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特殊裂缝的成因及对策

住宅建筑特殊裂缝的成因及对策

一、住宅建筑中一种特殊裂缝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新[1](2021)在《精密空调机组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精密空调机组运行的概况和其在数据中心机房内的应用情况,对精密空调机组进行系统维护与精细化调节,以保障其运行稳定。

张宇[2](2021)在《青岛近代建筑外墙灰墁修复适宜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岛近代(1897年-1949年)建筑表现出特有的域外文化移植现象,对外墙灰墁的研究不仅包含文化与观念的阐明,也包含了建造技术与工艺的揭示。在不同时代历史背景和建造技术与工艺的影响下,外墙灰墁呈现历时性演化,即使在同时代采用相同营建范式也存在共时性差异。灰墁作为建筑外立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修复工程中应给予重视。目前灰墁的修复工作面临许多问题,例如施工人员缺乏专业修复素质、修复效果未达到预期或质量不达标、修复后缺少相关部门进行规范的保养维护等,因此对灰墁修复的适宜性技术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旨在解决灰墁修复的现状问题,形成一种系统的、成熟的、适宜的修复体系,为后期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对青岛近代建筑外墙灰墁及基材的研究,本文先后分析了灰墁的发展历史、类型及施工工艺,接着分析了灰墁和基材的组分及性能,包括灰墁的胶砂比、骨料、粘结剂、添加剂、物理性能和基材的用材、砌筑方式、物理性能。对于灰墁的劣化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检测技术,并结合劣化迹象分析劣化成因。本文的核心章节分为灰墁的劣化修复和清洗两部分。对于灰墁的劣化修复,本文首先明确了修复原则,分别介绍了灌浆修复技术、局部修补技术,根据劣化迹象又介绍了其它修复技术。最后重点介绍了整墙重做技术的修复规程,,分为:前期调研、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资料汇编和归档、修复评价五个阶段,又将施工阶段进一步分为:确定修复范围、清除劣化砂浆、基材处理、浇水润湿、做灰饼标筋护角、抹底灰中灰、面层抹灰、浇水养护。对于灰墁的清洗,本文总结了清洗要求及注意事项、清洗对象、清洗规程,将清洗技术分为水清洗、物理清洗、化学清洗、敷剂清洗和生物清洗,并横向对比分析了每种技术的清洗原理、优缺点、主要清洗对象,最后根据灰墁常见清洗对象制定适宜的清洗方法。文章最后总结了本次研究过程的主要结论,笔者评估了研究成果的成功与不足,展望了本领域的研究前景。

倪佳歆[3](2020)在《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的腾飞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速了建筑的新旧更替,尤其在商品房市场的冲击下居住类建筑拆建频繁,致使我国住宅的平均使用寿命远低于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住宅建筑的短寿命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的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建筑可持续的总目标。自本世纪初众多建筑相关从业者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当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短命建筑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宏观层面给出相关建议,较少从建筑本身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没有彻底解决建筑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平衡的根源性问题。除此之外,国内外对于建筑耐久性的定量研究不充分,使得在制定维修和拆除计划时缺少明确的依据。因此对于我国民用建筑中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进行长寿命的设计策略研究和耐久性定量方法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立足于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利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理论技术实现住宅建筑的长寿命设计。长寿命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SAR理论、开放建筑理论、新陈代谢派理论以及SI理论,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将时间要素和人的需求纳入到住宅设计之中,强调主体结构的耐久性和其他部分的可变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住宅的长寿命设计分为恒定体系(结构体、共用设备、公共空间),可变体系(外围护体、内分隔体、装修体、管线设备体),内部空间三个部分,针对三个部分的特点分别确定了各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实现方式。除设计策略外,本文也开展了长寿命相关的技术研究,主要为耐久性的定量方法。通过分析建筑寿命的内涵,解释耐久性的含义,指出对耐久性进行定量可以通过寿命预测反映。基于此提出了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以及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最后将上述设计策略和耐久性定量方法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证明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初步构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的长寿命设计策略和耐久性的定量方法。论文提出的设计原则、具体做法、定量方法丰富了长寿化住宅的内涵,对设计人员和研究者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从设计和建造端推动住宅产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转型。全文共计54000余字,插图表130余幅。

高恒[4](2019)在《轻质条板隔墙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及墙材革新的不断发展,轻质条板作为新型墙体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室内非承重隔墙中。但是由于轻质条板的自身特性,轻质条板隔墙容易出现各种开裂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墙体的整体性能,还会进一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轻质条板的开裂问题成为制约其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其裂缝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轻质条板隔墙裂缝调查情况及其开裂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轻质条板开裂原因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抗开裂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通过对东莞寮步某住宅项目的非承重轻质条板隔墙开裂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对其开裂位置、裂缝形态、开裂层位置等进行调查,分析轻质条板的开裂特征;(2)结合项目调查结果对轻质条板开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针对轻质条板自身性能、外部环境、设计、施工、辅材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后认为,导致轻质条板开裂的关键因素在于轻质条板的自身干缩;(3)根据项目调查结果及开裂原因,进行了轻质条板防开裂措施相关试验研究,一方面从控制轻质条板自身质量出发降低自身变形,另一方面通过柔性嵌缝方案提升板缝位置的抗开裂能力,二者综合作用,可有效避免轻质条板开裂问题的发生。