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研究

基础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研究

一、基层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丰炳珍[1](2021)在《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加快我省优秀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促进我省作为体育强省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SWOT分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七个地级市体校的竞技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山东省竞技体操竞赛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统计。调查发现,近几年山东省体校中从事竞技体操训练的运动员数量在不断减少,出现了后备人才基层储备不足的现象,导致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是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近几年山东省竞技体操水平呈下滑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山东省体校目前的培养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内在优势和不足、外在机会和威胁,进行SWOT矩阵组合分析,为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研究发现,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内部优势(S)主要表现在:教练员来源渠道多样,有助于融合发展;领导对竞技体操项目比较重视;训练计划较灵活,运动员训练充足;基础设施较完善,能够满足日常训练。内部劣势(W)主要表现在:生源数量不足且质量有待提高;运动员比赛机会少,缺乏以赛代练的机会;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且不够充足;医疗监督训练条件不够完善;教练员缺乏科研培训,整体科研水平较低;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单一且输送困难。外部机会(O)主要表现在: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变革;深化“体教融合”政策的推行及相关政策支持;“快乐体操”和“幼儿基本体操”的推广;全民健身的发展扩大了群众基础。外部威胁(T)主要表现在:以行政办赛为主,缺乏社会办赛,市场化程度低;退役运动员就业形势不乐观;运动员家长对体操存在“偏见”;青少年儿童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对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调查统计,进一步做出SWOT矩阵分析,得出以下策略:1.山东省各地市级体校要结合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这一优势,壮大竞技体操队伍;充分利用体操教练员资源,鼓励优秀教练员参与并指导中小学的体操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体操项目的兴趣,为体操项目重回学校奠定基础。2.利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吸引家长和幼儿的参与各种形式的体操活动,逐渐消除家长对竞技体操项目的“偏见”;加大领导对竞技体操项目的重视,把体操项目市场化、商业化,才能有更充足的能力与其他“实力旺盛”的青少年儿童运动项目争夺体育人才资源。3.结合培养体制的变革,促进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发展;积极推广“快乐体操”走进大中小幼学校,并将心理选材指标纳入幼儿选材阶段,扩大生源的同时提高生源质量;增加教练员科研和科学训练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通过提高教练员的科研能力水平以加强其对科学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应用,在训练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4.为解决目前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运动员“青黄不接”的现象,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吸引企业和社会对竞技体操项目的投入,拓宽体校训练经费来源,鼓励社会办赛,为运动员提供不同层次的“以赛代练”机会,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时的心理素质。

张晓伟[2](2021)在《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竞技体操作为我国传统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要想保持其在国际赛场的优势地位,依据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着力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挖掘体操项目的发展潜力。对有着悠久历史的天津体操来说,这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天津市竞技体操项目相继出现:后备人才运动员数量下降,比赛成绩退步,教练员队伍薄弱等问题,解决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体操队、体操运动学校、各类体操俱乐部对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主要包括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情况、教练员师资队伍建设、运动员选拔的方法和手段、训练的竞赛制度和机制、场地设施等。并对天津市竞技体操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我国优秀省市竞技体操队后备人才培养优势与经验,针对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构建。得出如下结论:1.天津市竞技体操教练员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分布合理;研究生学历少、专科、本科学历占主导地位,知识理论水平不高;职称结构偏低缺乏专项科研兴趣,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不能满足竞技体育高速发展对复合型教练员的新要求。2.天津市竞技体操项目不够普及,业余训练的社会组织、学校俱乐部以及有关教育机构设置的体操训练“基地”几乎没有,这是导致竞技体操运动员队伍偏小和后备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3.天津市已设置的两处竞技体操训练场馆,场地和器材设施均能满足正常的训练需要,但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日常训练和比赛的经费不足,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只能通过财政拨款维持每年的常规性训练和比赛任务。4.通过对全国优秀竞技体操队的个案访谈与调查,发现天津竞技体操在梯队建设、后备人才选拔以及后备人才储备等方面:(1)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机制运行与管理思维,主动谋事干事创业动力不足;(2)对中长期远景目标谋划不足,缺乏忧患意识;(3)科学化选材理论与实践功力不足,选材与人才培养的渠道、途径有些偏颇,政府政策性发力、业界专业化上马的力度不足;(4)缺乏专项科研团队的支撑,缺少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教练指导团队。5.通过调查得出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值得推介的做法以及经验,即:依靠天津体育学院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能发挥的巨大潜力,学校的位置、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教学科研项目等都天津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6.国际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必然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改变单一的传统培养模式,采取多元化培养,解决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7.通过调查和优秀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即: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为窗口的学校教育为主体发展竞技体操项目,将在市场中的商业化发展作为助力,协调政府力量将各方利益最大化,高效益、低投入培养全能型体操人才。

