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和经验

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和经验

一、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及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郭世燕,贾灿灿[1](2021)在《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评估时间、急救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将研究对象以个人为单位用掷硬币正、反面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抢救时间(38.3±4.3) min、患者评估时间(2.7±0.6) min及急救室停留时间(15.6±3.6)min,短于对照组的(47.6±6.5)min、(3.9±0.8)min及(19.5±4. l)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02%、满意度为95.35%,均高于对照组的72.09%、79.07%,且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4.65%)短于对照组(2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可为患者节约抢救时间,降低转运突出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杨旸[2](2021)在《院前意外伤害的分布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院前意外伤害分布情况,完善院前意外伤害急救绿色通道体系,保证意外伤害患者得到及时快速有效的治疗和转运,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统计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诊病例,统计病种分布、意外伤害分布情况,并对意外伤害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019年急救中心院前急诊共480 634例,意外伤害排名第一位共132 390例,意外伤害分布前3位的是损伤占意外伤害的61.21%,交通意外占意外伤害的23.84%,中毒占意外伤害的14.32%。结论了解院前意外伤害分布情况,根据意外伤害分布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急救培训课程,加强院前意外伤害急救技能培训,完善意外伤害救治流程,合理配置急救力量,合理安排急救资源,保证医疗安全。

谢建雷[3](2020)在《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调查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2.分析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利用存在的问题;3.为进一步优化遵义市主城区急救资源配置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1.应用自制《遵义市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问卷》对遵义市主城区各急救机构官方原始数据(档案资料或电子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急救机构一般资料、急救车、急救设备等急救资源。2.运用《急救出诊数据统计表》从遵义市急救中心调度系统及主城区各急救站出诊数据库中收集2017~2019年院前急救出诊数据,包括出诊时间、地点、初步诊断、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3.运用《急救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急救人员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聘用方式等社会人口学特质及基本工作情况。4.对院前急救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了解目前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现状、剖析不足之处,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1.遵义市主城区120急救分站共计14家。2.院前急救资源配置:①救护车资源:院前急救车辆共计57辆。②人力资源:年龄小于40岁、本科以下学历、初级职称以下、工作年限小于10年等变量占较大比重;不同性别在编制、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方面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0,P=0.512;χ2=0.593,P=0.898;x2=3.104,P=0.212;x2=3.634,P=0.304;x2=0.357,P=0.873)。③急救设备:便携式呼吸机、心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装置、吸痰器、氧气瓶在四城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7,P=0.023;x2=7.911,P=0.048;x2=7.911,P=0.048;x2=7.911,P=0.048;x2=7.911,P=0.048;x2=9.391,P=0.025;x2=15.528,P=0.001),以上设备均在汇川区的比例最高。3.患者急救需求分布分析:①出诊高峰月份排序为7月、8月、5月。②每日出诊高峰时段排序为10:00~12:00(11.43%),08:00~10:00(10.21%),12:00~14:00(9.83%);每日出诊低谷时段排序最后三位分别为06:00~08:00(5.23%),02:00~04:00(5.14%),04:00~06:00(3.84%)。③院前急救接诊患者病种前六位为:创伤18052例(30.99%),神经系统疾病13805例(23.70%),心血管系统疾病7797例(13.38%),妇产科疾病3482例(5.98%),消化系统疾病3311例(5.23%),内分泌系统疾病1779例(3.05%)。④不同年份的急救需求分布各因素(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地区、季度、婚姻情况、出诊时段)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57,P=0.02;χ2=91.885,P<0.001;χ2=36.55,P<0.001;χ2=32.797,P<0.001;χ2=421.445,P<0.01,χ2=44.578,P<0.001;χ2=31.885,P<0.001;χ2=55.097,P<0.001)。4.公平性分析:遵义市主城区救护车资源和人力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1502和0.1332,救护车资源按照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1713,急救人力资源按照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2663。结论:1.遵义市主城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取得了一定发展,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遵义市主城区急救站点分布欠均衡,导致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相应延长。2.当前遵义市主城区急救车数量、车载急救设备数量、急救人力资源存在一定不足。省、市、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急救车辆,补足车载急救设备;加强督查相关项目、经费是否落地,有效保障一线急救物力资源得到补充,提高急救人员待遇,设立岗位津贴,多措并举,稳定急救人才队伍。3.根据遵义市主城区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排序,按照不同时间、季节、地域等情况下急救需求的变化特点,对急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急救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有的放矢的对急救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罗之谦[4](2019)在《中国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在我国人群中开展的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探明影响二者的因素,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s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建库至2019年5月31日之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和静脉溶栓治疗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相关文献45篇,累计调查人数12220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救护车使用情况(OR:0.23;95%CI:0.13-0.40)、距医院距离(OR:1.61;95%CI:1.16-2.23)、独居情况(OR:1.53;95%CI:1.26,1.86)、知晓卒中表现(OR:0.34;95%CI:0.19,0.61)、本院首诊情况(OR:15.75;95%CI:6.22,39.93)、意识障碍(OR:0.60;95%CI:0.49,0.74)、高血压病史(OR:1.33;95%CI:1.05,1.69)和由旁人发现症状(OR:1.79;95%CI:1.38,2.32)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OR:1.06;95%CI:1.01,1.11)和基线NHISS评分(OR:1.06;95%CI:1.02,1.10)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对于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来说,影响90天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基线血糖、基线NIHSS评分、溶栓后24小时症状改善、颅内症状性出血和房颤病史。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发现,使用救护车、知晓卒中表现和发生意识障碍是院前延迟的保护性因素;而距医院距离较远、独居、非本院首诊、有高血压疾病史和由患者自己发现症状,则是院前延迟的危险因素。而院前延迟将导致患者症状发生到接受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病情加重、入院NIHSS评分升高,影响临床预后。故因加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教育,增加救护车使用率,建立完善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体系,将改变患者预后和临床结局。

