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协调评价(LCA)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协调评价(LCA)方法研究进展

一、环境协调性评价(LCA)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陶然[1](2018)在《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环境协调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环境协调性评价又称为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对材料的绿色化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和推进作用。混凝土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是混凝土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技术。本文采用了目前国际通用的Recipe方法体系来评价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环境负荷,确定了影响评价中的八种环境影响类型:气候变化(GWP)、人体毒性(HTP)、光化学氧化物形成(POFP)、颗粒物形成(PMFP)、陆地酸化(AP)、海洋富营养化(MEP)、金属资源耗竭(MDP)和化石资源耗竭(FDP)。通过对萘系高效减水剂、醚类高性能减水剂和酯类高性能减水剂高性能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得到了三种减水剂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以及综合环境负荷。萘系减水剂的主要影响流程是辅料的生产过程,该过程的环境影响占整个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的58.0%;萘系减水剂的主要环境负荷为颗粒物形成,其次是陆地酸化和海洋富营养化,分别占到总环境效应的30.5%、15.5%和14.6%。醚类高性能减水剂的主要影响流程是大单体的生产过程,该过程的环境影响占整个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的82.6%;醚类高性能减水剂主要环境负荷为化石资源耗竭,其次是人体毒性和光化学氧化物形成,分别占到总环境效应的29.6%、18.2%和15.7%。酯类高性能减水剂的主要影响流程是大单体的生产过程,该过程的环境影响占整个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的58.5%;酯类高性能减水剂主要环境负荷为化石资源耗竭,人体毒性和颗粒物形成,分别占到总环境效应的29.5%、18.7%和17.7%。在达到相同减水率条件下,萘系减水剂的各项环境负荷都要高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环境负荷,其中颗粒物形成是环境负荷中最突出的类型,萘系减水剂是聚羧酸系减水剂的8.4倍。萘系减水剂的总环境影响负荷是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总环境影响负荷的3.1倍。因此可以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是绿色环保型减水剂。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时,在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统筹考虑混凝土加入减水剂对环境负荷影响的增加和节约水泥对环境负荷影响的减小因素,发现通过减少水泥用量可以显着减小混凝土材料的环境负荷。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通过使用减水剂可以使颗粒物形类型负荷指标降低150倍,其他类型环境负荷亦显着降低。加入的聚羧酸减水剂占C3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0.2%,加入外加剂后可节约125kg水泥,节约的水泥占C3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7.1%。强度等级为C60的混凝土,通过使用减水剂可以使颗粒物形类型负荷指标降低121倍,其他类型环境负荷亦显着降低。加入的聚羧酸减水剂占C6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0.3%,加入外加剂后可节约196kg水泥,节约的水泥占C6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10.1%。

陈静静,李历铨,李彬,吴玉锋,左铁镛[2](2017)在《LCA在铜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虽然我国是铜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依然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问题。同时,铜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优化铜工业生产过程,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已有相关学者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这一国际认可的环境管理工具来评估铜工业的环境影响与能源消耗。总结分析了LCA在铜工业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推动铜工业节能减排的实施及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

马丽萍,蒋荃,赵春芝[3](2010)在《绿色建材基于LCA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材工业严峻的环境状况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趋紧,促使绿色建材的研发与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评价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成为绿色建材评价的主导方向。生命周期分析(LCA)作为评价产品环境协调性影响的国际标准化方法,其应用研究已深入到建材工业体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建材产品绿色度评价、生态设计、Ⅲ型环境声明(EPD)、碳足迹评价等诸多重要环节,成为支持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本文提出了绿色建材的定义及评价模型、介绍了建材工业LCA的研究、发展现状,并基于中国国情和建材工业发展实际,建立了绿色建材基于LCA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建筑材料乃至建筑物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钟云萍[4](2010)在《稀土分离过程环境协调性评价》文中指出随着资源紧缺、环境问题突出,产品价格中环境价值缺失而引起的价值偏低现象普遍存在。环境协调性评价作为环境管理工具和预防性的环境保护手段,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评价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尽管我国稀土分离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通过多种文献检索,国内尚没有研究机构或学者对稀土分离开展环境协调性评价方面的研究。本文以赣南特有的重稀土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进行了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如不同稀土分离工艺、工艺的清单分析、明确环境协调性评价的边界、目标和二级指标环境协调性评价体系,在体系中设立了资源因子量、能源因子量、废弃物因子、环境噪声因子、废弃物占用面积因子和产品性能因子作为一级指标,矿物资源、水资源、回收资源、成品原料、粉尘、废弃物等作为二级指标,评价稀土分离生产流程环境负荷主要是针对资源、能源和废弃物因子量进行评价;建立了综合相对环境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出P507和P204工艺的环境负荷综合值,从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采用P507工艺所产生的环境负荷更小;通过对输入/输出法(I/O)进行分析,推导出资源因子、能源因子、废弃稀土混合矿因子等环境因子累积模型,根据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结合当地标准对其资源因子当量系数进行了修正,并对稀土分离过程中环境负荷超标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P507工艺能降低环境负荷,减少环境排放量;为了评价更为科学,基于模糊理论对多目标环境负荷模型进行了优化;明确了稀土分离清洁生产技术与环境效益的关系及对环境负荷的影响,计算了稀土分离全流程实施清洁生产前后综合环境相对指数(IREI=0.748)。