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幼果期害虫防治

龙眼幼果期害虫防治

一、龙眼幼果期害虫红缘蝽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明,全林发,陈炳旭,董易之[1](2019)在《密闭与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密闭和间伐荔枝园害虫的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年度发生动态,为荔枝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对广州地区的密闭和间伐荔枝园进行害虫调查,对不同荔枝园害虫的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年度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密闭荔枝园共采集到害虫7目35科61种,其中半翅目害虫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间伐荔枝园共采集到6目26科39种,其中鳞翅目害虫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密闭荔枝园鳞翅目害虫的Margalef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蜱螨目、双翅目、缨翅目、等翅目;蜱螨目害虫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双翅目害虫的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蜱螨目。而间伐荔枝园鳞翅目害虫的Margalef物种丰度同样最高,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蜱螨目、缨翅目;半翅目害虫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是双翅目;蜱螨目害虫的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双翅目。密闭荔枝园与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个体数的年度发生动态呈现"双峰"模式,分别在4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密闭荔枝园害虫群落物种数的年度发生动态呈现单峰模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物种数的年度发生动态呈现2个高峰期,分别为4—5月份和9月份。【结论】这说明对密闭荔枝园进行合理间伐对降低害虫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黄炳成[2](2019)在《桔二叉蚜和茶黄螨在澳洲坚果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澳洲坚果是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它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深受广大种植户喜爱。到目前为止,广西种植澳洲坚果面积已有15万亩,但病虫害的侵害是困扰种植户的一个严重问题。经过对玉林市澳洲坚果病虫害调查发现,为害澳洲坚果比较严重的是桔二叉蚜及茶黄螨。本课题拟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了解掌握桔二叉蚜和茶黄螨田间种群动态,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评价黄色粘版诱杀、冬季清园等防治技术的效果,为制订该两种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桔二叉蚜主要为害澳洲坚果的叶片、嫩梢、嫩芽及花,始见于2月底3月初,此时双护村、六龙村坚果园的虫情指数分别为0.7、3.3,3月种群数量开始增长,5月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达62、42,之后回落,9月开始回升,10月又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达66、41,之后回落。2、茶黄螨主要危害澳洲坚果叶片及嫩梢,始见于3月,双护村、六龙村坚果园的虫情指数分别为2.3、0.4,3月种群数量开始增长,5月下旬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为38、41,8月底9月初回升,9月底至10月下旬,又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为44、46,之后回落。3、黄色粘虫板可防治澳洲坚果桔二叉蚜有翅蚜,防治效果达91%以上,对澳洲坚果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且对桔二叉蚜的天敌瓢虫是安全的;冬季清园可防治茶黄螨,可有效减少次年茶黄螨的虫口数量,降低茶黄螨的为害。4、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对桔二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螺螨酯、炔螨特对茶黄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按100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桔二叉蚜,药后1d,防效达75.3%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9.3%以上;吡蚜酮按20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桔二叉蚜,药后1d,防效达32.1%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9.6%以上;啶虫脒按16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桔二叉蚜,药后Id,防效达70.8%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9.7%;螺螨酯按40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茶黄螨,药后1d,防效达32.9%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8.1以上;炔螨特按25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茶黄螨,药后1d,防效达65.4%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7.6%以上。

