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的北京药监局

1949年以前的北京药监局

一、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北京药事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隋丞琳,顾选,许金凯,刘青,崔秀梅,王京京[1](2021)在《试论京帮炮制技术的形成与特色》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文献检索、走访调查及现存资料整理,分析京帮炮制技术形成背景、挖掘京帮炮制技术特色。从药业发展、宫廷文化、社会精细化分工等方面分析得出京帮炮制技术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具有切工精湛、方法多样、因时制宜、善用辅料的技术特色。通过对其整理、挖掘,可以为中药炮制技术的继承、创新、发展、推广提供参考。

翟亮[2](2017)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医疗卫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代甘肃,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引发了多类传染病,又因医疗卫生条件落后,造成了人口大量死亡,在此情形之下,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迫在眉睫。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卫生部后,中国现代化的医疗卫生建设开始起步,甘肃虽是“岐黄”故里——传统医药发祥地之一,但因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以来百姓依然沿用传统医疗手段。近代以来,除教会兴办的教会医院、民间自主筹设的诊所外,无政府主导创建的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机构,民众公共卫生意识薄弱,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缓慢。20世纪30年代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计划付诸实施,甘肃省响应国民政府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开始重视甘肃的医疗卫生事宜,甘肃卫生实验处应时而生。其作为甘肃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在卫生政策的制定与颁布、医院体系的建立、派员巡回施诊、管理医师医药、开办卫生教育机构、培养地方卫生人才以及领导各市县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运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甘肃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步与发展,甘肃建立起了由中央到地方三层级的医疗体系,并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服务业经营的卫生规则,开始实施科学的疾病防治措施,整洁市容,治理公共环境卫生,破除民众治病防疫迷信习俗,引导民众改正生活陋习。经此努力,甘肃地区民众传统落后的卫生观念逐步转变,民众良好的公共和个人卫生习惯也逐步形成,流行疫病对人的威胁大大减弱,民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囿于经济落后、地处偏僻,加之战争破坏、经费短缺、人才贫乏等诸方面的原因,甘肃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事业进展较为缓慢,始终无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媲美。

陈剑武[3](2015)在《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专利的不断涌现,加之国家对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对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为专利保护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难以应对新的专利侵权纠纷,加上司法实践中对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出现了较多问题,需要我们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再分析研究。举证责任是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关键所在,怎样确定举证责任以及如何具体分配举证责任是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在举证责任这一领域存在着证据的隐藏和流逝等特征,被侵权人在举证过程中很难采集侵权证据等特点。在主张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一方面对举证责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其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的不尽合理,结合举证责任的相关学说理论,论述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依据和法理基础。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的特殊性在于产品的“新”,所以制造方法之新也是分配举证责任的关键。通过对“新”产品和现有产品的认定进行区分,对如何认定新产品进行详细的规范,结合近年来相关案例,探讨新产品和现有产品在侵权过程中的各自举证责任的合理性以及缺陷。平衡好新产品和现有产品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的权利义务,在确保被诉侵权人的商业秘密不受非法侵犯的前提下,力争做到还原案件事实,查清事实真相。我国的专利法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起步则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经历了一个中美知识产权谈判高压下的修改,到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相关法规的规范而进行修改的一个演变过程。分析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不仅要在总结实际案例的基础之上进行完善。而且对于我国专利法规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相关规定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我国专利法的几次修改进行对比分析,专利法正在逐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但还有需要继续进行完善的地方。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举证责任不仅建立于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更应注重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在实务中的特殊环节。