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画展圆满结束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画展圆满结束

一、“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征画活动圆满结束(论文文献综述)

吴夕龙[1](2020)在《老师是长大的儿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随感》文中指出全国着名儿童教育家、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我是长大的儿童。"走近儿童,把自己当成长大的儿童,你就会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永远拥有童真、童趣、童乐、童心。把自己看作长大的儿童,会使我们距离孩子最近。近日,我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向部分学生征文。读罢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文字,我顿感班主任责任重大,形象至要。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陈可心[3](2019)在《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学生的需求逐渐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学生需要一名符合自己要求的“好教师”。同时,随着“立德树人”、“四有教师”等精神的提出和发展,国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实现自我发展。本文在已有的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形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研究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不同特点的学生对于一名“好物理教师”的期望有什么样的差异。研究遵循了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定天津市某中学为实验样本,对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不同学段的中学生对“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要素的偏重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初中生更注重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师生关系方面的特质,高中生则更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第二、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基本一致。差异主要体现在男生比女生更加希望物理教师能够和自己成为朋友;第三、不同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对“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要素的偏重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成绩优秀的中学生更注重教师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成绩中等的中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深度的分析物理问题,成绩偏差的中学生更加注重教师能够积极承认个人错误并改正的良好品质。

陈方芳[4](2019)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法宝”和“利器”。而近年来,传统的“十八般武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经难以发挥其应有“功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越发丰富多彩,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用尽浑身解数,但教育效果却总是难如人意。对此,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一项“时代难题”,激起学界各路“大军”竞相去探索。随着“生态化”理念从生态学中发掘出并成功运用于指导许多学科的发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也开始将其“嫁接”过来,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其哲学高度的系统性、整体性理念对于破解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以是”论域上的解读。具言之,认真辨析了“生态”与“环境”的区别与联系;解读了何为“生态化理念”和“生态化”;阐明了社会生态的内涵及其三大要素(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的逻辑关系;界说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内涵,突显了其整体性、人本性、动态性、竞争性、开放性、生活性、平衡性等表征,还论证了其“内生态”与“外生态”的内在逻辑。反思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为何能”论域上的思考。首先,从理论、实践、方法三个层面的适切性来讲清楚生态化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其次,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对于“内生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外生态”——营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价值意蕴;再次,探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需要坚持的六大规律,即“立德树人律”“主体需求律”“叠加增值律”“资源配置律”“环境育人律”“顺应超越律”等;最后,从理论、应然、现实三个维度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可行性。支撑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有何理”论域上的阐析。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理论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是理论指导。再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是理论溯源。最后,西方关于生态学的哲学思考是理论镜鉴。现实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以困”论域上的审视。首先从整体上审视和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态势,然后通过实证调研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不协调的表征与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主体的主体性亟需彰显、客体的自觉性有待提升、目标的统摄性尚且不够、内容的营养性需要充实、方法的艺术性尚需着力、情境的涵润性仍要拓展等几个方面。最后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不平衡的表现与渊薮进行了阐析,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下仍显复杂严峻的经济生态、“不断净化”中仍有“污染”的政治生态、多元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的文化生态这几个方面。实践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如何做”论域上的探赜。在生态化理念指引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链条的最优化建设与完善,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建设,需要从建设主体性与主导性有机统一的主体生态;需求性与自觉性有机统一的客体生态;统摄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的目标生态;科学性与契合性有机统一的内容生态;适宜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的方法生态;可控性与涵容性有机统一的情境生态等几个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建设,需要从建好经济生态,营造出富足祥和的物质生活氛围;建好政治生态,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政府执政氛围;建好文化生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氛围等几个方面着力,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生态。保障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能续”论域上的建构。