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案侦办对策

扒窃案侦办对策

一、论扒窃案件侦查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艾子文[1](2020)在《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财物流动进一步加大,“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始终居高不下。多发性侵财犯罪是近几年全国公安机关针对多种高发的侵财类犯罪而普遍使用的一个集合概念。其主要表示违法犯罪人员基于非法侵占他人或者公共财产的目的,实施的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以及治安管理的犯罪行为,现阶段主要包括盗窃、销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抢夺、诈骗等侵财类犯罪。当前,绺窃、扒窃,盗窃电动车及其配件、盗窃自行车等街头犯罪活动在K市高发频发,电信诈骗手法也不断翻新,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尽管此次探究的K市先后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用于管控、打击此类犯罪,遏止其上升势头,但此类案件一直在高位运行,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该类案件逐步显现出跨区域流窜,高度组织化、规模化,新型犯罪手段叠加等特点,大大提升了侦破此类案件的难度。与此同时,公安机关目前存在着对多发性侵财犯罪重视程度不够、打击不力、防范不严等情况,无法跟随时代变化有效遏制多发性侵财犯罪,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通过直面K市公安机关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的薄弱点,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短板,如案件侦办存在敷衍应付、合成作战能力不强、追赃挽损质效不高、大抓大放问题严重、阵地管控存在漏洞和群众防范意识不足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通过翻阅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综合对比K市最近三年多发性侵财犯罪发案情况,结合笔者自身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以协同共治理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和社区警务理论为依托,提出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站位认识着手,以增强合成作战能力、完善创新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为主线,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提升深挖犯罪能力、强化证据收集固定为依托,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为抓手,严打严防、全力攻坚,力求破解此类难题,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陈雨楠[2](2020)在《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盗抢骗“小案”作为一种持续高发的案件,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不利于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与民生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盗抢骗“小案”依然多发、频发,占全部刑事案件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且犯罪愈加职业化、团伙化、流窜化、产业化。这使得侦查部门常常疲于应对、陷入被动,破案率低迷的瓶颈难以打破。为更好地解决该类案件侦查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近年来公安部督办以及多地侦查部门侦办的传统盗窃、抢夺、诈骗案件为研究案例,剖析该类案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梳理案件侦办过程中的困境与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该类案件的侦查模式、预警与打击对策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背景,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小案”及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当前传统盗抢骗“小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从主体、行为和客体三个层面描述了该类案件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总结分析了当前该类案件侦查面临的困境。为切实解决困境,第五部分详细阐述了侦查对策。该类案件的侦查应坚持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建立刑侦主导、多警种联动的合成作战机制,通过预警模型主动发现犯罪线索,实现高危人员的精准预警。在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应围绕“犯罪现场”把握研判重点,同步进行犯罪现场勘查、视频侦查、网上研判工作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案件串并工作,充分发挥合成作战机制的功能,对串并后的系列案件进行规模化打击。此外,还应重视控赃、追赃工作,创新传统阵地控制方法,加大网上控赃与寄递物流渠道的控赃力度,畅通赃物返还渠道,及时为人民群众挽回财物损失。

刘鹏[3](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入室盗窃案件严重侵害广大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入室盗窃案件发案率高而破案率低,呈现出团伙犯罪明显、系列犯罪突出、跨区域流窜盗窃增多、地域性犯罪及特定人群作案猖獗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入室盗窃案件日益隐蔽和复杂,传统被动反应型侦查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入室盗窃案件持续高发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公安机关着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背景下,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探索将大数据应用到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之中,这对于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入室盗窃案件侦查的主动性和工作效能意义重大。