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染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染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染料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立祥[1](2021)在《基于国内外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现状刍议我国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展方向》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了染料行业国外团体标准的现状,国内团体标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所呈现的问题,以及未来可以侧重的方向。

刘丽娟[2](2021)在《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理白族扎染文化兴盛于唐宋时期,在历史的曲折变化中得以延续发展,白族扎染图案的传承和演变是历史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缩影。流传在大理地区的扎染图案数量众多,形色各异,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试图以民国时期至今为时间段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进行系统梳理,并置于各个历时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分析其设计及演变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研究为切入点,置以大理白族扎染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详细探究,以图案为线索,探索曲折发展的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首先,通过调研资料与文献分析,从白族扎染图案的自然环境背景、人文历史背景等方面对白族扎染图案展开研究,详细梳理了白族扎染图案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念。其次以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内容分类,并结合社会背景、经济改革背景将大理白族扎染发展时间分段,分析扎染产业的发展与扎染图案之间的关联,探索扎染图案的变化规律以及原因。再次,通过图案的构成形式以及审美法则进行图案设计特征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背后蕴含的设计观念和审美内涵,从扎染的工艺、主题、色彩、造型等本体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分析大理白族扎染的设计思想、图案演变规律、社会经济价值,结合其发展现状,对扎染产业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这一研究为少数民族染织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对扎染图案的设计文化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当前进行扎染图案的设计开发提供设计思维方案。

贾蕾蕾[3](2020)在《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老质朴、巧妙有序、淳朴天然的汉族传统男服是典型东方服饰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又相互交融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汉族传统男服对于西方文化有吸收、有摒弃,展示出多元性、民族性、开放性共存的时代特征。汉民族人口分布广泛,各地域的传统服饰受到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服饰特征,不同地域的汉族传统男服存在差异。地域差异视角下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研究,拓展了传统男服的研究视角与领域,同时为近代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全面系统的近代汉族传统男服文献与实物研究,将丰富完善汉族传统服饰遗产宝库,助力汉族传统男服文化价值弘扬。此外,近代汉族传统男服保护与传承路径的探究,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以近代汉族传统男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海纺织服装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等馆藏汉族传统男服传世品实物分析,结合近代期刊、报纸、照片、小说、地方志、着作、论文等资料的佐证,运用尺寸测量法、色度测量技术、统计分析法对近代汉族传统男服实物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历史进程中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嬗变,勾勒出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整体概貌。选取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地区和长江下游流域的吴越地区作为代表,分别从近代汉族传统男服形制、色彩、面料的物质层面挖掘地域文化差异所呈现的地域特色,运用定量分析法探寻地域差异与男服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落脚于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保护传承,构建出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研究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文献检索、图文互证、实物分析的方法,梳理汉族传统男服的演变过程。发现汉族传统男服的发展呈现出与政治、经济、制度紧密联系的递进关系,由简至繁。近代时期,汉族传统男服继承清代旧制的基础上,结构、色彩、面料发生了变化,归纳为袍、褂、袄、衫、马甲、大裆裤、套裤七种类别。长袍单穿或配以马褂和马甲是最常见的礼仪场合搭配方式,短衫(袄)和长裤、马甲和短裤是最普遍的日常劳作搭配方式。(2)基于实物分析,近代汉族传统男服形制是宽松肥大的外部轮廓造型和丰富多样的内部形制结构,体现出均衡对称的造型方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修旧利废的节约意识。通过定性研究发现中原和吴越地区的近代汉族传统男服形制存在地域特色与差异。中原地区呈现褒衣宽袖的服装造型和黜奢崇俭结构特点,吴越地区呈现窄衣长袖和宽腰肥臀的服装造型特点。采用尺寸测量法对实物进行测量,并将中原和吴越男服形制的数据结果运用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佐证两个地区褒衣宽袖和窄衣长袖的形制差异。(3)我国传统天然染料独到的艺术表现和西方合成染料的逐步传入促进了近代汉族传统男服色彩的丰富。依托文献资料和对传世实物的色度测量,确证男服色彩的丰富以及黑、蓝、褐色系的高频率使用。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佐证对不同地域男服色彩的主观判断。借助HSB色彩模式分析,有效获取中原地区浓丽纯朴,吴越地区温婉雅致的色彩特征。并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挖掘,得出中原地区男服色相范围广、多高饱和度和低明度色彩,吴越地区男服色相范围相对较窄、多低饱和度和高明度色彩的结论。(4)传统手工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械纺织技术的引入为近代汉族传统男服提供了物质基础,丝织物名目愈加繁多,纹样题材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代汉族传统男服面料也存在地域特色与差异。中原地区的面料独具匠心,纹样庄重大方;吴越地区纺织业最为发达,面料不胜枚举,纹样优美清雅。结合文献检索与实物面料统计数据,发现中原与吴越地区男服面料品类均以棉、丝织物为主,面料纹样存在稳重大气和优美婉曲的差异。(5)地域差异对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形制、色彩、面料产生的影响是由表及里的。中原地区山川秀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吴越地区地势低平,江河交错,气候温和,影响男性的审美观念和穿着方式。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服饰审美的差异,中原地区在儒、道文化影响下呈现出古朴厚道、本分自守的“儒骨道风”,同时抵触变革,对待西方外来文化表现出龃龉难入的态度;崇文重教的吴越地区文化、经济发达,乐意尝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经济发展为男服提供物质保障,中原地区重农抑商,吴越地区重商轻农,不同的经济观念导致两地的经济状况差异显着,同时受到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原地区步履艰辛和吴越地区日新月异的纺织经济,进而形成传统质朴和时尚雅致的地域性男服差异。(6)围绕本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条路径展开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保护传承研究。针对微生物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通过高效的静电纺丝工艺制备抗菌效率较高的新型Ti O2/GO/CA纳米纤维抗菌材料,对近代汉族传统男服进行本真性保护。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和先进织物整理技术,探索磁控溅射方法在制备具有红外屏蔽功能的棉服装面料上的应用,实现以创造新功能为主导的创造性转化。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段,将近代汉族传统男服设计元素进行设计实践,引领当代传统服饰的创新性发展。

