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思想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肖新平[1](2019)在《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与考核实效之间的偏差问题或曰考核制度为何难以全面落实和取得预期或理想的效果。针对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进行实地研究与组织文化的分析,结合政府组织发展趋势及基层公务员自身的时代特征及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提出提升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取有关资料,以X市政务中心及该市N部门的考核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叙事分析、文本分析、个案分析、跨学科研究以及比较、归纳等。缘起于美国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主要借用与学习了西方企业管理的经验做法,主张用企业家精神改革公共部门与重塑政府。诚然,这种做法有其现实的效用与价值,然而这一理论源于企业管理、产生自美国而本身无法摆脱固有的企业文化与美国文化特质。由于公私部门性质与中美国家文化的差异,以重塑政府与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绩效考核应用于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双重的“组织文化不适应”,即与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及国家宏观组织文化的不匹配、不契合,并产生经验借鉴、接受与阐释过程的变异与误读等认知偏差,从而导致考核制度难以取得预期与应有的实效。本研究从公私部门的组织文化差异与中西国家宏观组织文化即国家文化差异两种视角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对于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进行比较客观、全面、系统、深入的组织文化解读与阐释。研究价值: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整合沙因与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理论并将其变通作为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问题存在从组织文化的三个层面进行阐释,同时对于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工具与理论来源即新公共管理及绩效管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以个案分析为视角考察2007-2017年十年间X市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发展、演变及其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设适应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的组织文化的对策建议,如优化公务员考核管理的总体设计、深化对人性向善管理假设的认知、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务员管理价值导向、提高公务员对考核的知情参与及自我管理、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组织文化建设等,这些建议有助于深化各方对于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认知,并为今后各地基层公务员的考核管理提供启示、经验借鉴以及具体的改进举措,更好促进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实效的提升。研究主要创新点:1.理论创新。鉴于沙因与霍夫斯泰德组织文化理论彼此的相似相容与互补性,将他们加以整合、变通应用,沙因组织文化三个层次基础上,将潜在基本假设层面与国家文化维度对应,并鉴于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差序格局与熟人社会基础上人际关系对于考核的重要影响,将性别维度替换为特殊主义维度,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2.阐释创新。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特质在于其任务与职责的公共性,这决定了其所追求的信念与价值观;同时,论证了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在于集体主义的文化倾向,核心是中和思想。3.考核理念的创新。提出人性向善的管理假设与四类人性假设及“去考核”、“考核替代”、“公务员自我管理”等。4.考核举措创新。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三级分类管理;德能勤绩廉考核指标具体内容的细化;考核中公务员合法权益的维护与救济;讨论领导与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的规范管理;X市考核经验与启示。研究结论:本文研究了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的实践及问题,得出考核制度之所以难以取得预期与应有实效的原因在于:借鉴企业管理做法的外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公务员考核时遭遇了双重的文化不适应,即公私部门组织文化与中西方国家文化的本质差异导致的对于该理论的理念与考核工具接受与阐释过程的变异、误读与认知偏差。公共部门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所信奉的信念与价值观与新公共管理主张的竞争、效率、成本、收益、顾客导向等价值理念及理性经济人假设等共享文化假设的不匹配;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在于中国国家文化的集体主义倾向。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集体主义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集体生活与劳作需要家族成员协作与家长的统领,产生了尊卑与亲疏的差序格局,进而形成高权力距离、特殊主义以及长期导向等国家文化特点。

彭丹[2](2014)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人本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更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实现读者和馆员的全面进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用资料检索法实证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揭示高校图书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用定性分析法论证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必要性,提出以人为本理念下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思路和对策,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本文围绕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这一部分主要是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关以人为本的理论,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系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二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这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现状,包括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总体情况和管理的主要特点。二是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服务质量水平较低、馆员素质整体不高、资源建设较为落后。三是原因,主要有管理理念上,重物轻人;服务模式上,人性化缺失;馆员管理上,忽视主体地位。第三部分:以人本理念下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文中主要概括了三个思路:一是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二是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主管理。创新以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一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二是提高图书馆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三是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四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人性化;五是建立图书馆人本管理实施评估体系。