经分析,实施清洁生产可使稀土分离的环境负荷降低25.2%,其中以废气因子的减少量为主,减少95%;资源因子、能源因子、废水因子、废渣因子环境负荷各有降低,减少量分别为5%、12%、9%、5%,提出了推进清洁生产的对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稀土分离过程环境影响改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环境协调性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蒋荃,赵春芝,马丽萍[5](2010)在《生态设计——建材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建材行业作为传统的基础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生态设计的概念以及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然后提出未来我国在建材领域开展生态设计方法理论的研究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应用,这将引导绿色建材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从传统的二维(产品性能、价格)设计与评价模式向三维(产品性能、价格、环境负荷)模式转换,从而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可持续消费与生产(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SCP)提供科学方法和管理工具支持,使其由一个概念变得更有可操作性。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对我国今后如何开展生态设计产品(绿色建材)的评价和认证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李英顺[6](2009)在《从铜炉渣中回收铜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简化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铜炉渣回收铜的过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首先,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收集每一个单元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然后,将生态指数法Eco-indicator99改进后用于我国铜工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影响评价模型,将清单数据通过Simapro7.1软件中的生态指数法(Eco-indicator99)进行计算,量化为环境影响负荷值。最后,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结果的解释。论文对铜炉渣和原铜矿回收铜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数据。铜炉渣回收铜过程包括破碎、磨矿、浮选、脱水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环境负荷单一值分别为0.0168、0.0200、0.0615、0.0279,铜炉渣回收铜过程总的环境负荷单一值为0.1262;而原铜矿回收铜过程增加了采矿环节,包括五个阶段,五个阶段的环境负荷单一值分别为0.1120、0.0138、0.0152、0.0617、0.0287,原铜矿回收铜过程总的环境负荷单一值为0.2314。由于铜炉渣回收铜的生产过程减少了采矿环节,铜炉渣回收铜过程的人类健康损害、生态系统损害和资源损害环境负荷单个值分别是原铜矿的82%、54%、19%,它的环境负荷约为原铜矿的0.55倍。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从铜炉渣中回收铜资源将显着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负荷,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蒋荃,赵春芝,马丽萍,刘永民[7](2009)在《生态设计——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我国建材行业作为传统的基础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介绍了生态设计的概念以及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提出未来我国在建材领域开展生态设计技术的研究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应用,将引导绿色建材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从传统的二维(产品性能、价格)设计与评价模式向三维(产品性能、价格、环境负荷)模式转换,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可持续消费与生产(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SCP)提供科学方法和管理工具支持,使其由一个概念变得更有可操作性。结合实际对我国今后如何开展建材生态设计产品(绿色建材)的评价和认证提出了具体的看法与建议。

高峰[8](2008)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及其在中国镁工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不仅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价,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运用生命周期思想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促使产品、行业甚至整个产业链的行为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然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本身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该体系的方法论中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如不可再生资源的特征化模型及其因子集受到系统边界范围的限制,而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方面,必须与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该方法的现实作用。矿产资源的耗竭问题一直是生命周期评价体系中最具争议的部分。基于对资源耗竭问题的不同理解,国际上产生了不同理论基础的评价资源耗竭的特征化方法和模型。本文选取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品位-能量”法和CML法进行案例分析和结果评价。依据我国矿产资源特征和基础数据的统计特点,对两种模型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修正。采用修正的CML模型,计算得到了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14种金属、26种非金属和3种能源矿产资源耗竭的特征化因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我国矿产资源耗竭的归一化基准为2.14×1010kg锑当量,确立了该模型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在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方面,论文选取我国的优势资源金属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原镁生产、镁产品加工制造、镁产品的使用和消费、镁废弃物的处置等生命周期各主要阶段。通过构建镁资源及其产品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和模型,确定并量化了我国宏观层次镁金属材料物质代谢的数量、结构和特征,计算出皮江法炼镁的非生物资源投入量和生态包袱。物质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原镁生产阶段的物质投入量巨大,在为世界镁产量提供70%份额的同时,却将80%以上的生态压力留在了国内,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论文采用面向工艺过程的LCA分析方法对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阶段研究。首先从原料生产入手,对直接燃煤型皮江法炼镁工艺过程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生产阶段的主要环境压力。通过对原镁生产三种能源利用方案的分析,编制了从“摇篮到大门”各阶段的环境排放清单和总体生命周期清单。