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会:南宁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平台

南博会:南宁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平台

一、南博会:南宁迈向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冬[1](2019)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展业更加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会展旅游是基于会展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当前我国会展业已初具规模,国内学术领域和政府机构虽然逐渐重视会展旅游,但是国内会展旅游的理论还不成体系,会展与会展旅游的关系不清晰,会展旅游市场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所属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是北京唯一的国际会议会展活动重要承载区。如何使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业高效发展,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和地理位置,持续提升和树立“国际会都”名片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学习和梳理,概括出会展业概念、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及会展旅游内涵。其次,运用定性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结合北京市统计局及其他有关单位对北京市会展业、会展旅游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北京市、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发展会展旅游的良好趋势。再次,本文综合利用区位理论、整合营销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昂普分析理论,总结出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其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构想与战略定位,分析其现实发展的问题以及现在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最终得出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应抓住机遇,在产品研发、设施配套、品牌推广,管理体制完善、区域合作等方面坚持不断的推进,并提出了发展策略,为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措施。

覃巧玲[2](2016)在《开放条件下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研究 ——以滇桂为例》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全球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越来越多是受到网络化流动空间的塑造,网络关系成为促进区域发展、重构空间格局的关键动力。与此同时,在新一轮沿边开放浪潮下,边疆地区正由市场的分界地带逐渐转为连接国际市场的先行区,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然而目前边疆地区的发展依然存在远距离、低密度、高分割的现象,严重制约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探讨开放条件下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特征及开放因素对其结构的影响,对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发挥边疆地区城市带动作用、实现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有:开放条件下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特征如何?开放因素是否影响其结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如何?本文以滇桂地区为例,首先,通过引力模型构建滇桂地区30个地级城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值,形成引力矩阵。其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滇桂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中心性、平均距离、凝聚力指数及核心—边缘分析,发现目前滇桂地区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正处于单核心向多核心方向发展阶段,且内部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再次,为考察开放因素对滇桂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影响程度,本文构建相关实证模型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均促进滇桂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由单核心向多核心发展及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但影响力较弱。而后本文分析开放因素是如何通过集聚与扩散机制、外部性传导机制及竞争与合作机制来影响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最后,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开放条件下完善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相关建议。主要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着力推动沿边城市发展;提升内外通达程度,扩大开放溢出效应;创新沿边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开放大潮。

郝鹏举[3](2016)在《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存在下行风险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刺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会展业因为其具有强大经济带动作用以及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受到了许多城市的青睐,在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会展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会展经济的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地区综合经济的发展。昆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南亚南博会等着名展会的举办使得会展业成为昆明市最受瞩目的产业之一,而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昆明收益巨大。2015年昆明会展业带来的直接收入超过18亿元,带动昆明市总体经济效益超过160亿元。政府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昆明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会展业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昆明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运用综合指数比较分析全国各省会直辖市会展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结果发现昆明市会展业各项KPI综合指数指标均落后,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在用灰色关联法对昆明市会展业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人力资源对昆明市会展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住宿餐饮业发展水平。最后介绍了本文所得的结论,然后提出了提高昆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李济安[4](2013)在《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比较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表现为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城市集团的竞争,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城市—区域发展模式和空间组合模式,意味着全球城市群在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重新分工、交流和合作,只有城市群才可能有足够的产业聚集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竞争和合作,形成强强联合的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都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域,对我国构建“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将为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贡献巨大力量。滇中城市群是以昆明为核心,曲靖、玉溪和楚雄为辅助的内陆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是以南宁为核心,北海、防城港和钦州为辅助的沿海城市群,两个城市群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特点。本文的核心内容以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为主,主要对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进行三方面的比较:城市群竞争力比较、城市群综合指数比较和城市群结构比较,三方面比较都以最新数据和报告为依托。通过对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分析两个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特点,为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提供对策建议,同时提出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相互合作的愿景,为把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性城市群提供参考。

