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产资源总价值的资本化

论矿产资源总价值的资本化

一、论矿产资源整体价值资本化(论文文献综述)

严立冬,李平衡,邓远建,屈志光[1](2018)在《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诠释——基于自然资源经济学文献的思考》文中提出研究自然资源资本化,需要从价值形态上对自然资源有深入的认识。只有科学地认识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才能把握其价值的完整性,准确地计量各类价值,促使自然资源从实物价值形态向货币价值形态转化,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增值。基于此,文中通过对历年自然资源经济学文献的分析与总结,首先阐明了自然资源资本化的存在价值、劳动价值、稀缺价值与生态补偿价值;然后,依据修正后的李金昌模型,对自然资源资本化的各类价值进行了分类演化核算,得出了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核算的具体公式;最后,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制度与实情,从产权界定、生态技术支撑、市场建设与政策支持四个维度提出了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实现的条件,期望从价值认识上转变资源开发模式,进而最终实现自然资源保值增值。

伍世安[2](2016)在《矿产的新资源观:从资源、资产到资本》文中认为为集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有必要树立"三资"一体的新资源观。矿产品不仅具有资源属性,而且具有资产属性和资本属性。其中,资源属性为矿产品的自然属性和基础属性,具体包括初级性、不可再生性和非均衡分布性特征;资产属性派生于资源属性,表现为矿产资源价值的货币化,具体包括劳动价值、效用价值和产权价值特征;资本属性又派生于资产属性,表现为矿产资源资产价值的增值化,具体包括增值性、虚拟性、流动性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三者之间形成层次态演进的系统结构;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们三者之间的演变乃基于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矛盾的易位更替。根据"三资"一体的新资源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曹耀[3](2014)在《要素分配理论视角下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结合要素分配理论来研究矿产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的收益实现问题,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把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分析矿产资源所有权应获得的收益,有利于维护矿产资源所有权权益,同时能够促进矿产资源价格达到均衡以及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在社会必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按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本文在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要素分配理论、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进行了阐释,对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具体问题包括矿业权定价方式不合理、矿产资源资本化方式不完善、矿业权设置不合理、矿业权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以及矿业权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然后基于要素分配理论,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具体分析了煤炭资源在企业总产值中的贡献率,得出2010年河北省55家中大规模煤炭企业、2011年河北省42家中大规模煤炭企业和2012年河北省46家中大规模煤炭企业的年总产值中煤炭资源的平均贡献率是48.3%,远高于资本、劳动和技术等其它要素的贡献率。说明矿产资源迫切需要进行资本化,以保障矿业权人的所有权权益。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与传统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不同之处,鉴于矿业权价值存在波动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运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能够更准确的评估矿业权的价值。最后对完善我国矿产资源资本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运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评估矿业权价值、完善矿产资源资本化方式、优化矿业权设置、完善矿业权交易市场以及健全矿业权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许小春[4](2013)在《矿产“三资”统筹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将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明确分开,有力地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进程,矿业和矿产资源勘查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局面。近十多年来,在民营企业和国内外部分资本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矿业市场主体发生了改变;在下游及其他产业的企业进军矿业的影响下,国内矿业企业经营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在金融资本的运作及跨国公司的冲击下,国内矿业投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为我国新时期的矿产资源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稀缺性、耗竭性等典型的特征作用下,矿产资源的最终用尽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因此,在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矿产资源,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就成为人们探索的焦点。本文在总结大量前人的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和亲身体验,围绕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价值形成及其价值模型、价值计量模型并结合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等几方面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尝试建立了三资(资源资产资本)关系的系统模型,探讨了如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障资源资产和资本高效运行。文中首先系统全面阐述了矿产资源领域相关的概念及其理论,包括矿产资源资本化、矿业权价值(探矿权、开采权)、矿产资源资产评估理论、矿产资源价值理论、地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物期权理论、最优耗竭理论和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理论。文章认为矿产资源具有其独特价值,由矿产资源自然价值、勘查价值、环境价值及损耗价值等四方面构成。然后探讨了世界上各矿产资源国对矿产资源资产化的定义、矿业政策,以及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历史、现状及问题。研究认为矿产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有探矿权、采矿权的交易和生产出矿产品的交易两条途径:第一种途径通过矿权的取得,再到矿权的评价,最后到矿权的转让三个步骤实现;第二条途径是从计算矿产价值到分期偿还费用,再到中期调整,最后闭矿清算四个步骤实现。然后,基于此总结了矿产资源价值的构成并建立了矿产资源价值的组成理论模型。再次,阐述了矿产资源的生产流程和矿产资源实现其价值的基础,同时进一步讨论实现矿产资源价值的具体路径,并论述了三种不同路径下矿产资源价值实现的步骤。根据对目前中国的矿产资源市场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最适合我国矿产资源计量的方法为历史计量法。最后,结合某矿业集团的矿产资源资本化实例分析,阐述了资本市场和矿产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业投资风险的构成,并根据风险的构成建立了政府、矿业企业和投资资本市场三维统筹管理创新体系,为矿业资本投资风险的分担机制和更好的保障机制。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以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为主线,积极推动资源、资产、资本在矿产资源产业中三维统筹战略管理,进而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我国矿业走向节约、环保、高效、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师红聪[5](2013)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管理研究 ——以云南省矿产资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环境补偿原理是基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有机融合,是当前资源、环境、经济领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生态环境补偿原理在矿业经济中的运用,就是关心如何用经济的手段,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或者由于他们开展的经济活动的直接受益者破坏了生态环境,政府或社会强制地采取一定的征税形式或收取相关费用,对环境保护者或影响者进行经济补偿,用来合理调控或适度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矿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的发展。而生态环境补偿实质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要求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享用者,按照公平负担原则承担相应义务。