根据影响评价结果,确定了皮江法炼镁环境负荷的主要责任者,为原镁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改进意见和决策支撑。根据我国镁合金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实际情况,论文以AZ91镁合金为例,对熔剂保护和气体保护镁合金生产工艺进行环境负荷分析,并计算了镁铝系合金生产的累积环境负荷。通过构建废料收集和回收的运输模型,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载荷车型公路运输的环境排放。以熔解法回收镁合金废料生产AZ91合金为例,比较了原生镁合金和再生镁合金的环境影响。结合普通车用钢、铝、镁等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综合比较了这几类材料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效应,揭示了镁及其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表现。铝是镁铝系合金的重要添加元素。在研究镁铝系合金生产的环境影响时,需要考虑原铝生产的累积环境负荷。因此论文立足我国铝工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原铝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了我国原铝生产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了我国铝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以及功能单位原铝与原镁的环境影响特征化结果。该清单不仅为铝及其加工产品以及镁铝系合金材料产品的总体环境负荷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而且能为我国铝工业开展节能减排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支撑。最后,论文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LCA理论与方法学、我国基础性生命周期清单的编制以及镁基材料LCA扩展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王爱华[9](2007)在《竹/木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早期的管理模式是面向污染源的末端控制模式和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推行污染预防模式——清洁生产,这些都不能或不完全能完全满足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命周期评价(LC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和分析工具,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维护和使用后废弃处理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负荷的有效方法。为推行林业产业的清洁生产,从源头消减废物和污染源的产生,本论文以国际标准ISO14040~14043和我国国家标准24040~24043为指导原则,首次尝试开展我国竹/木质产品的LCA研究,旨在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竹/木质产品LCA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产品两个层次进行合理化评价,以指导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化设计与改造。在理论层次上,本文将LCA方法引入林业产业,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我国竹/木质产品LCA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4个部分,其中影响评价的实施步骤包括影响类型、类型参数和特征化模型的选择、分类、特征化、归一化、分组、加权等。本体系的建立既考虑到我国目前竹/木质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考虑与国际惯例接轨,将对我国林业产业相关法规和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持,对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我国林业产业和企业的具体实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还将Eco-indicator 99方法改进后用于我国竹/木质产品的LCA评价。在产品层次上,本文首次应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SimaPro6.0环境影响评价软件对代表我国不同生产技术、规模和生产模式的三家竹地板生产企业(D、Y和S厂)竹地板产品和一家实木地板企业(K厂)的实木地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和生产阶段进行LCA比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清单结果找出最大环境负荷因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生产技术水平先进、生产规模较大的D厂竹地板产品为研究对象,首次对我国竹地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LCA研究。结果表明竹条生产阶段为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负荷最大的环节,其次为板坯生产、地板成品生产和使用阶段。竹林培育和废弃阶段对气候变化有积极影响。将运输阶段单列后,各生命阶段环境负荷大小为:生产>运输>使用。通过与其他非竹/木质地面装饰材料的比较,竹地板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协调性均表现最优。三个厂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环境损害单一值分别为D(0.652)<S(0.757)<Y(1.61),最大损害类型均为资源损害;D和Y厂最大影响类型为化石资源,S厂最大影响类型为无机物对呼吸系统损害。运输阶段环境负荷分析结果表明,竹/木质产品加工应提倡就地取材、就近加工的生产模式。敏感性检查结果显示原LCA研究结果可靠。生产阶段LCA分析结果为:D厂生产工艺最为先进,S厂次之,Y厂环境协调性相对最差。Y厂最大影响类型为化石资源,S和D厂最大为无机物对呼吸系统损害。敏感性检查结果显示原LCA研究结果可靠。三个厂生产时对气候变化影响类型均为负值。竹地板生产各个工序中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工序是竹条生产阶段,各厂造成该阶段环境负荷的因子不同,则改进措施不尽相同。各工序间LCA比较研究表明:竹条生产阶段环境影响负荷大小为D<S<Y;板坯生产阶段环境负荷大小为D<Y<S;地板成品生产阶段评价结果显示S<D<Y。除去运输和培育后生产阶段环境负荷单一值为Y(1.66)>S(1.04)>D(0.73),排序同除去运输前。实木地板LCA研究表明:1)实木地板整个生命周期中生产阶段环境损害最大,其次为废弃和使用阶段。将运输负荷单列后分析可知生产阶段所占负荷最大,其次为运输和使用阶段。2)实木地板生产阶段最大损害类型为资源损害,损害类型排序与前文竹地板生产阶段一致。最大环境影响类型为化石资源的消耗。气候变化影响类型为负值。需从加工剩余物燃烧、运输、电力消耗、油漆使用量等方面改善环境负荷。3)实木地板与竹地板生产阶段LCA评价比较结果显示生产过程生命周期影响大小排序为K<D<S<Y。四种地板产品生产过程损害类型最大的均为资源损害,K厂最大影响类型是化石资源消耗。4)除去运输和培育影响后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大小排序为K<D<S<Y,即仅从工艺水平的角度分析,实木地板的环境影响优于竹地板,但影响结果相差不大。通过上述案例分析研究,对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的推广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也为建立我国竹/木质产品LCA研究数据库提供相关基础数据。通过LCA在我国竹/木质产品的具体实践,论文最后总结了在清单数据和特征化模型、特征化参数和归一化参数等评价方法参数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和展望。

