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度等级评价标准在流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清洁度等级评价标准在流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流体污染监测中清洁度等级评判标准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鑫海[1](2021)在《内燃机车柴油机主轴承失效机理及预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产主型内燃机车柴油机的主轴承均采用液体动压滑动式轴承结构,其具有承载能力大、抗冲击能力强和摩擦损耗小、寿命长等特点。但是,随着内燃机车使用年限的增长,柴油机各机械组件逐渐老化,加之维修、运用不当,易导致主轴承工作失效。主轴承失效轻则造成轴瓦损伤影响机车正常使用,重则引发机体、曲轴报废导致严重机破,不仅会给铁路局机务段带来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扰乱正常的运输和生产秩序,造成巨大间接经济损失。本论文通过分析滑动轴承机构和滑动轴承失效形式,结合内燃机车16V240ZJ、12V240ZJ、8240ZJ型柴油机主轴承失效典型故障案例,从影响柴油机主轴承工作状态最直接、重要的曲轴、机体、轴瓦三大部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主轴承检修、组装和运用过程中可能诱发主轴承失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精细选配主轴瓦、液氮冷却法更换曲轴油堵等技术改进措施,并设计制作了曲轴清洗试压装备,解决了曲轴内油道清洗不彻底和内油道无法做密封性试验的难题,有效地提升了柴油机主轴承组件的检修水平,为遏止柴油机主轴承非正常失效惯性质量故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光谱分析技术和铁谱分析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以光谱分析为主、以铁谱分析为辅的光铁谱油液综合诊断应用方法,即通过运用光谱分析技术确定磨粒的元素类型和浓度,再对光谱分析显示异常磨粒的油液进行铁谱分析,确定出异常磨粒的可能来源,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检查提供依据,进而更快捷、准确地查找出异常磨损的部位。光铁谱油液综合诊断应用方法有助于提前预测主轴承的磨损状态,避免因主轴承过度磨损导致工作失效而引发柴油机大部件破损,保障机车运用安全可靠,为运输生产节约成本,达到节支降耗的目的。

梁洁[2](2021)在《油液污染度反射式光纤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液污染是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和工作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70%的液压设备故障由油液污染引起且主要污染物为固体颗粒,以及常用油液污染度检测技术设备大多存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和不便在线检测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原理并设计相应的光纤传感器。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反射式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合油液污染颗粒对光的遮挡致使光强衰减的作用,提出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光场分布假设建立了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纤端光场分布模型,分析油液污染颗粒在光场中的阴影占比和光强变化影响因素,建立了油液污染度与接收光强的关系调制函数。(2)建立了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根据反射式光纤传感器工作原理,结合油液污染颗粒对光的遮挡致使光强衰减的作用,分别建立了单发射单接收和单发射双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数学模型。(3)进行了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仿真,确定了传感器参数,并完成了传感器的结构设计。通过仿真分析,分别得出不同条件下单发射单接收和单发射双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与污染浓度之间的函数曲线。根据仿真结果,确定采用双圈同轴型光纤布置方式,确定了光纤传感器数值孔径、芯径、反射距离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传感器结构设计。(4)设计了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的调理电路及信号采集程序。分析光电转换及信号放大原理,进行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Labview完成了信号采集程序的设计。(5)完成了实验台的搭建和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的标定实验。依据污染等级标准人工配制了不同污染等级的油样,设计了传感器特性实验的实验方案,搭建了对应的实验平台对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污染油液污染颗粒浓度的增大,传感器接收光功率逐渐减小,利用本文所设计的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可实现对不同污染度等级标准的液压污染油液进行检测。

徐瑞[3](2020)在《含颗粒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液压滑阀作为液压控制系统中重要的基础元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车辆、船舶、冶金等领域。滑阀阀芯与阀体之间形成的微米级环形配合间隙,保证了阀芯和阀体之间能够灵活的相对运动和间隙密封。阀芯在纯净油液中运动时,滑阀摩擦力主要是油液粘性力,但是实际工作的油液中往往含有不同性质的固体污染颗粒,污染颗粒物进入间隙,会对阀芯运动产生摩擦阻碍作用,可能造成滑阀阀芯滞卡,进而严重影响设备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研究含颗粒油液中滑阀阀芯运动所受到的摩擦力,对无滞卡滑阀的设计和滑阀性能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滑阀摩擦力测量装置,研究含固体颗粒油液中,阀芯受到的摩擦力特性。首先分别对含有1%体积浓度铁质、砂质、铝质三种颗粒的油液中,阀芯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行实验测量,获得了含污染颗粒物油液中滑阀摩擦力曲线。结果表明:当颗粒尺寸小于敏感尺寸时,滑阀摩擦力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而有所增大,平均摩擦力不超过1 N,其原因是不排除在颗粒物的筛选中仍有个别敏感颗粒的存在;随着颗粒尺寸进一步增大,达到敏感尺寸时,滑阀摩擦力会快速增大,达到30 N。其次,对含有限个边长为0.55 mm,对角线为0.78 mm方形敏感颗粒的油液中滑阀摩擦力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摩擦力曲线,实验发现:敏感颗粒数量小于6个,滑阀摩擦力缓慢增长,平均摩擦力小于2 N,当敏感颗粒数量大于6个时,摩擦力快速增加,最高达到35 N。该曲线与含有1%体积浓度不同材质颗粒油液的摩擦力曲线对比发现,二者摩擦力变化趋势高度相似。最终获得含颗粒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特性曲线:敏感颗粒数量较少时,滑阀摩擦力增长缓慢;一旦敏感颗粒数量超过6个,滑阀摩擦力将迅速增长。另外,在含有限个方形敏感颗粒的油液进行摩擦力测量实验中发现,滑阀摩擦力增大与敏感颗粒在间隙中的径向分布有关。颗粒的径向分布会影响阀芯径向微动余量,进而影响滑阀摩擦力,以此探讨滑阀滞卡的力学模型。