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成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力,形成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大力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规,形成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着眼于从“有方向”“有力量”“有底蕴”“有保障”这“四有”来巩固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态化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郝妍华[5](2018)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以呼和浩特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所以无论是在职场、学校、生活中,出色的口才表达能力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今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全面发展、拥有较高文化水准、擅长沟通、交流、合作的技术人才,这一切都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语文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但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普遍基础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缺乏自信心,语句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很多时候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不仅如此,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与人交流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把握说话的时机和内容,常常引发听者反感,对他们进行口语能力培养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方言和普通话、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配合口语实战场景训练,同时注重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以此来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在撰写此论文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文献以及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到本校各专业班级,归纳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的现实状况及问题,经过深入思考,试图找到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切实有效的方法。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叙述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第三部分笔者从心理层面到技术层面,再到实战训练,最后到达内心精神世界,系统性地对中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循序渐进的训练,这部分笔者列举了大量学生案例,记录了他们学习、参与和提升的过程。第四部分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进行了反思。由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中职语文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设计出更多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口语培养内容,不断地鼓励同学们参与其中,取长补短,提升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心理、语音、思维、实战、素养等多项能力,逐渐地使中职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敏捷的思维、悦纳的交流,为他们今后成功的就业,实现美好而精彩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丽娜[6](2018)在《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 ——以浙江省杭州市三位幼儿园男教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古以来,幸福就是人生的主题和根本问题,也是所有人的需要和追求,如果没有对幸福的渴求,就没有人类的过去与今天,更没有人类的未来。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蓬勃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便隐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和追寻。对于教师群体而言,“幸福感”一词也日益“凸显”和“夺目”,幼儿园男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少数”群体,他们的出现既满足了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也顺乎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幼儿园男教师的在职状态不容乐观,“人数稀少”、“流失严重”、“存活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又与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本研究是在对国内外有关幼儿园男教师以及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主要从情感维度、职业维度、组织维度、社会维度、认知维度和自我实现维度六个方面,如实描述和分析了三位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状况。透过个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叙事,真实呈现了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并归纳总结了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幼儿真挚而单纯的爱、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的社会支持以及自身的专业成长等;揭示了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经济压力大,传统观念误解深、社会地位低,工作琐碎、任务重、压力大,“家长式”的管理制度、不和谐的人际环境,自身优势认识不足、职业认同感低,缺少职业规划、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通过研究和分析,研究者认为应当从社会、幼儿园和个人三方面入手来提升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首先,优化有利于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地位;提升薪资待遇,保障物质福利;获取家长信任与尊重,争取家人理解与支持。其次,构建有益于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组织环境:创设“人性化”的管理环境,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发扬男教师专业优势,关注男教师专业成长;减轻工作负荷,丰富业余活动。再次,创设有助于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个人环境:增强内心的职业认同,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完善职业人格,提升心理素质;发掘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素养。本研究旨在揭示和描述一线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生活的真实现状,引导人们关注并重视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职业诉求,从而加强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和谐发展。