仇飞云[3](2020)在《组织支持感对高水平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影响高水平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因素,竞技体育的国际化、职业化和市场化对高水平教练员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有体制的依赖,使教练员的创新动力不足;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使原有的管理主体和运行主体发生着格局变化,原有藩篱的打破使组织对教练员支持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内外组织情境的改变一定会对教练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组织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尝试探讨教练员心理资本和教练员学习能力视角下,教练员组织支持感对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教练员的组织支持感确实能够对他们在执教过程中的创新行为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教练员对组织支持的感知主要表现在制度支持和工具性支持两个方面,且两种形式的组织支持对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都非常显着。这说明目前教练员创新构想的尝试和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组织支持环境,且教练员普遍拥有较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机。因此,教练员的主管部门和领导,要通过为教练员提供多层面的创新支持,尤其是情感性组织支持,为教练员营造宽松的组织氛围,提高教练员创新绩效。(2)教练员心理资本在教练员组织支持感影响教练员创新行为的效应上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这说明竞技体育组织为教练员提供的各种支持被教练员感知,改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动机,这些心理资本的变化驱动教练员创新构想的实施。因此,教练员的主管部门和领导要通过多种方式对教练员的心理资本进行开发和培育,培养乐观精神,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抵御创新挫折的坚韧性。(3)教练员学习能力在教练员组织支持感影响教练员创新行为的效应上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这说明知识经济背景下教练员普遍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组织为教练员提供培训学习和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学习行为支持下,教练员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为解决执教过程中的不可确定性问题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能力的提高,教练员的自我效能感和处理问题的心理素质也变得更加强大,进一步增强了解决创新风险的能力。因此,教练员的主管部门和领导要以教练员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激励教练员主动学习、自我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4)在组织支持感→教练员心理资本→教练员创新行为的路径分析中,研究得出:教练员组织支持感能够对教练员的心理资本水平产生显着正向影响,教练员组织支持感结构变量中的制度支持相比工具性支持,对教练员心理资本的影响效应更加显着。同时研究还发现,教练员的心理资本水平能够积极正向影响教练员的创新行为,教练员心理资本结构变量中的自我效能感对教练员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比较显着,而教练员的乐观心理这一变量与教练员的创新行为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因果关系。由此可知,在教练员、组织、环境的三因素模型中,教练员组织提供的良好支持,如何驱动教练员产生积极的创新行为,教练员心理资本起到了关键作用。(5)在组织支持感→教练员学习能力→教练员创新行为的路径分析中,研究得出:教练员组织支持感能够积极正向影响教练员的学习能力,教练员组织支持结构变量中的工具性支持维度比制度支持维度,对教练员学习能力的影响效应更显着。另外,研究还发现,教练员的学习能力能够积极正向影响教练员的创新行为。由此可以认为,良好的组织支持氛围,不仅培养了教练员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提高了教练员的学习能力,只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保证教练员在执教中的创新绩效。(6)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组织中个体创新行为、组织支持感、心理资本、个人学习能力和教练员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教练员组织支持感与教练员创新行为关系的影响机制模型,论证了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探究了教练员心理资本和教练员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认为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对相关理论的发展和补充,研究结论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论据,同时也为教练员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庄鹏飞[4](2020)在《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是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这其中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是决定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足球在我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然而现阶段整体水平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青少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学校中教练员作为直接影响学生足球技术水平的实施者,其执教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足球发展道路。为了将教练员的水平能力在本质上更进一步,丰富我国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加快足球特色学校的科学化进程,本文以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以及提出针对性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当前山东省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的激发学生训练兴趣的能力、调节学生情绪的能力、更新自我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足球战术运用能力总体较好,足球技术动作示范讲解能力、足球队规章制度制定实施能力、发现具有足球天赋学生的能力、足球战术表达能力以及比赛对手情况分析能力较差。(2)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练员足球技术动作示范讲解能力有较大的差别,重点学校较普通学校优异。总体来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练员的教学训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临场指挥与应变能力差距较小。(3)当前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学历层次整体一般,71.7%的教练员为本科学历;有部分教练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其中2%为一级运动员,37%的为二级运动员;教练员的年龄分布偏向年轻化,75.7%的教练员年龄在35岁以下;51.3%的教练员参加过1—2次市级或省级以上的足球岗位培训,但是仍有6.5%的教练员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4)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中,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能力和树立良好队风能力最好,发现具有足球天赋学生能力、科研方法的使用能力有较大的进步空间。(5)当前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其中有48.0%的教练员执教年限在三年以下,29.6%的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在3-5年;教练员执教年限与取得最好成绩之间呈现出显着正相关,即教练员执教年限越长,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更为优异。针对调查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不同学校、不同职业的足球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不仅面向专业的足球教练员也吸收足球爱好者、在职教练员的经验,共建交流平台,互相学习交流,学习优秀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经验,使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在教学设计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教练员执教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对足球知识的掌握。(2)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业务培训,积极组织针对足球教练员的专项培训班,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及时更新培训手册,并在教练员培训手册中加入系统的足球训练教学内容,帮助没有基础的教练员快速掌握执教方法。(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山东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学校足球训练队的训练条件,增加购买和更新训练设备的资金支出。(4)加强与足球发展前沿的国家的交流学习,为校园足球教练员提供先进训练方法和理念的机会,邀请国内外优秀足球教练、教授进行讲课。制定并及时更新校园足球运动员足球训练指导手册,提升训练的科学针对性,为教练员提供科学统一的训练理论指导。(5)校本课程的研究作为足球特色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其特点是举办多种多样的足球活动,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教练员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可以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6)加强对教练员的教学训练监督,根据本校现状和教练员的水平设定可行性目标,包括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同时,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增强教练员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