王春华[10](2007)在《环境材料中的环境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材料研究领域的环境意识逐渐加强,环境材料成为了材料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如何运用适当的环境分析方法对具体材料进行环境评价,进而提出改善其环境影响的可行方案,是环境材料研究中的重点。在材料的环境分析中,最重要的两个分析工具是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和材料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并已得到国际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机构的广泛认同,其中LCA方法已经被纳入到ISO14000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当中。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环境材料概念的内涵,在提出“环境材料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环境材料研究中环境分析的基本思路,即综合采用LCA和MFA方法,根据材料研发和材料工业化生产两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提出了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并对具体案例进行了环境分析。在材料的研发阶段,MFA和LCA方法为环境材料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思路,可以综合分析并避免实验方案中潜在的资源环境问题,而片面强调材料的个别环境优点无助于环境材料的整体改进。通过对铋替代铅的无铅材料的环境分析表明,近十年来,世界年均生产、消耗金属铅约600万吨、铋4000吨,生产、消耗量差别巨大,铋系无铅材料面临铋资源严重匮乏,而且生产过程会带来更多能源消耗和其它环境问题,因此并非材料无铅化的最佳选择方案。在材料的工业生产阶段,LCA为环境材料研究提供了成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可以综合分析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影响,可以应用到材料的清洁生产、下游材料研发、区域规划等多个方面。对攀枝花地区钛白粉生产的个案研究表明,钛白粉是高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原材料,每生产1千克钛白粉需要耗能63.86 MJ、消耗新水104千克、产生废酸6.4千克、酸性废水70千克、CO27.87千克等,这为下游的材料应用研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资源和环境局限性。建立LCA基础数据库,开发LCA分析软件是开展环境材料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国水电生产为例探讨了行业平均数据的收集方法,同时还开展了LCA方法中名录的研究,建立了物质名录、单位名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名录、国家代码与行政区划名录。本文的研究工作,结合环境材料研究实例,探讨了适合不同阶段环境材料研究的综合环境分析方法,有助于环境材料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完善,也为国内开展LCA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环境协调性评价(LCA)方法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协调性评价(LCA)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环境协调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外加剂发展历史和现状
        1.1.2 国内外加剂发展历史和现状
    1.2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1.2.1 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1.2.2 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
    1.3 论文选题依据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与选取
    2.1 LCA方法学的框架
        2.1.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2.1.2 清单分析
        2.1.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1.4 结果解释
    2.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2.1 评价方法和影响类型的选择
        2.2.2 特征化
        2.2.3 归一化和加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萘系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3.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3.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3.2.1 工业萘的清单分析
        3.2.2 浓硫酸的清单分析
        3.2.3 甲醛的清单分析
        3.2.4 氢氧化钠的清单分析
        3.2.5 运输和电力清单分析
        3.2.6 生产过程的清单分析
    3.3 萘系减水剂的影响评价
        3.3.1 特征化
        3.3.2 归一化
    3.4 结果解释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醚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4.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4.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4.2.1 甲基烯丙醇的清单分析
        4.2.2 环氧乙烷和液氮的清单分析
        4.2.3 HPEG清单分析
        4.2.4 丙烯酸和过氧化氢的清单分析
        4.2.5 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生命周期清单
    4.3 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评价
        4.3.1 特征化
        4.3.2 归一化
    4.4 结果解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5.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5.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5.2.1 甲氧基聚乙二醇的清单分析
        5.2.2 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生命周期清单
    5.3 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评价
        5.3.1 特征化
        5.3.2 归一化
    5.4 结果解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减水剂应用混凝土时环境负荷影响分析
    6.1 相同减水率的环境负荷影响对比
    6.2 使用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对环境负荷的影响
    6.3 掺加减水剂对混凝土生产中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致谢

(2)LCA在铜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LCA在铜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1.1 信息化发展, 评价基础坚实
    1.2 识别环境负荷, 助力技术升级
    1.3 关注二次资源, 提高环境效益
2 LCA应用在铜工业中的不足之处
    2.1 数据完整性和精度有限
    2.2 主客观因素造成结果偏差
    2.3 二次资源评价不够具体
    2.4 环境属性难以支持综合决策
3 铜工业LCA的发展趋势
    3.1 完善本土数据库, 提高数据精度与完整性
    3.2 改善评价影响因素, 推动可持续发展
    3.3 深化二次资源评价,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3.4 融合其他评价方法, 增进综合决策效率
    3.5 支持节能减排政策, 推动标准体系完善
4 结语

(3)绿色建材基于LCA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绿色建材的定义与评价模型
    2.1 绿色建材的定义
    2.2 绿色建材综合评价体系
3 建材工业LCA研究与发展现状
4 绿色建材基于LCA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
    4.1 Ⅲ型环境声明法
    4.2 检查清单法
5 结语

(4)稀土分离过程环境协调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协调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1.1.1 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定义