丁山峰[3](2018)在《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诱虫灯在芒果园芒果害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用LED灯、黑光灯和频振灯等3种不同诱虫灯,采取灯光诱集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海南省东方市岛西林场芒果基地和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八队芒果基地对芒果害虫进行了监测与防治试验,分析了诱虫灯的诱集效果及其与田间发生虫口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灯光诱杀后果园虫口减退率。结果如下:(1)明确了频振灯、LED灯和黑光灯等诱虫灯在芒果园可诱集到芒果害虫及与果园害虫种类的相关性。在东方市岛西林场芒果园,3种诱虫灯可诱集到害虫29种,田间调查害虫有24种,其中21种在灯光诱集和田间调查中均有发现;在儋州市宝岛新村八队芒果园,3种诱虫灯可诱集到害虫39种,田间调查害虫有38种,其中26种在灯光诱集和田间调查中均有发现。表明诱虫灯可用于这些芒果害虫的种类与危害的监测。(2)发现诱虫灯对红脚丽金龟等几种重要芒果害虫发生动态及数量有较好的监测效果。针对东方市试验点诱集到数量较多的红脚丽金龟Anomala cupripes、芒果叶瘿蚊Erosomyia mangicola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和灰白条小卷蛾Atgyroploce aprbola及儋州市试验点诱集到数量较多芒果叶瘿蚊、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和芒果切叶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在东方市试验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的田间数量波动与灯诱成虫变波动趋势基本相一致,而在儋州市试验点,只有芒果叶瘿蚊的田间虫瘿数量波动与灯诱成虫数量波动趋势基本相一致。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的田间种群数量与灯光诱集数量显着正相关,在东方,频振灯、黑光灯、LED灯相关系数分别为红脚丽金龟r=0.879、0.905、0.917,芒果叶瘿蚊r=0.765、0.549、0.483,绿额翠尺蛾r=0.486、0.469、0.536,灰白条小卷蛾r=0.673、0.709、0.745;在儋州,芒果叶瘿蚊r=0.656、0.631、0.628,表明可以利用灯光诱集监测田间虫口数量。(3)不同诱虫灯诱集的效果不同。在东方实验基地频振灯、LED灯和黑光灯相比,其诱集到的芒果害虫分别为29、25和22种;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等灯光诱集效果好的几种重要芒果害虫,黑光灯对红脚丽金龟的诱集效果显着高于频振灯和LED灯,其诱集数量分别为440头、253头和139头;频振灯和LED灯对芒果叶瘿蚊的诱集效果较佳,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97头和213头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且均显着高于黑光灯的31头;频振灯对灰白条小卷蛾和绿额翠尺蛾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诱集数量分别为61头和76头。频振灯、黑光灯和LED灯对天敌的杀伤作用也存在差异,频振灯、黑光灯和LED灯在东方所诱杀的昆虫的益害比分别为1:3.17、1:0.45和1:1.23,在儋州分别为1:7.62、1:2.07和1:3.86。(4)诱虫灯对红脚丽金龟等几种芒果重要害虫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针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等几种对诱虫灯具有较好趋向的害虫,本试验中明确了频振灯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等的诱杀可引起一定的虫口减退,在距灯10m、30m、50m、70m、100m、120m处,红脚丽金龟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62%、49%、42%、23%和10%,芒果叶瘿蚊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9%、26%、13%、-15%、-4%和8%,绿额翠尺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50%、27%、-12%、10%和2%,灰白条小卷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6%、40%、5%、8%、-16%和-7%,其总体减退率偏低。

孟翔,欧阳革成,刘慧,黄寿山,郭明昉[4](2015)在《广州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研究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为荔枝园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以天敌为主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3年以广州市从化区黄围村的荔枝园为样地进行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及多样性动态规律分析。【结果】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标本3 542号,分属于15目113科204种。其中,以膜翅目、同翅目和蜘蛛目为主要类群。在营养结构和食性方面,荔枝园植食性亚群落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捕食性亚群落次之。环境不同,群落组成也有差异,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量高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低于草本层。群落时间动态结果表明节肢动物类群的年发生动态明显有两个高峰期,呈"双峰型"。其中以4―6月的高峰为主,主要在荔枝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植食性亚群落明显升高。树冠层与草本层亚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也相对明显。调查获得荔枝园优势害虫为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荔枝瘿螨Eriophyes litchii和绿额翠尺蠖Thalassodes proquadraria;优势天敌为大银腹蛛Leucauge magnifica、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草蛉Chrysopa carnea、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结论】荔枝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优势害虫的发生与其优势天敌的数量与时间和荔枝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杨永智,陈伟强,邱波,赵志昆,孙寅虎,王晓燕[5](2014)在《滇南、滇东南芒果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滇南、滇东南芒果生产区芒果病虫害分布、危害情况及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鉴定出危害滇南、滇东南芒果生产的病害25种,虫害61种。同时对滇南、滇东南芒果生产的干热区和湿热区病虫害的分布以及差异作了分析。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防治措施,保障滇南、滇东南芒果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俊燕,郭俊,王自然,周东果,彭满秀,岳建强[6](2012)在《云南德宏柠檬园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对云南德宏柠檬园主要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明确了危害柠檬的害虫有2纲9目30科58种;其中主要害虫有柑橘全爪螨、柑橘始叶螨、锈壁虱、柑橘粉蚧、白粉虱、蓟马、角肩蝽、柑橘潜叶蛾;同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的建议。