杨珂,李燕[5](2012)在《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地位探析——兼与广西的对比》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红河流域区域经济的发展,云南在面向东盟的经济战略地位愈加重要。而作为云南近邻的广西同样在地理位置和基础条件等方面保持着与东盟经贸往来的特有优势,两省在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的建设中即有合作又有竞争。本文在分析两省在与东盟的贸易条件,贸易现状及合作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应吸取广西在与东盟经贸合作中的经验,并发挥自身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抓住"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的大好机遇,提升云南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地位,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的经济区。

杨莲莲[6](2007)在《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文中指出会展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几年会展在国内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会展已经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了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的行列,并且通过发展会展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市影响等,大多数城市还希望通过会展带动城市旅游产品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如何更好地把握会展资源给城市带来的资源,特别是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新契机,转化为旅游优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波特的竞争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及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原理,建立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的模型。此模型旨在为那些会展业刚刚起步或者起步不久,特别是那些拥有大型定期会展举办权的中小城市,更好的利用会展资源,发展旅游业提供参考。论文共分为六章,导论和会展资源及相关理论介绍这两章是理论铺垫,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及会展资源的界定及相关的理论;第三章是转化模型的构建,是论文的研究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会展资源的分类和相关的理论支撑,以转化的目标和途径为引导,建立了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的模型。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实证分析,以南宁市为例,在第四章梳理的南宁市的会展资源并进行相关的评价,在第五章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南宁市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化的措施和对策。论文在第六章进行了总结,得出研究的结论及研究展望。

韩政,梁立新[7](2006)在《从自治区中心城市走向区域国际性城市──对南宁城市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要慎重对待建设国际性城市呼声的背景下,南宁市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城市发展现状及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潜力、差距、成本进行分析探讨,从区域合作、产业高级化、塑造整体城市新形象以及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

徐孝勇[8](2005)在《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深入考察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条件下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与中国商贸业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趋势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回顾和借鉴国内外商贸中心发展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商贸经济发展理论:从结构系统视角和功能范式上,界定了“商贸中心”、“区域商贸”和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分析基点;按商贸经济协同发展要求,深化了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理解,进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1、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的简称。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是西南地区在商贸业发展上进行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建设结构合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功能强大的地区性商贸中心体系。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就是在西南地区统一规划商贸中心、商贸网点布局和确定各地商贸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区域商贸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发展。西南地区在商贸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和竞合、共赢。 2、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需要具备相应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个地区中心城市要建设商贸中心应具备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其包括地理区位、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2)社会经济条件,其包括经济条件、城市规模、人口、市场规模、交通条件、政策因素、文化氛围等。经济条件又包括商贸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资金和市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各种配套设施等。 3、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发展要求西南地区加强商贸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达的商贸产业,是个城市或地区的构建商贸中心的前提条件。西南地区五省市区只有打破行政区划限,加强商贸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商贸产业的竞争力,应对后WTO时代外资商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的挑战。 4、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区域共同市场 建立区域共同市场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和必要条件。建立西南地区区域共同市场的作用:(1)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网络体系的建成。(2)降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本、公共物品配置成本以及资源流动的交易成本。(3)促进西南地区都市商贸经济圈的发展。(4)作为西南地区区域商贸的协同发展的平台。 5、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外在条件是加强与我国其它地区和国外的商贸合作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须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处理好其与我国其它地区和国外的商贸交流与合作。西南地区同周边地区的商贸合作,可以使西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市场效应得到放大。 6、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

