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盐碱区耐盐植物筛选试验研究

重盐碱区耐盐植物筛选试验研究

一、重盐碱区耐盐植物筛选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梦雨[1](2021)在《不同植物与填料耦合强化人工湿地净化含盐水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含盐水不断增加,水生态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人工湿地可有效生态治理含盐水,然而盐分增加对系统内植物、微生物发挥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以生态化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耐盐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将传统填料石英砂与新型碱矿渣材料组合作为填料,构建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研究不同系统运行条件、不同盐度梯度(低盐水、高盐水)与不同填料层级配置对植物型人工湿地净化性能的影响,来优化人工湿地最佳运行条件,筛选适宜的耐盐植物,探寻碱矿渣材料最佳层级配置。并通过分析植物体内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与组成分析、功能性表达与电镜扫描等方面,探讨植物协同碱矿渣材料强化型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分析碱矿渣材料在系统中的作用,旨在实现人工湿地耐盐植物库的优选,缓解盐度胁迫,以期强化微生物挂膜,实现微生物内部结构优化,提升人工湿地长期稳定性与适用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显示如下:(1)低盐梯度下,分析预实验筛选后的三种植物(美人蕉、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对低盐水净化研究显示,当HRT=4天时,C/N=3:1条件下,CW-Sp装置对总氮、总磷、COD去除率均达到最佳,为95.56%、95.46%、63.61%,且最耐受盐胁迫浓度为1‰,互花米草装置耐盐性优于海三棱藨草优于美人蕉;植物酶活性与微生物分析,发现CW-Sp植物体内POD、CAT、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丙二酮最低,表明植物遭受逆境伤害较低,抗干扰能力强;同时该装置,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加入的碱矿渣材料的装置内微生物比例得到有序优化,微生物未出现明显优势种群,可协同发挥各菌种优势,以防优势菌种恶意繁殖。(2)高盐梯度下,各植物装置对滨海高盐水净化结果表明,在高盐度胁迫下,CW-Sc装置在盐度为15‰、C/N=4:1,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为45.38%、78.89%、50.32%。碱矿渣材料可协同植物一定程度可诱导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提升植物体内蛋白与保护酶活性含量,增强海三棱藨草面对盐胁迫时的抵抗能力;各植物根系微生物与填料表面微生物表明,CW-Sc装置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最佳,碱矿渣材料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根际革兰氏阴性菌与杆菌的比例,有序优化微生物群落比例和分布,协同发挥各菌种优势,提升微生物COG功能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3)填料对植物强化型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中,HRT=4 d,各植物净化效果最佳,且铺设碱矿渣材料的装置净化效果优于无碱矿渣材料装置。处理浓度1‰低盐水、C/N=4:1时,CW-Sp-UL对TN、TP净化效果最佳,为85.48%、91.30%,在C/N=5:1时,COD去除最佳为64.09%;处理15‰高盐水,C/N=5:1时,CW-SpUL装置对TN、TP及COD净化效果最佳,分为69.50%、70.73%、41.76%。同时碱矿渣材料的铺设能诱导CW-Sp-UL的SOD与总蛋白产生,减少在盐度胁迫下受损害程度,增强植物抗盐性。CW-Sp-UL装置中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图表明微生物密度较大、菌体生物膜也较丰富;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PcoA分析表明,碱矿渣材料可增加石英砂表面微生物富集,提升特种功能菌种比例,优化微生物空间结构,不仅为系统提供高孔隙载体,增强微生物富集,同时可缓解传统人工湿地较低层微生物缺乏等限制。因此植物-填料耦合强化型人工湿地,可有效作为生态化的二级处理工艺净化含盐水,拓宽该植物与填料耦合的强化型人工湿地净化低盐水、滨海水且近海水域的适用范围,为含盐水治理提供一定理论与技术支撑。

陈涛[2](2020)在《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的污染与修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层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兴能源,在开采过程中伴随大量高矿化度的采出水,若得不到正确的处理会造成严重土壤污染,从而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是目前煤层气开采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论文以晋西某煤层气井场为研究区,采用微观分析法与剖面比较法,辨析该区煤层气采出水中污染土壤的主要离子,分析其对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盆栽模拟法,筛选出对污染元素具有吸附作用的优势树种,评价其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能力,研究结果将为该区煤层气开采过程中采出水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的影响方面。研究区煤层气采出水漏排水体周边土壤受到污染,受污染土壤中K+、HCO3-、SO42-含量与未受污染土壤背景值接近,而p H值、Na+、Cl-含量整体明显高于未受污染土壤,表明Na+、Cl-为该井场煤层气采出水污染土壤的主要离子。2.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方面。