本文内容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入室盗窃案件概述,主要介绍入室盗窃案件的概念和现状,分析当前时期入室盗窃案件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总结当前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存在刑侦基础工作不扎实、刑事技术支撑不够、情报导侦效果不理想、侦查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第三部分论述当前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存在预警发现难、侦查破案难、审讯深挖难、追赃返赃难等侦查难点。第四部分首先介绍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接下来结合大数据的特点重点分析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中大数据应用的优势。第五部分是本文核心内容,从树立大数据侦查理念、深化大数据预警应用、依托大数据强化刑事技术支撑、运用大数据手段强化情报研判分析、深入推进视频大数据侦查实战应用、构建数据共享和多方联动的一体化侦查模式六个层面提出侦查对策,推动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向智能化、数据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实效。

师晶晶[4](2020)在《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重点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也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例如,地域性特征明显,在某些地区发案率依旧较高,但破案率较低;案件侦破后财物返还不理想,受害者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高发区域明显向农村转移等。整体上,相较于电信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扫黑除恶等案件,在涉众性、涉案金额、危害性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度等方面,入室盗窃犯罪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典型的“小案”。但是,“小案”不小,关系民心,提高“小案”破案率和财物返还率是落实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决策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论文以河南省兰考县近五年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对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并从侦查机制、侦查方法以及加强防控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期望能为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侦查和防控提供借鉴。论文内容分为四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阐述了所选题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现状,以兰考县近五年为重点的分析。在本章中,先对入室盗窃犯罪案件进行了界定,再通过对兰考近五年入室盗窃犯罪的数据统计,总结其特点,最后分析了入室盗窃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第三章是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不足。本章主要从侦查机制有待优化、侦查技术水平较低、审讯能力不足、证据收集不全面、对特种行业管控较弱、对重点人员管控不到位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提升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效果的主要对策。具体包括以审判为中心全面收集证据、完善合成侦查机制、提高侦查技术水平、提升讯问能力、建立追赃考核机制、加强阵地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提高入室盗窃防范能力。

孟浩[5](2020)在《扒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亳州市为重点》文中研究指明扒窃犯罪是一种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侵犯公民贴身财物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在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损害的同时,也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带来不小的挑战。尽管我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扒窃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扒窃案件依然持续高发,形势不容乐观。遏制扒窃犯罪高发态势,探索扒窃犯罪侦查、打击新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扒窃犯罪案件实例为切入点,对当前扒窃案件的特点、高发原因及侦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侦查学有关理论,为扒窃案件的侦查工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扒窃犯罪概述。本部分介绍了扒窃犯罪的概念、现状和危害,总结了扒窃犯罪案件作案主体、时间、地点、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等方面的特点,并从作案成本、公安机关打击成效、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扒窃案件高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扒窃犯罪案件侦查的难点。扒窃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的难点主要包括发现难、追踪难、证据收集难、抓捕时机选择难、审讯突破难。第四部分是扒窃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中的问题及原因。本部分总结了当前扒窃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短板和有待改进之处,如立案不实、现场勘察不充分、串并案工作不到位、配合不充分、信息化手段应用不佳、审讯工作不到位等,并分析出重视程度不足、反扒力量薄弱、侦查工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是扒窃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本部分针对上述难点和问题,为扒窃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重视现场勘察;强化串并案侦查工作;精准识别,做好抓捕工作;做好审讯工作,深挖余罪;加强专业反扒力量建设;建立反扒合作机制;做好反扒基础性工作。

