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目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

论书目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

一、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鲍国强[1](2020)在《中国古籍编目标准化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古籍编目标准化包括着录标准化和目录组织标准化。目录组织标准化当前主要问题是制定分类法标准。《古籍着录规则》主要作用有廓清着录原则、规范名词术语和明确着录项目等5个方面。古籍着录标准化走过了国标草案、讨论稿、报批稿、初版、修订版和统一版及其相关应用等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籍编目工作遇到了电脑和互联网编目、元数据等数据格式与RDA编目规则出现、文献共享、数字化、"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方面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今后古籍编目标准化发展工作应该包括《资源描述》修订版、指印标识号、提要、书志、分类法、主题法、元数据和RDA应用以及相应的研究与推广等方面。

刘为[2](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张芳源[3](2017)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相关标准迅速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但是标准规范不统一成为公共文化机构间的合作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服务融合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实际调查法、推导衍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开展研究。本文首先以标准化理论、系统论、生命周期理论和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设计并探讨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理论框架,包括概念层、规范层、设计层、开发层、应用层和评价层。其中,概念层确定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定义及特征;规范层探讨了标准体系设计的约束因素,包括构建目标、动因、依据和原则4个方面;设计层、开发层和应用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评价层的研究仅表现在对该标准体系应用评价进行了浅析。(1)设计层。设计层从国家、研究和标准成果3个方面分析了构建条件;确定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构建视角、思路和方法。构建视角包括性质维、级别维、层次维和内容维;构建思路是从体系假设到体系形成层层递进;构建方法是自上而下分解映射和自下而上聚合推导相结合的方法。(2)开发层。基于设计层的四维视角,本文构建了顶层结构包括基础性标准、数字资源融合标准、数字服务融合标准和管理类标准的标准体系框架;同时,结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合标准、各类数字文化服务标准内容体系和标准化模型确定公共文化数字服务融合标准内容体系。并通过主题范围确定、相关标准的计量分析和对文化标准化领域专家的调研确定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所应重点建设的标准和优先事项,包括元数据标准、术语融合标准等多项标准。其中,元数据融合的实现策略既包括统一元数据格式和使用元数据互操作技术,还提出组织技术策略;术语标准融合建议建立功能强大的叙词表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检索效率。此外,本层还对标准化文件体系进行了设计,改进了现有标准编写中缺少版权页的问题,提出标准文件中广泛使用参考实例的建议。(3)应用层。本文从影响应用的因素、应用过程和应用方法方面提取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应用模型特征;探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的应用成本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发现该标准体系可能的应用瓶颈,探讨应用策略。从应用角度,建立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和评价管理的应用评价模型。

孙学雷[4](2005)在《中国汉语古籍着录研究》文中提出古籍着录是对被着录古籍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它的作用是规范、简明地揭示被着录古籍,以组成一条书目记录。本选题以中国汉语古籍着录为研究重点,内容包括着录源流、境内当代着录、境外汉籍收藏、着录与比较等各部分。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了多部具有开山意义的目录书,出现了叙录体、辑录体和传录体的着录形式;唐宋元时期四部分类法的确立,私家编撰书目的大量涌现,为明清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官修与私家书目大量涌现,着录内容更加丰富,《四库全书总目》是传统古籍着录的最高峰。 当代古籍着录,空格式传统古籍着录、标识符号式标准古籍着录和字段式机读古籍着录并存,具有标准化、简捷化、成果共享的特点和趋势。着录项目、着录标识符与着录信息源,是标准化古籍着录的三个重要因素。着录项目是古籍书目信息的承载者,对古籍内容及形式特征的认识、把握、选取及其规则是着录的关键,值得具体、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中国域外汉籍流布广、数量大、价值高,着录与研究尚未充分,是汉语古籍着录研究的重要组成。日本汉籍着录比较充分,主要承袭中国传统,而又形成自身特点;欧美多邀华人编目,着录与境内为一脉,有待全面推进。日本已实施汉籍目录的数字化,美国也开展了汉语古籍小范围协同编目的尝试,资源的共享在即,唯着录不一、各自为战可能成为共享瓶颈。 继续深化古籍着录,争取古籍着录的简约化,增强着录内容系统性,开发着录信息的关联作用,实现全球范围的规范着录和共享是中国汉语古籍着录的前景所在。

