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晴敏[1](2020)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文中认为选题依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挂牌成立以来,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全省文化事业发展的轨迹为背景,在国家宏观历史叙事与学院微观历史讲述相叠置的视野中,立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筚路蓝缕的历程,特别是通过对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几代开创者与承继者现有文本资料与口述的有机结合,力求通过口述方法论的立场,以求回望六十年岁月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阶段性发展的过程,兼及专业建设的状况,通过“集体叙事”和带有个体温度的口述,“再现”几代云艺音乐人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历史步履,记录一个甲子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历史样本,以此考察作为“工作母机”的云艺音乐学科对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或许可以说,本选题的重点不在“音乐本体”的研究,而是借音乐现象打开一扇透视历史与当下的窗户,这样的工作,对于刚刚过去的云南艺术学院六十年的校庆而言,是有时代意义的。由于历史的局限,云艺音乐学科六十年学科发展中都积累了哪些值得书写的经验、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云南、乃至对全国音乐文化建设产生了哪些值得书写的成就,这方面的文本成果所见不多,甚至许多坊间记忆与仅有的历史记录并不相符,因此,通过口述的视角或许是获得确证的另一种途径。首先,作为一种微观的研究,文本的写作以历史时间为顺序,立足学科建设要素的指向,就学科发展中许多具体的人和事进行纵时性多角度、多层面口述的访谈,将口述的内容与有限的历史资料开展多方位的求证,特别是文献记载与口述记录相抵牾的内容,努力在“不对等”信息中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辨,在“多重对应”中以求拉近与历史真相的距离,因此,文本写作不求历史事实的唯一性、但求历史记录的参考性;其次,作为一种宏观的考察立场,文本写作更以时代空间为剖面,历时性地探讨“大历史”的社会整体变革中,作为一个社会单元的缩影,60年间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小历史”在社会变迁大潮中经历的曲折坎坷与顺势而为的成就,更记录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特别是在举国上下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何搭乘时代快车,依托国家利好政策与本土文化优势,书写区域高等音乐办学模式、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的绚丽篇章,同时,作为一种学术反思或曰“问题意识”,作为后学,由此也思考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在六十年办学历程中积累的学科优势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对如何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与主动吸纳前沿共性化学科观念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钩沉,特别对六十年间与其发生关联众多的“人”进行的口述记录,由此获得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的许多“富有温度”的第一手资料,无论对于文本的写作抑或历史的“定格”,都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文本的写作过程,使笔者不单完成了学业的积累、更获得了对云南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轨迹进行深入认知的一把钥匙,其为个人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全文的写作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依托文本史料与口述手段,通过整理,梳理了云艺音乐学科“前世”的经历及其口述者对“今生”的感悟,即,亲历者通过对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逻辑历史背景的回溯及其社会生态基础的回顾,书写了过去时代云艺音乐学科筚路蓝缕的坎坷历程;第二章,回溯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即学科建设、团队建制的历时性梳理及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将学科的发展置于社会变迁的轨迹中进行了考察,更对其过程中“人”的历史性作用进行了描述,考察了历史与个人并行发展的互动关系;第三章,通过口述记录,回顾了云艺音乐学科的发展依托社会环境与物质条件,站在社会发展的格局中,考察了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拉动学术成就的取得进行了政策性的探讨;第四章,立足音乐学科当代办学观念变迁的大格局,讨论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成就与不足,对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学术期待的宏观判断,指出,人才建设与特色发展是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结语,历时地进行考察,作为边疆地区的高等音乐办学机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的历史沿革、办学历程,始终以捕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学术发展动态为己任,努力将培养目标与云南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60年办学的历史,为云南乃至全国都输送了人才,同时,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作为“工作母机”,也助推了整个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并为全省文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步伐。因而,笔者认为,应既立足纵向的角度,更在共时考察的基础上,以理性的目光去审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走过的办学轨迹,以开放的心态顺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尊重多元文化存在、结合跨学科的视角,实现“以文化理解为目标的音乐教育”这种观念的转换。

刘潇遥[2](2020)在《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孔雀鼓校本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全国而言,云南鼓文化可谓独树一帜。鼓的种类丰富,运用范围广泛,与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是本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孔雀鼓,一种创新型民族打击乐器,正是在云南传统鼓文化的滋养中孕育而生的现代产物。孔雀鼓的操作简单、节奏鲜明,符合当下中学生好奇心强、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宜用于中学音乐教学。因此,本论文以校本课程理论为指导,云南本土音乐文化为课程资源,以孔雀鼓“打、唱、跳”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载体,进行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同时,结合笔者实践经历,以云南省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大成校区)为实践基地,分析孔雀鼓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总结课程模式,使其具有推广性和持续性。论文分为绪论及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孔雀鼓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阐述,主要包括了国家层面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学校层面的尴尬境地、孔雀鼓的特点,以及结合实地调研得出的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大成分校)音乐教学现状四个方面阐释了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以及为何选择孔雀鼓来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第二部分是孔雀鼓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以泰勒的课程原理以及开发模式为指导,阐述孔雀鼓校本课程在开发目标以及内容组织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内容。第三部分是孔雀鼓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由实施的准备、实施过程以及实施后的评价三个部分组成。第四部分是孔雀鼓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总结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进行展望。

