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如何布局

国有经济如何布局

一、国有经济如何布局(论文文献综述)

戚聿东,杜博,温馨[1](2021)在《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面临功能使命新内涵、分类改革新思路和数字化发展新趋势的嵌套融合,要求国有企业创新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支撑企业高质量履行国家使命。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基于3家中央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实践,系统探索国家使命嵌入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机制与路径,以及在不同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1)新时期国有企业聚焦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使命,由商业功能性、战略功能性和公共功能性国有企业分类承担;(2)基于"定位机制—映射机制"的"外循环"路径和国有资本战略定位的"内衔接"路径构成了国家使命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双重双向"嵌入机制,引领国有企业构建市场导向型、能力导向型和公共导向型的数字化变革模式;(3)3类变革模式分别产生了敏捷强化、韧性强化和适应性强化的作用机制,支撑国有企业分类履行功能使命。本文通过构建国家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理论模型,试图弥补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模式整合不足等研究缺口,并揭示数字化战略变革支撑国有企业履行功能使命的中介作用机制。

翟绪权[2](2021)在《关于新时代中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产业思想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提出新时代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而在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际,对我国国有经济进行布局优化迫在眉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新时代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在宏观层面的优化方向是社会化大生产部门、以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领域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在中观层面的目标产业是以国防科技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航燕[3](2021)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成效与调整取向》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国有经济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但国有经济在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脱虚向实""大而不强"、区域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今后国有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需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在改革中切实增强国有经济调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要深化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并完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杨新铭[4](2021)在《新时代国有经济的理论创新、发展原则与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清晰界定了国有经济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明确指出了国有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并指明了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方向。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特别要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国有经济发挥政治、经济、社会功能的重点有所差异,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方式也不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经济应该继续与国家重大战略保持一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姚昊炜,熊晓琳[5](2021)在《双循环格局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三维向度——基于国有经济布局效度评价体系的因子分析研究》文中指出双循环格局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宏观规模、质量;中观区域、产业;微观企业运行三维度联立分析国有经济运行现状特点。并从规模、质量、社会功能等角度出发选取并构建国有经济省域、行业布局效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国有经济省域及行业间布局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经分析发现,当前国有经济布局存在宏观布局标准不清晰,中央、地方发展不均衡;中观区域布局分化明显,行业布局转型"两难"抉择凸显;微观"竞争中立"趋势下,布局优化面临国内外双重挑战等问题。对此,应在宏观上坚持"底线思维",做到中央地方一盘棋;中观上空间布局动态调整,资源整合进退有序;微观上分类混改有的放矢,资本运营提质增效。

翟绪权,徐传谌[6](2021)在《“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原因探析、战略价值与政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十四五"时期,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经济宏观结构现状、国有经济特殊功能的内生动力、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理论逻辑,阐释了"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的战略价值,一是有利于巩固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进行自主创新发展,三是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此,"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应重点布局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领域、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领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领域。随着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日益发挥"国有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战略支撑作用,国有经济还需深入布局于产业类型层面,为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等进一步赋能。

李政[7](2021)在《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国有经济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略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重要观点》文中认为程恩富教授是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学界和马克思主义学界享有盛誉的着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作为学术巨擘,他创立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首创现代政治经济学"五过程法"新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新经济人论""资源与需求双约束论""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变动论""知识产权优势论""当代经济基本矛盾论""社会主义三阶段论"等一系列理论和政策思路,

何瑛,杨琳[8](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成效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沿袭"探索酝酿—成长跨越—调整完善—深化加速"的演进脉络,经历"形式"混合、"资本"混合、"产权"混合阶段后进入"机制"混合阶段,整体取得了积极进步与显着成效,但囿于体制约束、机制障碍、结构欠佳、模式传统、文化差异与环境制约等现实问题,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与不足。"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在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3个层面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通过环境驱动、宏观引领、产业优化、企业发展、外生冲击赋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立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在总结成就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重塑目标体系,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路径。