本论文着力解决轻质条板的开裂问题,有利于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客户与房地产开发商的矛盾,更重要的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因此,轻质条板隔墙的开裂原因及防开裂对策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王佩璇[5](2019)在《基于耐久性木结构住宅建筑的解析与建构》文中认为木结构住宅建筑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建筑类型之一,在相当长历史时期满足我国人民居住的需要。由于受到木材属性、自然与人为等因素的制约,木结构住宅普遍使用时间不长,能够长久保存下来的木结构住宅建筑比较少见。木结构住宅建筑在满足现代人们的居住活动需求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在耐久性、适应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有鉴于此,本文针对木结构住宅构件耐久性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评价木构件耐久性的方法,研究提升木结构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与优化设计措施,探讨适宜的木结构住宅建筑模式。(1)根据木材材性特点、住宅建筑性能要求,研究木结构住宅耐久性评价方法。从材料、构件、功能、居住活动等不同层面,分析了真菌、虫类、机械损伤、化学介质等影响木结构住宅耐久性的各类因素,对木结构住宅建筑耐久性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建立了用于木结构住宅构件耐久性分析的时效模型,提出了木结构住宅构件耐久性的评价方法。(2)针对木结构住宅主要建筑构件的耐久性问题,研究了提升木结构住宅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与优化措施。对现存木结构住宅进行了大量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对既有木结构住宅存在的容易霉变、表层剥落、腐朽、开裂、变形、松动、断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木构件含水率过高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关键,提出降低木结构应力比、合理选材、在木结构各部件采取阻止水汽渗入结构内部与提高结构通风散汽等关键技术,保证木结构各部件含水率处于风险值以下,可以大幅提高木结构建筑的耐久性。(3)基于住宅木构件耐久性优化措施,从建筑的结构选型、功能空间、造型与表皮技术等层面,对长效高性能现代木结构住宅建筑模式进行探讨,结合我国既有相关规范,提出了低层、多层木结构住宅建筑模式与关键技术措施,分析高层木结构住宅发展的阻力与潜力。本文对建筑木构件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中国现代木结构住宅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张琼[6](2019)在《面向品质提升的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近几十年高速城市化推进带来了城市住宅的巨大发展,与此同时,既有住区建筑品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大批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区建筑功能品质严重滞后于时代需求,面临严峻的品质提升挑战。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综合的过程,既包含多学科多专业的参与协作,又需要结合实态和目标的科学方法。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既有住区建筑系统性强的品质提升是从前期调查、诊断评估、到方案决策、实施、以及后期跟进的完整流程,其中,前期研究的实态调查与评估尤为重要,在实践发展中形成了住区建筑改造前评估与策划的专门研究领域。我国既有住区建筑量大面广,住宅品质提升事业任重道远。“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政策、科技项目、示范工程等支持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规模较大的旧住区改造工作,在政策、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然而,我国目前大规模的改造活动仍然是简易诊断和粗放维修的模式,经调查发现:1)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实态复杂,基础信息缺失严重,缺乏系统整合信息的途径与方法;2)改造前诊断评估缺乏实态数据指导,评估目标和操作简易盲目;3)评估方法缺乏科学规范的流程指导,改造评估缺失严重。另外,我国近些年在建筑行业前策划的研究领域,也同样指出了缺少前期实态与评估研究导致的缺乏设计依据问题,认为前期研究应该作为建筑师基本职业技能。因此,面向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科学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亟待构建适合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的“前评估”体系,本文提出了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首先,对既有住区建筑评估相关理论、国内外典型评估方法进行梳理和比较,论述了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前评估研究,是建立实态与评估的有效对应和关联体系。其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的调研采集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信息,确立了实态构成要素,引入层级化的方法,建立了既有住区建筑层级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从评估项适应性、评估条件整合性、评估流程操作性三个方面进行实态与评估相结合的体系化建构,即:通过典型标准体系与实态要素的多方面对照分析,建立了适应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实态的评估项体系;发现复杂实态的层级联系,建立了评估项、评估条件与层级化的关联属性,形成以层级为基础的评估条件数据整合;借助信息化工具,构建实态评估的辅助知识库平台,促进科学规范的流程指导和应用。本文是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过程中前期阶段的基础研究,着眼于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的、结合实态与评估的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科学流程建构,扩充和完善了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的实践方法和理论基础,为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精细化、科学化、体系化发展提供参考。

