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二届初中数学竞赛决赛问答

浙江省第二届初中数学竞赛决赛问答

一、浙江省第二届初中数学竞赛决赛试题及解答(论文文献综述)

熊斌,蒋培杰[1](2021)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国经验》文中提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全球青少年智力竞赛之一,但在国家层面如何有效组织这项赛事使它助力于数学和科技英才培养的研究非常少.数学奥林匹克起源于求解数学难题的竞赛,不少卓越的数学家和科学家都曾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优胜者,他们或多或少从中受益,数学奥林匹克有助于选拔和培养数学资优学生已经是共识.中国参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世所瞩目的,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表现优异的队员后来很多都成为杰出的数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这些成绩有必要得到宣传,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国经验需要总结和推广.本文主要对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历史作了简单梳理,并基于文献对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国实践进行了述评.中国通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三级选拔,选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选手的数学竞赛组织方式,以校级培训为主阵地的多级培训体系,以及相关学习资料的积累和出版,是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取得卓越成绩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影响,但中国以成功的实践给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当下中国社会各界对数学奥林匹克仍存在一些误解,适当地介绍一些参与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卓越贡献的代表性人物,有助于大众更全面地认识数学奥林匹克.同时,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国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组织数学竞赛培训以及选拔和培养数学资优学生具有借鉴价值.

张东年,张天宁,贾随军[2](2020)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测评研究——以2019年兰州市中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评价决定了数学教学,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任务的落实.此问题的研究应思考其在测评领域的相关问题.文章以2019年兰州数学中考试卷为例,研究数学核心素养在中考中的考查情况.

张俊贤[3](2020)在《万州区高中数学竞赛开展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高中数学竞赛引起了教育部门及各个阶层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教育部规定数学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和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数学竞赛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应提倡;另一方面是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在国际数学竞赛上成绩近年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教育行政部门不鼓励学生参加高中数学竞赛造成的,并且认为数学竞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现优秀人才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应予大力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数学竞赛进行合理定位,合理定位就需要对现阶段数学竞赛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但现阶段,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数学竞赛现状的研究较多,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学竞赛现状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将对高中数学竞赛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万州区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了解高中数学竞赛开展现状,并结合本研究的调查数据,地区特色及高中数学竞赛的特点,提出适合万州区高中数学竞赛开展建议、教师教学建议、学生学习建议,进而为当地教育部门制定合理的数学竞赛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万州区城区重点A中学、城区一般B中学、农村重点C中学、农村一般D中学和F教育培训机构等5所教育机构的学生为样本,学生样本主要包括学习过或正在学习数学竞赛的学生,以及同班同学从未学习过高中数学竞赛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际调研的方式去研究万州区高中数学竞赛的开展状况,主要包括学生数学竞赛学习的方式、目的、内容、功效、投入、参与情况以及数学竞赛的教学情况、数学竞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未学习过高中数学竞赛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维度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高中数学竞赛开展情况:城区部分重点中学和教育机构开设了数学竞赛班,在开设数学竞赛班的学校是比较重视高中数学竞赛。而农村中学中几乎没有开设数学竞赛班,同时也不太重视高中数学竞赛。2.学生参与情况:正在学习或者曾经学习过数学竞赛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城区中学,只有少数来自于农村中学。然而大部分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高中数学竞赛,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理想的教育机构和学校没有数学竞赛班,以及跟不上学习进度。由于数学竞赛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大部分的学生的课程压力大,没有多余的时间,所以数学竞赛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父母的学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是否参加高中数学竞赛。3.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竞赛情况: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听不懂老师的讲解、不会做竞赛题和没有机会和老师讨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竞赛的主要原因是喜欢数学和觉得数学竞赛很有趣,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数学能力、数学兴趣,同时有一部分学生是想通过学习数学竞赛进入到理想的大学。虽然学生在高中数学竞赛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压力或不良影响,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愿意继续学习高中数学竞赛。4.学生的收获情况:学生通过高中数学竞赛的学习,其主要收获是增加了数学知识;与从未学习过高中数学竞赛的同学相比以及和自己对比,数学成绩得到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等。5.教师教学情况:在高中数学竞赛的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记住已有的结论,用已有结论来解决问题。