因此,其中相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既保护环境,又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特别是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合理评价矿产资源的价值问题,如何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对矿产资源价值进行科学评估与管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矿产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紧迫和困惑的问题之一。论文从理论和前人研究的基础出发,从文献综述中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和寻找可供论文写作的内容,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积累,借鉴他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参考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为重点,针对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问题进行研究。矿产资源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问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需要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结合。论文研究分析的理论层面的探讨,实质上就是在寻找对矿产资源价值评估过程中,是解决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效地体现在评价分析的方法上、技术上、指标上和模型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采矿业的利益者和受益者应该承担生态环境恢复责任问题。希望通过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管理过程中,考虑到生态环境补偿的要素。理论上讲,生态环境补偿可以采取经济补偿所需要承担的成本折现的经济价值来衡量。同时以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原理为基础,重点分析各种主要的评估方法以及生态环境补偿估值方法。并且通过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相关评估理论方法,本文探讨了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的设计问题。一般而言,矿产资源价值的实际评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光要遵守既定的评价原则,并且有许多的方法和模型,而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模型的确定,参数的选择,指标的选定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都对评估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结果,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矿业行业的投资和绩效提供决策参考,为国家进行矿产资源的管理提供支撑。论文整体包含有七章。每一章节力图能够进行合理的衔接,具体的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是介绍论文选题与研究的目标;重点是对前人在论文研究方向所做的研究性工作进行总结,以文献综述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详细地介绍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过程结构,也对论文的研究工作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展望。第二章,研究所需的理论与相关分析方法。实现以相关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基础,重点是分析论文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章重点介绍论文撰写的相关的理论与研究分析的原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补偿研究的相关理论,是本研究论文的基础。论文综合分析了生态环境补偿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矿产资源的价值评估的依据和分析方法以及生态环境补偿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三章,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原理和生态环境补偿分析。论文从具体的补偿原理出发,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过程中,如何运用生态环境补偿理论进行相关研究。以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原理为基础,介绍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各种分析方法和原理。重点分析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价原理与模型,对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评估方法和生态环境补偿在矿产资源评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了各种评估原理、方法和计量模型,研究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过程中运用生态环境补偿理论的内容。第四章,基于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下的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论文从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体系和相关内容出发,对不同的分析理论与模型进行比较和研究。试图通过模型分析,实现最优价值评估模型的选取,为矿产资源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提供可以参考使用的基本模型。同时,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的价值问题研究,综合考虑进矿产资源评价体系,为生态环境补偿提供具体的可供利用的方法。第五章,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研究。论文试图通过分析矿产资源的管理问题,以矿产资源的价值评估为主要的依据,研究中国对矿产资源三位一体管理内容,试图运用价值形成机制与相关的管理问题,解决当前中国矿产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第六章,案例分析。以云南省滇东南地区钨矿价值评估和云南铜矿可持续性管理为案例展开实证分析,借助案例的形式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管理问题对认识。第七章,论文研究的结论与展望。提炼和总结论文研究的结论,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问题。论文通过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的设计,进一步分析矿产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与管理实践的问题。其中针对中国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提出了关于矿产实行“三位一体”管理的思考,通过对其管理本质、管理过程、基本要求和管理的障碍的分析,提出中国目前需要尽快建立和发展矿业资本市场,只有充分运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才能实现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矿业经济有序和稳定发展。在利用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机制下,实现矿业管理的市场化,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矿业经济发展。并且试图运用价值形成机制探讨相关的管理问题,为解决当前中国矿产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借鉴,同时以云南省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为例,分析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探究云南矿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在关于云南省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中,本文以云南省滇东南地区钨矿价值评估和云南铜矿可持续性管理为例,运用相关的地质、矿产勘探的数据和相关的参数为依据,进行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综合分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矿产资源价值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的创新之处是围绕生态环境补偿条件下的矿产资源价值评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生态环境补偿原理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领域应用分析,结合矿产资源管理问题,试图将生态环境要素融入矿产资源价值评估过程中。创新点有:1)论文选题是当前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的学科研究前沿。探索生态环境补偿原理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领域的运用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分析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中如何将生态环境因素加入评价体系问题;2)研究内容是目前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在分析生态环境补偿原理的基础上,设计生态环境补偿条件下的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试图将生态环境补偿原理运用到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环节;3)研究注重实证分析。对论文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必要的检验,将具体的案例引入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当前矿产资源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着重效益与效用,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分析云南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可持续管理问题。