袭振[5](2019)在《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的高低影响着运动员个体及全队的竞技水平,在一支优秀的运动队中教练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教练员执教多项能力指标及影响因素的模糊化,成为困扰我国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提升工作的首要问题。在此基础,本研究以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作为研究对象,以烟台地区体校教练员作为具体调查对象,分析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明确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提升方向。通过邀请19位运动训练领域专家,运用德尔菲法以专家问卷形式收集专家意见,进一步对问卷指标进行整理和修改,从而确定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素确定为6个维度,得出以下具体结论:1.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包含34项指标要素。2.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为6维度。分别是:训练能力、比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创新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完善能力。3.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与6项子能力线性回归分析得到:6项子能力对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均呈现出正向影响,其中训练能力影响程度最为显着。

孟成才[6](2019)在《“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曲靖竞走、玉溪体操为例》文中指出云南省“一州(市)一精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下云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布局重构,也是优化资源的路径转化。云南省“一州(市)一精品”项目布局,是基于自身体育特点和优势的视角,扬长避短,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优势竞技项目。自云南省“一州(市)一精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出以来,被列入精品项目的各地州政府围绕该主题,紧密联合省政府,加强督促培养单位落实各方面工作,与省政府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各州市培养单位也高度重视“一州(市)一精品”项目人才培养。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个培养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1.从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和玉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现状调查中得出:在现行管理体制、训练体制、运行机制、选材模式、后备人才培养状况;经费投入、场馆设施、后勤服务、科技投入、科研与训练,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员人员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2.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两个培养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地方政府经费配套不足;生源面窄,选材壁垒严重;场馆配套设施不完善;教练员队伍缺乏,训练理念陈旧;欠缺科研投入和医疗服务保障;运动员选材方式单一;家长担忧学训矛盾,支持率较低;后备人才梯队衔接不充分。3.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两个培养单位应对策略选择是:加强地方政府经费投入比例;扩大招生面,打破招生壁垒的局限;完善场馆配套设施;提高教练员待遇,引入优秀教练员;引入科研服务,完善医疗服务;强化运动员选材方式、促进选材科学化;扭转家长思想观念,排除后顾之忧;加强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与衔接。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与结果,所提出两个培养单位所存在的共性现实问题,以及给出应对策略选择,以期对“一州(市)一精品”所有优势竞技项目在未来人才培养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中对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项目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对两个培养单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借鉴之处,逐步探索与完善培养体制机制,为下一步优势项目发展与改革做好铺垫,不断积累优势竞争力,使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中的竞走和体操,以及其他优势项目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促使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再次腾飞。

王浩然[7](2019)在《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快乐体操”作为一种全新的运动理念,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将体操基础动作、音乐、游戏三者有机融合,提倡一种积极向上、愉快的、健康的锻炼方式。因此,对“快乐体操”的推广,既是对现有体操运动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我国大众健身、竞技体操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以快乐体操的推广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快乐体操的推广现状及现有代表性的推广模式进行分析,探索有益于我国快乐体操推广的成功经验。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我国快乐体操推广具有很好的政策及环境,在赛事举办、俱乐部进校园、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影响快乐体操推广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四个方面大小排序为制度方面>人力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并包含20个具体影响因素,其中快乐体操教师对少儿身心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大众对快乐体操的认知程度、快乐体操进校园的相关政策文件、体育教育部门师资培训相关政策文件、青少年儿童对快乐体操的需求、政府发展快乐体操专项资金投入制度、快乐体操教师对快乐体操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等是较为重要的7个因素。(3)我国快乐体操推广中存在中诸多困难:国民认为体操训练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易受伤等认识误区;快乐体操师资力量薄弱,普及力度不足;大众理解和学习快乐体操的途径单一,网络上也很少有更新的内容,宣传渠道较少。(4)美国的体操俱乐部蓬勃发展,他们具有雄厚的民间资金和较高的体操认识程度,并为美国输送了大量优秀体操运动员,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5)体教结合(快乐体操进校园)、俱乐部及企业推广是目前我国快乐体操推广的三种模式,其中俱乐部推广模式又是当前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导的快乐体操推广模式下的主要模式。(6)实例分析发现,英士博俱乐部和广州市花都区分别在俱乐部推广和体教结合推广方面具有成功经验,通过对它们推广模式现状的分析,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快乐体操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闫亚茹[8](2019)在《我国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及执教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练员培养是竞技体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创新型竞技体育发展背景下,教练员的知识补充、接受培训课程及其自学能力是提升其执教能力的关键,而教练员执教能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训练及其竞技水平,从而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各国之间竞技体育的竞争,就是各国教练员执教水平的竞争。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我国教练员执教能力整体水平不高,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掣肘。本文以中国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和执教能力为研究对象,以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管理学、系统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参加2017年全国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的中高级教练员为调查对象,在借鉴国内外教练员执教知识和执教能力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教练员执教知识指标体系并厘清教练员知识与执教能力间的关系。