由于新产品制造方法的特殊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是否需要借助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来应对实际案例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通过对国际法中的知识产权规定和通行的国际惯例以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相关立法进行对比,分析国内立法与国外立法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在总结实际案例的基础上,以期待更好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张宇[4](2014)在《中国医政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兴亡,又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医政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迁几经沉浮。时至今日,研究国家昔日的医政发展,梳理其过程、总结其特点、探索其规律、吸收其精华,定能从中得到启示,收获良策。本文总结了中国医政发展的历史:古代医政以原始社会为开端,医政孕育于原始人类盲目的医学实践过程中,以西周医事制度的建立为萌芽,在秦汉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医政基础。魏晋南北朝承袭前朝,创立专门机构,颁布法令而促进其发展。医政至隋唐五代时期逐步完善,从而在两宋繁荣发展,达到成熟。辽金元时期,政权根据时局需要,不断吸取有益经验,重视医政交融。明清由盛转衰,医政渐渐废弛。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我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医政成为历史,近现代医政拉开帷幕。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医政不断探索,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我国医政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它的发展过程都具有相似性:每个阶段,医政管理对象一致,医政都是汲取了过去的经验,并加以革新。医政组织以中央为核心,医政资源具有不公平性。虽然这些相似性存在于医政发展的每个时期,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医政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古代医政以皇权为中心,医政管理始于中央而后推广至地方,先产生医官后成立医政组织,医政组织不断细化,医官人数也不断壮大,传统的封建思想渗透到医政的发展之中。近代医政的发展具有转折性,初步确立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着重培养人民的健康意识。现代医政的发展受到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影响,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保障更加重视。因此,我国必须建立统一协调的医政体系,合理设置医学教育课程,增强对医生的继续教育,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发展政府福利性公共卫生事业,充分发挥国家领导者在医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我国医政管理更加完善,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端智[5](2013)在《安多曼巴扎仓研究 ——以贡本、拉卜楞寺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藏医学((?)Tibetan medicine)是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至今仍然在被其传播区域的人们所使用的世界传统医学之一。4000年以前乃至更久的史前时期,青藏高原的先民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公元7至9世纪在融合欧亚各医学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至公元18世纪,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藏医学不仅分布于整个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南麓西缘这片广袤的藏裔民族聚居区(按照今天的国别和行政区域划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区、印度北部的拉达克、锡金、尼泊尔西部和北部、不丹王国),而且已经传播到了所有蒙古裔民族居住的区域(包括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中国其他诸如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等省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共和国等地区)。藏医学能够传播到如此广袤的地域,特别是17世纪以后在安多和诸蒙古部族地区传播如此之快,曼巴扎仓功不可没。“曼巴扎仓”((?))为藏语音译,“曼巴”((?))意为“医生”,“扎仓”((?))意为“经院或学院”,“曼巴扎仓”即藏蒙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内学习藏蒙医学、培养藏蒙医生的专门机构,是集医学教育、医疗、制剂等为一体的藏蒙医学综合发展中心。它是15世纪格鲁派创立后,包括藏医学在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进一步组织化、体系化的产物。其模式肇始于公元1696年第司·桑杰嘉措((?)1653-1705)在拉萨创建的藏医学中心——迦布日医学利众院((?)(?)),之后逐渐传播至安多和蒙古等地区,在以上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内创建了近百座曼巴扎仓。曼巴扎仓以藏传佛教寺院为依托,高度组织化、体系化,历史上对藏医学在安多和蒙古地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教育体制完备、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独具特色,培养造就了大量的藏蒙医学人才,并且注疏、编写了大量的藏医学典籍。其形成、发展、制度以及功能等诸方面的研究是藏蒙医学发展史和民族医学传承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本论文通过梳理藏文文献——主要为一些藏传佛教寺院的寺志((?))、教法史((?))、藏区的地理文献或圣迹志((?))、寺院寺规((?))、藏医古籍、公文(如现存于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的噶厦政府各种公文)、藏传佛教学者(一般都是高僧大德)的“南穆特”((?)传记)以及寺院所藏各种藏文文献中零星散布的有关各地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的建立和发展状况、扎仓的宗教仪轨和习医制度等、各寺院曼巴扎仓法台、高僧的传承等信息,以及早期外国考察家游记等资料,结合田野调查,以曼巴扎仓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在研究曼巴扎仓模式的起源、安多地区各曼巴扎仓创建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安多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曼巴扎仓:贡本和拉卜楞寺的曼巴扎仓,并对曼巴扎仓的制度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试图通过数位和安多曼巴扎仓有着紧密关系,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经历这个视角来折射出曼巴扎仓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最后就有关曼巴扎仓的几个问题,如曼巴扎仓在藏区的分布特点、曼巴扎仓对藏医学在蒙古地区迅速传播的推动作用、藏医学和“蒙医学”的关系以及曼巴扎仓的现状与未来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本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如下:绪论:本研究的缘起、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难点分析;第一章:曼巴扎仓出现之前的藏医学传承。