余晓晖[4](2020)在《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质在线检测技术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目前使用的水质在线检测系统存在其不足之处:因系统需要长时间在线运行,水质检测传感器表面易受到水中泥土颗粒杂质黏附,藻类菌类等微生物附着以及钙镁离子析出结垢等污染问题,导致传感器输出信号与水质检测数据失准,传感器发生零点漂移和线性斜率漂移,而目前需要通过人工开展定期的清洗、标定等维护工作。由于检测点分散,带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消耗。因此,本文通过设计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装置,定期为传感器进行清洗和标定,期望解决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受污染问题,提高传感器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首先,对传感器表面受污染原因及影响因素和表面结垢机理进行分析,讨论常用的传感器清洗方法及其有效性。其次,利用理论分析计算、横向对比评价、Fluent流体仿真等方法,对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装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研究高压水射流技术对受污染传感器的清洗工作参数及其作用机制,设计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原型装置,并优化了该装置软硬件工作参数。随后,采用分段数据插值法和分段最小二乘法对受污染的PH传感器电信号所对应的检测数据进行标定,对水质检测传感器进行非线性校准和参数补偿,以提高传感器长时间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仿真模拟结果,利用搭建的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清洗与标定原型装置对受污染的传感器进行清洗、标定和清洗效果评价实验,达到预期目标。本文设计搭建了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装置,分析电极型传感器多种标定方法,利用触摸屏显示控制,完成自动清洗与标定工作。通过实验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清洗并标定受污染的传感器,延长其使用寿命,对提高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水样检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减少人力和系统运行成本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朱魁正[5](2020)在《智慧试验室建设中液压泵站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学位论文基于某企业智慧试验室改造项目,设计了液压泵站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为智慧试验室项目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PLC技术及组态技术将液压泵站的现场表盘监控升级为智能远程监控,使得工程师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液压泵站的运行状况。该系统的设计成果可为类似的泵站智能化改造提供参考。首先对监控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设计原则进行了说明;紧接着建立了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模型、故障报警模型及远程控制模型,根据液压泵站的运行参数对传感器进行选型及安装;然后通过对比4种数据采集系统结构的优缺点,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监控系统的规模,最终选择了智能边缘数据采集系统;随后又根据数据分析及数据处理的要求对处理器进行了选型,并建立了My SQL数据库;最后利用组态王进行了监控界面的搭建、监控参数报表、曲线及报警窗口的设计,按照要求设计了各个安全区及安全等级并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最后搭建了数据服务器及Web服务器,对液压泵站智能监控系统进行了联网,实现了网页查看的功能,真正实现了远程监控的目的。

曾霖[6](2019)在《基于微阻抗分析的船机油液污染物区分检测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液污染是导致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油液中的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含有丰富的摩擦学信息及设备腐蚀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反映设备运行状况和故障情况,对油液中的污染物做出快速准确的区分和检测,不仅可以诊断出系统的故障部位,并且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寿命预测,这对基于信息融合的现代故障诊断与预报理论来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依托,提出基于微流体芯片的多参数微阻抗分析方法,通过单个微阻抗芯片对多个参数的共同检测分析,实现油液中铁磁性金属颗粒、非铁磁性金属颗粒以及非金属颗粒的区分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油液中金属颗粒和非金属颗粒引起阻抗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于金属颗粒,首先通过Maxwell方程组求解出了球形颗粒受到时谐磁场磁化时,在全空间引起的磁矢势变化,然后结合单个空心线圈受到时谐源激励时在空间产生的磁场分布,最终得到了金属颗粒在空间任意位置引起单线圈的电感变化表达式,通过电感变化方向可以区分铁磁性和非铁磁性金属颗粒。对于非金属颗粒,在时谐源激励下的平行板电容器中研究了颗粒和油液混合物的复介电常数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引起电容变化的根本原因,通过电容变化方向可以区分油液中的部分非金属颗粒。