本研究有两处创新点:第一,构建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等提出我国教练员执教知识构成要素,开发教练员执教知识指标题项,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我国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并进行排序;第二,厘清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与教练员执教能力间相关关系。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英国作为职业体育起源地,在教练员职业化道路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从教练员培养的角度,英国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中的借助高校智库作用、引进国际先进理念、重视教练员选材培养、出国实践体验以及确定考核标准等措施,是其教练员培养的关键;从教练学的角度,英国以薪资待遇高薪化、培养基地高校化、评估机制系统化、选材模式体系化和课程内容多样化为培养特征,形成了以教练员培养为核心的教练学学科体系。因此,从英国教练员培养的转型模式和评估机制方面对其培养特征进行研究,以借鉴的视角对我国不同层次教练员分层分类培养,发挥组织对职业体育的引领作用。2)我国教练员教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949-1956年的初步探索期、1957-1965年的初步创立期、1966-1976年的停滞与曲折发展期、1977-1985年的调整与恢复期、1986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当前,竞技体育迅速发展,亟需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教练员。然而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起步较晚,开设的培训课程以单一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的操作性及应用性,无法适应现代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因此,搭建与国际接轨且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教练员知识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3)目前,我国教练员教育存在知识缺失、实践缺乏、培训缺少的现象,从而导致我国教练员整体执教水平偏低。在竞技体育国际化背景下,加快教练员知识补充、实践认知、创新意识、奉献精神等是我国教练员培养的关键。4)中国教练员执教知识分为一般执教知识和专项执教知识。一般执教知识为阅读与撰写、领导与决策、运动人体科学、信息统计、营养卫生;专项执教知识为专项特征、制胜规律、方法手段和训练规划。其中阅读与撰写是教练员最重要的一般执教知识,随后是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领导与决策相关知识、营养卫生方面的知识、信息统计知识;教练员制定训练规划是教练员重要的专项执教知识,随后是专项特征知识、制胜规律和方法手段。5)中国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是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基本条件,教练员的知识维度一方面作用于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行为指导、参赛选择、创新方法等,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自身执教能力的提高。教练员知识结构对教练员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规划控制能力、训练指导能力、比赛指挥能力、科学评价能力、应激控制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均存在一定的联系。

孙玉[9](2019)在《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目前现有竞技体操后备的培养模式依次表现为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三个层次的培养模式。因此该培养模式主要是由国家体育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并共同完成,即各项方针、政策、规定等都是先从国家体操管理中心下达到各省体操管理中心,再从各省体操管理中心发送到基层的业余体校。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完全按照此方案运行数年,尤其是近几年河北省竞技体操比较优秀的运动员在逐渐减少,其中后备人才力量的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详细地分析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北省体操队、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和沧州市这六个市的业余体校的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现状制定发展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至今还在一直沿用着我国特色的举国培养后备人才体制,及政府管理型,在现如今的新形势要求下,这种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出现了人才输送困难、资金来源范围狭窄、培养方式单一、学训矛盾等一些问题。(2)河北省各地市的业余体操训练队在十一个地市中目前只有六个地市有训练场馆,其中只有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的业余体操训练场地器械相对完善,能保证正常的训练开展,唐山、秦皇岛、邯郸、沧州市的业余体操场地器械条件相对薄弱,整体来看,这对于省队的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河北省的体操后备人才选材起到了制约的作用。(3)河北省竞技体操每年只有一次体操比赛,比赛的次数太少,训练周期长,淘汰率高,这远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求和河北省竞技体操发展的需要。(4)河北省竞技体操的教练员虽然实践经验很丰富,但是业务素养和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教练员都是大专出身,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任职以后也很少参加专业的业务培训,所以容易导致教练员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教练员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工资待遇不满意等方面的问题。(5)学训矛盾是河北省竞技体操训练的一大矛盾,它并没有完全解决。这需要通过河北省各地市的体校实践“体教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运动员的培养,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试行训练和学习两不耽误的方法,来减少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学习与训练冲突所带来的困惑。

黄旭[10](2018)在《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竞技体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点优势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战略的重点扶持项目。从1978年我国恢复国际体操联合会地位以来,近40年来我国竞技体操在历届奥运会中共夺得26枚金牌,我国成为被世界公认的竞技体操强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际的形势和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其中国际竞技体操比赛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和参赛团体的重视,以至于比赛日趋激烈,这对我国竞技体操训练、管理、后备力量发展、体操普及等各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竞技体操在今后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体操普及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竞技体操在今后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这成为目前形势下体操界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从当前对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相关研究看来,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存在主观成分较大,少有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得出可靠结论。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采用因素分析法、访谈法、SWOT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操过去发展历程中的成功因素进行总结,深入挖掘影响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制定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的措施和战略,为我国竞技体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研究结论为:1)我国竞技体操能够得以成功发展,“举国体制”及相关政策是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技术动作创新是我国竞技体操走向巅峰的动力,优秀的教练员资源是竞技体操长盛不衰的基石,运动员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是竞技体操持续辉煌的内部保障,良好的学校环境是竞技体操人才辈出的摇篮。