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诚民,于洋,曹曲岩,郭晗[1](2022)在《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对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如何推动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全过程育人。通过研究比较分析高校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提出通过课程的丰富以及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等方面,明确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重要性,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目标,不断壮大师资力量,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注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人,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全过程育人。

牟柳,郭立亚,叶泽洲[2](2021)在《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审思与路径探讨》文中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传统文化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借鉴和土壤,推进传统文化与体育教育专业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也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题中要义,彰显了课程的文化本质与逻辑。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顺应自然、和谐有序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德为先、侠肝义胆的尚武精神以及阴阳和谐、身心并育的整体生命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元素是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主要载体。然而,从实践看,存在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脱节,区域融入水平不均衡,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缺乏,融入成效评估难等问题,也因此文章从"教什么""谁来教""如何评价"和"如何引导"等维度开展了相应对策探讨。

徐文杰[3](2021)在《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分析》文中提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对于国家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也成为时代主流,能确保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的意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的路径,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陶永贤[4](2021)在《高校体育中发展民族体育的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程中,西化的倾向十分严重,这样虽然迅速建立了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格局,但是久而久之会发现其中缺少中国文化元素,丧失了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项目,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需要正确看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系统中的效能。本文首先对于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进行归结,并且对于其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高校体育对民族体育的弘扬作用进行归结,还提出了对应的功能发挥方案。

郭震,王光[5](2021)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入手,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相结合发展的教育意义及社会意义,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唐赢[6](2021)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本土高校体育的结合与再认知》文中研究表明该文分析了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情况,以及黑龙江地区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旨在根据黑龙江省的地域特色与气候特点,充分发挥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并将其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实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建立当地高校特色体育教育体系。

郑小凤[7](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胡峻榕,高淦[8](2021)在《“场域”视野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广西高校体育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体育的有机融合是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娱乐与健身、地域与传承、文化与教育、普及与终身是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主要特征。针对目前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透过"场域"理论的视角,文章分别从情景场域、制度场域、行为场域和思想场域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期望高校的少数民族体育,能化民族体育特点为高校体育特色、变被动接受地方体育活动为主动认同,从而推动广西高校少数民族体育的长足发展。

任大路[9](2021)在《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工匠精神通常是指工匠卓越的专业技能,以及追求终极目标的态度和信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其包括:尊重教师、重视教学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能力;精益求精的创新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行为与精湛技艺的专业品质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教师队伍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待学科,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学术能力、体育能力、道德素质、身心行为等方面。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工匠精神与学生能力的本质内涵以及如何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对高校体育学生整体素质的现状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为建设一支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回顾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深入分析“中国工匠精神”的基本内容,整合了体育领域后备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法;寻找工匠的精神和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建设的融合点;梳理了工匠精神与体育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工匠精神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学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从而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在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选取了匠品、匠识、匠艺、匠知、匠道、匠心、匠德、匠行8个核心要素。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主要在学科能力、体育素养、教育能力、身心品行四个具体方面实施。(2)对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体育学生能力的内容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训练、锻炼、竞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课程教学、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和道德心理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项元素的具备程度进行调查,整体比例为:欠缺1/5,一般3/5,良好1/5。(3)此次研究在对于调查指标具体元素的选取上包括:学科能力,体育素养,教育能力,身心品行4个一级指标;规范科学、尚学求新的匠品;博学强闻、追求卓越的匠识等16个二级指标;学科教育认知等64个三级指标;此外根据问卷调查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各指标重要程度系数Fi>4.0,并对其融合可行性进行分析。(4)学生能力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育体系、培养目标等;并依据此内容制作调查问卷发放于体育学生、体育教师等调查具备情况及重要程度。(5)在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所采用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层面,追寻工匠精神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发展;社会层面,从学生个体入手,探究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理论实践方法。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工匠精神融入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工匠精神与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内在联系。在学科能力、体育素质、教育能力和身心行为四个具体方面,工匠精神有机地融入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2)在学生能力各项指标元素调查中学生整体具备程度总体表现进行良好,培养学生能力都在一般水平之上。(3)在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系数Fi>4.0,即在选取的64个指标元素中重要性程度较高,对于将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意义较大。(4)工匠精神对于融入当代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困境主要包括:一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对薄弱;二是迫切需要完善体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与整合路径;三是缺乏明确的精神文化标准。(5)对于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元素主要包括了8个主要元素以及三个方面的需要;并且要遵循工匠精神融入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分析工匠精神在体育学生技能发展中的具体措施。(6)具体实践过程为:规范科学、尚学求新的匠品;博学强闻、追求卓越的匠识;体育素养:臻艺求学、野蛮体魄的匠艺;求知问真、文明精神的匠知;教育能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匠心;有教无类、尚体重学的匠道;身心品行:明德爱国、忠守敬业的匠德;尊师重教、知行合一的匠行。