(1)垂直方向上,Na+、Cl-含量在0-10cm深度受污染土壤中最高,10-30cm深度最低,30-70cm范围内含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水平方向上,0-10cm深度受污染土壤Na+、Cl-含量在水平方向上数值差异很大但无明显变化规律,10-30cm深度呈现出靠近漏排水体处含量较高且变化明显,随剖面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而趋于平稳,30-70cm深度呈现出随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在距漏排水体90-100cm处p H值、Na+、Cl-含量仍然高于未受污染土壤,表明该漏排水体中的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水平范围大于100cm。3.受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方面。(1)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连翘、柽柳、紫穗槐、花椒树为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显示,柽柳成活率100%、植株形态无异常、发育受抑制程度较低,紫穗槐成活率100%、植株形态在试验末期出现异常、发育受抑制程度中等,花椒树成活率66%、成活植株形态无异常、发育受抑制程度中等,连翘成活率0%、植株形态在试验中期出现异常、发育受抑制程度较大;(2)植物对受污染土壤中Na+、Cl-含量的降低比率显示,0-5cm深度土壤Na+含量的降低比率依次为花椒树>柽柳>紫穗槐>连翘,Cl-含量的降低比率为紫穗槐>花椒树>连翘>柽柳。5-10cm深度,Na+含量的降低比率为花椒树>连翘>柽柳>紫穗槐,Cl-含量的降低比率为柽柳>紫穗槐>花椒树>连翘;(3)综合分析植物在污染土壤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对Na+、Cl-含量的降低比率可知,柽柳、花椒树是修复受污染土壤效果优良的树种;紫穗槐较前两者略弱,但在考察指标的两个方面表现均衡;连翘表现最差,不适合用作修复植物。4.植物生态修复能力方面。(1)栽培于受污染土壤中的柽柳、紫穗槐叶片Na+含量分别为未受污染土壤对照组含量的1.42倍、7.54倍,且柽柳叶片Na+含量为紫穗槐的17.43倍,说明柽柳对污染土壤中Na+的吸收和运转能力强于紫穗槐;(2)采用主成因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4种试验植物修复受污染土壤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显示,其强弱顺序为柽柳(Dav=0.701)>花椒树(Dav=0.630)>紫穗槐(Dav=0.564)>连翘(Dav=0.232),该综合评价值强弱顺序与修复污染土壤效果优良树种的筛选结果一致。

王莹,穆丹,梁英辉,李青楠,王楠,郜佳鹏,刘迪[3](2020)在《黑龙江省耐盐植物筛选及绿化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研究对黑龙江省耐盐植物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调查,共筛选出耐盐植物87种,隶属26科60属。并对筛选植物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分析,对部分耐盐野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绿化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黑龙江省盐碱地应用耐盐植物进行土壤改良、植被恢复与控制水土流失等提供理论依据。

邹明哲[4](2017)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吹填盐碱土科研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在此背景下,对盐碱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良利用和景观营造,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天津临港经济区科研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将天津本土历史文化特色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结合,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本论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法,对天津临港经济区科研示范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探:1.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分析,积累了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2.通过对不同特色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盐碱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和要点,并将其运用到天津临港经济区科研示范区的规划设计中。3.提出了科研示范区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规划原则和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了集耐盐碱植物科普教育、科研示范、苗圃生产和观光游憩于一体的科研类园区,为临港经济区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也为其它科研类园区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4.在搜集整理北方滨海地区的耐盐碱植物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规划设计,针对不同盐碱度、不同场所用途选择耐盐碱植物,设计出相应的植物配置方案,为北方滨海地区盐碱地上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科研示范区的规划与建立将吹填盐碱土的土壤改良技术与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相结合,推进了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实现了美观性、生态性、参与性、科普教育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张捷[5](2014)在《菊芋用于寒区盐碱地公路绿化的研究及景观评价》文中提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公路大部分建设在盐碱地域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处于重度盐碱地域。长期以来,盐碱地公路的绿化一直是个难题。由于缺乏优质的绿化植物,大部分路段植被低矮,严重路段护坡裸露,不仅难以有效保护公路路基,更缺乏绿化美感。