谭本基[9](2005)在《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 努力实现南宁市跨越式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南宁市作为民族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加快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握和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提高领导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总结和研究的问题,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谭本基[10](2004)在《大南宁与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建设》文中研究指明2003年南宁市相继提出大南宁建设和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建设两个概念,并作出了相关的决定。本文把这两个概念放在国际国内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它们的实质和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南博会:南宁迈向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博会:南宁迈向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
        1.3.2 国内会展旅游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2 会展旅游内涵及相关理论
    2.1 会展业及会展旅游
        2.1.1 会展业
        2.1.2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2.1.3 会展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2.2 相关理论
        2.2.1 区位理论
        2.2.2 整合营销理论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4 昂谱分析理论(RMP理论)
3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3.1 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1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情况
        3.1.2 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情况
    3.2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基本情况及空间功能布局
        3.2.1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基本情况
        3.2.2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空间功能布局
    3.3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
        3.3.1 政府重点支持与扶持发展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业
        3.3.2 国际会议的举办促进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树立优质热点品牌
        3.3.3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旅游业提升态势持续增长
        3.3.4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的会展经济效应显着
    3.4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旅游产品基础薄弱
        3.4.2 人才配备需进一步加强
        3.4.3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进
        3.4.4 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3.4.5 品牌产品尚未形成规模
        3.4.6 管理体制较为滞后
4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4.1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目标
    4.2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4.2.1 更新旅游产品
        4.2.2 完善地区基础建设
        4.2.3 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
        4.2.4 树立品牌影响力
        4.2.5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4.2.6 加强雁栖湖周边区域合作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开放条件下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研究 ——以滇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城市网络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边疆地区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开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1.2.4 同类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开放条件下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空间互动与城市网络
        2.1.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1.2 世界城市网络理论
    2.2 核心—边缘理论
    2.3 开放影响边疆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相关理论
        2.3.1 开放与区域空间结构
        2.3.2 开放因素影响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 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测度及结构特征识别——以滇桂为例
    3.1 滇桂地区城市发展及对外开放现状
        3.1.1 经济发展迅速,增长趋势稳定
        3.1.2 经济增长不平衡,内部发展差距较大
        3.1.3 开放水平提高,集中趋势明显
    3.2 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测度——基于改进引力模型
        3.2.1 模型构建
        3.2.2 引力模型计算结果
    3.3 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特征识别
        3.3.1 中心性分析
        3.3.2 平均距离及凝聚力指数分析
        3.3.3 网络密度分析
        3.3.4 核心—边缘分析
第四章 开放因素对滇桂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影响分析
    4.1 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4.1.1 模型构建
        4.1.2 变量选取
    4.2 实证结果分析
    4.3 开放因素对滇桂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
        4.3.1 集聚与扩散机制
        4.3.2 外部性传导机制
        4.3.3 竞争与合作机制
第五章 开放维度下完善滇桂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对策建议
    5.1 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着力推动沿边城市发展
    5.2 提升内外通达程度,扩大开放溢出效应
    5.3 创新沿边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开放大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2.1 研究的创新点
        6.2.2 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简评
    第五节 创新点及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会展
        二、会展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现代区位论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
        三、产业竞争力理论
        四、乘数效应理论
        五、灰色关联理论
第三章 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昆明市会展业的发展背景
        一、经济背景
        二、政策背景
    第二节 昆明市会展业的概况
        一、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
        二、展馆数量
        三、会展企业
    第三节 昆明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条件
        一、发展机遇
        二、区位优势
        三、交通优势
        四、城市品牌与资源优势
    第四节 昆明市会展业的特征
        一、会展品牌培育卓有成效,专业化、品牌化仍需进一步发展
        二、会展人才欠缺,人才供需不匹配
        三、政府参与度高,会展市场化水平不足
    第五节 会展业促进昆明经济增长的模式分析
第四章 昆明市与其他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基于主要会展指标的比较分析
        一、会展业绩
        二、会展场馆
        三、会展品牌
