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一、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国华,张玲妹[1](2021)在《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住院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统计组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总结临床防御对策。结果 66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例, 发生率10.61%, 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位于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 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临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高龄(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Child-Pugh分级为C级、并发症、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均是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硬化医院感染因素较多, 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应特别加强对高龄、肝硬化分级较高、白细胞计数及白蛋白异常患者的高度关注, 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尽可能避免侵入性操作等以有效降低临床医院感染的发生。

柳梅,时永红,郇娟,陈茂丽[2](2021)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别及耐药特点,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科诊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7例,分析67例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感染病原菌种类,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本组6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者24例(35.8%),其中腹腔感染占比为45.8%、肺部感染占比为33.3%和泌尿道感染占比为20.8%;感染组年龄≥60岁、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长和Child C级占比显着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比显着低于未感染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6,95%CI:1.09~1.24)、住院时间(OR=1.13,95%CI:1.05~1.93)、消化道出血(OR=1.50,95%CI:1.09~2.09)、血清白蛋白(OR=1.11,95%CI:1.02~1.20)、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1.48,95%CI:1.21~1.81)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在24例感染患者标本中培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56.8%),革兰阳性菌11株(29.7%),真菌5株(13.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0.0%。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风险高,其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病原菌耐药现象明显,临床上需加强对高危感染人群的重视,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敏感性抗菌药物,对减少并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王伶,丁丰,许文芳[3](2020)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75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019年1~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275例,其中男187例,占68.00%,女88例,占32.00%,患者年龄分布在42~73岁,平均(58.16±12.61)岁,共有80例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9.09%,在80例产生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腹腔和上下呼吸道,在80例产生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55株病原菌,从构成比排列看,革兰阴性菌34株,占61.28%,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45%,真菌7株,占12.73%。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是否>60岁、血红蛋白是否>7 g/L、血清蛋白是否>7 g/L、HBV-DNA是否高于500 cps/mL、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腹水、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可能与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7 g/L、血清蛋白<7 g/L、HBV-DNA高于500 cps/mL、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和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为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7 g/L,血清蛋白<7 g/L,HBV-DNA高于500 cps/mL,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和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以上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赵丛林,张伯鹏,邹宁[4](2020)在《肝硬化患者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肝硬化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合并感染者纳入感染组,无医院内肺部感染者纳入无感染组;调查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细菌培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否合并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白蛋白情况等指标的差异。同时对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 t st ic回归分析。结果:212例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16.04%,病原菌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8.60%)、金黄色葡萄糖球菌(16.28%)、肺炎克雷伯菌(16.28%);感染组在年龄≥60岁、病毒性肝炎、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为C级、白蛋白<28 g/L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t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Chi ld-Pugh分级为C级、白蛋白<28 g/L是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年龄大、侵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为C级以及白蛋白下降是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周文玉[5](2020)在《感染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感染是加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但是对感染引起出血的因素尚不明确。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观察肝硬化合并感染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钠、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红色征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变化,探讨感染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为临床防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07月01日至2019年07月31日我院消化内科病例资料完整的185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35例,女性患者50例。根据是否合并出血分为出血组(89例)、未出血组(96例);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73例)、未感染组(112例)。