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IUSBD12的RS232和USB数据桥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DIUSBD12的RS232和USB数据桥的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PDIUSBD12的RS232与USB数据网桥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关峰[1](2011)在《面向协作的工程机械群的通信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微电子、智能控制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推出,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使得产品的性能及高科技含量得到不断提高。但是在机械群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不畅、机械调度不便、故障延误处理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质量、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成了热门的研究对象。作为机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机群通信系统的开发尤为重要。而目前,随着ZigBee技术的发展以及总线技术、先进微控制器技术、数字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使工程机械群的实时通信成为可能。面向协作的工程机械群的通信系统包括机械内、外两个通信子系统:基于CAN总线的内部通信系统和基于ZigBee技术的外部通信系统。内部通信系统实现了数据信息在不同的控制单元中共享和控制信号实时交换,使全车分散连接的各个电子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外部通信系统主要完成信息在单个工程机械之间以及单个工程机械和指挥中心间的传递。本文在研究机械群通信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后,提出了自己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几种备选方案中,经过仔细对比,确定了最终的方案。在硬件设计时,把硬件部分分为3个部分:CAN接口部分、路由部分和V-USB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的电路进行了设计。在元器件选材时,权衡了实际需要、器件的性能和价格后再做出决定,做到物廉价美为和物尽其用。在软件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完成了基于CAN总线的波特率自动检测、CAN转ZigBee、无线数据收发、串口转USB和数据显示,这样就可以先对各个模块单独开发,然后再联合调试,实现了复杂软件编程的简单化。最后,设计了测试方案,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总结整体方案设计的优缺点,指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狄婧[2](2009)在《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系统利用电信网络的现有2M线路来实现以太网延伸,它将以太网的帧格式变换成E1的帧格式进行传输,再在设备的对端将E1的帧格式还原成以太网的帧格式,达到协议转换的目的,从而实现以太网数据在2M的电信网上的传输。它可有效地利用电信运营商线路的冗余带宽,投入的成本很少,同时能随时开通,因此应用广泛。系统采用美国TI公司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02做为系统的主控制处理器,采用ALTERA公司的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器件EPM7128SLC84实现系统的逻辑和时序控制,采用MITEL公司的MT9075完成10BaseT到E1协议转换功能。为了完成系统对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系统采用PHILIPS公司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2做为与PC机通讯的接口。为了保证系统相关设置数据断电不丢失,系统采用I2C总线存贮器PCF85116做为系统参数存储器。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主控制器DSP采用并行8位引导方式,将程序从FLASH SST39VF400A程序存储器中搬移到DSP的数据存储器中运行。本系统主要是实现以太网到2M的转换,并借助现有的电信线路实现以太网的远距离延伸。它可实现以太网数据在E1线路中透明传输和分时隙传输,带宽范围64Kbps-2048Kbps,并具备网络管理功能,可监视设备的工作情况和设置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具备以太网的自动协商功能,支持全双工/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并同时提供交叉和直通以太网口,能传输IEEE 802.1Q规定的超长帧,支持带有VLAN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具有本地数据帧过滤功能并提供非平衡75欧姆和平衡120欧姆E1接口,具备E1电路的检测功能,方便开通。

谢列敏[3](2008)在《通用动载荷实验装置的研制》文中指出本课题根据实际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实验需求,采用先进的ARM微型计算机技术并配合高速数传USB通信技术,通过选择业界最快通道周期率/最低等待时间的24位模数转换器ADS1258,开发了一套通用动载荷实验装置。该设备具备完成等幅交变载荷加载实验、结构振动特性实验、结构扫频实验、共振与减振等实验的能力。本文针对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LPC2210以及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环境的通用动载荷实验装置的研制,探讨了系统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首先对应变的测试原理、动载荷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实现方案等几部分作了总的论述,然后再细分到每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上,包括主控板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本文详细介绍了μC/OS-II以及ARM等的相关内容,并对ADS1258模数转换芯片作了全面介绍。PC端的工作主要在于USB驱动的编制,本文就此重点介绍了Windows 2000/XP下的WDM驱动模型以及USB1.1协议,并利用DriverWorks编制了USB驱动程序,并完成了相关应用程序的编制。