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个月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

0~36个月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

一、0~36月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苑霖[1](2021)在《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PA)婴儿的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CMPA婴儿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以帮助家长提前规避高危因素降低患病率及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最佳诊治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从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19例中,对接受随访,并确诊CMPA的45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将同期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无任何过敏症状的47例健康体检婴儿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及对照组进行CMPA患儿随访表信息采集,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和生长发育等,用焦虑调查表对母亲调研评判焦虑程度,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得出CMPA的高危因素,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将对照组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比较出现皮肤伴随症状、便血出现的时间以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的差异。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病例组分为母亲饮食回避组和添加特殊配方奶粉组,比较便血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预后。应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般情况: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CMPA婴儿最小发病年龄10天,最大年龄6月;88.9%的患儿母亲存在焦虑症状,其中中-重度焦虑者占出现焦虑症状者的72.5%。病例组误诊率为28.9%,误诊病例中抗生素误用率8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MPA的高危因素有:有家族过敏史(以无家族过敏史为对照,OR=8.128,95%CI:2.658~24.849)、剖宫产(以顺产为对照,OR=5.925,95%CI:1.648~21.304)、生后3天内使用配方奶(以生后3天内未使用配方奶为对照,OR=10.734,95%CI:2.193~52.528)、孕期体重增长(OR=1.166,95%CI:1.021~1.322)。病例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升高的婴儿占84.4%,部分婴儿(50.0%)进行了第二次血常规化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降至正常。将病例组根据不同喂养方式分组,纯母乳喂养组出现便血的时间明显晚于非纯母乳喂养组(Z=-2.589,P<0.05)。将病例组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组,添加特殊配方奶粉组的CMPA症状较母亲饮食回避组更快缓解(Z=-2.453,P<0.05)。所有CMPA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随访期间内结果均为正常。[结论]婴儿CMPA可以新生儿期发病;纯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儿过敏的发生;近90%的母亲中有70%的有中-重度焦虑症状。婴儿过敏的高危因素是有家族过敏史、剖宫产、生后3天内使用配方奶、孕期体重增长明显;临床疑似CMPA婴儿的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比升高,可辅助诊断CMPA。特殊配方奶粉的应用及母亲饮食的改变对患儿便血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疗效;本研究的CMPA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随访期间内结果均为正常,此结果仍需扩大病例数和对重症病例的深入研究来验证。