分别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病因、出血、感染、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钠、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红色征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中,除感染与红色征外(P<0.05),年龄、性别、病因、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钠、总胆红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60.3%(44/73),感染合并出血者为64.4%(47/73),未感染合并出血者为37.5%(42/112)。感染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降低/延长,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感染合并出血时更加明显(P<0.05)。感染组中Child-Pugh B+C级患者比例达53.4%(39/73),与未感染组21.4%(24/1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血清钠、总胆红素、红色征在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感染及红色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感染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增加。2.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降低血清白蛋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从而增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刘丽莉[6](2020)在《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因其人群普遍易感性呈全球性流行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7,100万HCV感染者,但80%的患者对自身感染不知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逐年增加,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6年,WHO提出了彻底消除HCV感染的战略目标。因此,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已感染HCV人群,简化HCV筛查手段,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成为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我国医院对拟进行手术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住院病人常规筛查HCV,但缺乏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对实际筛查情况的认识也不充分。另一方面,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普遍丙肝筛查难以实现。为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和筛查率,充分掌握和利用医院已有的筛查数据,同时开发快速、便捷且成本低的HCV筛查工具必不可少。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筛查的策略与方法展开以下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住院患者的HCV筛查情况,并提出更有价值的HCV筛查策略。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包含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多中心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信息和HCV筛查结果,计算总体筛查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非肝病相关科室住院患者HCV阳性率。进而推算在现行政策下每年接受筛查的人数及可检测出的HCV抗体阳性患者的数量。制定更好的HCV筛查和管理策略。结果:2016年8个中心的总住院患者850,379人,其中HCV筛查人数为512,938,最终有467,008例(51.20%为男性)非肝病相关科患者纳入研究,非肝病相关科室HCV筛查率大于50%。HCV抗体阳性患者4,129例,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8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5%–0.91%),男性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91%,高于女性的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HC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反,年龄越小,HCV抗体阳性率越低,证实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HCV筛查和防控所做相关努力的积极影响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人群占HCV抗体阳性患者的90.14%(3,722/4,129),其中,606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儿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13%(95%CI,0.06%–0.20%),肿瘤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80%(95%CI,1.36%–2.24%)。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全国医院总住院患者为1.75亿人次,如果各医院同样能达到50%的筛查率,推算2016年在医院接受丙肝筛查的人数为8,750万人,进一步按照我们的阳性率推算可发现约77万非肝病科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最后,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加强HCV筛查后管理的建议。结论: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人群HCV筛查率高达50%以上,加强对已筛查人群的管理,可发现更多的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有效提高丙肝诊断率及治疗率。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对住院患者检查结果充分利用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找到中国的千百万已感染患者,加快消除丙肝的步伐。第二部分:目的:HCV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性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口腔分泌物检测试剂进行首次临床效能评价。明确其应用于筛查HCV中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推动清除HCV进程。方法:在不同地区的三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评估维尔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江苏维尔试剂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并应用现有的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雅培ARCHITECT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及英科新创丙肝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对于维尔试剂及雅培试剂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通过HCV RNA检测进一步验证。此外,根据受试者意愿,一部分患者也接受了美国Ora Quick快速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的检测及维尔试剂的自采自测。结果:共纳入1,179名受试者,其中慢性丙肝感染者486例,其他非丙肝感染的肝病患者108例,体检人群585例。以雅培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为参考依据,Well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1.88%(95%CI,88.97%–94.09%),特异性为98.00%(95%CI,96.58%–98.86%)。考核试剂与英科新创生物科技公司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为97.02%(1,138/1,179)。考核试剂与Ora Quick试剂的一致性为98.50%(197/200)。此外,受试者应用考核试剂自我检测结果与研究人员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HCV RNA检测结果还表明,在39例考核试剂出现假阴性的样本中,仅1例检测到HCV RNA阳性,同时在172例HCV RNA阳性病例中,考核试剂可检测到171例为阳性。结论: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能力能够满足HCV筛查需求。该试剂检测快速,无创,不需要仪器,成本低,且易于操作,特别适合用于社区及家庭医疗中的HCV筛查。有望未来用于HCV的全面筛查,识别已感染人群,尽早实现消除HCV的目标。

