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富民兴贵州新跨越

可持续发展富民兴贵州新跨越

一、可持续发展与富民兴桂新跨越(论文文献综述)

黄家周[1](2015)在《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遵循恰当的路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精神文化生产理论、文化领导权思想、文化软实力思想是我们理解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地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则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我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过程中应重视文化建设的视域,关注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加强对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轫期。“五四”运动前后,广西籍进步知识分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本地区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七军、红八军和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深受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牢固掌握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权,向各阶层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鼓舞了广西民族群众的抗战斗志。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根据新的工作方针,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为配合解放军南下解放广西创造了必要的舆论氛围和群众条件。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体现了中共灵活运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文革”十年却使广西文化艺术事业惨遭破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亦历经曲折。随着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广西文化建设事业重现新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呈现新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进期。广西通过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工程、建设千里文化长廊工程、推进知识共享工程等活动,实现了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双学”活动的开展、“四个广西”建设理念的提出、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广西精神”的凝练、“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中国梦”理念和“四个全面”思想在广西的广泛宣传,彰显了新时期广西马克思大众化的新特征。我们通过对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概括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六条基本路径:一是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其引领群众的能力;二是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四是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作用;五是发扬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六是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本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过程中蕴含着以下特点:首先,围绕实现群众利益需求而确定目标任务;其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再次,采取了多层面的保障措施;最后,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代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选择和实现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尚存在某些路径不够顺畅、不够明晰、不够完备和适用性欠强等问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新时期新形势下广西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第一,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围绕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充实民族教育的内容;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丰富民族教育的形式。第二,改善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第三,充分利用广西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特别是要着力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提升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第四,建立和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我们应遵循统筹兼顾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健全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经费和奖惩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反馈和辅助等方面的实践机制。

庾新顺[2](2015)在《党在广西的历史进程——党在广西的历史进程、重要贡献和基本经验之一》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历史是一部英勇奋斗的光辉篇章。中共广西党组织紧紧扎根人民群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中共广西党组织从1925年成立以来,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高举信仰的旗帜,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新民主革命在广西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在广西的建立,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目标在广西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王佳宁,罗重谱[3](2012)在《西部12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定位比较及其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比较西部12省(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具体操作性方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发现:西部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须与中央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契合当地总体发展战略的方向和思路、因应内外发展环境、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涵盖"三化"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基础配套政策、生态环保政策和特殊政策。在制定西部经济发展战略时,要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吸收其他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举措;促进省际联动;着力弥补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成立多方组成的智库,使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更趋科学化;加强宣传,注重舆论引导;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搞好配套建设。

庞冠锋[4](2011)在《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文中认为富民强桂新跨越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要支撑。在富民强桂新跨越背景下应当加快更新继续教育发展观念,扩大继续教育发展规模,加快推进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郭声琨[5](2011)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中指出(2011年11月11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是我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

黄少琴[6](2011)在《论广西科学发展战略思维的嬗变》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发展战略思维嬗变轨迹,凸显了思想大解放催生发展新思维,发展新思维厘清发展新思路,发展新思路促进发展新突破,发展新突破推动发展新巨变的历史发展辩证法;凸显了对科学发展观本质及科学规律的自觉把握;凸显了对广西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愿景的准确把握和忠诚践行。

庾新顺[7](2011)在《科学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文中指出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抓住新世纪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改革开放

刘昆[8](2011)在《从“富民兴桂”到“富民强桂”》文中研究说明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在广西代表团的驻地,“富民强桂”是代表们讨论、媒体记者们关注的一大“热词”。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提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大决策,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

蓝雄现[9](2011)在《生态旅游经济研究与富民兴桂新跨越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旅游是一种世界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最高和最深层次的愿望。这里所说的旅游既指旅游活动,也指旅游业。应该说,旅游和生态旅游、旅游业与生态旅游业,都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是难于区别的。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进入生态经济社会,它们将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人类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和概念。现在强调生态旅游,主要在于让社会公