陈思佳[3](2020)在《大理市白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以大理市少艺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以歌为史的民族。“歌唱”这项音乐艺术在白族文化中,是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最普遍的形式。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应从小培养,我们需要借助学校这个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地方民歌首先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将民族音乐教学变为一种特色教育。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以大理市少艺校为例就“如何将大理白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章绪论:从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入手,探讨该问题提出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两方面提出论文创新点,即边疆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发展的整体系统思维和多元实践教育教学。第二章大理白族民歌概况:介绍白族音乐的发展历史,从中引出白族民歌的历史渊源,并分析其音乐特征。第三章白族民歌进大理市少艺校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采用问卷调查、个人采访、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大理民歌在少艺校的现状及发展特色分别进行阐述。第四章大理白族民歌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为本文重点章节,基于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大理市少艺校,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白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育从政策引导、教学方法、教材开发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施婧[4](2020)在《艺术实践对声乐专业学习的成效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声乐教育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如何在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教学中有效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出既彰显专业水平,又适应社会需求的声乐艺术人才。地方性师范院校有其自身的地域性特征,本文将以云南师范大学的声乐教育为例,对近5年来声乐方向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试图揭示艺术实践在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相关成效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校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分类和统计,对专业性、社会性、创造性等不同层次的艺术实践活动成效进行分析。第一章为艺术实践的相关概述,主要从声乐艺术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云南声乐艺术实践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特征、高校声乐艺术实践的要求这三个方面讨论;第二章为云南师范大学声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现状的阐述,分别从综合性艺术人才培养、“课堂”到“舞台”的校内艺术实践、专业性与社会性的校外艺术实践来具体阐述;第三章对云南师范大学声乐艺术实践的成效进行分析,对艺术实践活动调查分析并通过量化数据来阐述艺术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第四章对艺术实践活动作出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冉孟霖[5](2020)在《传承与适应:云南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云南作为多民族、多宗教交汇和谐并存发展的边疆省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汇聚并存发展的地区,其中南传佛教更为全国独有。宗教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宗教教育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佛教在传入云南的过程中根据信仰民族的文化习惯做出不同程度的本土化调整,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对云南南传佛教寺院教育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进行专门的比较研究,分析出云南佛教寺院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面向不同少数民族本土化的特殊现象,总结典型民族寺院教育优秀经验。寺院教育在现实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为适应现代社会做出的调整、转型,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佛教寺院在没有学校的过去是唯一的文化信仰机构,扮演着学校的教育机构,同时承担着为本民族培养优秀人才和传承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本文从教育学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寺院教育,对云南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典型民族寺院教育的有益经验,推动民族传统优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分析寺院教育的现代适应性,试图找出影响两派寺院教育现象异同产生的深层次因素,充分认识寺院教育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性。全文共4部分。在绪论中引出了选题的由来、研究意义和价值、相关文献研究综述。第一部分介绍了云南在历史文化上的独特地缘,对云南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教育进行一个历史进程的梳理。第二部分通过对寺院教育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调查访谈,对云南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现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描述和分析,以广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视角,对寺院教育现象进行深层解读,探寻促使寺院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因,分析比对了佛教寺院的现代适应性,对其所在的社会进行的教育影响以及带来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第三部分从教育要素的角度系统分析比较了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学制等方面的异同点,总结差异、找寻规律。第四部分对佛学院形式的寺院教育进行举例,介绍了传统寺院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所做出的转变,同时对前文的比较总结分析,总结云南佛教寺院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借鉴优秀经验,针对寺院教育在新形势下所显露出来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转型路径。最后从整体上实现文化层次的深化,阐释寺院教育的当代适应性和教育价值,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实际的寺院教育。