丁心悦[2](2021)在《母亲工作时间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需要,女性普遍工作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000年我国25-54岁女性就业率已达到81.6%。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也日趋严峻,2017年我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0.4%。既往国外研究(美国、澳大利亚)显示,母亲工作时长或者母亲在非标准时间工作均可能增加儿童超重肥胖风险,但这种影响可能对具有不同养育文化及传统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但来自不同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有所不同。因此,国外研究结论可能无法简单外推或应用到我国。2岁以下是儿童肥胖防控的关键时期,母亲及看护人对儿童肥胖防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缺乏母亲工作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因此,补充相关空白对我国儿童肥胖防控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目的:1.母亲工作时长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2.母亲在非标准时间工作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3.母亲工作时长影响2岁以下儿童体重的可能机制。4.2002与2020年母亲工作时长和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关系的比较分析。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通过“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以下简称2020年调查),对2岁以下儿童及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母亲每周工作时长和工作时段的相关信息,也包括可能对母亲工作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关系产生混杂作用的相关问题;并通过体格测量获得儿童身高体重等信息。建立2岁以下儿童及母亲相关信息数据库,将研究对象按照母亲是否为主要看护人分为两个人群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对母亲为主要看护人和非主要看护人的儿童,分别分析母亲每周工作时长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并以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城乡分别分层分析母亲每周工作时长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排除母亲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天的儿童,做敏感性分析。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每个母亲在非标准时间工作的儿童以1:1配对获得对照组。通过调整混杂因素,利用精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在非标准时间工作与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关系。利用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中2岁以下儿童及母亲相关信息数据库,探索母亲工作时长可能导致变化的相关指标,包括儿童喂养行为和儿童身体活动等。采用路径分析法探索母亲工作时长对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影响的可能机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现。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以下简称2002年调查)历史数据,根据身体活动调查表部分收集的相关信息推算母亲工作时长。同时提取与2020年一致的混杂因素和2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数据,建立用于本研究的2002年2岁以下儿童及母亲相关信息数据库。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每周工作时长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按照性别、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受教育水平分别分层分析母亲每周工作时长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比较2002与2020年母亲工作时长对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研究结果:1.母亲工作时长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1.1母亲为主要看护人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OR值(95%CI)为1.55(1.03-2.32);分层分析的结果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且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OR值(95%CI)为1.8(1.01-3.20);母亲受教育水平中等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中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OR值(95%CI)为1.69(1.02-2.80),农村儿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母亲不作为主要看护人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相比,母亲工作时长≤40h/周和>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母亲在非标准时间是否工作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母亲为主要看护人的儿童中,母亲在非标准时间工作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与母亲工作但在非标准时间不工作的儿童相比无显着差异,OR值(95%CI)为1.62(0.39-6.76)。母亲不作为主要看护人的儿童中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值(95%CI)为 0.63(0.39-1.06)。3.母亲工作时长影响我国2岁以下儿童体重的可能机制路径分析结果: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相比,母亲工作时长≤40h/周与0-5月龄儿童身高别体重(WHZ)评分呈负相关(β=-0.008,P=0.004),可能与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0-5月龄儿童断乳率较高、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长相关(β=0.107,P<0.001;β=0.061,P=0.002);母亲工作时长≤40h/周与 6-11 月龄儿童WHZ评分呈正相关(β=0.007,P=0.032),可能与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6-11月龄儿童睡眠时间较短相关(β=-0.106,P<0.001);母亲工作时长≤40h/周与12-23月龄儿童WHZ评分同样呈正相关(β=0.064,P=0.006),可能与其睡眠时间较少、尚未添加辅食比例较低和断乳率较高相关(β=-0.140,P<0.001;β=-0.185,P<0.001;β=0.183,P<0.001)。4.2002与2020年母亲工作时长对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变化对2020年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而对2002年结果分析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95%CI)为1.17(0.73-1.89)。分层分析结果发现:2020年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以及城市儿童中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而基于2002年调查结果分析则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儿童中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OR值(95%CI)为 6.17(1.15-33.10)。2020年研究发现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2002年调查结果分析则发现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低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OR值(95%CI)为0.51(0.30-0.90)。而基于2002年调查结果分析则发现农村和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儿童及男童中母亲工作时长>40h/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低于母亲不工作的儿童,OR值(95%CI)分别为 0.4(0.22-0.74),0.42(0.22-0.80)和 0.38(0.16-0.86)。研究结论:1.母亲是主要看护人时,母亲工作时长≤40h/周比母亲不工作的2岁以下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对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和城市儿童这种联系更为显着。当母亲不是主要看护人时,尚未发现母亲每周工作时长与儿童超重肥胖存在关联。母亲在非标准时间工作可能与儿童发生超重肥胖之间无显着关联,但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2.母亲工作时长≤40h/周影响儿童体重的可能机制: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儿童断乳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而影响0-5月龄儿童体重;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儿童睡眠时间影响6-11月龄儿童体重;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儿童断乳、辅食的添加和睡眠时间而影响12-23月龄儿童体重。3.不同年代母亲工作时长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可能不一致。