涂蓉[7](2012)在《桔小实蝇及其幼虫寄生蜂的嗅觉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可为害果树、蔬菜和花卉等46科的250多种作物的果实。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桔小实蝇及其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Psytallia incise (Silvestri)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采用气质联用仪鉴定、对比了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成成份。测定了寄主挥发物主要成份对桔小实蝇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同时,对桔小实蝇的3种寄生蜂,即切割潜蝇茧蜂、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 (Fullaway)和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Ashmead)对主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触角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研制桔小实蝇及其寄生蜂的引诱剂,将害虫及其天敌吸引到相对小的空间,提高生物防治效果提供参考。(1)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10种水果果肉对桔小实蝇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着的引诱效果,强弱顺序为:香蕉、芭乐、木瓜、杨桃、芒果、桃、龙眼、草莓、梨和橙。对于同种水果,果肉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明显高于同种水果叶片;成熟度高的果实引诱雌虫的数量显着高于成熟度低的果实;被桔小实蝇取食过的果肉、鲜果肉和产卵过的果肉,其引诱桔小实蝇的效果依次减弱。此外,对于同种水果,雌虫比雄虫反应强烈,未交配成虫比已交配的成虫反应强烈。(2)嗅觉仪测定结果也表明,切割潜蝇茧蜂雌、雄成虫对8种水果果肉均表现出行为反应,8种水果引诱效果强弱顺序为:香蕉、龙眼、芭乐、木瓜、杨桃、芒果、橙和桃。切割潜蝇茧蜂对桔小实蝇各虫态的趋性强弱顺序是:桔小实蝇幼虫、卵、蛹、成虫。该茧蜂雌虫对实蝇幼虫的趋性比雄蜂强,但对桔小实蝇其他虫态的趋性,雌雄蜂之间差异不显着。桔小实蝇取食会影响切割潜蝇茧蜂对水果的趋性,趋性强弱顺序如下:桔小实蝇幼虫取食过的水果、鲜水果、桔小实蝇成虫产过卵的水果、桔小实蝇成虫取食过的水果。从性别上看,雌雄虫反应差异不明显。未交配成虫和已交配成虫的反应差异也不显着。(3)本研究分析了芭乐、草莓、梨、芒果、木瓜、橙、杨桃、龙眼和桃等10种桔小实蝇寄主植物的果实和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组成。萜烯类物质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成份,不仅在种类上多而且含量上也高。烷烃类物质很少,酮、醛、醇、酯和酸的量都比较少。不同的寄主植物中有的还有苯、腈、胺和杂环类物质中一种或多种。(4)桔小实蝇对其寄主植物挥发物成份反-2-癸烯醛、香橙烯、α-法呢烯、橙花叔醇、朱栾倍半萜、紫罗兰酮、大根香叶烯、柠檬烯、里那醇和石竹烯(浓度为10μg/μL)均产生触角电位反应。雌雄虫触角最高EAG反应值均由反-2-癸烯醛引发,最低EAG反应值均由石竹烯引发。对此10种挥发物成份,桔小实蝇雄成虫交配前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均显着大于交配后的。雌成虫对柠檬烯和石竹烯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则是交配前的小于交配后的;对其余8种成份,则交配前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大于交配后的。交配前桔小实蝇是雄虫比雌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大;而交配后的雌虫对香橙烯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小于雄虫,而对其余9种成分,雌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均比雄虫大。(5)三种寄生蜂成虫对测试的9种植物挥发物标准化合物(浓度为10μg/μL),均可引诱产生触角电位反应,且寄生蜂性别、交配前后均影响它们对各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切割潜蝇茧蜂,交配前的雌雄虫对反-2-癸烯醛和香橙烯反应最强烈;交配后,雌雄虫触角最高EAG反应值均由里那醇引发,雌虫除了里那醇在交配前后差异显着外,其余的化合物在雌虫的交配前后差异不显着。切割潜蝇茧蜂雄虫除了里那醇和α-法呢烯在交配前后差异显着外,其余的化合物在雄虫的交配前后差异不显着。布氏潜蝇茧蜂交配后的雌雄成虫均对朱栾倍半萜反应最大,均对石竹烯反应最小。而交配后的长尾潜蝇茧蜂雌虫对α-法呢烯反应最大,其次是反-2-癸烯醛;雄虫对反-2-癸烯醛反应最大,其次是香橙烯和α-法呢烯。(6)切割潜蝇茧蜂的雌虫有4种感器,为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和蒲姆氏鬃;雄虫除了有以上4种外,还多了种腔形感器,同时雄虫的腔锥形感觉器比雌虫的数量多。布氏潜蝇茧蜂的雌虫有5种感器,为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蒲姆氏鬃和腔形感器,而雄虫没有腔锥形感器,有其余4种感器。长尾潜蝇茧蜂雌雄虫的触角感器一样,是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蒲姆氏鬃4种。

龙亚芹,王万东,王美存,蒲金基,尼章光,陈于福,解德宏,陈华蕊[8](2011)在《云南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为摸清云南省芒果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进而为防治云南省芒果病虫害提供依据,为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于2008~2010年期间,根据芒果的种植分布、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定点调查、走访、询问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芒果主产区病虫害分布、危害及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云南省芒果病虫害94种,其中病害23种,害虫71种。

潘少霖,陈星文,陈瑾,韦晓霞,吴如健,胡菡青[9](2011)在《福建省龙眼果实害虫名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普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整理出为害福建省龙眼果实的害虫名录,计7目24科79种,分别隶属鞘翅目(13种)、鳞翅目(41种)、同翅目(5种)、半翅目(13种)、膜翅目(4种)、双翅目(1种)和蜱螨目(2种),并对近两年来果实害虫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

