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新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梦想——记录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用高新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梦想——记录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一、用高新技术圆资源循环之梦——记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姜亚俊[1](2021)在《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及其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强,李峰,鲍树涛[2](2019)在《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发展模式成循环经济典范——鲁北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综述》文中认为介绍了鲁北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历程以及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的具体做法、模式特征。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生态工业模式的创立和清洁生产目标的完成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鲁北生态工业模式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特别适宜在大型磷化工园区和大型海洋化工园区及企业内推广应用。

衣庆焘[3](2017)在《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研究 ——兼论新疆地区产业生态化治理模式选择》文中提出伴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具有依赖资源发展产业特征的地区,诸如新疆、内蒙、山西等省份,亟待找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现有的资源型产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然而,国内外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研究都少有针对资源型产业园区,形成系统深入的生态化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国内在实践中也出现了简单照搬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运作模式的状况。为了探寻上述问题的理论答案,本研究依据工业生态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群组案例分析等方法,试图从错综复杂的资源型产业生态网络中识别出具有规律性的生态化治理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典型案例的基础内容分析;典型案例生态化治理模式的归纳;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特征及规则;以及新疆地区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选择等。首先,对卡伦堡、山东九发等28个案例的物质流交换关系,并参照国内对工业产业园区的研究结论,归纳出单产主导型、多产混合型、资源再生型、农产品加工与生活混合社区等四种产业园(区)类型;其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绘制出28个资源型生态工业园(区)的案例的生态化网络图,并采用UCINET软件,计算出所有案例的整体网络密度、网络平均距离、网络凝聚力指数、网络向外/向内中心度、节点企业的中心度等指标数据;第三,通过分析案例的社会网络特征,归纳出五种彼此具有显着差异的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治理模式:分别是副产品链拓展治理模式、废弃物集中分解治理模式、产品加工自循环治理模式、固废再利用主导型治理模式和主产品链延伸治理模式。研究结果发现,五种资源型产业生态治理模式所适用的产业类型和园区类型各不相同,并且在产业网络中的分解者所处的地位、物质流向内向外趋势、主体之间的物质流交换关系数量、产业链延伸方式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能够据此提出不同治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和治理规则。最后,在分析新疆地区的自然禀赋、资源型产业(包括园区)生态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上述理论研究结果,提出了新疆地区的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新疆地区可以将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棉纺/纺织/轻纺、光伏和风电产业作为开展生态化治理的主要资源型产业,多数情况下首选副产品链拓展模式作为治理手段。本研究从生态化治理的视角分析资源型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结果是对现有资源型产业和生态工业园理论的补充,对我国典型的资源依赖地区的产业升级改造具有借鉴价值。

赵晓霞[4](201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生态恶化与资源约束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无法逾越的阻碍,尤其是我国当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严重污染资和能源相对短缺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亟需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建立生态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是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实际而推行的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立足国情统筹兼顾,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强调减量化原则优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从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循环经济的思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约意识和循环意识与中国传统循环农业的生产实践,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其在我国其发展经历了发展起步阶段、示范推广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并在理论和实践上继续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主要源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恶化的矛盾以及物质需求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贵港模式,即通过不同产业之间形成资源的梯度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竞争力;鲁北化工模式,即通过构建多条相关生态工业链,使物质资源在各工业链中充分利用,循环利用,既增加了鲁北化工集团的经济效益,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山东省“点、线、面”发展模式,即以企业单位为点、以经济产业园为面、以各城市为面,形成点线面结合,三层次的循环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共同繁荣的局面;辽宁省“3+1”典型区域模式,即通过建立大中小三个层次的经济循环系统以及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带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着,循环经济法规及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管理与技术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但从整体来看,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政策和循环经济示范推广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技术转化率低,循环经济教育尚未普及。因而应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宣传教育、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推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及其适用推广、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发展交流合作、健全循环经济示范推广机制、培养公众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