陈祥平,王洪磊,刘崇燕[3](2020)在《6~36月颐初营养包对早产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6~36月颐初营养包对早产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选取我辖区中年龄段为6~24个月的78例早产婴幼儿为观察组,并以2018年1月至12月分娩且持续随访的75例早产婴幼儿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追踪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产后追踪护理的基础上应用6~36月颐初营养包,分别在校正年龄24个月时比较两组婴幼儿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以及皮脂厚度等生长发育指标、运动发育指数(PDI)与智能发育指数(MDI),同时比较两组婴幼儿的贫血、感染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与坐高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PDI与MDI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其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婴幼儿6~24个月使用6~36月颐初营养包不仅能够改善其体格生长发育情况,也可促进运动与智能发育,并对抑制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金海玉[4](2020)在《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分析该地区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并为改善当地婴幼儿营养状况和进一步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吉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1598名,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月龄、性别、民族及居住地,用智能体检仪现场准确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施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通过与中国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201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比较,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Anthro 3.2.2软件计算不同月龄的年龄别身长(Z-scores oflength/height for age,HAZ)、年龄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age,WAZ)、身长别体重(Z-scores ofweight for length/height,WHZ),并根据WHO推荐的标准判定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现场采集婴幼儿指尖末梢血,用Hemocue Hb301型血红蛋白便携式分析仪快速检测其血红蛋白含量。结果: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性别、民族、月龄差异,其中各月龄组男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女婴幼儿,汉族婴幼儿的平均体重高于朝鲜族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延边地区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平均身长和体重均高于中国(除15月龄身长)和WHO(除21月龄身长)参考标准,且HAZ、WAZ(除了 21~23月龄组)和WHZ均值均为正值;汉族婴幼儿WAZ值高于朝鲜族,城市WAZ和WHZ值均高于贫困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延边城市地区15~、18~、21~23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除6~月龄组)平均身长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15~、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本地区贫困县各月龄组男、女婴幼儿(除15~、21~23月龄组)平均身长均高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身长,且21~23月龄组男婴和8~、10~、15~、21~23月龄组女婴平均体重均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同月龄别平均体重。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1.7%、1.8%、5.3%和1.5%,且面临着营养缺乏(6.7%)和超重肥胖(6.8%)双重负担。不同月龄组的营养状况有所不同,生长迟缓高发月龄在21~23月龄组(7.3%)、低体重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4.1%)、消瘦高发月龄在15~月龄组(3.3%)、超重和肥胖高发月龄均在6~月龄组(8.7%和2.4%),且高月龄组的营养缺乏患病危险较高,而低月龄组的超重肥胖问题却很严重。延边地区6~23月龄朝鲜族和汉族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分别为7.0%和3.0%,男、女婴幼儿肥胖率分别为2.1%和0.9%,城市和贫困县婴幼儿超重率分别为6.1%和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7.9%,12~月龄组以下贫血患病率为24.2%,12~月龄组患病率高达25.6%,而其后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11.5%,且不同月龄组贫血患病率差异显着(P<0.05)。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相关因素包括性别、民族和月龄,且男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3.722,95%CI:1.891~7.325),朝鲜族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危险高于汉族婴幼儿(OR=2.705,95%CI:0.989~7.399),生长迟缓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820(OR=2.270,95%CI:1.753~2.938);低体重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月龄,且男婴幼儿低体重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5.488,95%CI:2.013~14.957),低体重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增加,其β值为0.568(OR=1.765,95%CI:1.518~2.052);消瘦相关因素是性别,且男婴幼儿消瘦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3.199,95%CI:2.722~64.002);超重及肥胖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和地区,且男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女婴幼儿(OR=1.426,95%CI:0.961~2.117),城市婴幼儿超重及肥胖患病危险高于贫困县(OR=1.440,95%CI:0.933~2.223);贫血相关因素包括月龄和生长迟缓,且贫血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降低,其β值为-0.081;(OR=0.923,95%CI:0.898~0.948),生长迟缓婴幼儿的贫血患病危险显着增加(OR=1.834,95%CI:0.929~3.621)。结论:1.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民族、月龄分布特征的差异。本地区婴幼儿WAZ和WHZ值存在明显的民族和地区分布特征的差异。2.本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国家(2009年版)和WHO(2006年版)参考标准,城市≥15~月龄组男婴和各月龄组女婴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城区,且贫困县女婴平均体重低于2015年中国九市郊区,应选择适宜的参考值评估本地区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3.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总的营养状况相对良好,但是依然存在着营养不良现象,且存在性别(肥胖)、民族(生长迟缓)和地区(超重)分布特征差异。本地区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患病水平相对较低,超重肥胖和贫血是目前本地区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4.不同特征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危险性有所不同,应根据婴幼儿性别、民族、月龄及居住地等不同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措施。