李桂亭[10](2010)在《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进展并运用生态学、统计学、分类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肥东县和萧县不同处理葡萄园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与天敌的关系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两地4种不同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肥东店埠镇葡萄园钕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5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中性昆虫2种,捕食性天敌17种;镧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7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7种,中性昆虫2种,捕食性天敌18种;醋肥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5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7种,中性昆虫1种,捕食性天敌17种;清水对照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5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中性昆虫1种,捕食性天敌18种。萧县葡萄园钕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1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6种,中性昆虫1种,捕食性天敌13种,寄生性天敌1种;镧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7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7种,中性昆虫5种,捕食性天敌14种,寄生性天敌1种;醋肥处理区共发现节肢动物34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9种,中性昆虫3种,捕食性天敌11种,寄生性天敌1种;清水对照区共发现节肢动物29种,其中植食性昆虫14种,中性昆虫3种,捕食性天敌12种,寄生性天敌1种。两地4个处理区的共同主要害虫是葡萄十星叶甲。另外,肥东县葡萄园主要害虫还有大蟋蟀、短额负蝗和葡萄天蛾,而萧县葡萄园主要害虫还有葡萄二星叶甲、黄潜蝇、葡萄瘿蚊、葡萄斑蛾和白星花金龟。两地4种处理葡萄园共同的主要天敌有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粽管巢蛛、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肥东葡萄园还有主要天敌鞍型蟹蛛,萧县葡萄园还有主要天敌中华草蛉和桃蚜茧蜂。肥东葡萄园钕肥区、镧肥区和醋肥区与清水对照区群落之间物种数、个体数、物种丰富度、植食性昆虫和天敌相对丰富度差异均不显着;萧县葡萄园只有镧肥区与对照之间物种数差异显着,其余差异不显着。2.通过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4种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分析,得出各处理与清水对照的个体数之间相关,表现出时间上与对照的同步性,物种数之间不相关。萧县喷镧和喷钕处理与清水对照之间,物种数差异显着,两地其余处理与清水对照之间,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均不显着。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植食性昆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是群落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捕食性天敌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群落的时间结构的最优分割表明,肥东喷镧和喷钕处理区分段相同,其余均不相同。萧县4个处理第1和第2段相同,其余不同。3.为了明确施用稀土镧和钕的叶面肥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查和t检验得出,肥东县和萧县两地镧和钕与清水(CK1)和醋液(CK2)之间,捕食性天敌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植食性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和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着。总群落物种数与个体数的比值(稳定性值),肥东镧和钕与CK1之间t值为0.5592和1.0922,与CK2之间t值为1.2407和1.9178;萧县镧和钕与CK1之间t值为0.3533和0.8969,与CK2之间的t值为0.7067和0.4484; t值均小于to.05(2.07),其群落稳定性差异均不显着,表明镧和钕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对12次调查的捕食性天敌和植食性昆虫的物种数比值(Sn/Sp)进行分析,肥东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n/Sp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5111和0.1499,与CK2的t值为0.1146和0.2466,CK1与CK2的t值为0.3476;萧县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n/Sp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0976和0.0547,与CK2的t值为0.0975和0.1749,CK1与CK2的t值为0.2337,t值均小于t0.05,他们之间差异均不显着,表明两地两种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内食物网络关系的复杂性影响不显着。对12次调查捕食性天敌和植食性昆虫的个体数比值(Sa/Sb)进行分析,肥东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a/Sb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9427和0.9727,与CK2的t值为0.5023和0.5342,CK1与CK2的t值为0.4957;萧县喷镧和喷钕处理与CK1之间Sa/Sb的比值t检验的t值为0.8820和0.0345,与CK2的t值为0.0741和1.0572,CK1与CK2的t值为0.8571,t值均小于t0.05,它们之间差异均不显着,表明两地两种稀上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内食物网络关系的益害比影响不显着。4.为阐明稀上叶面肥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和食饵功能团组成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查和数学分析得出,稀土元素镧、钕和醋(CK2)对肥东葡萄园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性昆虫亚群落和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均不显着。