张诗超[5](2015)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看作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经济、环境、资源等都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任何时候,经济发展都要受到环境、资源系统的制约。人类社会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来的掠夺式发展对环境与资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导致21世纪人类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促使人们开始检讨和反思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分为三个层面,即微观层面(企业)、中观层面(工业园区)和宏观层面(区域、国家)。中观层面即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其中居于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中国工业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虽然高新区已取得巨大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看到,目前,绝大多数高新区总(?)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聚集不够,生态化水平不高。虽然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是高新技(?)产业,但高新技术企业同样会有污染,而且一些高科技污染或许会以更隐蔽的方(?)对生态环境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是污染的更高形式。因此,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探索式案例与理论假设、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实际,遵循"探索性案例研究——生态化改造的理论分析——初始假设性命题——生态化改造的主要因素——评价变量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的研究思路,对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进行研究,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框架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进行生态化改造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衡量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水平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将丰富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促进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我国高新区进行生态化改造,促进我国不同类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管理。本章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是以企业和园区为二元主体(企业是主体,园区管理部门是主导),以投入(高新技术污染治理、产业共生与循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出(生态化改造效益和满意度)为作用机制。(2)第二章是文献回顾和述评。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演进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通过梳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涵义,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高新技术产业污染通常被忽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研究产业演进理论可以看出,从传统制造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再到产业生态化,是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得到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有价值的观点。同时,对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包括生态工业园的内涵、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发展现状等,通过总结生态工业园在园区生态化改造方面的理论贡献,提出综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演进和生态工业园相关理论,构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理论,作为本文的基本理论视角。其后,对国家、地方、文献中的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回顾。最后,对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综合现有文献存在的空白,发现本研究的切入点。(3)第三章是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探索式案例研究及理论分析。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既与普通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有相同之处.又因其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需治理高新技术污染而有特殊之处,尤其是对实现产业共生与循环,即高新技术产业生态链建设要高度关注。通过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并选取三个典型高新区样本——南昌高新区、合肥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对它们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具体案例进行探索式分析,找出其共性,通过上述案例研究,得出高新区生态化改造初步的理论判断,即高新技术污染治理是关键,产业共生与循环是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支撑,企业是生态化改造的主体,园区管理部门是生态化改造的主导。根据这些理论判断,本文提出了17个假设命题,并构建了初始理论框架,同时分析了企业和园区管理部门进行生态化改造的成本和绩效无差异曲线,为构建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评价体系奠定基础。(4)第四章是问卷调查和分析。为验证上章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命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熟悉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被调查者对假设命题的认同度来验证。首先对回收问卷的统计结果做一个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并就其是否符合所对应的假设命题作一阐述。其次应用以灰色关联法对所列各项因素指标进行处理,以便探究前述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结果的具体情况,更好地将其归类,之后根据各问卷指标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影响因素划分为五大部分:高新技术污染治理部分、产业共生与循环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部分、生态化改造效益部分、生态化改造满意度部分,各部分皆有相对应的命题对应,以初步构建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框架。(5)第五章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构建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重要指导。生态工业园子系统众多,层次结构错综复杂,关联关系纵横交错,要科学描述和定量评价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状况,必须建立由多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立体、全面、动态的反映,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态工业园既是一个经济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因此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评价在指标设计时应注重统筹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动态性与静态性原则,最终建设一个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在初始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按照证实的理论命题,从国家指标、地方指标、文献指标三个方面遴选符合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特征的指标,来构建一套简便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目标层,将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水平的评价作为总体目标;第二层是准则层;第三层为指标层,将每个变量具体化为若干个指标,共计26个,其中统计定量指标25个,评估定量指标1个。选取定量指标主要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尽量选取通用的统计指标;设计定性指标主要考虑能否反映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关键特征,是否具有代表性。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既注重生态工业园普遍性指标的设计,又兼顾高新区的特点,尤其突出了生态化特征,内在逻辑性得到加强。该指标体系既可为各高新区如何进行生态化改造提供改进的思路,又可衡量各高新区现在生态化改造的达标情况,能够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状况。(6)第六章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通过从相关政府部门、数据库所得数据,以南昌、合肥、西安三地的高新技术园区为研究对象,以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三个园区生态化改造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个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综合评价依次为合肥、西安、南昌。(7)第七章对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出其现状及不足,主要是生态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基于此,重点构建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深加工、光机电一体化资等五大主导产业及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产业链,并根据其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起到指导作用。