饶红涛[7](2016)在《关照自己:我国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决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他们生存状况及其发展需求的深入研究,涉及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命题。高职院校教师属于高校教师,却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的特点,用普通高校教师管理规范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难于激励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促进其职业发展。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路径,选取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数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深入教师的现实生活,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归纳基础上的“深描”,全面呈现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的日常工作、现实生活图景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研究借鉴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场域”、“资本”与“惯习”等视角,视高职院校为物理空间与意义空间融合而成的特定场域,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所处位置和所持立场,他们所参与“资本”竞争的方式、生成的“惯习”与拥有的资本等显现其中;同时,处于该场域中的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所处位置、形成的惯习和拥有的资本等如何影响其行为策略并再制约他们职业生存的场域。通过职业生存场域的形成与再制的分析,揭示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发展。通过质的研究,研究者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职院校并非纯粹处于探究真理的学术共同体之中。教师被有形或无形的力量边缘化,被隔离或散落于主流文化之外,他们在经济收入、教学与科研,管理及心理等各个方面遭遇着一系列“现实的冲击”与现实困境,他们的态度、立场并非是导致其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职院校的场域中的位置决定他们的立场;学校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获取文化资本的重要障碍,阻碍他们取得学术权力,获得合理的经济资本。唯功利的价值追求与工具化的学校管理,强化和维持着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不公平的职业生存境遇;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职业生存的现实境遇消弭了其职业发展的主动性,导致其职业角色认同的障碍。

周新伟[8](2015)在《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以盐城市某区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师德失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关注。教师的形象受损,更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小学生处于较小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因而小学教师师德失范对他们的危害性更大。长此下去,影响整个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具体如何有效加强师德建设这个问题却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当前国家对小学教育大力扶持,为培养优良师德,国家通过种种法律规范来约束教师行为,地方政府采取各种途径加强师德建设。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实际情形不尽相同,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师德建设方案,往往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不同地方的有益经验,无疑可以促进师德建设的良好发展。本文深入研究盐城市某区的师德建设,从中发现值得推广的经验,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提供借鉴。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界定相关概念,指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分析我国和国外师德建设概况。深入解读我国师德规范。从师德规范名称、师德规范内容、师德规范功能等方面比较中外师德建设规范。指出我国在师德规范、师德培训和师德考评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分析某区师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某区师德建设途径。某区在师德建设方面采取有效宣传、树立榜样、加强培训、严格考评、远程教育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某区师德建设途径的分析,发现其在师德建设方面有以下特点:师德建设途径多样、师德建设结合实际、建立师德档案袋、突出对学生的责任、师德考评突出了“一票否决制”的精神。同时某区在师德考评等第、远程德育方面存在不足。第四部分,对师德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个人、学校、社会等层面提出建设师德的途径。个人可以通过察己内省,知行合一、勤于读书,陶冶情操、减损欲望等三方面入手。学校可以从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生活、提供平台等方面着手。社会各方可以通过保障教师权益、参与师德建设来促进师德建设。同时就建立师德“一票否决制”体系提出看法。

陈红[9](2014)在《“我”喜欢的幼儿园 ——基于儿童的视角》文中指出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学前教育中成人本位色彩浓厚,体现为优质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均以成人的标准进行衡量,而作为学前教育主体的幼儿喜欢怎样的幼儿园研究甚少,基于儿童拥有对自己相关事务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其中包括对自己喜欢的幼儿园发表意见,因此本研究从儿童的视角对学前儿童喜欢的幼儿园进行研究,探讨不同于成人主体的学前儿童喜欢的幼儿园是怎样的。本研究选取兰州市4所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160名(男女各半)进行质性研究,运用访谈法和收集实物的方法从环境创设、同伴交往、教师素质、活动内容与形式、进餐与睡眠5个维度,展开资料收集,进行“你喜欢怎样的幼儿园”主题访谈和绘画作品收集。经整理分析得出学前儿童从环境创设、同伴交往、教师素质、活动内容与形式、进餐与睡眠五个方面讲述儿童视角下喜欢的幼儿园。儿童视角下喜欢的幼儿园具体表现在要有漂亮的环境创设、有很多的玩具,拥有安全的心理氛围;幼儿园里要有好多小朋友,并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老师要好且会很多知识、要漂亮温柔;能自由快乐的游戏和学习知识;拥有营养丰盛的饭菜和漂亮舒适被褥。通过研究幼儿喜欢的幼儿园不仅转换视角帮助我们了解到幼儿眼中喜欢的幼儿园是怎样的,亦为成人在学前教育中转变儿童观,改变成人本位,成人中心的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中需要理解儿童、关注儿童的诉求,尊重儿童的感受,同时本研究亦为建设幼儿喜欢的幼儿园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倾听儿童心声、关注儿童的诉求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应该让儿童享有自由快乐的学前教育。

秦莹莹[10](2013)在《小学语文研究型教师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斯滕豪斯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了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在我国,随着教师队伍由发展数量向提升质量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对教师的研究”和“教师做研究”成了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点,“研究型教师”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成为什么样的“研究型教师”和怎样成为“研究型教师”,而较少关注“研究型教师”是如何成长的,忽视了教师生活、工作的具体情境。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邀请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M老师作为合作对象,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对M老师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与访谈,发掘其工作、生活中的鲜活故事。本文首先通过M老师的生活环境、学习生涯、工作历程展现其成长之路。然后,以此为背景揭开她的研究探索历程:她经历了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经验积累期、高原反应期,正经历突破发展期。接着,笔者描述了M老师对“研究”的认识和实践,她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研究必要且可行,但是研究是分领域、分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研究要结合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她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强调语文学习的读、听、说,力求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她的研究是一种教育行动研究,为行动研究、对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前文的基础上,笔者结合M老师的实际情况,归纳分析影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动力,主要包括:积极进取的个性,热爱教育的精神,具备研究的素质。因此,要践行真正的研究,需要教师教、学、研相结合,争取做一个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终身学习的好学者和长于反思的研究者。外部因素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保障,学校及校外的各个方面都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其中,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眼界高远的专业引领和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最重要外部保障。