最后配合等强度梁完成了相关应变数据采集实验来验证本设备的功能及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黄樱[4](2008)在《嵌入式系统中USB HOST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USB是现今在PC领域被广泛采用的总线接口技术,在一些嵌入式系统中,人们也希望有USB设备的出现,而在USB的拓扑结构中,USB设备无法脱离居于核心地位的PC机而存在。本文针对USB设备的应用局限,对USB协议架构及其通信流程做了深入的分析,确定嵌入式USB主机必须具备的软硬件条件,给出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以应用最为广泛的U盘为USB设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BHost接口芯片SL811HS,可以与U盘进行通信的通用USB Host嵌入式系统模块(USB Host Demo)。这种模块实现了USB Host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从而使得嵌入式设备能够脱离PC,直接与传统的USB外设进行通信。在方案中选用了应用广泛且利于调试的AT89C55单片机作为假想嵌入式系统的核心MCU,设计并验证了整个模块;采用中断任务调度机制设计软件系统,并设计了一套API,使得整个模块的通用性提高,能方便的移植到不同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中,间接提高存储容量,应用到不同的场合。按照论文中提出的方法,实现了USB主机系统的构建,对开发嵌入式USB主机,使USB应用脱离PC具有普遍意义。

王栋[5](2008)在《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数据传输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解决途径。无线远程数据传输与传统有线方式相比具有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时间限制且能进行存储和历史查询等诸多优点,已经在电力、水利、交通、石油等行业得到采用,但是由于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困难且系统复杂程度较高等原因,限止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应用的发展。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各种基于数据传输的业务不断的推出,数据业务的资费的不断下调,尤其在GPRS数据业务推出以后,越来越多的需要远程数据传输及采集的领域把目光投向公众无线数据业务传输平台。利用GPRS业务进行数据传输不受地域限制且传输速度快,收费合理,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数据传输。传统的基于GPRS网络的应用都是接入Internet,再将数据送入到连接Internet的PC机进行存储和处理,但是随着GPRS的应用越来越多元化,有些企业希望能随时随地的收取数据。针对这一需求,本文题出了一种嵌入式无线组网的研究方案,可用于随工作人员移动监测的行业中。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具备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数据在移动内网进行点对点的传输。采用GPRS的APN技术,实现IP地址和SIM卡绑定,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本文首先论述了无线组网的几种方案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GPRS技术。其次研究了GPRS数据传输方式及AT命令的使用方法。随后深入讲解了微处理器S3C4480与GPRS模块MC35i及其它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最后,本文着重研究了GPRS通信所需要的PPP、TCP/IP协议,及这些协议的数据格式、交互流程和实现方法。本文所研究的系统具备体积小、价格低、数据安全性高、可移动等特点。能满足各类移动性强、数据传输量大的应用场合。

余海钱[6](2008)在《基于GPRS的便携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不仅仅在医院才能获得医疗服务。所需服务的内容也从疾病治疗扩展到疾病预防和保健,这标志着人类的健康观念、健康方式和途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远程医疗利用传感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将病人的监护范围从医院内扩展到通信网络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摆脱了地域的限制。远程监测系统提供了一种通过对被监护者的多种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监测来研究远程对象健康状况的方法,医生可以根据这些远地传来的生理信息为被监护者提供专业的疾病预防建议和及时的医疗服务。这对于被监护者更加方便的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及在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支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制开发一个经济有效又人性化的便携式健康监测系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GPRS的便携式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案。借助于ARM技术、传感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体积小、功耗低、实时安全的便携式人体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三星公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4B0作为系统的核心处理器,通过各类传感器把被监护对象的体温、血压等生命指征参数提取出来,这些模拟信号经过前置电路的处理,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入处理器中,再通过GPRS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至指定的医疗服务机构或私人手机上,为医生等提供各种重要的生理参数变化,从而方便有效地监护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USB接口将采集到的信息存储至计算机内进行备份。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远程医疗系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健康监测原理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三章介绍了系统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完成了相关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第四章介绍了系统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包括AD转换、液晶显示、GPRS通信和USB固件设计等部分。第五章介绍了系统的调试过程及试验结果的误差分析。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后续工作。