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高新区生态化改造及其评价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创新,主要的创新点在于:(1)从研究视角来看,现有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及评价研究未考虑到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且主要局限于建设效果及其绩效评价,本文以高新区生态化改造作为特定研究对象,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视角,对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主体因素和作用机制作了深入剖析,从而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理论,设计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链,为高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借鉴和参考。(2)从研究范式来看,本文以典型高新区生态化改造作为探索性案例研究,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初步理论判断并提出命题假设,然后以问卷调查实证对命题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据此设计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之后以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前述三个典型高新区相关数据代入评价模型,作为解释性案例,并专门针对南昌高新区分析其生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政策建议。上述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联,不落俗套,脱离了以往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窠臼。(3)从研究观点来看,本文以高新技术污染治理作为关键,以产业共生与循环作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以生态化改造效益和满意度作为评价尺度,构建了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当前影响高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重要因素,构建一套可操作性较强、反映高新区生态化改造鲜明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科学评价高新区生态化改造及构建生态产业链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是一个包含复杂内容的系统工程研究,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在理论和实践的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展开研究。由于作者时间、自身水平及研究基础所限,本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国家环保部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生态工业园统计制度,信息不完全,导致收集各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相关数据难度很大,因此未能对目前已列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的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进行统一的量化评价并排序。(2)目前对高新区这一特殊区域生态化改造的关注度还不高,对高新技术产业所造成的污染如何进行治理还研究得不够深入,有待于今后结合不同的产业特点和生态工业园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3)对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何进行高新技术污染治理,通过顶层设计、制度激励、行政约束等手段来促进园区生态化改造没有涉及,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日臻完善。(4)对南昌高新区生态产业链的设计,本文从主导产业生态化改造入手设计了生态产业链,如果能收集到其龙头企业的内部数据,运用具体数据深入研究其内部循环系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建议则会使得研究更为完善,笔者曾经尝试这样做过,但企业在这方面数据不全,收集工作难以开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踪鼎[6](2015)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个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现象成为制约人类的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己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只能阻碍我。国进入真。正现代化的速度。从长期角度来看,良性的循环应自发展阶段起就要开始形成,才能得到更迅速的发展。由于我国现有的消费体系现在还处于形成阶段,通过走循环经济之路去建立一个环境与资源都是低消耗的社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环境负荷为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形式。在美、德、法、日。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走、技术含。量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并且消。耗资源低、污。染环境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可以确定的是,在不。久的未来,循环经济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将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最近,我国雾霾问题严重污染环境、污水到处横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许多“铬大米”、PM2.5、“癌症村”等的严重污染闻事件接连不断。由于我国资。源有限而且人口多,人均淡水资。源仅达到世界人均的1/4;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2/5,面积仅为1.43亩;人均森。林面积仅有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高达四十多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形势非常的严。峻。可以说,不论是在能。源资源供给能力还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是从温室气体环境容量以及今后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我国都不能继续通过这种粗放型增长推进实现现代化。循环经。济通过采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模式且是一种闭环流动的经济形式,其最终结果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中,资源—产品一再。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线性流程,实现了再使用、减量化然后再循环的原则,即“3R”为原则。通。过用此种发展方式极大地缓解了日趋严重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发展之间的严重矛盾,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异同点,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山东省济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针对我国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了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循环经济政策特点与原理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为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必然途径,论证了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在实现过程上的共同性,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的建议。

尹坚[7](2013)在《工业园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升级路径研究 ——以镇江新区为例》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环保和生态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当前,中国水资源、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单纯依靠能源、资源无节制消耗的粗放式发展已不可持续,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将成为必然。工业园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将直面已经到来的冲击,众多功能工业园的重组和生态化升级已不可避免。镇江作为长三角腹地,在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长三角整体性产业升级和自身经济结构重构等多重因素的压力下,对产业进行生态化升级改造将有利于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产业生态研究现状和产业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位-产业关联-生态化”的研究思路对传统工业园的生态化升级进行了探讨。在多方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对生态工业系统进行评价,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了如下原则: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全面性与主要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引导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涉及到3个一级指标(园区综合发展水平、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园区协调共生程度)、10个二级指标(经济绩效水平、环境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环境与社会协调程度、社会与经济协调程度、政策与管理水平)和66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实证分析了镇江新区产业生态化升级的内外条件,深入讨论了其产业生态化改造和升级的路径和方式。