党雨田[7](2019)在《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文中认为随着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财政资金的巨大投入和一系列乡村建设政策计划的相继出台,每年有超过十亿平的新增建筑面积在乡村地区建设完成。以此为背景,越来越多来自城市的职业建筑师进入乡村开展建筑设计实践,改变了乡村传统渐进式的建设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些外来的建筑师缺乏对乡村建设环境和社会特征机制的有效认知和实践经验,忽视了城乡之间的差异,照搬沿用了城市中的建筑设计方法,或将乡村作为个人创作喜好的试验场,产生了大批难以使用、形式不当、成本昂贵的建筑,造成了对乡村空间环境秩序的破坏和巨大的资源浪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乡村环境设计条件的分析,缺乏设计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本研究认为,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为上述问题的应对提供了思路。国内的建筑策划研究最早从国外引入,是为了应对大规模快速城市建设中的目标界定和设计依据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引入到乡村建设中,针对我国当前乡村环境和建设项目的特征,架构起适用于我国当代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为建筑师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乡村建筑策划与设计实践方法指南。本研究首先对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进行了界定,将其归纳为建设的项目类型、功能和空间特征、项目的参与者、决策和建造的组织特征、项目的外部环境特征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分析、借鉴和调整,提出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和操作流程,包括上位条件和内外部信息的获取、信息处理、策划构想、评估反馈等环节。乡村建设中的策划信息包括规划和立项的上位信息、与场地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信息、与建筑使用和运营者相关的内部信息;提出了适用于乡村的策划调研方法和新的策划分析技术工具;从建筑的产业目标、空间、形体和建构方式、运营和实施保障等角度,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策划构想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四个不同类型的策划设计和评价案例,对本研究提出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实践说明和应用验证。本研究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和方法工具。在此方法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未来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新的方法工具、技术手段和实践案例将进一步完善,为乡村建设中的建筑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刘茂刚[8](2017)在《基于建筑病理学的长春市既有住宅修缮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期,我国对住宅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至2006年初城市住宅面积已达到110亿㎡。随着既有住宅建龄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多数住宅已不能满足居住变化的需求,注重住宅质量与性能提升的维护性修缮模式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住宅修缮效率及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修缮技术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修缮参考依据和标准,制约了修缮产业的发展。因此,对既有住宅修缮对策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建筑病理学理论为指导,在长春市既有住宅病理现象及修缮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修缮方法与技术体系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修缮对策。研究内容分为四个章节,具体如下:第一章,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等内容。第二章,通过介绍建筑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既有住宅修缮研究理论以及长春市既有住宅的建设情况,为长春市既有住宅修缮对策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参考CSI住宅体系(支撑体与填充体相分离的新型长寿命住宅建筑体系)层级化分类方法,分别对长春市既有住宅不同层级病理的特征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解析。通过对修缮周期、修缮方法及维护管理现状等方面调查,总结目前长春市既有住宅修缮现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以前两章的研究内容为基础,以建筑病理学视角下的修缮原则为指导,针对长春市既有住宅病害特征及修缮现状存在的问题,从修缮方法与修缮技术体系两个层面对既有住宅修缮对策进行研究,形成具体的修缮对策。

工程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9](2004)在《2020年中国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一、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一)“工程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工程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有目的地改造、适应并顺应自然和环境的活动。大而言之,工程技术是指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生产和建设中去而形成的多学科的技术总体;小而言之,是指建设工程中的技术,它的范围也势必涉及诸如“城市建设科学技术”、“交通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乃至“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其他几个综合专题的内容。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都是根据本门科学和技

王银根[10](2002)在《小砌块多层建筑控制裂缝的若干建议》文中研究表明该文在简要总结杭州市已建成的三个小砌块住宅建筑试点工程墙体裂缝控制技术与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小砌块多层建筑墙体常见裂缝的成因及控制对策,提出了杭州地区推广小砌块多层建筑控制墙体裂缝的若干措施建议。

二、住宅建筑中一种特殊裂缝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宅建筑中一种特殊裂缝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精密空调机组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精密空调机组的运行概述
2. 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机组应用情况
    2.1 中心机房需求
    2.2 温度调节优化
    2.3 除湿系统调节
    2.4 系统节能处理
    2.5 气候环境调节
3. 精密空调机组的系统维护与调节分析
    3.1 控制系统维护
    3.2 压缩机的保护
    3.3 冷凝系统调节
    3.4 其他零件调节
4. 结束语

(2)青岛近代建筑外墙灰墁修复适宜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释义
        1.1.1 青岛近代建筑
        1.1.2 外墙
        1.1.3 灰墁
        1.1.4 砂浆
        1.1.5 基材
        1.1.6 修复