本研究针对前期研究证明适于松嫩盐碱草地植被恢复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L.),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肇线杜蒙段上开展了应用于盐碱地公路绿化的品系筛选和耐尾气试验,确定了适于轻盐碱路段和重盐碱路段的菊芋品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种植确定了最佳种植方式,而后分别针对弱盐碱路段、轻盐碱路段、重盐碱路段设计了以菊芋为主的绿化植物配置方案并在林肇线杜蒙段上实施,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绿化效果进行了景观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前期筛选出的适宜于松嫩盐碱草地的6个菊芋品系(DL-1-DL-6),在盐碱地公路边坡上均可正常生长。轻度盐碱路段上DL-2品系表现最佳。重盐碱路段上,各品系的生长状况明显变差,但DL-5品系表现较好。2.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汽车尾气熏气实验结果表明,6个菊芋品系均有较强的耐尾气能力,与公路绿化常用植物波斯菊(秋英Cosmos bipinnata Cav.)的耐尾气能力相近。3.应用菊芋绿化盐碱路段边坡的最佳方式是秋季种植,穴播,株距100cm,行距50cm。4.菊芋在弱盐碱路段可与银白杨(Populus alba L.)、新疆杨(P. opulus alba L. var. pyramidalis Bge.)、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等木本植物及波斯菊、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等草本植物配置成乔、灌、草三层的复合结构形式,形成相对较为丰富的公路景观。在轻盐碱路段,可与紫穗槐、枸杞(Lycium chincnse Mill.)等较耐盐碱灌木及草本波斯菊、马蔺等配置成灌木、草本两层的结构形式。在重盐碱路段,只有草本植物可以生长且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几乎只有菊芋、马蔺,其中菊芋的观赏性最佳。5.运用AHP法和特尔菲法,构建了4层17个评价指标的景观评价体系,对以菊芋为主要绿化植物的盐碱地公路边坡绿化效果进行了景观评价。弱盐碱路段,综合评分为8.1253,景观质量等级为I级,属于景观质量优秀;轻盐碱路段,综合评分为7.2758,景观质量等级为II级,属于景观质量良好;重盐碱路段,综合评分为5.8942,景观质量等级为III级,景观质量一般。

肖克飚[6](2013)在《宁夏银北地区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机理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盐碱化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胁迫因素之一,盐碱土改良利用长期以来也是全球退化土地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改良利用的核心是减少土壤有害盐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环境。针对传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盐碱地改良和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需求的问题,探索新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成为急切解决的科学难题。当前,以耐盐植物利用为核心的技术被普遍认为是未来盐碱地改良修复和高效利用的突破口。本文为探求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改良效果及其机理,在宁夏银北地区以盐碱荒地为对照,选取3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耐盐植物(柽柳、苇状羊茅、油葵),从土壤、植物两方面入手进行试验研究。经过3年(2008-2010)的试验,观测分析了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盐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耐盐植物对盐分的吸收、运移的及其生物学响应等。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耐盐植物对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明显。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逐年减少,土壤孔隙度明显增加。改善的土层顺序为0-20cm>20-40cm>40-60cm。与对照相比,柽柳、苇状羊茅、油葵0-20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14.04%、15.73%和10.11%,土壤孔隙度增加了15.05%、18.50%和10.45%。对土壤物理性状改善能力为:柽柳>苇状羊茅>油葵。苇状羊茅和油葵对0-40cm土层物理性状改善明显,柽柳对0-60cm土层物理性状改善明显。土壤水分分布表明,耐盐植物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春季土壤返盐,增加秋季盐分向下淋洗;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入渗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柽柳>苇状羊茅>油葵。三种耐盐植物作用下的土壤,通过物理性质的改善,与植物的覆盖、对水分的吸收,改变了土壤水盐的运动方向,抑制了盐分的上升,且盐分向下淋洗作用增强,利于土壤耕层排盐。(2)耐盐植物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均呈增加趋势,增幅顺序为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各土层的盐分呈现波动状降低,后一年春季大于前一年秋季,即春季返盐现象较为严重。土壤返盐程度为0-20cm>20-40cm>40-60cm。土壤全盐含量降低为0-20cm>20-40cm>40-60cm、柽柳>苇状羊茅>油葵。耐盐植物根系作用区土壤营养成分均呈现波动状变化趋势,播种前高于收获后;柽柳对土壤中的碱解氮总体具有富集作用,而苇状羊茅和油葵对碱解氮消耗较大,需要及时施用氮可提高其改良效果。柽柳和油葵可以促进土壤中缓效磷向速效磷转化,而种植苇状羊茅需要及时施磷肥可提高其改良效果。油葵作用下的土壤含钾量略有上升,苇状羊茅和柽柳作用下的土壤则呈现相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经过改良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固持的钾素得到释放,因此盐碱土中的钾的释放、肥力的发挥与全盐含量密切相关;碱化度变化均随治理时间的延长呈现波动状减少趋势。