    第二节 基于KPI综合指数分析
        一、关键业绩指标分析
        二、KPI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第五章 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一、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二、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三、计算关联系数
        四、计算关联度
    第二节 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二、实证分析
        三、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
        二、推进展会品牌化与特色化发展
        三、完善会展业发展的配套服务
        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4)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比较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思路和结构
        1.3.2 采取的研究基本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和特色
第二章 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概述
    2.1 滇中地区
    2.2 滇中地区功能定位
    2.3 北部湾地区
    2.4 北部湾地区功能定位
第三章 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实证研究
    3.1 城市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3.1.1 城市群竞争力比较
        3.1.2 独立城市竞争力比较
    3.2 城市群综合指数比较研究
        3.2.1 城市群规模发展实力比较
        3.2.2 城市群人均发展实力比较
        3.2.3 城市群现代化程度
        3.2.4 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
        3.2.5 城市群综合实力
    3.3 城市群结构比较研究
        3.3.1 产业结构
        3.3.2 城市首位度
        3.3.3 空间结构
第四章 比较实证分析结果
    4.1 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共同优势
    4.2 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共同劣势
    4.3 滇中城市群相对北部湾城市群的优势
    4.4 北部湾城市群相对滇中城市群的优势
第五章 对策和建议
    5.1 交通网络
        5.1.1 铁路
        5.1.2 公路
        5.1.3 民航
    5.2 产业发展
        5.2.1 优化产业布局
        5.2.2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5.2.3 培育新兴产业
        5.2.4 提升现代服务业
        5.2.5 加强分工合作
    5.3 物流港口
        5.3.1 滇中物流发展
        5.3.2 北部湾物流发展
    5.4 城镇发展
        5.4.1 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5.4.2 重点发展城镇
        5.4.3 促进农业人口转移
        5.4.4 乡村规划建设
    5.5 政策机制
        5.5.1 推进区域管理一体化
        5.5.2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5.5.3 强化政策支撑
    5.6 开放合作
        5.6.1 滇中城市群开放合作重点
        5.6.2 北部湾城市群开放合作重点
        5.6.3 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6)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2.2 国内资源转化为优势研究综述
        1.2.3 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目标
    1.4 研究基本方法与技术
        1.4.1 应用理论
        1.4.2 研究方法与步骤
    1.5 论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 会展资源的界定及相关的理论
    2.1 会展资源的界定及分类
        2.1.1 会展资源的界定
        2.1.2 会展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2.2 理论依据
        2.2.1 经济外部性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3 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的意义
        2.3.1 会展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2.3.2 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的意义
第三章 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的模型构建
    3.1 模型的提出
    3.2 会展资源分析
        3.2.1 客源
        3.2.2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提升的影响力
        3.2.3 旅游吸引物
        3.2.4 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系统
        3.2.5 会展资源时态分析
    3.3 转化的动力机制
        3.3.1 生产要素(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
        3.3.2 需求条件
        3.3.3 相关和支援产业(会展对相关行业的提升、带动)
        3.3.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
        3.3.5 机遇
        3.3.6 政府、政策推动力
    3.4 转化途径
        3.4.1 满足需求,开拓市场
        3.4.2 整合资源,组合产品
        3.4.3 树立会展品牌
        3.4.4 树立城市旅游形象
第四章 南宁市会展资源分析与评价
    4.1 南宁市有形会展资源分析与评价
        4.1.1 增加和改善了的城市基础建设
        4.1.2 升级的会展场馆及会展项目
        4.1.3 改造提升后的旅游业配套设施
        4.1.4 会展客源需求情况
        4.1.5 南宁市有形会展资源评价
    4.2 南宁市无形会展资源分析与评价
        4.2.1 媒体广告资源
        4.2.2 城市软件资源
        4.2.3 南宁市无形会展资源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宁市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研究
    5.1 满足需求,开拓市场
        5.1.1 “两会一节”举办前:市场广度开发
        5.1.2 “两会一节”举办中:市场深度开发
        5.1.3 “两会一节”举办后:市场巩固
    5.2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壮乡休闲会展旅游产品
        5.2.1 “两会一节”举办前与举办后:场馆开发与城市旅游产品组合
        5.2.2 “两会一节”举办中:会展旅游组合,会展专项旅游产品
    5.3 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打造成知名会展品牌
        5.3.1 “两会一节”举办前与举办后:打造会展旅游产品,成立旅游企业集团
        5.3.2 “两会一节”举办前与举办中:专业服务,配合强势媒体宣传
    5.4 树立南宁市城市旅游形象
        5.4.1 确定“绿城壮乡”的总体城市旅游形象
        5.4.2 维系“绿城壮乡”的旅游形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1.1 会展资源已经成为会展城市的一种相对独立的资源形态和资源优势
        6.1.2 东盟博览会等会展活动为南宁市打造了丰富的有形会展资源与无形会展资源
        6.1.3 “会展资源—旅游优势”转化模型的构建为深度借势开发旅游产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模式
        6.1.4 南宁市“两会一节”的相关会展资源可通过四大途径、三种不同时段分别转化为旅游优势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7)从自治区中心城市走向区域国际性城市──对南宁城市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南宁市发展成为区域国际性城市的条件与成本
    1.1 南宁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潜力
        1.1.1 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
        1.1.2 国家区域发展的趋势
        1.1.3 广西发展的需要
        1.1.4 南宁市自身发展条件优越
    1.2 南宁市与国际性城市的差距
    1.3 南宁市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成本分析
        1.3.1 开放成本
        1.3.2 创新的成本
        1.3.3 基础设施成本
        1.3.4 经济成本
        1.3.5 政府成本
2. 南宁建设区域国际性城市的对策
    2.1 加强南贵昆区域合作
    2.2 统筹规划, 建立“南北钦防崇”城市联盟, 打造环北部湾经济一体化
    2.3 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2.4 塑造国际性城市整体形象
    2.5 加速推进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交往国际化进程
3. 结语