丁洁琼[4](2020)在《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在进行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化工企业都注意到,积极的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在这一思维观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进军国际化市场的步伐。但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显着差异,一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高度的开放性,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想顺利的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构建与自身竞争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化战略,这样才能为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染料行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染料生产企业规模和实力不强。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染料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在全球销售实体和服务客户数量较可观,尽管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仍缺乏清晰系统的规划。面对这样的状况,有必要展开对龙盛集团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公司能更好的围绕着战略发展的规划来进行产品、国际和国内市场等方面的定位,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对其当前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及时调整。本文主要以浙江龙盛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其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浙江龙盛集团有限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和分析。全面分析了染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采用PEST和SWOT展开了对浙江龙盛的外部宏观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结合浙江龙盛的实际情况,指出浙江龙盛要坚定国际化发展的决心,以国际化战略为中心,加大自身在技术、生产等资源方面的投入,在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战略的调整,以推动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浙江龙盛的国际化战略应遵循增长型战略和多国中心战略为主导,应从提高产品国际知名度、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丰富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加强国家化人才培养以及注重国际化风险防控等五方面推进战略实施。

李家仁[5](2020)在《低温等离子体染料废水处理设备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染料工业废水的特征、来源和危害,染料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低温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因素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蒽醌类模拟染料废水和实际染料废水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和优化了双介质气液两相放电水处理反应器应用于废水处理研究,并讨论了产生相关结果的原因,为该技术应用于实际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设计双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反应器,可有效利用液体循环降低反应器温度,提高电极寿命。通过循环系统,有效提升气液传质效率,在染料废水脱色降解方面以高能电子、活性基团等为主要驱动力,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以实际染料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成分为处理对象,结合等离子体对茜素红(ARS)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液体循环流量、载气流速、放电功率、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Fe2+添加量、H2O2添加量、叔丁醇添加量等不同因素对茜素红去除率高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茜素红的去除率随载气流速和初始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随放电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循环流量为0~52L/h的区间范围内,随循环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碱性条件下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和脱色效果最高;反应体系中通过加入适量的Fe2+和H2O2可以有效促进活性基团对茜素红的降解,浓度过高会抑制茜素红降解反应的正向进行;在去除污染物的全流程中,反应体系内·OH的含量对染料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和脱色起到主要作用。在放电反应处理ARS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优实验条件下,染料的降解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当放电功率为43.5w,液体循环流量为52L/h,载气流速为20mm/s,溶液初始浓度为50mg/L,pH值为7.21时,ARS的去除率为94.6%,脱色率达到了90%。以实际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脱色率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0%和52.2%。溶液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以及循环流量等外界因素对有机物降解效率影响较大且相关性较强;在该实际废水处理中单独加入Fe2+,对有机物的去除没有促进作用;在降解有机物的放电反应的过程中,臭氧对实际染料废水有机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后,废水可生化性大幅提升,B/C由初始的0.17提升至0.33,结合生化法后污水可满足排放标准。