2)我国竞技体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抗争型战略发展战略,要积极进取,在发挥现阶段优势的同时,主动避免来自外部的威胁,采取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3)我国竞技体操以获得优异竞赛成绩为战略核心目标,以提高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为中长期目标,以“尽其所长,以长促短”作为战略核心思想,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操管理、训练、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人才、物质、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努力避免后备人才不足、市场化发展薄弱、大众认知不足等方面的威胁,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为我国竞技体操重登世界之巅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4)“举国体制”仍是我国竞技体操最大的优势,而后备力量缺乏是制约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因此,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操管理体制,逐步弥补和改善后备力量缺乏带来的威胁,这是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的重点。5)我国竞技体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多途径增加后备人才数量;创新体操运动形式,扩大群众和校园体操人口;发挥教练员团队优势,提高教练员待遇,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多样化竞赛形式,提高比赛数量,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把握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适应项目发展需要的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把握现代竞技体操发展趋势;以训练器械、比赛器械为突破口,创新体操技术。

二、基层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层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校
        2.1.2 竞技体操
        2.1.3 后备人才
        2.1.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1.5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国外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5 SWOT 分析法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SWOT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山东省各地级市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与分析
        4.1.1 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与分析
        4.1.2 教练员的培养现状与分析
        4.1.3 山东省竞技体操竞赛的现状分析
    4.2 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 SWOT 分析
        4.2.1 优势(S)分析
        4.2.2 劣势(W)分析
        4.2.3 机会(O)分析
        4.2.4 威胁(T)分析
    4.3 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SWOT矩阵分析
        4.3.1 优势-机会(SO)策略
        4.3.2 劣势-机会(WO)策略
        4.3.3 优势-威胁(ST)策略
        4.3.4 劣势-威胁(WT)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个人研究成果

(2)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竞技体育和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1.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1.2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竞技体育和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的相关研究
        2.2.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2.2.3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个案分析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现行培养模式的分析
        4.1.1 “体工队”培养模式分析
        4.1.2 “体育运动学校”培养模式分析
        4.1.3 “体工队与俱乐部联合”培养模式分析
        4.1.4 小结
    4.2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不同培养模式的相关内容及情况分析
        4.2.1 不同培养模式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4.2.2 不同培养模式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调查与分析
        4.2.3 不同培养模式后备人才管理体制与保障情况分析
    4.3 优秀省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4.3.1 仙桃体操学校培养模式
        4.3.2 武汉体育学院培养模式
        4.3.3 小结
    4.4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分析
        4.4.1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必要性分析
        4.4.2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指导思想
        4.4.3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基本原则
        4.4.4 天津市多元化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4.5 天津市多元化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实施与建议
        4.5.1 天津市多元化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实施
        4.5.2 天津市多元化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的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教练员问卷
附件2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调查”——运动员问卷
附件3 《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3)组织支持感对高水平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体制背景
        1.2.2 时代背景
        1.2.3 理论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1.4.1 研究路线与框架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教练员创新行为
        2.1.1 教练员创新行为的概念界定
        2.1.2 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
        2.1.3 教练员创新行为的测量
        2.1.4 研究评述
    2.2 教练员组织支持感
        2.2.1 教练员组织支持感的内涵
        2.2.2 教练员组织支持感的前因变量
        2.2.3 教练员组织支持感的结果变量
        2.2.4 教练员组织支持感的测量
        2.2.5 研究评述
    2.3 教练员心理资本
        2.3.1 教练员心理资本的内涵
        2.3.2 教练员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
        2.3.3 教练员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
        2.3.4 教练员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
        2.3.5 研究评述
    2.4 教练员学习能力
        2.4.1 教练员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2.4.2 教练员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2.4.3 教练员学习能力模型的构建
        2.4.4 教练员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2.4.5 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的总体构思
    3.2 理论基础
        3.2.1 社会交换理论
        3.2.2 社会认知理论
        3.2.3 计划行为理论
    3.3 研究假设
        3.3.1 组织支持感与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关系
        3.3.2 教练员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3.3.3 教练员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
        3.3.4 教练员心理资本与教练员学习能力的关系
    3.4 研究的理论框架
    3.5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量表设计与数据获取
        4.3.1 量表设计的依据
        4.3.2 预测试量表维度的初步确立
        4.3.3 量表的专家咨询和修订
        4.3.4 小样本预测试及正式量表的形成
