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

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

一、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论文文献综述)

陈康迪[1](2019)在《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面临困境及治理研究》文中指出传统学徒制(或学徒制),是学徒借助师傅传帮带的方式,获得职业技能或手艺技术的一种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可谓源远流长。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更加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双教育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统一,更加侧重课堂与企业的双场所教学,进而实现设置专业、对接产业、带动就业的最终目标。201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现代学徒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国家人才培养储备战略的高度,旨在进一步推动校企融合、深化产教合作、完善育人机制,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贵州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全国前三位,在“跨越发展、赶超进位”的过程中,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带动就业、培养人才、创新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着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但也应清晰看到,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培育根基较浅、大众认识较淡等内部因素和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标准未统一、长效机制未形成等外部因素掣肘,现代学徒制在贵州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概念,梳理了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综述同时对国外典型的德国“双元制”和日本“现代学徒制”进行借鉴研究,并结合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对现代学徒制的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梳理了贵州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来相关政策,并着重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中“利益相关者、默会知识论、工作本位论”三大理论基础。再次,以贵州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较好、较为典型的5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对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全覆盖调查,详细分析5所试点院校在招生招工方式、课程体系建设、学徒培养具体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5个维度的实施现状,分析5所试点院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而提炼总结试点院校所面临困境。最后,针对5个层面发展困境,以现代学徒制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原因分析,因地制宜提出了“政府层面完善制度、行业层面深度指导、企业层面主体参与、院校层面管理控制和学徒层面自我改变”共5个层面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徐晔[2](2017)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端,存在着供给价值偏差、供给数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多主体精准分析并有效预测需求;拓宽入口以扩大供给总量;产教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养途径;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准确对准需求;推行"双证书"制度优化人才出口,最终实现人才的供需平衡。

高葵芬,童顺平[3](2017)在《新常态下区域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福建省为例》文中指出经济新常态对区域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福建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内在协调性进行学理审视,福建省尚未完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福建特色",是福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根本。应加强理论研究、借鉴经验、提炼特色,强化政府主导、职业院校主体作用,探索新常态下福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色发展道路,以期丰富区域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内容。

魏金玲[4](2016)在《创新发展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文中指出当前,创新发展成为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发展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人的创新活动之中,它有赖于人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的科学素质的提升。针对目前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力培育公众科学精神,有效扩大科普的受众面,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加强大众传媒对科学知识的传播能力,加强科技场馆建设等几点思考。

陈力涵[5](2016)在《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在国家政策和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下,2012年教育部先后批准成立了国家开放大学和五个省级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型大学,其全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模式引起了国内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多视角及不同层面的研究。作者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的梳理,从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特征、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以供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参考。

蔺艳娥[6](2016)在《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到目前为止,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三种模式。它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网络教育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质量保障并不是一个产品或结果,而是一个流动的持续过程。从较宽泛的意义讲,教育一经产生就有了某种形式的质量保障活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起监控和调节作用。我国远程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质量保障活动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运行机制。函授教育在我国大规模发展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函授教育质量保障实践包括严格的输入、输出办学模式,教育政策的规范引导以及教育评估监督;其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办学思想、教材建设、师资建设、自学与面授以及函授站管理等方面。广播电视教育的繁荣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广播电视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举措有“五统一”质量管理模式、教育政策引导规范、教育评估和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其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质量保障要素的讨论上,包括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六要素说、八要素说和“五统一”质量管理模式等。网络教育始于1999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方式有教育政策规范引导、教育评估监督、年报年检制度、网络统考制度、部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其理论探讨集中体现在远程教育质量观的讨论、远程教育质量保障标准与要素的讨论、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的讨论等。在这三种模式发展过程中,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脱离的一面;明显地表现出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的双向互动关系。理性地总结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互动过程,其成就集中表现在:实践发展推动人们认识与观念的深化,教育政策对实践发展起到指引、调节与规范作用。但是,其存在问题必须予以重视,主要表现为:理论发展的依附性导致实践的无根性,理论发展滞后导致实践的盲目性,实践发展遵循外生型路线,实践主体之间力量的消解削弱了实践效力及其向理论的转化。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远程教育学科基础理论薄弱,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研究缺乏独立性,缺乏对国外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转化应用程序的研究,远程教育实践的行政主导色彩浓厚,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之间存在着隔阂。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有利于远程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此,本研究初步构建了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机制。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构成一个互动系统,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实践、教育中介、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主体、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实践主体构成系统要素,而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系统各要素的固有特性及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这一系统中,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发展应具备科学化、体系化、本土化、独立化、时代化特征;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发展应走向专业化、自治化、独立化;教育中介联结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在国家、群体、个体层面分别是教育政策、规章制度、行为规则;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主体应提高专业素养、深入研究实践、变革研究方法;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实践主体应强化反思意识与能力,强化理论素养与思维能力,强化理论综合应用能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统一的理念、认识、意志与行动。在此基础上,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与对话,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其互动系统运行具有整体性、有机性、结构性、动态性特征。