而没有解释结论是如何得到,使得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更好的理解结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关注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有没有记住结论等,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贾原洁[4](2020)在《基于情境类型学的物理试题量化分析 ——以2010-2019年高考题、竞赛题为例》文中指出试题情境的创设是试题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些重要文件或会议中多次强调了试题情境在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指出高考应当着重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应当是接近真实的、类型多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创新性、应用性以及能够考查出学生真正的素养与能力的。本研究立足于物理学科,在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理念的基础上,选择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的主体框架为依托,采用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围绕辨别参数、内容参数、装扮参数三个一级维度重构二级维度,以期得到一个聚焦物理学科、具有可操作性的物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选取2010年至2019年间的高考物理全国卷、北京卷、江苏卷、天津卷、海南卷、浙江卷,以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理论试卷和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卷共80套试卷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展开对比研究,分析各类物理试卷试题情境方面的特征、变化趋势,比较总结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期了解我国物理试题情境的发展与现状,意在为我国高考物理试题以及其他大型测评的试题情境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与经验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如下:一、近十年高考卷、奥赛卷、应用物理卷情境设计的异同:(1)三类试卷情境设计的不同之处:在辨别参数上,应用物理卷真实情境试题平均占比83%以上,远高于高考卷与奥赛卷;高考卷题型较为固定,奥赛卷主要为综合型计算题,其余仅出现过“提供解释”、“提出建议”两种题型,应用物理卷试题类型多样,“提供解释”、“描述归纳”、“提供建议”等题型较多;应用物理卷半开放型试题较多,高考卷与奥赛卷开放程度较低;高考卷已知条件形式多样,奥赛卷多为纯字母型,应用物理卷多为纯文字表述。在内容参数上,高考卷所考查的知识模块数量与所需使用的公式数量适中,奥赛卷极高且2016至2019年间呈显着上升趋势,应用物理卷极低且较为稳定;高考卷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应用物理卷重视模型建构能力的考查;应用物理卷情境与问题的相关性高于高考卷与奥赛卷。在装扮参数上,已知条件的呈现方式,高考卷与奥赛卷较为外露,应用物理卷则相对隐蔽。(2)同时三类试卷也具有以下共同之处:在辨别参数上,真实情境主题大多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科技前沿,与环境自然、科技史有关的较少;在内容参数上,当一个情境含有多个问题时,基本采取分步设问形式,即后者基于前者;在装扮参数上,试题图形式呈现占比相近,均处于半数以上。而且试卷结构大体上较为稳定,没有突破性的变化。二、不同省市近十年高考物理试卷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在辨别参数上,(1)真实情境的试题平均占比处于7%至33%之间,浙江卷最多,海南卷最少,其中天津卷呈显着上升趋势;(2)全国卷情境主题来源按时间段变化,2010年至2012年更为关注日常生活与环境自然,2013年至2015年更为关注日常生活与科技前沿,北京卷、海南卷、浙江卷主题丰富,最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与科技前沿,其中浙江卷近三年科技史有关的情境连续出现,但占比较小,江苏卷除2010至2012年出现过科技前沿有关主题外,其余均来源于日常生活,天津卷最多来源于科技前沿,近四年新增了科技史主题;(3)全国卷试题类型较为固定,北京卷“提出建议”类型的试题较少,近四年有对新类型的的题型进行尝试,江苏卷、天津卷、海南卷试题类型丰富多变,但除固定题型以外的题型占比极小,浙江卷2010年至2013年间试题类型有做新尝试,之后形式较为固定;(4)北京卷、浙江卷、江苏卷、天津卷开放程度依次降低,全国卷与海南卷中均为封闭型试题;(5)高考卷已知条件形式均偏向于字母型,相比而言,北京卷中纯文字型已知条件最多。在内容参数上,(1)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北京卷、全国卷、海南卷所考查的知识模块数量依次减少;(2)江苏卷、浙江卷所需使用的公式数量最多,北京卷最少,其余较为接近;(3)科学探究能力为必考,北京卷建模、科学论证能力考查最多,江苏卷、浙江卷试题所考查的能力与素养丰富多变,其余试卷解释现象、科学论证、科学质疑考查较少;(4)情境与问题的相关性较为接近,且多呈上升趋势,其中北京卷最高,天津卷最低。在装扮参数上,(1)图形式呈现占比在58%至87%之间,天津卷最高,北京卷最低;(2)已知条件大多为显见无需改变的,其中北京卷隐蔽需改变的已知条件占比最多,其次是天津卷。基于以上研究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对于物理试题情境设计者而言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高考物理试卷中可以增加环境与自然、科技史相关的真实情境试题;(2)多尝试“提供解释”、“描述归纳”、“提出建议”等类型的题目并提供多种参考答案以增加试题的开放程度;(3)部分已知条件可以尝试纯文字表述的方式,增加隐蔽性,保留物理现象的原始模样,以此增加问题与情境的相关性,提高情境质量。

吴昌晖[5](2019)在《立足高中生言语实践的审辩式思维训练》文中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其中两项是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特性是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基础,并且把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贯穿到思维、文化、审美中去。本论文的研究方向是审辩式思维,并且要立足言语实践进行训练。近几年,国内对于审辩式思维开始着力研究,虽然还未系统地铺开,但也有较多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并着手研究审辩式思维如何运用到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开始将审辩式思维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全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于语文课上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是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交代了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不同观点和方向。第二部分主要进行了调查测试和分析。其中有包括言语实践现状的调查,目的是看当下的言语实践课的效果是否真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发现当下缺失审辩式思维的原因。第三部分试图探寻立足言语实践进行审辩式思维训练的途径。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言语实践课上可用四个方式进行训练。文中阐述了这四个途径的理论和具体开展方式,为语文阅读课和写作课中的审辩式思维训练指明了方向。第四部分则更具体地阐述阅读写作实践中审辩式思维的训练。在理清文本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为文学形象的分析,写作思维的激发,论证力度的加强做了具体实践上的研究。第五部分主要是研究的成效和和反思。简单阐述了两年后学生经过有效训练,在立足言语实践中审辩式思维的提升,并在某些方面得以反馈。反思了审辩式思维不应局限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而应该拓展到日常的生活中,这种思维的养成对学生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姜莹莹[6](2019)在《融合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提升中学师生素养的研究》文中认为高等数学思想与初等数学竞赛思想分别体现了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竞赛的数学本质。将两者融合应用于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在高观点下指导完善数学教学模式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而在融合应用中提升自身数学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的认知和内化,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学习热情的高涨、个性品质能力与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探究了高等数学思想方法和初等数学竞赛思想方法的契合之处,析出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联想的思想、数学抽象思想、数学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等,也包括利用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竞赛的知识、方法、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把握数学本质的思维活动。