稀土叶面肥对萧县总群落的物种数影响显着,镧对总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显着,其余影响不显着。镧和钕元素对两地葡萄园中性昆虫亚群落的物种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极显着,对个体数影响不显着,CK2对中性昆虫亚群落的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均不显着;肥东县葡萄园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物种数的t值为3.4384、2.3911和2.0528,镧肥区和钕肥区与CK2之间食饵功能团物种数的t值为1.6397和0.6357;萧县葡萄园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的物种数t值为2.2909、2.3223和0.3674,镧肥和钕肥区与CK2之间的t值为2.7533和2.7744,表明镧肥和钕肥对两地食饵功能团的物种数影响均显着。肥东县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的个体数t值为1.3047、1.0338和0.2300,镧肥区和钕肥区与CK2之间的t值为1.6014和1.1835;萧县镧肥区、钕肥区和CK2与CK1之间食饵功能团的个体数t值为1.0431、1.0245和0.7369,镧肥区和钕肥区与CK2之间的t值为0.9495和0.9490;两地处理与CK1和CK2之间食饵功能团的个体数t值均小于t0.05,表明稀土叶面肥对两地食饵功能团个体数影响不显着。稀土叶面肥对肥东葡萄园食饵功能团物种丰富度影响很小,萧县镧肥和钕肥与CK2之间物种丰富度的t值为2.1709和2.0226,差异显着。综上所述,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中性昆虫亚群落和食饵功能团的物种数影响显着。5.为了在运用葡萄丰产栽培措施的同时,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葡萄十星叶甲的综合防治,对萧县和肥东县两地四种处理葡萄园十星叶甲与其主要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两者之间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经综合排序得出,萧县喷水处理区十星叶甲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和拟环纹狼蛛,喷醋处理区十星叶甲主要天敌是拟环纹狼蛛、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喷钕处理区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喷镧处理区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草间小黑蛛。肥东县喷水处理区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和拟环纹狼蛛,喷醋处理区主要天敌是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喷钕处理区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和八斑球腹蛛,喷镧处理区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拟环纹狼蛛。萧县和肥东县两地之间各处理的十星叶甲主要天敌的种类和位次差别明显。6.通过分析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差异及喷施醋肥对葡萄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为葡萄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两地喷水(CK)和喷施醋肥葡萄园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对照区之间葡萄二星叶蝉差异极显着(t=2.9891),两地喷施醋肥区之间,葡萄短额负蝗及葡萄二星叶蝉差异显着(t值为2.2789和2.5170),天敌三突花蟹蛛(t=2.1712)差异显着。肥东对照区和喷施醋肥区之间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差异均不显着,萧县对照区与喷施醋肥区之间各种害虫种群差异均不显着。两地醋肥与对照区之间物种数和个体数之间差异均不显着,表明喷施醋肥对葡萄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影响较小7.为了推广镧肥和钕肥等葡萄增产措施,明确两种稀土肥料对葡萄园害虫和天敌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检验,结果表明:(1)两地葡萄园主要害虫是葡萄十星叶甲、葡萄二星叶蝉、黄潜蝇和大蟋蟀。(2)两地葡萄园主要天敌为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粽管巢蛛、龟纹瓢虫和蚜茧蜂。(3)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水处理区之间,葡萄十星叶甲的F值肥东的为0.3656,萧县的为0.9404,萧县葡萄二星叶蝉的F值为0.4596,黄潜蝇的F值肥东的为1.3820,萧县的为0.0167,大蟋蟀的F值肥东的为0.219,萧县的为0.9704,F值均小于F0.05(3,44)(2.80)。表明两种稀土叶面肥和醋液及清水四种处理之间四种主要害虫的差异不显着。即稀上叶面肥对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影响不显着。(4)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清水处理区之间,拟环纹狼蛛的肥东F值为0.1332,萧县的F值为0.1649;草间小黑蛛的F值肥东为0.0239。萧县的为0.5654,八点球腹蛛的F值肥东的为0.5654,萧县的为0.1246;粽管巢蛛的F值肥东的为0.6518,萧县的为0.3682,龟纹瓢虫的F值肥东的为0.0235,萧县的为0.3559,蚜茧蜂的F值萧县的为0.0258,F值均小于Fo.05(3,44)(2.80),表明四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即稀土叶面肥对天敌种群数量影响不显着。(5)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清水处理,两地之间拟环纹狼蛛的t值依次是0.97、1.36、0.65、和0.47,早间小黑蛛的t值依次是0.12、0.90、1.42和0.783,八斑球腹蛛的t值依次是2.03、1.76、0.47和0.25,粽管巢蛛的t值是0.71、0.87、0.47和0.49龟纹瓢虫的t值依次为1.26、1.60、1.47和1.37,蚜茧蜂的t值依次为1.00、1.21、1.05和1.20,两地同一处理之间5种主要天敌的t值均小于t0.05(2.07),差异均不显着。两地之间喷钕、喷镧、喷醋和喷清水处理黄潜蝇的t值为1.76、1.18、1.39和1.49;大蟋蟀的t值为1.43、1.43、0.86和1.62,表明黄潜蝇和大蟋蟀同一处理之间t值均小于t0.05,差异不显着。两地葡萄十星叶甲喷醋处理的t值为4.58,t>t0.01(2.82),差异极显着,其余处理的t值小于t0.05,葡萄二星叶蝉喷钕处理的t值为2.52,喷醋处理的t值为2.51,t值均大于t0.05(2.07)差异显着,喷水处理的t值为2.89,t值大于t0.01(2.82),差异极显着,萧县葡萄园的葡萄十星叶甲和葡萄二星叶甲种群数量均大于肥东葡萄园,差异可能是生态环境不同所致。