毛堂铃[10](2021)在《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云南省首次将体育中考分数提至100分,体育教育改革一投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多方报道。此次改革不仅是对云南省中学体育教育的挑战,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一次磨砺。对体育教师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毕业后主要走向中学教师岗位,所以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质量一直都是各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对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现状、人才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职业能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师标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情况、人才需求与教育职业能力等进行契合分析。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融合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得出结论: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空泛,不便于目标达成考核;没有对文件进行详细解读遗漏某些重要信息,多数学校在培养目标中缺乏对“专业能力”维度中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内容的要求;文字性描述内容不够严谨。2、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仍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缺乏体育游戏,水上或者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这几个方面。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理解分析学生、教学策略选择、弹性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管理等教育职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二、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二)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的开拓性作用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由探索、挖掘逐步转变为实践探索
    (二)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凸显全程育人功能
    (三)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优势把握不到位
三、促进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壮大师资队伍
    (二)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三)注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人

(2)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审思与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逻辑依据
    (一)融入本质:一种文化再选择
    (二)融入方向:以课程思政为引领
    (三)融入使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核心元素
    (一)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二)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谐有序
    (三)尚武精神:以德为先、侠肝义胆
    (四)整体生命观:阴阳和谐、身心并育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实施阻力
    (一)课程与传统文化脱节,挖掘转化力不够
    (二)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但融入水平不均衡
    (三)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弱,教研引导力欠缺
    (四)传统文化融入成效评估难,评价规约力尚弱
四、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教什么”,选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
    (二)明确“谁来教”,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研能力
    (三)明确“如何评价”,保障育人育才质量
    (四)明确“如何引导”,建立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示范平台

(3)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的意义
    1.1 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1.2 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
    1.3 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的路径
    2.1 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2 构建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2.3 强化传统体育教学保障
3 结束语

(4)高校体育中发展民族体育的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少数民族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价值分析
二、高校体育教育框架中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策略分析
    (一)营造良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环境和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
    (三)加大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的投入
    (四)建立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
    (五)形成专业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
三、结语

(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的发展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相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发展与完善
    (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进地方组织机构与高校的联系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的路径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相结合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6)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本土高校体育的结合与再认知(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1.1 地域性
    1.2 生活性
    1.3 娱乐性
2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互补双赢
    2.1 黑龙江高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实践手段的探讨
        2.1.1 赫哲族
        2.1.2 鄂伦春族
        (1)团队精神
        (2)竞争意识
        (3)人际交往能力
    2.2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结合过程中的不足
        2.2.1 师资力量
        2.2.2 课程评价体系
        2.2.3 校园文化氛围
3 黑龙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潜在价值分析
4 结语