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实施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渗透,并以中学常见的数学题型为分类依据,解析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散作用,阐明教师只有通过“高观点”的熏陶,才能更好地驾驭初等数学教学,进一步提升自身和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实施融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师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作用,并提出在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拓宽学生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吸收消化数学思想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自我学习中提升了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方面的数学素养。以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来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功底,对高等数学、中学数学竞赛和中学数学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数学素养;备课中注意数学思想在各个环节的渗透设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中应普及变式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强化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反馈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情况,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学生在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中需要主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兴趣和数学意识,善于提问,形成合作,以此促进数学素养的自我提升。

凌国亮[7](2019)在《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关键依据。近年来,高中生升学的物理考试形成了高考、物理竞赛、自主招生三大层次,物理竞赛也逐渐成为备受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和喜爱的特长教育。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物理知识、灵活的科学思维、强大的探究能力、严谨的科研精神,更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能力。为了促进物理竞赛教学和备考,基于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2014-201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剖析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试题的题型、分值、知识板块、考试内容、解题方法着手,分析试题和解答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数学核心素养以及体现这些素养的内容,最后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归纳试题特点。另外,选取经典试题案例,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个部分,依次对试题及其解答过程进行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析与评定,为考试命题提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考题在创设情境和考查内容方面与物理竞赛有很高的相似度;高考试题,尤其是计算题压轴题常常是以物理竞赛试题为原型创新或改编而成;高考压轴题的求解过程会涉及一些高中物理竞赛常用的解题方法。2.近五年的预赛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保持高度一致。试卷满分为200分,由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计算题组成。其中,力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五分之二,是预赛最主要考查的知识板块。电磁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四分之一,也是预赛重点考查的知识板块。光学、热学、近代物理部分所占分值不多。3.近五年预赛的所有题目都对物理观念有所考查,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处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掌握科学推理的方式,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推理手段解决问题,更要学会用已知的物理模型探究未知的物理情境。学生需要在理解物理学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多多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试题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考查以科技时事、物理学史、社会责任、科研精神的形式呈现,其中以科技时事呈现的频率最高。4.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在试题的解答过程中。预赛对数学运算有着较强的要求,更需要学生具备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及数形结合的能力。基于数理核心素养对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进行研究,能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深入了解物理竞赛的相关内容,能让师生把握预赛试题的特点、命题规律及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助力竞赛教学与备考,更能促使物理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丁静怡[8](2018)在《优秀高中数学教师例题教学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题教学对学生学习基本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技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优秀高中教师在例题教学方面有很多成熟的思考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这些是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为此本文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对优秀高中数学教师的例题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围绕研究问题进行文献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观察.对课堂观察的记录初步整理、小结后,围绕研究问题制定访谈提纲,分别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对以上所有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优秀教师例题教学的成功经验与策略.本文的结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数学例题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2)数学例题教学要针对不同课型的特点合理选择例题;(3)多种数学例题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作为一项个案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并非十分全面,但年轻教师与即将入职的数学师范学生可以从本研究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同时也希望为更多的对优秀教师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张治[9](2017)在《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改革基本方向。