李菲[5](2020)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收集及分析早产儿体重、身长以及神经心理发育评价结果,探讨早期干预对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神经心理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保健中心体检的1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早期干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分为干预组(n=54)与对照组(n=52)。两组早产儿分别在纠正月龄为3月、6月龄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在纠正月龄为2月、3月、4月龄时行神经运动20项检查。在纠正月龄为6月、12月龄时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在纠正月龄为6月龄时行神经心理发育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出生体重、胎龄、性别、围产期并发症、带养人学历、家庭月收入、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新生儿低血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纠正月龄3月和6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值、体重Z评分值、身长Z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纠正月龄为2月、3月、4月龄时,干预组通过神经运动20项检查的人数构成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纠正月龄为6月、12月龄时,干预组儿童的Gesell五个能区发育商较对照组儿童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纠正月龄为6月龄时,粗动作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与GA呈正相关;精细动作DQ值与GA呈正相关;适应性行为DQ值与GA、带养人学历呈正相关,语言DQ值与带养人学历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胎龄越小,神经心理发育相对落后。2.早产儿给予营养、喂养指导,可以促进体格发育。3.早产儿给予强化训练和异常姿势干预,可以改善神经心理发育。4.带养人较高学历可以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

张桦芸[6](2020)在《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运动、语言、社交行为、适应能力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探讨儿童早期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在妇幼保健机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象: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月龄婴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健康足月、出生体重正常、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家长知情同意参加定期随访监测;排除标准: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新生儿期间有严重疾病史(如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重度窒息史等)、先天畸形或遗传代谢疾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婴儿60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随访6个月,并在3月龄、6月龄、9月龄时分别接受同样的常规儿童早期发展措施(常规儿童体检及指导、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教育指导、常见疾病防治指导等);观察组婴儿除与对照组接受相同的常规儿童早期发展措施以外,每周由专业医护人员对婴儿及其照护人进行一种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内容指导,并不断对相应内容进行巩固和加强。入组时两组婴儿均需填写《婴儿基本信息调查表》,由专业的儿童保健门诊医护人员测量其3月龄的身长、头围和体重,并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其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在随访期间,于婴儿6月龄、9月龄时监测其身长、体重、头围数值、测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能区的发育商及总发育商,通过比较两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的差异,明确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效果。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百分率表示,使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婴儿在性别、喂养方式、生产方式、父母年龄及其文化程度、主要照管人及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基本信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时两组婴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行为和适应能力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婴儿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对比两组婴儿6月龄体格发育指标发现,观察组身长、体重和头围分别是69.07±1.81cm、8.34±0.78kg、43.51±1.13cm,略高于对照组身长(68.40±2.27cm)、体重(8.04±0.84kg)和头围(43.08±1.32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两组婴儿6月龄神经心理发育指标发现,观察组总发育商为106.02±6.6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发育商100.08±4.95(P<0.01);观察组语言(106.76±13.23)、精细动作(101.56±8.89)、社交行为(109.90±7.53)发育商,显着高于对照组语言(99.54±11.70)、精细动作(96.58±6.77)、社交行为(100.37±5.49)(P<0.01);观察组适应能力发育商(108.02±9.17)高于对照组(104.08±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运动发育商(104.20±12.43)略高于对照组(100.13±10.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两组婴儿9月龄体格发育指标发现,观察组身长、体重、头围分别为73.03±2.80cm、9.30±0.92kg、45.03±1.12cm,略高于对照组身长(72.83±2.29cm)、体重(8.94±1.00kg)、头围(44.75±1.47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比两组婴儿9月龄神经心理发育指标发现,观察组总发育商(101.80±6.29)显着高于对照组(96.38±4.17)(P<0.01);观察组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分别为97.98±10.19、103.66±8.86、105.24±8.83,对照组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分别为91.16±12.99、96.50±5.96、98.85±7.3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语言发育商(97.64±10.93)高于对照组(91.08±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运动发育商(104.44±12.39)略高于对照组(102.16±10.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能够促进婴儿神经心理发育,适宜在妇幼保健机构推广。2、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体格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3、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能有效促进健康婴儿精细动作、语言、社交行为和适应能力的发育,而对健康婴儿大运动发育的促进作用相较于非情景式早期发展的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有待进一步延长随访期限观察。