油葵第一个生长期亚表层出现代换性钠离子“聚集”现象,表明浅层翻耕、耙磨对土壤洗盐效果不明显,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才是洗盐的前提条件。(3)耐盐植物对盐碱土微生物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微生物环境的改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土壤全盐、容重和碱化度均与土壤细菌、真菌呈显着负相关。说明盐碱胁迫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环境的良好发展。有机质、速效钾分别与碱解氮、速效磷、真菌、放线菌呈显着正相关,表明增加土壤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由此可知,盐碱地改良目标就是降低盐分含量、容重,增加土壤通透性和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态环境。(4)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全盐含量与耐盐植物出苗(返青)率呈线性负相关。从连续3年的出苗(返青)率可以看出,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少,土壤结构逐渐改善;从相对生长速率(RGV)和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综合来看,三种植物的耐盐性能为:苇状羊茅>柽柳>油葵。一年生经济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其生物量的增加可更清楚地反映治理效果。(5)初步得出各盐基离子在植物根茎叶中的分配比例(Cl-在柽柳、苇状羊茅和油葵体内根茎叶分配比例分别为:1.7:1:7.0、0.5:1:2和0.3:1:0.3;Ca2+分别为:1.5:1:4、4.7:1:2、1:1:5;K+分别为:1.4:1:2.1、0.6:1:1.5和0.2:1:1;Na+分别为:1.3:1:2.2、5:1:1.3和2.5:1:0.8)。柽柳对Na+的主动吸收、运输能力很强,柽柳更适合在含Na+高的盐碱土上种植。计算出耐盐植物对土壤盐分的主动吸收量。计算出三种耐盐植物(柽柳,苇状羊茅和油葵)的“吸收运移脱盐率”(分别为0.8%、2.0%和4.3%)和“增渗抑蒸脱盐率”(分别为81.1%、65.9%和46.8%)。所以,土壤盐分的降低不但与水分的淋洗有关,而且与耐盐植物的吸收亦有密切关系。植物对盐分的主动吸收、运移,使其在众多改良措施具有不可替代性。测试得出柽柳对盐碱土土壤性质影响的“作用范围”,并提出柽柳的密植度及种植方式——株行距80cm×80cm,且为“品”字形交错栽植为宜。综上所述,种植耐盐植物是盐碱土改良的有效途径,即可以改良土壤理化、微生物性质,又可对盐分的主动吸收、运移,且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性。另外,复合耐盐植物改良措施、耐盐植物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等措施将会取得更为显着的改良效益。

黄生林[7](2013)在《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植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迅猛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更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保护耕地、开垦荒地以及围海造陆等方法在不断的实施和推广。我国大中型城市大多位于滨海地区,这就让围海造陆在我国更具有可行性;同时,大中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更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在生境恶劣的滨海盐碱土上进行绿地景观建设是十分困难和艰巨的工作。在此,本文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综合、盐碱地治理成功案例的收集,并进行实地调查取样,详细论述滨海城市开发盐碱地景观绿化建设问题。论文首先解析了“盐碱土”及“盐生植物”概念,介绍了相关的分类,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治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然后通过对杭州湾新区的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植被情况、经济状况等方面翔实背景资料的分析,总结出该研究区绿地景观建设的“三大”主要限制因素,即“植物”、“土壤”和“水”。同时也指出了该区域绿地景观建设的优势所在:有利的国家政策导向及经济支撑、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土地资源。随后从杭州湾新区盐碱地景观绿化的总体思路,以及先后经历的纯客土种植、纯原土种植、客土与原土相结合种植三个阶段具体的盐碱地治理措施出发,对其经济技术成本和景观效果分别作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杭州湾新区盐碱地景观绿化植物的调查研究表明,滨海盐碱地的绿化虽然难度大,但只要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和立地条件,用合理的治盐技术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技术,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园林植物盐碱地原土种植,实现绿化和美化是可以办到的。同时通过研究,筛选出一批适合盐碱地绿化的景观植物。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杭州湾新区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为更大范围的滨海地区盐碱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刘西岭[8](2012)在《山东潍坊滨海耐盐碱植物绿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潍坊滨海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通过对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调查以及绿化工程项目上耐盐碱植物种植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总结了适宜潍坊滨海的耐盐碱植物品种及采取的种植方法,以期为滨海盐碱地绿化提供参考。