        1.1.2 环境协调性评价的研究历程
        1.1.3 环境协调性评价的过程和框架
        1.1.4 环境协调性评价应用研究
    1.2 稀土分离工艺及其存在的问题
        1.2.1 稀土的分离工艺
        1.2.2 氯化稀土的萃取工艺
        1.2.3 分离工艺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4 课题来源
    1.5 课题创新点
    1.6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
    1.7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稀土分离过程环境协调性评价体系
    2.1 稀土分离过程环境协调性研究的目标
    2.2 稀土分离环境协调性研究的边界系统
        2.2.1 定义稀土分离环境协调性评价边界
        2.2.2 稀土分离过程清单分析
    2.3 污染源、污染物的分析
        2.3.1 大气污染及排放
        2.3.2 废水污染
        2.3.3 固体废物污染及治理措施
        2.3.4 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2.3.5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措施
    2.4 稀土分离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
        2.4.1 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范围
        2.4.2 确实评价指标的原则
        2.4.3 稀土分离环境协调性评价框架
        2.4.4 构建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
    2.5 综合相对环境指数模型
        2.5.1 综合相对环境指数
        2.5.2 综合相当指数模型的应用
第三章 稀土分离系统环境负荷累积评价模型
    3.1 环境因子累积模型
        3.1.1 资源因子的累积模型
        3.1.2 能源因子的累积模型
        3.1.3 废弃稀土混合矿因子的累积模型
        3.1.4 环境因子的当量系数
    3.2 环境负荷模型权值的确定方法
        3.2.1 权重的概念
        3.2.2 确定权值的方法
    3.3 超标排放综合指数评价
    3.4 稀土分离过程中环境负荷超标模型计算
        3.4.1 权值的确定
        3.4.2 环境排放指数的确定
        3.4.3 环境超标排放综合指数计算
第四章 基于模糊理论优化多目标环境负荷模型
    4.1 多目标模糊决策评价模型
    4.2 环境负荷的模糊优化
        4.2.1 稀土分离过程LCA 评价的多目标优化线性规划模型
第五章 清洁生产对环境负荷改进的评价
    5.1 清洁生产的定义
    5.2 稀土分离清洁生产技术与环境效益的关系
        5.2.1 酸溶工序清洁生产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5.2.2 萃取工序清洁生产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5.2.3 综合利用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5.3 清洁生产对环境负荷的影响
    5.4 清洁生产的对策
        5.4.1 提高稀土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
        5.4.2 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创新
        5.4.3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5.4.4 加强对清洁生产知识的宣传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对稀土分离工艺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从铜炉渣中回收铜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铜工业生产概述
        1.1.1 铜采、选、冶概述
        1.1.2 铜工业资源现状
        1.1.2.1 世界铜矿资源储量及分布
        1.1.2.2 中国铜矿资源储量及分布
        1.1.3 铜的生产、消费、进口和价格
        1.1.3.1 生产量和消费量
        1.1.3.2 进口量
        1.1.3.3 价格
        1.1.4 我国铜生产环境负荷
        1.1.4.1 铜工业的能耗
        1.1.4.2 铜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
        1.1.4.3 铜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
        1.1.4.4 铜工业固体废物排放
        1.1.5 铜矿的采、选、冶工艺
        1.1.5.1 铜矿的采矿、选矿工艺
        1.1.5.2 铜精矿的冶炼工艺
        1.1.6 解决国内铜矿资源匮乏的根本途径
    1.2 环境管理
        1.2.1 环境管理的概念
        1.2.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2.3 环境管理的特点
        1.2.4 环境管理的性质
        1.2.5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2.6 环境管理的主要实施手段
        1.2.7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1.2.8 国家标准(GB/T24040)
    1.3 本章小结
2 铜炉渣的综合利用现状
    2.1 引言
    2.2 铜炉渣特性
    2.3 选矿方法从铜炉渣中回收铜
        2.3.1 选矿工艺
        2.3.2 影响铜炉渣选矿的因素
        2.3.3 选矿工艺流程的特点
    2.4 铜炉渣选矿后尾矿的综合利用
        2.4.1 回收有价成分
        2.4.2 尾矿用于生产建材
        2.4.3 用尾矿充填井下采空区
    2.5 铜炉渣的直接利用
        2.5.1 水淬铜渣代砂混凝土
        2.5.2 铜渣水泥砂浆
        2.5.3 铜渣用于地基和基础工程
        2.5.4 其他利用途径
    2.6 本章小结
3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概述
    3.1 LCA的发展历程
        3.1.1 LCA的起源
        3.1.2 LCA的初期研究
        3.1.3 LCA的迅速发展时期
    3.2 用生命周期方法评价环境影响依据
        3.2.1 LCA定义
        3.2.2 LCA与其它环境影响评价工具的比较
        3.2.3 有关国际机构对LCA的研究
    3.3 LCA的简化
        3.3.1 分类
        3.3.2 方法
    3.4 国内外用生命周期方法研究实例及效果
        3.4.1 LCA在政府管理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应用
        3.4.2 LCA在工业企业部门中的应用领域
    3.5 研究方法
        3.5.1 国际LCA评价软件
        3.5.2 LCA技术框架
        3.5.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3.5.4 Simapro软件内容及功能
        3.5.4.1 瑞典EPS(EnviromentaI priority strategies in design product)方法
        3.5.4.2 CML方法
        3.5.4.3 生态指数法(Eco-indicator 99)
    3.6 方法的局限性
        3.6.1 LCA的局限性
        3.6.2 Simapro的局限性
    3.7 选题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7.1 选题依据
        3.7.2 本文的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3.8 本章小结
4 目的范围确定和清单分析
    4.1 目的和范围的确定(GoALAND ScoPE DEFINITIoN,GSD)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对象
        4.1.3 功能单位
        4.1.4 范围(边界)确定
    4.2 清单分析(LIFE CYCLE INVENTORY,LCI)
        4.2.1 清单分析概述
        4.2.2 数据收集
        4.2.2.1 输入
        4.2.2.2 输出
        4.2.3 能耗