方凡[5](2018)在《莆田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峻,社会各种特殊的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急救这一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日渐凸显。但是由于现阶段全国在这一领域并未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或者较为合理的模式,各地的急救中心均出现院前急救人员匮乏的现象,针对国内对于院前急救这一特殊行业的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深入研究院前急救体系人才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对组织承诺、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对各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莆田市院前急救的实际,以148个莆田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为样本,试图研究和验证在院前急救这一领域组织承诺、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莆田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有较高的离职倾向水平;2、在莆田市院前急救队伍中,组织承诺、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3、人口统计学变量在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离职倾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其中在职工年龄、婚姻状态、岗位性质、就职时间上存在显着性差异;4、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组织承诺中的感情承诺及经济承诺对离职倾向有显着性预测作用;5、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正相关,而职业倦怠中的人格解体、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心理可显着预测离职倾向。

王慧,孙淑丽[6](2018)在《院前急救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328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临床资料, 分别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院前急救相关措施。结果 328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为67.07%(220/328), 失败率为32.93%(108/328)。经单因素分析可知, 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临床表现、原发性疾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方法、急救中心出车时间等。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 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方法、急救中心出车时间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 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可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救中心出车时间等综合因素综合考虑合适的复苏程序, 以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

秦淼[7](2015)在《急救医疗设施建筑设计与设施体系规划的相关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国以来,我国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不断发展,近年来,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急救医疗体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在急救技术日益精湛的同时,我国的急救设施体系呈现出因地域、经济、人口等因素造成的多元性,而缺乏对其进行类型化研究;在急救设施的建筑设计方面也缺乏基于实例的较为详细的设计标准研究。本文针对以上两个现存的问题,运用实地调研与统计等方法展开研究。在对急救设施建筑设计的研究中,本研究选定了近年来新建成的部分医院急诊部建筑为研究对象,这些医院在很多方面代表了对中国医院建筑近期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功能、面积、布局等多方面的统计与比较研究;同时通过对国内外急救标准的解读探讨急救设施标准的制定。在对急救设施体系的研究中,本文总结了国内急救设施体系现状,在概括国内现有急救模式的同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的结论包括:从功能、面积等方面提出急救设施建设标准的具体细则;国内不同急救设施体系的适用情况及国外急救设施体系借鉴点;医院急诊部功能布局优化方法;医院急诊部流程与流线优化方法。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微观层次上的实际建筑案例的统计研究与宏观层次上的城市体系研究,为医疗急救设施体系的完善与医院急诊部的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段青梅[8](2015)在《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分析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方法和体会,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伤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工作期间对所出诊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资料,总结出实施院前急救的主要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及时恰当有效地院前急救护理,对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甚至减少医患纠纷都至关重要。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及时、恰当、有效地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云青[9](2008)在《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背景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工作,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这给院前急救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而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影响着急救护理工作的质量。职业倦怠(professional burnout)是一种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的现象,常发生于从事人际工作的人员中。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是每天在医院内外、在各种紧急状态下、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职业,高强度和高压力导致高职业倦怠。如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干预,不仅导致院前急救护士身心痛苦,而且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进而影响其院前急救工作质量。近几年,国外在职业倦怠领域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在实证方面研究较少。