        1.1.7 适宜性技术
        1.1.8 劣化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研究法
        1.3.2.2 调查法
        1.3.2.3 实验法
        1.3.2.4 跨学科研究法
        1.3.2.5 个案研究法
        1.3.2.6 经验总结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图
第2章 青岛近代建筑外墙及灰墁分析
    2.1 外墙灰墁近代发展历史
        2.1.1 德占时期(1897 年-1914 年)
        2.1.2 第一次日占时期(1914 年-1922 年)
        2.1.3 北洋及国民政府时期(1922 年-1938 年)
        2.1.4 第二次日占及国民政府时期(1938 年-1949 年)
    2.2 外墙灰墁类型及做法
        2.2.1 一般抹灰墙面
        2.2.2 拉毛灰墙面
        2.2.3 洒毛灰墙面
        2.2.4 拉条灰墙面
        2.2.5 人造石墙面
        2.2.6 水刷石墙面
        2.2.7 干粘石墙面
        2.2.8 其它类装饰墙面
        2.2.9 花饰线脚
    2.3 外墙灰墁组分及性能分析
        2.3.1 胶砂比
        2.3.2 骨料
        2.3.3 粘结剂
        2.3.4 添加剂
        2.3.5 灰墁性能检测
        2.3.5.1 灰墁孔隙率检测
        2.3.5.2 灰墁吸水性能检测
        2.3.5.3 灰墁强度检测
    2.4 外墙基材组分及性能分析
        2.4.1 用材
        2.4.1.1 砖材
        2.4.1.2 石材
        2.4.2 基材砌筑方式
        2.4.3 基材性能检测
        2.4.3.1 基材孔隙率检测
        2.4.3.2 基材吸水性能检测
        2.4.3.3 基材强度检测
    2.5 小结
第3章 青岛近代建筑外墙灰墁劣化分析
    3.1 检测技术
        3.1.1 XRD衍射检测
        3.1.2 电子显微镜检测
        3.1.3 强度检测
        3.1.4 灰墁碳化深度检测
        3.1.5 毛细吸水系数检测
        3.1.6 微波湿度检测
        3.1.7 超声波检测
        3.1.8 内窥镜检测
    3.2 劣化迹象
        3.2.1 空鼓
        3.2.2 剥落
        3.2.3 酥化
        3.2.4 裂纹裂缝
        3.2.5 泛碱
        3.2.6 褪色
        3.2.7 生长微生物
    3.3 劣化成因
        3.3.1 结构体系问题
        3.3.2 环境影响
        3.3.3 可溶盐
        3.3.4 动植物
        3.3.5 其它因素
    3.4 小结
第4章 青岛近代建筑外墙灰墁修复技术
    4.1 灰墁修复原则
        4.1.1 最小干预原则
        4.1.2 真实性原则
        4.1.3 可逆性原则
        4.1.4 整体性原则
        4.1.5 可识别性原则
    4.2 灌浆修复技术
        4.2.1 适用类型
        4.2.2 修复要求
        4.2.3 修复规程
    4.3 局部修补技术
        4.3.1 适用类型
        4.3.2 修复要求
        4.3.3 修复规程
    4.4 其它修复技术
        4.4.1 泛碱处理
        4.4.2 褪色处理
        4.4.3 微生物处理
    4.5 整墙重做技术
        4.5.1 前期调研
        4.5.2 设计阶段
        4.5.2.1 修复砂浆设计要求
        4.5.2.2 修复砂浆选材
        4.5.3 施工阶段
        4.5.3.1 确定修复范围
        4.5.3.2 清除劣化砂浆
        4.5.3.3 基材处理
        4.5.3.4 浇水润湿
        4.5.3.5 做灰饼、标筋、护角
        4.5.3.6 抹底灰中灰
        4.5.3.7 面层抹灰
        4.5.3.8 浇水养护
        4.5.3.9 其它注意事项
        4.5.4 资料汇编和归档
        4.5.5 修复评价
    4.6 小结
第5章 青岛近代建筑外墙灰墁清洗技术
    5.1 清洗要求及注意事项
        5.1.1 清洗要求
        5.1.2 注意事项
    5.2 清洗对象
        5.2.1 污染颗粒
        5.2.2 染色涂鸦
        5.2.3 生物污染
        5.2.4 污渍
        5.2.5 泛碱
    5.3 清洗规程
        5.3.1 现场调研
        5.3.2 实验分析
        5.3.3 方案设计
        5.3.4 现场试验
        5.3.5 实施清洗
        5.3.6 评估归档
        5.3.7 日常维护
    5.4 清洗技术
        5.4.1 水清洗
        5.4.1.1 低压水清洗
        5.4.1.2 高压喷射
        5.4.1.3 蒸汽清洗
        5.4.1.4 雾化水喷淋
        5.4.1.5 清洗流程
        5.4.1.6 水清洗技术对比
        5.4.2 物理清洗
        5.4.2.1 研磨清洗
        5.4.2.2 机械清洗
        5.4.2.3 激光清洗
        5.4.2.4 超声波清洗
        5.4.2.5 干冰清洗
        5.4.2.6 清洗流程
        5.4.2.7 物理清洗技术对比
        5.4.3 化学清洗
        5.4.3.1 化学清洗
        5.4.3.2 清洗流程
        5.4.4 敷剂清洗
        5.4.4.1 敷剂清洗
        5.4.4.2 清洗流程
        5.4.5 生物清洗
    5.5 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3)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1.1.2 我国住宅短寿命现状
        1.1.3 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转型
        1.1.4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寿命调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2 耐久性定量和建筑寿命预测研究
        1.3.3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策略研究
        1.3.4 总结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要点
    2.1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SAR理论
        2.1.2 开放建筑理论
        2.1.3 新陈代谢派理论
        2.1.4 SI理论
    2.2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原则
        2.2.1 以人为本
        2.2.2 空间实用
        2.2.3 动态更新
        2.2.4 绿色环保
    2.3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要点
        2.3.1 恒定体系层面
        2.3.2 可变体系层面
        2.3.3 内部空间层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策略
    3.1 恒定体系设计
        3.1.1 恒定体系设计原则
        3.1.2 结构体设计
        3.1.3 公共管井设计
    3.2 可变体系设计
        3.2.1 可变体系设计原则
        3.2.2 外围护体设计