郭艳平[6](2020)在《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以LS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在国内环保和安全监管升级、染料消费市场正从国内向国外转移背景下,我国染料企业如何实施或优化国际化经营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LS公司是我国染料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先行者,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在国外合资建厂和跨国并购。LS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战略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现阶段主营业务国际化经营活动停滞,LS的国际化经营战略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针对染料行业和LS公司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问题,本文以LS为研究案例,运用企业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相关理论,利用PEST工具、数据分析方法和SWOT工具对染料行业国际化经营宏观环境和行业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找出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对LS的前期国际化经营典型案例分阶段进行研究,总结其国际化路径经验为我国染料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阶段性对标借鉴。本文重点对LS现阶段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剖析,重新对其国际化经营战略进行设计和优化。LS要坚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方向,实施整体发展战略,同时,整合企业内资源,打造统一研发和销售平台。LS还要巩固国际战略联盟,通过科技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采用多元化业务管理,进行本土化经营,以应对国内压力和国际市场的新变化,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最后提出LS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时需做好组织架构、资金、跨国文化、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何亚萍[7](2019)在《芬顿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废催化剂循环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芬顿试剂因形成的芬顿体系发生化学反应生成·OH具有超强氧化性,可以降解有机化合物,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的芬顿氧化法具有对环境友好、占地空间小、操作弹性大、初设成本低、氧化能力强等优点,但也存在出水颜色发黄、酸性条件进行反应、H2O2利用率不高等缺点。Fenton处理过程所加入的催化剂最终以沉淀污泥的形式排出,不能循环使用而成为废催化剂,该类污泥一般是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暂存、转移和处置,不仅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需要很高的环境管理成本和处置成本。本文以活性红2、碱性大红、亚甲基蓝3种染料模拟废水为对象,在试验筛选Fenton处理催化剂并获得最佳条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催化剂失效机理及废催化剂再生的途径与方法,对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进行了如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Mn2+、Al3+、Zn2+、Cu2+、Fe3+、Fe2+六种离子分别作为催化剂与H2O2构成(类)芬顿体系进行Fenton氧化实验处理活性红2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Fe3+和Fe2+与H2O2构成(类)芬顿体系效果更好,Cu2+有一定的去除效果,Mn2+、Al3+、Zn2+基本可以认为没有效果。在相同离子浓度的条件下,Fe3+的催化效果与Fe2+相近,表明Fe3+也可以作为Fenton反应的催化剂与H2O2构成(类)芬顿体系产生·OH。(2)Fenton氧化法处理碱性大红模拟废水,去除色度和COD的试剂配比与用量有较大差别。对色度而言,最佳处理条件为:初始p H为3,C(Fe3+):C(H2O2)=1:5、C(Fe2+):C(H2O2)=1:5,反应30min。最佳条件下投加C(Fe3+)=1mmol/L、C(Fe2+)=1mmol/L,C(H2O2)=5mmol/L,此时Fe3+、Fe2+芬顿体系的色度去除效率分别为95.68%、92.30%。对COD而言,最佳处理条件为:初始p H为3,C(Fe3+):C(H2O2)=1:20、C(Fe2+):C(H2O2)=1:30,反应40min。Fe3+与H2O2组成的芬顿体系,最佳条件下投加C(Fe3+)=6mmol/L,C(H2O2)=120mmol/L时,COD去除率为93.37%;Fe2+与H2O2组成的芬顿体系,最佳条件下投加C(Fe2+)=4mmol/L,C(H2O2)=120mmol/L时,COD去除率为96.68%。(3)Fenton反应后的铁泥不能直接作为催化剂重复使用。铁泥失活的原因不是沉淀过滤过程铁损失或沉淀物中有机物残留,而是铁泥沉淀形成过程Fe3+生成羟基化程度比较高的Fe OOH,不能与H2O2发生作用。(4)对铁泥采取活化处理,可以破坏铁离子羟基化结构。考查活化剂投加量、活化时间、活化温度、铁沉淀分离p H和Fenton反应时间等因素对Fenton效果的影响。表明活化剂投加量越多、活化时间越长,Fenton效果越好。活化处理温度对Fenton效果影响不大。铁沉淀分离最佳p H=10左右,过低p H时铁沉淀不完全,过高p H使铁的羟基化更强,均降低铁的催化效果。(5)硫酸铁为催化剂Fenton处理碱性大红模拟废水,初始Fenton条件为:C(Fe3+)=4mmol/L,C(H2O2)=80 mmol/L,反应p H=3,反应40min,沉淀p H=10。活化处理后,改变活化时间和Fenton反应时间,重复使用铁泥作催化剂。在活化时间2h、反应时间2h条件下,铁泥循环利用第1次COD去除率为90.29%,第6次仍能达到81.22%;在活化时间为4h,反应40min条件下,第1次COD去除率为83.58%,5次去除率仍能达到76.78%。(6)硫酸铁作为催化剂Fenton处理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效果,验证了芬顿法催化剂循环利用的可行性。以硫酸铁为催化剂Fenton氧化法处理200m L碱性大红模拟废水废催化剂循环利用6次的COD去除效果为依据,进行效益分析,可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催化剂循环利用具有经济效益。

唐宇航,夏鑫,赵文[8](2018)在《我国染料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本文对我国染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现有染料相关标准做了统计和梳理。并从实际工作出发,指出目前染料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染料工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China Dyestuff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13,China)[9](2011)在《中国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一)》文中指出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染料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染料工业发展的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国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生产、出口、消费量达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创新能力较弱,低端产品较多,产品附加值低。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开发高品质产品,降低能耗是我国染料工业"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首要任务。