方玉娟[3](2012)在《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及管理》文中提出在图书馆利用了各种先进技术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仍然要求以"以人为本"作为管理与服务的出发点,充分发挥它的凝聚作用,在提升图书馆管理时,提出自己的要求,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实现人的价值,以营造和谐美满的读书氛围为目标。本篇文章就是通过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以人为本"对图书馆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王昌权[4](2012)在《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就是“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古代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即以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为中心;近代图书馆趋于向读者开放,注重的是丰富的藏书、宏伟的馆舍、优雅的环境;现代图书馆使用新技术,注重的是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率,这都是“以物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最基本的经济资源,在社会生产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创新精神来源于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人的地位被矮化到物的附属地位,挫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理念在军队院校图书馆中的运用,是以关心人、依靠人、服务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它把人作为管理主体,通过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潜能,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统一,从而实现军队院校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军队院校图书馆的管理由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图书馆管理人员也由传统的管理者向活动的组织者转变。文章论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演进、基本内涵及对管理理论的积极意义,阐释了图书馆管理的定义、内涵及发展阶段,阐述了军队院校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性,对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对如何深化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首要的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是转变管理思想、强化服务职能,再次是建立多方互动机制、提升管理质量,实施民主化管理。最后对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实施个性化服务、设置学科馆员进行对口服务进行了论述。

林晓燕[5](2011)在《“以人为本”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论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和可行性措施。

郭绍全[6](2011)在《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价值实现是以读者为本》文中指出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出发,指出人本思想的实现主体不能混淆,图书馆只有树立以读者为本的发展观,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文章还探讨了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范兴坤[7](2010)在《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文中认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针对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特别强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实现社会管理的规则是党的政策,而非法律,即使是在已改革开放30年、提倡“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化社会的今天,长期以来依靠政策和行政系统实现社会管理的传统仍然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国家管理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的首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图书馆事业领域制定颁布的地方法规、行政法规及各种制度,都仍然是在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和各级政府社会发展政策框架下发挥作用。因此,对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和了解,必须在对党的政治指导思想、对政府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指导政策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和社会环境政策的了解,需要有适用的科学方法。政策科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开创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基础雄厚、专业系统、研究手段多样的成熟学科,并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实践和学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图书馆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起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问题,也开始尝试结合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研究,期望通过借助政策科学的帮助加强图书馆事业的研究,但惜乎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研究深度也稍嫌不够。该论文是在宏观上将我国1978-2008年三十年间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作为考察对象,以政策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作为工具,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及政策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论文第一章《导论》部分,定义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对以政策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综述和评介,介绍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作为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的综合性介绍部分,分别以阶段性方式和综述性方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认为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的指引下,图书馆事业通过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始形成符合事业客观规律的政策体系,逐步实现了事业政策的科学化、客观化,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效率化和效益化的发展;在篇章结构上,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全面介绍了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社会环境,包括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8)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及挫折,介绍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情况,介绍了1949-1978年间的政策演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改革开放后,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直接引导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图书馆界的努力方向;该章并结合我国图书馆系统现实状态,分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四个方面讨论了中观政策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四章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主体情况,分别介绍了国家立法机关、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各级行政及事业管理部门、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图书馆的情况,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图书馆事业政策的种类及政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第五章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部分,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制定情况,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建设、建筑等几个方面,对我国30年来在这些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分类缕析和总结述评,使各领域的政策沿革通过研究变得更为清晰,并据此总结出这些政策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第六章是研究的实证部分。图书馆立法是我国当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政策分析的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的问题,按照政策过程划分模式,以立法的提出、法律的制定、法律实施、法律监测、法律效果评价、法律修正和终止的六个阶段讨论了我国图书馆法立法过程,对立法在不同阶段的观点、立法背景、立法理论研究及立法进度进行了汇总和综述性研究,认为我国当前的图书馆法建设在立法基础、立法程序和进度发展上是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客观现实的,图书馆界和社会在《图书馆法》立法上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在结束语部分,以从制度建设角度考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三个部分陈述了作者对我国1978年以来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的总体认识,认为政策建设的基础在于图书馆事业的制度设计,需要从事业制度设计的基本点着手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当前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为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未来,图书馆事业政策需要检讨、完善、优化,基于法制的图书馆事业政策体系更需要新的发展。该论文的研究设想,是通过借用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践与图书馆理论,以“政策科学”方法研究“图书馆事业”;在研究图书馆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政策内容”和“政策形式”的有机结合;在覆盖领域上,实现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各领域政策的全面概括;在纵向政策整合上,实现对30年间主要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变化沿革的条理化分析;在研究目标上,实现对我国1978-2008年间图书馆事业政策承前启后的价值论证;在体系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但种种研究设想,受研究者理论水平、专业背景和研究时间、研究手段、资料完整度、资料取舍标准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每一个方面都只能部分地实现,而且在个别问题的研究上还逃不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窘境,深感自己以后还需要更多地潜心学习,并在该论文研究方向上继续努力。对于已完成论文的不足,欢迎各位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陈丽桔[8](2010)在《把“以人为本”纳入创新图书馆服务工作》文中研究说明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服务上以用户为中心,管理上以馆员为主体,从而保持图书馆良好的声誉,创造更高的文化效益和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根基,文章着重围绕馆员、读者这两方面该怎样"以人为本"开展工作进行阐述。

