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测井解释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一、测井解释数据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冰娥,李香玲,张荣莉,林忠霞,王亚东,付浩[1](2021)在《基于解释评价库的动态测井解释图版制作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急需建立一套综合数据库系统和以油藏区域评价为重点的应用系统来满足复杂勘探开发环境下的测井解释评价工作,流体识别图版的制作及应用是测井解释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LEAD4.0软件平台建立交会图版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制定解释图版制定规范,通过曲线标准化、特征值提取、图版制作、图版审核、图版调用环节实现了动态解释图版制作与调用。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本地区特点方便快速地建立多种类型的解释图版并将其应用于单井解释评价和油藏区域评价。

程希,宋新爱,李国军,包德洲,陈琪泉[2](2021)在《数据模型与物理模拟驱动的人工智能测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看,模拟电子通讯、数字电子通讯、电子计算机以及阵列探头和CPU性能的提升,促进测井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即从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发展到成像测井。以大数据、算法以及算力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正在极大地改变石油工业,促使测井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人工智能引起油气学会的关注,到人工智能在国内外测井技术上的应用现状,以及测井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测井概念,分析测井大数据的形成基础、人工智能测井的技术组成。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测井的三大核心:数据模型、物理模拟算法、测井人工智能生态的组成和算力支撑条件;研发出测井大数据私有云,实现人工智能算法在大数据私有云上的加载运行处理。从人工智能在测井技术上的应用场景及勘探开发市场需求,总结分析数据模型和物理模拟驱动的人工智能测井技术发展必须经历的3个阶段。

周博宇[3](2020)在《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水平井是目前石油钻井中常用的一种井型,其特点是最大井斜角达到或接近90°,并在目标层中维持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的特殊井。在水平井测井解释评价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井轨迹与油藏之间的几何关系,这样有利于优化完井方案,并且为提高注采效果、实施改良措施提供依据,而且它是后续储层评价、产能分析和射孔层段等确定的基础。随着易开采地区和浅层地区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工作人员不得不把注意力逐渐转向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油层和深油层。由于井眼轨迹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要确定水平井井眼轨迹与油层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地层模型的辅助,因此,对水平井井眼轨迹以及地层模型进行可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本文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9课题5子课题6“水平井三维测井属性地层模型构建方法研究”中的一部分,以国内外水平井测井软件为参考,分析了井眼轨迹及地层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井眼轨迹及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结合实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目标,基于CIFLog测井一体化软件平台,开展了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经过数据预处理,对水平井测斜数据等进行计算,完成了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模型的构建,并利用保真抽稀算法和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多种展示模式显示了水平井井眼轨迹,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和展示井眼轨迹曲线。2.本文基于水平井测井资料、邻井资料和相关地质资料,通过离散原始井点数据,选取多种插值算法构建生成了地层模型,并借助水平井测井三维属性模型,实现了基于地层模型的沿井眼轨迹快速剖切,将井眼轨迹及相关测井属性以更为清晰、直观的剖面形式进行展示,更益于解释人员进行相关的评价工作。3.本文基于CIFLog一体化测井软件平台,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井眼轨迹展示、导入地层模型、地层模型展示和沿井眼轨迹剖切等功能,并有机集成到了一体化平台模块系统中,为水平井测井解释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系统是CIFLog3.0水平井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更加方便和高效的井轨迹展示形式,能够更好地辅助解释人员进行水平井测井综合评价,系统测试运行,效果良好。