        4.3.5 大样本正式调查与数据获取
    4.4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5 数据的信度分析
    4.6 数据的效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实证检验结果与讨论分析
    5.1 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结构方程分析
        5.3.1 组织支持感对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影响
        5.3.2 教练员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5.3.3 教练员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
        5.3.4 教练员心理资本和教练员学习能力的双中介效应
    5.4 分层回归分析
    5.5 讨论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附录3:作者学习经历及科研成果

(4)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足球特色学校
        2.1.2 教练员执教能力
    2.2 关于教练员能力的研究
    2.3 关于高水平教练员执教能力及归类的研究
    2.4 关于教练员执教素养的研究
    2.5 关于教练员执教理念的研究
    2.6 关于教练员职业素质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内容
    4.1 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4.1.1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性别及年龄结构分析
        4.1.2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学历结构分析
        4.1.3 教练员职称结构分析
        4.1.4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执教年限分析
        4.1.5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执教成绩分析
        4.1.6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参加足球培训分析
        4.1.7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的专业背景分析
    4.2 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自我评定
        4.2.1 足球特色学校教学训练能力分析
        4.2.2 足球特色学校团队管理能力分析
        4.2.3 足球特色学校科学研究能力分析
        4.2.4 足球特色学校临场指挥与应变能力分析
    4.3 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4.3.1 学校性质与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相关分析
        4.3.2 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在参加岗位培训次数上的差异分析
        4.3.3 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因素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层教练员概念界定
        2.1.2 执教能力概念界定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1.1 关于教练员执教能力结构的研究
        2.2.1.2 关于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2.1 关于基层教练员现状的研究
        2.2.2.2 关于教练员执教能力结构的研究
        2.2.2.3 关于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4 关于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因子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4.1.1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制定原则
        4.1.2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与方法
        4.1.3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初始指标拟定
        4.1.4 第1轮专家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4.1.5 第2轮专家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4.1.6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确定
    4.2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4.2.1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子确定
        4.2.2 各影响因素对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影响
        4.2.3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素六维度分析
        4.2.3.1 训练能力分析
        4.2.3.2 比赛指挥能力分析
        4.2.3.3 管理能力分析
        4.2.3.4 创新、科研能力分析
        4.2.3.5 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4.2.3.6 自我完善能力分析
    4.3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提升对策
        4.3.1 基于训练能力的提升对策
        4.3.2 基于比赛指挥能力的提升对策
        4.3.3 基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对策
        4.3.4 基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4.3.5 基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策
        4.3.6 基于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对策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 B 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第 2 轮)
附录 C
附录 D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
作者简历

(6)“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曲靖竞走、玉溪体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竞技体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
        1.1.2 打破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1.2 研究目的
        1.2.1 新时期下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布局重构
        1.2.2 构建云南竞技体育强省的重要举措
        1.2.3 打造“高原特色”体育文化品牌
    1.3 研究意义
        1.3.1 深化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路径改革
        1.3.2 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拓宽领域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3.3 “一带一路”战略下搭建与东南亚各国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文献综述
        1.4.1 核心概念界定
        1.4.1.1 “一州(市)一精品”理论释义
        1.4.1.2 优势项目含义分析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4.2.1 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1.4.2.2 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4.2.3 对省(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研究
        1.4.2.4 关于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研究
        1.4.3 国外文献综述
        1.4.3.1 国外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特征
        1.4.3.2 国外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特征的研究
        1.4.4 综述评述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4.1 问卷信度检验
        2.2.4.2 问卷效度检验
        2.2.5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历程及特点
    3.1 云南省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回眸
    3.2 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分析
    3.3 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特点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发展现状