周迪[6](2020)在《扒窃型盗窃罪预防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扒窃型盗窃罪作为日常性犯罪,依旧是个突出的问题。该类犯罪不仅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更影响司法机关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为有效预防扒窃型盗窃罪的犯罪发生,文章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司法实践中的扒窃犯罪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扒窃型盗窃罪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犯罪构成进行了介绍,讨论并分析了扒窃型盗窃罪的四个属性特点,即地域性、近身性、价值性、危害性。针对这四个属性特点表明作者的观点,为下文司法判例的筛选提供明确的选择标准。第二部分,扒窃型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作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的高级检索功能,对2018年度河北省191家法院关于扒窃型盗窃罪的一审刑事判决书进行筛选,共筛选出241件判例,涉案人数为320人。通过采取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图表分析法等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司法数据进行逐项分析研究,总结出司法实践中扒窃型盗窃罪的五个犯罪特征,即犯罪时间呈现规律性,犯罪地点密集、多样,累犯、惯犯问题突出,外来人员犯罪比例高,被扒物品多以手机为主。通过分析这五个犯罪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为下文扒窃型盗窃罪的预防措施提供方向。第三部分,扒窃型盗窃罪预防的模式与建议。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的情境预防模式、犯罪精细化治理模式和国内的综合治理模式,随后针对司法实践中扒窃型盗窃罪的五个犯罪特征,结合国内外犯罪预防模式,从社会、治安、心理和刑罚四个方面提出扒窃型盗窃罪的预防建议。其中,社会预防包括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就业服务登记制度、增强普法宣传力度、增加环境设计与防卫空间、加强社区参与和群众自治、提高公民个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防卫能力六项措施;治安预防包括加固犯罪预防的治理理念、开展扒窃犯罪预测的分析研判、提高犯罪预防的科技水平、加强对特殊行业的管理、加大对重点场所的控制、加大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六项措施;心理预防包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内心修养与人格完善两项措施;刑罚预防提出增设再次累犯措施。作者希望通过社会、治安、心理、刑罚四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起前后连贯的犯罪预防体系。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扒窃型盗窃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升司法机关权威性与公信力的目的。

孙雪桐[7](2020)在《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现状及打防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盗窃、抢劫、诈骗旅客财产的侵财型犯罪是铁路犯罪的主要犯罪类型之一,这种发生在列车上的侵财类案件,铁路公安机关将其统称为“旅财案件”。近些年,随着高铁、动车组列车的大量开通,这种原本在普速列车上出现的侵财型犯罪也在高速列车上逐渐出现,并且正在呈急剧上升趋势,成为旅客报案率最高的热门问题。高铁列车旅财案件的泛滥目前已引起了公安机关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这类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却逐渐出现了控制难度高、侦办效率低等问题,寻找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如何对这类犯罪进行控制也成为了各级铁路公安机关,乃至学术界都重点关注的“困难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其现状的调查出发,针对目前出现在高铁列车上侵财型犯罪的各项问题,从犯罪学的角度,逐步剖析其独特之处,以期有针对性的找到预防与打击犯罪的办法。除序言和结论以外,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现状及特点。本部分主要对近两年内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关于高铁列车侵财类案件进行情况调查和现状分析,随后通过犯罪现状,总结犯罪规律,并与其他同类犯罪进行平行对比找出此类犯罪的独有特征。通过对此类犯罪实践现状的剖析,以及对犯罪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当下盗窃类及诈骗类旅财案件占整体案件的主流,并且罪犯的犯罪手段升级很快,犯罪再生能力很强,打击难度日渐增大。因此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有的放矢,依托对其犯罪特点的分析,从解决主要犯罪问题入手,逐渐攻破整体侵财型犯罪的全局。第二部分,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产生原因。本部分主要是从犯罪心理生成机制及犯罪行为生发生机制的角度出发,结合高铁列车侵财犯罪实际情况,对高铁侵财型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行剖析,找到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为何屡灭不绝且持续泛滥的主要原因,以期有针对性地找到合适的预防与打击对策。第三部分,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打防对策。本部分首先分析了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的防控现状,分析出现有犯罪打防手段的优缺点,随后主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转变犯罪主体的观念和对犯罪客观环境进行改善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了尽量避免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危害的发生,将犯罪扼杀在萌芽之中,需要遵行“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治理方法,通过完善《铁路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犯罪高危地区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潜在犯罪人员的犯罪转向实施;提高犯罪实施难度;加大犯罪实施风险;减少犯罪获得收益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规律,本着精准、狠劲的原则,严厉打击泛滥在高铁列车领域的侵财犯罪。