向建群,刘云忠,尤孝才[6](2013)在《矿产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位一体管理的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产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矿产管理中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差别,研究矿产管理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位一体的关键问题,分析矿产资本化过程和中国矿产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实现矿产管理三位一体的决策建议。

王艳龙[7](2012)在《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研究》文中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其成功与否决定我国21世纪的经济总体水平,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竞争力。近些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人均积累水平等诸多方面,东西部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对其差距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也存在着不同观点。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项目号:2009JJD790035),目的是探讨西部地区通过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及有效途径,提出西部地区通过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政策。通过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很多种,本文的核心思想是“资源资本化”,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认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是因为资本稀缺。它没有珠三角吸引外资的优势,也没有苏南乡镇企业和江浙民营资本的优势,所拥有的只有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优势。通过“资源资本化”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失为一条路径选择。本文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如何把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转为资本优势,即研究资源资本化的条件、方法和机制保障,探索西部自然资源资本化的路径。由于自然资源范畴很宽,本文以矿产资源为例进行研究。矿产资源资本化的思想就是将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简单的开发销售矿产品,使矿产资源在不开发(待开发)的情况下也能带来资本收益,即把资源未来现金流折现,这要靠矿业权的资本化运营来实现,关键要要借助于金融手段,如资产证券化。资源资本化,有了资本,在好的资源配置机制下,就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的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积累,进而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综述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思想就是“资源资本化”。即将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简单的开发销售矿产品,使矿产资源在不开发(待开发)的情况下也能带来资本收益,即把资源未来现金流折现,这要靠矿业权的资本化运营来实现,关键还要借助于金融手段(如资产证券化)。内生增长框架下经济增长的源泉还是技术创新。通过资源的资本化,将未来的资源收益转化为现实的、可利用的资本,有了可利用的资本,在好的资源配置机制下,就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的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积累,消除资源开发的挤出效应,进而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产权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构建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典型的矿业权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矿产资源资本化奠定了前提和基础。第三,对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的方式包括矿产资源产权流转和证券化。重点对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论证其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将金融学中的资产证券化理论创造性的应用到“资源证券化”中,借鉴国外自然资源储备(主要是石油天然气)证券化的经验,构建了矿产资源资产(矿业权)证券化的结构模型,设计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方案,并对证券化运作中的基础资产选择、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配套措施。证券化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核心和关键,它可以将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实体经济领域向资本市场领域拓展,加速矿产资源的资本化进程,创新西部资源开发的模式,使矿产资源在不开采的状态下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使西部地区潜在的矿产资源储备转化为现实的可利用的资本,能够加快西部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将为西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只要论证科学、相关配套措施到位,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构想是可以付诸实践的。第四,站在微观企业层面,运用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对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矿产资源资本化只有落实到企业的账面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资本化。对矿业权核算的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设置,并对矿业权的取得、持有、处置以及证券化等各环节的业务进行了相关的会计处理,规范了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在企业账面上的会计核算问题,为宏观层面的矿产资源资本化奠定了微观基础。第五,从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化”管理的角度系统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从矿业权交易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建设、矿产资源收益分配、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大企业进入与大项目带动机制等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认为资源、资产和资本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能够实现资源与资本的良性互动,为矿产资源资本化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融合经济学和会计学上的资本化内涵,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矿产资源的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矿产资源资本化会计核算以及矿产资源资本化管理四大方面内容。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理论和技术前提,资本化运营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实现方式和核心,会计核算使矿产资源资本化的过程真正落实到企业层面,是资本化运营的微观基础,“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是矿产资源资本化的有效保障。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绿色环保开发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矿业发展模式和矿业资本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为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提供了借鉴,为西部地区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益分配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梁露曼[8](2011)在《非油气矿产资源确认、计量与报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油气矿产资源指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经济意义的非油气状态(固态)的自然富集物。由于矿产资源的天然产出性导致政府和企业均没有对其价值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看,只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涉及矿产资源方面的具体会计问题。然而,矿产资源大部分是由非油气状态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所构成,且非油气矿产资源在资产特性、开采方式等上与油气资源有着巨大的差异,而我国尚未对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特有的一些交易和事项制定单独的规范,由此引发的相关资源信息的缺失,影响资源的管理与相关利益者的决策。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规范分析研究为基础,系统研究与分类研究相结合,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经验,从非油气矿产资源基础理论及特殊性为研究起点,对非油气矿产资源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作为主线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⑴较完整地阐述了非油气矿产资源的特殊性,提出了非油气矿产资源确认的特殊条件;界定了非油气矿产资源的有形与无形特征,阐述了将矿区权益计入无形资产的理由,丰富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⑵选择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辅之以公允计量的计量属性对非油气矿产资产进行计量。对于历史成本的选择,根据与探明储量的关联度对勘探分阶段计量,在风险较高的预查和普查阶段适用成果法,在后续阶段适用完全成本法;提出每年应缴纳的探矿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使用权费等,都应按一定折现率折现以资本化计入矿区权益成本,以体现资产真实价值。⑶提出对非油气矿产资产采用“历史成本+储量数量+储量价值”的报告模式。在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辅之以矿业权评估中介机构评估的储量价值,再加以储量数量的披露。从多角度披露非油气矿产资产有关信息,保证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平衡。