        4.2.3.1 采矿过程能耗
        4.2.3.2 选矿过程能耗
        4.2.3.3 铜业公司能源结构
        4.2.3.4 铜炉渣选矿能耗分析
        4.2.3.5 原铜矿采选能耗分析
        4.2.4 水耗
        4.2.5 资源消耗
        4.2.6 三废
    4.3 本章小结
5 铜炉渣回收铜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5.1 引言
    5.2 分类
    5.3 特征化
        5.3.1 特征化模型
        5.3.2 特征化因子
        5.3.3 特征化数学表达式
        5.3.4 特征化结果
        5.3.5 特征化影响类型分析
    5.4 损害评价
    5.5 标准化、加权评估
        5.5.1 标准化
        5.5.2 加权评估
    5.6 环境负荷单一值
    5.7 铜炉渣回收铜过程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7.1 单一环境负荷指标
        5.7.2 损害类型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原铜矿回收铜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6.1 引言
    6.2 特征化
    6.3 损害评价
    6.4 标准化
    6.5 加权评估和单一值
    6.6 原铜矿回收铜过程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6.6.1 单一环境负荷指标
        6.6.2 损害类型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铜炉渣和原铜矿回收铜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7.1 铜炉渣和原铜矿环境影响的分析对比
        7.1.1 特征化
        7.1.2 损害评价
        7.1.3 标准化、加权平均和单一值
        7.1.4 结果解释
    7.2 铜炉渣和原铜矿回收铜过程各阶段环境影响的分析对比
        7.2.1 特征化
        7.2.2 损害评价
        7.2.3 标准化、加权平均和单一值
        7.2.4 铜炉渣和原铜矿回收铜过程四个阶段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下一步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7)生态设计——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2. 绿色建材的概念与生态设计技术的发展
    2.1 绿色建材
    2.2 生命周期评价——生态设计技术的基础
        2.2.1 生命周期评价 (LCA)
        2.2.2 国内外LCA方法的发展现状
    2.3 生态设计
3 我国目前建筑材料行业的环境负荷状况
4 我国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5 结语

(8)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及其在中国镁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1.2.1 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1.2.2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与技术框架
        1.2.3 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进展
        1.2.4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状况
        1.2.5 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
    1.3 论文选题依据
        1.3.1 资源耗竭特征化方法的发展现状
        1.3.2 我国镁产业的发展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4.1 论文研究框架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矿产资源耗竭的特征化方法研究
    2.1 矿产资源耗竭的特征化方法
        2.1.1 矿产资源耗竭特征化研究的分歧
        2.1.2 特征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2.2 品位-能量法及其分析
        2.2.1 品位-能量法的理论基础
        2.2.2 方法的计算过程
        2.2.3 案例分析与模型参数的修正
        2.2.4 方法讨论
    2.3 CML 方法及其分析
        2.3.1 CML 方法的分歧
        2.3.2 CML 方法的逻辑推理
        2.3.3 CML 模型的修正
        2.3.4 案例分析
        2.3.5 方法讨论与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镁资源的物质流分析
    3.1 物质流分析及其应用
        3.1.1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框架
        3.1.2 物质流分析的研究进展
    3.2 物质流分析方法与模型
        3.2.1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模型
        3.2.2 隐流及其计算方法
    3.3 镁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3.3.1 镁资源状况
        3.3.2 镁的生产和消费状况
    3.4 中国镁资源物质流分析的案例研究
        3.4.1 镁物流分析模型
        3.4.2 2003 年中国镁物质流分析案例
        3.4.3 镁生产过程物质消耗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原镁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
    4.1 皮江法炼镁工艺
    4.2 皮江法炼镁工艺过程的环境负荷研究
        4.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4.2.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4.2.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4.2.4 评价结果解释
    4.3 不同能源利用方案的生命周期评价
        4.3.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4.3.2 炼镁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清单
        4.3.3 资源开采和能源生产的排放清单
        4.3.4 原料运输的环境排放清单
        4.3.5 硅铁生产的环境排放清单
        4.3.6 镁冶炼过程的环境排放清单
        4.3.7 原镁生产环境排放的全生命周期清单
        4.3.8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4.3.9 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原铝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
    5.1 中国原铝生产及其环境问题
        5.1.1 中国原铝生产概况
        5.1.2 中国原铝生产的环境问题
        5.1.3 铝工业 LCA 评价现状
    5.2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5.3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5.3.1 铝土矿开采
        5.3.2 氧化铝的生产
        5.3.3 炭素阳极的生产
        5.3.4 电解铝的生产
        5.3.5 铝锭铸造
        5.3.6 原铝生产的生命周期清单
    5.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5 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5.1 与世界原铝生产水平的比较
        5.5.2 我国铝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
        5.5.3 与原镁生产环境影响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镁合金生产、使用及再生利用的案例分析
    6.1 镁合金生产的案例分析
        6.1.1 镁合金的生产