孙健[4](2020)在《基于随钻信息的储层地质模型再修正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储层地质模型更新作为钻井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并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与纽带,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基于随钻测井(LWD)的岩性识别与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但同时兼顾时、效两因素(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地质模型实时更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见报道。第一方面由于LWD主要应用于指导地质导向作业,通常只对钻遇储层岩性进行有效识别,而对储层物性特征难以实现随钻解释,导致无法为储层地质模型实时更新提供准确数据基础;第二方面虽然成熟的商业地质建模软件已实现了LWD与软件的有效结合,但由于技术约束,软件的使用受到限制,且软件中测井解释方法相对传统,致使数据实时传输与模型准确建立难以实现;第三方面由于LWD设备“零长”(测井仪与钻头间距离)的存在,无法对水平井钻头处储层特性进行实时准确解释并用于模型更新,使得模型更新存在滞后性。这三方面严重阻碍了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难以在随钻过程中逐渐完善对储层的认识,限制了钻井工程与开发工程的实时有效结合。本文基于LWD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测井解释、计算机科学及储层地质建模等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依次对随钻储层特性实时解释、正钻井周围地质模型实时更新以及水平井钻头处岩性实时修正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根据矿场实际资料筛选测井序列,基于有效测井数据,依靠Python语言,结合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以及梯度提升树(GBDT)算法,建立了储层岩性、孔渗特征以及油气水层解释模型,通过交叉验证优选了各模型参数,对LWD数据进行了实时解释;其次,基于Ocean二次开发平台的便利性及Petrel软件的功能性,利用C SHARP语言编制了正钻井轨迹与储层特性解释结果实时传输插件,并建立了地质模型自动更新模块;最后,基于建立的测点与纵向储层边界距离(D-MP-VRB)数据库,分别利用SVM、RF、神经网络(NN)以及极度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建立了D-MP-VRB预测模型,经交叉验证优选了各模型参数,并且建立了钻头与储层边界距离预测公式。结合实例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针对随钻储层特性的实时解释,基于延安气田测井数据,兼顾模型解释准确率及训练耗时,分别经过262次、1094次与119次试验选择了RF算法建立储层岩性解释模型,SVM算法建立储层孔渗特性解释模型与油气水层解释模型,实现了钻井过程中储层特性的准确实时解释;(2)针对正钻井周围地质模型的实时更新,基于一简单研究区块,利用实时传输插件实现了测井解释结果与地质建模软件的无缝连接,并利用自动更新模块实现了正钻井周围以任意长度为距离步长的地质模型自动更新;(3)针对水平井钻头处岩性的实时修正,基于长庆油田测井数据,经过1320次试验得到了XGBoost算法对D-MP-VRB以2m为步长的目标类别预测效果较好,并预测了水平井钻头与纵向储层边界的距离,实现了钻头处岩性的实时修正,减小了零长对钻头处岩性预测的影响;(4)形成了一套基于随钻信息的储层地质模型再修正方法,并提出了该方法的工作流程,应用于苏里格气田并通过后验法进行了可靠性论证,通过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与邻井检验法,验证了更新后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并对钻头处岩性进行了实时修正,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本论文研究成果对储层地质模型实时修正更新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技术手段,实现了地质模型的准确随钻更新,从而实现了储层地质模型在钻井过程中的不断完善,便于钻井与开发工作的实时有效结合,为钻井工程与开发工程桥梁与纽带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杜金虎,时付更,张仲宏,王铁成,丁建宇[5](2020)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应用,信息化发展进入智能共享新时代。研究和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效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变化,成为勘探开发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文章旨在讨论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勘探开发梦想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梦想云的基本原理和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梦想云平台、数据连环湖、数据中台能力、应用商店、人工智能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了梦想云平台、数据连环湖和一系列通用应用建设成果和应用场景案例。

王中涛,刘东明,郑小敏,李栋,王志峰,刘怡辰[6](2019)在《长庆油田生产测井解释评价库研发与应用》文中提出针对生产测井数据信息丰富、格式多样、项目众多的基本特点,基于SpringMVC架构,后台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前端展示页面采用EasyUI、ECharts、HTML5技术,通过MyBatis和ICE实现数据的访问,利用Java平台研发了生产测井解释评价库并完成部署应用。该数据库web端具备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管理功能,客户端实现与多种数据库融合,实现数据共享,简化入库操作,提高入库效率,全面提升生产测井数据的管理应用能力,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张娟,周军,李国军,陈小磊,段先斐,余长江[7](2019)在《测井解释图版一体化应用软件开发》文中提出为解决解释图版集中管理手段缺乏、图版制作和应用软件操作复杂、与常用解释软件融合效率低等问题,基于LEAD4.0平台开发了测井解释图版一体化应用软件。描述了软件的架构设计以及曲线标准化、特征值取值、图版制作、图版审核及管理、图版应用及动态更新等主要功能模块的用途及特点。实际应用表明,软件能够实现测井解释图版规范化、有序化的存储与高效管理,与处理解释工作流程无缝融合,实现一体化应用,提高解释工作效率。