朱学义[9](2011)在《内蒙古煤炭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自从2001年引入神华集团进驻大草原后,"快速重工业化"的序幕拉开,煤炭行业发展势头很强劲,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煤炭资源转让引起大量外部资本进入,大量销售煤炭初级产品而失去了许多深加工收入,大量消耗煤炭能源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财务发展战略是:立足于煤炭资源的资本化运作、就地转换,做到煤炭开采和环境治理相结合。

朱学义,戴新颖[10](2010)在《论我国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的新思路》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矿业权市场存在着资金盲目流动的现象;二是矿业权竞价出让存在着"炒作"资源价格的现象;三是矿业权收益分配存在着理论依据不足、分配关系模糊的现象;四是不少矿山企业将矿区生态治理的包袱甩给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是:破除探矿权的"物权所有权"属性,将其确认为"用益物权";设立"发现权",确认发现权价值予以"商品化";设立"开采权",由矿山企业付费取得;国家征收的"资源税"应改为"环境资源税"或"资源损失费";国家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改为"资源替代费";对国家收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进行资本化运作。

二、论矿产资源整体价值资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矿产资源整体价值资本化(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诠释——基于自然资源经济学文献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思辨
    1.1 自然资源无价理论
    1.2 自然资源有价理论
2 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构成
    2.1 存在价值
    2.2 劳动价值
    2.3 稀缺价值
    2.4 生态补偿价值
3 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核算:一个模型的修正
4 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实现:基于资本化过程的分析
    4.1 产权界定: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实现的前提
    4.2 生态技术支撑: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实现的动力
    4.3 市场建设: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实现的载体
    4.4 政策支持: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实现的保障
5 结论

(2)矿产的新资源观:从资源、资产到资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述评
二、矿产品的资源属性
    (一)初级性
    (二)不可再生性
    (三)非均衡分布性
三、矿产品的资产属性
    (一)矿产品的劳动价值
    (二)矿产品的效用价值
    (三)矿产品的产权价值
四、矿产品的资本属性
    (一)矿产品资本属性的理论特征
    (二)矿产品资本属性的实践特征
五、矿产品“三资”属性的演进分析
    (一)矿产品"三资"属性演进的历史分析
    (二)矿产品"三资"属性演进的逻辑分析
六、政策建议
    ( 一) 进一步明晰矿产资源产权, 健全矿产资源产权制度
    ( 二)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定价制度, 完善矿产资源价格体系
    ( 三) 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 资产) 核算,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四) 进一步利用 “ 三资”“ 属性”“ 请进来”“ 走出去”,发展矿业经济