梳理17世纪之前的藏医学历史脉络;分析和归纳其主要传承模式;曼巴扎仓的滥觞——拉萨迦布日医学利众院的创建、其内部各项制度及其对藏医学传承模式的影响;第二章:曼巴扎仓在安多地区的初步建立。分析安多曼巴扎仓出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安多各曼巴扎仓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第三章:安多地区最重要的的曼巴扎仓之一——贡本曼巴扎仓的创建、其内部的医学研习制度、贡本的名医;第四章:安多地区最重要的曼巴扎仓之一——拉卜楞曼巴扎仓的创建、其医学研习制度、拉卜楞的名医;第五章:曼巴扎仓制度研究;第六章:曼巴扎仓功能研究;第七章: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五位和曼巴扎仓命运相关的藏医人物;第八章:就有关安多地区曼巴扎仓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曼巴扎仓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田丽娟[6](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杨宏宇,常存库[7](2006)在《中国古代药事管理撮要》文中提出药事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经济和药学科学的发展,药事管理也从简单向繁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在生产劳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当中,逐渐由认识药物到使用药物,从采集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作药用,逐渐能生产药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人类原始社会对药物采集、保管、使用的简单管理,发展到现代社会对药学事业的系统管理,从经验管理发展为科学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历代政府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都采取了诸种管理措施。随着社会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学事业的形成,药事管理日益加强。药学发展和药事管理的发展将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古代药事管理历史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我国药事管理如何向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发展将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曲凤宏[8](2006)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普遍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演变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因此,建立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选择。医药产业既是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特殊产业,又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医药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医药产业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朝阳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性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框架下,医药产业应当成为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而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全国医药产业发展和该产业在全国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国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是以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是这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这些理论在医药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本论文首先对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作了简要回顾和追踪,包括创新理论的渊源、提出及其发展,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现有创新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创新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的发展,本文重点回顾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指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开创了研究多个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的新局面,并将创新提高到决定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其次,本文以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美、日、德等国家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加以总结,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同时分析了创新系统理论对于构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可供借鉴的思想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再次,在上述理论和现实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体现出了企业的主体地位以及创新机构之间如医药企业与医药大学、医药科研机构的互动关系,而且这种互动是一种按照实际需求建立起来的非永久性的协作。还有医药创新资源和管理系统,其中创新资源包括创新人才、创新资金、专利、知识与信息,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创新人才是创新之本,也突出了它的中心位置。