王华彬[8](2019)在《基于TPS-9000型高温测试仪测井数据的处理》文中认为在地热资源的勘察过程中,物勘测井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测井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精度测井数据采集和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自动解释与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测井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测井解释软件是对测井数据处理,使测井成果可以用计算机以表格打印、图形输出等直观形式显示出来。本文所研究的测井仪器是上世纪70年代由PRUETT公司引进的TPS-9000型高温测试仪,其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能瞬时或定点测试注蒸汽井吸汽剖面、井筒热损失和压力恢复曲线,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稠油热采监测设备,但是其计算机CLGIS处理后的测井数据文件(*.DAT)不能在系统外部使用,限制了测井数据的进一步的使用。本文拟研究测井软件CLGIS处理后的*.DAT文件数据结构及存储方式,并进行解密换算,把CLGIS的密码格式数据转换成可以广泛应用的明码数据文件,扩大测井解释数据的应用范围,同时亦可解决《数字测井解释系统》.DAT文件不能被CGIS使用的问题,还可以利用转换后的明码数据文件直接自动矢量化测井曲线。利用数据自动矢量化测井曲线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成图效率,更是减轻了制图人员的工作量。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提交地热田勘查报告的要求,设计了将CLGIS软件处理后的测井数据文件转换为可以广泛利用的明码数据文件的方法,经过实践检验,该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本文在介绍数据转换与处理的过程之后,讲述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文章末尾附有已完成的系统的运行截图。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为测井数据的保存于应用提供了创新性的基础,是本文的一大技术创新点。

胜亚楠[9](2019)在《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气井工程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并且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点的系统性工程。由于钻井施工作业的特殊性,以及受到苛刻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作业环境因素的变异性、施工方法和设计参数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影响,导致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当钻井设计及施工措施不得不基于这些不充分、不准确的信息制定时,就可能引发涌、漏、塌、卡等各类工程风险。如果能在钻前或风险发生的早期,给出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的预警信息,并据此制定控制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钻井复杂事故及风险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建立了一套集“钻前工程设计风险预测、钻进作业过程动态风险监控和钻后风险总结分析”于一体的钻井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为钻前优化钻井工程设计方案、钻进过程中规避工程风险以及钻后风险总结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钻井施工作业之前,评估其设计方案是否足够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现可能引发的工程风险,可在钻前对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从而降低风险概率甚至规避风险。综合考虑苛刻钻井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相关资料数据的模糊性以及预测模型的精度等对钻井地质力学参数解释结果的影响,通过收集区域地震和已钻井测井资料,基于概率统计和蒙特卡洛模拟等理论,研究建立了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量化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文提出的GA优化SVM参数的Kriging插值算法构建了区域模型,并结合可视化算法实现了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待钻井井眼轨迹设计方案,从模型中获取待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预测结果,即含不确定度的地层压力;然后依据井筒压力平衡原理,基于可靠性理论建立了用于定量评估因井身结构设计不足而导致涌、漏、塌、卡等风险发生概率及烈度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在钻前进行钻井施工作业预演,预测可能发生风险的位置及概率;如果无风险,则按原方案进行施工;如果风险高,则必须调整井身结构设计方案,再对新方案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直到满足安全钻井要求。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如何综合利用录井、随钻等实时监测数据对工程风险进行预警是保障钻井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针对复杂地质环境下钻井作业过程中风险预测误差大且缺乏有效控制的问题,通过开展多源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如果有随钻测井资料,在钻前模型基础上结合随钻测井资料基于贝叶斯理论修正更新钻前模型;或者,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对钻头下方即将开钻地层可能遇到的异常压力进行预测,为施工参数的精细化制定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通过理论建模、数学推导建立了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基于广义应力与强度干涉的可靠性理论构建了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得到裸眼井段发生风险的位置及概率;无风险的话继续钻进,反之通过调整和精细控制ECD来达到规避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如果缺少随钻资料,本文通过对现场录井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实时判断井下风险类型并定量计算风险概率,最终实现了在风险发生早期给出预警信息,及时指导风险调控措施的开展。钻井施工作业结束后,通过对整个周期内获取的所有数据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了钻井工程风险数据库。钻后工程风险总结与分析主要有两个工作:一是对比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发生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模型的适应性,修正并改进评估模型,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度;二是利用实测值或完钻后的测井解释结果修正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模型,不断降低模型不确定度,为后续待钻井设计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地层压力信息。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编程语言VB、MATLAB以及SQL Server 2008,编制了一套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该软件已经成功应用于30余口高风险井的风险评估及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减少了钻井事故、缩短了钻井周期、节约了钻井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戴月祥[10](2016)在《KCLog-CIS1.0套管井测井解释系统》文中提出KCLog-CIS1.0套管井测井解释系统是为了满足套管井数据高效管理、提高测井解释评价效率、多种资料综合评价应用而开发的套后测井解释评价一体化系统。解释系统开发了同一窗口多深度比例图形显示技术、流程可配置的人机交互模块化处理的工作流技术以及归一化的固井水泥密度充填成像评价技术等创新性技术,实现了数据高效管理、可视化数据处理、测井应用集成开发、资料快速评价、图形实时显示、成果图表制作等功能,开发和集成了套管井测井处理的多种测井解释方法和特色测井解释技术,增强了不同类型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评价和应用能力,能够满足套管井测井评价的井筒一体化评价需求、多层次用户需求和油田开发需求,解释系统测井资料处理效果明显,成为套管井测井解释评价的良好工作平台。