王曹川[8](2020)在《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信息化,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以“两抢一盗”和诈骗为主要代表的传统侵财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团伙化、地域化的特点。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具有犯罪团伙内部凝聚力强、犯罪方法的地域性突出、犯罪活动流窜性强、反侦查程度高等特征,对于传统的信息获取、侦查审讯、证据收集、人员抓捕以及追赃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已经成为广东沿海,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由此,对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展开深入研究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分析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概念、原因和特点出发,总结概括出该类型犯罪的侦查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全文拟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概述。界定了地域性犯罪团伙的概念、侵财犯罪的概念,并对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特点。本文认为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特点主要包括犯罪团伙内部凝聚力强、犯罪方法的地域性突出、犯罪活动流窜性强、反侦查程度高等特征。第三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难点。分别从现场勘查取证、追缴赃款、赃物、深挖犯罪四个方面展开陈述。第四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对策。在前面三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五大主要侦查对策:情报工作、现场勘查、串并分析、阵地控制、审讯工作。第五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机制。包括合成作战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专项打击机制。

王恩超[9](2019)在《论扒窃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标准》文中提出扒窃是在2011年《修正案八》中正式纳入刑法的调整范畴,也因此成为了正式的法律用语,成为了盗窃罪的行为之一,自规定扒窃行为以来,不仅仅是在理论研究上,在实务中,办案人员审理案件时,始终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也导致扒窃行为在实务认定中不能很好的实施,即使2013年司法解释出台,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扒窃行为在司法实务中认定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在司法解释出台后给出的两个名词“公共场所”和“随身携带的财物”,在这两个词的认定上也有诸多不同的理解。在实际审案的过程中,更是存在对行为方式、但书条款和犯罪形态等诸多问题都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导致办案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大大的减少了对扒窃的打击力度,因为没有给出统一的认定标准,在审理过程中,行为人有很多空子可以钻,不仅仅使办案人员头疼,也会降低司法公信力,降低法律的权威性,人民群众也难以感受到公平正义。本篇文章是在分析扒窃行为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各种争议之后,从刑事司法角度出发,给出扒窃行为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首先,扒窃行为的认定需要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对“公共场所”进行界定,给公共场所定一个确定的标准;第二个是对“随身携带的财物”进行界定,到底怎样的距离才能认定为随身;第三是要明确扒窃行为的入罪条件,从行为方式上看,扒窃是否需要采用秘密的方式,公开扒窃算不算扒窃?第四,关于扒窃罪量的认定,在扒窃与刑法总则的但书规定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适用,如何最妥当的处理二者的关系呢,即我们对于扒窃的罪量应该如何进行认定;第五,对于犯罪形态的争议,我们应该采用“失控说”作为划分的标准,更好的处理扒窃犯罪。由于我们很难改变立法现状,所以本文通过梳理实践中的一些争议,给予扒窃一个重新的认定方式,也是由于扒窃入罪时的灵活性,我们可以在时代发展之时对其做更适合当今社会的解释。

邓辉[10](2018)在《地铁扒窃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地铁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扒窃案件是一种发案率较高的盗窃案件类型,也是城市地铁中的主要犯罪类别,直接危害到群众的出行安全,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我国大中城市地铁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研究地铁扒窃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成因和探讨其打防对策,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一是地铁扒窃犯罪概述,介绍了扒窃概念的学理之争、地铁扒窃犯罪概念的界定以及广州地铁扒窃犯罪的发案和打击处理情况,通过深入的数据梳理分析,研究地铁扒窃犯罪的案件和行为人特点;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分析地铁扒窃犯罪共性的基础上,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类犯罪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分析具体成因,即个体、社会、特定环境和法律制度等因素;三是总结广州公交警方打击和防范地铁扒窃犯罪的主要措施和成效,梳理打击难点;四是从打造高素质公交专业化警队,理念和科技创新、开拓地铁打防第二战场,完善扒窃犯罪立法,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进一步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等四个方面探讨应对地铁高速发展的打防扒窃犯罪对策。当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智慧新警务建设的开创期,也是全面深化公安工作改革和建立打防犯罪新机制的关键期,笔者以广州地铁扒窃案件为例,对其成因及打防对策深入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我国大中城市高速发展地铁的治安防控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二、论扒窃案件侦查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扒窃案件侦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多发性侵财犯罪
        1.盗窃罪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销赃罪)
        3.抢夺罪
        4.诈骗罪
        (二)“打防”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
        (三)社区警务理论
