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盐层钾钠镁硫酸盐矿物形成机制

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盐层钾钠镁硫酸盐矿物形成机制

一、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盐层钾钠镁硫酸盐矿物的形成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都永生[1](2018)在《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杂卤石形成环境和Z1层杂卤石原位溶浸提钾研究》文中提出钾肥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肥料之一,我国可溶性钾盐资源贫乏,钾肥资源的短缺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生产钾肥主要以富钾卤水为原料,该类型的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新疆罗布泊盐湖等地区。据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我国现阶段可开采的液态钾资源仅可支撑全国约60年的钾肥需求,在可溶性钾盐资源紧缺、找矿难度巨大的背景下,低品位固体钾盐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杂卤石是一种在硫酸盐型钾盐矿床中极为常见的难溶于水钾含量较高的矿物,是一种潜在的钾盐资源,因此溶浸开采杂卤石中的钾,对缓解国内钾盐资源的短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杂卤石在柴达木盆地中分布较为广泛,察尔汗盐湖、昆特依盐湖、大浪滩盐湖、马海盐湖、尕斯库勒盐湖、察汗斯拉图盐湖等均有不同规模的杂卤石产出。论文以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盐湖和昆特依盐湖为代表讨论杂卤石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成环境:(1)这两个地区杂卤石中的钾物质来源均由盆地外围的花岗岩类提供;(2)盆地的形成与长期演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钾迁移和富集的过程;(3)两者均经历了相似的极度干燥气候条件;(4)在杂卤石的形成过程中,均受到富钙型水的补给。通过对这两个地区杂卤石形成环境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柴达木地区杂卤石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因,因此,对昆特依盐湖地区杂卤石进行溶浸试验研究对整个柴达木盆地杂卤石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最终选择前期在水文地质、杂卤石详查等方面有一定研究积累的昆特依盐湖为溶浸实验研究区域。依托企业委托项目“昆特依盐湖钾矿区固体杂卤石钾矿(ZI、ZII矿层)详查”,结合昆特依盐湖矿区已有的岩芯编录及岩矿鉴定资料,并根据上更新统及以上岩层杂卤石的赋存特征、分布特征和盐类共生规律,最终选定位于矿区南部的钻孔ZK3108附近300m范围内的ZI杂卤石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室内的和室外的杂卤石溶浸实验研究。室内实验主要包括溶浸剂的选取以及溶矿规律的初步研究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共设无机盐溶浸剂9种,分别为氯化物型溶浸剂(5%NaCl、5%MgCl2)、硫酸盐型溶浸剂(5%MgSO4、5%Na2SO4、5%K2SO4)、碳酸盐型溶浸剂(5%NaHCO3、5%Na2CO3、5%(NH4)2CO3、饱和氢氧化钙溶浸剂Ca(OH)2,并以水作为实验标样。实验结果显示,饱和氢氧化钙溶浸剂对昆特依盐湖地区杂卤石的溶浸效果最差,溶浸液中各离子的含量均低于水溶浸后的离子含量。由于本次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溶浸液中钾离子含量,故重点对不同溶浸剂下的K+离子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氯化物型溶浸剂效果最好。再将5%NaCl与5%MgCl2的溶浸结果进行比较,发现5%MgCl2溶浸剂在溶解出大量的K+离子的同时,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卤水中Mg2+离子的含量,这将严重影响后期钾肥的加工过程。因此,最终选定NaCl溶液做为最适宜的溶浸剂。溶矿规律的研究是以选定的最适溶浸剂(5%NaCl)为研究对象,对其溶浸时间和溶浸矿浆进行对比。每一组矿浆比都进行溶浸时间研究,在不同溶浸时间段取样分析,检测其中固相和液相K+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属于“慢溶”型矿物,在实验研究条件下,当矿浆比为1:4,溶浸时间为90h时,K+浸出率达到87.3%,溶浸液中K+浓度12.20g/L。通过溶浸前后固相样品化学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溶浸后K+含量明显降低,K+被溶浸到溶浸剂中,成为含钾溶浸液。溶浸前后固相杂卤石样品XRD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溶浸前样品中杂卤石含量约为30%,溶浸结束后,所采样品中没有杂卤石显示。杂卤石矿可以被溶解,K+可以被浸出,为规模化利用盐湖杂卤石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昆特依盐湖地区实际的地层矿物以石盐为主,为了避免溶矿造成的地层大面积坍塌,同时兼顾溶浸液的流动速度、影响范围等因素,野外原位溶浸试验最终选择氯化钠饱和溶液为溶浸剂。野外原位溶浸试验部分主要采用的是模拟采卤法,在试验田内布设了10个观测钻孔和3条抽卤渠。钻孔距采卤渠的最大距离为40米,最小距离为3米,测得该区域地层平均渗透系数为0.7423m/d,所以溶浸剂平行地表横向流动至实验钻孔和抽卤渠的理论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分别为4天和54天。试验前后溶浸剂中K+离子浓度由0.02%上升到0.96%,同一位置固相样品溶浸前后X衍射结果显示溶浸后固相样品中无杂卤石峰,说明杂卤石被有效溶出。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原位溶采试验的成功将对今后察尔汗盐湖乃至整个柴达木盆地其它区域杂卤石的原位溶采具有指导意义。