迟也迪[9](2021)在《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结构优化是一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而言能够发挥显着的影响作用。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的难度有所增大。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且短期内并没有复苏的迹象。在此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下,研究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是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国有经济相关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等理论基础为依据,深入分析和检验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果和机制,既能够丰富相关主题的研究内容,又能够构建起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研究逻辑,对于如何更好地通过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学术贡献。从本文的研究思路方面来看,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基础的总结和相关文献的评述。其次,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基础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再次,依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对于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不同角度出发,分别对其总体影响、异质性分析及影响机制等多个方面,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实证检验。在本文的结尾处,依据全文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这三个方面。按照理论机制分析的研究脉络,首先,分别从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影响,为后文的实证检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其次,在产业布局维度分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时,考虑到不同功能定位类型的国有经济,其担负的使命及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各有不同,需要分析不同功能定位类型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此影响机制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分析不同类型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有何不同;二是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是如何实现的。再次,在区域布局维度分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时,以区域市场化水平和政府经济干预程度作为区域制度基础,分析了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通过影响区域制度基础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最后,基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以强化其战略性的思考,在产业布局维度上,以不平衡增长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在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通过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来有选择地推动战略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能否显着地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区域布局维度上,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通过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来推动制度变迁的演进,进而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影响的可行性,以及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是否通过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从总体来看,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能够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主要的具体结论如下。无论是从总体影响检验方面,还是从不同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分类下的异质性检验方面,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且资本密集度、经营成本、市场绩效、营收水平、固定资产利用率和市场化水平等中介变量,在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影响机制中都发挥着显着作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视角下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供给侧改革为例,实证结果表明,战略相关行业样本分组下,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且战略相关行业人均总产值、资源配置效率、财务融资水平和固定资产利用率等中介变量,在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影响机制中都发挥着显着作用。此外,作为前文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以上市公司数据作为国有资本微观数据基础,得到了国有资本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且在不同控股情况下多次验证了此结论。就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而言,市场机制对于其影响机制基本上能够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在政府调节机制下,战略性调整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相对更具积极作用,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体结论基本如下。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着促进的总体影响。在基于制度基础的影响机制检验中,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通过对外开放程度的调节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但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通过政府政治激励的调节作用,则既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通过市场化水平的中介效应,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显着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通过政府经济干预的中介效应,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显着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但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不同区域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但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既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基础上的影响机制检验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区域特征综合变量,结果显示,通过区域特征的中介效应,东部、中部地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对于东北、西部地区而言,不存在通过区域特征变量的中介效应。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了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法和PSM-DID方法得出,国有资本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以往文献在研究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时,多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而很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本文既克服了缺乏相关实证检验借鉴的困难,也克服了核心变量衡量及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困难,尽力量化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等核心概念,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和各种严谨的条件检验,确保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其次,现有文献在研究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时,一般将制度因素视为外生因素。而本文在相关影响机制部分,分析和检验了制度基础在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和中介效应,丰富了相关主题的研究内容。再次,以往文献中较少关注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而本文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相关的空间计量分析,拓展了相关主题的研究视阈。最后,现有文献关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是否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一问题鲜有探讨,更多的是探讨如何通过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类方法论方面的问题,且缺乏实证依据。而本文通过构建“两个维度、三个方面”这一本文特有的研究体系,即产业布局、区域布局两个维度和国有资产布局、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布局、国有资本布局三个方面,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阐明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能够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显着影响,并通过影响机制分析与检验探索了其成因。

李尚[10](2021)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外部环境上,逆全球化思潮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进一步要求我国经济必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推动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等问题上发挥作用,是国有企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主体。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比重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复杂情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然而,为什么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效果如何?这是新时代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也是围绕回答上述问题展开的。首先,本文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内涵。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社会主义框架内,促进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本质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基于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质的认识,本文进一步构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融合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使国有企业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出发,促进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使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在宏观所有制结构层面有机结合,实现了“国民共进”。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发展公有制经济必然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前提,在提高国有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分配公平,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其次,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和理论逻辑。从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形成的公私合营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计划与市场并存时期企业自发形成以及通过试点股份制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新时代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三个理论线索,梳理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最后,本文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效果的分析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利用包含116770个观测值的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能利用率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以及促进企业创新中都具有显着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的缓解政府干预,从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能利用率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可以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这一途径只会对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作用,代理问题的改善并不能带来产能利用率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二是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所有制结构作用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基于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垂直结构”下上游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下游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着的“倒U型”关系,上游国有经济比重与下游行业绩效之间也存在着“倒U型”关系。维持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比重,可以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基于所有制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包含所有制结构的收入分配模型,分析了影响收入分配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投资率的下降和储蓄率的上升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份额;所有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取决于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和居民部门间储蓄率的大小。基于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的增加可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结论。基于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效果的实证结果,本文最后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国有经济如何布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经济如何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国家使命、国有企业功能分类与数字化战略变革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及其使命嵌入
三、研究设计
    (一)方法选择
    (二)案例选择
    (三)数据收集
    (四)数据分析
四、使命嵌入: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价值导向
    (一)国有企业功能使命及其价值导向效应
    (二)国家使命嵌入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内在机制
        1. 定位机制
        2. 映射机制
五、不同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选择
    (一)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共同基础
        1. 资源基础数字化
        2. 创新数字化
    (二)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差异
        1. 经济发展使命、市场导向型变革与组织敏捷性强化
        2. 战略支撑使命、能力导向型变革与组织韧性强化
        3. 公共服务使命、公共导向型变革与组织适应性强化
六、国家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整合模型
    (一)国家使命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导向效应
    (二)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选择
    (三)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对功能使命践行的作用机制
七、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实践启示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2)关于新时代中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产业思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产业思想的理论脉络
二、新时代中国国有经济集中布局的优化方向
    1.社会化大生产部门
    2.以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领域
    3.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
三、新时代中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目标产业
    1.以国防科技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
    2.支柱产业
    3.战略性新兴产业