再次,本文提出设计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战略目标:在创新模式上,能实现新药研究由“仿”向“创”的转变;在创新的动力机制上,能建立和完善新药研发的协调和投入两大主体机制;在创新组织上,能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结合,构建和完善强有力的国家创新药物研发实体;在创新的支撑层次上,能实现新药研发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建设;在创新内容上,能实现知识、技术、人才、体制和管理五大创新目标。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措施与方法,包括:充分发挥政府在医药创新系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大力挖掘科技潜力,提高医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我国医药科技信息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评价体系;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标准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内涵建设,激活我国医药企业创新的能量和健全医药市场机制等。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医药产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杨光[9](2001)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北京药事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其中包括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品使用管理、药政、药学科研、药学教育等诸方面的系统管理。政府设置的药政管理机构,其职责是对社会上流通使用的药品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

二、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北京药事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北京药事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京帮炮制技术的形成与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 京帮炮制流派的起源
2 京帮炮制技术形成和发展过程
    2.1 明代迁都和中药业发展为京帮炮制技术的形成奠定基础
    2.2 环境因素是促进京帮炮制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
        2.2.1交通条件、药材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京帮炮制技术的形成
        2.2.2宫廷御药文化是推动京帮炮制技术发展的独特因素
    2.3 炮制专着促进京帮炮制技术理论丰富和传承
    2.4 行业精细化分工是京帮炮制技术繁盛的主要动力
    2.5 恪守信誉是京帮炮制技术传承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品牌保证
3 京帮炮制技术特色
    3.1 调治兼顾、用药精细、善用鲜药的临床用药特点
    3.2 切工精湛、方法多样、因时制宜、善用辅料的特色炮制技术
    3.3 独特的中药饮片炮制品种
4 结语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医疗卫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方法
    三、学术研究综述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1934年前甘肃医疗体系和卫生概况
    第一节 医疗体系概览
    第二节 卫生状况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医疗:医疗体系建设
    第一节 医疗行政体系建设
    第二节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医事人员和药物的管理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卫生:卫生运动
    第一节 卫生运动实施背景
    第二节 卫生运动实践
    第三节 卫生运动特征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医疗卫生成效和民众意识的转变
    第一节 医疗卫生实践成效
    第二节 医疗卫生意识的转变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后记

(3)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依据
        1.2.2 实际意义
        1.2.3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比较分析法
    1.6 论文的预期目标
第2章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一般概述
    2.1 新产品制造方法的特点分析
        2.1.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定义
        2.1.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特征
    2.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界定
        2.2.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中“新产品”的界定
        2.2.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3章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领域涉及的举证责任论述
    3.1 举证责任的一般概述
        3.1.1 举证责任的内涵
        3.1.2 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学说
        3.1.3 举证责任倒置的特点
    3.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领域涉及到的举证责任制度
        3.2.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的立法演变
        3.2.2 涉及新产品诉讼中存在的举证责任制度的问题
        3.2.3 我国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4章 《TRIPS协议》及典型国家专利法中专利侵权的相关规定
    4.1 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国际立法
        4.1.1 《TRIPS协议》中涉及方法专利侵权的相关规定
        4.1.2 我国专利法规与国际立法关于方法专利侵权法律适用的对比分析
    4.2 德日法三国专利法中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理论与实践
    4.3 美英加三国专利法中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理论与实践
    4.4 《TRIPS协议》和美国专利法中相关条款的分析
        4.4.1 《TRIPS协议》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条款分析