二、测井解释数据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井解释数据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解释评价库的动态测井解释图版制作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问题与需求
    2.1、测井解释评价中面临的问题
    2.2、测井解释评价现实需求
三、测井解释评价库设计
四、动态测井解释图版制作
    4.1、数据准备
    4.2、特征值取值
    4.3、制作测井解释图版
五、动态测井解释图版应用
六、结论

(2)数据模型与物理模拟驱动的人工智能测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测井大数据基础
2 人工智能测井定义
3 人工智能测井技术及发展阶段
    3.1 人工智能测井生态
    3.2 硬件算力与测井私有云
    3.3 算法
    3.4 平台语言
    3.5 测井大数据管理
    3.6 人工智能测井发展阶段
4 结 论

(3)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平井测井
        1.2.2 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
        1.2.3 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已有研究基础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三维可视化基本原理
    2.1 三维可视化
    2.2 Open GL及 JOGL概述
        2.2.1 Open GL发展、特点及功能
        2.2.2 JOGL概述
    2.3 We Graphic3D架构
        2.3.1 We Graphic3D概念及框架
        2.3.2 We Graphic3D接口功能支持
    2.4 可视化实现技术
        2.4.1 基础形元
        2.4.2 坐标轴及坐标网格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眼轨迹计算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3.1 井眼轨迹计算
        3.1.1 正切法
        3.1.2 平均角法
        3.1.3 平衡正切法
        3.1.4 最小曲率法
        3.1.5 曲率半径法和圆柱螺线法
    3.2 井眼轨迹保真抽稀
    3.3 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技术
        3.3.1 井轨迹三维坐标图示法
        3.3.2 水平井井轨迹曲线展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地层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4.1 地层模型相关概念及基本原理
    4.2 地层模型插值计算
    4.3 地层模型的构建过程
        4.3.1 网格生成技术
        4.3.2 构建步骤
    4.4 基于地层模型的沿井眼轨迹快速剖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IFLog的井眼轨迹及地层模型系统展示
    5.1 平台开发规范
        5.1.1 开发语言及集成开发工具
        5.1.2 开发规范
    5.2 总体设计
        5.2.1 软件平台框架
        5.2.2 基于平台的三维测井属性模型软件结构设计
    5.3 数据组织及核心类图
        5.3.1 数据组织
        5.3.2 核心类图
    5.4 软件系统展示
        5.4.1 系统主界面
        5.4.2 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模型可视化功能的实现
        5.4.3 地层三维模型及井轨迹剖面模型展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4)基于随钻信息的储层地质模型再修正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LWD技术方法
        1.2.2 LWD在地质导向中的主要应用
        1.2.3 机器学习在储层特性解释中的应用
        1.2.4 动态地质模型实时更新
        1.2.5 水平井近钻头处距纵向储层边界距离的预测