吕剑[2](2018)在《四川农乐杂卤石矿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钾盐作为肥料的三要素之一,是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和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紧缺资源。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是一种硫酸盐型钾盐矿物,其理论含钾(K2O)最高可达15.6%,是一种可溶性钾盐和硫酸盐矿物,通常与硬石膏或者石盐共生,品位高的杂卤石矿石磨成粉可以直接作为复合钾肥使用。而四川盆地杂卤石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因成钾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直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四川农乐杂卤石矿床进行调查,研究其成矿环境和成矿模式,总结成矿要素,并结合钻孔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在四川盆地内进行杂卤石成矿有利区预测。农乐杂卤石矿床位于华蓥山背斜北段近倾没端核部,杂卤石分布在偏岩子次级背斜南段,是中国第一个查明的浅层杂卤石矿床。杂卤石赋存层位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T1j5-2)以及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T2l1-1)。杂卤石矿石主要与石膏、硬石膏共生,少量产于碳酸盐岩(白云岩)中。矿石主要类型有块状杂卤石、纹层(条纹)状杂卤石、薄层状(条带状)杂卤石、团块状杂卤石、斑杂状杂卤石等。各杂卤石矿层均稳定呈层状,与硬石膏层界线清楚,无明显的相互交代、渗透、界面模糊,不易区分等现象出现,其层理与邻近膏岩层平行一致,并同步褶皱变形,因此判断四川农乐杂卤石主要是原生沉积作用形成的。同时,于硬石膏中见有斑点状、团块状杂卤石,说明沉积过程中伴随着准同生交代作用形成的杂卤石。同期发生火山喷发,形成广泛沉积的钾质玻屑凝灰岩(俗称“绿豆岩”),为当时石膏沉积过程中穿插沉积杂卤石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K+)。杂卤石在四川盆地内埋深较大,通常在1000m至3000m。为提高杂卤石成矿预测准确性,本文大量收集四川盆地内油气钻孔资料,通过总结四川盆地杂卤石含矿岩系的测井响应特征,对收集到的100多口钻孔资料进行二次利用和测井曲线综合解释。解释结果显示,共有66口钻孔显示出杂卤石响应特征。这些钻孔多分布在南充盐盆中部和东北部以及垫江盐盆内,为杂卤石成矿有利区预测指明了方向。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干旱炎热气候,使得盆地内发育了大面积的盐盆,为杂卤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沉积环境。盆地内共有6个成盐期,而有杂卤石沉积的成盐期有两个,为T1j4-2和T1j5-2T2l1-1成盐期。本文通过总结农乐杂卤石成矿要素,以岩相古地理为主,构造背景、含矿岩系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为辅,结合钻孔料收集及测井资料解译的杂卤石综合信息,探索出一套杂卤石成矿预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在四川盆地进行成矿预测,划分出3个杂卤石成矿远景区。

李文博[3](2018)在《川东北三叠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钾盐是关系国家农业安全、经济建设和资源安全的战略性紧缺资源,杂卤石作为典型的难溶性钾盐矿物是钾盐潜力资源。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地层中蕴藏有极其丰富的杂卤石资源,关于其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有多种不同看法,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研究上述问题对指示川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盆地钾盐勘探,揭示四川盆地海相蒸发岩的演化,丰富和完善中国海相成钾机制研究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价值。随着现代地质学的发展,有必要将沉积相分析、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地球物理等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引入到此问题的研究中。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川东北地区已有盐/钾、油/气勘探、区域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球物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勘查测量、采样分析、钻测井资料分析等综合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前人基础地质资料,结合实地地质调查工作,在详细研究川东北地区地质剖面及钻井剖面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对比盐/钾井、油/气井资料,进一步厘定川东北地区杂卤石矿层的地层及构造特征: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含杂卤石地层主要为中下三叠统雷口坡组(T2l)及嘉陵江组(T1j),主要有2个成矿期:嘉陵江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4-2),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5-2)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沉积期(T2l1-1),主要含矿岩系有三类:T1j4-2T1j5-2、T2l1-1含矿岩系;剖面类型为T1j5-2T2l1-1型(包括T1j4-2型)含盐剖面。2、通过对典型剖面的野外观察,根据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构造、薄片鉴定等研究,结合测井、地震资料分析,确定川东北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属于浅水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主要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形成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重点层段T1j4-2、T1j5-2与T2l1-1段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环境。以三级层序或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件。3、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北地区三叠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与诸多因素(如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盆地系统等)皆有关联,其成因复杂,原生及交代成因兼而有之,既可能有富K+、Mg2+卤水交代石膏及硬石膏或其他盐类矿物,也可能有不同水体的混合掺杂;T1j4-2时期长寿-垫江地区、T1j5-2T2l1-1时期南充-广安-渠县,垫江一带具备形成杂卤石矿层的可能性。