(2)根据颗粒引起阻抗变化的机理,提出了多参数微阻抗分析方法,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具有双线圈结构的螺线管型和平面型多参数微阻抗芯片,这两种芯片均具有电感检测和电容检测两种模式。针对芯片内的双电感线圈结构,进行了电感检测原理分析,首先推导了线圈的自感、双线圈的互感计算公式,结合金属颗粒磁化模型中颗粒引起单线圈的电感变化,最终得到了时谐磁场中,金属颗粒处于空间任意位置引起的双线圈等效电感变化的表达式。针对电容检测原理,将两个单层线圈等效成一对圆环形的平行电容极板并进行合理简化,应用Schwarz-Christoffel变换得到了该电容器计及边缘效应的电容计算公式,结合非金属颗粒与油液的混合复介电常数模型,最终得到了颗粒引起的复电容变化表达式。在对两种形式的微阻抗芯片的理论检测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得出螺线管型芯片的整体检测灵敏度要高于平面型芯片。(3)对螺线管型和平面型两种形式的微阻抗检测芯片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理论分析中电感检测的影响因素,首先对螺线管型芯片从激励频率和线圈匝数两方面进行了检测实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不同粒径的金属颗粒,使用最优参数对两种形式的芯片进行电感幅值的标定,最后得到螺线管型芯片对铁颗粒的下限为40μm,对铜颗粒的检测下限为110μm;平面型芯片对铁颗粒的检测下限为80μm,对铜颗粒的检测下限为150μm。根据理论分析中电容检测的影响因素,同样从激励频率和线圈匝数两方面进行了检测实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不同粒径的水滴和气泡,使用最优参数对两种形式的芯片进行电容幅值的标定,最后得到螺线管型芯片对水滴的检测下限为110μμm,对气泡的检测下限为180μm;平面型芯片对水滴的检测下限为180μm,对气泡的检测下限为240μm。(4)针对两种形式检测芯片的特点,在灵敏度和通量两个方面对检测芯片进行优化研究。第一是基于铁芯增强磁场原理的灵敏度优化,首先根据前面的两种芯片设计并制作了平面型和螺线管型铁芯微阻抗芯片,用COMSOL软件对带铁芯的两种芯片进行电磁场仿真,分析了其提高灵敏度的机理,然后进行相关实验对芯片的检测效果进行分析和理论验证,最终平面型铁芯微阻抗芯片将铁颗粒的检测下限提升为33μm,铜颗粒的检测下限提升为90μm,水滴的检测下限提升为100μm,气泡的检测下限提升为180μm。而螺线管型铁芯微阻抗芯片将铁颗粒的检测下限提升为18μm,铜颗粒的检测下限提升为75μm,但是电容的检测下限没有变化。第二是基于LC谐振原理的灵敏度优化,提出了外加LC振荡电路的双线圈谐振式微阻抗芯片,对该芯片的检测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验全面分析了芯片的频率特性,得到了铁颗粒和铜颗粒的最佳检测频率,在最优激励频率下成功检测到了 10μm的铁颗粒和50μm的铜颗粒,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现有的电感式油液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第三是针对微流体芯片通量较低的问题,结合电感和电容的检测特点,对芯片中的微通道结构进行改进研究,设计了一种环形截面的微通道,在不降低检测灵敏度的前提下将油液的理论通量提高了 8倍。

刘猛[7](2019)在《基于高压清洗的自动变速器阀体清洁度研究》文中提出在高端制造中,零件的清洁度与制造精度是影响产品性能的两大核心指标。零件清洁度不达标可能导致飞机起落架无法收放、导弹偏离靶标、高铁制动失效、汽车不能切换档位等严重事故,因此,在航空、航天、高铁制造、汽车工业等领域中,清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行业全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自动变速器核心零件清洁度不达标,因此有必要展开对自动变速器阀体清洁度的系统研究。高压清洗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清洁度提升方法,针对高压清洗参数选择简单盲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射流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性的分析,结合水射流的清洗机理寻求最优射流参数,并结合清洁度清洗工艺,采用高压清洗提升阀体清洁度。以清洗试验平台和高压清洗喷嘴为研究对象,模拟实际清洗过程的射流环境。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两相流模型,建立喷嘴清洗喷射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入口压力下的喷嘴流场特性。获得喷嘴流场参数的衰减规律和分布特性,建立入口压力与轴心动压、出口速度等的关系,以临界动压作为有效清洗的标准推导了最佳射流靶距和最大清洗范围,分析表明高压喷嘴具有良好的射流清洗性能,但清洗效率低,适用于针对性清洗。水射流清洁技术希望的切割深度是接近于零的,必须考虑射流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采用ABAQUS软件,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CEL)结合JohnsonCook材料模型,建立水射流冲击阀体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以射流压力和靶板结构作为变量,对水射流冲击特性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清洗压力和不同靶板结构下,阀板受到的冲击压力和几何变形,确定了安全清洗参数,建立水射流与零部件相互作用的力学关系。针对自动变速器阀体的清洗要求,分析高压清洗设备工作原理,根据仿真分析选择最佳射流参数,并结合清洁度清洗工艺,对阀体进行高压清洗实验并测定清洗前后的阀体清洁度,检测结果为清洁度达到6级,表明高压清洗能够将阀体的清洁度提升到较高的等级。

赵畅畅[8](2018)在《船用机械设备润滑磨损状态监测诊断研究》文中指出设备故障诊断是根据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监测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并预测设备未来可能运行状态的技术。油液监测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油液监测既可以提高油液的使用寿命,延长设备换油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用来判断设备当前运行工况,预测可能存在的潜在故障,防患于未然。水上运输在我国国际贸易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船舶出现机械故障位居海滩事故发生比例的首位,油液监测技术担当着设备润滑管理的作用,因此,将油液监测技术应用在船舶机械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油液分析技术应用在船用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中,探讨了船用柴油机、船用齿轮箱以及船用液压系统在用润滑油的润滑及磨损性能参数变化趋势,研究了油品的衰变规律,通过对油质的分析检测来评判设备的磨损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船用柴油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各项指标均往油质变差的方向发展,主要是油品黏度变化、油品受到污染、设备磨损等因素对油品性能产生了影响,导致润滑油变质;船用减速齿轮箱的防水密封情况存在问题,建议对齿轮箱进行结构改造,并且齿轮箱的磨损程度相对较为严重;船用绞缆机的污染控制情况存在问题,建议对绞缆机进行结构改造;润滑油因黏度变化、受到污染、设备磨损等原因变质时,若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且可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么油品经处理后仍可继续使用,延长了油品的使用寿命;若机械设备确定需要换油,要了解换油的根本原因,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从根源上解决,才能实现正确换油。