        1.2.6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随钻储层特性实时解释方法研究
    2.1 测井数据分析处理
        2.1.1 数据清洗
        2.1.2 标准化处理
        2.1.3 相关性分析
    2.2 机器学习算法选取
        2.2.1 支持向量机(SVM)
        2.2.2 随机森林(RF)
        2.2.3 梯度提升树(GBDT)
    2.3 随钻储层特性解释模型构建
        2.3.1 岩性解释模型的建立
        2.3.2 孔渗特征解释模型的建立
        2.3.3 油气水层解释模型的建立
    2.4 储层特性随钻实时解释
        2.4.1 岩性随钻实时解释
        2.4.2 孔渗特征随钻实时解释
        2.4.3 油气水层随钻实时解释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基于随钻储层特性解释的正钻井局部地质模型实时更新
    3.1 正钻井轨迹与随钻解释结果实时传输插件的编制
    3.2 正钻井局部地质模型实时自动更新模块的建立
    3.3 正钻井局部地质模型的实时自动更新
        3.3.1 先期地质模型的建立
        3.3.2 设计水平井与先期地质模型一致性检验
        3.3.3 正钻井局部地质模型的自动更新
        3.3.4 局部地质模型实时更新结果检验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基于模型实时更新的水平井钻头处岩性修正方法研究
    4.1 测点距纵向储层边界距离数据库的建立
    4.2 D-MP-VRB预测模型的构建
        4.2.1 D-MP-VRB预测模型构建的假设条件与适用范围
        4.2.2 D-MP-VRB预测模型算法的选取
        4.2.3 D-MP-VRB预测模型的建立
    4.3 钻头处储层岩性的实时修正
        4.3.1 钻头距纵向储层边界距离的计算
        4.3.2 钻头处储层岩性的实时修正方法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基于随钻信息的储层地质模型再修正方法在苏里格气田中的应用
    5.1 研究区概况
    5.2 正钻井钻遇储层特性实时解释
        5.2.1 数据准备与处理
        5.2.2 储层特性解释模型的建立
    5.3 正钻井局部地质模型实时更新
        5.3.1 先期地质模型的建立
        5.3.2 先期地质模型的验证
        5.3.3 水平井局部地质模型实时更新及验证
    5.4 正钻水平井钻头处岩性的实时修正
        5.4.1 正钻水平井D-MP-VRB预测模型的建立
        5.4.2 正钻水平井钻头处岩性的修正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储层特性解释模型及D-MP-VRB预测模型核心代码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基本原理与总体设计
    1.1云计算的概念
    1.2数据湖的概念
2梦想云总体设计
3关键技术研究
    3.1梦想云平台技术研究
        (1)业务协同能力:
        (2)智能化(AI)创新能力:
        (3)专业软件共享能力:
        (4)应用集成能力:
        (5)应用开发支持能力:
    3.2梦想云数据连环湖建设研究
    3.3梦想云数据中台能力建设研究
    3.4梦想云应用商店建设研究
    3.5基于梦想云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1)流程方面:
        (2)数据方面:
        (3)方法方面:
4梦想云建设成果及应用场景
    4.1四川盆地风险勘探应用[8]
        (1)建立了四川盆地风险勘探应用研究全新模式,实现了科研工作方式转型。
        (2)统一了业务流与数据流,支撑了井位论证部署研究。
        (3)实现了勘探开发研究与管理一体化,形成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形态。
    4.2塔里木油田公司圈闭审查应用[8]
    4.3油气水井生产管理的应用[8]
5结语

(7)测井解释图版一体化应用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软件架构设计
2 软件主要功能
    2.1 曲线标准化
    2.2 特征值取值
    2.3 解释图版制作
    2.4 图版审核及管理
    2.5 解释图版应用及动态更新
3 应用效果
    3.1 动态解释图版在塔里木油田应用效果明显
    3.2 实施区域评价流程改造,提高测井解释时效
4 结 论