(3)要素分配理论视角下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要素分配理论
        2.1.1 要素分配理论应用进展
        2.1.2 矿产资源作为要素参与分配
    2.2 资产证券化理论
        2.2.1 资产证券化界定
        2.2.2 矿产资源证券化可行性
    2.3 实物期权理论
        2.3.1 期权的相关概念
        2.3.2 实物期权价值存在的原理
第三章 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概论
    3.1 矿产资源资本化界定
        3.1.1 矿产资源资本化定义
        3.1.2 矿产资源资本化流程
    3.2 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必要性
    3.3 矿产资源资本化存在的问题
        3.3.1 矿业权的评估定价有待完善
        3.3.2 矿业权流转中存在问题
        3.3.3 矿业权设置不利于矿产资源资本化管理
        3.3.4 矿业权交易市场不完善
        3.3.5 矿业权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四章 基于生产要素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
    4.1 构建研究模型
        4.1.1 要素贡献率计算公式
        4.1.2 计算要素贡献率的步骤
    4.2 实证分析
        4.2.1 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4.2.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五章 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
    5.1 矿业权价值特征
    5.2 矿产资源的价值分析
        5.2.1 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
        5.2.2 矿业权价值计量
    5.3 实物期权评估
    5.4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完善矿产资源资本化的相应对策
    6.1 通过矿业权期权完善矿业权的定价方式
    6.2 完善矿产资源资本化方式
        6.2.1 产权流转
        6.2.2 矿产资源证券化
    6.3 优化矿业权设置
    6.4 完善矿业权交易市场
    6.5 健全矿业权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4)矿产“三资”统筹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2 矿产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概念与关系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矿产资源
        2.1.2 矿产资源资产
        2.1.3 矿业资本
        2.1.4 矿产资源矿业权
    2.2 矿产资源、资产和资本之间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3 矿产资源资产化理论与实现途径
    3.1 矿产资源资产化的定义
    3.2 世界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概述
        3.2.1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概述
        3.2.2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3.2.3 世界主要矿产国家的矿业政策
    3.3 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历史、现状
        3.3.1 我国矿产资源勘探产业历史沿革
        3.3.2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业的形成
        3.3.3 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开发潜力
        3.3.4 矿产资源开发业现状和国家政策
    3.4 本章小结
4 矿产资源资产价值的构成
    4.1 矿产资源资产价值的定义
    4.2 相关理论简介
        4.2.1 价值理论
        4.2.2 矿产资源产权理论
        4.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4.3 矿产资源价值构成
        4.3.1 资源资产价值理论
        4.3.2 资源资产生态价值理论
        4.3.3 资源资产可持续利用理论
        4.3.4 资源资产核算理论
    4.4 本章小结
5 矿产资源价值的实现
    5.1 矿产的生产流程
        5.1.1 地质调查阶段
        5.1.2 矿产勘查阶段
        5.1.3 开采阶段
    5.2 矿产资源价值实现的前提
    5.3 矿产资源价值实现途径
    5.4 矿产资源价值实现步骤
    5.5 本章小结
6 矿产资源价值的计量
    6.1 矿产资源价值计量的目的和意义
    6.2 矿产资源价值计量方法评述
        6.2.1 历史成本计量法
        6.2.2 公允价值计量法
        6.2.3 现行价值计量法
        6.2.4 现值计量法
    6.3 矿产资源价值计量模型
        6.3.1 自然价值成本
        6.3.2 勘查价值成本
        6.3.3 环境价值成本
        6.3.4 资源损耗成本
    6.4 本章小结
7 矿产资源资本化
    7.1 矿产资源资本化含义
    7.2 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
    7.3 矿产资源资本化方式和程序
        7.3.1 矿业资本市场现状
        7.3.2 矿产资源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7.4 矿业资本国际化格局和国际化途径
        7.4.1 全球矿业资本市场格局
        7.4.2 加快矿业资本国际化途径
        7.4.3 实施权利和红利分配金改革
    7.5 本章小结
8 矿产“三资”统筹管理
    8.1 “三位一体”战略管理机制
        8.1.1 “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概述
    8.2 “三资”统筹管理具体措施
        8.2.1 矿业权交易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的完善建立
        8.2.2 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的合理构建
        8.2.3 矿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8.2.4 大型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机制
    8.3 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统筹管理
        8.3.1 矿产资源资产化统筹管理制度
        8.3.2 矿产资源资本化统筹管理制度
    8.4 矿业投资风险与分担机制
        8.4.1 矿业投资风险的类型
        8.4.2 矿业投资风险分担机制
    8.5 优化矿业资源评估与法律制度
        8.5.1 矿业资源评估系统建立
        8.5.2 法律救济制度
        8.5.3 完善矿权交易和矿业资本市场
        8.5.4 继续推进地质勘探和税制机构改革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1 主要结论
        9.1.2 我国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发展展望
    9.2 本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简历