研究了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中的凝聚层次聚类法,首次将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油液监测的故障诊断中,对船用机械设备的磨损性能指标进行分类,使分类更加合理,判断设备摩擦副所处的磨损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船用柴油机油、齿轮油以及液压油光谱元素的聚类分析,聚类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归为一类的金属元素其磨损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聚类的结果以及金属元素的来源,推测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绞缆机中可能出现异常磨损或故障的摩擦副,实现预知维修,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王志宽[9](2018)在《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与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油液分析技术及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乘用车不同性能等级的机油进行劣化规律试验研究和换油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研究内容对乘用车按质换油和发动机摩擦学设计及状态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乘用车维护和修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商用车油液分析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选用三辆SVW71612BS型上海大众新桑塔纳轿车为研究对象,使用CSI5200三向量油液分析仪,对乘用车每隔1000 km抽取一次机油,从磨损、污染度、油质三个维度对乘用车机油品质进行快速检测。检测机油的粘度、介电常数、含水量、颗粒数等性能指标,从油质、污染度、磨损三个维度研究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的规律;分析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原理,将其运用到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的评判中,通过模型预测乘用车机油的换油期,为机油的按质更换和避免发动机出现异常磨损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乘用车行驶里程的增加,机油内不含有水分,介电常数和粘度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515μm颗粒含量变化较大且明显,可作为监测发动机磨损的重要衡量指标以及机油是否需要更换的主要指标,其他尺度的颗粒含量变化趋势与515μm颗粒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清洁度分析表明,机油目前是清洁的,达到22/19就需要进行机油的更换;磨屑分析样片表明,机油内颗粒粒径较小且数量较少,说明发动机没有发生严重磨损。通过建立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乘用车机油内515μm颗粒含量的变化,与单一模型预测值相比,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预测值更精准,与实际更符合,可以将其应用于研究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的规律中。通过清洁度等级与ISO 4406污染度等级分析,结合组合模型预测,1、2、3号乘用车行驶到5000 km时,未达到换油标准,此时换油会导致机油的浪费,应根据机油品质劣化的程度适当延长换油期,实现按质换油。

高广清,赵晓林[10](2017)在《主机润滑油油质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主机润滑油油质对于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分析了现有润滑油监测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油液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论证了应用油质在线监测技术对于主机润滑油系统的日常维护、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必要性和潜在价值,阐述了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案,为提高汽轮机油品和故障分析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二、流体污染监测中清洁度等级评判标准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体污染监测中清洁度等级评判标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内燃机车柴油机主轴承失效机理及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动轴承润滑研究现状
        1.2.2 曲轴动力学分析研究
        1.2.3 轴承合金层应力分析研究
        1.2.4 润滑油性能分析研究
        1.2.5 柴油机主轴承故障监测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2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
        2.2.1 液体动压油膜的形成原理
        2.2.2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
        2.2.3 油楔承载机理
    2.3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基本原理
    2.4 滑动轴承失效形式及产生原因
        2.4.1 磨粒磨损
        2.4.2 疲劳破坏
        2.4.3 咬粘(胶合)
        2.4.4 擦伤
        2.4.5 过度磨损
        2.4.6 腐蚀
        2.4.7 其他失效形式