(8)基于TPS-9000型高温测试仪测井数据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思路
第二章 测井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2.1 测井数据转换流程的需求分析
    2.2 数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井数据转换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测井数据数据转换
        3.1.1 曲线矢量化的方法设计
        3.1.2 曲线矢量化图形的要求
    3.2 测井解释数据的数据结构
        3.2.1 数据获取
        3.2.2 数据存储
    3.3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3.3.1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
        3.3.2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的流程设计
        3.3.3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测井数据转换与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CLGIS系统获取数据
    4.2 构建数据转换程序
    4.3 C#实现数据矢量化
    4.4 建立CGIS数据库
    4.5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
        4.5.1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
        4.5.2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的运行说明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软件性能测试与运行说明
    5.1 系统实现技术指标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2.1 系统用户登录模块
        5.2.2 测井数据管理系统主页
        5.2.3 用户管理模块
        5.2.4 钻井数据查询模块
        5.2.5 测井数据转换模块
    5.3 系统测试与分析
        5.3.1 测试目的
        5.3.2 测试计划
        5.3.3 测试步骤
        5.3.4 系统测试环境
        5.3.5 系统功能测试
    5.4 测试结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钻井工程风险概述
        1.2.2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3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描述方法
    2.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基本概念
        2.1.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概念
        2.1.2 求取钻井地质力学参数的信息来源
        2.1.3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描述流程
    2.2 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2.1 地层孔隙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2.2.2 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2.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2.3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3.1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2.3.2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2.4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三维模型的构建
        2.4.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化描述算法
        2.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Kriging插值优化算法
        2.4.3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三维模型的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3.1 概况
    3.2 含不确定度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建立
        3.2.1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约束准则
        3.2.2 安全钻井液密度设计系数的选择
        3.2.3 含不确定度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建立
    3.3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方法
        3.3.1 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3.3.2 钻前设计风险概率定量计算模型
        3.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3.4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控制方法
        3.4.1 基于钻前风险预测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法
        3.4.2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随钻资料的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
    4.1 概况
    4.2 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技术
        4.2.1 随钻资料
        4.2.2 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方法
    4.3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钻前模型随钻更新方法
        4.3.1 贝叶斯方法基本理论
        4.3.2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钻前模型更新方法
        4.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4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钻头前方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4.4.1 灰色预测理论
        4.4.2 钻头前方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4.4.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5 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的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4.5.1 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的定量计算方法
        4.5.2 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的不确定性定量表征
        4.5.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6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4.6.1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定量评估方法
        4.6.2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控制方法及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录井资料的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
    5.1 概况
    5.2 钻井作业过程信息获取与异常风险专家知识判断
        5.2.1 录井工程参数类别及用途
        5.2.2 井下异常及工程风险专家知识判断
    5.3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
        5.3.1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
        5.3.2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钻井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5.3.3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5.3.4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设计与软件编制
    6.1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设计
        6.1.1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描述及随钻更新模块
        6.1.2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块
        6.1.3 钻井作业过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块
        6.1.4 钻后工程风险总结与分析模块
        6.1.5 钻井工程风险数据库设计模块
    6.2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编制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KCLog-CIS1.0套管井测井解释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解释系统
2 系统特点
3 创新技术
4 系统应用
5 结束语

四、测井解释数据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解释评价库的动态测井解释图版制作及应用[A]. 唐冰娥,李香玲,张荣莉,林忠霞,王亚东,付浩. 2021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册), 2021
  • [2]数据模型与物理模拟驱动的人工智能测井[J]. 程希,宋新爱,李国军,包德洲,陈琪泉. 测井技术, 2021(03)
  • [3]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 周博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基于随钻信息的储层地质模型再修正方法与应用研究[D]. 孙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02)
  • [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研究与实践[J]. 杜金虎,时付更,张仲宏,王铁成,丁建宇.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1)
  • [6]长庆油田生产测井解释评价库研发与应用[A]. 王中涛,刘东明,郑小敏,李栋,王志峰,刘怡辰. 第六届数字油田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 [7]测井解释图版一体化应用软件开发[J]. 张娟,周军,李国军,陈小磊,段先斐,余长江. 测井技术, 2019(04)
  • [8]基于TPS-9000型高温测试仪测井数据的处理[D]. 王华彬.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D]. 胜亚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 [10]KCLog-CIS1.0套管井测井解释系统[J]. 戴月祥. 石油科技论坛, 2016(S1)

标签:;  ;  ;  ;  ;  

测井解释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