张翼颉[7](2007)在《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新型的微机总线接口规范。随着客户对系统数据采集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USB以其使用方便、易于扩展、速度快等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在工控生产中,由于各类数据信号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PHILIPS公司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2与单片机AT89C51进行通信,并和PC机通信而编制出友善的设备应用程序,能较好地解决各类数据信号的高速采集。开发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编程调试器、硬件评估系统、PC方软件等,开发难点有:为满足D12在USB上的最大传输速率而编写的固件程序、编写USB设备驱动程序、编写PC通信应用程序。通过测量目标板与PC通信后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测试了该系统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有效地验证了目标器的性能。PDIUSBD12的固件设计成完全的中断驱动,当CPU处理前台任务时,USB的传输可在后台进行,这就确保了最佳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软件结构,同时简化了编程和调试。PC方程序完成对代码的编辑、编译和对目标文件的分析。在本文中通过分析USB驱动结构,给出了驱动栈模型,并且完成了USB驱动的开发。

邵梁强[8](2007)在《车身CAN总线系统及上位机检测软件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汽车的日益发展,汽车电子设备不断增加,进而带来汽车综合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信号需要实时交换的问题,传统线束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汽车局域网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局域网CAN总线的发展现状,对当今国际汽车行业应用最广的CAN总线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吸收,并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了车身CAN总线系统以及上位机检测软件。该系统可采集和处理车辆的各种开关信号、故障信号、驱动输出信号,实时的检测和诊断车身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故障。车身CAN总线系统硬件使用Motorola公司的MC9S12DJ64单片机作为核心微处理器,该单片机自带一个CAN控制器,CAN总线驱动器使用TJA1050芯片作为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系统还使用MAX232E作为系统和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芯片;系统软件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上位机检测软件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开发,它具有实时性、直观性,能够准确接收车身CAN总线系统的数据,并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和管理。最后,论文通过实验台测试对车身CAN总线系统以及上位机检测软件进行了测试和调试,使其各项性能均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初云龙[9](2007)在《可穿戴计算机系统接口及承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穿戴计算机是一种微型的、可穿戴在身上的个人移动计算系统,它通过各种功能单元延伸了人的智能和感知能力,而对各功能单元的接口设计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扩展性、可穿戴性和可操作性等关键问题。本文的课题背景是移动计算中心承担的学科建设项目和“863”计划课题前期研究的部分工作。主要根据功能可重配置以及可穿戴性的需求,对可穿戴计算机接口方案的设计以及承载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研究可穿戴计算机接口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PXA270微处理器的软硬件平台,提出一种基于USB的可穿戴计算机接口解决方案,系统主要采用USB接口的外设单元和功能模块,以避免接口种类多造成的缆线多、不易集成和占用体积大等问题,而对于个别特殊情况下采用的非USB类接口,将采用USB转换的方式得以实现。此方案较好地满足了系统对可穿戴性、可配置性及接口易用性等需求。依照此方案,除语音、显示等接口外,可穿戴计算机的绝大多数功能外设,包括摄像头、GPS、无线网卡等都采用USB接口,而这些外设要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中应用起来,解决其驱动程序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深入研究Linux下USB主机端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机制,并成功实现了一款USB无线网卡驱动程序的开发。由于可穿戴计算系统常采用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而背心是适于该系统穿戴在身上的良好承载方式。本文根据课题的需要,在最后围绕如何设计承载背心进行相关研究,包括承载布局设计、布线和电缆设计等,最终实现了一套承载背心。经试用,该承载背心的可穿戴性较好。