刘冰[10](2011)在《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使用农作物秸秆(麦秸、稻秸),经漂白、染色、编织等工艺研发具有装饰性能的贴面材料,然后与生物质复合板材进行胶合。研究最佳的漂白、染色及饰面工艺参数,优化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性能。本研究成果可以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质材料的高要求,对环境保护、创造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采用六种漂白剂配方对秸秆(麦秸、稻秸)进行漂白试验,使用NF333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测定表面材色,以CIE1976 L*a*b*表色系统表色,计算色度学指标,对优选漂白剂漂白机理进行分析,借助SEM、EDS、FTIR对漂白秸秆(麦秸、稻秸)外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确定亚硫酸氢钠NaHS03为秸秆(麦秸、稻秸)材料理想漂白主剂。(2)选取考察因子进行正交实验,借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影响因子显着性分析,确定秸秆(麦秸、稻秸)以亚硫酸氢钠NaHS03为漂白主剂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麦秸,浓度3%,温度40℃,频率45KHz,时间60min;稻秸,浓度1%,温度40℃,频率28KHz,时间40min。(3)对优化的漂白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并对秸秆(麦秸、稻秸)、漂白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进行168h耐光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稻秸试材、稻秸漂白试材耐光性能分别优于麦秸试材、麦秸漂白试材;紫外光辐射对秸秆(麦秸、稻秸)表面色度学指标白度值W影响微弱。(4)选取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在低温浸渍超声辅助条件下对不同预处理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进行染色的探索性试验,根据色度学指标及染液上染率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对优选染料染色机理进行分析,借助SEM、EDS、FTIR对染色秸秆(麦秸、稻秸)外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优选出低温条件下活性染料为秸秆(麦秸、稻秸)理想染色剂,并确定秸秆(麦秸、稻秸)染色的最佳预处理工艺为,麦秸,氢氧化钠(NaOH)浓度1%,温度50℃,频率45KHZ,时间60min;稻秸,亚硫酸氢钠(NaHS03)浓度1%,温度40℃,频率28KHz,时间40min。(5)通过正交试验,以色度学各指数与上染率为考核标准,确定活性艳红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0.4%,温度45℃,频率28 KHz,时间2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35℃,频率45 KHz,时间40min。活性嫩黄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45℃,频率28 KHz,时间8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3%,温度45℃,频率100 KHz,时间80min。活性艳蓝染料对麦秸染色最佳工艺为浓度0.4%,温度45℃,频率45 KHz,时间40min;对稻秸染色最佳条件为浓度0.3%,温度35℃,频率45 KHz,时间40min。(6)对优化的染色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并对不同染色秸秆(麦秸、稻秸)进行168h耐光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料染色后的秸秆(麦秸、稻秸)试材变色现象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染色稻秸试材耐光性能优于染色麦秸试材;辐射过程中各染色试材黄蓝轴色品指数b*值均呈上升的趋势,分析为秸秆(麦秸、稻秸)组分、浸提物和染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使材色发生变化,属紫外光诱发变色可能,该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7)以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的FRW阻燃型稻秸碎料板为基材,进行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的饰面工艺研究,确定麦秸贴面材料最佳饰面工艺为冷压压力24Kpa,施胶量350g/m2,冷压时间12h;稻秸贴面材料最佳饰面工艺为冷压压力24Kpa,施胶量300g/m2,冷压时间12h。(8)对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秸秆(麦秸、稻秸)饰面材料贴面制得的稻草板试材的表面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用六种秸秆贴面材料(麦秸素材编织贴面、麦秸漂白后编织贴面、麦秸染色后编织贴面、稻秸素材编织贴面、稻秸漂白后编织贴面、稻秸染色后编织贴面)制得板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超过国家标准。

二、我国染料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染料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国内外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现状刍议我国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现状
    1.1 ISO/IEC染料标准现状
    1.2 西方国家染料标准现状
    1.3 印度染料标准现状
2 我国染料行业国家标准现状
    2.1 染料标准化组织
    2.2 标准概况
3 我国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的现状
4 染料行业标准的困境及团体标准发展的方向
    4.1 聚焦染料危害物质限量
    4.2 关注团体标准的实施
    4.3 关注检测方法的革新
    4.4 关注天然染料标准
    4.5 关注认证标准

(2)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工艺美术研究现状
        1.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
    (四)扎染的相关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情况
        2.研究动态
        3.研究内容分类
        4.研究现状的不足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成环境
    (一)大理白族的人文生态环境
        1.白族生活的基本单位“坝子”
        2.“坝子”对白族居住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白族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4.文化交流条件影响白族扎染的发展
    (二)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1.民族源起
        2.信仰体系
        3.多元文化
    (三)本章小结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类型
        1.植物花草类
        2.动物类
        3.自然景观类
        4.人物造型类
        5.几何图形类
        6.字体诗赋类
        7.体育类
        8.宗教类
    (二)本章小结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及图案变化
    (一)大理扎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图案变化
        1.民国时期-20 世纪80 年代
        2.20世纪80 年代-21 世纪初
        3.21世纪至今
    (二)大理扎染产业经营模式对图案的影响
        1.家庭作坊式
        2.个体生产式
        3.服务设计式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经营现状调研
    (四)本章小结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形式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构成形式
        1.单独图案
        2.角隅纹样
        3.连续纹样
        4.边缘图案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式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条理和反复
        3.节奏与韵律
    (三)小结
五、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审美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工艺美
        1.“扎花”工艺的分类
        2.“染色”工艺的自然美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主题美
        1.祈福喻吉的精神追求
        2.去灾辟邪的寓意表达
        3.幸福美满的生活追求
    (三)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色彩美
        1.大理白族扎染的“朴素”
        2.大理白族扎染的“五彩”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造型美
        1.“满”“全”的整合之美
        2.“共生”“独存”的融合之美
    (五)小结
六、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及其产业创新发展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