        3.2.3 内分隔体设计
        3.2.4 装修体设计
        3.2.5 管线设备体设计
    3.3 内部空间设计
        3.3.1 空间设计原则
        3.3.2 耐久性空间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耐久性的定量方法
    4.1 住宅建筑寿命和耐久性的概念
        4.1.1 建筑寿命的相关概念
        4.1.2 耐久性的相关概念
    4.2 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2.1 基于碳化理论的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
        4.2.2 算例分析
    4.3 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3.1 基于年度收益法的住宅经济寿命预测
        4.3.2 基于LCC理论的住宅经济寿命预测
        4.3.3 算例分析
    4.4 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4.1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住宅功能寿命预测
        4.4.2 基于大数据的住宅功能寿命预测
    4.5 综合考虑的耐久性定量
        4.5.1 基于确定性分项系数法的寿命预测
        4.5.2 确定性分项系数法的模型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案例应用
    5.1 案例介绍
    5.2 长寿命的相关设计
        5.2.1 恒定体系设计
        5.2.2 可变体系设计
        5.2.3 内部空间设计
    5.3 耐久性定量计算应用
        5.3.1 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3.2 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3.3 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4)轻质条板隔墙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2 研究对象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2章 轻质条板隔墙裂缝调查
    2.1 混凝土裂缝及其形成机理
        2.1.1 裂缝的基本概念
        2.1.2 裂缝的分类
        2.1.3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
    2.2 某住宅项目轻质条板隔墙裂缝调研
        2.2.1 墙体主要开裂位置
        2.2.2 开裂层钻芯取样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质条板隔墙开裂原因分析
    3.1 轻质条板自身性能因素
        3.1.1 轻质条板自我干缩
        3.1.2 轻质条板含水率
    3.2 外部环境因素
        3.2.1 温度变化
        3.2.2 结构沉降
    3.3 设计因素
    3.4 施工因素
    3.5 配套辅材因素
        3.5.1 粘结材料粘结性不足
        3.5.2 嵌缝材料抗开裂性不足
        3.5.3 地缝材料徐变值过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质条板隔墙开裂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4.1 减少轻质条板收缩变形量研究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轻质条板隔墙嵌缝位置抗开裂能力研究
        4.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设计及制样
        4.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5 柔性嵌缝方案工程应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耐久性木结构住宅建筑的解析与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木材材性
        1.2.2 建筑体系
        1.2.3 耐久性
        1.2.4 建筑设计
    1.3 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既有木结构住宅的建筑体系与技术
    2.1 木结构住宅发展史
        2.1.1 中国木结构住宅的发展
        2.1.2 西方木结构住宅的发展
    2.2 木结构建筑体系与技术
        2.2.1 建筑中常用木材
        2.2.2 木结构建筑的优点
    2.3 现代木结构住宅基本情况
        2.3.1 平面布局
        2.3.2 立面造型
        2.3.3 人员结构
    2.4 木结构住宅建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2.4.1 挑战
        2.4.2 机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结构住宅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木结构建筑耐久性定义
    3.2 木腐菌、细菌对木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3.3 虫类对木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3.4 机械损伤对木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3.5 化学介质对木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3.6 木构件耐久性评价与时效模型
        3.6.1 耐久性评价
        3.6.2 时效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效木结构住宅的关键技术的优化
    4.1 木柱
        4.1.1 典型问题及成因
        4.1.2 提升木柱耐久性技术
    4.2 木梁与木屋架
        4.2.1 典型问题及成因
        4.2.2 改善木梁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4.3 木骨架墙体
        4.3.1 典型问题及成因
        4.3.2 改良木骨架墙体耐久性的技术
    4.4 木楼盖
        4.4.1 典型问题及成因
        4.4.2 提高木楼盖耐久性的技术
    4.5 木屋面
        4.5.1 典型问题及成因
        4.5.2 改进木屋盖耐久性的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耐久性木结构住宅建筑模式的建构研究
    5.1 高性能木结构住宅设计理论
        5.1.1 可持续性理论
        5.1.2 建筑工业化理论
        5.1.3 开放建筑理论
    5.2 结构选型设计
    5.3 功能空间设计
        5.3.1 功能区分析
        5.3.2 功能空间组合分析
        5.3.3 功能空间模块化设计
        5.3.4 空间通风技术
    5.4 造型与表皮设计
        5.4.1 地域文化的表达
        5.4.2 木材特性的表现
    5.5 典型长效高性能住宅模式的建构
        5.5.1 低层木结构住宅
        5.5.2 多层木结构住宅
        5.5.3 高层木结构住宅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内容及数据整理
附录2 扬州某木结构住宅独立柱含水率检测数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面向品质提升的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时代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巨大挑战