陈雪亭[7](2019)在《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了解胎龄小于34周的早期早产儿体格的追赶生长及精神发育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早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的病史资料,以身高、体重、头围进行体格发育评估,观察其3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趋势。采用《盖塞尔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精神发育评估,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早期早产儿体格及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1.早期早产儿盖塞尔测试结果等级的影响因素控制胎龄因素,不同出生体重组的早期早产儿在12月龄、24月龄及36月龄时粗动作能、精细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等级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参加早教班,母亲是否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父母的学历、职业、平均每天陪伴时间以及家庭年收入是否相同的早产儿的发育商等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生活舒适度不同的早产儿的应物能与应人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早产儿的言语能及应人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比女性早产儿言语能、应人能落后至少一个等级,OR分别为6.883、9.497。独生与非独生早产儿的粗动作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比非独生早产儿的粗动作能落后至少一个等级,OR为0.185。母亲孕期健康状况不同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能、应物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母孕期健康状况很好、好、一般的儿童比母孕期健康状况差的儿童精细动作能高至少一个等级,OR分别为9.879、1.414、1.436;应物能高至少一个等级,OR分别为4.911、5.355、2.267。2.出生后体格发育随访情况出生胎龄<30周组早产儿的身长及体重在30-36个月时反超足月儿组,其余胎龄组早产儿在36个月前身长、体重及头围均未追赶至正常足月儿水平。出生体重<1250g组早产儿在36个月龄前身长、体重、头围均未追赶至正常足月儿水平。1250g-<1500g组身长在30-36月龄期间追赶上了足月儿组。1500g-<2000g组身长及体重在24-30个月期间追赶上足月儿组。2000g-<2500g组体重在24-30月龄期间追赶上足月儿组。3.盖塞尔发育测试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在12、24、36月龄时盖塞尔测试发育商平均值与足月儿相比都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随着年龄增长,除应物能以外的四项能区测试结果正常的百分比也随之增加。结论:1.控制胎龄因素的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早产儿言语能及应人能评价等级高;生活舒适家庭的早产儿应物能及应人能等级更高;非独生早产儿动作能等级更高;母孕期健康的早产儿精细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等级更高。2.胎龄<30周组早产儿的身长及体重在30-36月龄时反超足月儿组,其余胎龄组早产儿在36月龄前身长、体重及头围三个方面的体格发育均未追赶至正常足月儿水,但总的趋势都呈追赶生长。3.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在24个月前体格发育均落后于足月儿。出生体重大于1250g的早产儿在24-36个月时体格发育逐步追赶上足月儿,出生体重小于1250g的早产儿36个月前未能追赶上足月儿。4.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各个方面都较足月儿落后。胎龄越大,早产儿的粗大动作能、言语能及应人能的发育越接近足月儿。5.早产儿尤其胎龄和出生体重越小者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与正常足月儿之间有明显差异,故应长期儿保科随访观察并及早干预,以免对之后的生活、学习、社交等造成不良的影响。

董开衢,单钱艺,周静,冷桃花,葛宇[8](2019)在《上海市婴幼儿摄入配方奶粉的膳食营养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上海市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数量及暴露途经,分析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线上线下2种渠道进行信息采集,然后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结果海外品牌的奶粉最畅销;母婴店和超市是本地消费者购买奶粉的主要渠道;家庭购买的奶粉以普通牛乳或羊乳配方奶粉为主;罐装乳粉销量高,市场占有率高;Ⅰ、Ⅱ、Ⅲ段的婴幼儿身高和体重均属正常, BMI值在正常范畴内;上海地区Ⅰ、Ⅱ、Ⅲ段的婴幼儿每天的平均奶粉摄入量为87.4、97.3和79.3 g, 3个阶段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所占的比例和添加辅食的比例均成递增趋势。结论上海市婴幼儿对配方奶粉的摄入情况良好,对宣传教育及风险监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婷婷,黄亮[9](2017)在《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确定自然分娩队列、社会因素剖宫产队列、医学因素剖宫产队列各150例,出生时测量身高、体质量、头围,再分别于6月、12月、24月、36月龄进行体格检查,同时采用贝来量表(CDCC)进行智力检测。结果医学因素剖宫产婴幼儿出生体质量高于自然分娩组和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8,P<0.05);6月龄、12月龄医学因素剖宫产组体质量高于社会因素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2、4.124,均P<0.05);不同分娩方式的各月龄婴幼儿身长、头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自然分娩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社会因素和医学因素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71,P<0.05)。6月龄、12月龄自然分娩组婴幼儿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社会因素和医学因素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3、6.914,均P<0.05)。结论剖宫产对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未见显着影响,但可对婴幼儿早期智力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和孕产期保健,树立正确的分娩观念,避免非医学指征剖宫产。