第二章 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现状及特点
    一、案件持续高位运行
    二、案件破案率较低
    三、作案成员多是累惯犯
    四、犯罪“四化”特点日益突出
    五、新型犯罪比重增大
第三章 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件侦办存在敷衍应付
        (二)合成作战能力不强
        (三)追赃挽损质效不高
        (四)大抓大放问题严重
        (五)阵地管控存在漏洞
        (六)群众防范意识不足
    二、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案件重视程度不够
        (二)多警种合成作战机制不完善
        (三)基层警力和犯罪深挖不足
        (四)证据收集固定不到位
        (五)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
        (六)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第四章 提升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效能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切实做到积极主动
    二、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合成作战能力
    三、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加大追赃挽损力度
    四、强化证据收集固定,提高案件侦办质量
    五、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速防控体系建设
    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调查访问法
2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界定与现状分析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小案”的概念
        2.1.2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
    2.2 传统盗抢骗“小案”现状分析
3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新趋势
    3.1 主体层面
        3.1.1 犯罪人员职业化趋势显着
        3.1.2 犯罪团伙地域性特征突出
    3.2 行为层面
        3.2.1 跨区域、流窜作案常态化
        3.2.2 犯罪手段迭代更新速度快
        3.2.3 犯罪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3.2.4 销赃方式、渠道转型升级
    3.3 客体层面
        3.3.1 被盗抢财物形式呈多样化
        3.3.2 诈骗目标的选择有针对性
4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侦查困境
    4.1 现有的侦查资源难以应对“小案”的高发态势
    4.2 传统的“小案”侦查模式难以跟进犯罪新趋势
    4.3 犯罪现场勘查不规范导致“小案”证据收集难
    4.4 串并范围小、方式落后导致“小案”串并率低
    4.5 赃物控制薄弱导致“小案”涉案财物追回不力
5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侦查对策
    5.1 转变侦查模式,创新侦查机制
        5.1.1 坚持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
        5.1.2 建立刑侦主导的合成作战机制
    5.2 搭建高危人员预警平台,主动发现犯罪线索
        5.2.1 拓展数据来源,建立高危人员“全息档案”
        5.2.2 构建传统盗抢骗高危人员预警模型
        5.2.3 通过模型嵌入实现高危人员精准预警
    5.3 围绕“犯罪现场”把握研判重点,线上线下同步取证
        5.3.1 规范现场勘验、检查工作,提高痕迹、物证比重率
        5.3.2 全面采集现场视频信息,挖掘视频价值
        5.3.3 充分运用合成作战平台,提升网上研判水平
    5.4 推进案件串并智能化,实施规模化打击
        5.4.1 夯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扩大串并范围
        5.4.2 采用智能化串并方法,提高并案侦查效益
        5.4.3 形成跨区域协同作战的整体打击模式
    5.5 强化信息化控赃工作,及时追赃挽损
        5.5.1 创新传统阵地控制方法,加大网上控赃力度
        5.5.2 搭建寄递大数据平台,加强物流销赃渠道监管
        5.5.3 开通物品信息自助录入通道,畅通赃物返还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入室盗窃案件概述
    1.1 入室盗窃案件的概念
    1.2 入室盗窃案件的现状
    1.3 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
        1.3.1 团伙犯罪明显
        1.3.2 系列犯罪突出
        1.3.3 跨区域流窜盗窃日益增多
        1.3.4 地域性犯罪猖獗
        1.3.5 特定人群作案危害大
2 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刑侦基础工作薄弱,管控手段乏力
        2.1.1 阵地控制手段单一
        2.1.2 刑嫌调控工作滞后
    2.2 刑事科学技术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
        2.2.1 现场勘查工作质量亟待提升
        2.2.2 刑事技术与侦查工作脱节
    2.3 情报导侦工作效果不佳
        2.3.1 情报信息搜集不全面
        2.3.2 数据共享仍然存在壁垒
        2.3.3 情报研判工作服务实战效果不佳
    2.4 侦查协作机制亟待完善
        2.4.1 警种间合成作战机制运行不畅
        2.4.2 跨区域侦查协作机制不健全
        2.4.3 警企间侦查协作机制待建立
3 入室盗窃案件的侦查难点
    3.1 犯罪活动隐蔽,预警发现难
    3.2 反侦查能力强,侦查破案难
    3.3 对抗意识强烈,审讯深挖难
    3.4 销赃渠道隐蔽,追赃返赃难
4 入室盗窃案件侦查中大数据应用分析
    4.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4.1.1 大数据的概念
        4.1.2 大数据的特点
    4.2 入室盗窃案件侦查中大数据应用的优势
        4.2.1 拓展入室盗窃案件侦查视野
        4.2.2 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研判分析成效
        4.2.3 提升入室盗窃案件侦查主动进攻能力
5 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
    5.1 树立大数据侦查工作理念
        5.1.1 树立大数据相关性侦查理念
        5.1.2 树立大数据规模化侦查理念
    5.2 深化大数据预警应用,提升犯罪主动发现能力
        5.2.1 依托大数据强化盗窃赃物的预警查控
        5.2.2 依托大数据强化盗窃高危人员的预警管控