    2.5 本章小结
3 主轴承失效分析
    3.1 引言
    3.2 制造和装配质量不达标
        3.2.1 曲轴
        3.2.2 机体
        3.2.3 轴瓦
    3.3 使用维护方法不当
        3.3.1 柴油机飞车
        3.3.2 滑油压力异常
        3.3.3 司机操纵不当
        3.3.4 配件检修质量不高
    3.4 本章小结
4 主轴承失效控制措施
    4.1 引言
    4.2 主轴承相关配件清洁度控制
        4.2.1 清洁度标准制定
        4.2.2 曲轴清洗试压设备的设计制作
    4.3 曲轴检测组装质量控制
        4.3.1 曲轴修复
        4.3.2 曲轴油堵更换方法
        4.3.3 曲轴检测
    4.4 机体检测组装质量控制
        4.4.1 机体修复
        4.4.2 机体检测
        4.4.3 机体组装
    4.5 轴瓦质量控制
        4.5.1 轴承游隙值的确定
        4.5.2 轴瓦检验与装配
    4.6 使用维护要求
        4.6.1 滑油压力监测
        4.6.2 日常操作注意事项
    4.7 本章小结
5 主轴承失效预防性研究
    5.1 引言
    5.2 铁谱、光谱分析和油品理化指标分析的原理和特点
        5.2.1 铁谱分析
        5.2.2 光谱分析
        5.2.3 油品理化指标分析
    5.3 光铁谱综合诊断技术研究
        5.3.1 确定分析对象
        5.3.2 光铁谱诊断标准
    5.4 综合检测分析技术的应用
        5.4.1 光谱分析
        5.4.2 铁谱分析
        5.4.3 分析结果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油液污染度反射式光纤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油液污染度检测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油液污染度反射式光纤检测原理
    2.1 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
        2.1.1 NAS1638 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概述
        2.1.2 ISO4406 污染度等级标准
    2.2 油液污染度反射式光纤检测原理
        2.2.1 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器检测原理
        2.2.2 发射光纤出射光场分布规律
        2.2.3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原理分析
    2.3 油液污染度调制函数
    2.4 反射式光纤传感器光纤排列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特性分析
    3.1 单发射单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特性
        3.1.1 单发射单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模型
        3.1.2 单发射单接收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特性仿真分析
    3.2 单发射双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特性
        3.2.1 单发射双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模型
        3.2.2 单发射双接收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特性仿真分析
    3.3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参数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系统设计
    4.1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系统结构
    4.2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
        4.2.1 调理电路架构设计
        4.2.2 电路元件选型
        4.2.3 电路原理图设计
    4.3 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特性实验
    5.1 实验台的搭建
        5.1.1 不同污染等级液压油液配制
        5.1.2 实验台搭建
    5.2 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静态标定
        5.2.1 单发射单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静态标定
        5.2.2 单发射双接收反射式光纤油液污染度检测传感器静态标定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含颗粒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液压滑阀
        1.1.2 滑阀滞卡现象
    1.2 滑阀滞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油液中固体颗粒物
    2.1 液压系统中的油液污染
        2.1.1 油液污染物
        2.1.2 油液污染度等级
    2.2 油液中的固体污染物
        2.2.1 固体颗粒污染物成分
        2.2.2 固体颗粒物形貌特征
    2.3 单个固体颗粒物在间隙中的运动特性
        2.3.1 仿真软件的选择及简介
        2.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2.3.3 仿真模型网格划分
        2.3.4 边界条件的设置
        2.3.5 固体颗粒物在间隙中的运动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滑阀摩擦力测量装置的设计
    3.1 模型化实验的设计
        3.1.1 模型化实验工作原理
        3.1.2 实验元件的设计
        3.1.3 阀芯的受力
    3.2 滑阀摩擦力测量实验装置
    3.3 油液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颗粒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的测量分析
    4.1 颗粒物的材质
        4.1.1 颗粒物的尺寸
        4.1.2 颗粒悬浮液的配置
    4.2 实验步骤
    4.3 含颗粒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的实验测量
        4.3.1 无颗粒时阀芯受力情况
        4.3.2 含颗粒油液中阀芯所受摩擦力情况
    4.4 含颗粒油液在配合间隙中的分布特征