陈庆[10](2006)在《基于网络的数控机床的测试系统》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控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当前自动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异地的物质和智力资源,建立网上共享资源库,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因此,开展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监控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方法,构建了基于现场总线与Internet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不仅利用了现场总线先进的控制技术,使本地各设备的信息交互更加迅速,而且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设备的监控和维护,适应了现代化企业管控一体化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实现偏远或危险环境下的无人值守、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论文在整体设计的时候把系统分成底、中间、顶三层。在底层,选用了CAN总线作为底层的分布式控制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DSP的CAN测控仪,对数控机床的运动精度进行测试。中间层,通过对当前集中流行的中间件技术COM/DCOM、EJB、RMI、CORBA、Web Service特点的介绍,对比分析后选择了CORBA或Web Service作为中间层的分布式控制/计算的关键技术,并对基于CORBA和Web Service两种中间件技术的集成性进行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且成功应用于系统联调。在顶层,主要是用户模式的选择,本文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了企业内兼远程模式来作为定层模式;企业内主要是基于一般windows界面的实时性比较强的测控软件用户:而在远程主要是基于浏览器简洁方便的用户。 为了测试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

二、基于PDIUSBD12的RS232与USB数据网桥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DIUSBD12的RS232与USB数据网桥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协作的工程机械群的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基于CAN 总线的通信模块
        1.3.2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1.3.3 V-USB 接口转换模块
    1.4 开题意义
    1.5 论文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面向协作的工程机械群的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数据总线
    2.3 短距离无线通信
        2.3.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2.3.2 短距离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2.3.3 短距离通信技术对比
        2.3.4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
        2.3.5 开发形式的选择
        2.3.6 ZigBee 模块选择
    2.4 V-USB 技术
        2.4.1 串口
        2.4.2 USB 接口
        2.4.3 V-USB 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和软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
        3.1.1 CAN 总线接口设计
        3.1.2 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3.1.3 V-USB 设计
    3.2 软件设计
        3.2.1 CAN 总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3.2.2 CAN 转ZigBee
        3.2.3 无线数据的收发
        3.2.4 V-USB 传输
        3.2.5 显示函数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系统测试
    4.1 测试方案
    4.2 测试环境
        4.2.1 测试硬件
        4.2.2 测试软件及参数设置
        4.2.3 测试环境
    4.3 信息帧设计
        4.3.1 报文格式的选用
        4.3.2 标识符分配
        4.3.3 地址编码
        4.3.4 消息类型及格式
    4.4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4.4.1 测试过程
        4.4.2 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以太网延伸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 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结构设计
    2.1 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设计背景
    2.2 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需求分析
    2.3 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开发环境
    2.4 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的方案设计
    2.5 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功能设计
第3章 DSP主控制器设计
    3.1 控制器及开发系统的选择
    3.2 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3.2.1 主控制器电路控制结构
        3.2.2 系统电源设计
        3.2.3 DSP最小系统设计
    3.3 DSP主控制器自举引导设计
        3.3.1 自举引导过程
        3.3.2 并行引导设计
第4章 系统存储器设计
    4.1 存储器在系统中的作用及选择
    4.2 存储器电路设计
    4.3 I~2C存储器读写操作实现
第5章 USB接口设计
    5.1 USB接口的功能及芯片选择
    5.2 USB接口电路设计
    5.3 USB固件设计
第6章 系统逻辑和时序设计
    6.1 系统逻辑和时序要求
    6.2 系统逻辑和时序电路设计
    6.3 CPLD芯片选择
    6.4 系统逻辑和时序的具体实现
第7章 协议转换电路设计
    7.1 以太网延伸器应用分析
