PP 测定的手术过程
    3.5 门静脉造影条件及过程
    3.6 病理切片
    3.7 血清中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测定
    3.8 血清中肌酐(BUN)和尿素氮(Scr)含量的测定
    3.9 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来检测
    3.10 左肾上腺静脉直径的测量
第四章 统计
第五章 结果
    5.1 体重的测定
    5.2 PP 测定
    5.3 门静脉造影情况
    5.4 肾脏功能及肾上腺功能的变化
    5.5 左肾上腺静脉直径测量
    5.6 PPVL 组 PP 与左肾上腺静脉直径的相关性
    5.7 病理切片结果
        5.7.1 肝脏变化
        5.7.2 肾脏的变化
        5.7.3 左肾上腺的变化
第六章 讨论
    6.1 PPH 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6.2 PP、门静脉造影及其肝脏的病理切片的意义
    6.3 左肾上腺静脉直径的变化
    6.4 结扎左肾上腺静脉的价值
    6.5 侧枝循环的出现及意义
    6.6 本实验的不足及临床价值
第七章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项目、发表文章

(6)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7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手术方式
    1.4 术后再出血处理
    1.5 随访
    1.6 影响因素的定义和分组
    1.7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一般结果
    2.2 分流术与断流术术后再次出血对比
    2.3 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对比
    2.4 手术年龄比较
    2.5 术前术后血氨对比
3.讨论
    3.1 病因和形成机制
    3.2 检查及诊断
    3.3 手术适应症
    3.4 手术术式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小儿门静脉海绵体样变外科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MI-3DVS在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I-3DV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引言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的研究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联合手术的理论基础
2 联合手术的种类
    2.1 脾肾分流+断流术
        2.1.1 脾肾分流+PCDV联合术
        2.1.2 脾肾分流+改良Sugiura联合术
    2.2 门腔分流+PCDV联合术
    2.3 肠腔分流+PCDV联合术
    2.4 脾腔分流+断流术
        2.4.1 脾腔分流+PCDV联合术
        2.4.2 脾腔分流+改良Sugiura联合术
    2.5 TIPS+改良Sugiura联合术
    2.6 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PCDV联合术
    2.7 大网膜自然分流+PCDV联合术

(9)门静脉高压症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新术式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简介
    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2. 3D CE-MRA 成像的扫描方法
        2.1 仪器
        2.2 造影剂
        2.3 成像扫描及后处理
    3. 治疗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方法
        3.3 手术方法
    4. 分析方法
        4.1 统计学分析
        4.2 图像的形态学分析
        4.3 手术对照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3D CE-MRA 对于门—体侧支循环的诊断
        1.1 胃冠状静脉
        1.2 脾静脉
        1.3 胃短静脉
        1.4 食管静脉和
        1.5 胃后静脉曲张
        1.6 胃/脾—肾分流
    2. 手术结果
        2.1 近期疗效
        2.2 门脉内径
        2.3 随访
第三部分 讨论
    系列一 3D CE – MRA 技术优越性
        1.1 概述
        1.2 3D CE-MRA 与门静脉造影比较
        1.3 3D CE–MRA 与 CTA 比较
        1.4 3D CE–MRA 与超声 Doppler 比较
        1.5 3D CE MRA 对手术的指导作用
    系列二 严重粘连巨脾切除经验及手术要点
        2.1 巨脾广泛粘连病因分析
        2.2 术前评估及治疗
        2.3 手术安全措施探讨
    系列三 改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优势
        3.1 研究背景
        3.2 解剖及机理
        3.3 改良要点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出血风险预测及处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与立项依据
    一、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 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的意义
        2 食管曲张静脉测压技术的研究现状
        3 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技术
        4 内镜超声学的测压研究
        5 参考文献
    二、肝硬化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防治现状及其面临问题
        1 引言
        2 EGVB 的外科手术治疗
        3 EGVB的内科药物治疗
        4 内镜下治疗
        5 放射介入治疗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三、问题与立项研究设想
第二章 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气囊测压技术在曲张静脉出血风险预 测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病例特征
        3.2 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与预测出血内镜征象的相关性
        3.3 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3.4 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3.5 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时间风险预测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长抑素术中对门静脉压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病例和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研究设计和检测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四组间基础资料的比较
        3.2 生长抑素疗效(量效、时效)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3.3 生长抑素对体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3.4 安慰剂对门静脉压力和体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附录1
致谢

四、门奇静脉断流加大网膜腹壁固定、腹壁曲张大网膜静脉-大隐静脉分流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布-加综合征外科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J]. 孟庆义,朱广昌,鲁冬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06)
  • [2]简化断流术与标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对照研究[D]. 廖佳桦. 吉林大学, 2018(01)
  • [3]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文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4]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体会[J]. 马莱,黄灿,徐春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21)
  • [5]利用左肾上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病理生理基础的实验研究[D]. 王琪.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6]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7例临床诊治分析[D]. 张诚.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7]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 叶荣强.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6)
  • [8]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的研究现况[J]. 李卫东,彭民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06)
  • [9]门静脉高压症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新术式系列研究[D]. 牛磊.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2(01)
  • [10]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出血风险预测及处理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门静脉断流术增加网膜腹壁固定及腹壁曲张网膜静脉-大隐静脉分流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