华艳娇[7](2016)在《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也即将面临巨大挑战。教师教育在我国的能力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教育质量,教师教育是国家的希望。同时,教师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重任,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公平、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学校的进步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合理健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培育优秀教师的关键。在高等师范院校建立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结合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国内、省内及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具体发展实际,并结合云南省教师教育的发展特点以及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具体问题,从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深入剖析目前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具体构成,再针对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提出理性思考。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从根本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理论层面,云南师范大学尚未形成统一的现代教师教育理论基础;二是在管理层面,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尚不成熟,没有形成健全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三是在政策层面,现代教师教育的政策环境不配套,还需不断完善教师教育顶层政策文件设计;四是在实践层面,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层面有待完善。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问题分析,找到合理构建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正确路径,提出适合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构想,以期对今后云南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王春晓[8](2016)在《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各国相继开展了多种终身学习活动。随着国际社会对此关注的提高,与之相关的活动愈益兴盛。美国首先提出的成人学习庆祝活动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效仿,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终身学习活动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项重要的终身学习活动。“终身学习活动周”作为一项宣传和庆祝终身学习的重要活动,是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的实践,也是对理论进行完善的重要探索。国内外学者虽有对该活动的研究,但多停留在对当地活动的简单介绍和活动汇报等方面,且尚未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也不曾有学者做过该方面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的,一方面期望能够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缺,另一方面期望能够进一步宣传和推进“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实践。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活动参与法和交流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比较研究为视角,从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在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现状的基础上,在关注和学习两国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活动成效等四个维度对两国的“终身学习活动周”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研究,对“终身学习活动周”产生了如下新认知:一、“终身学习活动周”是对终身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成果展示;二、“终身学习活动周”是扩大终身学习影响的重要载体;三、“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成功举办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策略。

戴汉冬[9](2016)在《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实现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尝试,其本质和关键在于课程的衔接。中本贯通课程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内涵衔接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以上海市中本贯通基本情况及其课程衔接现状为切入点,以“研究问题—现状分析—理论依据—原则探究—必要分析—可行分析—技术路径—条件保障—实践策略—总结反思”为基本研究思路,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从中观和微观层面着手,探寻“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课程有效衔接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后续更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全文共分为六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界定了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完成研究所需要的具体方案。第二章,“中本贯通”基本情况及其课程衔接现状分析。本章首先是基于贯通情况、生源状况、培养特点和培养流程等方面,对中本贯通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的描述和分析;其次是对中本贯通的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程模块与学分学时等涉及课程衔接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章,“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本章首先是从中本贯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中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探析了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政策环境、中本合作基础、专业自身条件、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需求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了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可行性。第四章,“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和原则探究。本章主要是基于职业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和终身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规律,参照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和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对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据此提出了能力本位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目标对应原则、模块衔接原则等中本贯通课程衔接所应当遵循的几大原则。第五章,“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路径、保障及其策略。本章主要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几个方面探析了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并提出了需要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编织机制、覆盖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系统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动态灵活的弹性学制和学分管理制等作为课程有效衔接的条件保障,最后从衔接的逻辑、路径和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实践策略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反思。本章首先是对全文所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概括,其次深入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具体方向。