    7.2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7.2.1 以太网接口芯片选择
        7.2.2 以太网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7.3 2M接口设计
        7.3.1 2M接口功能及芯片选择
        7.3.2 2M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3)通用动载荷实验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动载荷实验装置
        1.2.1 加载装置
        1.2.2 电阻应变仪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载荷实验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应变测试原理
        2.2.1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2.2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2.3 系统总体结构
    2.4 动荷系统的方案设计
    2.5 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第三章 基于ARM 动荷装置的嵌入式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ARM 微处理器概述
        3.2.1 ARM7 系列微处理器特点
        3.2.2 ARM 微处理器的应用选型
    3.3 基于LPC2210 微处理器的系统主控制器设计
        3.3.1 LPC2210 微处理器简介
        3.3.2 基于LPC2210 的系统主控制器硬件平台体系结构
        3.3.3 存储器扩展模块
        3.3.4 USB 接口模块
        3.3.5 电机驱动模块
        3.3.6 外围通用模块
        3.3.6.1 电源电路
        3.3.6.2 系统时钟电路
        3.3.6.3 调试与测试接口
        3.3.7 其他部分
    3.4 系统测量单元的硬件设计
        3.4.1 ADS1258 介绍
        3.4.2 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4.3 参考电源以及供桥电路设计
第四章 装置端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及其移植
        4.2.1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 简介
        4.2.1.1 任务
        4.2.1.2 任务调度
        4.2.1.3 μC/OS-II 中的中断处理
        4.2.2 μC/OS-II 的移植
    4.3 ARM 主控制器的软件规划设计
    4.4 USB 系统软件设计
        4.4.1 USB 协议介绍
        4.4.1.1 USB 系统构成
        4.4.1.2 USB 设备的枚举过程
        4.4.1.3 USB 总线传输协议
        4.4.2 USB 固件程序的软件编制
    4.5 AD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4.5.1 ADS1258 通信协议介绍
        4.5.2 LPC2210 SPI 模块介绍
        4.5.3 数据采集软件编制
    4.6 直流电机控制软件设计
        4.6.1 LPC2210 PWM 模块介绍
        4.6.2 电机控制软件编制
第五章 上位机PC 端系统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Windows 2000/XP 下WDM 驱动程序模型
        5.2.1 DriverWorks 驱动开发工具介绍
        5.2.2 WDM 驱动程序介绍
        5.2.3 WDM 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5.2.3.1 驱动程序入口点和回调例程
        5.2.3.2 创建设备
        5.2.3.3 IRP 处理
        5.2.3.4 即插即用
        5.2.4 应用程序对WDM 的通信
    5.3 Windows XP 下USB 驱动程序开发
        5.3.1 USB 驱动模型
        5.3.1.1 USB 驱动模型介绍
        5.3.1.2 USB 编程类函数
        5.3.2 USB 驱动程序开发平台的搭建
        5.3.3 利用DriverWorks 进行USB 驱动程序的开发
    5.4 上位机应用软件的编制
    5.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六章 实测数据分析
    1.修正校准实验
    2.周期动态应变测试实验
第七章 课题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4)嵌入式系统中USB HOST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USB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USB系统结构模型
    2.2 USB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分析
        2.2.1 硬件组成元素及其分析
        2.2.2 软件组成元素及其分析
    2.3 USB系统的通信协议分析
        2.3.1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
        2.3.2 USB的数据传输类型
    2.4 USB的枚举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USB主机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USB主机协议概述
        3.1.1 USB主机接口的工业标准
        3.1.2 USB主机系统的功能
        3.1.3 USB主机系统的结构
        3.1.4 USB主机控制器
        3.1.5 主控制器驱动程序
        3.1.6 USB核心驱动程序
        3.1.7 USB主机协议框架
    3.2 USB协议栈设备框架
        3.2.1 标准的USB描述符
        3.2.1.1 设备描述符
        3.2.1.2 配置描述符
        3.2.1.3 端点描述符
        3.2.1.4 字符串描述符
        3.2.2 标准的USB设备请求命令
        3.2.2.1 设备请求命令的格式
        3.2.2.2 标准请求命令
    3.3 USB Mass Storage类协议
        3.3.1 Mass Storage概述
        3.3.2 单批量Bluk-Only传输协议
        3.3.3 Mass Storagede的子类命令