新一轮的改革聚焦综合素质评价,力图从评价环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当下高考综合改革最热的话题之一。但是,综合素质评价在社会共识、实践操作、政策效应、技术支持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教育各方亟待更为明确的方向引导。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对高中学校办学改进、对高等学校科学遴选和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都至关重要。从“素质”到“综合素质”,对学生评价的研究一直在发展。如何运用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为学习者创造能充分反映学生生活和未来实际的评价体系,这是国内外教育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与新技术的创新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评价系统不但是改进学习的关键,而且将为各类教育机构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在面对新生代学习者和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是否也需要变革?大数据如何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呢?该做什么才能把综评政策的理想化成全体教育相关人的共同愿景?这是事关我国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成败的大事。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本项目以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学业水平考和高考的制度体系下再推“综评”?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是什么?大数据技术如何支持综合素质评价?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政策的效应,分别从政策视角、学术视角、技术视角论证综评该做什么、怎么做、评价结果怎么用等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行动为研究场景,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相结合,采用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解决问题。研究中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探寻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与本质,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案例剖析等方法,透视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现状、得失成败,通过访谈活动和问卷调查了解高等学校对综评的基本态度和应用方法,通过软件工程设计等方法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评模型构建。研究发现:1、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存在多种解读,综评必须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变非合作性博弈为合作性共生,博弈局中人必须以学生的健康、个性、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上海市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册基础上的电子变体,政策试行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可见的、易测量的、有规模的结构化数据,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写实性记载,初步汇聚成学生成长数据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从纸质到电子的跨越,在“政府保真、高校保用”的机制下,充分发挥了综评的引导功能,促进了学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开展,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3、研究发现上海市的综评制度在数据的全面性和学生个性诊断方面存在制度和技术性问题,平时成绩的权重加大,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在形成性评估、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不利于形成分类基础上分层遴选。4、研究认为虽然上海的综评注重高中学校特色指标的建立,但是高中学校相对比较被动,综评在服务学校办学改进和形成特色方面作用有限,在促进政府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上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理想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面向新生代的学习者,将科学决策思维、综合素质评价与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数据相整合,通过对多个维度的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实现面向过程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服务监控,基于科学可用的数据模型和技术工具,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和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双重价值融合,最终实现技术支持下的评价变革愿景。模型还结合已有的信息技术平台案例分析了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大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表达的可行性。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开展本研究的背景,分析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研究问题,并陈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与基本假设,通过梳理理论,论证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本质和意义,结合普通高中定位的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演变与发展,从学理上、从社会和教育背景下分析其教育价值导向和政策形成脉络,并比较研究国际经验,为开展综评的实践寻找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第四章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基础,以上海市综评制度改革实践为案例,剖析了上海市综评制度设计、技术实现、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第五章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尝试设计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多源多维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并通过相关技术案例论证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模型的使用条件、方法、政策和技术建议等。第六章简述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研究创新点及未来展望。