(8)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展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展示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思路
    1.4 研究的方法、资料及内容构架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资料选用
        1.4.3 研究的内容及基本结构
第2章 理论借鉴
    2.1 区域分工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2.1.3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2 后发优势理论
        2.2.1 后发优势的概念
        2.2.2 技术引进与后发优势
    2.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1 均衡发展理论
        2.3.2 非均衡发展理论
        2.3.3 协调发展理论
    2.4 商贸发展理论
        2.4.1 商贸信息化理论
        2.4.2 电子商务理论
        2.4.3 商贸流通组织结构理论
第3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概念框架
    3.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战略思路、理论假设
        3.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战略思路
        3.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理论假设
    3.2 区域商贸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
        3.2.1 协同发展与协调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3.2.2 区域商贸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3.3 商贸中心概念、类型和功能
        3.3.1 商贸中心概念
        3.3.2 商贸中心类型
        3.3.3 商贸中心功能
    3.4 商贸中心竞争力理论
        3.4.1 产业竞争力理论
        3.4.2 商贸中心竞争力理论
    3.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宏观条件—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
        3.5.1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的相互作用关系
        3.5.2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战略要求
    3.6 商贸中心与其它五中心相互关系
第4章 商贸业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1 世界商贸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4.1.1 世界商贸业发展特点
        4.1.2 世界商贸业发展趋势
        4.1.3 世界商贸业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
    4.2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2.1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
        4.2.2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趋势
        4.2.3 世界商贸中心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趋势
    4.3 中国商贸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4.3.1 中国商贸业结构演化概述
        4.3.2 中国商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4.3.3 中国商贸业发展趋势
    4.4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4.1 中国商贸中心空间分布情况
        4.4.2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特点
        4.4.3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趋势
第5章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模式与可行性分析
    5.1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模式
        5.1.1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5.1.2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模式
    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5.2.1 国土资源和区位
        5.2.2 水能资源和水运资源
        5.2.3 旅游资源
    5.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分析
        5.3.1 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5.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概况
        5.3.3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资源概略评价
        5.3.4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商贸中心和商贸产业发展
    5.4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现状分析
        5.4.1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5.4.2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特征
    5.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意义、优势和制约因素
        5.5.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意义
        5.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优势
        5.5.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制约因素
    5.6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消费需求和商贸中心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5.6.1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5.6.2 收入因素对我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5.6.3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5.6.4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影响
第6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6.1 商贸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6.1.1 商贸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6.1.2 E-CBD竞争力概念与数学模型
        6.1.3 商贸中心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6.2 重庆市中心区、成都、昆明、贵阳、南宁商贸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6.2.1 城市和指标数据的选取
        6.2.2 计算方法和结果
        6.2.3 公因子权重和因子值
        6.2.4 商贸中心竞争实力排序与结论对策
    6.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3.1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6.3.2 经济因素分析
        6.3.3 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6.3.4 技术因素分析
        6.3.5 政策因素分析
第7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其它五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1 西南地区商贸心与交通物流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1.1 西南地区交通中心发展状况
        7.1.2 建设西南地区物流中心意义
        7.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交通物流中心的相互关系
    7.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工业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2.1 西南地区的工业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工业中心相互关系
    7.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金融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3.1 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金融中心相互关系
    7.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4.1 西南地区旅游服务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相互关系
    7.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科教文化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5.1 西南地区科教文化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科教文化中心相互关系