二、龙眼幼果期害虫红缘蝽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眼幼果期害虫红缘蝽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密闭与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标本的处理及鉴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荔枝园害虫群落组成结构及特征
        2.1.1 密闭荔枝园害虫群落组成结构及特征
        2.1.2 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组成结构及特征
    2.2 不同荔枝园害虫的多样性特征
        2.2.1 密闭荔枝园害虫的多样性特征
        2.2.2 间伐荔枝园害虫的多样性特征
    2.3 不同荔枝园害虫群落结构的时间变化动态
        2.3.1 不同荔枝园害虫个体数和物种数时间变化动态
        2.3.2 不同荔枝园优势害虫时间变化动态
3 讨论
4 结论

(2)桔二叉蚜和茶黄螨在澳洲坚果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
    1.3 澳洲坚果病虫害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广西研究进展
    1.4 两种害虫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和为害现状
        1.4.1 桔二叉蚜
        1.4.2 茶黄螨
    1.5 两种害虫现有的防治方法
        1.5.1 桔二叉蚜现有的防治方法
        1.5.2 茶黄螨现有的防治方法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桔二叉蚜及茶黄螨发生情况调查
        2.2.1.1 调查方法
        2.2.1.2 数据统计
        2.2.2 防治试验
        2.2.2.1 桔二叉蚜防治试验
        2.2.2.2 茶黄螨防治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生情况调查
        3.1.1 桔二叉蚜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2 茶黄螨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2 桔二叉蚜防治试验
        3.2.1 黄色粘虫板防治试验
        3.2.1.1 防治效果分析
        3.2.2 化学防治试验
        3.2.2.1 各种药剂防治桔二叉蚜的效果分析
        3.2.2.2 各种药剂对澳洲坚果生长的影响分析
        3.2.3 综合防治试验
        3.2.3.1 防治效果分析
        3.2.3.2 安全性分析
        3.2.3.3 黄色粘虫板与吡虫啉对桔二叉蚜天敌瓢虫的影响分析
    3.3 茶黄螨防治试验
        3.3.1 冬季清园
        3.3.2 化学防治试验
        3.3.2.1 各种药剂防治茶黄螨的效果分析
        3.3.2.2 各种药剂对澳洲坚果生长的影响分析
    3.4 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5 本论文创新之处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芒果害虫及其为害
    1.2 昆虫趋光性及其机理
        1.2.1 昆虫趋光性
        1.2.2 昆虫趋光性的机理
    1.3 昆虫趋光性在农林害虫中的应用
        1.3.1 黑光灯
        1.3.2 高压汞灯
        1.3.3 频振灯
        1.3.4 LED诱虫灯
        1.3.5 太阳能诱虫灯
    1.4 存在问题
        1.4.1 灯光诱杀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1.4.2 灯光诱杀对中性昆虫的伤害
        1.4.3 灯下害虫局部猖獗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点
    2.3 试验方法
        2.3.1 诱虫灯对芒果园害虫的诱集试验
        2.3.2 果园害虫发生种类及虫口数量与诱集种类及数量相关性研究
        2.3.3 频振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控害效果评价
        2.3.4 昆虫种类的识别鉴定
        2.3.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芒果园害虫发生种类及数量
        3.1.1 岛西芒果园害虫发生种类及数量
        3.1.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害虫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3.2 3种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
        3.2.1 3种诱虫灯对岛西芒果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
        3.2.2 3种诱虫灯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
    3.3 芒果园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3.3.1 东方芒果园主要害虫年度发生动态
        3.3.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主要害虫年度发生动态
    3.4 田间发生虫口密度与诱虫量的相关性分析
        3.4.1 岛西芒果园田间虫口密度与诱虫量的相关性分析
        3.4.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田间虫口密度与灯光诱集虫口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3.5 3种诱虫灯所诱集昆虫的益害比
        3.5.1 岛西芒果园3种诱虫灯所诱集昆虫的益害比
        3.5.2 儋州芒果园3种诱虫灯所诱集昆虫的益害比
    3.6 频振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评价
4 讨论
    4.1 关于利用诱虫灯进行芒果害虫监测
    4.2 关于利用诱虫灯进行芒果害虫防治
    4.3 关于诱虫灯在芒果害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广州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概况
    1.2调查方法
    1.3标本的处理与鉴定
    1.4数据分析
        (1)群落丰富度
        (2)群落相对丰盛度
        (3)群落多样性
        (4)群落均匀性
        (5) 群落优势度
2结果与分析
    2.1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特征
    2.2荔枝园节肢动物亚群落特征
    2.3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时间动态
3结论与讨论