        4.1.1 竞走和体操项目近期参与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4.1.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体制、机制分析
        4.1.2.1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管理体制
        4.1.2.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训练体制
        4.1.2.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运行机制
        4.1.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运动员选材分析
        4.1.4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4.1.5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人力资源现状
        4.1.5.1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管理员现状
        4.1.5.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教练员现状
        4.1.5.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运动员现状
        4.1.6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物质资源现状
        4.1.6.1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训练场馆现状
        4.1.6.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训练设备现状
        4.1.6.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后勤保障现状
        4.1.7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1 场馆建设和维修、训练设备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2 后勤、奖励机制、外出训练和比赛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3 医疗服务和科技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4 项目科研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8 后勤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4.1.9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毕业运动员出路分析
    4.2 制约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
        4.2.1 竞走项目制约因素分析
        4.2.2 体操项目制约因素分析
    4.3 “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发展的现实问题
        4.3.1 地方政府经费配套不足
        4.3.2 生源面窄,选材壁垒严重
        4.3.3 场馆配套设施不完善
        4.3.4 教练员队伍缺乏,训练理念陈旧
        4.3.5 欠缺科研投入和医疗服务保障
        4.3.6 运动员选材方式单一
        4.3.7 家长担忧学训矛盾,支持率较低
        4.3.8 后备人才梯队衔接不充分
    4.4 “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发展的对策研究
        4.4.1 加强地方政府经费投入比例
        4.4.2 扩大招生面,打破招生壁垒的局限
        4.4.3 完善场馆配套设施
        4.4.4 提高教练员待遇,引入优秀教练员
        4.4.5 引入科研服务,完善医疗服务
        4.4.6 强化运动员选材方式、促进选材科学化
        4.4.7 扭转家长思想观念,排除后顾之忧
        4.4.8 加强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与衔接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修改建议

(7)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快乐体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1.1.2 快乐体操的发展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
        1.1.3 快乐体操的发展将进一步助推体操运动的发展普及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快乐体操的定义
    2.2 快乐体操的特点及重要性研究
        2.2.1 快乐体操与体操的区别
        2.2.2 快乐体操的特点
        2.2.3 推广快乐体操的必要性
    2.3 有关模式的研究
        2.3.1 有关推广模式的相关研究
        2.3.2 对快乐体操推广方式的探索
    2.4 有关快乐体操国内外发展现状的研究
        2.4.1 国内快乐体操发展现状的研究
        2.4.2 国外体操发展现状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考察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界定与分类
        4.1.1 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界定
        4.1.2 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分类
    4.2 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分析
        4.2.1 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结构
        4.2.2 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解读
    4.3 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调查因素分析
        4.3.1 快乐体操推广影响因素的筛选确定
        4.3.2 快乐体操推广影响因素的分析
    4.4 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的特点分析
        4.4.1 体教结合模式的特点及案例分析——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4.4.2 俱乐部推广模式的特点及案例分析——以英士博俱乐部为例
    4.5 美国体操推广模式特点及分析
        4.5.1 美国体操推广模式特点
        4.5.2 美国体操推广模式的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8)我国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及执教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教练员执教知识研究
        1.2.2 国内、外体育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专家访谈法
    2.3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图
        2.3.1 研究创新点
        2.3.2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英国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特征及启示
        3.1.1 英国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特征
        3.1.2 对我国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的启示
        3.1.3 小结
    3.2 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发展历史分析
        3.2.1 我国等级教练员持证执教资格规定
        3.2.2 我国教练员教育概况及课程分析
        3.2.3 小结
    3.3 我国教练员发展与现状探析
        3.3.1 教练员性质及其职责
        3.3.2 我国教练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3.3.3 小结
    3.4 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研究
        3.4.1 我国教练员一般执教知识体系指标研究
        3.4.2 我国教练员专项执教知识体系指标建立
        3.4.3 小结
    3.5 自我创造:厘清教练员执教知识与执教能力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3 研究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竞技体操
        1.3.2 人才
        1.3.3 后备人才
        1.3.4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4.1.1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组织管理体系的分析
        4.1.2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训练场地情况分析
        4.1.3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情况分析
        4.1.4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情况分析
        4.1.5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4.2 影响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分析