结合镇江新区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对新区的主导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对比和深入剖析,利用优化后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资源交换模型”,对镇江新区的广义生态结构进行了估算和详细分析,厘清了镇江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升级的基础、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具体分析,镇江新区产业生态系统属于二级产业生态系统的初级阶段,同时三级产业生态系统有一些端倪。考虑到镇江新区的“关联共生”特性,镇江新区的产业生态化建设需要在已经形成的二级产业生态基础上升级已有产业结构,并且要适当提前培养和建设代表三级产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或产业,引导整个二级产业生态系统的适时转型和升级,从而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的三级产业生态系统。本文的结尾给出了镇江新区生态化升级的路径和对策建议。镇江新区可以在既有的产业基础、园区建设上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机遇,加快园区产业的生态化升级或改造,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建设,从而实现镇江新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镇江新区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协调发展。镇江新区只有依靠内部发展与外部条件的共同有效作用,才能成功地实现产业生态化升级。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工作委员会[8](2013)在《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强大的国家——“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十年发展研究报告(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四部分中国化工500强常青树企业的成功之路我们推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十年中,每次上榜企业都有一些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下榜了,也有不少新上榜的企业。即使仍在榜上的企业,排名位次也有上下很多变化。这说明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这是正常现象,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都有类似情况。但我们也发现,十年来有一批企业始终榜上有名,尽管名次有变化,可上榜后就从未下榜过。我们可称其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的常青树。据统计,这批常青树企业有138家。我们探寻这些常青树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中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基业长青,不断做大做强,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余芳[9](2013)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探析》文中认为工业化是以工业生产与发展占社会经济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致使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之间矛盾冲突凸显,使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国内外那些由于传统粗放式工业发展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生态系统遭破坏等一系列的惨痛教训,使人们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从生态学角度探索研究产业的新发展,试图将产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持续性发展,这种新发展模式就是产业生态化或称工业生态化。在我国今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工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是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同时工业生态化发展又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思想理论指导。我国一些正处于工业化追赶进程中的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间存在较大博弈,因而本文选择处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昆明市作为研究对象,在以生态文明发展视角为研究背景下结合工业生态化基本理论,对昆明工业产业今后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提出一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云南昆明或具有相似发展情况的城市及地区走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的参考,这也是本论文的要义所在。本论文共分为五大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介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产业生态化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接着在第二章中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思想,这也为后文研究提供思想理论指导。然后在第三章中对昆明工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再从中分析出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总结出昆明工业产业进行生态化发展的必要性。在对论文以上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发展视角,在本论文的第四章做出详细综合阐述关于实现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实施建议以及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保障构建措施。最后在第五章中对本论文的全文研究进行总结归纳。

李天[10](2012)在《低碳生态工业园构建理论方法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遭受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机后,一些工业化国家开始努力寻求通过末端治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工业园开始兴起,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许多国家都建设了数百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蓬勃的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凸显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各地也在工业企业较集中的地区积极地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试点。虽然我国在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如今,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与建设在我国已是如火如荼。然而,随着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各地的自然情况、工业布局以及经济基础存在差异,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链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程度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别。这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规范、评估以及改造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构建合理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同时应运用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对园区的总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的时代背景下,论文对生态工业园区理论基础进行了汇总、梳理以及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存在问题的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分别提出了从园区尺度、区域尺度和区际尺度三个不同尺度上的低碳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的理论方法,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尺度的低碳生态园的理论模型,对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低碳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体系与结构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更加科学与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构建了低碳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了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应协调发展,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价值。论文以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为例,在收集资料、现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园区实际情况与特点,设计了针对“低碳”理念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式,利用matlab软件,对园区总体运行状况进行了运算、模拟与综合评价,最后分析得出的总体评价结果,提出对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二、用高新技术圆资源循环之梦——记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高新技术圆资源循环之梦——记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2)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发展模式成循环经济典范——鲁北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鲁北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模式的创新发展