广西发改委课题组,章远新,蒋升涌,高旭,黄汉荣,陆发安,薛家凯,农政乐,邓玉梅,刘青林,谷新辉[10](2006)在《“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为广西“十一五”人才规划前期工作重点研究项目,分析了当前及“十一五”期间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影响及成因,提出了解决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对策措施,为编制广西“十一五”人才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可持续发展与富民兴桂新跨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持续发展与富民兴桂新跨越(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关系相关问题探析
    2.1 有关概念阐释
        2.1.1 文化和文化建设
        2.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2.1.3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2.2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2.2.1 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
        2.2.2 精神文化生产理论
        2.2.3 文化领导权思想
        2.2.4 文化软实力思想
    2.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2.3.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2.4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
        2.4.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4.2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4.3 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氛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5 民族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相辅相成
        2.5.1 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2.5.2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以民族文化建设为条件
第3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
    3.1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1.1 广西民族地区的总体概况
        3.1.2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发轫期
        3.2.1 广西对“五四”运动的声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2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3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4 解放战争时期广西爱国民主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3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开拓期
        3.3.1 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征程
        3.3.2 “文革”十年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经曲折
        3.3.3 思想大解放开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3.4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全面推进期
        3.4.1 广西系列文化建设工程与转型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4.2 广西“双学”活动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桂宣传
        3.4.3 “四个广西”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3.4.4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与“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
        3.4.5 “广西精神”的凝练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提出
        3.4.6 党的十八大后广西的理论宣传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系列活动
第4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4.1 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引领群众能力
        4.1.1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贯穿于广西革命和建设的始终
        4.1.2 多渠道培养民族干部增强其引领民族群众的能力
    4.2 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2.1 重视有民族特点的报刊图书的宣传功能
        4.2.2 发挥民族文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4.2.3 善用传统大众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
        4.2.4 发挥现代传媒打造理论传播新模式的作用
    4.3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
        4.3.1 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4.3.2 社会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4.4 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
        4.4.1 广西先进人物教育示范功能的发挥
        4.4.2 广西妇女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4.4.3 广西青年学生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4.5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4.5.1 民族团结教育是广西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法宝
        4.5.2 新世纪新阶段广西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新举措
    4.6 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推进自身实践创新
        4.6.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4.6.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第5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主要特点
    5.1 明确的目标任务
        5.1.1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宣传马克思主义
        5.1.2 结合满足民族群众利益需求选择科学理论大众化的路径
    5.2 鲜明的民族特点
        5.2.1 以民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为宣传重点对象
        5.2.2 以普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重要内容
        5.2.3 运用民族文化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载体
    5.3 多层面的保障措施
        5.3.1 物质保障
        5.3.2 组织保障
        5.3.3 人力保障
        5.3.4 制度保障
    5.4 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5.4.1 多样化态势
        5.4.2 综合化态势
第6章 完善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思考
    6.1 阻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6.1.1 主要问题
        6.1.2 制约因素
    6.2 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
        6.2.1 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
        6.2.2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充实民族教育内容
        6.2.3 根据民族地区特点丰富民族教育形式
    6.3 改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6.3.1 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6.3.2 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6.3.3 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
        6.3.4 维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及培育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意识
    6.4 利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6.4.1 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因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
        6.4.2 深入挖掘和弘扬广西红色文化
        6.4.3 广泛宣传和践行广西精神
    6.5 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
        6.5.1 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
        6.5.2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制度
        6.5.3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情况

(2)党在广西的历史进程——党在广西的历史进程、重要贡献和基本经验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勇卓绝的革命史篇
二、建设八桂的苦难辉煌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起航
四、建设小康的历史跨越

(3)西部12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定位比较及其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及操作方略
    (一) 西部12省 (区、市) 发展总体战略定位
    (二) 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战略
    (三) 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
二、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一) 西部12省 (区、市) 总体发展战略比较
        1. 总体发展战略的共性
        2. 总体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二) 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总体发展战略比较
        1. 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共性
        2. 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三) 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比较
        1. 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的共性
        2. 经济发展操作性方略的差异性
三、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战略评估
    (一) 西部12省 (区、市)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1. 与中央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2. 契合当地总体发展战略的方向和思路
        3. 因应内外发展环境
        4. 符合当地发展实际
    (二) 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三) 西部12省 (区、市) 经济发展战略的走向评估

(4)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理解富民强桂新跨越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二、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要支撑
三、积极探讨富民强桂新跨越背景下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
    1. 更新继续教育发展观念。
    2. 加快扩大继续教育发展规模。
    3. 推进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奋发图强的五年
二、坚定信心、不辱使命, 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宏伟目标
三、奋力推进“五区”建设, 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
    (一) 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 建设西部经济强区
    (二) 促进文化实力新提升,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三) 开创社会建设与管理新局面, 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
    (四) 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五) 加快民族事业新发展,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一) 着力推动思想大解放, 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 着力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增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战斗力
    (四) 着力做好群众工作,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 着力深化干部人才工作改革, 培养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六) 着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真干实干苦干促跨越
    (七) 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6)论广西科学发展战略思维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放思想,把握精髓,思辨发展
二、把握规律,转变方式,科学发展
三、富民为本,全面小康,和谐发展