(5)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管理研究 ——以云南省矿产资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代表性研究内容
        1.2.3 相关研究的重点
        1.2.4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环境补偿与矿产资源价值理论分析
    §2.1 生态环境补偿基本理论
        2.1.1 生态环境补偿的实质
        2.1.2 生态环境补偿的性质
        2.1.3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内容
        2.1.4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原则
        2.1.5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理论基础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矿产资源价值分析
        2.2.1 矿产资源价值原理
        2.2.2 矿产资源价值的结构
        2.2.3 矿产资源价值形成机理
        2.2.4 影响矿产资源价值的因素
        2.2.5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环境补偿与矿产资源价值评估
    §3.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基础
        3.1.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依据
        3.1.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条件
    §3.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模型
        3.2.1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原理
        3.2.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与计量模型
    §3.3 生态环境补偿在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3.3.1 生态环境补偿价值评估原则
        3.3.2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的定价依据
        3.3.3 生态环境补偿价值评估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4.1 模型设计与参数分析
    §4.2 影响因素与评估过程
    §4.3 评估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研究
    §5.1 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产资源资产管理
        5.1.1 中国矿产资源状况与管理
        5.1.2 矿产资源资产与矿产资源的区别
        5.1.3 矿产资源资产的特性
    §5.2 矿产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与管理实践
        5.2.1 矿产资源资产的权益
        5.2.2 中国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5.3 矿产实行“三位一体”管理的思考
        5.3.1 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本质
        5.3.2 矿产资本化过程与管理
        5.3.3 中国实现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障碍
        5.3.4 实现矿产三位一体管理的基本要求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云南省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6.1.1 云南省矿产资源基本状况
        6.1.2 云南省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6.1.3 云南省矿业发展有待完善的措施
    §6.2 云南省滇东南地区钨矿价值评估
        6.2.1 地质与矿产成矿分析
        6.2.2 物探、化探、遥感、重砂分析
        6.2.3 矿产资源量的预测
        6.2.4 预测过程与预测结果
        6.2.5 资源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补偿因素
    §6.3 云南省铜矿资源可持续性管理
        6.3.1 云南省铜资源状况
        6.3.2 中国铜矿资源与利用状况
        6.3.3 基于生态环境补偿的云南省铜矿资源可持续性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成果
    §7.2 论文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6)矿产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位一体管理的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分矿产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管理
    1.1 矿产的资源化管理的实质是财富管理
    1.2 矿产的资产化管理实质为经营管理
    1.3 矿产的资本化管理是人格化收益管理
2 矿产资本化管理需要完成资本化过程
    2.1 矿产资本化过程是人格化资本品形成
    2.2 矿产资本化过程是确定矿产价值权益
    2.3 矿产资本化过程是发挥矿产使用价值的最大效用
3 中国现有矿产管理体制不利于三位一体
    3.1 矿业权设置不能解决矿产资本化管理问题
    3.2 矿业权定价机制不能满足矿产资本化管理要求
    3.3 矿产管理体制影响着矿产品的定价权形成
4 实现矿产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对策建议
    4.1 理顺矿产管理, 明确管理主体
    4.2 矿产管理必须确保矿产品定价权
    4.3 矿业管理要促进矿业资本市场发展