施洪亮[10](2017)在《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解读对象》文中指出高中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在当前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提升内涵、深化改革与发展,也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选择了以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为论文选题。论文首先围绕选题进行了文献梳理,提出了不同于特点、特色的学校特质概念。特质是指一所学校整体上所具有的内在独特品质和呈现出来的独特型态,具有相对稳定性、整体弥漫性和表里统一性。特质由学校内生、积淀渐成,它表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及发展策略中,呈现在学校的组织形态、制度及各项活动和环境中,体现在教师队伍的精神状态及行为方式上,其教育价值与成效,最终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质量、精神面貌与个性品质集中呈现。在明确了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长时段、分阶段为纵轴,以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关键事件、基本策略和特质发展状态为横轴,纵横交织的分析个案的框架。进而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访谈等方法,对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近60年学校发展中生成的特质及其内生过程进行了深度解读,梳理了二附中特质内生发展路径,包括:特质萌芽期(特质以全息"基因"的方式生成)、文革逆境期(特质隐而不显)、第二次腾飞期(特质初步形成,在学校多领域得到体现)、转创特色期(因校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特质开始游离)、第三次腾飞期(特质在积淀中丰富成熟,在学校教育教学各领域得到体现)和提升自觉期(有意识提炼,特质凝聚为"追求卓越"的自觉认识,努力使学校教育的诸方面都发生更高层次的发展)等六大阶段。通过个案研究的具体分析,本论文提出了对普通高中特质内生力路径具有一定普适价值的若干思考与建议。首先,学校特质是"内生"的,不是"外加"的,它往往先蕴含于具有整体性的全息式基因中。其次,学校特质是持续内生、长期积淀形成的,不是短期效应,一般需经数十年转化、发展、整合、深化,才能渐成校内共识、校外认同的鲜明的"学校特质"。其三,学校特质的内在发展路径是学校特质在内部生成并发展的过程记录,发展的动力主要靠内生力,不是仅由外力推动或外部环境造成的,内力要善于辨识、转化外力,不能排斥外力,亦不能随外力摇摆。其四,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每个阶段都包含着"学校自我"的清晰意识、策略行动、阶段形成,并实现自我累进与突破等方面,每个阶段的发展最终会提升为自觉的内生机制,使学校发展阶段持续,呈现自觉、主动的自组织状态。

二、浙江省第二届初中数学竞赛决赛试题及解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第二届初中数学竞赛决赛试题及解答(论文提纲范文)

(2)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测评研究——以2019年兰州市中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研究对象
研究工具
    1.数学核心素养的划分描述
    2.考查数学核心素养的试题例析
        (1)考查“数学抽象”素养的试题例析.
        (2)考查“逻辑推理”素养的试题例析.
        (3)考查“数学建模”素养的试题例析.
        (4)考查“直观想象”素养的试题例析.
        (5)考查“数学运算”素养的试题例析.
        (6)考查“数据分析”素养的试题例析.
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情况的总体分析
结论
启示与建议

(3)万州区高中数学竞赛开展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数学竞赛研究
        1.4.2 国内高中数学竞赛现状研究
        1.4.3 国内高中数学竞赛教学策略研究
        1.4.4 国内高中数学竞赛教育价值研究
        1.4.5 文献述评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 高中数学竞赛的内涵
        1.5.2 高中数学竞赛举办形式
        1.5.3 高中数学竞赛与竞赛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关系
2 万州区高中数学竞赛开展现状调查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2.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1.2 调查对象
        2.1.3 问卷的发放
    2.2 统计分析
        2.2.1 问卷内容的分布
        2.2.2 学生的基本情况
        2.2.3 参与数学竞赛学的情况
        2.2.4 数学竞赛学习内容
        2.2.5 数学竞赛学习的目的及功效
        2.2.6 数学竞赛教学情况
        2.2.7 数学竞赛学习投入
        2.2.8 数学竞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2.9 未学习过高中数学竞赛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调查结果分析
3 万州区高中数学竞赛开展建议
    3.1 开展高中数学竞赛建议
        3.1.1 当地教育部门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
        3.1.2 加强师资培训
        3.1.3 提供学习平台
        3.1.4 合理管理
        3.1.5 转变观念
    3.2 教师教学建议
        3.2.1 认识高中数学竞赛与高中数学的联系
        3.2.2 增添教师角色
        3.2.3 引导学生认识高中数学竞赛
        3.2.4 设置合理的目标
        3.2.5 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
        3.2.6 优化教学方法
        3.2.7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3 学生学习建议
        3.3.1 正确认识高中数学竞赛
        3.3.2 正面面对学习困难和压力
        3.3.3 转变学习思维
        3.3.4 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情境类型学的物理试题量化分析 ——以2010-2019年高考题、竞赛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情境
        2.1.2 试题
        2.1.3 试题情境
    2.2 研究现状
        2.2.1 关于物理试题的研究综述
        2.2.2 关于试题情境的研究综述
        2.2.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
        2.3.2 新建构主义
        2.3.3 维果兹基模式
        2.3.4 整合教学法
3 物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易克萨维耶·罗日叶的“情境类型学”
        3.1.1 选择情境类型学的原因
        3.1.2 情境类型学的介绍
        3.1.3 情境类型学的不足之处
    3.2 物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初步构建
    3.3 基于专家评分的情境分析框架修订
4 近十年物理试卷纵向对比
    4.1 近十年全国卷纵向对比
        4.1.1 近十年全国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1.2 对比结果
        4.1.3 讨论
    4.2 近十年北京卷纵向对比
        4.2.1 近十年北京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2.2 对比结果
        4.2.3 讨论
    4.3 近十年江苏卷纵向对比
        4.3.1 近十年江苏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3.2 对比结果
        4.3.3 讨论
    4.4 近十年天津卷纵向对比
        4.4.1 近十年天津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4.2 对比结果
        4.4.3 讨论
    4.5 近十年海南卷纵向对比
        4.5.1 近十年海南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5.2 对比结果
        4.5.3 讨论
    4.6 近十年浙江卷纵向对比
        4.6.1 近十年浙江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6.2 对比结果
        4.6.3 讨论
    4.7 近十年奥赛卷纵向对比
        4.7.1 近十年奥赛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7.2 对比结果
        4.7.3 讨论
    4.8 近十年应用物理卷纵向对比
        4.8.1 近十年应用物理卷各维度纵向对比
        4.8.2 对比结果
        4.8.3 讨论
    4.9 本章小结
5 近十年物理试卷横向对比
    5.1 近十年物理试卷各维度横向对比
    5.2 对比结果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总结
    6.1 总结
    6.2 启示
    6.3 建议
    6.4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专家咨询名单
    附录二 :构建物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的问卷