        1.1.2 建立良好的诊断评估是保障品质提升的关键
        1.1.3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实态分析与评估的必然性
    1.2 实态与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建筑性能评估与使用后评估
        1.2.2 建筑再生与诊断
        1.2.3 建筑策划与预评估
        1.2.4 本研究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的内涵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界定
        1.3.1 既有住区建筑
        1.3.2 品质提升内涵
        1.3.3 研究范畴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实态评估相关研究
        1.4.2 国内实态评估相关研究
        1.4.3 信息辅助工具相关研究
        1.4.4 研究动态述评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思路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框架
    1.7 创新点
2 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的发展与演进
    本章概述
    2.1 品质提升发展与实态评估演进的概况
        2.1.1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发展
        2.1.2 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的发展
        2.1.3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的演进
    2.2 国外典型既有住区建筑评估方法与体系
        2.2.1 欧洲
        2.2.2 美国
        2.2.3 日本
        2.2.4 启示与局限
    2.3 国内典型既有住区建筑评估方法与体系
        2.3.1 相关评估标准
        2.3.2 相关前沿探索
        2.3.3 相关实践做法
        2.3.4 启示与局限
    2.4 比较分析与总结
        2.4.1 国内外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2.4.2 对实态与评估体系化构建的指导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的实态要素采集与构成分析
    本章概述
    3.1 实态的影响因素
        3.1.1 设计建造的影响
        3.1.3 维护条件的影响
        3.1.4 使用现状的影响
    3.2 实态调研与信息采集
        3.2.1 标准规范梳理
        3.2.2 设计图纸统计
        3.2.3 建筑履历变化
        3.2.4 现场实地观察
        3.2.5 信息深度访谈
    3.3 实态要素的层级化与关联性分析
        3.3.1 住区建筑层级化分析
        3.3.2 主体建筑类型化分析
        3.3.3 实态要素构成与层级的关联分析
    3.4 实态评估的体系化构建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区建筑适应性的实态评估项建立
    本章概述
    4.1 建立实态评估项的原则与方法
        4.1.1 建立实态评估项的原则
        4.1.2 建立实态评估项的方法
    4.2 基础评估项的筛选
        4.2.1 评估标准体系的交叉对照
        4.2.2 标准体系中基础评估项的提取
    4.3 实态要素对基础评估项的调整
        4.3.1 实态要素的品质属性
        4.3.2 实态要素与基础评估项的关联
        4.3.3 实态要素与基础评估项的差异
        4.3.4 实态要素对基础评估项的调整
    4.4 层级化对评估项的重组
        4.4.1 品质属性的层级关联
        4.4.2 层级化对实态评估项的重组
    本章小结
5 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本章概述
    5.1 评估条件的构成与关联
        5.1.1 评估条件的构成
        5.1.2 评估条件的整合原则
        5.1.3 评估条件与评估项的关联性
    5.2 外装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2.1 外装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2.2 外装层评估条件整合
    5.3 隔离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3.1 隔离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3.2 隔离层评估条件整合
    5.4 中间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4.1 中间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4.2 中间层评估条件整合
    5.5 周边环境层评估项的评估条件整合
        5.5.1 周边环境层评估项与品质范畴
        5.5.2 周边环境层评估条件整合
    本章小结
6 既有住区建筑实态评估辅助操作平台构建
    本章概述
    6.1 实态评估的流程与工具性
        6.1.1 实态评估的流程
        6.1.2 实态评估对品质提升的工具性
        6.1.3 知识库在实态评估中的作用
    6.2 实态评估辅助知识库的构建
        6.2.1 知识库构建的基础
        6.2.2 知识库构建的目标
        6.2.3 知识库的整体架构
        6.2.4 知识库的功能模块
        6.2.5 知识库的运行设计
    6.3 实态评估辅助知识库的应用机制
        6.3.1 方案决策依据
        6.3.2 政策标准支持
        6.3.3 平台搭建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
    7.3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相关政策列表
附录B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案例
附录C 我国北方各城市主要既改项目
附录D 我国相关住宅评估标准比较
附录E 劣化现象调研住宅基本信息
附录F 住宅基本信息整理模板
附录G 我国目前典型住宅加电梯案例
附录H 表面劣化现象部位特征图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基础
    1.1 缘起:中国当代乡村建设背景下建筑师的困境与责任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当下乡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1.2.2 乡村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1.2.3 乡村建设中建筑师工作内容的延伸
        1.2.4 在乡村建设中架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1.3 建筑策划研究动态
        1.3.1 本研究在所属研究领域中的位置
        1.3.2 国外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3.3 国内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4 乡村建设研究动态
        1.4.1 社会学者的乡村建设研究概述
        1.4.2 建筑学视角下国外的乡村建设