(3)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成效与调整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的成效
    (一)国有经济规模稳步提高
    (二)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三)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四)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经济集中在垄断性行业和传统服务业,功效未能充分发挥
    (二)国有经济快速向房地产业扩张,“脱实向虚”特征较为明显
    (三)盈利能力不足,国有经济“大而不强”问题较为突出
    (四)国有经济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区域分布不均衡
三、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目标和取向
    (一)调整目标
    (二)调整方向
四、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二)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引导国有资本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三)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自然垄断性产业集中
    (四)完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妥善处理“僵尸企业”
    (五)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4)新时代国有经济的理论创新、发展原则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国有经济的功能界定
    (一)国有经济理论溯源
    (二)国有经济范围的确定
    (三)国有经济功能的阶段性转换
二、新时代发展国有经济的重大原则
    (一)坚持党对国有经济的领导
    (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四)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三、新时代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实体经济
    (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三)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5)双循环格局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三维向度——基于国有经济布局效度评价体系的因子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理论溯源及研究综述
    (一)理论溯源
    (二)研究综述
三、当前国有经济整体运行概况
    (一)宏观维度:国有经济整体量、质齐升,占比趋稳
    (二)中观维度:区域重心逐渐转移,基础保障功能明显
    (三)微观维度:国企混改成效初显,效益规模屡创新高
四、国有经济布局效度评测
    (一)国有经济布局效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国有经济布局效度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1.数据无量纲标准化处理
        2.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
        3.因子提取
        4.因子解释
        5.因子得分
    (三)综合得分及评价
五、国有经济布局现存问题及优化建议
    (一)国有经济布局现存问题
        1.宏观维度:布局标准不清晰,中央、地方发展不均衡
        2.中观维度:国有经济区域布局分化明显,行业布局转型现“两难”抉择
        3.微观维度:“竞争中立”趋势下,布局优化面临国内外双重挑战
    (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建议
        1.宏观维度:坚持“底线思维”,中央地方一盘棋
        2.中观维度:空间布局动态调整,资源整合进退有序
        3.微观维度:分类混改有的放矢,资本运营提质增效

(6)“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原因探析、战略价值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 “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 高技术产业的原因探析
    (一)国有经济的宏观结构
    (二)国有经济的特殊功能
    (三)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理论逻辑
三、 “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 高技术产业的战略价值
    (一)巩固实体经济发展
    (二)促进自主创新发展
    (三)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 “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 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第二,注重世界前沿科技的研发。
        第三,侧重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
        第四,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一,解决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中的问题。
        第二,打造能够完善整条产业链的基础结点。
        第三,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系。
        第四,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三)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二,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第三,强化企业创新地位。
        第四,建设共性技术共享平台。
五、结 语

(7)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国有经济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略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重要观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国有经济的理论概述
二、关于国有经济性质功能及战略调整思想
三、关于国有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思想
四、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思想
五、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思想