        4.4.1 间隙流场的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4.4.2 固体颗粒物在间隙流场中的分布特征
    4.5 阀芯运行速度对阀芯摩擦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4.5.1 实验颗粒及阀芯运动速度的选择
        4.5.2 实验步骤
        4.5.3 阀芯不同运动速度对滑阀摩擦力影响的实验测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含有限个敏感颗粒物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的测量分析
    5.1 固体颗粒物材质
    5.2 实验颗粒物的制备
    5.3 摩擦力测量实验过程
    5.4 含有限个敏感颗粒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专利申请情况
附录C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与实践

(4)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质在线检测发展现状
        1.2.1 水质在线检测国外发展现状
        1.2.2 水质在线检测国内发展现状
        1.2.3 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清洗发展现状
        1.2.4 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标定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传感器清洗方案与装置总体设计
    2.1 在线检测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装置要求
    2.2 传感器表面结垢机理与常用清洗方法
        2.2.1 传感器表面结垢机理
        2.2.2 传感器常用清洗方法
        2.2.3 高压水射流清洗
    2.3 清洗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2.3.1 设计装置布局方案与系统组成
        2.3.2 装置工作流程
        2.3.3 清洗与标定模块
        2.3.4 传感器夹具设计
        2.3.5 传动机构设计
        2.3.6 触摸屏控制及通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感器清洗过程分析与仿真
    3.1 高压喷嘴设计
        3.1.1 喷嘴几何结构参数
        3.1.2 喷嘴设计仿真方案
    3.2 水射流清洗参数
        3.2.1 水射流水力参数
        3.2.2 射流工作参数
        3.2.3 水射流参数选择仿真方案
    3.3 数值软件仿真
        3.3.1 流体控制方程组
        3.3.2 理论模型
        3.3.3 建模及边界条件
    3.4 仿真结果分析优化
        3.4.1 喷嘴收缩角θ对流场影响
        3.4.2 喷嘴出口直径d对流场影响
        3.4.3 喷嘴长径比l/d对流场影响
        3.4.4 不同压力对流场影响
        3.4.5 不同水射流冲击角α对流场影响
        3.4.6 不同射流偏角β对流场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极型传感器标定
    4.1 水质检测传感器标定
        4.1.1 PH传感器检测原理
        4.1.2 现有标定方案
    4.2 水质检测传感器标定方法研究
        4.2.1 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4.2.2 多项式拟合
        4.2.3 数据插值法
        4.2.4 分段最小二乘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感器清洗实验
    5.1 受污染传感器清洗实验
        5.1.1 清洗实验影响因素
        5.1.2 正交试验法
    5.2 传感器清洗实验方案
        5.2.1 受污染传感器准备
        5.2.2 实验步骤
    5.3 传感器清洗实验结果
        5.3.1 实验结果数据
        5.3.2 影响因素极差分析
        5.3.3 影响因素方差分析
    5.4 传感器表面清洁度检测与二次清洗
        5.4.1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清洁度评价
        5.4.2 传感器二次清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参与的科研项目
    3.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智慧试验室建设中液压泵站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4 液压泵站的实际情况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智能监控系统要实现的功能
    2.2 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2.3 智能监控系统的架构模型
        2.3.1 执行层
        2.3.2 感知层
        2.3.3 传输层
        2.3.4 应用层
    2.4 故障报警及远程控制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监控系统硬件相关技术
    3.1 智能监控的目的
    3.2 压力传感器
        3.2.1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3.2.2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3.2.3 其他压力传感器
        3.2.4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3.2.5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
    3.3 流量传感器
        3.3.1 电磁流量传感器
        3.3.2 涡轮流量传感器
        3.3.3 其他流量传感器
        3.3.4 流量传感器的选择
        3.3.5 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3.4 温度传感器
        3.4.1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3.4.2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3.4.3 RTD温度传感器
        3.4.4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及安装
    3.5 清洁度传感器
        3.5.1 液压油颗粒物的产生及危害