    附录三 :问卷回收情况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项目

(5)立足高中生言语实践的审辩式思维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现状概况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审辩式思维的研究现状
        1.4.3 语文教学中审辩式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
2 高中言语实践现状调查及审辩式思维测试
    2.1 言语实践现状调查
        2.1.1 调查目的确立和对象的选择
        2.1.2 研究资料的回收与分析
    2.2 审辩式思维测试
        2.2.1 审辩式思维测试的准备
        2.2.2 测试数据的回收与问题分析
3 立足言语实践进行审辩式思维训练的途径
    3.1 学会质疑,以推理形式进行审辩式思维训练
    3.2 找准对象,以比较方式进行审辩式思维训练
    3.3 突破定势,以逆向思维进行审辩式思维训练
    3.4 去伪存真,以收敛模式进行审辩式思维训练
4 阅读写作实践中审辩式思维的训练
    4.1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具体训练
        4.1.1 厘清文本阅读结构的审辩式思维训练
        4.1.2 通过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1.3 对文学形象的理解和理性升华
    4.2 在写作教学中对审辩式思维的具体训练
        4.2.1 厘清不同写作文体的审辩式思维训练
        4.2.2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2.3 加强论证思维的力度
5 成效和反思
    5.1 高中言语实践中审辩式思维训练的成效
    5.2 对言语实践中审辩式思维训练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言语实践现状调查
附录B 高中生审辩式思维测试
附录C 训练审辩式思维作文实践课《“捐”还是“不捐”》教学设计
附录D 依理质疑而不倦《网红之我见》教学设计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融合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提升中学师生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的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
        2.1.2 初等数学竞赛思想方法
        2.1.3 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2 研究现状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第3章 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
    3.1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与初等数学竞赛思想方法的融合
    3.2 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
第4章 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1 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4.1.1 联想的思想
        4.1.2 数学抽象思想
        4.1.3 数学模型思想
        4.1.4 极限思想
    4.2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2.1 在参数取值范围问题中的应用
        4.2.2 在函数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4.2.3 在不等式证明问题中的应用
第5章 融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中学师生素养的研究
    5.1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及要求
        5.1.1 充分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5.1.2 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途径
        5.1.3 增强学生吸收消化数学思想的意识和能力
    5.2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师生素养提升
        5.2.1 联想思想
        5.2.2 数学抽象思想
        5.2.3 数学模型思想
        5.2.4 极限思想
    5.3 对教师其他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
        5.3.1 知识与技能功底深厚
        5.3.2 转变思想观念
        5.3.3 备课要求
        5.3.4 变式教学
        5.3.5 及时交流反馈
    5.4 对中学生数学素养自我提升的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校老师访谈提纲
附录2 2018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部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7)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理论基础
        1.5.1 素质教育理论
        1.5.2 多元智力理论
        1.5.3 教育评价理论
第二章 数理核心素养概述
    2.1 素养
    2.2 核心素养
    2.3 学科核心素养
    2.4 物理核心素养
    2.5 数学核心素养
第三章 高中物理竞赛概述
    3.1 物理竞赛的发展
    3.2 物理竞赛的考试范围
    3.3 物理竞赛与高考、自主招生之间的关系
    3.4 物理竞赛试题与高考试题之间的关系
    3.5 开展物理竞赛的意义
第四章 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竞赛试题中的体现
    4.1 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考查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4.2 物理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1 物理观念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2 科学思维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3 科学探究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4 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3 数学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第五章 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部分预赛试题分析
    5.1 力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2 热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3 电磁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4 光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5 近代物理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对物理竞赛教学的启示
        6.2.1 对教师的启示
        6.2.2 对学生的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优秀高中数学教师例题教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样例学习理论
        2.1.2 变式教学理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相关研究综述
    2.3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教师的选择
        3.1.2 任教班级的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
        3.2.2 个案研究
        3.2.3 课堂观察
        3.2.4 访谈
    3.3 研究流程
第4章 典型数学例题教学课例
    4.1 课例1:函数的奇偶性
        4.1.1 基本情况分析
        4.1.2 教学过程
        4.1.3 案例评析
    4.2 课例2:对数的运算
        4.2.1 基本情况分析
        4.2.2 教学过程
        4.2.3 案例评析