    1.1 脱硫石膏、钛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业性试验的成功及产业化运行
    1.2 烷基化废酸和钛白废酸的高效高值利用
    1.3 含硫类固液废物协同处理新体系创立
    1.4 拉伸产业链条,开辟未来新发展空间
2 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具体做法和模式特征
    2.1 做好余热回收利用,提高工艺节能水平
    2.2 调整能源结构,实现高硫煤清洁利用,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2.3 推进清洁生产,提升改造生产设备和工艺,实现产业节能
    2.4 健全能源管理制度,使企业节能有章可循
    2.5 “三废”排放情况
        2.5.1 用水情况
        1)对用水量大的装置建设循环水系统,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2)装置之间的废水可级联使用。
        2.5.2 大气污染控制情况
        2.5.3 固废污染控制情况
3 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生态工业模式创立和清洁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4 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发展模式的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
    4.1 经济效益
        4.1.1 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4.1.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提高
    4.2 环境效益
        4.2.1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
        4.2.2 废物资源化利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4.3 生态效益
    4.4 社会效益
5 鲁北生态工业模式的推广意义

(3)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研究 ——兼论新疆地区产业生态化治理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指导理论与方法
        1.4.1 工业生态理论
        1.4.2 治理的理论
        1.4.3 社会网络分析法
    1.5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贡献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1 资源型产业发展相关研究述评
        2.1.1 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界定
        2.1.2 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2.1.3 资源型产业发展研究运用的相关分析方法
    2.2 产业生态化发展相关研究述评
        2.2.1 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2.2.2 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与评价方法
        2.2.3 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
    2.3 新疆地区产业发展相关研究述评
        2.3.1 新疆产业竞争力评价
        2.3.2 新疆产业结构研究
        2.3.3 新疆产业与经济和环境效益等发展关系研究
        2.3.4 新疆产业生态化研究
3 案例研究设计
    3.1 案例总体思路与方案
        3.1.1 拟解决的问题
        3.1.2 总体研究思路
        3.1.3 采用的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
    3.3 信息收集及其编码方案
        3.3.1 信息收集方案
        3.3.2 数据编码方案
    3.4 案例研究假设
    3.5 案例的选择
        3.5.1 案例选择的国别与时间
        3.5.2 案例的具体产业和编码
        3.5.3 案例产业园区的分类
        3.5.4 典型案例的遴选原则
        3.5.5 典型案例的遴选结果
    3.6 典型案例的社会网络计算方法
        3.6.1 变量计算方法
        3.6.2 原始数据表示方法
4 典型案例基础性分析及园区分类
    4.1 工业产业园(区)的分类准则
    4.2 单产主导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4.3 多产混合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4.4 资源再生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4.5 农产品加工与生活混合社区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4.6 本章研究结果总结
5 典型案例社会网络测算及生态化治理模式
    5.1 副产品链拓展治理典型案例
        5.1.1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
        5.1.2 芬兰kymi生态工业园区
        5.1.3 副产品链拓展治理模式归纳
    5.2 废弃物集中分解治理典型案例
        5.2.1 日内瓦产业生态园
        5.2.2 奥地利施蒂利亚生态工业园
        5.2.3 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区
        5.2.4 废弃物集中分解治理模式归纳
    5.3 产品加工自循环治理典型案例
        5.3.1 山东九发农业生态工业园
        5.3.2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
        5.3.3 斐济苏瓦生态工业园区
        5.3.4 菲律宾玛雅农业生态园
        5.3.5 北京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项目
        5.3.6 产品加工自循环治理模式归纳
    5.4 固废再利用主导型治理典型案例
        5.4.1 美国乔克托生态工业园
        5.4.2 固废再利用主导型治理模式归纳
    5.5 主产品链延伸治理典型案例
        5.5.1 潍坊滨海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
        5.5.2 新疆天业生态工业园
        5.5.3 主产品链延伸治理模式归纳
    5.6 辅助案例描述
        5.6.1 辅助案例的社会化网络分析结果
        5.6.2 辅助案例的生态化治理特征
        5.6.3 辅助案例的生态化治理模式
    5.7 本章研究结果总结
6 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特征及规则
    6.1 资源型产业生园区态化治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6.1.1 生态化治理模式案例结果的统计分析
        6.1.2 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的社会网络特征
        6.1.3 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特征总结
    6.2 不同治理模式的匹配分析
        6.2.1 单个产业与治理模式的总体匹配
        6.2.2 不同类型园区与治理模式的匹配分析
    6.3 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生态化治理规则
        6.3.1 副产品链拓展模式治理规则
        6.3.2 废弃物集中分解模式治理规则
        6.3.3 产品加工自循环模式治理规则
        6.3.4 固废再利用主导型模式治理规则
        6.3.5 主产品链延伸模式治理规则
    6.4 不同治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分析
    6.5 本章研究结果总结
7 新疆地区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选择
    7.1 新疆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分析
        7.1.1 石油天然气资源
        7.1.2 煤炭等矿产资源
        7.1.3 农作物与果品资源
        7.1.4 畜牧业资源
        7.1.5 土地资源与光热资源
    7.2 新疆地区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7.2.1 能源的高消耗与低效率
        7.2.2 资源型产业“三废”的高排放
        7.2.3 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现状
    7.3 新疆地区代表性产业园区与资源型产业选择
        7.3.1 新疆地区产业园区的基本状况分析