李柔婷[6](2020)在《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成因与预防研究 ——以长沙市5所中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舞蹈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美育的越来越重视,舞蹈教育也开始受到相应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地方和学校开始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而更多的学校则是将舞蹈融入音乐教育当中,成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舞蹈社团作为中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普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都相应成立学生舞蹈社团,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艺术生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但是,在社团训练中因不正确的训练方式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情况并不鲜见,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容我们小觑。为尽可能减少和预防舞蹈运动损伤,促进中小学舞蹈社团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本文以5所中小学舞蹈社团的5名教师以及89名学生成员为对象进行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中小学舞蹈社团训练中成员的损伤情况、损伤原因等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希望能为中小学舞蹈社团的科学训练与开展活动提供一定启示。

寸月桂[7](2020)在《巍山青云打歌文化及其传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媒体的普及使得原本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快速的消亡。本文选取巍山青云村彝族打歌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青云处山区,位置偏远,以前与外界联系较少,较好的保存了打歌原始古朴的风貌。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青云打歌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青年男女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打歌参与者老龄化现象严重,青少年学生参与热情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原本相互帮忙的、人人参与打歌的形式已经被有商业报酬的打歌队所替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青云打歌的特点和传承机制,对青云打歌的传承将起到促进作用。鼓励村民参与,增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动参与到青云打歌的保护行列中来。发挥青云小学的区域优势,结合青云小学实际编写青云打歌校本教材是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发挥家庭传承、社会传承和校园传承的“三元”作用,对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描述青云打歌文化的历史溯源和现实生境,从青云打歌的传说、类别和现实生境分别进行介绍;第二章从打歌舞步、唱调、伴奏乐器和打歌音乐等方面介绍青云打歌文化的传承内容;第三章从家庭和社会传承为主的自然传承和巍山打歌成为非遗之后的传承形式的介绍,结合土主庙打歌传承情况,研究青云打歌文化的传承形式;第四章从青云打歌的特点和功能,探讨打歌不仅是青云彝族的生活方式,更是生存的需要,伴随着青云彝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青云彝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五章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青云打歌文化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第六章从村民的角度和青少年学生的角度探索青云打歌文化的传承机制,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参与到打歌文化传承的工作中来,从而达到有效传承。本文主要通对青云打歌文化及其传承机制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次仁卓玛[8](2020)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初中舞蹈“第二课堂”为例》文中指出舞蹈作为人体文化与身体教育的重要支脉,她是“人体生命的最美表现,精神世界的最佳象征”;她是“民族精神和族群情感最生动的载体”;她是“一切艺术之母”,“一切语言之母”;她更是人体运动规律和义理精蕴的综合载体。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手段,可以称之为是开启美善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人格完善品性的最佳时期。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初中阶段舞蹈“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客观反映当前甘南州初中阶段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对甘南州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反思,进而对甘南州舞蹈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可实施的策略及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现状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主要以甘南州初中阶段舞蹈“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师资队伍、舞蹈设施设备及图书视频资料、对舞蹈教育的态度这四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整理出以下较为关键的制约因素:外部环境的制约,校方重视程度不够,舞蹈专业教师紧缺,舞蹈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初中阶段舞蹈教育的定位不明确等。第三章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甘南州舞蹈教育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重视舞蹈教育发展、舞蹈师资队伍的配备、合理利用舞蹈教育设施及图书影像资料、完善舞蹈“第二课堂”四个方面。第四章结语部分则是对全文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王雅婷[9](2019)在《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龙泉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朴素的艺术教育古而有之,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教育文明史和审美史之中。这种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艺术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的是普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和修养。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中指出当前人民不断增强的精神需求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这为提高全民族特别是新一代青年对于人文化价值认同、全面素质修养以及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70%,农村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基数大,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一定程度影响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总体水平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成效。