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征画活动圆满结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征画活动圆满结束(论文提纲范文)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4 总结
3 理论基础
    3.1 层次结构论
    3.2 教师知识结构
    3.3 素质冰山理论
4 研究设计与实施
    4.1 测试目的
    4.2 测试对象
    4.3 测试工具
5 调查结果
    5.1 开放性问卷结果
    5.2 最终问卷调查结果
6 分析与讨论
    6.1 不同学段中学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的差异性分析
    6.2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的差异性分析
    6.3 不同成绩水平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构成的差异性分析
    6.4 性别、年级、成绩三者交互性分析结论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教学建议
8 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不足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简要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相关问题概述
    2.1 “生态”和“环境”内涵辨析
        2.1.1 概念维度——“环境”和“生态”的内涵
        2.1.2 关系维度——“环境”和“生态”的关系
        2.1.3 价值维度——“环境”到“生态”的意义
        2.1.4 学科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环境”和“生态”的审视
    2.2 生态化相关概念解读
        2.2.1 何为“生态化理念”
        2.2.2 何为“生态化”
    2.3 社会生态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
        2.3.1 社会生态的内涵分析
        2.3.2 社会生态的逻辑构成
    2.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界说与特征
        2.4.1 内涵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具体界说
        2.4.2 基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表征论析
        2.4.3 内在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系统结构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理性省思
    3.1 有“桥”相通:生态化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
        3.1.1 理论适切性
        3.1.2 实践适切性
        3.1.3 方法适切性
    3.2 有“值”内蕴: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现实意义
        3.2.1 内生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3.2.2 外生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好氛围
    3.3 有“道”可遵: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规律遵循
        3.3.1 规律一:“立德树人律”
        3.3.2 规律二:“主体需求律”
        3.3.3 规律三:“叠加增值律”
        3.3.4 规律四:“资源配置律”
        3.3.5 规律五:“环境育人律”
        3.3.6 规律六:“顺应超越律”
    3.4 有“机”可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可行性
        3.4.1 理论可行性
        3.4.2 应然可行性
        3.4.3 现实可行性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理论支撑
    4.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4.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学思想
        4.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学思想
    4.2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
        4.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态的论述
        4.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哲学思想
    4.3 理论溯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4.3.1 儒家之“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人文化成”
        4.3.2 道家之“道生万物”“道法自然”“知足知止”
        4.3.3 佛家之“众生平等”“依正不二”“圆融无碍”
    4.4 理论镜鉴:西方关于生态学的哲学思考
        4.4.1 阿伦·奈斯关于深层生态学思想
        4.4.2 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现实审视
    5.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态势
        5.1.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5.1.2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的有序运转
        5.1.3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的平稳发展
    5.2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不协调的表征及其归因
        5.2.1 主体生态:主体性亟需彰显
        5.2.2 客体生态:自觉性有待提升
        5.2.3 目标生态:统摄性尚且不够
        5.2.4 内容生态:营养性需要充实
        5.2.5 方法生态:艺术性尚需着力
        5.2.6 情境生态:涵润性仍要拓展
    5.3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不平衡的表现及其渊薮
        5.3.1 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下仍显复杂严峻
        5.3.2 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中仍有“污染”
        5.3.3 文化生态:多元文化交融中仍会有乱象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建设
    6.1 主体生态:主体性与主导性有机统一
        6.1.1 前提——明确主体性意识,筑牢“思想战线”
        6.1.2 根本——强化主体性素质,练好“打铁硬功”
        6.1.3 抓手——发挥主导性功用,做到“行为世范”
    6.2 客体生态:需求性与自觉性有机统一
        6.2.1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差异性需求
        6.2.2 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的主体性
        6.2.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文化免疫力
    6.3 目标生态:统摄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
        6.3.1 确立统摄性的目标
        6.3.2 确立实践性的目标
    6.4 内容生态:科学性与契合性有机统一
        6.4.1 内容供给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6.4.2 内容供给需要把握的总体思路
        6.4.3 内容供给需要着力的具体实践
    6.5 方法生态:适宜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