国内在该研究领域的成果较少,实证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相关的研究报告、问卷调查不多。由于没有针对护士,特别是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倦怠问卷,对于如何有效解决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二、研究目的1.研究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其他科室(普通内科等)护士是否有差异。2.研究院前急救护士的压力来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点与其他科室护士有何不同。3.研究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点等是否有相关性。4.为改善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增强工作积极性和出诊效率,提高护士的生活、工作质量提供依据。三、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济南市院前急救系统的120名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组成观察组;从济南市六所三级医院的普通内科分层抽取了10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对院前急救护士和普通内科护士在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工作压力源等方面进行方差分析;对院前急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与一般情况、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问卷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四、研究结果1、济南市院前急救护士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68.7%的护士有中度以上的情绪情感疲惫现象,55.6%的护士出现中度以上去人格化倾向,57.6%的护士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呈现中度以上倦怠。2、院前急救护士和普通内科护士在职业倦怠方面的差异。68.7%院前急救护士有中重度的情绪耗竭,高于普通内科护士(51.9%);55.6%院前急救护士出现中重程度的去人格化现象,低于普通护士(62%);57.6%院前急救护士出现中重度的工作无成就感,低于普通护士(58.2%)。但只有在情绪耗竭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的应对方式与院前急救护士和普通内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呈显着相关。其中消极应对与情绪耗竭呈显着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个人无成就感呈显着正相关(P<0.01)。4、院前急救护士与普通内科护士在工作压力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00)。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不同于普通内科护士的特殊压力源对职业倦怠也有一定影响。90%以上的院前急救护士认为院前急救的工作风险与工作强度大,妊娠期无法胜任。5、无论是院前急救护士还是普通内科护士,良好的人格特征是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人格精神质与个人无成就感呈显着负相关(P=0.001);人格神经质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方面呈显着正相关(均为P=0.000);人格外倾性与情绪耗竭呈显着负相关(P=0.021)。6、社会支持水平与职业倦怠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院前急救护士,获得的主观社会支持比普通内科要少得多(P=0.001)。而支持利用度与情绪耗竭呈显着正相关(P=0.028)。7、以职业倦怠三维度为因变量,以护理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社会支持、急救工作年限、职称、受教育程度等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有五个变量能联合预测情绪耗竭的30.3%的变异量,其中总压力源的单独解释量最高,为15.2%,为情绪耗竭的主要预测变量。有五个变量能联合预测院前急救护士工作无成就感变异量的19%。其中总压力源的单独解释量最高,为8.7%,为去人格化的主要预测变量。有四个变量可联合预测院前急救护士去人格化变异量的32%,其中积极应对的单独解释量最高,为23.2%,为个人无成就感的主要预测变量。五、研究结论及意义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过程,起始于职业压力,倦怠的出现是由于无法成功应对工作压力。研究发现,引起护士职业倦怠有专业地位、医患关系、专业知识、组织氛围与工作负荷五大压力源。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且不同因素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力。1、院前急救护士与普通内科护士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水平。但院前急救护士在情绪耗竭水平上明显高于普通内科护士,这是由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导致的。2、情绪耗竭与消极应对、总压力源、人格神经质、支持利用度呈显着正相关,与人格外倾性呈显着负相关;去人格化与总压力源、人格神经质呈显着正相关;个人无成就感与积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与人格精神质呈显着负相关。3、对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影响较大的变量是总压力源;对个人无成就感影响较大的变量是积极应对。院前急救护士在面临各种应激时,坚韧的个性、积极应对、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支持,均能有效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倪汉萍[10](2021)在《品管圈在改善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尚未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随机选取200例进行院前急救病人;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院已成立品管圈小组,随机选择200例进行院前急救病人,按照品管圈程序实施和效果确认,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原因、目标设定、对策制定,比较两时段重症病人院前静脉穿刺情况和效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重症病人院前穿刺一次成功率达到90%,较之前(61%)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护理科研能力、专业知识、团队精神以及品管圈运用能力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圈员的护理科研水平和护理质量管理能力,还提高了重症病人院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二、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及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
    2.2 2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院前意外伤害的分布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9年院前急诊救治疾病分布前六位的疾病
    2.2 2019年意外伤害分布情况
    2.3 2019年损伤分布情况
    2.4 2019年中毒分布情况
    2.5 损伤、酒精中毒、中暑、溺水分布特点
3 对策
    3.1 损伤
    3.2 交通意外
    3.3 中毒
    3.4 动物咬伤
    3.5 中暑
    3.6 电击伤
    3.7 溺水
    3.8 异物窒息
    3.9 爆炸伤
4 讨论