中学阶段对应的学生身心和年龄特征确定了此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美的观念确立和审美自主性增强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育将很大程度决定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乃至终身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取向,是美育的最佳时期。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的发展中也逐渐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而美育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急需在农村中学全面深入开展。我国农村中学的艺术教育相较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对落后并具有显着的区域发展差异,云南地处边陲,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较为落后,农村艺术教育的状况具有普遍性,加上局部地区区位的特殊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使得加强农村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尤显突出。本文以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中学为例,深入考察该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基于艺术教育的视角和云南省中学艺术教育的大环境,提出艺术教育对农村中学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了解当前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农村艺术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本文主要从不断规范改进学校农村中学艺术教育课堂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拓展丰富农村中学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积极开发挖掘本土资源来丰富农村中学艺术教育课程并针对自然灾害灾后人文环境建设中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作用四个方面具体提出对策和措施。在论文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利用灾后重建研究生支教的切身教学经历,充分运用文献索引法、调察研究法、分析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探讨和分析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学者、教育工作者对农村艺术教育问题的思考,并能够一定程度为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不断推动农村艺术教育和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

刘武[10](2016)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新思考 ——以城乡发展一体化角度探索城乡艺术教育发展一体化》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持热上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事业的重要命题也随之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更是重中之重,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或者创新研究主要以艺术教育开展情况和条件较差的云南双江、孟定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调研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目前云南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新思考的研究侧面探索城乡艺术教育一体化,从而使论文从理论上对艺术教育新发展可行性形成依据,并对深化城乡艺术教育改革及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提升民间传统艺术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具有现实的意义。笔者通过对云南双江、孟定地区完小的艺术教育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走访和分析,根据当前小学实施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现状,求是创新的提出推进云南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新发展的浅见。

二、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与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预期结果
第一章 云艺音乐学科的“前世”口述与“今生”感悟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背景与口述记录
        一、概念的呈现
        二、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三、历史逻辑的顺应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生态基础
        一、多民族的文化构成
        二、潜在的办学基础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的坎坷经历
        一、社会前行步伐的产物
        二、社会转折的投射
第二章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音乐学科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口述史(1959 年~1962 年)
        二、“后麻园”时代的口述史(改革开放后至2011 年)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口述表达与笔者的亲历感受
    第二节 音乐学科团队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二、“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团队构成
    第三节 标志性学科建设项目
        一、省级重点学科“音乐学”的建设
        二、国家级特色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建设
        三、特色专业“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的建设
        四、省级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
第三章 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及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
        二、学科建设的价值定位
        三、加强团队打造与规划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人才培养的口述记忆
        一、地方文化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二、特色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
        三、研究生培养对学科建设的推动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学术成果举要
        一、学术研究的肇始期
        二、学术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三、存在的短板与差距
第四章 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宿命与超越
    第一节 嬗变历程的文化审思
        一、转折期——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模式化
        二、稳步前行——学科建设特色化方向的逐渐明确
    第二节 学科建构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人才建设是发展的关键
        一、以人为核心的团队打造
        二、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的价值定位