        6.5.1 吸收中国传统教化与修身之良“术”
        6.5.2 借鉴西方国家公民道德教育之“技”
        6.5.3 创新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法”
    6.6 情境生态:可控性与涵容性有机统一
        6.6.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生态建构的原则
        6.6.2 探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开发的具体路径
第7章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建设
    7.1 建好经济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富足祥和的物质生活氛围
        7.1.1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抑制贫富差距两极分化
        7.1.2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致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7.1.3 不断改善民生利益机制,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7.1.4 融入先进思想道德元素,助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7.2 建好政治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府执政氛围
        7.2.1 根本要求:继续扩大党内民主
        7.2.2 关键之举:加大党内监督力度
        7.2.3 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反腐倡廉
        7.2.4 活力基因:加强党员干部管理
        7.2.5 必要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7.3 建好文化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氛围
        7.3.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
        7.3.2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7.3.3 吸收和借鉴域外有益文化,实现洋为中用
        7.3.4 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创造活力
        7.3.5 加强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净化传媒氛围
第8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长效机制建构
    8.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成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
        8.1.1 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的分析
        8.1.2 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的运行
    8.2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力,形成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
        8.2.1 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的分析
        8.2.2 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的运行
    8.3 大力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
        8.3.1 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的分析
        8.3.2 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的运行
    8.4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规,形成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
        8.4.1 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的分析
        8.4.2 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的运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状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以呼和浩特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1.口语交际能力界定
        2.面向中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口语交际研究
        2.国内口语交际研究
        3 国内中职学校口语交际研究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中职学校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1.问卷调查
        2.分析归纳
    (二)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问题分析
        1.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中职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不够丰富
        3.中职语文教师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4.中职学生口语交际知识贫乏,口语交际能力差
        5.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6.逻辑思维缺失
        7.方言与普通话的合理运用能力缺失
    (三)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偏低的原因
        1.家庭原因
        2.学校原因
        3.自身原因
二、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一)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培养
        1.培育自信的心理能力
        2.强化语音能力培养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二)口语交际实战能力培养
        1.培养面试能力
        2.培养商品推销能力
        3.培养演讲能力
    (三)培养口语交际人文素养能力培养
        1 礼仪教养能力
        2 文化素养能力
        3 道德修养能力
三、中职语文口语能力培养效果及反思
    (一)中职语文口语能力培养效果
    (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6)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 ——以浙江省杭州市三位幼儿园男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定
        1. 幼儿园男教师
        2. 职业幸福感
        3.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四)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内外关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综述
        2. 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
    (五)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1. 对国内外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述评
        2. 对国内外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述评
    (六)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研究对象的选择
        5. 访谈提纲的设计
    (七) 研究过程
        1. 资料的收集过程
        2.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 研究者角色定位及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二、“幼师初体验”之A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叙事
    (一) 教育背景——“我终于有主动选择权了”
    (二) 机缘巧合成幼师
    (三) “初来乍到”而又“格格不入”的“外行人”
    (四) 辞职风波
    (五) 一言难尽的师徒关系
    (六) “金字塔”底部的呻吟
    (七) “我的核心乐趣”
        1. “因为他很喜欢你”
        2. “老师,你穿鞋!”