    3.4 USB主机实现的主要思路
        3.4.1 嵌入式USB主机的硬件设计思路
        3.4.2 嵌入式USB主机的软件设计思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USB主机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硬件总体设计框图
    4.2 中央处理器和主机接口芯片的选择
        4.2.1 中央处理器的选择
        4.2.2 主机接口芯片
    4.3 系统电路原理图
        4.3.1 系统电路原理图
        4.3.2 中央处理器模块设计
        4.3.3 主控制器模块电路设计
        4.3.4 外部存储器模块设计
        4.3.5 串口通信模块与电平转换电路设计
        4.3.6 USB下行端口设计
        4.3.7 键盘接口电路
        4.3.8 LED显示电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嵌入式USB主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本系统所用开发工具
    5.2 整体设计规划
    5.3 USB HOST模块的软件设计与USB事务实现
        5.3.1 参数的确定
        5.3.2 SL811HS 初始化—SL811nit()
        5.3.3 SL811HS与AT89C55的通讯程序设计
    5.4 Mass Storage类协议的程序设计
    5.5 FAT文件系统的实现
    5.6 键盘,LED显示以及R-232接口的程序设计
        5.6.1 键盘中断功能
        5.6.2 LED显示程序
        5.6.3 RS-232接口程序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嵌入式USB HOST的具体应用
    6.1 USB打印设备类
        6.1.1 操作模型
        6.1.2 接口
        6.1.3 设备请求
        6.1.4 设备描述符
    6.2 HP PCL简介
        6.2.1 HP PCL语法
        6.2.2 HP PCL应用编程
    6.3 测试结果与维护
        6.3.1 测试结果
        6.3.2 模块维护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5)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通讯方式的现状
        1.2.2 GPRS无线组网的方式的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第2章 GPRS技术
    2.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2.2 GPRS技术
        2.2.1 GPRS体系结构
        2.2.2 GPRS数据传输过程
        2.2.3 GPRS的传输协议模型
        2.2.4 GPRS业务
    2.3 VPN技术
    2.4 APN技术
    2.5 GPRS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2.6 GPRS的网络特性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PRS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方案设计
    3.1 GPRS的无线传输的网络结构
    3.2 GPRS-DTU传输系统的接入方式
        3.2.1 GPRS-DTU终端的接入方式
        3.2.2 中心节点的接入方式
    3.3 AT指令
    3.4 系统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PRS-DTU终端硬件的设计
    4.1 引言
    4.2 处理器
        4.2.1 S3C44BOX处理器
    4.3 存储器
        4.3.1 线性FLASH存储器
        4.3.2 SDRAM
        4.3.3 NAND FLASH海量存储器
    4.4 GPRS模块
    4.5 USB接口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GPRS-DTU终端软件的设计
    5.1 引言
    5.2 μC/OS-Ⅱ的移植
        5.2.1 μC/OS-Ⅱ概述
        5.2.2 μC/OS-Ⅱ移植条件
        5.2.3 μC/OS-Ⅱ的移植过程
    5.3 系统的初始化
        5.3.1 GPRS模块
        5.3.2 AT指令
        5.3.3 USB的固件
    5.4 PPP协议的实现
        5.4.1 PPP协议的会话过程
        5.4.2 PPP数据帧格式
        5.4.3 PPP协议中的验证机制
        5.4.4 PPP协议的实现
    5.5 IP协议
        5.5.1 IP数据报
        5.5.2 IP协议的实现
    5.6 TCP协议
        5.6.1 TCP报文格式
        5.6.2 TCP的连接和释放
        5.6.3 TCP的数据传输
        5.6.4 TCP协议的实现
        5.6.5 SOCKET API
    5.7 Nand Flash的文件系统
        5.7.1 FAT16文件系统的结构
        5.7.2 Nand Flash文件系统的实现
    5.8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GPRS的便携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系统原理与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健康参数采集原理
    2.3 GPRS 技术
    2.4 USB 通讯
    2.5 系统设计方案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3.1 引言
    3.2 核心处理器模块设计
        3.2.1 核心处理器的选择
        3.2.2 核心处理器53C4480
        3.2.3 53C4480 基本电路设计
    3.3 体温测量电路设计
        3.3.1 体温测量的基本原理
        3.3.2 温度传感器LM35
        3.3.3 LM35 应用电路设计
    3.4 血压测量电路设计
        3.4.1 血压测量原理
        3.4.2 压力传感器MPX2100
        3.4.3 MPX2100 应用电路设计
    3.5 AD 转换模块设计
        3.5.1 A/D 转换器的特性
        3.5.2 A/D 转换电路设计
    3.6 液晶显示模块的设计
        3.6.1 53C4480 内部LCD 控制器介绍
        3.6.2 STN 型LCD 模块介绍