王振华[10](2013)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指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也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院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方式转变为出发点,找准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从办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发挥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作用。

二、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面临困境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现代学徒制
        1.2.2 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1.2.3 人才培养模式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及启示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2 政策依据与理论基础
    2.1 政策依据
        2.1.1 国家实施的政策
        2.1.2 贵州实施的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默会知识论概述及运用
        2.2.2 工作本位学习概述及运用
        2.2.3 利益相关者概述及运用
3 贵州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问卷设计及信效度分析
    3.2 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满意度总体情况分析
    3.3 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与招工方式情况分析
    3.4 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3.5 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培养模式情况分析
    3.6 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3.7 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评价体系情况分析
    3.8 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面临困境分析
        3.8.1 试点院校在政策层面的困境
        3.8.2 试点院校在行业层面的困境
        3.8.3 试点院校在企业层面的困境
        3.8.4 试点院校在自身层面的困境
        3.8.5 试点院校在学徒层面的困境
4 贵州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面临困境原因分析
    4.1 政府层面
        4.1.1 现代学徒制实施具体模式难定
        4.1.2 现代学徒制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4.1.3 社会认同感低
    4.2 行业层面
        4.2.1 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
        4.2.2 尚未建立健全利益相关者交流平台
    4.3 企业层面
        4.3.1 企业参与度不高、不深
        4.3.2 企业“留人难”
    4.4 学校层面
        4.4.1 师资资源分布不均衡
        4.4.2 学校对现代学徒制重视不够
    4.5 学徒层面
        4.5.1 学生积极性不高、认识狭隘
        4.5.2 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5 贵州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治理对策及建议
    5.1 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
        5.1.1 完善立法和资金保障机制
        5.1.2 扩大试点范围,建立现代学徒制国家标准
        5.1.3 制定改善企业参与度的倾斜政策
    5.2 行业层面的深度指导
        5.2.1 搭建利益相关者交流平台
        5.2.2 积极发挥协会及职教集团的作用
        5.2.3 推进行业企业主导办学力度
    5.3 企业层面的主体参与
        5.3.1 开展校企师资交流与实务精研
        5.3.2 探索企业人才储备机制
        5.3.3 改变观念、加强自身实力
    5.4 院校层面的管理控制
        5.4.1 完善校企管理平台,加强对学生管控
        5.4.2 鼓励教师产业深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吻合度
        5.4.3 明确标准,建立健全双导师队伍建设
        5.4.4 校内引进企业,建设实训基地
        5.4.5 建立鼓励机制,引导校企双方“双线”育人
        5.4.6 创造舆论,引导舆论,强化舆论
    5.5 学徒层面的自我改变
        5.5.1 改变学习态度,加强自我认识
        5.5.2 做好职业规划,加快自身成长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B:“现代学徒制”实施满意度调查问卷(社会版)
    附录C:现代学徒制实践现状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一)产教深度融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
    (二)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受教育需求
    (三)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确保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性、融通性
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体系供给存在价值偏差
    (二)职业教育体系供给数量不足
    (三)职业教育体系供给质量不高
    (四)职业教育体系供给结构失衡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多主体精准分析并有效预测需求
    (二)拓宽入口以扩大供给总量
    (三)产教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养
    (四)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准确对准需求
    (五)推行“双证书”制度优化人才出口

(3)新常态下区域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福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路径
二构建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难点
    (一)如何形成提炼“福建特色”是福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
    (二)福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整、不健全,对福建特色形成产生巨大阻力
    (三)新技术革命要求对福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出新的挑战
    (四)立足于福建的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体系构建的实践需要
三构建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几点思考
    (一)加强立足于福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引领体系科学发展
    (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和其他省域建设经验,有效推进体系建设
    (三)立足省情,主动探索福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道路
    (四)强化福建省各级政府引领力,凸显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五)加强内涵建设,凸显职业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主体地位