    (八) “做个幼儿园老师也挺好”
        1. “稳定”的职业心态
        2. “你真是一个好老师”
        3. “基本满意”的工作状态
        4. “我是幼儿园老师”
    (九) “我不会在这里长期待下去”
        1. “我怕我的感情会枯竭”
        2. “这不是我想要的道路”
        3. “继续读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三、“踏踏实实带好班”之B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叙事
    (一) “糊里糊涂”的专业选择
    (二) “我想出去单干”
    (三)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四) 点滴幸福的汇聚
        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恋爱”似的“师幼情”
        3. 幸福其实很简单
    (五) 家长的认可与肯定
    (六) 幼师伉俪,琴瑟和鸣
    (七) “男生还是不要来干这一行了”
    (八) “踏踏实实带好我的班”
        1. “还好”的经济状况
        2. 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
        3. 支持性的工作与成长环境
        4. “渐入佳境”的工作状态
        5. “踏踏实实带好我的班”
四、“成熟的老教师”之C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叙事
    (一) 梦想的岔路口
    (二) “你应该多给自己争取一些机会”
    (三) C家有师初上岗
    (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 “我们单位就是一个小家”
    (六) “我还是很幸福的”
        1. “累并幸福着”
        2. “家长们也都蛮喜欢的”
        3. “我现在很自豪的”
        4. “我还是很幸福的”
    (七) “我会在这一直做下去”
    (八) “我想成为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五、多维度透视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一)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之“情感幸福”现状
        1. “情感幸福”之“工作动机”
        2. “情感幸福”之“工作情感”
    (二)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之“工作幸福”现状
        1. “工作幸福”之“工作本身”
        2. “工作幸福”之“教育对象”
    (三)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之“组织幸福”现状
        1. “组织幸福”之“工作环境”
        2. “组织幸福”之“人际关系”
        3. “组织幸福”之“管理制度”
    (四)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之“社会支持幸福”现状
        1. “主观支持”幸福
        2. “客观支持”幸福
    (五)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之“认知幸福”现状
        1. “认知幸福”之“我”心目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2. “认知幸福”之“自我认知”
        3. “认知幸福”之“身心健康认知”
    (六)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之“自我实现幸福”现状
        1. “自我实现幸福”之“工作成效”
        2. “自我实现幸福”之“专业发展”
六、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自身职业的热爱
        2. 幼儿真挚而单纯的爱
        3. 领导的支持与肯定
        4. 良好的工作氛围
        5. 积极的社会支持
        6. 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 工资待遇低,经济压力大
        2. 传统观念误解深,社会地位低
        3. 工作琐碎,任务重,压力大
        4. “家长式”的管理制度,不和谐的人际环境
        5. 自身优势认识不足,职业认同感低
        6. 缺少职业规划,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七、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 优化有利于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社会环境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地位
        2. 提升薪资待遇,保障物质福利
        3. 获取家长的信任与尊重,争取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二) 构建有益于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组织环境
        1. 创设“人性化”的管理环境,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2. 发扬男教师专业优势,关注男教师专业成长
        3. 减轻工作负荷,丰富业余活动
    (三) 创设有助于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个人环境
        1. 增强内心的职业认同,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
        2. 完善职业人格,提升心理素质
        3. 发掘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访谈提纲
附录2 C老师访谈资料编码(节选示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关照自己:我国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呈现
        1.1.1 无声的危机与现实的冲击
        1.1.2 双重的困惑:“教的痛心,学的反胃”
        1.1.3 被忽视的群体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大学教师发展的国际相关研究
        1.3.2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内涵研究
        1.3.3 我国高职教师的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1.3.4 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高职教师课程研究
        1.3.5 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相关的研究
        1.3.6 对文献综述的反思与评价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1.4.1 概念界定
        1.4.2 理论框架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2.1.1 质的研究方法
        2.1.2 个案院校选择的原因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2.2 资料收集
        2.2.3 资料分析
        2.2.4 编码过程与成文方式
        2.2.5 研究反思
第三章 在场状态:高职文化课教师职业生存状态
    3.1 生存或发展的纠结:“即使这样,还有一半的学生,不耳你。”
    3.2 创新或创收的冲突:“不吃不喝只能攒两三万”
    3.3 教学或科研的无奈:“一篇核心期刊,两分”
    3.4 学校管理中的缺席者:“学校程序中的小卒”
    3.5 职业场域中的独行者:“焦虑无奈,那是被淹没的感觉”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文化课教师职业选择
    4.1 职业选择的代际差异
        4.1.1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4.1.2 “牺牲了家庭做事业,愧对家人”
        4.1.3 “有趣的事很多,为什么不尝试其他?”