李桂霞[5](2005)在《我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总结了我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分析了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马骊[6](2004)在《中国机读目录(CNMARC)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ARC是国际图联统一使用的、标准的、规范化的一种通用机读目录格式,各国都利用这种格式来贮存和传递文献数据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工作实践与体会,讨论了利用CNMARC格式进行中外文文献计算机编目的问题。文中首先介绍CNMARC的产生与发展,分析CNMARC结构,列举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图例,对CNMARC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对国图和CALIS全国两大联合编目中心的CNMARC着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两家数据差异的原因,进一步说明目前国内CNMARC着录还存在着规则不一致的现象,呼吁应尽早出台一部统一的图书着录规则和MARC使用手册,使我国的编目工作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我国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其次揭示我国西文文献计算机编目的现状和当前国内中西文图书复杂的出版状况,回顾我国西文文献计算机编目的发展历程,说明西文文献USMARC编目已经不适应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从着录用标识符、格式设计及内容等方面,比较分析USMARC和CNMARC之间的差异及其两种MARC格式相互转换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适宜的转换方法或建议。讨论了用CNMARC统一中西文文献编目的可行性,指出西文文献采用CNMARC编目更符合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接着介绍UNIMARC,UNIMARC格式是一种实现国际图书情报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交换格式。再者讨论了机读书目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的相关问题,对MARC着录标准化、MARC着录问题及各种文献着录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合性的论述,讲明严格按照MARC标准编目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的根本,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最后概述网络环境下国内外MARC格式编目的现状和发生的变化,分析MARC格式发展的前景和未来趋势。介绍DC,并与传统编目格式MARC相比较,提出21世纪图书馆编目标准将是.Dublin Core与MARC并存的局面。阐述CNMARC为了适应着录对象的变化,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指出了CNMARC在网络环境下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翟可菊[7](2003)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献编目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上世纪 90年代我国文献编目工作进行了概括 ,总结了自《中国文献编目规则》颁布以后 ,我国文献编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研究成果 ,评述了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研究、文献着录国家标准体系研究、书目规范控制研究以及《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研究诸方面 ,指出我国实施文献编目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徐捷[8](2000)在《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文中研究说明

韩洁[9](1998)在《文献着录标准化的内涵及重大意义》文中研究说明 文献着录标准化,就是以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形式,对文献着录的原则、内容、格式、规则等做出有关方面共同遵守的科学的统一规定,并予以实施的一项技术措施。作为文献着录标准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着录规则的制定出版,在国际上本世纪初既拉开帷幕,出现了《英美条例》(1908年)和《普鲁士规则》(1917)两大编目体系。在我国,则以1983年北京图书馆的黄俊贵同志主持制订的国家标准《文献着录总则》为里程碑,标志着文献着录标准化进程开始走入正轨。