        7.3.2 资源型产业分析及其研究对象选择
        7.3.3 代表性资源型产业园区选择
    7.4 新疆地区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匹配分析
        7.4.1 典型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治理概述
        7.4.2 典型资源型产业园区的生态化治理模式匹配
    7.5 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7.6 本章研究结果总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存在的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的来源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四、创新之处和主要观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和历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概念释义
        (一)循环经济概念和重要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循环和节约意识
        (二)中国传统循环农业生产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循环经济思想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起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示范推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全面推进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与模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动力
        (一)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需要
        (二)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恶化的矛盾
        (三)物质需求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广西贵港模式
        (二)鲁北化工模式
        (三)山东省“点、线、面”发展模式
        (四)辽宁“3+1”发展模式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及特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成效
        (一)循环经济法规及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二)循环经济理论建设研究成果丰硕
        (三)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四)循环经济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循环经济生产实践逐步深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特点
        (一)立足国情统筹兼顾
        (二)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
        (三)强调减量化原则优先
        (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五)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规章尚不健全
        (二)循环经济创新技术转化推广率低
        (三)示范推广机制不健全
        (四)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尚未全面普及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宣传教育
        (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三)推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及适用推广
        (四)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发展交流合作
        (五)健全循环经济示范推广机制
        (六)培养公众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5)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核心观点
    1.4 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研究的回顾
    2.1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研究
    2.2 关于产业演进理论研究
    2.3 关于生态工业园研究
        2.3.1 关于生态工业园理论基础研究
        2.3.2 生态工业园建设研究
    2.4 生态工业园评价研究
        2.4.1 生态工业园评价原则
        2.4.2 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5 关于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研究
    2.6 现有研究评述
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探索性案例研究及理论分析
    3.1 国家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案例研究
        3.1.1 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情况
        3.1.2 合肥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情况
        3.1.3 西安高新区生态化改造情况
    3.2 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命题假设
        3.2.1 高新技术污染治理是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关键
        3.2.2 实现产业共生与循环是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核心
        3.2.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重要支撑
        3.2.4 企业是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主体
        3.2.5 园区管理部门是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主导
        3.2.6 生态化改造效益和满意度是衡量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重要标尺
    3.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主体因素的理论分析
        3.3.1 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的成本无差异曲线
        3.3.2 高新技术园区管理部门生态绩效无差异曲线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4.1 问卷设计和发放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发放
    4.2 问卷分析
        4.2.1 描述性分析
        4.2.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问题分类
        4.2.3 生态化改造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评价体系
    5.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5.1.1 构建原则
        5.1.2 构建程序
    5.2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5.2.1 基本框架
        5.2.2 评价指标释义
        5.2.3 与国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的比较
    5.3 本章小结
6. 中国高新技术园区生态化改造综合评价模型
    6.1 生态化改造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6.2 层次分析法在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6.3 各层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6.4 综合评价模型
    6.5 评价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7.1 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1.1 南昌高新区资源环境现状
        7.1.2 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有关措施
        7.1.3 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初步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7.2 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设计
        7.2.1 生态产业链构建是生态化改造的核心环节
        7.2.2 南昌高新区生态产业链总体设计
    7.3 南昌高新区生态化改造的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今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分析
    2.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2.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2.1.2 循环经济特征
    2.2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小结