(7)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很低
        1.1.2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1.1.3 “十二五”规划将西部开发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战略位置
    1.2 研究意义
        1.2.1 促进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变
        1.2.2 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实现西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1.2.3 实现自然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4 有利于形成企业开发为主的西部资源开发机制
        1.2.5 有助于推动西部开发的金融支持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资源经济学与资源管理学相关理论
        2.1.1 矿产资源持续优化利用理论
        2.1.2 矿产资源产权理论
        2.1.3 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2.2 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与“资源资本化”理论
        2.2.1 “资源诅咒”理论
        2.2.2 “资源资本化”理论
    2.3 经济学与会计学中的资本与资本化理论
        2.3.1 传统的资本理论
        2.3.2 自然资本论
        2.3.3 资本化理论
    2.4 金融学中的资产证券化理论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国内自然资源资本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2.6.1 土地资源资本化
        2.6.2 旅游资源资本化
        2.6.3 矿产资源资本化
        2.6.4 对已有成果的简单评述
    2.7 国外矿业资源管理的经验
        2.7.1 美国矿业资源管理体制
        2.7.2 加拿大矿业资源管理
        2.7.3 德国矿业资源管理
        2.7.4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8 西部地区资源资本化(矿产资源资本化)理论构想
        2.8.1 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内涵
        2.8.2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的目标
第三章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前提: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
    3.1 矿产资源产权界定
        3.1.1 矿产资源产权的结构
        3.1.2 矿产资源产权的属性
        3.1.3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建设
    3.2 矿产资源的价值计量问题
        3.2.1 矿产资源价值计量的一般模型
        3.2.2 地质勘查费的计量模型
        3.2.3 矿产资源绝对收益的计量模型
        3.2.4 矿产资源级差收益的计量模型
    3.3 矿产资源性资产评估问题
        3.3.1 矿产资源性资产评估实质:矿业权评估
        3.3.2 矿业权评估方法模型
第四章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的实现方式:产权流转与证券化
    4.1 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的实质——矿业权资本运营
    4.2 矿产资源产权流转(矿业权流转)
        4.2.1 矿业权出让
        4.2.2 矿业权转让
    4.3 矿产资源证券化
        4.3.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重大意义
        4.3.2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
第五章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运作与实证分析
    5.1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模型
    5.2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5.2.1 资产池的组建
        5.2.2 设立特定目的机构(SPV)
        5.2.3 资产转移(破产隔离)
        5.2.4 信用增级
        5.2.5 信用评级
        5.2.6 证券发售与管理
    5.3 资产支持证券的组成要素
        5.3.1 证券的期限
        5.3.2 证券的融资规模
        5.3.3 资金募集方式
        5.3.4 投资者的选择
        5.3.5 发行范围
    5.4 证券化基础资产选择博弈分析
        5.4.1 模型假设
        5.4.2 模型分析
        5.4.3 模型结论
    5.5 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模型
    5.6 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5.7 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经验实证
        5.7.1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项目资产证券化
        5.7.2 墨西哥石油公司石油出口应收款资产证券化
        5.7.3 海南三亚地产投资券
    5.8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相关配套措施
        5.8.1 修订并完善相关法律、准则
        5.8.2 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与评级机构
        5.8.3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建立健全监管法规
        5.8.4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5.8.5 完善矿业权评估和矿业权流转市场
第六章 矿产资源资本化运营的微观基础:会计核算问题
    6.1 会计核算视角的矿产资源资本化内涵
        6.1.1 支出处理资本化
        6.1.2 资金渠道资本化
        6.1.3 经营实体未来现金流量资本化
    6.2 矿业权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6.3 矿业权核算相关会计科目设置
    6.4 矿业权取得与转让相关账务处理
        6.4.1 《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对矿区取得的会计处理
        6.4.2 矿产资源勘探的会计核算问题
        6.4.3 矿产地质成果的会计核算问题
        6.4.4 采矿权取得的会计核算问题
        6.4.5 矿业权摊销(折耗)的账务处理
        6.4.6 矿业权资产减值的核算
        6.4.7 矿业权转让的会计核算
    6.5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相关的会计问题
        6.5.1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
        6.5.2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计量
        6.5.3 相关账务处理
第七章 矿产资源资本化的保障:“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
    7.1 矿产资源、资产与资本“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概述
        7.1.1 “三位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提出
        7.1.2 矿产资源、资产化与资本化的内在联系
    7.2 建立完善的矿业权交易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机制
        7.2.1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交易市场
        7.2.2 建立风险勘查资本机制和矿业资本市场
    7.3 构建公平合理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机制
        7.3.1 推进资源税费制度改革
        7.3.2 改革相关税收的分享政策
        7.3.3 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7.3.4 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7.4 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
        7.4.1 在西部地区推广排污权交易
        7.4.2 开发CDM项目
        7.4.3 积极主动参与CDP(碳信息披露)项目
        7.4.4 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7.4.5 科学地运营生态资本
        7.4.6 加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7.5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矿产资源开发机制
        7.5.1 国有大型企业
        7.5.2 优秀的民营企业
        7.5.3 资源开发主体强化社会责任
    7.6 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开发方式
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非油气矿产资源确认、计量与报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1.2.2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
    2.1 会计基础理论
        2.1.1 资产负债观
        2.1.2 会计目标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非油气矿产资源的价值理论
    2.3 非油气矿产资源的权益价值理论
    2.4 非油气矿产资源的资本化理论
3 非油气矿产资产确认研究
    3.1 非油气矿产资源的相关概念及特殊性
        3.1.1 相关概念
        3.1.2 非油气矿产资源的特殊性
    3.2 CAS27 与 IFRS6 的比较与借鉴
    3.3 非油气矿产资产确认的特殊条件
        3.3.1 非油气矿产资产确认的特殊性
        3.3.2 非油气矿产资产确认的条件
    3.4 非油气矿产资源的有形与无形特征
    3.5 非油气矿产资源的确认
4 非油气矿产资产计量研究
    4.1 CAS27 与 IFRS6 的比较与借鉴
    4.2 非油气矿产资产的计量属性与计量方法
        4.2.1 计量属性
        4.2.2 非油气矿产资产计量方法的分析选择
    4.3 非油气矿产资产的初始计量
        4.3.1 交易取得非油气矿产资产
        4.3.2 自行勘探投入取得非油气矿产资产
    4.4 非油气矿产资产的后续计量
        4.4.1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4.4.2 矿区权益的后续计量
        4.4.3 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探
        4.4.4 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
        4.4.5 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
        4.4.6 矿区废弃
5 非油气矿产资产报告研究
    5.1 CAS27 与 IFRS6 的比较与借鉴
    5.2 非油气矿产资源行业的财务报告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5.3 非油气矿产资源行业会计报表的建议内容与格式
    5.4 非油气矿产资产会计附注的揭示
        5.4.1 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5.4.2 储量数量
        5.4.3 储量价值
        5.4.4 其他
6 本文创新点与局限性
    6.1 本文创新点
    6.2 本文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9)内蒙古煤炭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1 煤矿产量逐年增长
    1.2 为国家提供的资源税逐年快速上升
    1.3 煤炭基础储量近年略有下降位于全国第二
    1.4 煤炭能源消耗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在90%以上
    1.5 废气排放量逐年上升
2 内蒙古煤炭行业发展产生的问题
    2.1 煤炭资源转让引起大量外部资本进入
    2.2 大量销售煤炭初级产品而失去了许多深加工收入
    2.3 大量消耗煤炭能源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内蒙古煤炭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的确定
    3.1 应立足于煤炭资源的资本化运作
    3.2 应立足于煤炭资源的就地化转换
    3.3 应立足于煤炭开采和环境治理相结合