雒翠翠[10](2017)在《太原市城区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太原市城区婴幼儿进行横断面的体格发育调查,了解这一地区婴幼儿群体目前的体格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为该市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婴幼儿营养及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太原市六大城区各抽取12所儿童保健站,选择其系统管理的03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的调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本次调查的共有8361例儿童。收集每位儿童最近一次来儿童保健部门进行定期体检时的月龄、性别及测量的体重和身长(身高)指标值,建立数据库,统计不同城区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体格指标值,通过与国家标准和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比较,进而了解太原市城区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水平和体格发育的等级分布情况;以WHO标准为参考采用Z评分法评价太原市城区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包括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与肥胖率。结果:1.本次调查的有效人数为8361例,男4333例,女4028例,男女比例1.07:1。2.各年龄组男童平均体重、平均身长均大于同年龄组女童水平,各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年龄组男童平均体重、平均身长均高于国家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平均超出0.40kg,身长平均超1.1cm;各年龄组女童平均体重、平均身长亦均高于国家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平均超出0.38kg,身长平均超1.2cm。4.儿童体格发育等级分布情况:体重处于下等、中下等、中-、中+、中上等、上等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0.79%、7.76%、64.85%、64.85%、19.00%、7.59%,身长所占百分比依次为:0.76%、4.60%、65.48%、22.25%、6.90%。5.各年龄组男童、女童平均体重、平均身长均超过同年龄同性别WHO儿童生长标准。6.总的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0.18%、0.50%、1.57%、3.92%、0.97%。男童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女童(P<0.05),其余指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太原市城区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略高于国家标准(2009年版),明显超过WHO标准(2006年版),整体体格发育水平偏中上,应用国家标准或WHO标准对该地区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或生长监测时可能会有偏差,可能会过高地估计个体儿童的发育状态。2.太原市城区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低,超重与肥胖问题尚不严重,营养状况相对较好,相对来说,.该地区儿童目前主要的营养问题是超重和肥胖,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婴幼儿营养及保健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营养促进,更应对婴幼儿超重和肥胖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0~36月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0~36月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母亲工作时间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量计算
    2.4 调查内容与质量控制
    2.5 研究内容及方法
    2.6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母亲工作时长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
    3.2 母亲非标准时间工作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
    3.3 母亲工作时长对我国2岁以下儿童体重影响的可能机制
    3.4 2002与2020年母亲工作时长和儿童超重肥胖关系的比较
4 讨论
    4.1 母亲工作时长与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
    4.2 母亲在非标准时间工作与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
    4.3 不同年代母亲工作时长和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
主要结论及建议
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母亲工作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2岁以下儿童及看护人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
致谢

(3)6~36月颐初营养包对早产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2.2 两组婴幼儿的运动与智能发育情况比较
    2.3 两组婴幼儿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营养低下流行现状
    1.2 微量营养素缺乏流行现状
    1.3 营养过剩或过度流行现状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 评价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生长发育分布特征
    3.2 与其他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比较
    3.3 营养状况分布特征
    3.4 贫血分布特征
    3.5 贫血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3.6 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生长发育状况
    4.2 营养状况
    4.3 小结
    4.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目录