(4)创新发展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素质的涵义
二、公众科学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公众科学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
        2、教育方面的原因
        3、经济方面的原因
三、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培育公众的科学精神
    (二)有效扩大科普的受众面
    (三)形成各司其职,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全社会加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氛围
    (四)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五)加强大众传媒对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传播能力
    (六)加强科技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

(5)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二、研究成果内容分析
    (一)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及条件分析
        1. 背景分析
        2. 条件分析
    (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特征
        1. 重视基本理论研究
        2. 重视学校内涵建设
        3. 重视管理机制创新
    (三)国家开放大学发展的趋势分析
    (四)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结语

(6)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 教育质量对远程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关系既重要又复杂
        (三)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丰富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四) 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的结合将为促进本职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内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二) 国外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三) 对国内外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研究的评价
    四、概念界定
        (一) 远程教育质量保障
        (二) 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
        (三) 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实践
        (四) 互动关系
    五、理论基础
        (一) 毛泽东的认识论与实践论
        (二)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三) 系统论
        (四) 哲学解释学理论
    六、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七、创新与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萌芽期
        (二)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初创期
        (三)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繁荣期
        (四) 我国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期
    二、我国三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 函授教育及其特征
        (二) 广播电视教育及其特征
        (三) 网络教育及其特征
    三、我国远程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二) 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为我国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四) 为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重要方式
    四、我国远程教育历史发展中的质量保障机制及其意义
        (一) 远程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质量保障机制
        (二) 远程教育发展中质量保障的意义
第三章 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一、函授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发展
        (一) 严格的输入、输出模式
        (二) 函授教育政策法规的规范
    二、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探索
        (一) 端正办学思想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 加强函授教材建设
        (四) 强化自学和面授辅导
        (五) 加强函授站管理
    三、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 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相互促进
        (二) 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相互错位
第四章 广播电视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一、广播电视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发展
        (一) 教育质量“五统一”模式的构建
        (二) 政策法规指导与规范办学质量
        (三) 学生调查与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
    二、广播电视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探索
        (一) “三要素说”的提出
        (二) “四要素说”的探讨
        (三) “六要素说”的讨论
        (四) “八要素说”的完善
        (五) 教育质量“五统一”模式的构建
    三、广播电视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 广播电视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相互促进
        (二) 广播电视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相互错位
第五章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一、网络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发展
        (一) 政策主导与规范下的曲折发展
        (二)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三) 电大系统的“五要素”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四) 教育教学评估实践
        (五) 年报年检制度的实施
        (六) 网络统考制度的实施
    二、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探索
        (一) 网络教育质量观的讨论
        (二)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要素与标准的讨论
        (三)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的讨论
    三、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相互促进
        (二)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相互错位
    四、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一)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发展趋势
        (二)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一、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理性总结
        (一) 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成就
        (二) 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远程教育学科理论基础薄弱
        (二) 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研究缺乏独立性
        (三) 缺乏对国外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转化应用程序的研究
        (四) 远程教育实践发展行政主导色彩浓厚
        (五) 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之间存在隔阂
    三、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一) 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系统的构建及其要素分析
        (二) 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系统运行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基于国际上对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关注
        二、基于我国对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关注
        三、基于云南师范大学对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现实需要的关注
        四、基于个人的学术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文献研究综述
        二、国内关于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文献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教育
        二、教师教育体系
        三、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国立西南联大时期职前教师教育(1938-1946)
        一、明确职前教育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二、规定入学资格和修业年限
        三、设置合理的学科课程专业体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国立西南联大时期职前教师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节:国立昆明师院、昆明师范学院时期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对独立的教师教育(1946-1984)
        一、重新确立培养目标
        二、调整院系设置,推进课程改革
        三、加强职前、职后师资队伍建设
        四、国立昆明师院、昆明师范学院时期教师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时期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1984-至今)
        一、紧跟国家步伐,不断提高办学层次
        二、优化资源配置,开展教学改革
        三、传承联大精神,推进基础教育发展
        四、云南师范大学时期教师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现状
        一、学院及专业设置情况
        二、学生及教师整体情况
        三、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情况
        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情况
        五、教师教育学术支持平台建设情况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机遇与挑战
        一、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二、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机遇
        三、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二、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开放化和多元化原则
        二、一体化和终身化原则
        三、信息化和国际化原则
        四、专业化和系统化原则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
        一、明确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
        二、树立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目标
        三、确定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目标
    第四节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构建立体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三、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四、建立现代教师资格制度
    第五节 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体系
        二、制度保障:规范管理,健全现代教师教育规章制度
        三、组织保障:整合资源,成立教师教育学部
        四、经费保障:加大对教师教育工作经费保障力度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8)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终身教育
        二、终身学习
        三、“终身学习活动周”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成果与不足
第三章 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
        一、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二、从“学习节”到“终身学习活动周”
    第二节 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
        一、中国终身学习状况
        二、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
    第三节 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
        一、澳大利亚终身学习状况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
第四章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与分析(上)
    第一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目的比较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目的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目的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目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内容比较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内容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内容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内容比较与分析
第五章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与分析(下)
    第一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策略比较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策略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策略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策略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成效比较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成效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成效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成效比较与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语
    第一节 对“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再认知
        一、“终身学习活动周”是对终身学习的政策支持和成果展示
        二、“终身学习活动周”是扩大终身学习影响的重要载体
        三、“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成功举办,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策略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三、相关网站
科研成果
后记