解廷禄[9](2012)在《山西省北盐池村盐渍地景观生态修复研究》文中认为土壤盐渍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方面,盐渍化的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由于其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地质土壤条件,在冲积平原低洼地段,地表积盐严重。盐渍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论文以盐生植物在恢复盐渍地的作用为出发点,以期设计一个有较强净化土壤盐分的生态系统。在这一基础上,引入时间的维度,通过人为有效干预植物群落演替,分步实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重建的双重目标。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论文首先对山西北盐池村盐渍地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及分布进行识别和分类,保留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群落及生境,挑选可供景观恢复使用的植物种类。(2)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初步选出山西北部常见的盐生植物。然后,通过耐盐能力、吸盐能力、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对所选的盐生植物进行分析。(3)在此基础上,以对盐渍土壤有较强净化能力和较强的耐盐能力为原则,搭配先驱植物群落及演替植物群落。(4)结合北盐池村场地现状地形、植被分布、雨水汇集、盐渍分布状况对场地进行设计:对现状地形进行优化设计,满足土壤排盐和疏导场地雨水的要求;参照地形水位情况,优化先驱盐生植物群落生境,处理好旱生、中生、湿生植物的空间关系;按照植物演替规律,对演替植物群落进行设计,营造具备持续更新能力的盐生植物生态系统;最后结合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休憩需要,设计相应的功能节点,完成设计。

刘寅,贾黎明,张博,马晨[10](2011)在《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筛选及耐盐性评价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耐盐植物的筛选可为滨海盐碱地绿化提供适宜树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植物耐盐能力评价是耐盐植物引种、育种和筛选的基础,对我国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评价的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系统总结,综述国内外耐盐植物筛选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出可用于滨海盐碱地绿化的植物耐盐水平和阈值,以期为广泛而系统的耐盐植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二、重盐碱区耐盐植物筛选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盐碱区耐盐植物筛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植物与填料耦合强化人工湿地净化含盐水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人工湿地系统研究进展
        1.2.1 人工湿地概述
        1.2.2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机理
    1.3 湿地中盐度胁迫影响
        1.3.1 盐度胁迫对植物影响
        1.3.2 盐度胁迫对微生物影响
    1.4 优化湿地净化效果分析
        1.4.1 耐盐植物的选择
        1.4.2 基质优化与填充配置
        1.4.3 碳源
        1.4.4 影响因子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盐度对植物强化型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人工湿地装置搭建
        2.1.2 实验设计与运行
        2.1.3 检测方法
        2.1.4 数据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低盐水
        2.2.2 滨海高盐水
    2.3 本章小结
        2.3.1 低盐水
        2.3.2 滨海高盐水
第三章 填料对植物强化型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装置搭建
        3.1.2 实验设计与运行
        3.1.3 检测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质结果分析
        3.2.2 植物酶活性结果分析
        3.2.3 电镜扫描分析
        3.2.4 微生物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2)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的污染与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煤层气采出水研究进展
        1.2.2 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的污染研究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试验土壤取样
        2.1.3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2.2 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研究
        2.2.1 供试土壤
        2.2.2 试验植物的栽培和取样
        2.2.3 土壤和植物理化指标测定
        2.2.4 植物修复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2.3 试验数据分析
第三章 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的影响
    3.1 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离子的分析
    3.2 主要污染离子、pH值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
        3.2.1 土壤含水率对Na~+、Cl~-含量及p H值的影响
        3.2.2 0-30cm深度土壤污染离子积聚影响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
    4.1 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垂向分布规律
        4.1.1 土壤含水率和pH值的垂向分布