        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素养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

(2)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孔雀鼓校本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国家美育改革的趋势
        (二)云南音乐校本课程发展需要
        (三)基于实践经历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音乐校本课程相关研究
        (二)中小学器乐校本课程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法
        (三)行动研究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创新之处
一、孔雀鼓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一)校本课程的发展是国家教育的趋势
        1.“因地制宜”的课程补充
        2.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求
    (二)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大成分校)音乐教学现状
        1.大成学校概况
        2.大成学校音乐课教学现状
        3.大成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孔雀鼓的特点
        1.孔雀鼓具有云南本土音乐物质文化的特点
        2.孔雀鼓具有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
二、孔雀鼓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孔雀鼓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泰勒的课程开发模式
        2.课程理解范式
    (二)孔雀鼓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置
        1.课程总目标
        2.课程具体目标
    (三)孔雀鼓校本课程的内容组织
        1.知:了解云南本土音乐文化
        2.创:创造音乐无限可能
三、孔雀鼓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孔雀鼓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
        1.课程实施对象与环境
        2.实施的具体时间
    (二)孔雀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
        1.制定初二年级孔雀鼓校本课程实施进度表
        2.课程实施案例——景颇族《欢乐哦然》
        3.舞台案例《大成之风》
    (三)孔雀鼓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1.学生问卷调查
        2.教师与校长的访谈梳理
四、总结与展望
    (一)孔雀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果
        1.对于学校方面的影响
        2.对于所处社区的影响
        3.助力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二)孔雀鼓校本课程在开发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孔雀鼓校本课程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孔雀鼓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孔雀鼓校本课程的未来展望
        1.综合音乐实践课是未来趋势
        2.“打唱”助力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孔雀鼓融入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学与采风图片
    附录3 谱例
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与获奖情况

(3)大理市白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以大理市少艺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和理论支撑
        (一)民歌和音乐教育的概念
        (二)理论支撑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大理白族民歌概况
    一、大理白族音乐的历史文化
    二、白族音乐的类型及特点
    三、大理白族民歌
        (一)大理白族民歌的渊源
        (二)大理白族民歌类型及特点
第三章 白族民歌进大理市少艺校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大理白族民歌在少艺校的教学现状
        (一)大理市少年艺术学校概况
        (二)白族民歌在少艺校的教学情况
    二、教学现状的前期调查与采访情况分析
        (一)调查问卷
        (二)个人采访
    三、大理白族民歌进大理市少艺校的特点分析
        (一)相关政策的执行引导
        (二)师资队伍的保障措施
        (三)专项音乐师资队伍的培养
        (四)白族民歌发展观念的转变
第四章 大理白族民歌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针对问题建立保障机制
        (一)加强政策引导
        (二)健全制度保障
        (三)推进队伍建设
    二、针对校情开展多元实践教育教学
        (一)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传承
        (二)打造特色合唱团、延伸白剧舞台展演
    三、针对教情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与教学歌曲创作
        (一)奥尔夫教学法与白族民歌教学的结合
        (二)适合儿童演唱的白族民歌的创作
    四、针对学情优化教材安排
        (一)小学阶段学情分析与课程内容安排
        (二)教材的选编、校本教材的开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白族民歌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采访内容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艺术实践对声乐专业学习的成效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声乐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艺术实践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节 声乐艺术实践的基本情况
        一、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二、声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云南声乐艺术实践资源的丰富性
        一、声乐艺术实践的广阔舞台
        二、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
    第三节 高校声乐艺术实践的价值与能力要求
        一、声乐艺术实践的价值体现
        二、对于声乐艺术审美能力的要求
        三、对于声乐艺术创造性能力的要求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声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现状
    第一节 综合性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
        一、经世致用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声乐艺术课程
        三、专题性与前沿性的声乐艺术讲座
    第二节 从“课堂”到“舞台”校内艺术实践特征
        一、课堂的引领性
        二、舞台的实践性
        三、排演连接“课堂”至“舞台”
        四、校院的互补性
    第三节 专业性与社会性的校外艺术实践
        一、专业性艺术实践
        二、社会性艺术实践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声乐艺术实践成效分析
    第一节 艺术实践活动调查分析
        一、声乐专业艺术实践问卷调查
        二、声乐专业艺术实践问卷分析
    第二节 声乐专业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一、专业性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二、创造性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三、社会性艺术实践成效体现