(9)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研究
        二、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
        三、关于研究文献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中本贯通
        二、课程衔接
    第四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本贯通”基本情况及其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本贯通”的基本情况
        一、贯通情况
        二、生源状况
        三、培养特点
        四、培养流程
    第二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分析
        二、课程开发分析
        三、课程设置分析
        四、课程模块分析
        五、学分学时分析
第三章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一、课程衔接是实现中职与本科有效贯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中本贯通课程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
        三、中本贯通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中本贯通课程衔接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诉求
    第二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可行性
        一、中本课程衔接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合作基础
        二、中职与应用本科在专业和课程上具备可衔接性
        三、中本课程衔接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需求
第四章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和原则探究
    第一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基本规律
        二、终身教育理念
        三、认知发展理论和技能形成规律
        四、国家资格框架
        五、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第二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原则探究
        一、能力本位原则
        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目标对应原则
        四、模块衔接原则
第五章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路径、保障及其策略
    第一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
        一、“中本贯通”培养目标的衔接
        二、“中本贯通”课程开发的衔接
        三、“中本贯通”课程设置的衔接
        四、“中本贯通”课程结构的衔接
        五、“中本贯通”课程内容的衔接
        六、“中本贯通”课程标准的衔接
    第二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条件保障
        一、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编制机制
        二、建立覆盖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
        三、建立系统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
        四、建立动态灵活的弹性学制和学分管理制
    第三节 “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实践策略
        一、课程衔接的逻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依据
        二、课程衔接的路径:对中本课程进行整体化设计
        三、课程衔接的方式:保持中本课程的相对完整性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 依托行业优势, 服务区域经济, 彰显办学特色
    (二) 调整专业设置, 适应地方产业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三)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立体式课程结构体系
    (四) 推进产学研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 促使高职教育与自考本科教育衔接, 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 政府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导者
    (二) 行业组织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
    (三)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

四、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面临困境及治理研究[D]. 陈康迪.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 徐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06)
  • [3]新常态下区域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福建省为例[J]. 高葵芬,童顺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01)
  • [4]创新发展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A]. 魏金玲. “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2016
  • [5]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J]. 陈力涵. 考试周刊, 2016(89)
  • [6]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研究[D]. 蔺艳娥. 陕西师范大学, 2016(11)
  • [7]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 华艳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研究[D]. 王春晓.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9]职业教育“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戴汉冬.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
  • [10]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王振华.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6)

标签:;  ;  ;  ;  ;  

关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