(7)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局限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3.3.1 基本概念
        3.3.2 基本理论
        3.3.3 研究假设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3.4.1 量表修订
        3.4.2 变量测量
        3.4.3 量表评价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4.1.1 初创阶段
        4.1.2 曲折发展阶段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4.2.1 进修培训制度
        4.2.2 考核制度
        4.2.3 职称晋升制度
        4.2.4 薪酬制度
        4.2.5 聘任制度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4.3.1 宏观制度分析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 结果分析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5.1 数据质量评价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5.8 分析讨论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6.1.1 职称情况
        6.1.2 学术成果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6.4 奖励制度比较
    6.5 薪酬制度比较
    6.6 结果分析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6.6.2 职称晋升受限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6.6.7 奖励“一刀切”
        6.6.8 薪酬偏低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7.2.5 完善薪酬制度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7.2.7 注重制度公平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初始量表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正式量表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项目分析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场域”视野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广西高校体育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场域理论
二、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特征
    (一)娱乐与健身特征
    (二)地域与传承特征
    (三)文化与教育特征
    (四)普及与终身特征
三、目前广西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开展相对忽视
    (二)专业教材钻研不够
    (三)师资力量短缺
    (四)教学体系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
    (五)专项运动场地、器材欠缺
四、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情景场域
    (二)制度场域
    (三)行为场域
    (四)思想场域
五、结束语

(9)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认知
        2.1.1 “工匠”的定义
        2.1.2 工匠精神的概念内涵研究
        2.1.3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2.1.4 高校工匠精神融入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研究综述
        2.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概念研究
        2.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评价研究
        2.2.3 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研究综述
        2.3.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概念内涵研究
        2.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研究
        2.3.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研究
    2.4 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与能力培养调查分析
        4.1.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分析
        4.1.2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4.1.3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元素重要程度调查分析
        4.1.4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形成机制分析
        4.1.5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融合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4.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分析
        4.2.1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4.2.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意蕴
        4.2.3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分析
    4.3 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实践分析
        4.3.1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
        4.3.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原则
        4.3.3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4.3.4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4.4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实践融合策略
        4.4.1 传于“文”——文化传承
        4.4.2 立于“气”——社会价值风气引领
        4.4.3 形于“学”——学校教育实践
        4.4.4 精于“教”——教学过程渗透
        4.4.5 成于“人”——学生自我学习结果化
    4.5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机制保障
        4.5.1 政策保障,传承有据
        4.5.2 制度建设,推行有力
        4.5.3 价值导向,榜样引领
        4.5.4 完善机制,评价科学
        4.5.5 教育投入,言传身教
        4.5.6 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依据
        1.2.1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
        1.2.2 以中学体育人才需要为标准
    1.3 选题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
        2.1.2 契合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2.2.2 国外中学体育发展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2.3.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3.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研究
        2.3.4 关于中学体育人才需求研究
        2.3.5 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人才需求问题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现状
        4.1.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来源情况
        4.1.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情况
        4.1.3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专项特长情况
    4.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需求研究
        4.2.1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学历需求
        4.2.2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人才类型需求
        4.2.3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职业能力需求
        4.2.4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需求
        4.2.5 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未来2 年招聘计划
    4.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职业能力调查研究
        4.3.1 教学设计能力
        4.3.2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4.3.3 教学表达与示范能力
        4.3.4 教学交往能力
        4.3.5 教学管理能力
        4.3.6 教学研究创新能力
        4.3.7 教育职业能力总结
    4.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
        4.4.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目的性契合
        4.4.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联系性契合
        4.4.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约束性契合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用人单位问卷)
    附录 B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实习指导老师)
    附录 C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教育实习学生问卷)
    附录 D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的契合分析》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 王诚民,于洋,曹曲岩,郭晗.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01)
  • [2]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审思与路径探讨[J]. 牟柳,郭立亚,叶泽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分析[J]. 徐文杰. 大众标准化, 2021(18)
  • [4]高校体育中发展民族体育的路径分析[J]. 陶永贤. 体育风尚, 2021(08)
  • [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 郭震,王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04)
  • [6]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本土高校体育的结合与再认知[J]. 唐赢.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8)
  • [7]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8]“场域”视野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广西高校体育的路径研究[J]. 胡峻榕,高淦. 高教学刊, 2021(17)
  • [9]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D]. 任大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10]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D]. 毛堂铃.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