        1.4.3 国内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1.4.4 建筑学视角下国内的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
        1.4.5 研究综述小结
    1.5 研究内容、科学问题和技术路线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2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5.3 技术路线
    1.6 选题的创新点
        1.6.1 扩展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
        1.6.2 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
        1.6.3 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与新工具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方法
        1.7.2 分析综合方法
        1.7.3 系统科学方法
        1.7.4 社会学研究方法
        1.7.5 数据科学方法
第2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研究
    2.1 乡村建设的几种建筑项目类型
        2.1.1 拆迁整治类项目
        2.1.2 公共服务建筑
        2.1.3 村民住宅和新农村建设
        2.1.4 个体商业项目
        2.1.5 商业开发项目
        2.1.6 文物保护和利用
    2.2 建筑的功能空间特征
        2.2.1 功能本身的差异
        2.2.2 空间功能的多义性特征
        2.2.3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功能特征
        2.2.4 空间的模糊特征
        2.2.5 功能空间的规模特征
    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参与者
        2.3.1 地方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2 建筑师和规划师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3 开发商和企业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4 社会学者和科研机构的乡村建设实验
        2.3.5 艺术家的乡村实践
        2.3.6 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开展的乡村工作
        2.3.7 乡村内生力量主导的乡村建设
    2.4 建筑项目的组织参与特征
        2.4.1 主要参与者或决策者的诉求特征
        2.4.2 建筑项目决策的几个原则维度
        2.4.3 建造过程的组织方式特征
    2.5 乡村建设的外部环境特征
        2.5.1 土地
        2.5.2 基础设施条件
        2.5.3 自然环境特征
        2.5.4 社会环境特征
    2.6 本章小结:区别于城市建设的乡村建设特征机制
第3章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的方法体系架构
    3.1 既有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衔接
        3.1.1 建筑策划的核心理念
        3.1.2 建筑策划核心理念对乡村建设项目的启示
        3.1.3 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比较和与乡村建设的衔接
        3.1.4 建筑策划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3.2 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建筑策划架构
        3.2.1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与城市中的差异
        3.2.2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与乡村规划的关系
        3.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包括的内容
        3.2.4 乡村建设项目中策划的操作流程
        3.2.5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团队和其他参与者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索引
    4.1 乡村建设中策划信息的系统架构
        4.1.1 建筑策划中的“信息”概述
        4.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特征
        4.1.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的内容
    4.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上位信息清单
        4.2.1 建筑策划上位信息概述
        4.2.2 来自上位规划中的信息
        4.2.3 项目本身的立项定位信息
        4.2.4 相关的上位政策
    4.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外部信息清单
        4.3.1 建筑策划外部信息概述
        4.3.2 场地的客观物理信息
        4.3.3 场地的意义与场所精神
        4.3.4 地域文化信息
        4.3.5 场地上人的行为活动
        4.3.6 产业条件
    4.4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内部信息清单
        4.4.1 建筑策划内部信息概述
        4.4.2 使用者信息
        4.4.3 功能需求信息
        4.4.4 运营信息
第5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
    5.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调研方法
        5.1.1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调研方法概述
        5.1.2 预调研和准备工作
        5.1.3 家庭和个人信息调查
        5.1.4 乡村公共信息调查
    5.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1 经典的策划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2 建筑策划中的无人机航拍和真三维模型技术
        5.2.3 基于图像色彩分析技术的建筑策划方法
        5.2.4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数据库
        5.2.5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信息模型架构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构想
    6.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界定
        6.1.1 建筑策划构想概述
        6.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内容与特征
    6.2 乡村建设的建筑产业职能构想
        6.2.1 产业构想的内容
        6.2.2 产业构想的方法与策略
        6.2.3 产业构想视角下的乡村类型
        6.2.4 其他目标构想与目标管理