        5.2.3 依托大数据深化盗窃热点地区的预警监测
    5.3 依托大数据强化刑事科学技术支撑作用
        5.3.1 依托大数据技术推动刑事技术智能化
        5.3.2 集中开展刑事技术大数据比对破案会战
    5.4 运用大数据加强情报研判分析工作
        5.4.1 运用大数据刻画犯罪嫌疑人数据画像
        5.4.2 运用大数据理清犯罪团伙网络关系
        5.4.3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串并入室盗窃案件
    5.5 深入推进视频+大数据建设,创新侦查技战法
        5.5.1 完善视频监控天网,提升视频数据质量
        5.5.2 依托车辆大数据系统应用由车到人
        5.5.3 依托人脸大数据预警发现盗窃重点人员
        5.5.4 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开展人员身份落查
    5.6 构建数据共享和多方联动的一体化侦查模式
        5.6.1 依托大数据构建“情指一体化”快速反应警务机制
        5.6.2 强化多警种合成作战,提升攻坚克难能力
        5.6.3 深化跨区域侦查协作,打击跨区域流窜盗窃
        5.6.4 拓展与社会行业部门和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共享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重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现状——以兰考县近五年为重点的分析
    2.1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界定
    2.2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特点
        2.2.1 案件数量较大
        2.2.2 高发区域向农村转移
        2.2.3 发案时间段多样化
        2.2.4 侵入方式以从门侵入为主
        2.2.5 作案目标以现金、首饰为主
        2.2.6 破案率和财产返还数较低
        2.2.7 嫌疑人基本情况分析
        2.2.8 入室盗窃转化为抢劫的案件少
    2.3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分析
        2.3.1 犯罪技术含量低且获利较多
        2.3.2 被害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限
        2.3.3 公安机关打击力度较弱
        2.3.4 农村治安防控力量相对不足
3 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不足——以兰考县公安局为例
    3.1 侦查机制有待优化
        3.1.1 合成侦查模式不成熟
        3.1.2 跨区域侦查协作不顺畅
    3.2 侦查技术水平较低
        3.2.1 视频图像侦查水平较低
        3.2.2 现场勘查效果不佳
    3.3 审讯能力不足,证据收集不全面
    3.4 对特种行业的管控较弱
    3.5 对重点人员管控不到位
4 提升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效果的主要对策
    4.1 以审判为中心全面收集证据
    4.2 完善合成侦查机制
        4.2.1 大数据背景下的合成侦查机制
        4.2.2 推进大数据资源整合提升情报获取能力
        4.2.3 加强同周边地区侦查协作机制的建立
    4.3 提高侦查技术水平
        4.3.1 提高图侦水平
        4.3.2 提高现场勘查水平
    4.4 提升讯问取证能力
        4.4.1 加强讯问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
        4.4.2 充分运用大数据搜集信息,为讯问做好准备
        4.4.3 充分运用供述激励机制
    4.5 建立追赃返还考核机制
    4.6 结合本地入室盗窃规律,加强阵地控制
        4.6.1 加强对“住”的阵地控制
        4.6.2 加强对“销”的阵地控制
        4.6.3 加强对“乐”的阵地控制
    4.7 加强对入室盗窃高危人群的管控
        4.7.1 明确入室盗窃犯罪高危人群的范围
        4.7.2 利用大情报技术和属地管辖方法加强管控
    4.8 提高入室盗窃犯罪的防范能力
        4.8.1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巡逻计划
        4.8.2 整合群众防控力量
        4.8.3 有针对性得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扒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亳州市为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深度访谈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2 扒窃犯罪概述
    2.1 扒窃的概念
    2.2 扒窃犯罪的现状
    2.3 扒窃犯罪的危害
    2.4 扒窃犯罪案件的特点
        2.4.1 作案时间具有规律性
        2.4.2 作案地点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2.4.3 作案对象具有明确针对性
        2.4.4 易聚集形成团伙
        2.4.5 作案主体年轻化趋势明显
        2.4.6 惯犯比例持续增高
    2.5 扒窃犯罪高发的原因
        2.5.1 犯罪成本过低
        2.5.2 受害人不作为
        2.5.3 公安机关打击现行力度不足
        2.5.4 高危人群管控不力
        2.5.5 阵地控制工作不到位
        2.5.6 社会原因
3 扒窃犯罪案件侦查的难点
    3.1 隐蔽性高,发现难
    3.2 流窜作案,追踪难
    3.3 证据收集难
        3.3.1 现场勘查难
        3.3.2 收集物证难
        3.3.3 获取证人证言难
    3.4 抓捕时机选择难
    3.5 审讯突破难
4 扒窃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中的问题及原因
    4.1 扒窃犯罪案件侦查中存在的问题
        4.1.1 立案不实
        4.1.2 现场勘查工作不充分
        4.1.3 串并案工作不到位
        4.1.4 部门间、地区间配合不充分
        4.1.5 信息化手段应用不佳
        4.1.6 审讯工作不到位
    4.2 原因分析
        4.2.1 重视程度不足
        4.2.2 反扒力量薄弱
        4.2.3 侦查工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4.2.4 合作机制不完善
5 扒窃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
    5.1 重视现场,加强证据收集
        5.1.1 询问被害人,查明被盗情况
        5.1.2 走访群众,采集证人证言
        5.1.3 现场搜索,搜寻痕迹、证据
    5.2 强化串并案侦查工作
    5.3 精准识别,做好抓捕工作
        5.3.1 扒窃犯罪分子的识别
        5.3.2 扒窃犯罪分子的跟踪和监视