        6.1.2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6.1.3 生命周期清单
        6.1.4 环境影响评价
        6.1.5 结果解释
    6.2 废旧镁合金再生利用的案例分析
        6.2.1 镁合金废料的回收与再生
        6.2.2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6.2.3 清单分析
        6.2.4 影响评价
        6.2.5 结果解释
    6.3 镁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成果
    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竹/木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问题及治理方式的转变
        1.1.2 我国竹/木质产品发展现状
        1.1.3 我国竹/木质产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概述
        1.2.1 LCA 的概念与框架
        1.2.1.1 LCA 的概念与内涵
        1.2.1.2 LCA 的技术框架
        1.2.2 LCA 的起源与发展
        1.2.3 LCA 的应用
        1.2.4 LCA 的研究进展
        1.2.4.1 国外 LCA 研究进展与应用
        1.2.4.2 我国 LCA 研究进展与应用
        1.2.5 LCA 方法的局限性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3.1 论文选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竹/木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1 竹/木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指标体系
        2.1.1 指标体系的确定
        2.1.2 LCA 的技术框架
    2.2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
        2.2.1 研究目的与范围界定
        2.2.2 功能与功能单位
        2.2.3 地理边界与时间边界
        2.2.4 数据质量
    2.3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2.3.1 数据收集
        2.3.2 分配方法
        2.3.3 缺失数据处理
    2.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4.1 LCIA 必备要素
        2.4.1.1 影响类型、类型参数及特征化模型的选择
        2.4.1.2 生命周期清单结果的分配(分类)
        2.4.1.3 类型参数结果的计算(特征化)
        2.4.2 LCIA 可选要素
        2.4.2.1 根据基准计算类型参数结果的相对值(归一化)
        2.4.2.2 分组
        2.4.2.3 加权
        2.4.2.4 数据质量分析
    2.5 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2.5.1 重大问题的辨识
        2.5.2 评估
    2.6 竹/木质产品 LCA 指标体系评议
    2.7 生命周期评价软件和评价方法
        2.7.1 SimaPro 分析软件
        2.7.2 生态指数 (Eco-indicator99) 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地板生命周期评价目的范围确定和清单分析
    3.1 研究目的和范围确定
        3.1.1 研究目的
        3.1.2 范围确定
    3.2 清单分析
        3.2.1 基础调研数据
        3.2.2 缺失数据的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生命周期评价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4.1 生态指数法对竹地板的生命周期评价
    4.2 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 LCA 评价
        4.2.1 D 厂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 LCA 影响评价
        4.2.1.1 D 厂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环境负荷构成
        4.2.1.2 特征化
        4.2.1.3 归一化和加权
        4.2.1.4 单一化评价结果
        4.2.2 D 厂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 LCA 结果解释
        4.2.2.1 单一环境负荷指标
        4.2.2.2 损害类型分析
        4.2.2.3 影响类型辨识
        4.2.3 环境影响改善建议
        4.2.4 竹地板与非竹/木质材料环境友好性比较
    4.3 三个厂竹地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LCA 评价比较
        4.3.1 三个厂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 LCA 影响评价
        4.3.1.1 特征化
        4.3.1.2 归一化和加权
        4.3.1.3 单一化评价结果
        4.3.2 三个厂竹地板整个生命周期 LCA 结果解释
        4.3.2.1 重大问题的辨识
        4.3.2.2 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竹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评价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5.1 三个厂竹地板产品生产阶段 LCA 比较研究
        5.1.1 三个厂竹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1.1.1 特征化
        5.1.1.2 归一化和加权
        5.1.1.3 单一化评价结果
        5.1.2 三个厂竹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1.2.1 重大问题的辨识
        5.1.2.2 评估
    5.2 各厂竹地板生产阶段 LCA 研究
        5.2.1 D 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5.2.1.1 D 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2.1.2 D 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2.1.3 D 厂环境影响改善建议
        5.2.2 Y 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5.2.2.1 Y 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2.2.2 Y 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2.2.3 Y 厂环境影响改善建议
        5.3.3 S 厂竹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5.2.3.1 S 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2.3.2 S 厂竹地板的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2.3.3 S 厂环境影响改善建议
    5.3 三个厂竹地板产品各工序生命周期评价比较
        5.3.1 三个厂竹条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3.1.1 特征化
        5.3.1.2 归一化和加权
        5.3.1.3 单一化评价结果
        5.3.2 三个厂竹条生产阶段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3.3 三个厂板坯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3.3.1 特征化
        5.3.3.2 归一化和加权
        5.3.3.3 单一化评价结果
        5.3.4 三个厂板坯生产阶段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3.5 三个厂地板成品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3.5.1 特征化
