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沟渠芦苇草的化学防治

稻田沟渠芦苇草的化学防治

一、稻田沟渠苇草化学除治(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荣[1](2006)在《兰州引黄灌区小麦和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文中指出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群落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而且是各种昆虫(害虫和益虫)的中间寄主。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农作物受灾减产的因素中,杂草带来的危害占10%以上。农田杂草作为有害生物,在农业生产上花费了巨大的防治费用。而且由于农田中长期单一使用某类除草剂,引起了农田作物和杂草群落中杂草组合的变化,给杂草防除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位理论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已有较大的进展,但是将其应用于农田杂草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报道较少。研究杂草生态位,可对预测杂草群落演替,特别是预测除草剂单一长期使用后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R.Levins提出的生态位宽度测定公式和Cowll and Futuyma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值计算公式,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通过对兰州引黄灌区小麦和玉米田杂草群落各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的研究,以期掌握小麦和玉米地的主要杂草种类和优势种,明确杂草的生态适应幅度,了解杂草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强度,可预测单一除草剂使用后杂草群落的演替趋势。试验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小麦田杂草群落中主要杂草为打碗花、藜、刺儿菜、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苣荬菜和萹蓄,其中优势杂草为藜和打碗花。玉米田杂草群落中主要杂草为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其中优势杂草是藜、反枝苋和稗草。2小麦低、中、高密度处理田间杂草动态变化较为相似,第1次出苗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第2次出苗高峰在6月中上旬,第2次主要是出苗较晚的狗尾草和反枝苋的集中出苗期。玉米田杂草出苗高峰第1次在6月中旬,此时打碗花、田旋花、刺儿菜、荠菜的出苗达到顶峰,第2次在7月上旬至中旬,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在此期陆续达到出苗高峰。3以株数统计,小麦低、中、高密度处理中杂草均以狗尾草最多,其次是藜。以生物量统计,小麦田杂草处于第1位的藜地上部分干重在小麦低、中、高密度处理分别为44.29、38.26、29.44 g/0.25 m2,与处于第2位的打碗花地上部分干重差异达极显着水平,而狗尾草地上部分干重在3个密度处理均处于第4位。杂草平均株数、地上部分鲜重及干重小麦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而小麦中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着。

赵子红[2](2001)在《稻田沟渠苇草化学除治》文中研究表明通过 3年的田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 ,已经摸清 74 .7%的农民乐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 (芦苇 )的最佳用药时间和用药量 ,除治芦苇的效果达到 95%以上。由于农民乐对芦苇的地下根茎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经调查发现 ,处理区来年芦苇的生长密度显着下降 ,连续 3年用药后 ,芦苇不再复生。稻田沟渠苇草除治后 ,增加了田间通风透光 ,减少了病虫害越冬场所 ,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及对水稻的危害 ,从而增加了水稻产量 ,同时沟渠除草后 ,点种大豆 ,增加了复种指数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解决了长期以来“芦苇荡里稻花香”的问题。

二、稻田沟渠苇草化学除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稻田沟渠苇草化学除治(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引黄灌区小麦和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田杂草的危害
    1.2 农田杂草的防治措施
    1.3 农田杂草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4 杂草防治研究发展方向
    1.5 生态位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1.6 生态位测度
    1.7 生态位理论在农田杂草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2.1 试验目的及研究思路
    2.2 试验区基本情况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时间及方法
    2.5 计算方法
第三章 兰州引黄灌区小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生态位研究
    3.1 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田杂草群落组成
    3.2 主要杂草消长动态变化
    3.3 主要杂草的株数和生物量
    3.4 各杂草重要值结果
    3.5 3个小麦密度处理下杂草群落综合分析
    3.6 主要杂草生态位
    3.7 除草与不除草处理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8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种落及生态位研究
    4.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及主要杂草消长动态
    4.2 杂草群落特征分析
    4.3 主要杂草生态位
    4.4 生态位综合分析
    4.5 除草与不除草处理对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6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稻田沟渠苇草化学除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引黄灌区小麦和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D]. 马丽荣.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4)
  • [2]稻田沟渠苇草化学除治[J]. 赵子红. 天津农林科技, 2001(06)

标签:;  ;  ;  ;  ;  

稻田沟渠芦苇草的化学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