    4.3 课例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4.3.1 基本情况分析
        4.3.2 教学过程
        4.3.3 案例评析
    4.4 小结
第5章 访谈结果及分析
    5.1 访谈对象及目的
    5.2 访谈提纲
        5.2.1 教师访谈提纲
        5.2.2 学生访谈提纲
    5.3 访谈结果及分析
        5.3.1 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5.3.2 学生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数学例题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
        6.1.2 数学例题教学应针对不同课型的特点合理选择例题
        6.1.3 数学例题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6.2 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改革的焦点之一
        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层面亟待正本清源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四、公共政策的效能必须在博弈论的背景下来分析和设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问题及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概念图
        五、研究可行性分析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
        二、政策理论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统计法
        五、访谈法
        六、案例分析法
        七、软件工程方法
第二章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的内涵解读
        一、何为“素质”
        二、何为“综合”
        三、何为“综合素质”
        四、何为“评价”
        五、何为“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节 普通高中功能的一般分析
        一、高中的定义
        二、高中的教育功能定位
    第三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一、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分层与分类
        二、完成学校职能的有效对接:高中与高校
        三、促进高中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
        四、推动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五、具备五个比较优势
        六、普通高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分析
    第四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脑科学基础
        三、心理学基础
        四、教育评价学基础
        五、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与经典理论的对比分析
    第五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假设
        一、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理解上存在显着差异
        二、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层面存在显着差异
        三、个体与组织在公共政策面前存在激烈的博弈
        四、综合素质评价在已有的评价政策之间存在复杂的互补和重叠关系
        五、高中综评政策的理想实现需要架构在合适的政策体系内
        六、综合素质可测可评,大数据技术为实现综评的理想提供了可能
第三章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综合素质成为新的社会通行证
        二、教育背景——基于素质的教育改革逐步展开
    第二节 国内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酝酿与奠基阶段(1985-2001)
        二、形成与推广阶段(2002年-2013年)
        三、反思与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第三节 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一、国外“综评”:学业考试与质量监测制度
        二、国外“综评”:糅合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中
        三、国外“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导向
        一、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评价机制问题
        二、改进高考招生中的信度和公平问题
    第五节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之间的关系
        一、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
        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史
        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第四章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调查——以上海市为例
    第一节 我国各省市已有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分析
        一、各省市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比较
        二、国内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问题
    第二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的基础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二、问卷调研对象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四、问卷调查数据的归类分析
        五、问卷调查数据的建模分析
        六、问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新时期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策略选择
        一、《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指导实践
        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三、加快高校招生模式转型
    第四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分析
        一、信息系统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信息
        二、高等学校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的态度与诉求
        三、三方博弈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发展
    第五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与问题
        一、上海市高中综评方案的探索成效
        二、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
    第一节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二、大数据技术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理论框架
        一、数据采集系统:大数据采集的“上帝之眼”
        二、数据的清洗
        三、数据的挖掘分析模型
        四、数据的利用和挖掘
        五、学习结果性数据模型——以SOLO评价法为例
        六、评价结果分类使用——学生、教师、高校、学校、政府
    第三节 模型实施的技术路经
        一、技术支撑体系
        二、技术实现框架
        三、数据中心构建
        四、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源多维综评模型实践案例分析
        一、支撑平台介绍
        二、平台探索成果
    第五节 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实施建议