        1.材料的自然性与致用利人的健康理念
        2.图案生成的偶发性与手工艺者的主观能动性
        3.指尖穿梭中的女红艺术观念
        4.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设计思想的嬗变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传承
        2.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的瓶颈
        3.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研情况汇总
附录二 、扎染文化相关梳理
附录三 、图案梳理一览表
附录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比赛获奖表
附录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实践及展演表

(3)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汉族传统男服演变
    2.1 汉族传统男服的缘起
    2.2 汉族传统男服史略
        2.2.1 草创未就阶段——上衣下裳制的出现
        2.2.2 方兴未艾阶段——上下连属制的发展
        2.2.3 繁缛奢华阶段——多样化与时尚化并存
    2.3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
        2.3.1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类别
        2.3.2 礼仪场合的男服搭配方式
        2.3.3 日常劳作的男服搭配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形制特征
    3.1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形制
        3.1.1 外部轮廓造型
        3.1.2 内部形制结构
        3.1.3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形制特点
    3.2 近代中原地区汉族传统男服形制
        3.2.1 褒衣宽袖的男服上衣
        3.2.2 黜奢崇俭的男服下衣
    3.3 近代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形制
        3.3.1 窄衣长袖的男服上衣
        3.3.2 宽腰肥臀的男服下衣
    3.4 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形制比较
        3.4.1 样本数据采集
        3.4.2 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色彩特征
    4.1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色彩
        4.1.1 染色工艺
        4.1.2 丰富多彩的男服色彩
        4.1.3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色彩模式构建
    4.2 近代中原地区汉族传统男服色彩
        4.2.1 中原地区男服色彩测量
        4.2.2 浓丽纯朴的色彩特征
    4.3 近代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色彩
        4.3.1 吴越地区男服色彩测量
        4.3.2 温婉雅致的色彩特征
    4.4 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色彩比较
        4.4.1 中原与吴越地区男服色相比较
        4.4.2 中原与吴越地区男服饱和度比较
        4.4.3 中原与吴越地区男服明度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面料特征
    5.1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面料
        5.1.1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面料品类
        5.1.2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面料纹样
        5.1.3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纹样内涵
    5.2 近代中原地区汉族传统男服面料
        5.2.1 独具匠心的男服面料品类
        5.2.2 庄重大方的男服面料纹样
    5.3 近代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面料
        5.3.1 不胜枚举的男服面料品类
        5.3.2 优美清雅的男服面料纹样
    5.4 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面料比较
        5.4.1 中原与吴越地区的面料品类比较
        5.4.2 中原与吴越地区的面料纹样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域差异影响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因素
    6.1 地理环境因素
        6.1.1 山川秀美与江河交错的地貌差异
        6.1.2 寒冷干燥与云蒸础润的气候差异
    6.2 历史文化因素
        6.2.1 儒骨道风和崇文重教的传统文化差异
        6.2.2 龃龉难入和兼容并蓄的外来文化差异
    6.3 经济发展因素
        6.3.1 重农抑商和重商轻农的经济观念差异
        6.3.2 墨守成规和日新月异的纺织经济差异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保护传承
    7.1 历久弥新的保护——本真性保护
        7.1.1 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的馆藏保护现状
        7.1.2 现代技术手段的保护
    7.2 推陈出新的传承——创造性转化
        7.2.1 面料功能性转化
        7.2.2 男服创造性设计
    7.3 革故鼎新的实践——创新性发展
        7.3.1 局部借鉴法:男服形制的运用
        7.3.2 直接运用法:男服色彩的运用
        7.3.3 艺术再造法:男服面料的运用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B: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结构尺寸参数
附录C:近代汉族传统男服色彩HSB参数
附录D:近代汉族传统男服纹样

(4)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动因研究
        1.2.2 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市场选择研究
        1.2.3 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研究
        1.2.4 关于染料企业的国际发展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际化
        2.1.2 国际化战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国际化战略理论
        2.2.2 企业战略理论
        2.2.3 结合国际化和企业战略理论的分析框架
    2.3 分析工具概述
        2.3.1 PEST分析法
        2.3.2 SWOT分析法
第三章 浙江龙盛外部环境分析
    3.1 染料行业发展现状
        3.1.1 染料行业发展概况
        3.1.2 染料行业发展前景
    3.2 浙江龙盛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浙江龙盛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浙江龙盛公司概述
        4.1.1 公司基本情况
        4.1.2 国际化发展情况
        4.1.3 国际化动因分析
    4.2 浙江龙盛公司能力分析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国际化能力分析
    4.3 浙江龙盛公司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浙江龙盛公司国际化战略选择与实施
    5.1 浙江龙盛SWOT国际化战略矩阵
    5.2 浙江龙盛国际市场选择分析
    5.3 浙江龙盛进入国际市场模式分析
        5.3.1 直接出口
        5.3.2 设立国外子公司
    5.4 浙江龙盛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
        5.4.1 公司发展战略
        5.4.2 公司国际化战略