(5)滇南、滇东南芒果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病虫害种类
    2.2主要病虫害危害情况及分布差异
        2.2.1干热地区的元江和蛮耗的芒果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分析
        2.2.2湿热地区芒果病虫害危害情况与分析
3讨论
4防治建议

(6)云南德宏柠檬园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1.2 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步调查鉴定的害虫
    2.2 主要害虫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2.2.1 柑橘全爪螨
        2.2.2 柑橘始叶螨
        2.2.3 锈壁虱
        2.2.4 柑橘粉蚧
        2.2.5 白粉虱
        2.2.6 蓟马
        2.2.7 角肩蝽
        2.2.8 柑橘潜叶蛾
3 小结与讨论

(7)桔小实蝇及其幼虫寄生蜂的嗅觉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昆虫相互作用关系
        1.1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作用
        1.1.1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吸引作用
        1.1.2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驱避作用
        1.1.3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增强作用
        1.2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天敌的作用
        1.3 天敌昆虫的学习行为
        1.4 植物的化学防御
        1.5 信息化合物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2 昆虫触角及其在嗅觉行为中的作用(定向行为和辨识行为)
        2.1 触角感器的形态分类
        2.1.1 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2.1.2 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2.1.3 Bohm 氏鬃毛(Bohm bristles)
        2.1.4 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ca)
        2.1.5 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onica)
        2.1.6 栓锥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
        2.1.7 瓶形感器(sensilla ampullacea)
        2.1.8 板状感器(sensilla placodea)
        2.1.9 鳞形感器(sensilla squamiformia)
        2.1.10 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
        2.1.11 耳形感器(sensilla auricillica)
        2.1.12 芽孢感器(sensilla gemmiformium)
        2.2 触角感器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3 昆虫嗅觉对寄主植物的行为及研究方法
    4 桔小实蝇概况
    5 桔小实蝇寄生蜂概况
        5.1 切割潜蝇茧蜂概况
        5.1.1 切割潜蝇茧蜂形态学特征
        5.1.2 切割潜蝇茧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5.1.3 切割潜蝇茧蜂研究概况
        5.2 布氏潜蝇茧蜂概况
        5.2.1 布氏潜蝇茧蜂形态学特征
        5.2.2 布氏潜蝇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5.2.3 布氏潜蝇茧蜂研究概况
        5.3 长尾潜蝇茧蜂概况
        5.3.1 长尾潜蝇茧蜂形态学特征
        5.3.2 长尾潜蝇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5.3.3 长尾潜蝇茧蜂研究概况
    6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桔小实蝇嗅觉行为反应的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虫源
        1.1.2 供试水果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测定方法
        1.3.1 桔小实蝇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选择性测定
        1.3.2 不同生理状态对桔小实蝇嗅觉反应的影响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桔小实蝇对不同水果的趋性反应
        2.2 桔小实蝇对同一种植物果实、叶片和果实不同成熟期的行为反应
        2.3 桔小实蝇对寄主不同处理的趋向反应
    3 讨论
第三章 切割潜蝇茧蜂嗅觉行为反应的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虫源
        1.1.2 供试水果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测定方法
        1.3.1 切割潜蝇茧蜂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选择性测定
        1.3.2 切割潜蝇茧蜂对桔小实蝇的嗅觉行为反应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切割潜蝇茧蜂对不同水果的趋性反应
        2.2 切割潜蝇茧蜂对桔小实蝇不同虫态的反应
        2.3 桔小实蝇取食残渣对切割潜蝇茧蜂的引诱作用
    3 讨论
第四章 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测定方法
        1.3.1 寄主植物果实挥发物的采集
        1.3.2 挥发性物质的 GC-MS 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芭乐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2.2 草莓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2.3 梨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2.4 芒果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2.5 木瓜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2.6 橙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2.7 香蕉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2.8 杨桃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2.9 龙眼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2.10 桃子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3 讨论
第五章 桔小实蝇对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虫源
        1.1.2 供试化合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触角电位反应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桔小实蝇寄生蜂对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寄生蜂
        1.1.2 供试化合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触角电位反应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七章 桔小实蝇寄生蜂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实验设备
        1.3 扫描电镜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触角一般形态
        2.1.1 切割潜蝇茧蜂
        2.1.2 布氏潜蝇茧蜂
        2.1.3 长尾潜蝇茧蜂
        2.2 触角感觉器种类
        2.2.1 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2.2.2 板状感器(sensilla placodea)
        2.2.3 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onica)
        2.2.4 腔形感器(sensilla antrumous)
        2.2.5 蒲姆氏鬃(Bobm bristles)
    3 讨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云南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2 调查地点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3.1 调查内容
        1.3.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虫害种类
    2.2 云南省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情况
        2.2.1 病害
        2.2.2 害虫
3 讨论与结论