        3.5.2 清洁度传感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3.5.3 消光法粒子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5.4 清洁度传感器的选型及安装
    3.6 电量测试仪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的采集及数据库的建立
    4.1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的分析及选择
        4.1.1 高度集中数据采集系统结构
        4.1.2 分步集中数据采集系统结构
        4.1.3 分步边缘数据采集系统结构
        4.1.4 智能边缘数据采集系统结构
        4.1.5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选择
    4.2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模块
        4.2.1 多路复用介绍
        4.2.2 模数转换介绍
        4.2.3 PLC处理器的介绍
        4.2.4 PLC工作原理
        4.2.5 PLC的功能特点
    4.3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模块的选择
        4.3.1 PLC的选择
        4.3.2 中央处理器的选择
    4.4 数据库的建立
        4.4.1 数据库的选取
        4.4.2 数据库表创建
    4.5 数据库与组态王的连接
        4.5.1 安装My SQL ODBC驱动并创建ODBC源
        4.5.2 配置SQL访问管理器
        4.5.3 数据展示与控制
第五章 智能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组态软件的介绍
        5.1.1 组态软件的功能、特点
        5.1.2 组态软件的选择
    5.2 监控界面的设计
        5.2.1 监控界面设计流程
        5.2.2 创建工程
        5.2.3 创建登录界面
        5.2.4 创建监控主界面
        5.2.5 创建参数曲线、报表
        5.2.6 创建各泵组监控界面
    5.3 液压泵站智能监控系统的安全决策
        5.3.1 智能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
        5.3.2 智能监控系统运行的安全
    5.4 液压泵站智能监控系统联网
        5.4.1 智能监控系统联网的必要性
        5.4.2 Web服务器的选择
        5.4.3 Web服务器的搭建
        5.4.4 Web服务器的发布
    5.5 系统调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微阻抗分析的船机油液污染物区分检测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油液污染物检测技术现状分析
        1.2.1 常规油液污染物分析技术
        1.2.2 油液颗粒污染物计数法
        1.2.3 油液水分和空气污染物检测技术
        1.2.4 油液颗粒污染物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时谐场中颗粒污染物引起阻抗变化的机理分析
    2.1 金属颗粒的检测机理
        2.1.1 空心圆柱线圈的磁场分布
        2.1.2 金属颗粒所处空间位置对线圈电感变化的影响
    2.2 非金属颗粒的检测机理
    2.3 本章小结
3 多参数微阻抗油液检测芯片的设计与检测机理分析
    3.1 螺线管型多参数微阻抗芯片的设计
    3.2 螺线管型多参数微阻抗芯片的检测机理分析
        3.2.1 电感参数检测原理
        3.2.2 电容参数检测原理
    3.3 平面型多参数微阻抗芯片的设计
    3.4 平面型多参数微阻抗芯片的检测机理分析
        3.4.1 电感参数检测原理
        3.4.2 电容参数检测原理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参数微阻抗芯片的油液污染物区分检测研究
    4.1 螺线管型多参数微阻抗芯片检测实验
        4.1.1 电感检测实验
        4.1.2 电容检测实验
    4.2 平面型多参数微阻抗芯片检测实验
        4.2.1 电感检测实验
        4.2.2 电容检测实验
    4.3 两种形式的芯片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多参数微阻抗油液检测芯片的优化研究
    5.1 平面型铁芯微阻抗芯片
        5.1.1 芯片设计与制作
        5.1.2 检测原理分析
        5.1.3 检测实验与结果分析
    5.2 螺线管型铁芯微阻抗芯片
        5.2.1 芯片设计与制作
        5.2.2 检测原理分析
        5.2.3 检测实验与结果分析
    5.3 双线圈谐振式微阻抗芯片
        5.3.1 芯片设计与制作
        5.3.2 检测原理分析
        5.3.3 检测实验与结果分析
    5.4 高通量微阻抗芯片
        5.4.1 芯片设计与制作
        5.4.2 环形通道检测理论分析
        5.4.3 检测实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NAS1638固体污染度等级(100ml油液中颗粒数)
附录B ISO 4406油液污染物等级标准
附录C GJB420A-96固体污染度等级(1000ml油液中颗粒数)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高压清洗的自动变速器阀体清洁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清洁度研究现状
        1.2.1 清洁度发展历程
        1.2.2 清洁度的研究意义
        1.2.3 清洁度控制方法
    1.3 高压清洗研究现状
        1.3.1 高压清洗技术特点
        1.3.2 高压水射流的理论研究
        1.3.3 高压清洗设备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 高压水射流基础研究
    2.1 水射流的结构
    2.2 射流的基本参数
    2.3 湍流模拟的两方程模型
    2.4 水射流的冲击特性
    2.5 水射流清洗机理
    2.6 本章小结
3 高压清洗射流参数分析
    3.1 清洗平台整体方案
    3.2 高压喷嘴的设计
    3.3 喷嘴流场特性
        3.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3.3.2 流场分析
        3.3.3 清洗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水射流冲击特性分析
    4.1 水射流冲击模型的建立
        4.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4.1.2 流体的模型
        4.1.3 靶板的模型
        4.1.4 计算控制与求解过程