第四章 对声乐艺术实践成效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对声乐艺术实践活动的反思
        一、要突显艺术实践活动的层次性
        二、要提升艺术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三、要注重艺术实践活动的常新性
    第二节 给艺术实践活动的两点综合性建议
        一、优化声乐教学课程
        二、加强艺术实践交流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5)传承与适应:云南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更好的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深入挖掘佛教寺院中道德教育内容
        三、促进云南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有前期基础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四、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南传佛教寺院教育
        二、云南藏传佛教
        三、宗教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四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支撑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沿革:云南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云南的特殊区位和历史文化特点
        一、云南的特殊区位
        二、云南的历史文化特点
    第二节 云南南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民主改革前
        二、民主改革后
    第三节 云南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民主改革前
        二、民主改革后
第二章 现状分析: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现代适应性
    第一节 云南南传佛教的现代适应性分析
        一、南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概况
        二、寺院教育的社会影响
        三、寺院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云南藏传佛教的现代适应性分析
        一、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概况
        二、寺院教育带来的社会影响
        三、寺院教育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现状比较: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要素比较
    第一节 关于佛教义理的比较
        一、南传佛教的基本理论
        二、藏传佛教的基本理论
        三、相同之处
    第二节 寺院教育目的的比较
        一、南传佛教寺院教育目的
        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目的
    第三节 寺院教育内容的比较
        一、南传佛教寺院教育内容
        二、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内容
    第四节 寺院教育方法比较
        一、南传佛教
        二、藏传佛教
        三、寺院教育方法特点
    第五节 寺院教育制度比较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学制
        二、藏传佛教学制
第四章 结论启示: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现代适应转型及启示
    第一节 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变:新时代佛学院
        一、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
        二、云南佛学院
    第二节 对寺院教育异同点比较的结果讨论
        一、相同点
        二、差异之处
    第三节 构建寺院教育现代转型路径
        一、创办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丰富寺院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丰富寺院教育方法
        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发挥云南佛教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反思启示
        一、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反思
        二、文化传承对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成因与预防研究 ——以长沙市5所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基于舞蹈训练损伤的自身经历
        (二)基于国家对舞蹈教育的逐渐重视
        (三)基于中小学舞蹈社团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舞蹈社团是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实施载体
    第一节 中小学舞蹈教育发展概述
        一、艺术课程体系中的舞蹈教育
        (一)舞蹈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育人功能
        (二)舞蹈进入中小学艺术课程体系的主要路径
        二、舞蹈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音乐和舞蹈是艺术王国中的孪生姐妹
        (二)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舞蹈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作为舞蹈教育重要实施载体的中小学舞蹈社团
        一、中小学舞蹈社团的特征与类别
        (一)中小学舞蹈社团的特征
        (二)中小学舞蹈社团的类别
        二、中小学舞蹈社团发展现状调研
        (一)调研的设计与具体实施
        (二)调研结论与分析
第二章 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具体表征
    第一节 训练造成的身体损伤
        (一)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发生率
        (二)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多发部位分布
        (三)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类型
        (四)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程度
        (五)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康复周期
    第二节 训练造成的心理伤害
        (一)造成学生性格缺陷
        (二)引发学生情感障碍
第三章 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案例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案例
        一、学生身体损伤的案例
        (一)教师“训”时发生的损伤
        (二)学生“练”时发生的损伤
        二、学生心理损伤的案例
    第二节 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主要成因
        一、教师因素
        (一)目标定位功利化
        (二)业余训练专业化
        (三)意识与知识的缺失
        (四)职业素养的缺失
        二、学生因素
        (一)身体心理素质脆弱
        (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三、训练因素
        (一)课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二)课后缺乏收整活动
        (三)训练强度超负荷
    第三节 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主要后果