        一、实施条件
        二、模型应用面临的问题
        三、未来展望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厘清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内涵: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需存异求同
        二、系统梳理综合素质评价历史使命与政策价值导向
        三、全面审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工作进步与局限
        四、初步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多源多维模型
        五、透视围绕综合素质评价展开的博弈现实与演变规律
    第二节 研究创新
        一、研究主题的创新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应该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的正效应,期待更多机制体制的创新
        二、智能数据激发深度学习的未来刚刚展开,亟待技术的突破
        三、综评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刚刚开始,期待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一、学术期刊
    二、学位论文
    三、专着
    四、外文文献
    五、其他类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问卷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二: 关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三: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招生负责人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济大学各学院负责人调查问卷
    附录五: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学科类奖励或证书项目
    附录六: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体育比赛项目
    附录七: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艺术比赛
    附件八: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科技比赛
    附录九: 上海市学校记录管理工作一览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解读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核心问题的提出
        (二) 问题提出的实践背景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普通高中
        (二) 学校特质
        (三) 内生发展路径
    三、文献述评
        (一) 中国近40年高中教育改革发展过程述评
        (二) 关于学校特色及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述评
        (三) 关于学校发展及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路径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过程
第二章 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理论初探
    一、学校特质概念的理论架构
        (一) 学校特质概念的由来
        (二) 学校特质的内涵解读和分析框架
    二、学校内生力和内生发展路径简析
        (一) 学校内生力的概念解读
        (二) 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
    三、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 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二) 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第三章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个案解读(上)
    一、特质萌芽期(1958-1965)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发展状态及评析
    二、文革逆境期(1966-1976)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三、二次腾飞期(1977-1990)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第四章 华东师大二附中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个案解读(下)
    一、转创特色期(1991-2001)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二、三次腾飞期(2002-2010)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三、提升自觉期(2011至今)
        (一) 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二) 关键事件
        (三) 基本策略
        (四) 学校特质状态及评析
第五章 二附中学校特质内生发展的再思考
    一、二附中学校特质的基本表现
        (一) 站在时代浪尖,敢为人先、勇于自我突破的改革魄力
        (二) 尊重学术、自由民主、实事求是,按教育本真办学的大学附中气质
        (三) 在优势背景下坚持向内用力,用研究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卓越师生
        (四) 在逆境中转危为机、愈挫愈勇、奋斗制难的智慧力量
        (五) 开放大气、放眼全球,兼济天下,携手同行共担当的气度
        (六) 以人为本,爱在二附中,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二、二附中学校特质内生发展路径的基本经验
        (一) 二附中特质内生发展过程中的多重选择
        (二) 二附中学校特质内涵理解的提升
        (三) 二附中特质发展路径的独特性思考
    三、个案研究的所得所思
        (一) 如何提升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价值品位?
        (二) 学校特质研究之于教育集团化有何积极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主要附件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浙江省第二届初中数学竞赛决赛试题及解答(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国经验[J]. 熊斌,蒋培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2]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测评研究——以2019年兰州市中考为例[J]. 张东年,张天宁,贾随军. 数学教学通讯, 2020(29)
  • [3]万州区高中数学竞赛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 张俊贤.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4]基于情境类型学的物理试题量化分析 ——以2010-2019年高考题、竞赛题为例[D]. 贾原洁. 西南大学, 2020(01)
  • [5]立足高中生言语实践的审辩式思维训练[D]. 吴昌晖. 宁波大学, 2019(06)
  • [6]融合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提升中学师生素养的研究[D]. 姜莹莹.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7]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D]. 凌国亮.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优秀高中数学教师例题教学的个案研究[D]. 丁静怡. 苏州大学, 2018(01)
  • [9]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张治.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4)
  • [10]普通高中学校特质的内生发展路径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解读对象[D]. 施洪亮.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浙江省第二届初中数学竞赛决赛问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