伍茂戎,吴浪[9](2010)在《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服务模式创新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强调高校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分析了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指出要从管理理念创新、资源布局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入手,转变服务观念,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健全规章制度,优化设施配置,树立服务品牌,创新读者关系,努力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

邵天瑞,何德兵[10](2009)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文中认为论述了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强调了"馆员为本、读者至上"的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和可行措施。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对象界定
        二、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价值及方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已有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作用与成效
        三、我国公务员考核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四、我国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存在原因的研究
        五、改进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建议及其问题
        六、古今中外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第四节 理论基础:组织文化相关理论
        一、文化与组织文化的概念
        二、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三、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理论
        四、应用理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五、本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个案
    第一节 X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考核管理
        一、X市政务中心相关情况介绍
        二、X市政务中心的考核管理
        三、X市政务中心考核过程诸要素
        四、X市政务中心考核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 X市N局的考核管理
        一、X市N局相关情况介绍
        二、X市N局的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
        三、X市N局的晋升考核
        四、X市的其他考核
    第三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中的问责
        一、四类问责的案例
        二、对不负责任现象的态度的调查
    本章小结: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中的矛盾性
第三章 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现实效果
    第一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基层公务员考核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三、基层公务员考核规定与考核实践的差距
    第二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启示
        一、考核制度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二、考核奖惩与问责的得当公正至关重要
        三、行政审批局的模式需辩证全面看待
        四、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需审慎引入第三方评估
        五、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其他启示
    本章小结: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整体设计的思考
第四章 公私比较:信念与价值观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影响
    第一节 对新公共管理考核管理理念的认知与接受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观念与理论的来源
        二、如何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绩效考核工具
        三、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念的差异与联系
        四、中国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考核工具的接受与认知偏差
    第二节 公私部门考核管理价值理念追求的差异
        一、强调竞争与协作协同的差异
        二、顾客导向与公共治理导向的差异
        三、效率、成本、收益与多重价值目标的差异
        四、绩效结果导向与公共事务的被动性、延续性的差异
        五、领导者及奖惩激励的权限、结果差异
        小结:绩效考核问题存在有其必然性
    第三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原则要求与具体操作间的偏差
        一、考核要素的客观公正与有效合理问题
        二、考核实施中的公平与合理问题
        三、业绩评比的可测量性与可比性问题
        四、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五、小结:应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的“表现主义”
    第四节 公私部门组织文化的本质差异:公共性及其体现
        一、公务员任务职责的多样性与公共责任问责之难
        二、公务员社会角色与自我形象的公共性
        三、公共部门内部人际关系的公共性
        四、公务员管理经验与领导艺术的必要性
        五、公私部门组织文化差异的根源
    本章小结:新公共管理理念与公共部门价值追寻的貌合神离
第五章 中西比较:共享文化假设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影响
    第一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存在的国家文化阐释
        一、集体主义倾向与考核的竞争评比
        二、特殊主义的中和与考核的客观公正
        三、长期导向与人际关系的克制隐忍
        四、高权力距离倾向与领导的重要作用
        五、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与考核结果的测评
        六、小结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传播与接受的变异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适用的“美国情境”
        二、管理者与理论家自带的文化特性
        三、理论在中国接受的文化土壤
        四、变异: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实际效果
    第三节 问题根源:考核指导理念与国家文化的不匹配
        一、中西方国家文化的比较
        二、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的根源
        三、中国国家文化的特质:集体主义文化
    本章小结:共享潜在基本假设对于民族认知模式的塑造
第六章 建设适应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的组织文化
    第一节 优化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的总体设计
        一、客观辩证认识考核的作用与功能
        二、整体全面认识考核的宗旨与价值
        三、科学规范考核分类
        四、系统设计考核指标各要素
    第二节 深化对人性向善管理假设与理念的认知
        一、人性的复杂与变化
        二、人性层次与比例的差异和人性假设
        三、应有的管理潜在假设:人性可变与人性向善
        四、人性假设与灰度管理
    第三节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务员管理的价值与观念
        一、现代管理要求以人为本的赋能型组织
        二、组织成员期待以人为本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三、基层公务员权益维护需要以人为本的组织的强力支持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制度的精细化与人性化
    第四节 提高公务员对考核管理的知情、参与和自我管理
        一、职工主动建言及其实效
        二、适度适时授权职工参与
        三、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感