        5.3.5.2 归一化和加权
        5.3.5.3 单一化评价结果
        5.3.6 三个厂地板成品生产阶段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4 除去运输和培育后三个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评价比较
        5.4.1 除去运输和培育后三个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4.1.1 特征化
        5.4.1.2 单一值评价指标
        5.4.2 除去运输和培育后三个厂竹地板生产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木地板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6.1 研究目的和范围确定
        6.1.1 研究目的
        6.1.2 范围确定
    6.2 清单分析
        6.2.1 基础调研数据
        6.2.2 数据分配
        6.2.3 数据缺失处理
    6.3 实木地板整个生命周期评价
        6.3.1 实木地板整个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6.3.1.1 环境负荷构成
        6.3.1.2 特征化
        6.3.1.3 单一化评价结果
        6.3.2 实木地板整个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6.3.3 实木地板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改善建议
    6.4 实木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
        6.4.1 实木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6.4.2 实木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6.4.2.1 重大问题的辨识
        6.4.2.2 评估
    6.5 实木地板和竹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评价比较
        6.5.1 实木地板与竹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6.5.1.1 特征化
        6.5.1.2 单一化评价结果
        6.5.2 实木地板与竹地板生产阶段生命周期结果解释
        6.5.2.1 生命周期环境行为的比较
        6.4.2.2 环境热点的辨识
    6.6 除去运输和培育后实木地板和竹地板生产阶段 LCA 评价
        6.6.1 除去运输和培育后实木地板和竹地板生产阶段 LCA 影响评价
        6.6.1.1 特征化
        6.5.1.2 单一值评价指标
        6.6.2 除去运输和培育后实木地板和竹地板生产阶段 LCA 结果解释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环境材料中的环境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可持续发展问题
    1.2 环境材料
        1.2.1 环境材料的提出
        1.2.2 环境材料的概念
        1.2.3 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
        1.2.4 环境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3 LCA 方法
        1.3.1 LCA 方法的概念
        1.3.2 LCA 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1.3.3 LCA 方法的技术框架
        1.3.4 国内LCA 方法的发展现状
    1.5 MFA 方法
        1.5.1 MFA 方法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1.5.2 MFA 方法框架
        1.5.3 MFA 与LCA 的比较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总体思路
第二章 环境材料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环境材料概念的探讨
        2.2.1 环境材料的概念
        2.2.2 环境材料的定性判据
        2.2.3 环境材料的定量判据
        2.2.4 环境材料研究的定义
    2.3 环境材料中环境分析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材料研发阶段的环境分析
    3.1 引言
    3.2 以铋替代铅资源供应
        3.2.1 资源供应状况
        3.2.2 金属铅的MFA 分析
        3.2.3 金属铋的MFA 分析
        3.2.4 铅和铋的MFA 分析小结
    3.3 环境影响
        3.3.1 铅的LCA 分析
        3.3.2 金属铋的LCA 分析
        3.3.3 铅和铋的LCA 分析小结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工业生产阶段(企业)的环境分析
    4.1 引言
    4.2 目标和范围定义
    4.3 清单分析
    4.4 数据分析及影响评价
        4.4.1 资源和原材料消耗分析
        4.4.2 能源消耗分析
        4.4.3 环境排放分析
        4.4.4 影响评价
    4.5 钛白粉LCA 数据的其他应用
第五章 工业生产阶段(行业)的环境分析
    5.1 引言
    5.2 目标和范围定义
    5.3 清单分析
    5.4 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LCA 的名录研究
    6.1 引言
    6.2 LCA 方法中的物质名录
        6.2.1 物质名录的作用
        6.2.2 数据来源
        6.2.3 物质名录的整理原则
    6.3 LCA 方法中的其他名录
        6.3.1 单位名录
        6.3.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名录
        6.3.3 国家代码与行政区划名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及工作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1 钛白粉数据收集问卷调查之样表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环境协调性评价(LCA)方法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环境协调性评价[D]. 陶然.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2]LCA在铜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陈静静,李历铨,李彬,吴玉锋,左铁镛. 材料导报, 2017(S2)
  • [3]绿色建材基于LCA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马丽萍,蒋荃,赵春芝. 中国建材科技, 2010(S2)
  • [4]稀土分离过程环境协调性评价[D]. 钟云萍. 江西理工大学, 2010(02)
  • [5]生态设计——建材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技术[A]. 蒋荃,赵春芝,马丽萍. 中国建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集, 2010
  • [6]从铜炉渣中回收铜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李英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03)
  • [7]生态设计——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技术[J]. 蒋荃,赵春芝,马丽萍,刘永民. 中国建材科技, 2009(02)
  • [8]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及其在中国镁工业中的应用[D]. 高峰. 北京工业大学, 2008(08)
  • [9]竹/木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王爱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03)
  • [10]环境材料中的环境分析方法研究[D]. 王春华. 四川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环境协调评价(LCA)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