(10)论我国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一)矿业权市场存在着资金盲目流动的现象
    (二)矿业权竞价出让存在着“炒作”资源价格的现象
    (三)矿业权收益分配存在着理论依据不足、分配关系模糊的现象
    (四)不少矿山企业将矿区生态治理的包袱甩给政府
二、我国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的新思路
    (一)破除探矿权的“物权所有权”属性,将其确认为“用益物权”
    (二)设立“发现权”,确认发现权价值予以“商品化”
        1. 发现权的理论价值研究[7](P21)。
        2. 发现权的实用价值确定。
        3. 发现权归属及“商品化”途径研究[8](P7)。
    (三)设立“开采权”,由矿山企业付费取得
    (四)国家征收的“资源税”应改为“环境资源税”或“资源损失费”
        1. 将“资源税”改为“环境资源税”。
        2. 将“资源税”改为“资源损失费”。
    (五)国家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改为“资源替代费”
    (六)对国家收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进行资本化运作

四、论矿产资源整体价值资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然资源资本化价值诠释——基于自然资源经济学文献的思考[J]. 严立冬,李平衡,邓远建,屈志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0)
  • [2]矿产的新资源观:从资源、资产到资本[J]. 伍世安. 企业经济, 2016(01)
  • [3]要素分配理论视角下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研究[D]. 曹耀.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09)
  • [4]矿产“三资”统筹管理研究[D]. 许小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5)
  • [5]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管理研究 ——以云南省矿产资源为例[D]. 师红聪.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6]矿产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位一体管理的经济研究[J]. 向建群,刘云忠,尤孝才. 中国矿业, 2013(01)
  • [7]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研究[D]. 王艳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8]非油气矿产资源确认、计量与报告研究[D]. 梁露曼. 重庆理工大学, 2011(05)
  • [9]内蒙古煤炭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J]. 朱学义. 煤炭经济研究, 2011(03)
  • [10]论我国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的新思路[J]. 朱学义,戴新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标签:;  ;  ;  ;  ;  

论矿产资源总价值的资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