        4.4.2 美国专利法中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条款分析
第5章 关于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的完善建议
    5.1 方法专利制度的“延伸保护”
        5.1.1 国外司法实践中对于方法专利“延伸保护范围”的界定
        5.1.2 借鉴方法专利的“延伸保护”来完善鉴定制度
    5.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设计
        5.2.1 借鉴专利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对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规定
        5.2.2 借鉴《TRIPS协议》条文中的第三十四条第二款方案的制度设计
    5.3 完善新产品定义的思考和建议
    5.4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证据制度和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建议
        5.4.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证据制度的缺陷以及完善建议
        5.4.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司法鉴定制度的缺陷以及完善建议
    5.5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时效问题的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国医政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中国古代医政的发展历程
    1.1 先秦——中国医政的孕育和萌芽时期
        1.1.1 医政的孕育时期
        1.1.2 医政的萌芽时期
        1.1.3 先秦医政的总结
    1.2 秦汉——中国医政的奠基时期
        1.2.1 秦汉医官制度的建立
        1.2.2 秦汉医学教育的特点
        1.2.3 秦汉医学文献的保护政策
        1.2.4 秦汉频繁的医学交流
        1.2.5 秦汉医政的总结
    1.3 魏晋南北朝——中国医政的发展时期
        1.3.1 魏晋南北朝医药机构的设立
        1.3.2 魏晋南北朝疾病控制政策
        1.3.3 魏晋南北朝医学文献的推广政策
        1.3.4 魏晋南北朝医学教育的沿革和政策
        1.3.5 魏晋南北朝医学交流
        1.3.6 魏晋南北朝医政的总结
    1.4 隋唐五代——中国医政的完善时期
        1.4.1 隋唐五代医药机构日趋完善
        1.4.2 隋唐五代医学教育机构的完善
        1.4.3 隋唐五代医事律令的完善
        1.4.4 隋唐五代医学交流政策
        1.4.5 隋唐五代医政的总结
    1.5 两宋——中国医政的鼎新革故时期
        1.5.1 两宋医药机构的鼎新革故
        1.5.2 两宋的医学教育
        1.5.3 医药文献政策
        1.5.4 宋朝医政律令的革新
        1.5.5 宋朝医政的几个突出发展方面
        1.5.6 两宋医政的总结
    1.6 辽金元——中国医政的交融时期
        1.6.1 辽金元医药机构的设立
        1.6.2 辽金元的医学教育
        1.6.3 辽金元的医政措施
        1.6.4 辽金元医政的总结
    1.7 明清——中国医政的由兴转衰时期
        1.7.1 明清医药机构的发展
        1.7.2 明清的医学教育
        1.7.3 明清活跃的医学交流
        1.7.4 明清的流行病措施
        1.7.5 明清医政的总结
2 中国近代医政的发展历程
    2.1 近代医疗卫生行政体系初步形成
        2.1.1 中央卫生行政机构
        2.1.2 其他中央行政部门的卫生机构
        2.1.3 地方卫生行政机构
    2.2 近代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发展
        2.2.1 西方医院制度影响下的新式医院
        2.2.2 健康教育机构的创办
        2.2.3 中央防疫处
    2.3 近代的医学教育
        2.3.1 近代医学教育机构
        2.3.2 近代医学教育制度
    2.4 近代我国限制、取缔中医政策的推行与抗争
        2.4.1 北洋政府时期限制、取缔中医政策的推行和抗争
        2.4.2 国民党政府时期限制、取缔中医政策的推行和抗争
    2.5 近代医患关系的转变
    2.6 近代医政事业的新发展
        2.6.1 近代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开启
        2.6.2 近代医疗保障事业的起步
        2.6.3 近代健康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2.7 建国前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医政发展
        2.7.1 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
        2.7.2 建国前共产党的医疗保障主张和医疗防疫实践
    2.8 中国近代医政的总结
3 中国现代医政的发展历程
    3.1 现代各时期主要卫生政策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政策(1949年—1992年)
        3.1.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卫生政策(1992年—)
    3.2 建国后保护和发展中医的举措
    3.3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医政的政策创新
        3.3.1 把医疗卫生工作确定为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3.3.2 “统一领导,全面规划”消灭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疫病
        3.3.3 “中西医结合”和“团结中西医”政策
        3.3.4 倡导“全民动员”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3.3.5 发展合作医疗,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3.3.6 毛泽东对医疗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
        3.3.7 重视对医务人员医学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3.4 现代我国医事制度的建立
        3.4.1 现代卫生机构的分类
        3.4.2 卫生机构的数量
        3.4.3 卫生人员的设置
    3.5 现代我国的卫生立法概况
        3.5.1 我国现代卫生立法的基本情况
        3.5.2 卫生立法的意义
        3.5.3 对我国卫生立法的展望
    3.6 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3.6.1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3.6.2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3.6.3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