刘黔鄂[7](2020)在《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常用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中重度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81例中重度肝损伤患者(a组:中度:Child-Pugh分级B级(评分79分);b组:重度:ChildPugh分级C级(评分1015分)),应用唑类、棘白菌素类、唑类联合或序贯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其肝生化学、凝血象、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唑类药物,ALT、AST、γ-GT、ALP、PTA较用药前下降,ALP逐渐下降,TBIL、DBIL、TBA、INR、PT较用药前上升,TBA呈上升趋势;棘白菌素类药物,ALT、AST、TBA、PTA呈下降趋势,γ-GT、INR、PT呈上升趋势,ALP用药时间7d、14d较用药前升高,用药时间21d较用药前下降,TBIL、DBIL用药时间>7d后呈下降趋势;唑类联合或序贯棘白菌素类药物,ALT、AST较用药前均升高,ALP、γ-GT、TBIL、DBiL、INR、PT逐渐上升,TBA、PTA逐渐下降。三类抗真菌药物用药前后,Child-Pugh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唑类、棘白菌素类、唑类联合或序贯棘白菌素类药物抗真菌治疗的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其肝生化学指标、凝血象、ChildPugh评分未见明显变化,故认为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在用药时间21天内可安全应用此三类药物抗真菌治疗。

杨庆余[8](2019)在《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要点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要点。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该院收诊的60例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同期再择取60例一般性肝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与对照组60例(一般性肝病),比较2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分析观察组医院感染因素、感染类型。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15.00%)高于对照组(3.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5),;60例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女性感染例数为4例,男性感染例数为5例;年龄小于40岁者感染1例,年龄40~59岁者感染2例,年龄大于、等于60岁者感染6例;脾功能亢进合并例数为10例,其中感染例数为6例,消化道出血例数为8例,其中感染例数为6例,糖尿病合并例数为6例,其中感染例数为4例(涵盖两种疾病合并者)。9例感染者中,感染类型包括1例肠道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3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腹腔感染。结论与一般性肝病患者比较,临床应更加重视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状况与防治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崔周国,黄利华[9](2019)在《某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状况、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感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该院搬入新院区,院内物理分区合理规范,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该院出院患者进行医院内感染现状调查分析,并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该院为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患者中近60.0%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等。以出院患者为统计口径,医院内感染率维持在1.0%左右,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在肝科聚集(占56.0%),医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0%),医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0%)。影响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肝硬化(P<0.05)。结论合理规范的院内分区,医务人员较高的感控意识可有效维持较低的医院内感染率。对具有肝硬化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重点关注,提高其免疫力,加强护理管理以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张艳[10](2015)在《预见性护理用于减少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减少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肝硬化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年龄、住院时间长短、合并症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医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17.0%,其中对照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6%,实验组为11.5%,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患者年龄大小、住院时间长短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或<0.01);有合并症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患者(P<0.01),实验组有合并症患者住院时间>30 d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和有合并症存在,预见性护理由于能提高患者抵抗力、缩短住院时间、督导患者控制合并症,故能明显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二、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医院内感染的评估
    1.4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2.2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3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医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
    2.5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医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3)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院内感染情况
    2.2 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分布情况
    2.3 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2.4 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5 各种相关因素变量与患者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4)肝硬化患者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情况
    2.2 肝硬化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3 肝硬化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5)感染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丙肝的流行病学
        1.1.1 全球的疾病负担
        1.1.2 各地区流行状况
        1.1.3 全球基因型分布
        1.1.4 传播途径
        1.1.5 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1.1.6 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研究
    1.2 HCV病原学
    1.3 HCV感染的自然史
    1.4 丙肝的预防与诊治
        1.4.1 预防措施
        1.4.2 实验室检查
        1.4.3 诊疗及管理
        1.4.4 抗病毒治疗
    1.5 防治丙肝面临的挑战
        1.5.1 WHO的战略目标
        1.5.2 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挑战
        1.5.3 HCV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5.4 HCV筛查策略
        1.5.5 HCV筛查方法
第2章 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HCV抗体的检测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3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布
        2.3.2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3.3 不同性别、年龄间HC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2.3.4 HCV抗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2.3.5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情况
        2.3.6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2.3.7 不同科室HCV抗体阳性情况
        2.3.8 全国丙肝抗体检测情况推算
        2.3.9 加强医院内丙肝筛查管理建议
    2.4 讨论
第3章 丙肝病毒感染快速筛查方法的效能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总体方案设计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步骤
        3.1.4 主要试剂
        3.1.5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考核试剂检测
        3.2.2 参比试剂1检测
        3.2.3 血样采集及处理
        3.2.4 血清样本检测
        3.2.5 数据收集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受试者分布
        3.3.2 各中心检测情况
        3.3.3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3.3.4 检测结果描述性统计
        3.3.5 考核试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6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1的一致性
        3.3.7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2的一致性
        3.3.8 参比试剂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9 参比试剂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10 自采自测使用方式的适用性
        3.3.11 病毒学阳性检出率
        3.3.12 假阴性结果分析
        3.3.13 低滴度样本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本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2组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2.2 分析观察组医院感染因素
    2.3 观察组感染类型
3讨论

(9)某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病区医院内感染分布
    2.3 医院内感染部位及病原体分布情况
    2.4 医院内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
    2.5 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四、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 潘国华,张玲妹.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2)
  • [2]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特点分析[J]. 柳梅,时永红,郇娟,陈茂丽.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1(06)
  • [3]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王伶,丁丰,许文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27)
  • [4]肝硬化患者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J]. 赵丛林,张伯鹏,邹宁.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08)
  • [5]感染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D]. 周文玉.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6]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D]. 刘丽莉. 吉林大学, 2020(08)
  • [7]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临床观察[D]. 刘黔鄂.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8]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要点探讨[J]. 杨庆余. 中外医疗, 2019(33)
  • [9]某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崔周国,黄利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9(12)
  • [10]预见性护理用于减少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 张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10)

标签:;  ;  ;  ;  ;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