        5.3.3 扒窃犯罪分子的抓捕
    5.4 做好审讯工作,深挖余罪
        5.4.1 强化审讯认识,提高审讯能力
        5.4.2 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5.5 加强专业反扒力量建设
        5.5.1 做好人员选拔和培养
        5.5.2 物资装备配给充足
        5.5.3 资源权限授权到位
        5.5.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5.6 建立反扒合作机制
        5.6.1 警种间的合作
        5.6.2 单位间的合作
        5.6.3 地市间的合作
        5.6.4 警民合作
    5.7 做好反扒基础性工作
        5.7.1 加强阵地控制,拓展情报源
        5.7.2 做好重点人员的管控、引导工作
        5.7.3 做好高危时段、地区的防控工作
        5.7.4 编织视频监控网络,推广视频侦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扒窃型盗窃罪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扒窃型盗窃罪概述
    1.1 扒窃型盗窃罪的基本概念
        1.1.1 扒窃型盗窃罪的内涵
        1.1.2 扒窃型盗窃罪的构成
    1.2 扒窃型盗窃罪的属性特点
        1.2.1 地域性
        1.2.2 近身性
        1.2.3 价值性
        1.2.4 危害性
2 扒窃型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2.1 扒窃型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分析
    2.2 扒窃型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2.2.1 犯罪时间呈现规律性
        2.2.2 犯罪地点密集、多样
        2.2.3 累犯、惯犯问题突出
        2.2.4 外来人员犯罪比例高
        2.2.5 被扒物品以手机为主
3 扒窃型盗窃罪预防的模式与建议
    3.1 扒窃型盗窃罪预防的相关模式
        3.1.1 国外预防模式
        3.1.2 国内预防模式
    3.2 扒窃型盗窃罪的预防建议
        3.2.1 社会预防
        3.2.2 治安预防
        3.2.3 心理预防
        3.2.4 刑罚预防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7)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现状及打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现状及特点
    (一) 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现状
    (二) 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特点
        1.同地方侵财类犯罪进行比较
        2.同普速列车侵财类犯罪进行比较
二、高铁列车侵财类犯罪产生原因
    (一) 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产生的主观原因
        1.原发性犯罪心理导致犯罪产生
        2.固定的犯罪时空引发行为人趁火打劫心理
        3.犯罪条件优越引发罪犯不劳而获心理
    (二) 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产生的客观环境原因
        1.“利益至上”环境引发特定地区团伙犯罪
        2.社会包容度低引发犯罪潜在人员多次犯罪
        3.立法缺陷及执法漏洞提供犯罪契机
三、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防控现状及打防对策
    (一) 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防控现状
        1 犯罪防控中现有的优势
        2.犯罪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二) 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打防对策
        1.完善高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2 转变犯罪主体观念以预防犯罪发生
        3.改善犯罪客观环境以遏制犯罪蔓延
结梧
参考文献
致谢

(8)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侵财犯罪的概念
    1.2 地域性犯罪团伙的概念
    1.3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原因
        1.3.1 经济发展不平衡
        1.3.2 受犯罪亚文化的影响
        1.3.3 社会保障不力
        1.3.4 司法打击力度不够
2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特点
    2.1 犯罪团伙内部凝聚力强
        2.1.1 以亲缘、地缘关系组成犯罪团伙
        2.1.2 以传授、交流犯罪方法凝聚团伙成员
        2.1.3 以严明的规矩约束团伙成员
    2.2 犯罪方法的地域性突出
    2.3 犯罪活动流窜性强
    2.4 反侦查程度高
        2.4.1 交通工具方面的反侦查
        2.4.2 通讯工具方面的反侦查
        2.4.3 住宿方面的反侦查
        2.4.4 销赃方面的反侦查
        2.4.4.1 快速销赃特征明显
        2.4.4.2 转移赃款、赃物方式隐蔽性强
        2.4.4.3 传统销赃与网络销赃并存
3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难点
    3.1 现场勘查取证难
    3.2 侦查办案协作难
    3.3 追缴赃款、赃物难
    3.4 深挖犯罪难
        3.4.1 深挖余罪难
        3.4.2 深挖团伙成员难
4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对策
    4.1 强化情报工作,提高侦查工作的主动性
        4.1.1 地域性团伙情报的收集
        4.1.1.1 地域性团伙情报收集的内容
        4.1.1.1.1 地域性犯罪人员基本信息
        4.1.1.1.2 地域性团伙成员的行为轨迹信息
        4.1.1.1.3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痕迹、物证信息
        4.1.1.1.4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赃物信息
        4.1.1.1.5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手段的信息
        4.1.1.2 地域性团伙情报信息收集的方法
        4.1.1.2.1 数字化自动收集
        4.1.1.2.2 业务工作中的人工收集
        4.1.1.2.3 利用秘密力量收集
        4.1.2 地域性团伙情报的整合
        4.1.2.1 加强数据资源共享
        4.1.2.2 提高情报智能化处理水平
        4.1.3 地域性团伙情报的研判