        四、基层公务员的需求特性与考核激励效果的有限性
    第五节 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政府组织文化建设
        一、客观认识传统文化与基层公务员考核的关系
        二、行政组织文化的特征与重要作用
        三、传统优秀文化的契合传承与转化应用
    本章小结:提升考核管理有效性需要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公务员考核实效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合力
    第二节 组织文化对公务员考核实效的双重影响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问题存在的原因
        二、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的组织文化阐释
        三、理论的传播——接受与阐释——变异
        四、结论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三节 未来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
        一、未来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未来公务员个体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中国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发展的趋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2)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研究进展
    (二)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研究进展
    (三) 有关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研究进展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一、引言
    (一)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1. 研究背景
        2. 研究问题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内容与特色
        1. 研究内容
        2. 研究特色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 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关以人为本的理论
    (二) 相关概念界定
        1. 以人为本概念的本质内涵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涵界定
    (三) 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系
        1. 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灵魂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现实写照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
    (一)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描述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总体情况
        2.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要特点
    (二) 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够科学
        2. 服务质量水平较低
        3. 馆员素质整体不高
        4. 资源建设较为落后
    (三) 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管理理念上,重物轻人
        2. 服务模式上,人性化缺失
        3. 馆员管理上,忽视主体地位
四、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一)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1. 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
        2. 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3. 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主管理
    (二)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2. 提高图书馆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3. 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4. 实现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人性化
        5. 建立图书馆人本管理实施评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4)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1.4.2 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主要学术创新点
第2章 “以人为本”与图书馆管理
    2.1 “以人为本”对管理理论的创新
        2.1.1 以人为本思想的演进
        2.1.2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2.1.3 “以人为本”对管理理论的创新
    2.2 图书馆管理及其发展
        2.2.1 图书馆管理的内涵
        2.2.2 图书馆管理的历史发展
        2.2.3 “以人为本”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
第3章 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特点
        3.1.1 垂直向下的领导层级
        3.1.2 集中高效的管理体系
        3.1.3 适应军队院校调整改革的管理目标
        3.1.4 适应军队人才建设规划的多元管理对象
        3.1.5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法
    3.2 军队院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重心上,重物轻人观念依然稳固
        3.2.2 管理目标上,重集体轻个体思想普遍存在
        3.2.3 管理职能上,重管制轻服务观念依然突出
        3.2.4 管理机制上,重服从轻互动倾向依然明显
        3.2.5 管理手段上,重技术轻人文现象依然存在
        3.2.6 管理方法上,重命令轻协商思想依然盛行
第4章 深化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路径
    4.1 更新管理理念,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4.1.1 图书馆工作者以读者为本
        4.1.2 图书馆领导以工作人员为本
        4.1.3 读者以图书馆工作者为本
    4.2 转变管理思想,强化服务职能
        4.2.1 馆领导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
        4.2.2 图书馆工作者为读者服务
    4.3 建立多方互动机制,提升管理质量
        4.3.1 建立与读者定期沟通的机制
        4.3.2 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诉求表达机制
    4.4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推进民主化管理
        4.4.1 合理引导读者参与管理
        4.4.2 推进图书馆民主化管理
        4.4.3 增强监督制约机制
    4.5 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实现个性化服务
        4.5.1 个性化服务的涵义
        4.5.2 个性化服务的内容
    4.6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实现对口支持服务
        4.6.1 学科馆员的涵义与职责
        4.6.2 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5)“以人为本”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
2. 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1 管理机制要“以人为本”
    2.2 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管理方式
    2.3 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激励机制
    2.4 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队伍建设
3. 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1 坚持“读者第一”的观念
    3.2 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要“以人为本”
    3.3 努力营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3.4 工作人员与读者应相互沟通