第8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布局与管理运营的对策建议
    8.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的建议
        8.1.1 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路和原则
        8.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空间总体布局
        8.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一级商贸中心布局
        8.1.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二级商贸中心布局
        8.1.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三级商贸中心布局
    8.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功能定位
        8.2.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一般功能
        8.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核心功能
    8.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内部要素结构
        8.3.1 商品交易市场
        8.3.2 中央商务区
        8.3.3 购物中心
        8.3.4 会展中心
        8.3.5 物流中心
        8.3.6 信息服务中心
        8.3.7 组织管理机构
    8.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部结构关系和业态选择
        8.4.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部结构关系
        8.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中各级商贸中心的业态选择
    8.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管理运营的对策建议
        8.5.1 法制化
        8.5.2 规章制度化
        8.5.3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8.5.4 打造品牌,培育支点,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8.5.5 建立信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商贸流通现代化
        8.5.6 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诚信消费环境
        8.5.7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9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对策
    9.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概况
        9.1.1 信息社会的经济特征与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9.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状况
    9.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电子商务发展
        9.2.1 西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9.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对策
        9.2.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公司发展
        9.2.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9.3 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9.3.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9.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9.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E-CBD的建设
        9.4.1 E-CBD简介
        9.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三大 E-CBD建设对策
第10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10.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业企业发展概况
        10.1.1 重庆市中心区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2 成都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3 昆明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4 贵州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5 南宁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状况
    10.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10.2.1 连锁经营
        10.2.2 物流配送
    10.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0.3.1 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组建企业战略联盟,推进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
        10.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0.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商贸企业发展对策
        10.4.1 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
        10.4.2 西南地区商贸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框架
        10.4.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商贸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11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我国其它地区和东盟的商贸合作对策
    1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我国其它地区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西北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长江中游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珠三角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东盟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
        11.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通对接的对策
        11.2.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东盟国家开展商贸合作与交流的对策措施
第12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12.1 研究结论
    12.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2.3 政策运用
    1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南博会:南宁迈向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杨晓冬.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2]开放条件下边疆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研究 ——以滇桂为例[D]. 覃巧玲. 广西大学, 2016(02)
  • [3]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研究[D]. 郝鹏举. 云南财经大学, 2016(01)
  • [4]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比较实证研究[D]. 李济安. 云南大学, 2013(01)
  • [5]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地位探析——兼与广西的对比[J]. 杨珂,李燕. 中国商贸, 2012(17)
  • [6]会展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D]. 杨莲莲. 广西大学, 2007(05)
  • [7]从自治区中心城市走向区域国际性城市──对南宁城市发展的思考[J]. 韩政,梁立新. 广西城镇建设, 2006(03)
  • [8]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 徐孝勇. 西南大学, 2005(04)
  • [9]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 努力实现南宁市跨越式发展[A]. 谭本基.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 2005
  • [10]大南宁与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建设[J]. 谭本基.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

标签:;  ;  ;  ;  ;  

南博会:南宁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平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