        4.1.3.1 地域性团伙的流窜轨迹分析
        4.1.3.2 地域性团伙的通信轨迹分析
        4.1.3.3 地域性团伙的住宿信息分析
        4.1.3.4 地域性团伙的网络活动分析
    4.2 提高现场勘查质量,充分获取痕迹物证
        4.2.1 规范现场勘查流程
        4.2.2 创新技术勘查手段
        4.2.3 完善现场勘查机制
    4.3 重视串并分析,扩大侦查线索和证据
        4.3.1 根据犯罪手段实施串并
        4.3.2 根据活动轨迹实施串并
        4.3.3 根据痕迹、物证实施串并
    4.4 落实阵地控制工作,掌控犯罪成员的活动
        4.4.1 对地域性团伙销赃的阵地控制
        4.4.1.1 实体阵地控制
        4.4.1.2 网络阵地控制
        4.4.2 对地域性团伙娱乐的阵地控制
        4.4.3 对地域性团伙住宿的阵地控制
    4.5 强化审讯工作,编制严密证据链
5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机制
    5.1 健全合成作战机制
        5.1.1 指挥机制
        5.1.2 协作机制
        5.1.3 情报共享机制
    5.2 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5.2.1 快速止付机制
        5.2.2 快速抓捕机制
    5.3 健全专项打击工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论扒窃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扒窃的刑事司法认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扒窃行为认定的困境
    (二)扒窃的罪量认定的困境
    (三)扒窃犯罪形态认定的困境
二、扒窃的刑事司法认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立法模式对扒窃的影响
    (二)扒窃的定义不明确
    (三)扒窃的特征多样化
三、扒窃的刑事司法认定的争议焦点分析
    (一)“公共场所”的争议
    (二)“随身携带的财物”的争议
    (三)行为方式的争议
    (四)扒窃罪量的争议
    (五)犯罪形态的争议
四、扒窃在刑事司法认定中的应然认定标准
    (一)“公共场所”的认定
    (二)“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认定
    (三)行为方式的认定
    (四)扒窃罪量的认定
    (五)犯罪形态的认定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10)地铁扒窃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地铁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地铁扒窃犯罪概述
    第一节 地铁扒窃犯罪的概念
        一、扒窃相关概念的学理之争
        二、地铁扒窃犯罪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广州地铁扒窃犯罪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二、打击成效
    第三节 广州地铁扒窃犯罪的特点分析
        一、案件特点
        二、行为人特点
第二章 地铁扒窃犯罪的成因
    第一节 个体因素
        一、犯罪人因素
        二、被害人因素
        三、旁观者因素
    第二节 社会因素
        一、家庭学校教育制度的缺陷
        二、社会转型期的不利因素
        三、特种行业管控存在瑕疵
        四、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机制存在弊端
    第三节 特定环境因素
        一、空间狭小
        二、人多拥挤
        三、开放性场所
    第四节 法律制度因素
        一、量刑较轻
        二、口供的不确定性
        三、现场证据缺乏
第三章 打防地铁扒窃犯罪措施及难点
    第一节 打击扒窃犯罪的主要措施
        一、情报导侦机制
        二、合成作战机制
        三、现行犯罪打击机制
        四、全链条打击机制
        五、舆情引导机制
    第二节 防范扒窃犯罪的主要措施
        一、推行街面警务
        二、地上地下联勤防控一体化机制
        三、组织多元主体参与防控
        四、加强对特殊人群管控
        五、应用视频监控技术
    第三节 打防地铁扒窃犯罪的难点
        一、取证难
        二、侦查难
        三、收押难
第四章 城市地铁高速发展下扒窃犯罪对策的探索
    第一节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警队
        一、深化改革激励机制
        二、提升刑侦业务素质
    第二节 创新理念及科技应用
        一、打造地铁特色智慧新警务
        二、追赃控赃新举措
    第三节 完善扒窃犯罪立法
        一、加强对偶犯的教育管理
        二、加大对惯犯的刑罚力度
        三、健全社区矫正法规
    第四节 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一、落实治理主体责任
        二、创建平安共同体
        三、开展多样化宣传引导
参考文献

四、论扒窃案件侦查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D]. 艾子文. 河南大学, 2020(06)
  • [2]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D]. 陈雨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研究[D]. 刘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4]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重点的研究[D]. 师晶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5]扒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亳州市为重点[D]. 孟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6]扒窃型盗窃罪预防研究[D]. 周迪.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7]高铁列车侵财型犯罪现状及打防对策研究[D]. 孙雪桐. 辽宁大学, 2020(01)
  • [8]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研究[D]. 王曹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9]论扒窃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标准[D]. 王恩超. 吉林大学, 2019(10)
  • [10]地铁扒窃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地铁为视角[D]. 邓辉.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扒窃案侦办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