    4.2 职业选择的身份偏好
        4.2.1 “处女作,激发了研究兴趣”
        4.2.2 “更喜欢老师身份,学生获奖让我有成就感”
        4.2.3 “还是价值观,做事体现做人,我只与自己比”
        4.2.4 “硬着头皮做整体感觉还可以,不快乐但充实”
    4.3 职业选择的能动意识
        4.3.1 变与不变:“担心是人生制高点,想寻求突破”
        4.3.2 能动与被动:“往前坐,发出声音是有效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职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的障碍
    5.1 唯功利的价值追求
        5.1.1 教师发展:“先天不足”
        5.1.2 社会需求:“适者生存”
    5.2 理性化的学校管理
        5.2.1 学校管理:“贴在墙上”
        5.2.2 教师体验:“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
    5.3 教师个人及其职业角色要求
        5.3.1 “不为条件低头与取消屏蔽”
        5.3.2 “人脉、进取意识,习惯了与惯习”
        5.3.3 “就做最好与发展好的,都是综合素质高的”
        5.3.4 “位置决定视野与时间的保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愿景展望
    6.1 守望愿景:人文情怀孕育职业理想
        6.1.1 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
        6.1.2 人文情怀与职业理想
    6.2 关照自己:“人生有梦不觉寒”
        6.2.1 能动发展:“重新思考一切”
        6.2.2 独立精神:从零开始的底气与智慧
    访谈说明函、访谈提纲、附录
        a. 访谈说明函
        b. 访谈提纲
        c. 附录:一份访谈实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以盐城市某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选题背景
    第三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我国当前小学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教师师德建设概况
        (一)我国教师师德建设规范的内容
        (二)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三)“一票否决制”背景下对师德建设的认识
    第三节 国外教师师德建设概况
        (一)美国教师师德建设
        (二)日本教师师德建设
        (三)英国教师师德建设
    第四节 国内外师德建设规范比较
        (一)师德规范名称方面
        (二)师德规范内容方面
        (三)师德规范功能方面
    第五节 我国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规范本身不够清晰
        (二)师德培训不够深入
        (三)师德考评不够健全
第三章 盐城市某区师德建设
    第一节 盐城市某区小学教师师德概况
    第二节 某区小学教师师德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有偿家教问题
        (二)教师公正性问题
        (三)教师师德平庸化问题
    第三节 某区小学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一)教师待遇方面的原因
        (二)社会风气方面的原因
        (三)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
    第四节 盐城市某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途径
        (一)做好师德建设宣传工作
        (二) 树立师德榜样
        (三) 教师培训方面
        (四)师德考核方面
        (五)通过远程教育加强师德建设
        (六)某区师德建设经验分析
    第五节 某区师德建设的启示
        (一)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师德建设
        (二)师德建设结合实际
        (三)奖惩结合
        (四)建立师德档案袋
        (五)突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
    第六节 某区师德建设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 完善师德建设的若干方法
    第一节 指导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
        (一)察己内省,知行合一
        (二)勤于读书,陶冶情操
        (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第二节 学校完善师德建设的途径
        (一)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师德建设
        (二) 关心教师生活
        (三)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三节 社会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一) 保障教师权益
        (二) 参与师德建设工作
    第四节 建立完善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的体系
        (一)考评内容的确定
        (二)考评措施的保障
        (三)考评结果的处理
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我”喜欢的幼儿园 ——基于儿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问题提出
    (一) 问题的提出
        1. 儿童视角下喜欢的幼儿园的研究缺失
        2. 尊重儿童权利的需要
        3. 给予儿童多种表达方式的需要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 探讨儿童视角下喜欢的幼儿园的应然状况
        2. 引起学前教育情境中对儿童权利的关注与重视
        3. 为普及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作出努力
二、 文献综述
    (一) 儿童视角的概念界定
    (二) 儿童视角下的相关教育研究
        1. 国外儿童视角下的教育研究
        2. 国内儿童视角下的教育研究
    (三) 已有研究中的不足
        1. 儿童视角下喜欢的幼儿园研究内容范围有限
        2. 儿童视角下的学前教育研究结论中缺少深层次反思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收集资料的方法
        1. 访谈法
        2. 收集实物
    (三) 研究资料的整理
四、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 环境创设
        1. 物质环境—“很漂亮”
        2. 心理环境—“安全”
    (二) 同伴交往
        1. 渴望同伴—“有很多小朋友”
        2. 良好的同伴关系—“好好相处”
    (三) 教师素质
        1. 教师的基本保育与教育能力—“好且会很多知识”
        2.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温柔漂亮且爱我”