        3.6.4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式
    3.7 “以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的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
        3.7.1 卫生防疫政策
        3.7.2 现代卫生防疫机构
        3.7.3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情况
        3.7.4 政府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3.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3.9 现代医患关系问题
        3.9.1 现代医患关系问题的产生
        3.9.2 造成医患关系问题的医政影响因素
        3.9.3 解决医患关系问题的医政措施
    3.10 中国现代医政的总结
4 中国医政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4.1 中国医政发展的特点
        4.1.1 医政管理对象具有一致性
        4.1.2 医政的发展过程具有沿革性
        4.1.3 医政具有不公平性
        4.1.4 “官本位”思想限制了医政事业的发展
        4.1.5 中国医政发展具有时代性
    4.2 影响中国医政发展的若干因素
        4.2.1 政治因素
        4.2.2 经济因素
        4.2.3 思想文化因素
        4.2.4 科学技术因素
5 对我国未来医政发展的启迪
    5.1 加强统一管理,建立统一协调的医政体系
    5.2 重视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
    5.3 大力发展政府福利性公共卫生事业
    5.4 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必须依靠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
    5.5 注重医生的继续教育,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
    5.6 突出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
结论
致谢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创新点说明

(5)安多曼巴扎仓研究 ——以贡本、拉卜楞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藏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曼巴扎仓的缘起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史料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第五节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曼巴扎仓出现之前的藏医学传承
    第一节 曼巴扎仓出现之前的藏医学
        一、史前青藏高原先民的医疗与卫生保健
        二、诸邦国时代(公元前7、8世纪-公元6世纪)
        三、吐蕃帝国时期(公元7-9世纪)
        四、公元10-13世纪
        五、“强((?))”、“苏((?))”学派争鸣时期(14-16世纪)
    第二节 曼巴扎仓出现之前藏医学的主要传承形式
        一、口耳相传
        二、父子或师徒传承
        三、寺院医学传承
        四、藏医学校传承
    第三节 迦布日医学利众院的创建
        一、甘丹颇章政权早期的藏医学传承机构
        二、迦布日医学利众院
        三、迦布日医学利众院在藏医学史上的影响
    结语
第二章 曼巴扎仓在安多地区的建立
    第一节 曼巴扎仓之前安多地区的藏医学传承
    第二节 格鲁派的创建对安多地区藏医学传承的影响
    第三节 安多地区各曼巴扎仓的建立
        一、官隆寺((?))曼巴扎仓的建立(18世纪初)
        二、贡本曼巴扎仓的建立
        三、赛库寺曼巴扎仓((?))的建立(1727年)
        四、拉加寺曼巴扎仓((?))的建立
        五、拉卜楞寺曼巴扎仓((?))的建立
        六、夏琼寺曼巴扎仓((?))的建立
        七、贡巴寺曼巴扎仓((?))的建立
        八、甘禅寺((?))曼巴扎仓
        九、郎木寺曼巴扎仓((?))
        十、夏秀寺((?))曼巴扎仓(1985年)
        十一、其它寺院的曼巴扎仓
第三章 贡本曼巴扎仓
    第一节 贡本曼巴扎仓的创建及其建筑
    第二节 组织机构
    第三节 学经制度与研习内容
    第四节 贡本的医疗实践和藏药制作
    第五节 贡本曼巴扎仓名医
    结语
第四章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
    第一节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的历史沿革及建筑
    第二节 研习内容
    第三节 拉卜楞的藏医药生态资源与传统藏药制作工艺
    第四节 拉卜楞地区的名医
第五章 曼巴扎仓的制度研究
    第一节 曼巴扎仓组织制度
    第二节 曼巴扎仓的教育制度
        一、入寺人员的遴选
        二、修习管理
        三、考试制度
    第三节 学位制度
    第四节 曼巴扎仓与其它传统医学教育机构的比较
        一、与中医传统教育机构的比较
        二、与西方传统教育机构的比较
    结语
第六章 曼巴扎仓的功能研究
    第一节 宗教功能
        一、宗教教化
        二、宗教传播
        三、利益众生
    第二节 文化功能
        一、文化融合
        二、文化传承
        三、文化再创造
    第三节 教育功能
        一、培养医经双修的人才
        二、注重医德,服务社会
    第四节 精神治疗功能
        一、心灵调适人文关怀
        二、病因诊治的心理暗示
    第五节 曼巴扎仓功能的现代转化
第七章 曼巴扎仓人物
    第一节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的缔造者:藏曼·益西桑布
    第二节 名冠藏蒙的藏医学家:松巴·益西班觉
    第三节 特殊年代,艰难传承:旦巴坚措
    第四节 巴燕地区藏医院的创建者:格西·益西嘉措
    第五节 贡本的留美博士:贡却坚赞
    结语
第八章 有关曼巴扎仓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曼巴扎仓在藏区的分布
        一、曼巴扎仓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建立后出现的产物
        二、藏区曼巴扎仓主要分布在安多地区
    第二节 曼巴扎仓推动了藏医学在安多的发展
    第三节 曼巴扎仓与蒙古地区的医学
        一、曼巴扎仓极大地推动了藏医学在蒙古地区的快速传播
        二、藏(蒙)医学体系的形成
    第四节 曼巴扎仓的现状及其未来
        一、曼巴扎仓对现代藏医的持续影响
        二、曼巴扎仓的现状
        三、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藏医传统传播区域图
    附录2:安多地区曼巴扎仓分布图
    附录3:安多地区曼巴扎仓及相关大事年表
    附录4:贡本曼巴扎仓历任本洛((?))一览表
    附录5: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历任赤巴(法台)一览表