        4.2.1 计划生育的实施,影响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选拔
        4.2.2 训练与学习的冲突,影响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协调发展
        4.2.3 河北省竞技体操竞赛后备人才培养因素不完善
        4.2.4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训练场馆因素不健全
        4.2.5 招生困难,缺乏科学选材
        4.2.6 完善教练员的培训体系,提高执教能力
        4.2.7 单一的训练途径,导致训练手段不能创新
        4.2.8 财政投入来源少,筹资渠道单一
        4.2.9 家长对体操项目的认识不足,有后顾之忧
    4.3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选择
        4.3.1 理论基础
        4.3.2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4.3.3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4.4 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
        4.4.1 调查问卷量表信度分析
        4.4.2 实证分析
        4.4.3 因子分析
        4.4.4 回归分析
        4.4.5 研究假设成果
    4.5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应对措施
        4.5.1 提高竞技体操训练质量
        4.5.2 加大比赛的宣传力度,确保有质和有量的比赛活动
        4.5.3 加强“体教结合”的管理制度,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基础
        4.5.4 完善教练员聘用制度,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4.5.5 增加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
        4.5.6 增加比赛的组别和比赛中的表演内容,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运动员)问卷
    关于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对策的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1.3.2 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1.3.3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策略研究
        1.3.4 小结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归纳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路线图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创新点
    3.3 研究路线图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相关概念界定
        4.1.1 竞技体操
        4.1.2 发展战略
        4.1.3 小结
    4.2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历程简述
        4.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初步阶段(1949-1958)
        4.2.2 我国竞技体操飞速发展(1959-1966)
        4.2.3 发展停滞阶段(1967-1978)
        4.2.4 竞技体操的复苏与腾飞(1979 至今)
    4.3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成功因素分析
        4.3.1 主因子的确定
        4.3.2 国家制度、政策因子
        4.3.3 技术动作创新因子
        4.3.4 教练员因子
        4.3.5 运动员因子
        4.3.6 学校因子
        4.3.7 小结
    4.4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背景
        4.4.1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SWOT要素提炼
        4.4.2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优势
        4.4.3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劣势
        4.4.4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机遇
        4.4.5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威胁
        4.4.6 小结
    4.5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选择
        4.5.1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可能的战略选择
        4.5.2 我国竞技体操SWOT定量分析模型
        4.5.3 专家评估
        4.5.4 各因素力度和总力度的计算
        4.5.5 构筑战略四边形
        4.5.6 战略方位角(θ)和战略强度系数(ρ)的计算
        4.5.7 小结
    4.6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及原则
        4.6.1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目标
        4.6.2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4.6.3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原则
        4.6.4 小结
    4.7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重点
        4.7.1 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操管理体制
        4.7.2 逐步弥补和改善后备力量缺乏带来的威胁
        4.7.3 小结
    4.8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战略措施
        4.8.1 完善“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操管理和运行机制
        4.8.2 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多途径增加后备人才数量
        4.8.3 创新体操运动形式,扩大群众和校园体操人口
        4.8.4 发挥教练员团队优势,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4.8.5 多样化竞赛形式,提高比赛数量,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4.8.6 把握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4.8.7 注重科技创新,利用互联网+科技促进竞技体操发展
        4.8.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把握现代竞技体操发展趋势
        4.8.9 加强媒体宣传,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4.8.10 以训练器械、比赛器械为突破口,创新体操技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基层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体校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D]. 丰炳珍.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天津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D]. 张晓伟.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3]组织支持感对高水平教练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 仇飞云.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4]山东胶东地区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D]. 庄鹏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基层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D]. 袭振. 鲁东大学, 2019(02)
  • [6]“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曲靖竞走、玉溪体操为例[D]. 孟成才.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7]我国快乐体操推广模式研究[D]. 王浩然.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我国教练员执教知识体系及执教能力研究[D]. 闫亚茹.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9]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D]. 孙玉.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研究[D]. 黄旭.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基础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