罗健雄[10](1998)在《试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着眼于现代文献编目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趋势,论述《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在内容性质、编目原则与技术、编撰体例与方法以及本国特色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籍编目标准化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古籍编目与标准化关系
    (一)国际范围的古籍编目工作及其成果逐步凸显
        1.“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相关的国内外古籍目录立项与完成
        2.国内外古籍善本书志目录出版发行
        3.《中文善本书编目规则》出现与修订
    (二)中国古籍编目标准化进展存在的问题
        1.国家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已有标准的普及程度不够理想
    (三)古籍编目标准化将推进国内外古籍编目工作
二、古籍编目标准化具体内容
    (一)古籍着录标准化
    (二)古籍目录组织标准化
三、古籍目录组织规则主要问题
    (一)古籍分类问题
    (二)对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适应
四、古籍着录规则主要作用
    (一)廓清着录原则
    (二)规范名词术语
    (三)明确着录项目
    (四)界定着录来源
    (五)确定项目关系
五、古籍着录等标准化工作简要回顾
六、参加古籍着录等标准化工作体会
七、古籍编目工作新机遇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古籍编目工作方式与编目成果的保存及检索方式
    (二)古籍编目进入互联网等网络系统,改变了编目信息的交流方式
    (三)ISBD、MARC、元数据乃至RDA的出现,对古籍编目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挑战
    (四)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大潮是古籍编目标准化发展的大趋势
    (五)古籍数字化潮流为古籍编目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六)“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对古籍编目标准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七)古籍编目的深入、准确和完整揭示也为编目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发展需求
八、未来古籍编目标准化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2)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设计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2.2.1 语义网概述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相关术语和研究对象
        1.1.1 相关术语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我国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本文创新点
2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理论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标准化理论
        2.1.2 系统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
        2.1.4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
    2.2 理论框架
        2.2.1 理论框架的提出
        2.2.2 理论要素的分析
        2.2.3 概念层研究
        2.2.4 规范层研究
3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3.1 构建的基本条件
    3.2 构建视角选择
        3.2.1 标准体系设计角度的相关研究
        3.2.2 标准体系设计角度的范例
        3.2.3 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视角选定
    3.3 构建思路拟定
        3.3.1 构建过程角度
        3.3.2 内容构建角度
    3.4 构建方法设计
        3.4.1 基本构建方法
        3.4.2 自上而下分解映射
        3.4.3 自下而上聚合推导
4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设计
    4.1 标准体系内容结构的确定
        4.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融合内容的特征
        4.1.2 各类数字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4.1.3 标准化模型
    4.2 标准体系表
        4.2.1 标准体系表构成
        4.2.2 标准体系多层级结构设计
        4.2.3 分层结构标准体系内容解析
        4.2.4 标准体系明细表示例
    4.3 标准化文件撰写指南
        4.3.1 标准化文件编写概述
        4.3.2 标准化文件设计
        4.3.3 “标准”的目录设计
        4.3.4 所设计标准文件样本的优越性
5 基于调研的重点建设标准及优先事项确定
    5.1 重点建设标准及优先事项确定方法
    5.2 主题范围的确定
        5.2.1 相关项目选取
        5.2.2 标准内容的主题
    5.3 相关标准的计量分析
        5.3.1 数据来源与获取途径
        5.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4 针对文化行业标准化专家的问卷调研
        5.4.1 调查目的与方法
        5.4.2 调查内容
        5.4.3 调查结果
    5.5 重点建设标准及优先事项结论
6 元数据融合和术语标准融合的实现策略
    6.1 元数据标准融合探究
        6.1.1 元数据标准概述
        6.1.2 元数据互操作技术总结
        6.1.3 元数据标准融合实现策略
    6.2 术语标准融合方案
        6.2.1 术语标准概述
        6.2.2 叙词融合面临的问题
        6.2.3 多维叙词表构建方案
7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的应用
    7.1 应用模型
        7.1.1 影响应用的因素
        7.1.2 应用过程探讨
        7.1.3 应用方法探讨
    7.2 应用成本与应用效益
        7.2.1 成本效益分析法简述
        7.2.2 应用成本分析
        7.2.3 应用效益探讨
    7.3 应用瓶颈与应用策略
        7.3.1 应用瓶颈
        7.3.2 应用策略
    7.4 应用评价浅析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附录
中英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中国汉语古籍着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0.1 古籍与古籍着录
0.2 选题的意义
0.3 本文的内容
0.4 研究方法
0.5 创新之处 1 中国境内古籍着录(上)
1.1 中国境内古籍着录源流
    1.1.1 中国古代图书着录概说
    1.1.2 中国当代古籍着录概说
1.2 中国境内古籍着录
    1.2.1 古籍的结构
    1.2.2 古籍着录三要素
    1.2.3 古籍着录项目及其关系 2 中国境内古籍着录(下)
2.1 主要项目着录
    2.1.1 题名着录特点
    2.1.2 着者着录特点
    2.1.3 版本类型着录特点
    2.1.4 出版发行着录特点
    2.1.5 载体形态着录特点
    2.1.6 丛书着录特点
2.2 选择项目着录
    2.2.1 附注着录特点
    2.2.2 提要着录特点
2.3 多层次着录
2.4 着录语言和文字规范
    2.4.1 着录语言
    2.4.2 着录文字
    2.4.3 着录数码 3 境外汉语古籍的收藏与着录
3.1 日本汉语古籍的收藏与着录
    3.1.1 日本汉语古籍的收藏
    3.1.2 日本汉语古籍的着录
3.2 韩国、朝鲜汉语古籍的收藏与着录
    3.2.1 韩国、朝鲜古籍的收藏
    3.2.2 韩国、朝鲜古籍的着录
3.3 欧美汉语古籍的收藏与着录
    3.3.1 欧美汉语古籍的收藏
    3.3.2 欧美汉语古籍的着录
3.4 主要海外版汉语古籍概况与着录
    3.4.1 和刻本概况与着录
    3.4.2 朝鲜本概况与着录
    3.4.3 其他本概况与着录
3.5 中外汉语古籍着录之比较
    3.5.1 着录信息源之比较
    3.5.2 着录标识符、详简级次之比较
    3.5.3 着录项目之比较 结语 中外参考文献 后记

(5)我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我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
    2.1 制订一系列文献着录规则
    2.2 实行在版编目和集中编目
    2.3 促进了机读目录的发展
3 我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问题
    3.2 文献着录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问题
    3.3 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的实施问题
    3.4 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的理论研究问题
4 我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策略
    4.1 加强对着录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4.2 尽快完善文献着录标准体系
    4.3 促进着录标准的推广与实施
    4.4 做好着录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工作