(9)福建省龙眼果实害虫名录(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龙眼果实害虫名录、种类组成与特点
2 龙眼果实害虫的为害特点

(10)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群落生态学
        1.1 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1.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研究
        1.2.1 群落组成
        1.2.2 群落的结构
        1.3 群落的功能
        1.4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2 群落水平的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
    3 群落水平上昆虫生态学的数学分析
    4 稀土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5 醋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6 葡萄的发展和生产现状
    7 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稀上元素对病、虫害影响的研究
第二章 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抽样方法
        1.3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种数差异
        2.2 不同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个体数差异
        2.3 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差异
        2.4 不同处理葡萄园之间植食性昆虫功能团相对丰盛度差异
        2.5 不同处理葡萄园之间捕食性天敌功能团的相对丰盛度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稀土叶面肥等4种处理的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时间结构与动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抽样方法
        1.3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不同处理的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结构变化
        2.2 各节肢动物群落的主分量分析
        2.3 各昆虫群落时间的最优分割
    3 小结
第四章 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1.3 抽样方法和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动态
        2.1.1 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差异
        2.1.2 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的时间格局变化
        2.2 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动态
        2.2.1 两地4种处理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2.2.2 各亚群落的多样性差异
        2.3 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相对稳定性的变化
    3 小结
    4 讨论
第五章 稀土叶面肥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和食饵功能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1.3 抽样方法和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稀土微肥等对葡萄园总群落物种数、个体数的影响
        2.2 稀土微肥对总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2.3 稀土微肥对中性昆虫亚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影响
        2.4 稀土叶面肥对中性昆虫亚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2.5 稀土叶面肥对食饵功能团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影响
        2.6 稀土叶面肥对食饵功能团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葡萄十星叶甲 Oidesdecempunctata与其天敌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抽样方法
        1.3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方法
        1.5.1 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在数量关系上的灰色系统分析
        1.5.2 时间及空间生态位分析
        1.5.3 空间格局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害虫及其天敌发生状况
        2.2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葡萄十星叶甲与其主要天敌的数量关系
        2.3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在发生时间上的关系
        2.4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十星叶甲与其天敌的空间关系
        2.5 两地不同处理之间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比较
        2.6 两地不同处理的葡萄园十星叶甲与其主要天敌聚集程度的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醋肥对黄河故道和江淮丘陵葡萄园害虫、天敌种群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处理的安排
        1.3 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喷水处理的植食性昆虫的差异
        2.2 两地喷醋肥处理的植食性昆虫种群数量的差异
        2.3 喷水处理与喷醋肥之间害虫种群的差异
        2.4 两地喷水处理的葡萄园天敌种群数量的差异
        2.5 两地喷醋处理的葡萄园之间天敌种群数量的差异
        2.6 喷水和喷醋肥处理的天敌种群的差异
        2.7 两地两种处理之间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稀土叶面肥等对葡萄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的生态条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1.3 抽样方法和试验处理的安排
        1.3.1 试验处理
        1.3.2 喷施时间和方法
        1.4 调查方法
        1.5 数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地葡萄园不同处理之间植食性昆虫种群数量
        2.2 两地不同处理之间主要害虫的差异
        2.3 两地葡萄园不同处理的天敌种群的数量
        2.4 两地不同处理的天敌种群数量差异分析
        2.5 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相同处理的害虫、天敌种群之间的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和主持的项目

四、龙眼幼果期害虫红缘蝽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密闭与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分析[J]. 徐海明,全林发,陈炳旭,董易之. 果树学报, 2019(04)
  • [2]桔二叉蚜和茶黄螨在澳洲坚果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 黄炳成. 广西大学, 2019(06)
  • [3]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价[D]. 丁山峰. 海南大学, 2018(08)
  • [4]广州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J]. 孟翔,欧阳革成,刘慧,黄寿山,郭明昉. 应用昆虫学报, 2015(04)
  • [5]滇南、滇东南芒果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J]. 杨永智,陈伟强,邱波,赵志昆,孙寅虎,王晓燕. 热带农业科学, 2014(04)
  • [6]云南德宏柠檬园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J]. 高俊燕,郭俊,王自然,周东果,彭满秀,岳建强. 江西农业学报, 2012(06)
  • [7]桔小实蝇及其幼虫寄生蜂的嗅觉行为研究[D]. 涂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12(10)
  • [8]云南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J]. 龙亚芹,王万东,王美存,蒲金基,尼章光,陈于福,解德宏,陈华蕊. 热带作物学报, 2011(03)
  • [9]福建省龙眼果实害虫名录[J]. 潘少霖,陈星文,陈瑾,韦晓霞,吴如健,胡菡青. 福建果树, 2011(01)
  • [10]稀土叶面肥等对江淮丘陵和黄河故道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及葡萄十星叶甲与其天敌关系的影响[D]. 李桂亭.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龙眼幼果期害虫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