    (四) 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 游戏—“自由快乐”
        2. 学习—“可以学到知识”
    (五) 一日生活活动
        1. 对进餐的要求—“好吃的饭菜”
        2. 对寝室环境和寝具的要求—“漂亮的被褥”
五、 研究者的建议
    (一) 对环境创设的建议
        1. 对于创设物质环境的提示
        2. 对于创设心理环境的提示
    (二) 对促进同伴交往的建议
    (三) 对提升教师素质的建议
        1. 对于教师基本保育与教育能力的提示
        2. 对于教师对待幼儿态度行为与个人修养的提示
    (四) 对幼儿园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建议
        1. 对于游戏中给予自由的提示
        2. 对于幼儿学习形式的提示
    (五) 对幼儿进餐与睡眠的建议
        1. 对于幼儿进餐的提示
        2. 对于创设寝室环境及提供寝具的提示
六、 研究思考与不足
    (一) 对学前教育中儿童权利的思考
    (二) 儿童在教育中享有自由快乐
    (三) 本研究中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和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10)小学语文研究型教师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1. 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2. 一线教师对研究型教师的困惑彷徨
        3. 研究者个人对教师问题的不断关注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关于研究型教师的研究
        2. 对研究型教师相关研究的评析
    (四) 概念界定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及合作对象的选择
一、 走进叙事研究
    (一) 合作教师的确定
        1. 初见感受
        2. 接触了解
    (二)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1. 资料的收集
        2. 资料的整理
    (三) 研究进程
    (四)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二、 M 老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历程
    (一) 经验积累期:与学生共同成长
        1. 考师范当老师
        2. 新课程促成长
        3. 做反思出成果
    (二) 高原反应期:山重水复疑无路
        1. 研究在迷茫中搁浅
        2. 成绩在徘徊中显现
    (三) 突破发展期:柳暗花明又一村
        1. 坚持阅读写作——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 观念趋向成熟——研究成为工作的常态
        3. 积极迎接挑战——为研究增添前进的动力
三、 M 老师对“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一) M 老师的研究观
        1. 教师做研究必要且可行
        2. 研究既分领域又分层次
        3. 做研究主要为促进教学
    (二) M 老师的研究关注点
        1. 重视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
        2. 强调语文学习的读、听、说
        3. 努力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 M 老师对“研究”的实践
        1. 发现问题
        2. 搜集整理资料
        3. 分析问题
        4. 研究成果
四、 影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内部因素
        1. 积极进取的个性
        2. 热爱教育的精神
        3. 具备研究的素质
    (二) 影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外部因素
        1. 设立制度保障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2. 搭建平台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发展
        3. 开展活动推动研究型教师的进步
        4. 阻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
五、 小学语文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建议
    (一) 自身努力——为前进加分
        1. 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
        2. 做终身学习的好学者
        3. 做长于反思的研究者
    (二) 外部支持——为成长助力
        1. 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
        2. 开展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
        3. 寻求眼界高远的专业引领
        4. 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访谈提纲
    附录 B:M 老师研究成果摘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征画活动圆满结束(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师是长大的儿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随感[J]. 吴夕龙. 江西教育, 2020(23)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中学生心目中“好物理教师”形象调查研究[D]. 陈可心.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4]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D]. 陈方芳. 湖南大学, 2019(07)
  • [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以呼和浩特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郝妍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6]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 ——以浙江省杭州市三位幼儿园男教师为例[D]. 王丽娜. 浙江师范大学, 2018(03)
  • [7]关照自己:我国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饶红涛. 天津大学, 2016(07)
  • [8]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以盐城市某区为例[D]. 周新伟. 青海师范大学, 2015(06)
  • [9]“我”喜欢的幼儿园 ——基于儿童的视角[D]. 陈红.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10]小学语文研究型教师的叙事研究[D]. 秦莹莹. 河南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画展圆满结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