    4.2 水射流冲击靶体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2.1 射流速度对平面冲击压力的影响分析
        4.2.2 靶板应力分析
        4.2.3 靶板结构对变形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清洁度实验研究
    5.1 清洗样机原理
    5.2 射流参数选择
    5.3 清洁度清洗工艺参数
    5.4 清洁度验证与分析
        5.4.1 阀体清洗流程
        5.4.2 清洁度检测方法与流程
        5.4.3 检测报告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位论文数据集
    B零件清洁度“CCC”代码表示
致谢

(8)船用机械设备润滑磨损状态监测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几种技术
        1.1.1.油液监测技术
        1.1.2.油液监测技术的常用技术方法
    1.2.船舶机械设备的研究
        1.2.1.柴油机
        1.2.2.齿轮箱
        1.2.3.液压系统
        1.2.4.船舶机械设备的摩擦磨损分类
    1.3.船用润滑油的研究
        1.3.1.柴油机油
        1.3.2.齿轮油
        1.3.3.液压油
    1.4.新技术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1.4.1.纳米添加剂的种类
        1.4.2.纳米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1.4.3.纳米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1.4.4.纳米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作用
        1.4.5.纳米添加剂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1.5.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创新之处
        1.5.1.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主要研究内容
        1.5.3.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船用机械设备润滑磨损状态监测研究
    2.1.实验条件
        2.1.1.仪器设备
        2.1.2.实验油品
        2.1.3.实验机组
        2.1.4.检测方法
        2.1.5.评判标准
    2.2.结果与讨论
        2.2.1.柴油机油监测与分析
        2.2.2.齿轮油监测与分析
        2.2.3.液压油监测与分析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液监测参数的聚类分析
    3.1.聚类分析的分类
    3.2.层次聚类分析的定义
    3.3.层次聚类分析的步骤
    3.4.层次聚类分析的研究
        3.4.1.实验数据收集
        3.4.2.确定分类指标
        3.4.3.实验数据标准化处理
        3.4.4.聚类分析及结果
    3.5.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与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油液分析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动机油的劣化机理
    2.1 机油劣化的含义及对发动机的影响
    2.2 机油的劣化过程
    2.3 影响机油劣化的因素
    2.4 机油劣化的原因
    2.5 润滑油理化指标的改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规律的研究
    3.1 试验设计
    3.2 实验步骤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在机油品质劣化分析中的应用
    4.1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概念
    4.2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建立
    4.3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主机润滑油油质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主机润滑油被污染的危害
2 目前润滑油污染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管理水平不高
    2.2 缺乏必要的在线监测设备
    2.3 油质评判方法不实用
3 国内外油液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4 润滑油在线监测技术在汽轮机上的应用
    4.1 汽轮机润滑油在线监测的技术优势
    4.2 汽轮机润滑油在线监测的具体方案
        4.2.1 所需监测参数
        4.2.2 在线监测点的选取
5 结束语

四、流体污染监测中清洁度等级评判标准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燃机车柴油机主轴承失效机理及预防研究[D]. 孙鑫海.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油液污染度反射式光纤检测技术研究[D]. 梁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含颗粒油液中滑阀摩擦力特性的实验研究[D]. 徐瑞.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4]水质在线检测传感器自动清洗与标定装置研究[D]. 余晓晖.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智慧试验室建设中液压泵站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D]. 朱魁正. 长安大学, 2020(06)
  • [6]基于微阻抗分析的船机油液污染物区分检测机理研究[D]. 曾霖.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7]基于高压清洗的自动变速器阀体清洁度研究[D]. 刘猛. 重庆大学, 2019(01)
  • [8]船用机械设备润滑磨损状态监测诊断研究[D]. 赵畅畅.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9]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与预测模型研究[D]. 王志宽. 聊城大学, 2018(11)
  • [10]主机润滑油油质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J]. 高广清,赵晓林. 电力安全技术, 2017(05)

标签:;  ;  ;  

清洁度等级评价标准在流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