        一、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
        二、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章 中小学舞蹈社团训练损伤的预防策略
    第一节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二、准确认识教学对象
    第二节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二、科学规范教学活动
    第三节 提升教师能力素养
        一、夯实相关科学知识
        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三、增强动作示范效应
        四、提高损伤预见能力
    第四节 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保护意识与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升家长的基本应对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7)巍山青云打歌文化及其传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及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一)巍山彝族文化研究
        (二)巍山打歌文化研究
        (三)将巍山打歌作为音乐舞蹈艺术的研究
        (四)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
第一章 巍山青云打歌文化发展概况
    第一节 青云村打歌文化的基本概况
        一、巍山青云村的人文自然概况
        二、青云彝族的信仰
    第二节 青云村打歌的历史传说和类别
        一、青云打歌的传说
        二、青云打歌的类别
    第三节 青云打歌发展过程及现状
        一、从解放前到文化大革命前,传统自然
        二、1986年到2006年,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2006年到2016年,出现打歌队
        四、2016 年至今,进入了新时代
    小结
第二章 巍山青云打歌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青云打歌舞蹈
        一、阿妈
        二、安达拉野
        三、安适
        四、勾脚
        五、花草
        六、绕鹰(三翻三转)
    第二节 青云打歌唱调
        一、阿妈
        二、安达拉野
        三、安适
        四、勾脚
        五、绕鹰(三翻三转)
    第三节 伴奏乐器
        一、葫芦笙
        二、竹笛
        三、官刀
    小结
第三章 青云打歌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第一节 青云打歌文化的特点
        一、风格独特
        二、与十二生肖紧密联系
        三、次序性
        四、地域性
    第二节 青云打歌文化的功能
        一、族群认同功能
        二、社会教化功能
        三、交流功能
        四、文化传承功能
    小结
第四章 巍山青云打歌文化的传承形式
    第一节 青云打歌自然传承
        一、家庭传承
        二、社会传承
        三、师徒传承
    第二节 以土主庙庙会打歌过程为纽带的传承
        一、葫芦笙仪式
        二、庙会打歌过程
        三、葫芦笙在庙会打歌中的作用
    第三节 巍山打歌成为非遗之后的传承形式
        一、非遗传承人传承
        二、非遗中心传承
        三、青云小学的校园传承
        四、青少年学生打歌情况调查
    小结
第五章 巍山青云打歌文化的传承困境
    第一节 青云打歌文化传承现状堪忧
        一、对火炕床的依赖降低
        二、彝族服饰穿着减少
        三、老龄化现象严重
        四、打歌活动频率降低
        五、打歌舞蹈和音乐融入了现代元素
        六、青少年参与度低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交通工具改变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二、现代通信设备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
        三、现代媒体丰富了精神生活
    第三节 家庭、社会、校园传承效果不明显
        一、家庭传承的影响力降低
        二、社会传承受到冲击
        三、校园传承重视程度不够
    小结
第六章 巍山青云打歌文化的传承机制探索
    第一节 树立文化自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
        一、发挥民族特色村优势,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发挥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中心优势
        三、举行竞技比赛促进传承
    第二节 建立资源数据库,保持打歌文化的原真性
        一、采用录音、录像手段收集资料
        二、利用记谱手段进行音乐、舞蹈记谱
        三、发挥媒体优势
    第三节 编撰校本教材,加强校园传承
        一、发挥音乐课堂的优势
        二、编写校本教材
        三、组建打歌学习兴趣小组
        四、加强打歌文化传承师资建设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青云小学学生青云打歌传承问卷调查

(8)甘南藏族自治州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初中舞蹈“第二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舞蹈教育
        (二)普及型舞蹈教育
        (三)“第二课堂”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状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一)学生样本
        (二)教师样本
    二、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
        (一)舞蹈“第二课堂”课程开设情况
        (二)舞蹈“第二课堂”课程教学形式
        (三)舞蹈“第二课堂”课程评价方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师资队伍
        (一)舞蹈教师的数量
        (二)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舞蹈教师的职业定位
        (四)舞蹈教师的薪资待遇
        (五)舞蹈教师的教学压力
        (六)舞蹈教师的培训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舞蹈教学基础设施及图书影像资料
        (一)教学基础设施
        (二)图书及影像资料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对舞蹈教育的态度和认识
        (一)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教师对舞蹈教育的态度和认识
        (三)学生对舞蹈教育的态度和认识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加强舞蹈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舞蹈教育发展
        (一)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舞蹈教育的定位
        (二)转变传统舞蹈教育观念
        (三)舞蹈教育经费的落实
    二、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师资培训
        (二)师资引进
    三、合理利用设施设备及图书视频资料
        (一)舞蹈教室
        (二)图书视频资料
    四、完善舞蹈教育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
        (二)课程评测机制的完善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图表情况说明
附录二 甘南州中学舞蹈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三 甘南州中学舞蹈教育现状调查(舞蹈教师问卷)
附录四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龙泉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艺术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一、艺术教育的内涵