    5.5 浙江龙盛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
        5.5.1 提高产品国际知名度
        5.5.2 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5.5.3 丰富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
        5.5.4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5.5.5 注重国际化风险防控
    5.6 浙江龙盛公司国际化战略保障措施
        5.6.1 建立品牌的国际化管理体系
        5.6.2 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国际化战略发展方向
        5.6.3 降低公司国际化生产成本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低温等离子体染料废水处理设备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特征和危害
        1.1.2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低温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
        1.2.1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产生方法
        1.2.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废水处理原理
        1.2.3 低温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低温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因素
        1.2.5 低温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的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反应器设计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2.2.1 反应器的结构设计
        2.2.2 反应装置的系统设计
        2.2.3 低温等离子体电学特性诊断
        2.2.3.1 放电电压、电流波形
        2.2.3.2 放电功率
        2.2.3.3 反应器放电图
        2.2.3.4 臭氧的产生量
        2.2.4 实验方法
    2.3 分析测试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处理茜素红模拟废水的研究
        3.1.1 模拟染料的特性分析
        3.1.2 茜素红降解机理
        3.1.3 液体循环流量对ARS去除效率的影响
        3.1.4 载气流速对ARS去除效率的影响
        3.1.5 放电功率对ARS去除效率的影响
        3.1.6 ARS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1.7 ARS溶液初始pH对去除率的影响
        3.1.8 Fe~(2+)对ARS去除率的影响
        3.1.9 H_2O_2的添加量对ARS去除效率的影响
        3.1.10 叔丁醇的添加量对ARS去除效率的影响
        3.1.11 低温等离子体对染料脱色动力学分析
    3.2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实际染料工业废水的研究
        3.2.1 染料废水来源及性质
        3.2.2 循环流量对实际染料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3.2.3 初始浓度对实际染料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
        3.2.4 溶液初始pH值对实际染料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3.2.5 Fe~(2+)的含量对实际染料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3.2.6 过氧化氢的含量对实际染料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3.2.7 叔丁醇的含量对实际染料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3.3 联合生化法处理实际染料废水的研究
        3.3.1 活性污泥的来源和性质
        3.3.2 DBD与生化法组合工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以L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设置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基本框架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及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
    2.2 国际化战略理论
        2.2.1 主要国际化经营战略理论
        2.2.2 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方法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3.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1 染料行业情况分析
        3.1.1 染料工业情况介绍
        3.1.2 中国染料行业国际化经营宏观环境分析
    3.2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2.1 染料企业进出口情况
        3.2.2 中国主要染料企业海外收入分析
    3.3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
        3.3.1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具备的优势(S)
        3.3.2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劣势(W)
        3.3.3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能的机遇(O)
        3.3.4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威胁(T)
        3.3.5 构建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SWOT矩阵分析表
    3.4 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分析
        3.4.1 国际化经营战略意识不强,缺乏有效机制
        3.4.2 国际市场资源配置不足
        3.4.3 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3.4.4 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缺乏
        3.4.5 国际市场布局和销售网络欠缺
        3.4.6 国际化经营专业人才短缺
第四章 LS国际化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LS的基本情况
    4.2 LS国际化历程和现状
        4.2.1 LS国际化历程
        4.2.2 LS国际化现状
    4.3 LS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4.3.1 国际化发展路径清晰
        4.3.2 国际化阶段性目标明确
        4.3.3 跨国并购手段创新
        4.3.4 并购带来国际化经营质变
        4.3.5 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
        4.3.6 国际化资源配置初现成效
    4.4 LS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4.4.1 国际化经营目标再定位
        4.4.2 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
        4.4.3 国际战略合作关系修复
        4.4.4 国际化经营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4.4.5 规避法律等风险
第五章 LS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设计和优化
    5.1 LS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宗旨
    5.2 LS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市场定位