(3)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与建议
6.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国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2.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4.1 以mRS评分≥2 为预后不良的分析结果
        2.4.2 以mRS评分≥3 为预后不良的分析结果
3.讨论
    3.1 院前延迟影响因素
    3.2 静脉溶栓后早期(24 小时)疗效影响因素
    3.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远期预后影响因素
    3.4 建议与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延迟及临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莆田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模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模型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述评与理论假设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研究现状
        一、组织承诺定义
        二、组织承诺的维度分析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第二节 职业认同研究现状
        一、职业认同概念
        二、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三、职业认同的测量
    第三节 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一、职业倦怠概念
        二、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三、职业倦怠的测量
    第四节 离职倾向的研究现状
        一、离职倾向概念
        二、离职倾向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三、离职倾向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四、离职倾向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第三章 问卷设计
    第一节 莆田市急救医疗体系离职情况
        一、莆田市两家三甲医院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离职情况
        二、离职影响成因预调查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预调查
        二、组织承诺量表的主因子分析
        三、职业认同量表的主因子分析
        四、职业倦怠量表的主因子分析
第四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问卷的信度分析
    第二节 调查实施和样本的统计
        一、调查实施
        二、样本的描述性数据统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人口统计变量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分析
        二、相关性数据分析
        三、线性回归分析
        四、模型修正
        五、研究结论
第五章 缓解莆田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离职倾向的对策
    第一节 提高组织承诺
        一、组织分工
        二、机会承诺
        三、组织文化
    第二节 人才激励制度
        一、生理需求与激励
        二、薪酬公平激励
        三、培训激励模式
        四、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及职业生涯规划
        五、信息化建设
    第三节 宣传及培训
        一、公益化宣传
        二、做好急救普及工作
        三、做好医患和谐宣传工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7)急救医疗设施建筑设计与设施体系规划的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工程图纸
下篇 工程研究报告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用语定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1.3.1 急救医疗设施建筑设计
        1) 美国
        2) 英国
        3) 日本
        4) 中国
        1.3.2 急救医疗设施体系
        1) 理论研究——急救站医疗设施资源配置的近期研究成果
        2) 各国实践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 急救医疗设施建筑设计相关基础研究
        2) 急救医疗设施体系规划相关基础研究
        3) 急救医疗设施建设标准国内外比较研究
        4) 急救医疗设施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
        1.4.2 研究方法
        1.5 调研对象概览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急救医疗设施建筑设计相关基础研究
        2.1 急诊部(急诊急救部)在医院中的位置
        2.1.1 与门诊部结合型
        2.1.2 与医技部结合型
        2.1.3 与住院部结合型
        2.1.4 独栋型
        2.1.5 综合型
        2.1.6 小结
        2.2 功能模块
        2.2.1 功能模块的种类
        2.2.2 急诊区
        1) 急诊区诊室的科室设置
        2) 急诊区诊室的诊室形态
        2.2.3 急救区
        1) 抢救室
        2) 观察室
        2.2.4 儿科急诊急救区
        2.2.5 医技区
        1) 布局
        2) 功能
        2.2.6 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ICU)
        2.2.7 急诊病区
        2.2.8 注射输液区
        2.2.9 公共区
        2.2.10 办公区
        2.2.11 供应区
        2.3 功能模块的面积比例
        2.3.1 社区医院急诊部
        2.3.2 中型综合医院急诊部(急诊急救部)
        2.3.3 大型综合医院急诊急救部
        2.3.4 区域急救中心型医院急诊急救部
        2.4 功能模块的布局优化
        2.4.1 社区医院急诊部
        1) 布局实态调研结果