    附录6:贡巴寺((?))曼巴扎仓历任赤巴(法台)一览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后记

(6)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源起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5 论文的创新点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1.1 药物学的发展
        1.2 方剂学的成就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2.5 药学(西药)教育
        2.6 药学(西药)研究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3.2 医药教育
        3.3 医药工业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1.2 药品监督管理
        1.3 制药工业
        1.4 医药商业
        1.5 药学教育
        1.6 医药科技工作
        1.7 医院药学
        1.8 药学社会团体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2.2 中药研究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2.4 药物学研究
第五章 结论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1

(8)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可行性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框架
第二章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述评
    2.1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及其定义
    2.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历史渊源
    2.3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日、德国家医药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
    3.1 美、日、德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3.2 美、日、德国家医药创新体系建设
    3.3 美、日、德建设国家医药创新体系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章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医药科技发展趋势
    4.1 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医药科技发展趋势
    4.2 我国医药产业与医药科技发展现状
    4.3 我国创新药物研究与医药科技发展的机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SWOT分析
    5.1 优势(S)
    5.2 劣势(W)
    5.3 机会(O)
    5.4 威胁(T)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模型设计
    6.1 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原则
    6.2 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框架设计
    6.3 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
    6.4 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创新模式与重点创新领域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创建与实施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战略目标
    7.1 在总体目标上,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的五大转变
    7.2 在创新机制上,建立和完善新药研发的协调和投入机制
    7.3 在创新组织上,构建强劲的国家药物创新主体
    7.4 在创新保障上,实现新药研发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建设
    7.5 在创新内容上,实现知识、技术、人才、体制和管理五大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医药产业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
    8.1 充分发挥政府在医药创新系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8.2 拓展投资、融资渠道
    8.3 大力挖掘科技潜力,提高医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8.4 建立我国医药科技信息体系
    8.5 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评价体系
    8.6 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标准建设
    8.7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体系
    8.8 加强内涵建设,激活我国医药企业
    8.9 健全医药市场机制
    8.10 加强专业数据库及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本章小结
本论文的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北京药事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京帮炮制技术的形成与特色[J]. 隋丞琳,顾选,许金凯,刘青,崔秀梅,王京京. 中国现代中药, 2021(11)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甘肃医疗卫生研究[D]. 翟亮.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3]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研究[D]. 陈剑武.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
  • [4]中国医政史研究[D]. 张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9)
  • [5]安多曼巴扎仓研究 ——以贡本、拉卜楞寺为中心[D]. 端智. 兰州大学, 2013(10)
  • [6]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7]中国古代药事管理撮要[J]. 杨宏宇,常存库. 中医药学报, 2006(05)
  • [8]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 曲凤宏. 沈阳药科大学, 2006(11)
  • [9]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北京药事管理[J]. 杨光. 首都医药, 2001(01)

标签:;  ;  ;  ;  ;  

1949年以前的北京药监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