        3.6.3 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3.7 GPRS 模块设计
        3.7.1 GPRS 介绍
        3.7.2 ETPro-201Ai 简介
        3.7.3 ETPro-201 控制电路设计
    3.8 USB 接口电路
        3.8.1 PDIUSBD12 控制器的特性
        3.8.2 PDIUSBD12 功能框图及其描述
        3.8.3 USB 接口电路
    3.9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血压测量软件设计
        4.2.1 血压测量软件设计思想
        4.2.2 血压测量流程图
        4.2.3 血压测量子程序
    4.3 A/D 转换软件设计
        4.3.1 ADC 的相关寄存器
        4.3.2 A/D 转换软件流程图
        4.3.3 A/D 转换子程序
    4.4 液晶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4.4.1 LCD 控制器专用寄存器
        4.4.2 液晶显示软件流程图
        4.4.3 液晶显示子程序
    4.5 GPRS 模块的软件实现
        4.5.1 短消息发送协议
        4.5.2 PDU 模式规范
        4.5.3 短信息收发程序流程图
        4.5.4 GPRS 模块子程序
    4.6 USB 固件设计
        4.6.1 通讯协议简介
        4.6.2 标准的USB 设备请求命令
        4.6.3 固件程序设计
        4.6.4 USB 子程序设计
    4.7 系统流程图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调试和误差分析
    5.1 引言
    5.2 系统调试
    5.3 误差分析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的提出
    1.3 USB 简介
    1.4 主要工作
第二章 USB1.1 协议
    2.1 USB 的互连
    2.2 USB 的主机
        2.2.1 USB 主机概述
        2.2.2 USB 驱动(USBD)
    2.3 USB 设备
        2.3.1 USB 设备状态
        2.3.2 通用USB 设备操作
        2.3.3 USB 设备请求
    2.4 USB 的物理层
    2.5 USB 数据流
    2.6 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的结构
    3.2 接口芯片选择
    3.3 接口硬件设计
        3.3.1 A/D 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3.3.2 PDIUSBD12 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3.4 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固件设计
    4.1 固件的开发环境
    4.2 采用PDIUSBD12 的固件设计
        4.2.1 固件编程的主要工作
        4.2.2 PDIUSBD12 芯片特点
        4.2.3 PDIUSBD12 固件程序的编写
    4.3 固件的文件结构
    4.4 固件的编程实现
        4.4.1 底层函数
        4.4.2 命令接口
        4.4.3 中断服务程序ISR.C
        4.4.4 主循环MAINLOOP.C
    4.5 小结
第五章 USB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5.1 Windows2000 驱动程序
    5.2 WDM 驱动程序结构模型
        5.2.1 USB 设备驱动程序层次结构
        5.2.2 设备对象
        5.2.3 标准总线驱动程序和类驱动程序
        5.2.4 WDM 驱动程序的结构
        5.2.5 驱动程序装入的实现
    5.3 USB 驱动的开发环境
        5.3.1 驱动的开发工具
        5.3.2 驱动开发环境的安装与设置
    5.4 驱动程序的实现
        5.4.1 驱动入口
        5.4.2 数据传输控制
    5.5 小结
第六章 USB 设备应用程序设计
    6.1 Win32 API 简介
    6.2 动态链接库
    6.3 MFC 的应用程序开发
    6.4 设备应用程序与WDM 的通信
        6.4.1 Win32 应用程序对WDM 的通信
        6.4.2 WDM 对Win32 应用程序的通信
    6.5 应用程序的实现
    6.6 小结
第七章 开发体会与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车身CAN总线系统及上位机检测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汽车车身总线应用现状
        1.1.2 汽车车身总线的发展趋势
    1.2 CAN 总线在汽车中的应用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CAN 在汽车中的应用状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汽车局域网 CAN 总线原理
    2.1 CAN 总线的性能特点
    2.2 CAN 的分层结构
    2.3 CAN 协议的报文传输
    2.4 本章小结
3 车身 CAN 总线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需要采集的参量
    3.2 系统解决方案的选择
    3.3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车身 CAN 总线系统的实现
    4.1 微控制器模块
        4.1.1 MC9S12DJ64 微控制器
        4.1.2 MC9S12DJ64 中的 CAN 功能模块
    4.2 TJA1050 CAN 总线驱动器模块
    4.3 通讯模块
        4.3.1 RS-232 串行通信
        4.3.2 USB 串行通信
    4.4 电源模块
        4.4.1 系统供电模块
        4.4.2 MCU 稳压电路
    4.5 CAN 总线系统的软件设计
        4.5.1 初始化过程
        4.5.2 发送过程
        4.5.3 接收过程
    4.6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检测软件的设计
    5.1 基于 Visual Basic 的软件开发
    5.2 上位机软件协议设计
        5.2.1 通信传输约定
        5.2.2 数据传输过程
        5.2.3 数据格式
        5.2.4 数据校验
    5.3 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5.3.1 VB 环境下串口通信方法的选择