(6)中国机读目录(CNMARC)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机读目录MARC
    1 、1 机读目录MARC简介
        1 、1、1 MARC的起源
        1 、1、2 MARC的载体格式与内容特征
        1 、1、3 MARC的优缺点分析
    1 、2 问题的提出
        1 、2、1 我国计算机编目的整体现状
        1 、2、2 撰写《中国机读目录(CNMARC)的研究》的初衷
    1 、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 、3、1 研究内容
        1 、3、2 研究方法
        1 、3、3 研究的目的
    1 、4 论文的基本思路
    1 、5 论文结构
第2章 中国机读目录CNMARC
    2 、1 中国机读目录CNMARC的研究方法
    2 、2 CNMARC概述
        2 、2、1 CNMARC的产生与发展
        2 、2、2 CNMARC的指导思想与依据
        2 、2、3 CNMARC的特点
        2 、2、4 CNMARC的逻辑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 、3 CNMARC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 、3、1 CNMARC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2 、3、2 CNMARC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2 、3、3 国图和CALIS的中文文献MARC数据比较
        2 、3、4 我国机读目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2 、3、5 解决我国机读目录标准化问题的对策
第3章 论CNMARC统一中外文文献编目
    3 、1 论CNMARC统一中外文文献编目的研究方法
    3 、2 提出CNMARC统一中外文文献编目的原因
        3 、2、1 国内图书馆USMARC编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3 、2、2 国内出版的外文文献编目现状
        3 、2、3 追溯我国图书馆西文文献USMARC编目的历史渊源
    3 、3 CNMARC统一中西文文献编目的可行性
        3 、3、1 从CNMARC与USMARC之间的差异及转换对应关系上看
        3 、3、2 从着录规则与着录格式上看
        3 、3、3 西文文献CNMARC编目符合我国图书馆馆情
第4章 统一国际MARC格式 实现世界资源共享
    4 、1 统一国际MARC格式方法-UNIMARC
        4 、1、1 UNIMARC具备统一国际MARC格式的条件
        4 、1、2 UNIMARC具备统一国际MARC格式的共同点
第5章 文献资源着录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5 、1 文献资源着录标准化的发展
        5 、1、1 文献资源着录标准化的发展原因
        5 、1、2 《国际标准书目着录》的问世与推广
        5 、1、3 《英美编目条例》概况
        5 、1、4 中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的进程
    5 、2 文献资源着录的规范化
        5 、2、1 文献资源着录的规范化的发展
        5 、2、2 文献资源着录的规范化的工作内容
        5 、2、3 文献资源着录的规范化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5 、3 我国对MARC着录的研究
        5 、3、1 MARC着录标准化的研究
        5 、3、2 MARC着录规范化的研究
        5 、3、3 MARC数据着录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作用
第6章 网络环境下的机读目录
    6 、1 网络环境下MARC的变化
        6 、1、1 网络环境下MARC运行环境的变化
        6 、1、2 网络环境下MARC格式的变化和发展
        6 、1、3 网络环境下MARC编目管理模式
        6 、1、4 网络环境下MARC存在的主要问题
    6 、2 21世纪图书馆编目标准-Dublin Core与MARC并存
        6 、2、1 都柏林核心集
        6 、2、2 MARC与Dublin Core的比较
        6 、2、3 MARC与Dublin Core的区别
        6 、2、4 元数据DC与MARC的相互转换
    6 、3 网络环境下CNMARC的发展与创新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 谢

(7)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献编目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概述
    1.1 缘起
    1.2 发展
2 研究分析
    2.1 文献着录标准化研究
    2.2 文献着录国家标准体系研究
    2.3 书目规范控制研究
        2.3.1 书目规范控制的概念研究
        2.3.2 书目规范控制的类项研究
    2.4 关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 研究
        2.4.1 有关《规则》的内容研究
        2.4.2 有关《规则》的体例研究
        2.4.3 有关《规则》的应用研究
3 问题与建议
    3.1 问题
        3.1.1 缺乏书目规范控制观念, 影响文献编目规范化进程
        3.1.2 多种编目形式同时并存, 影响文献编目自动化进程
        3.1.3 在版编目质量低周期长, 影响文献编目标准化进程
    3.2 建议

(8)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实现文献着标准化有助于推进集中编目、合作编目和在版编目的发展
2 文献着录标准化的原则
    2.1 互换原则:
    2.2 易于识别的原则:
    2.3 转换原则:
    2.4 继承原则:

四、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籍编目标准化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 鲍国强. 古籍保护研究, 2020(02)
  • [2]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3]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服务融合标准体系研究[D]. 张芳源. 武汉大学, 2017(07)
  • [4]中国汉语古籍着录研究[D]. 孙学雷. 武汉大学, 2005(05)
  • [5]我国文献着录标准化工作探索[J]. 李桂霞.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01)
  • [6]中国机读目录(CNMARC)的研究[D]. 马骊. 天津师范大学, 2004(01)
  • [7]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献编目研究述评[J]. 翟可菊. 晋图学刊, 2003(01)
  • [8]关于文献着录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J]. 徐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S1)
  • [9]文献着录标准化的内涵及重大意义[J]. 韩洁. 工会论坛, 1998(04)
  • [10]试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J]. 罗健雄. 图书馆论坛, 1998(02)

标签:;  ;  ;  ;  ;  

论书目标准化的意义和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