(9)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相关概念及解析
        2.1.2 产业结构的相关概念及解析
    2.2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2.2.2 公共经济理论
        2.2.3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4 产业政策理论
    2.3 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2.3.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2 产业布局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有经济相关研究综述
        2.4.2 国有经济布局相关研究综述
        2.4.3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相关研究综述
        2.4.4 产业布局调整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4.5 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4.6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综述
        2.4.7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基础
    3.1 中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历程回顾及现状分析
        3.1.1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历程回顾
        3.1.2 国有经济总量布局的演变及特征
        3.1.3 国有经济产业布局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3.1.4 国有经济区域布局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3.2 主要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国际经验
        3.2.1 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美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概述
        3.2.2 基于发展阶段的英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历程回顾
        3.2.3 立足于国情的日本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演进历程
    3.3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演变历程及现状分析
        3.3.1 产业结构优化的演变历程及趋势
        3.3.2 产业结构优化的现状分析
    3.4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3.4.1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
        3.4.2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3.4.3 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新使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理论机制
    4.1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影响分析
        4.1.1 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4.1.2 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4.2 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分类下的影响机制分析
        4.2.1 基于公共政策类和特定功能类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影响机制分析
        4.2.2 基于一般商业类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影响机制分析
    4.3 基于制度基础的影响机制分析
        4.3.1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影响中市场化的作用
        4.3.2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影响中政府经济干预的作用
    4.4 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机制分析
        4.4.1 不平衡增长理论视角下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影响中国家战略的作用
        4.4.2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影响中国家战略的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检验
    5.1 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总体影响的检验
        5.1.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3 稳健性检验
    5.2 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分类下的异质性检验
        5.2.1 公共政策类及特定功能类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检验
        5.2.2 一般商业类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检验
    5.3 不同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分类下的内在作用机制检验
        5.3.1 公共政策类和特定功能类国有经济分类下的内在作用机制检验
        5.3.2 一般商业类国有经济分类下的内在作用机制检验
    5.4 国家发展战略视角下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相关检验
        5.4.1 基于国家战略相关行业的分组检验: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例
        5.4.2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内在影响机制检验
        5.4.3 基于国家战略相关行业的分组检验:以供给侧改革为例
        5.4.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内在影响机制检验
    5.5 基于国有经济产业布局维度国有资本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5.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5.2 国有资本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5.5.3 国有股权结构分组下的异质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检验
    6.1 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总体影响的检验
        6.1.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1.3 稳健性检验
    6.2 制度基础作用下的内在机制检验
        6.2.1 基于对外开放程度和政治激励的调节作用检验
        6.2.2 基于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6.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基于不同区域的异质性检验及机制检验
        6.3.1 基于不同区域范围的异质性检验
        6.3.2 不同区域范围分组下基于区域特征的中介效应检验
    6.4 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空间效应
        6.4.1 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6.4.2 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6.4.3 国有经济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6.5 基于国有经济区域布局维度国有资本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6.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5.2 国有资本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6.5.3 国有股权结构分组下的异质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政策建议
    7.1 明确各类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及合理规划其战略性调整的方向
    7.2 完善市场机制与改进政府干预方式以优化制度基础
    7.3 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以确保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战略性
    7.4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空间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10)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1.2.2 相关概念分析
    1.3 文献述评
        1.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研究
        1.3.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研究
        1.3.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路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2.1.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2.2 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2.2.1 产权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2.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
        2.3.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证分析框架
第3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与理论逻辑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3.1.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1949-1956)
        3.1.2 计划与市场并存时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1978-1992)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1993-2012)
        3.1.4 新时代背景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3 年至今)
    3.2 混合所有制改革演进的理论逻辑
        3.2.1 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调整生产关系
        3.2.2 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3.2.3 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
    4.1 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分析
    4.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理论分析与假设
        4.2.3 方法、模型与数据处理
        4.2.4 实证结果
        4.2.5 本节小结
    4.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4.3.3 实证结果
        4.3.4 本节小结
    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问题的提出
        4.4.2 方法、模型与数据处理
        4.4.3 实证结果
        4.4.4 本节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5.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
        5.1.1 不同阶段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所有制结构的影响
        5.1.2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5.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5.2.1 理论分析与假设
        5.2.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5.2.3 实证结果
        5.2.4 本节小结
    5.3 上游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下游行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5.3.1 理论分析与假设
        5.3.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5.3.3 实证结果
        5.3.4 本节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
    6.1 所有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6.2 所有制与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
        6.2.1 收入分配模型的构建
        6.2.2 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6.3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实证分析
        6.3.1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分析
        6.3.2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6.3.3 实证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四、国有经济如何布局(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J]. 戚聿东,杜博,温馨. 管理世界, 2021(11)
  • [2]关于新时代中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产业思想的研究[J]. 翟绪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9)
  • [3]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成效与调整取向[J]. 张航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1(05)
  • [4]新时代国有经济的理论创新、发展原则与发展方向[J]. 杨新铭. 经济纵横, 2021(08)
  • [5]双循环格局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三维向度——基于国有经济布局效度评价体系的因子分析研究[J]. 姚昊炜,熊晓琳. 经济问题探索, 2021(08)
  • [6]“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原因探析、战略价值与政策建议[J]. 翟绪权,徐传谌.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1(04)
  • [7]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国有经济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略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重要观点[J]. 李政. 学术评论, 2021(03)
  • [8]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成效与展望[J]. 何瑛,杨琳. 管理世界, 2021(07)
  • [9]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 迟也迪. 吉林大学, 2021
  • [10]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效果研究[D]. 李尚.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国有经济如何布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