    5.3 LS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模式选择
    5.4 LS国际化经营战略策略设计
        5.4.1 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5.4.2 优化资源配置和全球生产布局
        5.4.3 巩固企业战略联盟
        5.4.4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5.4.5 实施多元化业务管理战略
        5.4.6 实施本土化战略
第六章 LS国际化经营的战略保障设计
    6.1 优化组织结构
    6.2 资金保障
    6.3 跨国文化管理
    6.4 提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6.5 建立高效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
    6.6 做好国际化经营项目的风险评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芬顿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废催化剂循环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染料废水及其处理技术的概述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
        1.1.2 染料废水的特征与危害
        1.1.3 染料废水的治理现状
    1.2 芬顿氧化法
        1.2.1 反应机理
        1.2.2 芬顿催化剂
        1.2.3 芬顿铁泥的利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3.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主要设备
    2.2 分析与计算方法
        2.2.1 染料废水污染物分析法
        2.2.2 CODcr的测定方法
        2.2.3 铁的测定方法
        2.2.4 实验的计算
    2.3 实验方法
        2.3.1 Fenton氧化处理废水实验方案
        2.3.2 催化剂循环利用实验方案
第3章 Fenton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实验
    3.1 芬顿法处理活性红2模拟废水实验
        3.1.1 催化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1.2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1.3 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1.4 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1.5 分析与讨论
        3.1.6 小结
    3.2 Fenton氧化法处理碱性大红模拟废水色度实验
        3.2.1 催化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4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5 Fenton试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6 色度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3.2.7 分析与讨论
        3.2.8 小结
    3.3 Fenton氧化法处理碱性大红模拟废水COD试验
        3.3.1 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2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3 催化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4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5 试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6 阴离子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7 小结
第4章 催化剂循环利用试验
    4.1 催化剂(铁泥)失活实验
        4.1.1 废催化剂利用的效果
        4.1.2 催化剂补加百分比
        4.1.3 直接循环利用实验
        4.1.4 铁泥损失的测试
        4.1.5 铁泥失活的分析与讨论
        4.1.6 小结
    4.2 预处理后循环利用试验
        4.2.1 预处理活化剂及活化剂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2 沉淀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3 Fenton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4 活化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5 活化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6 阴离子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7 Fenton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8 多次循环利用实验
        4.2.9 小结
    4.3 亚甲基蓝循环利用实验
        4.3.1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2 Fe~(3+)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3 芬顿试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4 循环利用实验
        4.3.5 小结
    4.4 效益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我国染料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染料工业的标准化现状
2 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3 染料工业的标准化发展趋势
4 总结

(9)中国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一)(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十一五”期间染料工业发展回顾
    1.1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1.1.1 产品生产、出口、消费量居世界第一
        1.1.2 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1.1.3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
        1.1.4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集团化发展模式凸显
        1.1.5 产销量和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1.1.6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品牌建设得到关注
        1.1.7 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
        1.1.8 全球化发展开始推进
        1.1.9 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同类产品无序竞争
        1.2.2 产品的毒理学性质和生态毒理学性质指标严重缺乏
        1.2.3 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
        1.2.4 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1.2.5 染料商品化、剂型以及染料助剂的竞争力明显落后
        1.2.6 产品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服务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1.2.7 连续化程度与自动化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1.2.8 品牌建设薄弱
2 国内外染料工业发展趋势
    2.1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1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现状
        2.1.2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趋势
        (1) 跨国公司不断重组, 推动全球集约化发展