        二、艺术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 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
        二、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鲁甸县龙头山镇概况
        一、龙头山镇基本概况
        二、龙头山镇基础教育概况
    第二节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中学艺术教育概况
        一、龙泉中学艺术教育教师队伍概况
        二、龙泉中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概况
        三、龙泉中学艺术教育被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
    第三节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中学艺术教育相关调查及分析
        一、龙泉中学艺术教育调查问卷
        二、龙泉中学艺术教育调查结果
        三、龙泉中学艺术教育调查分析
第三章 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落实不到位导致艺术教育长期缺位
        一、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贯彻落实不到位
        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三、功利性教育导向导致艺术教育在农村中学长期缺乏自身价值和地位
    第二节 艺术教育的师资整体水平不高致使教学主动性缺失
        一、艺术教育的师资业务素质导致教学能力不足
        二、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三、教师教学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机械
        四、艺术课教师自我价值的负面认知对教学主动性造成的影响
    第三节 艺术类课程设置不能充分符合培养目标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一、艺术类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艺术类课程内容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四节 艺术教育的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足制约教学手段的更新
        一、艺术教育的教学设备与条件严重不足
        二、教学理念和手段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第五节 相关人群的认识态度偏差阻碍艺术教育主体意识的提升
        一、学校教育理念缺失,导致艺术教育难以深入开展
        二、学生家长态度偏差,造成艺术教育长期不受重视
        三、学生主体认识不足,影响艺术教育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第四章 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不断规范改进农村中学艺术教育课堂内容与形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农村中学艺术教育
        二、在第二课堂中深化农村中学艺术教育
        三、在艺术表演及创造中升华农村中学艺术教育
    第二节 进一步拓展丰富农村中学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挖掘课外艺术活动的独特育人作用
        二、加强管理,健全体制,从制度上保障艺术活动的持续开展
        三、挖掘资源,完善设施,最大程度发挥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第三节 开发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农村中学艺术教育课程
        一、云南省中学本土艺术资源的基本情况
        二、充分开发与利用本土艺术资源的艺术教育意义
        三、积极拓宽云南省中学本土艺术资源的利用的有效手段
    第四节 鲁甸县龙头山镇灾后人文环境建设中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作用
        一、学校艺术教育对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艺术教育活动对灾区人文环境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三、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对灾后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新思考 ——以城乡发展一体化角度探索城乡艺术教育发展一体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三)研究的动态
    (四)研究的方法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研究的价值及发展新理念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研究的价值
    (二)艺术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二、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分析
    (一)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1.调研现状情况综述
        2.双江地区调研情况
        3.耿马孟定地区调研情况
        4.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二)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问题
        1.发展比较反差的亟显性
        2.目标脱离现实的严重性
        3.艺术教育目的的模糊性
        4.教育认识片面的持久性
        5.艺术教育空白的广源性
        6.民间资源利用的尴尬性
三、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探索
    (一)发展与时俱进的新标准
    (二)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性
    (三)发展与时俱进的现实性
四、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统一制定认真实施“发展意见”
    (二)加大力度全面提高认识水平
    (三)重视改革提升分级管理水平
    (四)积极推广创造性开展教育经验
    (五)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D]. 李晴敏.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2]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孔雀鼓校本课程为例[D]. 刘潇遥.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3]大理市白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以大理市少艺校为例[D]. 陈思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艺术实践对声乐专业学习的成效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声乐教育为例[D]. 施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1)
  • [5]传承与适应:云南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比较研究[D]. 冉孟霖.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中小学舞蹈社团成员训练损伤的成因与预防研究 ——以长沙市5所中小学为例[D]. 李柔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巍山青云打歌文化及其传承机制研究[D]. 寸月桂. 大理大学, 2020(05)
  • [8]甘南藏族自治州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初中舞蹈“第二课堂”为例[D]. 次仁卓玛.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云南省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龙泉中学为例[D]. 王雅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新思考 ——以城乡发展一体化角度探索城乡艺术教育发展一体化[D]. 刘武. 云南艺术学院, 2016(08)

标签:;  ;  ;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