        4.1.2 土壤Na~+、Cl~-的垂向分布
    4.2 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水平分布规律
        4.2.1 土壤含水率和pH值的水平分布
        4.2.2 土壤Na~+、Cl~-的水平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研究
    5.1 试验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5.2 试验植物对受污染土壤离子含量的影响
        5.2.1 试验植物对受污染土壤Na~+含量的影响
        5.2.2 试验植物对受污染土壤Cl~-含量的影响
        5.2.3 讨论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植物生态修复能力分析
    6.1 试验植物对污染离子的吸收转运特征
    6.2 植物生态修复能力综合评价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黑龙江省耐盐植物筛选及绿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1.4 耐盐植物筛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耐盐植物种类
    2.2 耐盐植物耐盐能力
    2.3 耐盐植物园林应用
3 结论与讨论

(4)天津临港经济区吹填盐碱土科研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内容
        1.2.4 盐碱地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碱地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2.1 中新天津生态城
        2.1.1 项目概况
        2.1.2 设计特色分析
        2.1.3 盐生植物园分区规划
    2.2 山东东营盐生植物园
        2.2.1 项目概况
        2.2.2 分区规划布局及景观特征
    2.3 天津大港湿地公园
        2.3.1 项目概况
        2.3.2 植物配置模式特色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北方滨海耐盐碱植物资源分析与评价
    3.1 北方滨海耐盐碱植物资源分析
    3.2 北方滨海耐盐碱植物配置效果分析
        3.2.1 观赏性分析
        3.2.2 生长特性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天津临港经济区吹填盐碱土科研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背景
    4.2 规划设计目标
    4.3 项目用地概况
        4.3.1 区位分析
        4.3.2 自然地理条件分析
        4.3.3 项目用地现状分析
    4.4 规划设计理念
    4.5 规划设计原则
    4.6 总平面图
    4.7 景观结构分析
        4.7.1 景观结构
        4.7.2 景观结构分析
    4.8 功能分区
    4.9 交通规划
    4.10 水系规划
    4.11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4.12 分区及景观节点设计
        4.12.1 耐盐碱植物观赏示范区
        4.12.2 新品种示范区
        4.12.3 特色苗圃区
        4.12.4 办公区
        4.12.5 植物材料引种区
        4.12.6 植物材料试验测定区
        4.12.7 绿化隔离区
    4.13 方案专项设计
        4.13.1 植物景观规划方案
        4.13.2 园区建筑设计
        4.13.3 景观小品设计
    4.1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菊芋用于寒区盐碱地公路绿化的研究及景观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1 绪论
    1.1 寒区公路绿化研究现状
    1.2 盐碱地路域公路绿化研究现状
    1.3 菊芋用于盐碱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1.3.1 菊芋概述
        1.3.2 菊芋耐盐碱性研究现状
        1.3.3 菊芋应用于寒区盐碱地植被恢复现状
    1.4 公路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1.4.1 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2 公路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3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地域概况
    2.1 黑龙江省盐碱地自然状况及现状
    2.2 研究区域盐碱地公路及周边自然状况
        2.2.1 气候特征
        2.2.2 土壤类型
        2.2.3 植被特征
3 公路绿化菊芋品系筛选
    3.1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
        3.2.1 轻盐碱路段的筛选结果
        3.2.2 重盐碱路段的筛选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菊芋耐尾气能力评价
    4.1 菊芋耐尾气能力研究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耐尾气能力初步试验结果
        4.2.2 耐尾气能力量化结果与分析
        4.2.3 模糊数学隶属函数评定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菊芋种植方式试验
    5.1 种植方式试验方法
    5.2 种植方式试验结果
        5.2.1 轻盐碱路段种植方式实验结果
        5.2.2 重盐碱路段种植方式试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菊芋在寒区盐碱地公路的配置及景观评价
    6.1 研究方法
        6.1.1 菊芋在寒区盐碱地公路的配置方法
        6.1.2 菊芋在寒区盐碱地公路的景观综合评价方法
        6.1.3 景观综合评价指标数值的获取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菊芋在寒区盐碱地公路的配置效果
        6.2.2 景观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6.2.3 景观综合评价指标得分结果