        (2) 设置“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3) 注重开发新染料、新助剂
        (4) 新纤维和新印染技术的开发
    2.2 国内染料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0)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生物质复合板材的研究现状
        1.2.2 贴面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本文的创新点
        1.3.4 发展前景
2 秸秆(麦秸、稻秸)材料材性分析
    2.1 秸秆宏观构造特性
        2.1.1 麦秸的宏观构造特性
        2.1.2 稻秸的宏观构造特性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材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秸秆微观构造特性
        2.3.1 麦秸的微观构造特性
        2.3.2 稻秸的微观构造特性
    2.4 秸秆化学成分分析
        2.4.1 秸秆的化学组成
        2.4.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秸秆(麦秸、稻秸)漂白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试材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设计与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3 漂白剂选择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漂白剂对秸秆漂白效果的主观分析
        3.3.2 不同漂白剂对秸秆漂白效果的定量分析
        3.3.3 适宜漂白剂漂白原理分析与验证
        3.3.4 漂白剂的确定
    3.4 秸秆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4.1 麦秸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4.2 稻秸漂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3.5 漂白秸秆材料耐光性研究
        3.5.1 漂白麦秸光变色规律研究
        3.5.2 漂白稻秸光变色规律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秸秆(麦秸、稻秸)染色工艺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试材
        4.1.2 实验药品
        4.1.3 染料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设计与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方法
    4.3 染料选择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染料染色效果分析
        4.3.2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4.3.3 适宜染料染色原理分析与验证
        4.3.4 染料的确定
    4.4 秸秆(麦秸、稻秸)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1 活性艳红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2 活性嫩黄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4.3 活性艳蓝染料对秸秆染色工艺优化研究
    4.5 染色秸秆(麦秸、稻秸)材料耐光性研究
        4.5.1 活性艳红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5.2 活性嫩黄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5.3 活性艳蓝染料染色后秸秆的光变色规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编制工艺研究
    5.1 秸秆材料前期预处理工艺
    5.2 秸秆贴面材料编织工艺研究
        5.2.1 平行编织工艺
        5.2.2 90°交错编织工艺
        5.2.3 有秩序交错编织工艺
        5.2.4 无秩序复杂编织法
        5.2.5 图案编织工艺
    5.3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图案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秸秆(麦秸、稻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研究
    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6.2 实验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方法
        6.2.3 评价指标
    6.3 胶黏剂的确定
        6.3.1 表面胶合强度与浸渍剥离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6.3.2 经济性分析
        6.3.3 界面结合特征红外光谱分析
        6.3.4 胶黏剂的确定
    6.4 不同麦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的研究
        6.4.1 工艺因子对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
        6.4.2 工艺因子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6.4.3 工艺因子对表面透胶现象的影响
        6.4.4 最优工艺因子的确定
        6.4.5 最优工艺因子的检验
    6.5 不同稻秸贴面材料饰面工艺的研究
        6.5.1 工艺因子对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
        6.5.2 工艺因子对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
        6.5.3 工艺因子对表面透胶现象的影响
        6.5.4 最优工艺因子的确定
        6.5.5 最优工艺因子的检验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我国染料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国内外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现状刍议我国染料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展方向[A]. 赵立祥. 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21
  • [2]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D]. 刘丽娟. 云南艺术学院, 2021(02)
  • [3]近代中原与吴越地区汉族传统男服研究[D]. 贾蕾蕾. 江南大学, 2020(04)
  • [4]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D]. 丁洁琼.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5]低温等离子体染料废水处理设备设计及应用研究[D]. 李家仁.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6]中国染料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以LS为例[D]. 郭艳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11)
  • [7]芬顿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废催化剂循环利用研究[D]. 何亚萍.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8]我国染料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唐宇航,夏鑫,赵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9)
  • [9]中国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一)[J]. (China Dyestuff Indust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13,China). 印染, 2011(18)
  • [10]生物质复合板材表面装饰用秸秆贴面及饰面工艺研究[D]. 刘冰.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我国染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