(7)科学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定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全面推进广西“两化”和“四个广西”建设
三、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持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五、形成对外开放和多区域合作共赢新局面
六、科学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
七、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辉煌成就

(10)“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及“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分析
    (一)人才供不应求与结构性失衡,满足不了广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
        1. 人才总量偏少
        2. 人才整体素质较低
        3. 人才分布及供给结构性失衡
        4. 人才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将有所加剧
    (二)人才供给满足不了广西加快工业化进程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1.“十一五”广西工业化的任务异常艰巨
        2.“十一五”加快工业化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广西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3. 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广西加快工业化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三)人才供给满足不了广西城镇化及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需要
        1. 广西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城镇化是广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3. 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广西当前及“十一五”城镇化及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要求
    (四)人才供给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满足不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1.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广西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广西农业及产业化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农业及其产业化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当前和“十一五”广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五)人才供给满足不了广西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及现代服务业的需要
        1. 广西面临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
        2. 人才供给难以达到广西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要求
    (六)人才供给满足不了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1. 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2. 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七)人才供给满足不了广西民营企业及非公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当前及“十一五”将是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
        2. 人才供给满足不了广西民营企业及非公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八)人才供给满足不了科技进步和广西各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要求
        1. 科技进步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广西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 人才供给满足不了广西科技进步和各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要求
    (九)广西传统教育培养体制下的人才供给同人才需求日益市场化极不适应
        1. 建立适应人才需求市场化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 人才需求市场化同传统人才教育培养供给体制间的矛盾不断显露
    (十)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同人才市场机制与广西人才引进集聚的要求极不适应
        1. 人才市场调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 广西人才供求离真正由人才市场机制调节与配置尚有距离
二、当前及“十一五”广西人才供需矛盾的影响与成因
    (一)当前及“十一五”广西人才供需矛盾的影响
        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决定和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2. 人才供需矛盾成为广西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
    (二)当前及“十一五”广西人才供需矛盾的成因分析
        1. 观念与认识方面的成因
        2. 体制、机制方面的成因
        3. 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环境条件方面的成因
三、解决当前及“十一五”广西人才供需矛盾的对策措施
    (一)基本思路
    (二)对策措施
        1. 提高对人才及其观念的正确认知,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2.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教育培养体制,加大人才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广西所需各类人才的供给总量及素质。
        3. 以建设人才小高地为重点,创新机制与条件,着力集聚使用与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高层次及领军人才。
        4. 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5. 扩大开放、优化环境,积极吸纳引进区内外及海内外高层次和急缺人才与智力。
        6. 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推动体制创新,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7. 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加快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8. 完善政策环境,推进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资源开发
        9. 加大区域及边远落后地区人才建设创新力度,努力改善落后地区引才、留才及用才环境和人才供需矛盾状况。

四、可持续发展与富民兴桂新跨越(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D]. 黄家周.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8)
  • [2]党在广西的历史进程——党在广西的历史进程、重要贡献和基本经验之一[J]. 庾新顺. 传承, 2015(01)
  • [3]西部12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定位比较及其评估[J]. 王佳宁,罗重谱. 改革, 2012(06)
  • [4]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J]. 庞冠锋.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06)
  •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郭声琨. 当代广西, 2011(23)
  • [6]论广西科学发展战略思维的嬗变[J]. 黄少琴.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7]科学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J]. 庾新顺. 文史春秋, 2011(10)
  • [8]从“富民兴桂”到“富民强桂”[N]. 刘昆. 光明日报, 2011
  • [9]生态旅游经济研究与富民兴桂新跨越思考[A]. 蓝雄现. 桂林旅游发展研究文集(2000-2010年), 2011
  • [10]“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J]. 广西发改委课题组,章远新,蒋升涌,高旭,黄汉荣,陆发安,薛家凯,农政乐,邓玉梅,刘青林,谷新辉. 市场论坛, 2006(11)

标签:;  ;  ;  ;  ;  

可持续发展富民兴贵州新跨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