(5)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早产儿的救治现状
        1.1.2 新生儿疾病与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预后
    1.2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现状
        1.2.1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国内现状
        1.2.2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国外现状
    1.3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1.4 研究方法介绍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本研究的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本研究的方法
        2.2.2 体格测量方法
        2.2.3 营养与喂养
        2.2.4 早期干预和训练
    2.3 体格生长评价
    2.4 20项神经运动检查
    2.5 Gesell 发育量表
        2.5.1 Gesell 发育量表测试内容
        2.5.2 DQ 的计算及 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的分级标准
    2.6 问卷调查
    2.7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及围产期资料比较
        3.1.2 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期间的主要并发症资料
        3.1.3 干预组和对照组家庭资料比较
    3.2 纠正月龄3月及6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体重、身长值比较
    3.3 纠正月龄3月及6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体重、身长Z评分比较
    3.4 20项神经运动评估结果
    3.5 纠正月龄6 月龄时的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
    3.6 纠正月龄12 月龄时的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
    3.7 纠正月龄6月龄时,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4.2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4.3 影响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6)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3.研究方法
        3.1 常规儿童早期发展措施
        3.2 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4.质量控制
    5.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两组婴儿3月龄一般资料比较
        1.1 婴儿基本信息
        1.2 两组婴儿3月龄体格发育比较
        1.3 两组婴儿3月龄神经心理发育比较
    2.两组婴儿6月龄体格发育比较
    3.两组婴儿6月龄神经心理发育比较
    4.两组婴儿9月龄体格发育比较
    5.两组婴儿9月龄神经心理发育比较
讨论
    1.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2.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运动发育的影响
    3.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语言发育的影响
    4.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社交行为和适应能力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项目对儿童运动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及评价方法
        2.2 数据采集
        2.2.1 调查问卷
        2.2.2 盖塞尔发育测试
        2.2.3 小儿一般信息
        2.3 研究分组
        2.4 质量控制
    3.统计分析
        3.1 统计描述
        3.2 统计推断
二、结果
    1.早期早产儿盖塞尔测试结果等级的影响因素
        1.1 性别、出生体重、是否独生子女
        1.2 环境因素
        1.3 父母情况
    2.出生后体格发育随访情况
        2.1 不同出生胎龄组早期早产儿及足月儿身长、体重、头围的发育情况
        2.2 不同出生体重组早期早产儿及足月儿身长、体重、头围的发育情况
    3.早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发育商情况
        3.1 不同胎龄早产儿及足月儿盖塞尔测试得分平均值情况
        3.2 不同胎龄早产儿及足月儿盖塞尔测试得分等级情况
三、讨论
    1.早期早产儿盖塞尔测试结果等级的影响因素
    2.早产儿体格发育较足月儿的追赶情况
    3.早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发育商情况
四、结论、思考与建议
    1.结论
    2.思考建议
        2.1 本研究的不足
        2.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8)上海市婴幼儿摄入配方奶粉的膳食营养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3 统计方法与结果表述
3 结果与分析
    3.1 上海地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习惯
    3.2 上海0~3岁婴幼儿对婴配粉的摄入量
        3.2.1 0~3岁婴幼儿体格指标信息
        3.2.2 母乳喂养情况
        3.2.3 添加辅食情况
        3.2.4 上海地区0~3岁婴幼儿对婴配粉的每日摄入量
4 结论

(9)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体格检查
        1.2.3 智力发育测量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不同分娩方式婴幼儿各月龄体格指标比较
    2.3 不同分娩方式婴幼儿各月龄智力发育的比较
    2.4 不同分娩方式婴幼儿各月龄运动发育指标
3 讨论

(10)太原市城区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儿童体格发育指标值及性别差异
    2.3 与国家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比较
    2.4 儿童体格发育的等级分布情况
    2.5 本次调查结果与WHO标准比较
    2.6 儿童营养状况
3 讨论
    3.1 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3.2 儿童营养状况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0~36月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D]. 尹苑霖.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母亲工作时间与我国2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研究[D]. 丁心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3]6~36月颐初营养包对早产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陈祥平,王洪磊,刘崇燕.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10)
  • [4]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D]. 金海玉. 延边大学, 2020(05)
  • [5]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对照研究[D]. 李菲. 兰州大学, 2020(01)
  • [6]情景式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D]. 张桦芸.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7]早期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D]. 陈雪亭.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上海市婴幼儿摄入配方奶粉的膳食营养调查[J]. 董开衢,单钱艺,周静,冷桃花,葛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05)
  • [9]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J]. 刘婷婷,黄亮.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5)
  • [10]太原市城区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D]. 雒翠翠.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0~36个月婴幼儿体格发育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