第3章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3.1.1 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3.1.2 在工业集中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3.1.3 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3.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理论基础差
        3.2.2 制度存在很大的缺失。
        3.2.3 企业认识不足,科技水平落后。
        3.2.4 循环经济的基础研究薄弱
    小结
第4章 山东省济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4.1 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
        4.1.1 济宁市循环经济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4.1.2 济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四个层面
    4.2 济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构架
        4.2.1 突出推进重点行业循环经济
        4.2.2 突出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
        4.2.3 突出推进骨干企业循环经济
        4.2.4 突出推进城市社区循环经济
    4.3 济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4.3.1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3.2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4.3.3 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4.3.4 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4.3.5 推行清洁生产
        4.3.6 强化水污染治理和烟气脱硫
        4.3.7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4.3.8 完善三大体系建设
    4.4 济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
        4.4.1 打造十二个重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4.2 培育六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4.3 创新特色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5 济宁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小结
第5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主选择相结合,加速经济模式及结构的调整
    5.2 鼓励绿色消费,探索实施绿色经济核算制度
    5.3 创新循环经济科技体系,加强科技方面的合作
    5.4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工业园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升级路径研究 ——以镇江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产业生态系统的含义与特征研究
        1.2.2 产业生态系统实现途径的研究
        1.2.3 产业生态化演化与博弈的研究
        1.2.4 面向产业生态化的公共政策分析
        1.2.5 关于产业生态系统分析的研究
        1.2.6 关于工业生态园的研究
        1.2.7 简单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工业园的产业生态位分析及实证
        1.3.2 工业园的产业结构及其优化分析和实证
        1.3.3 工业园产业生态化的升级路径及实证
    1.4 研究的方法、路线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路线
        1.4.3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
    2.1 产业演进与产业升级理论
        2.1.1 产业演进理论
        2.1.2 产业转移理论
        2.1.3 产业集聚理论
    2.2 产业生态与生态产业理论
        2.2.1 产业生态学
        2.2.2 产业生态化
        2.2.3 生态化产业
    2.3 生态工业园与生态产业链
        2.3.1 生态工业园
        2.3.2 生态产业链
3 工业园的产业生态位分析
    3.1 工业园的生态位
        3.1.1 生态位及其测定
        3.1.2 生态位的扩充
        3.1.3 生态工业园的生态位及其作用
    3.2 工业园的产业生态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设置的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3.3 生态工业系统的综合评价
        3.3.1 指标和准则权重系数的确定
        3.3.2 评价指标价值的量化
        3.3.3 系统的综合评价
    3.4 外资进入对产业生态系统的作用
        3.4.1 外资进入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3.4.2 外资进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4.3 外资进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5 镇江新区产业生态指标体系评价实证分析
        3.5.1 镇江新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5.2 产业生态指标体系的精简和数据来源
        3.5.3 镇江新区产业生态指标的分析
        3.5.4 镇江新区产业生态化程度的判断
4 工业园的产业结构及其优化分析
    4.1 工业园的生态产业结构
        4.1.1 生态工业园生物群落
        4.1.2 公共设施
        4.1.3 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
        4.1.4 支持服务
    4.2 多目标条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4.2.1 投入产出最优控制模型
        4.2.2 多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2.3 目标函数处理
        4.2.4 随机约束条件处理
        4.2.5 模型求解
    4.3 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演进理论
        4.3.1 模型的基本假设和结构
        4.3.2 生产者企业与消费者企业的关系
        4.3.3 消费者企业与分解者企业的关系
        4.3.4 分解者企业与生产者企业的关系
        4.3.5 市场扩张情形
    4.4 镇江新区产业生态化结构评价实证分析
        4.4.1 主导产业结构分析
        4.4.2 产业生态结构分析
        4.4.3 产业结构生态化分析
5 工业园产业生态化的升级路径
    5.1 产业生态系统的三级进化
        5.1.1 一级产业生态系统
        5.1.2 二级产业生态系统
        5.1.3 三级产业生态系统
    5.2 产业生态化的模式与升级路径
        5.2.1 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模式选择
        5.2.2 生态化路径的原则
        5.2.3 发展生态产业
        5.2.4 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
    5.3 镇江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升级路径的主要影响因素
        5.3.1 镇江新区的生态位水平和结构
        5.3.2 镇江新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结构
        5.3.3 镇江新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和结构
        5.3.4 镇江新区的生态化建设模式和规划
    5.4 镇江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
        5.4.1 改造传统产业
        5.4.2 建立生态工业
        5.4.3 发展生态农业
        5.4.4 发展现代服务业
6 结论与对策
    6.1 关于镇江新区生态化升级的研究结论
        6.1.1 工业园的生态化升级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6.1.2 工业园的产业生态化是一个综合交叉的体系
        6.1.3 镇江新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结构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6.1.4 镇江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结构演化是一个发展的进程
        6.1.5 镇江新区产业生态化模式和升级路径的选择是一个综合的改革过程
    6.2 促进镇江新区生态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6.2.1 优化功能布局,统筹功能园区发展
        6.2.2 培育创新主体,集聚高级专业人才
        6.2.3 完善服务平台,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6.2.4 调整招商方向,吸纳生态产业入驻
        6.2.5 加强行政推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参与项目研究

(8)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强大的国家——“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十年发展研究报告(下)(论文提纲范文)

第四部分中国化工500强常青树企业的成功之路
第五部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化工企业
结束语