(6)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价值实现是以读者为本(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
    1.1 对传统图书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1.2 以读者为本思想是图书馆文化的客观存在
2 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2.1 人性化特征是人文精神的本质
    2.2 探求读者心理, 体现人文关怀
    2.3 读者是服务工作的主体
3 人本思想的实现主体不能混淆

(7)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关键词释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案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框架
    1.3.5 论文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
    1.3.6 论文研究实现的创新点
1.4 本选题背景、现实价值、学术意义
    1.4.1 本论文选题背景
    1.4.2 现实价值
    1.4.3 学术意义
1.5 本论文选题研究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1.5.1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
    1.5.2 对三大图书馆系统共性与个性政策的包容问题
    1.5.3 时间、空间、层次、内容四维关系的处理 第二章 3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
2.1 三十年以来我国图书馆政策建设特点
2.2 三十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发展特征
2.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发展变化特征 第三章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发展环境
3.1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图书馆事业政策及环境
    3.1.1 建国后到文革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
    3.1.2 "文革"时期我国的图书馆事业
3.2 三十年来对外开放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3.2.1 我国学习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方法
    3.2.2 我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3 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对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影响
    3.3.1 政治环境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3.3.2 文化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3.3.3 教育政策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以高校馆为例
    3.3.4 国家科技信息发展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及促进 第四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主体及所制定的政策
4.1 国家立法机关
4.2 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
4.3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事业部门
4.4 图书馆行业学会和协调组织
4.5 图书馆
4.6 其他 第五章 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各领域发展政策
5.1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客体的特点
5.2 管理现代化发展政策
    5.2.1 我国各类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政策
    5.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
    5.2.3 大众化服务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5.2.4 以检查和评估促发展
    5.2.5 设置图书馆管理机构
5.3 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发展
    5.3.1 1978年后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主要相关法规政策
    5.3.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5.4 人力资源建设现代化政策
    5.4.1 1978年以来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相关法规政策
    5.4.2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政策变迁中的特点
5.5 技术现代化政策
    5.5.1 改革开放后我国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发展政策环境
    5.5.2 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政策
5.6 图书馆建筑的技术性规则和标准 第六章 以政策分析法解析我国《图书馆法》立法
6.1 本研究中政策过程阶段划分
6.2 《图书馆法》的立法相关问题
    6.2.1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社会任务规定
    6.2.2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预期及其实现
    6.2.3 以立法手段解决政策问题的思路来源
    6.2.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文化政策对图书馆立法的促进
    6.2.5 《立法法》为图书馆法的制订提供了技术条件
    6.2.6 《图书馆法》立法的前期准备基础
    6.2.7 对以立法解决问题的预期
6.3 《图书馆法》的制订
    6.3.1 《图书馆法》的性质
    6.3.2 立法活动历程
    6.3.3 《图书馆法》立法法律案的提出
6.4 图书馆法立法原则及相关内容规定
    6.4.1 基于法理的立法原则
    6.4.2 元政策问题及指导思想的规定
    6.4.3 正确处理图书馆法规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6.4.4 《公共图书馆法》中条款规范侧重点的处理
    6.4.5 对各领域问题的规范明确性和深度问题
6.5 《图书馆法》的实施
    6.5.1 《图书馆法》实施的原则
    6.5.2 《图书馆法》执行的政策工具
6.6 《图书馆法》实施的监测、修订与终结
    6.6.1 《图书馆法》实施过程中的监测
    6.6.2 《图书馆法》的修订和终止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从制度建设角度观察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
7.2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7.3 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需加强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后记

(9)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服务模式创新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以人为本”与和谐图书馆建设
    1.1“以人为本”与图书馆建设的价值取向
    1.2 和谐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内涵
2“以人为本”与管理理念创新
    2.1 借鉴先进经验, 实现建筑创新
    2.2 适应时代发展, 营造环境创新
    2.3 坚持以人为本, 设施配置创新
    2.4 坚持读者至上, 服务观念创新
3“以人为本”与资源布局创新
    3.1 力求功能完整, 创新信息资源布局
    3.2 书刊库阅合一, 创新纸质文献布局
4“以人为本”与服务模式创新
    4.1 树立服务品牌, 创建和谐图书馆
    4.2 强化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模式
    4.3 倡导平等原则, 创新读者关系
    4.4 注重读者需求, 创新服务内容
    4.5 利用信息技术, 创新服务方式

(10)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1 管理机制要“以人为本”
    1.2 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管理方式
    1.3 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激励机制
    1.4 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队伍建设
2 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1 坚持“读者第一”的观念
    2.2 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要“以人为本”
    2.3 努力营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2.4 工作人员与读者应相互沟通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D]. 肖新平.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2]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 彭丹. 西南大学, 2014(10)
  • [3]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及管理[J]. 方玉娟. 企业导报, 2012(18)
  • [4]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研究[D]. 王昌权. 信阳师范学院, 2012(01)
  • [5]“以人为本”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J]. 林晓燕. 科技信息, 2011(36)
  • [6]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价值实现是以读者为本[J]. 郭绍全.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04)
  • [7]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 范兴坤. 南京大学, 2010(07)
  • [8]把“以人为本”纳入创新图书馆服务工作[A]. 陈丽桔.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 [9]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服务模式创新的视角[J]. 伍茂戎,吴浪. 图书馆, 2010(03)
  • [10]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J]. 邵天瑞,何德兵.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9)

标签:;  ;  ;  ;  ;  

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