    6.3 乡村建设的建筑空间构想
        6.3.1 建筑空间构想的内容
        6.3.2 原型:空间形态构想
        6.3.3 行为:空间功能构想
        6.3.4 容量:空间规模构想
        6.3.5 感知:空间环境心理特征构想
    6.4 乡村建设的建筑实体构想
        6.4.1 建筑形体的构想
        6.4.2 建构方式的构想
    6.5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实施保障构想
        6.5.1 政府对策划实施的推动
        6.5.2 村民公众参与和策划科普引导
        6.5.3 制定建筑的运营方案
第7章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应用与评价反馈
    7.1 应用与反馈: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综述
    7.2 实践案例一:牛庄村窑洞改造项目
        7.2.1 项目背景
        7.2.2 功能定位与问题探查
        7.2.3 信息获取与策划构想
        7.2.4 评价反馈
    7.3 实践案例二:西张耿村农民夜校和民宿设计改造项目
        7.3.1 项目背景与前期调研判断
        7.3.2 策划构想
        7.3.3 评价反馈
    7.4 实践案例三:裴柏村乡村综合体项目
        7.4.1 项目概况
        7.4.2 策划过程
        7.4.3 策划评价与设计过程
    7.5 实践案例四:王马村地址灾害移民新村建设项目
        7.5.1 项目背景
        7.5.2 条件调查与主要问题的界定
        7.5.3 策划构想与设计策略
        7.5.4 评价反馈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展望:建筑策划视角下的乡村建设方法应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地方政府官员的乡村建设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B 建筑师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C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调研信息清单
附录 D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家庭硬信息调研操作流程
附录 E 西张耿村民住宅自改自建手册(图集)
附录 F 本研究中的图表来源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基于建筑病理学的长春市既有住宅修缮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对象的范围限定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内容框架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建筑病理学概述
        2.1.1 建筑病理概念与形式
        2.1.2 建筑病理的调查与诊断
        2.1.3 建筑病理的评价及影响因素
        2.1.4 建筑病理的处理通论
    2.2 既有住宅修缮对策研究基础
        2.2.1 既有住宅修缮的基本概念
        2.2.2 既有住宅修缮内容及特点
        2.2.3 住宅修缮管理政策的发展
    2.3 长春市既有住宅建设情况
        2.3.1 长春市既有住宅空间布局特点
        2.3.2 长春市住宅建设标准的发展
        2.3.3 长春市既有住宅更新改造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春市既有住宅病理现象与修缮现状调查分析
    3.1 研究案例的确定
        3.1.1 调研的工作进程
        3.1.2 调研案例选取的依据
        3.1.3 调研案例概况
    3.2 调研案例病理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3.2.1 住宅病理现象的调查
        3.2.2 病症与发生部位的关联性分析
        3.2.3 病理现象的初步诊断
    3.3 调研案例修缮现状解析
        3.3.1 修缮周期的调查统计
        3.3.2 修缮方法及常用技术
        3.3.3 维护管理现状
        3.3.4 既有住宅修缮现状的实践思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建筑病理学的长春市既有住宅修缮对策
    4.1 建筑病理学视角下的既有住宅修缮原则
        4.1.1 周期性原则
        4.1.2 整体性原则
        4.1.3 经济性原则
        4.1.4 技术进步性原则
        4.1.5 适应性原则
    4.2 应对既有住宅病理现象的修缮方法
        4.2.1 既有住宅的周期性检测
        4.2.2 建立病理现象诊断信息库
        4.2.3 建立应对病害发生规律的修缮计划
        4.2.4 构建修缮及使用后评价体系
    4.3 应对既有住宅病理现象的修缮技术体系
        4.3.1 既有住宅修缮的关键性技术
        4.3.2 建立既有住宅修缮技术模板
        4.3.3 搭建有效的修缮技术共享平台
    4.4 既有住宅修缮案例模拟——长春市中环11区项目
        4.4.1 修缮案例现状概述
        4.4.2 修缮方法的确定
        4.4.3 修缮技术体系的应用
        4.4.4 修缮后评价体系的应用
    4.5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小砌块多层建筑控制裂缝的若干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试点工程裂缝控制技术与效果
    2.1 试点工程1
    2.2 试点工程2
    2.3 试点工程3
3 小砌块墙体常见裂缝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3.1 温度裂缝
    3.2 控制对策
4 杭州地区推广小砌块建筑的若干建议

四、住宅建筑中一种特殊裂缝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精密空调机组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应用[J]. 王立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12)
  • [2]青岛近代建筑外墙灰墁修复适宜性技术研究[D]. 张宇.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3]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D]. 倪佳歆. 东南大学, 2020(01)
  • [4]轻质条板隔墙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高恒. 深圳大学, 2019(10)
  • [5]基于耐久性木结构住宅建筑的解析与建构[D]. 王佩璇. 扬州大学, 2019(02)
  • [6]面向品质提升的既有住区建筑实态与评估体系化研究[D]. 张琼.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7]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D]. 党雨田. 清华大学, 2019
  • [8]基于建筑病理学的长春市既有住宅修缮对策研究[D]. 刘茂刚. 吉林建筑大学, 2017(09)
  • [9]2020年中国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 工程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 [10]小砌块多层建筑控制裂缝的若干建议[J]. 王银根. 浙江建筑, 2002(S1)

标签:;  ;  ;  ;  ;  

住宅建筑特殊裂缝的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