        6.2.4 菊芋在寒区盐碱地公路配置的景观评价结果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宁夏银北地区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机理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的依据
        1.2.1 盐碱土的定义
        1.2.2 盐碱土的分布
        1.2.3 盐碱土的主要特征及其危害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物理改良法及研究现状
        1.3.2 化学改良法及研究现状
        1.3.3 耐盐植物改良法及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切入点——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背景概述
        2.1.2 研究区盐碱土改良现状简介
        2.1.3 试验区地点及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2.3.1 技术路线
        2.3.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耐盐植物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 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
        3.1.1 测试内容
        3.1.2 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土壤容重变化
        3.2.2 土壤孔隙度变化
        3.2.3 土壤含水率变化
        3.2.4 土壤水分入渗率变化
    3.3 小结
第四章 耐盐植物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4.1 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
        4.1.1 测试内容
        4.1.2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2.2 对土壤全盐含量的影响
        4.2.3 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4.2.4 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4.2.5 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4.2.6 对土壤碱化度(ESP%)的影响
        4.2.7 对土壤 pH 值的影响
        4.2.8 对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4.2.9 耐盐植物对盐碱土土壤性质的区化作用——以柽柳为例
    4.3 小结
第五章 耐盐植物对盐碱土微生物的影响
    5.1 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
        5.1.1 测试内容
        5.1.2 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耐盐植物对盐碱土中细菌的影响
        5.2.2 耐盐植物对盐碱土中放线菌的影响
        5.2.3 耐盐植物对盐碱土中真菌的影响
        5.2.4 盐碱土耐盐植物改良指标间的关系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耐盐植物对盐碱土改良效果的生物学响应
    6.1 测试内容及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出苗(返青)率的变化
        6.2.2 耐盐植物生长情况
        6.2.3 耐盐植物生物量测算
    6.3 小结
第七章 耐盐植物对盐分的吸收、运移
    7.1 测试内容及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盐分在耐盐植物体内的分配
        7.2.2 耐盐植物对盐基离子选择性吸收及运输
        7.2.3 脱盐率分析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探讨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存在问题与探讨
    8.3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成果

(7)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盐碱土概述
        1.1.1 盐碱土的概念
        1.1.2 盐碱土的成因
        1.1.3 盐碱土的分布
    1.2 盐生植物概述
        1.2.1 盐生植物的概念
        1.2.2 盐生植物的分类
        1.2.3 国内盐生植物
        1.2.4 滨海耐盐观赏植物
    1.3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1.3.1 盐害表现
        1.3.2 盐害症状
        1.3.3 盐害等级
        1.3.4 植物的耐盐能力
        1.3.5 土壤含盐量测定
    1.5 盐碱土改良
        1.5.1 盐碱土改良原则
        1.5.2 盐碱土改良方法
    1.6 国内外研究进展
        1.6.1 国外研究进展
        1.6.2 国内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方法及路线
2 杭州湾新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点
    2.3 地质地貌
    2.4 植被情况
    2.5 经济状况
3 杭州湾新区盐碱地治理
    3.1 总体思路
        3.1.1 纯客土种植
        3.1.2 纯原土种植
        3.1.3 应用基质
        3.1.4 客土原土基质相结合种植
    3.2 治土措施
        3.2.1 大区改土
        3.2.2 微区改土
    3.3 树种规划
        3.3.1 树种调查
        3.3.2 树种规划
        3.3.3 种植设计
    3.4 工程施工
        3.4.1 基础建设
        3.4.2 植物栽植
    3.5 绿地养护
        3.5.1 树木养护管理
        3.5.2 地被植物养护管理
        3.5.3 草坪养护管理
    3.6 存在问题及对策
        3.6.1 存在问题
        3.6.2 解决对策
4 结果与分析
    4.1 绿地分类与植物组成