(9)生态文明背景下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的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思想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发展思想
        2.1.1 马克思的生态发展思想
        2.1.2 恩格斯的生态发展思想
    2.2 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发展思想
        2.2.1 中国老一代领导集体对生态发展的探索
        2.2.2 邓小平的生态发展思想
        2.2.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2.3 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视域下产业生态化转型
第三章 昆明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 昆明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3.1.1 从产业总量与整体增长趋势分析昆明工业产业现状
        3.1.2 从重、轻工业与行业部门分析昆明市工业产业现状
        3.1.3 从工业企业分析昆明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3.1.4 从现有工业园区分析昆明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3.2 昆明工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能源资源高消耗制约工业产业持续发展
        3.2.2 工业三废高污染高排放制约工业健康发展
        3.2.3 工业布局发展不平衡制约工业产业生态系统构建
        3.2.4 工业企业发展层次低制约工业产业发展
    3.3 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3.3.1 对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
        3.3.2 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四章 基于生态文明的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路径探析
    4.1 思想领域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思想
        4.1.1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4.1.2 提倡生态文明,培养公民生态意识
        4.1.3 引导工业企业生态思想形成
    4.2 制度层面健全生态制度和生态机制
        4.2.1 完善政府生态政策管理制度
        4.2.2 健全生态法律法规保障制度
        4.2.3 提倡绿色GDP核算制度
        4.2.4 建立健全绿色生态考核与发展机制
    4.3 技术层面促进设备与技术的生态化升级
        4.3.1 冶金类工业行业内生产设备与技术的生态化升级
        4.3.2 化工类工业行业内生产设备与技术的生态化升级
        4.3.3 新兴工业类行业内生产设备与工艺技术的生态化升级
    4.4 工业布局层面促进园区生态化与集群化发展
        4.4.1 传统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改造升级
        4.4.2 新建工业园向行业型生态工业园转型
        4.4.3 引导工业产业集群化与生态化融合
        4.4.4 构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生态链接
    4.5 工业结构层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4.5.1 扶植“非烟”类轻工业
        4.5.2 壮大昆明生物医药产业
        4.5.3 培育新能源工业产业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低碳生态工业园构建理论方法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1.5 论文研究思路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2.1 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概念
    2.2 生态工业园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2.1 生态工业园的内涵与特征
        2.2.2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理论基础
    2.3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
        2.3.1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产生及建设特点
        2.3.2 国外典型的生态工业园案例研究
    2.4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
        2.4.1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
        2.4.2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构建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不同尺度上低碳生态工业园的构建理论方法
    3.1 园区尺度上低碳生态工业园的构建理论方法
        3.1.1 生态工业园的运行机制
        3.1.2 生态工业园的动力机制
    3.2 区域尺度上低碳生态工业园的构建理论方法
    3.3 区际尺度上低碳生态工业园的构建理论方法
第四章 低碳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 低碳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理论基础
    4.2 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相关理论
        4.2.1 指标筛选方法
        4.2.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2.3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4.3 低碳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4.3.1 低碳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体系的建立
        4.3.2 低碳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3.3 低碳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的实例应用
    5.1 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基本特征
        5.1.1 华苑科技园基本概况
        5.1.2 华苑科技园自然概况
        5.1.3 华苑科技园社会概况
        5.1.4 华苑科技园生态环境概况
    5.2 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生态工业发展情况
        5.2.1 产业优化调整
        5.2.2 大力推广中水使用
        5.2.3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5.2.4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5.3 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
        5.3.1 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5.3.2 构建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评估对象的因素集及评语集
        5.3.3 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评价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用高新技术圆资源循环之梦——记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及其调控研究[D]. 姜亚俊.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发展模式成循环经济典范——鲁北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综述[J]. 高强,李峰,鲍树涛. 硫酸工业, 2019(09)
  • [3]资源型产业园区生态化治理模式研究 ——兼论新疆地区产业生态化治理模式选择[D]. 衣庆焘.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9)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 赵晓霞. 山东理工大学, 2016(02)
  • [5]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研究[D]. 张诗超. 江西财经大学, 2015(06)
  • [6]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D]. 踪鼎. 山东财经大学, 2015(12)
  • [7]工业园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升级路径研究 ——以镇江新区为例[D]. 尹坚. 江苏大学, 2013(09)
  • [8]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强大的国家——“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十年发展研究报告(下)[J].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工作委员会. 化工管理, 2013(17)
  • [9]生态文明背景下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探析[D]. 余芳.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10]低碳生态工业园构建理论方法与评价研究[D]. 李天. 天津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用高新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梦想——记录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