        2) 急救流程归纳(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医院两种)
        3) 基于急救流程的布局优化
        2.4.2 中型综合医院急诊急救部
        1) 布局实态调研结果
        2) 中型综合医院急诊部急救流程归纳
        3) 基于急救流程的布局优化
        2.4.3 大型综合医院急诊急救部
        1) 布局实态调研结果
        2) 大型综合医院急诊急救部急救流程归纳
        3) 基于急救流程的布局优化
        2.4.4 区域急救中心型医院急诊急救部
        1) 布局实态调研结果
        2) 区域急救中心型医院急诊部急救流程归纳
        3) 基于急救流程的布局优化
        2.4.5 小结
        2.5 与国外案例的比较研究
        2.5.1 国外案例研究
        1) Yuma Center
        2) John Muir Health Center
        2.5.2 比较
        1) 功能模块的种类
        2) 功能模块的布局
        2.5.3 对我国的启示
    第3章 急救医疗设施体系规划相关基础研究
        3.1 国内急救医疗设施类型化研究
        3.1.1 综述
        1) 依托医院型
        2) 院前独立型
        3.1.2 依托医院型
        1) 概述
        2) 120调度中心独立设置模式——广州
        3) 120调度中心设置在城市级医院内的模式——重庆
        4) 120院前急救中心独立设置型——昆山
        3.1.3 院前独立型
        1) 概述
        2) 代表城市1——上海
        3) 代表城市2——北京
        4) 代表城市3——沈阳
        3.1.4 消防型
        3.1.5 考察
        1) 理想模式
        2) 现状的原因与制约点
        3.2 急救圈域划定的方法与理论
        3.2.1 急救半径
        3.2.2 急救反应时间
        3.2.3 结论
        3.3 小结
    第4章 比较研究
        4.1 急救医疗设施建设标准及国内外比较研究
        4.1.1 功能配置的要求标准
        1) 美国
        2) 阿联酋
        3) 中国
        4) 比较
        4.1.2 空间与面积要求标准
        1) 美国
        2) 阿联酋
        3) 某国
        4) 中国
        5) 比较
        4.2 急救医疗设施体系层次划分及其理念
        4.2.1 中国
        4.2.2 美国
        4.2.3 日本
        4.2.4 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1.1 急救医疗设施建设标准
        5.1.2 急救医疗设施体系规划
        5.1.3 急诊功能布局优化方法
        5.1.4 急诊流程与流线优化方法
        5.2 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一 调查对象一览
附录二 调查对象信息资料
    01. 周市人民医院
    02. 锦溪人民医院
    03. 巴城人民医院
    04. 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05. 华山医院北院
    06. 瑞金医院嘉定分院
    07.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
    08. 金山医院
    09.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医院
    10. 奉贤中心医院
    11. 曙光医院
    12. 瑞金医院
    13. 华西医院
    14. 湘雅医院
    15. 鼓楼医院
    16. 苏北人民医院
    17.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18. 北京朝阳医院
    19. Yuma center
    20. John Muir Health Center
附录三 相关规范
    1. 国内规范
    2. 国外规范

(9)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品管圈在改善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主题
        1.2.2 现状调查
        1.2.3 目标制定及分析原因
        1.2.4 提出对策及对策实施方案
    1.3 评价方法
        1.3.1 有形成果
        1.3.2 无形成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见表1)
    2.2 无形成果(见表2)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水平及质量管理能力
4 小结

四、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及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郭世燕,贾灿灿.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06)
  • [2]院前意外伤害的分布分析与对策[J]. 杨旸. 中国现代医生, 2021(34)
  • [3]遵义市主城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及资源利用现况调查[D]. 谢建雷.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4]中国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 罗之谦. 海南医学院, 2019(01)
  • [5]莆田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研究[D]. 方凡. 华侨大学, 2018(01)
  • [6]院前急救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J]. 王慧,孙淑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11)
  • [7]急救医疗设施建筑设计与设施体系规划的相关基础研究[D]. 秦淼. 东南大学, 2015(08)
  • [8]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 段青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01)
  • [9]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 董云青. 山东大学, 2008(01)
  • [10]品管圈在改善院前急危重症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 倪汉萍. 循证护理, 2021(09)

标签:;  ;  ;  ;  ;  

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和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