        4.1.1 道路绿化
        4.1.2 庭院绿化
        4.1.3 小型绿地
        4.1.4 公园
        4.1.5 防护林
        4.1.6 苗圃
        4.1.7 旅游景区
    4.2 植物应用分析
        4.2.1 植物的种类和组成
        4.2.2 观赏特性分析
        4.2.3 植物造景分析
        4.2.4 植物的健康评价
    4.3 绿化植物选择建议
        4.3.1 景观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相结合
        4.3.2 调整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结构
        4.3.3 选择遮荫量大和抗逆性强的树种
        4.3.4 增加使用花大、色艳的植物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的学术论文
完成的工程项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

(9)山西省北盐池村盐渍地景观生态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目前土壤盐渍化的严峻形势
        1.1.2 土壤盐渍化成因和运移机理及初步的改良措施
        1.1.3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协调土地和人关系的必要性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基本概念
        2.1.1 盐渍土的涵义、分布和类型
        2.1.2 盐生植物
        2.1.3 生态修复
        2.1.4 植物群落演替
    2.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2.2.1 物理修复
        2.2.2 土壤添加剂
        2.2.3 植物恢复和重建
    2.3 国内外相关实践
        2.3.1 国外相关实践
        2.3.2 国内相关实践
    2.4 小结
第三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田野调查法
        3.2.2 文献查阅分析法
        3.2.3 生态演替法
        3.2.4 综合归纳叠加法
第四章 研究区概况
    4.1 气候条件
    4.2 地质土壤条件
    4.3 研究区盐渍土的成因和机制
    4.4 现状植物情况
第五章 耐盐植物选择和分析
    5.1 筛选原则和方法
        5.1.1 筛选原则
        5.1.2 筛选方法
    5.2 植物筛选与分析结果
        5.2.1 一年生草木
        5.2.2 多年生草本
        5.2.3 灌木
        5.2.4 乔木
第六章 耐盐植物生态修复应用
    6.1 理论基础
        6.1.1 植物群落演替理论
        6.1.2 顶级群落理论
        6.1.3 生物多样性理论
        6.1.4 园林植物应用相关理论
    6.2 修复设计
        6.2.1 现状地形优化设计
        6.2.2 盐生植物群落配置
        6.2.3 演替盐生植物群落设计
        6.2.4 功能节点设计
第七章 结论
    7.1 总结和收获
        7.1.1 植物筛选和分析
        7.1.2 盐生植物的搭配
        7.1.3 场地分析的重要性
        7.1.4 群落演替规律的利用
    7.2 遗憾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筛选及耐盐性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耐盐性的评价指标
    1.1 形态指标
        1.1.1 种子发芽率
        1.1.2 植株存活率
        1.1.3 植株生物量
    1.2 生理指标
        1.2.1 植株地上部的Na+浓度或Na+/K+比率
        1.2.2 植物光合作用
        1.2.3 细胞膜透性
        1.2.4 叶片相对含水量
        1.2.5 脯氨酸含量
        1.2.6 抗氧化酶系统
        1.2.7 丙二醛含量
2 国内外耐盐植物的筛选应用
    2.1 国外耐盐植物筛选概况
    2.2 国内耐盐植物筛选概况
3 小结与展望

四、重盐碱区耐盐植物筛选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植物与填料耦合强化人工湿地净化含盐水效果[D]. 程梦雨.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2]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的污染与修复研究[D]. 陈涛.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3]黑龙江省耐盐植物筛选及绿化应用[J]. 王莹,穆丹,梁英辉,李青楠,王楠,郜佳鹏,刘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08)
  • [4]天津临港经济区吹填盐碱土科研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D]. 邹明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02)
  • [5]菊芋用于寒区盐碱地公路绿化的研究及景观评价[D]. 张捷.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1)
  • [6]宁夏银北地区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机理及试验研究[D]. 肖克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7]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植物研究[D]. 黄生林. 浙江大学, 2013(03)
  • [8]山东潍坊滨海耐盐碱植物绿化研究[A]. 刘西岭.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 2012
  • [9]山西省北盐池村盐渍地景观生态修复研究[D]. 解廷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10]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筛选及耐盐性评价研究进展[J]. 刘寅,贾黎明,张博,马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重盐碱区耐盐植物筛选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