        5.3.2 串口通信控件的通信方式和属性
        5.3.3 串口通信的实现
    5.4 功能模块设计
        5.4.1 初始化以及检测功能选择模块
        5.4.2 开关信号以及传感器参数显示模块
        5.4.3 输出信号和故障信号检测
    5.5 本章小节
6 车身 CAN总线系统及上位机软件的测试及调试
    6.1 实验设备简介
    6.2 车身 CAN 总线系统及上位机软件的测试及调试
        6.2.1 车身 CAN 总线系统测试
        6.2.2 上位机软件调试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可穿戴计算机系统接口及承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可穿戴计算机概述
        1.1.1 可穿戴计算机特点
        1.1.2 可穿戴计算机关键技术
        1.1.3 可穿戴计算机研究现状
    1.2 可穿戴计算机接口及承载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接口设计方案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构成
        2.1.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2 系统的构成
        2.1.3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
    2.2 系统主机的体系结构分析
        2.2.1 分布式主机的体系结构分析
        2.2.2 集中式主机的体系结构分析
        2.2.3 系统主机采用的体系结构
    2.3 系统接口方案分析
        2.3.1 可穿戴计算机接口设计的正向分析
        2.3.2 可穿戴计算机接口设计的逆向分析
    2.4 系统接口方案形成
        2.4.1 采用基于USB 的系统接口方案的优势
        2.4.2 系统接口方案说明
    2.5 小结
第三章 USB 接口硬件设计
    3.1 USB 协议概述
        3.1.1 USB 的拓扑结构
        3.1.2 USB 通信模型
        3.1.3 重要定义
    3.2 USB Hub 的设计
        3.2.1 设计概述
        3.2.2 USB Hub 的设计实现
    3.3 R5232 转USB 接口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USB 主机端设备驱动开发
    4.1 Linux 下USB 驱动概述
        4.1.1 Linux 下USB 驱动的结构
        4.1.2 USB 文件系统
        4.1.3 USB 请求块
    4.2 USB 主机控制器驱动分析
        4.2.1 PXA270 主机控制器简介
        4.2.2 USB 主机控制器及其接口规范
        4.2.3 USB 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分析
    4.3 USB 核心驱动分析
    4.4 USB 设备驱动分析
        4.4.1 Linux 设备驱动概述
        4.4.2 USB 设备驱动的分析
    4.5 USB 无线网卡驱动的实现
        4.5.1 Linux 下无线网卡驱动的结构
        4.5.2 交叉编译工具及开发环境
        4.5.3 修改Makefile
        4.5.4 USB 无线网卡通信测试
    4.6 小结
第五章 系统承载研究与实现
    5.1 设计概述
    5.2 承载技术研究
        5.2.1 可穿戴性设计研究
        5.2.2 人体振动环境研究
        5.2.3 承载材料研究
    5.3 承载背心设计
        5.3.1 承载布局设计
        5.3.2 布线和电缆设计
    5.4 承载背心评估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USB 转R5232 接口原理图
附录二 USB 转R5232 PCB 图

(10)基于网络的数控机床的测试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布式技术发展背景
    §1.2 中间件(middleware)技术的发展
    §1.3 基于现场总线与Internet的远程监控系统研究分析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现场总线与Internet的远程测控系统分析设
    §2.1 系统底层设计与开发
    §2.2 系统中间层设计与开发
    §2.3 系统顶层设计与开发
第三章 远程监控系统中的数据通信问题
    §3.1 网络通信技术
    §3.2 远程监控系统的实时性
    §3.3 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体系
    §3.4 小结
第四章 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4.1 试验结构框架
    §4.2 软件说明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四、基于PDIUSBD12的RS232与USB数据网桥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协作的工程机械群的通信系统研究[D]. 张关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2]ID-02型以太网延伸器的研究与开发[D]. 狄婧. 吉林大学, 2009(S1)
  • [3]通用动载荷实验装置的研制[D]. 谢列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4]嵌入式系统中USB HOST技术研究与实现[D]. 黄樱. 中南大学, 2008(12)
  • [5]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D]. 王栋. 兰州理工大学, 2008(10)
  • [6]基于GPRS的便携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D]. 余海钱. 重庆大学, 2008(06)
  • [7]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 张翼颉. 苏州大学, 2007(11)
  • [8]车身CAN总线系统及上位机检测软件的开发[D]. 邵梁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9]可穿戴计算机系统接口及承载研究[D]. 初云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10]基于网络的数控机床的测试系统[D]. 陈庆. 西华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基于PDIUSBD12的RS232和USB数据桥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