颜开[4](2018)在《澧县洼陷古近系盐类矿物成因及成矿意义》文中指出澧县洼陷作为江陵凹陷西南部的一个次级洼陷,其古近纪地层中发育石盐、硬石膏、钙芒硝等盐类矿物,形成规模较大的蒸发岩矿床。该矿床属于典型的陆源碎屑-化学岩型盐类沉积,得到长期开采。前人在江陵凹陷开展了大量的油气勘探开发,对构造、沉积等基本地质问题认识较为深刻,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但对凹陷内发育的盐类资源展开的针对性研究较少。针对位于江陵凹陷西南缘的澧县洼陷的盐类矿物的研究则更加稀少。为弥补这一空缺,本研究拟通过收集整理江陵凹陷南缘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澧县洼陷ZK0303钻井岩芯进行岩芯编录、采样,并绘制出岩心综合图。选取具有代表意义层段的蒸发岩样品,进行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硫氧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澧县洼陷的盐类矿物的特征及成因。ZK0303孔蒸发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蒸发岩均沉积于常年性的盐湖中,始新世新沟嘴组蒸发岩沉积时的古气候为干旱温暖型。钻孔蒸发岩段原生钙芒硝的硫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澧县洼陷钙芒硝中的硫来源与海水关系不大,硫同位素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分馏不明显,硫元素可能来源于西部黄陵隆起以及大别山造山带等较老的蒸发岩。根据已有的钻井资料和前人的研究发现澧县洼陷的含钾矿物主要赋存于始新统新沟嘴组和古新统沙市组;澧县洼陷的北部申津渡-东港次凹成钾情况有待查明,南部盐井次凹(含盐井矿区)钾盐成矿条件相对不足。

钟林秀[5](2017)在《四川渠县农乐浅层杂卤石型钾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卤石矿不仅是一种钾盐的复盐矿物,也常作为钾盐矿床的找矿标志。对四川渠县农乐浅层杂卤石型钾盐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探讨杂卤石矿的成矿条件与产出规律,对钾盐矿的勘查工作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渠县农乐杂卤石矿床位于广安市华蓥山背斜北段近倾没端核部,为三叠系浅层蒸发沉积矿床(地表以下200米左右)。在对区内前人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及综合研究,本文以露头沉积学、沉积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岩相古地理学及矿床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渠县农乐典型杂卤石矿床及周边地区为研究重点,通过大比例尺野外实测剖面与前人资料相结合,通过野外宏观观测与室内微观分析相结合,对华蓥山农乐矿床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单元、沉积体系的研究,并结合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进行成因及找矿标志的探讨,取得了以下认识。四川渠县农乐杂卤石矿区地表主要出露为三叠系雷口坡组及须家河组地层,部分区域上覆侏罗系地层及第四系。矿区没有大断裂通过,主要是受褶皱影响,断裂次之;从北至南依次排列分布有规模不大的背斜及向斜。杂卤石矿产出层位较薄,受石膏矿隔水构造而得到保存;杂卤石矿的产状、形态、褶皱强度均受膏体控制。根据杂卤石矿物的赋存特征,将杂卤石成因划分为沉积型与交代型两类。石膏矿产于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二者交互沉积,具明显的旋回性;宏观上,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成盐成矿环境包括持续炎热干旱的古气候导致的萨布哈环境、以及由于大地构造演化升降运动的差异形成的隆起与拗陷;根据岩性组合、生物组合、沉积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成盐时期发育有障壁海岸体系的潮坪与泻湖体系,该区嘉陵江组五段至雷口坡组三段地层形成于海相浅水碳酸盐蒸发台地与局限台地的沉积环境,成盐环境以潮上带、潮间带为主;成盐后埋藏阶段藻类生物对矿床的改造起到了一定作用,与该区构造变动共同影响着卤水的运移与成藏。对沉积相的研究主要有岩相对比、测井相对比、以及沉积相时空的展布变化。岩相对比识别出嘉陵江组五段具有明显的潮间带与潮上带特征;而潮下带特征出现在嘉陵江组三段;代表海侵层位的泥质灰岩在区域上也时有出现。对测井曲线进行分析表明,杂卤石矿及含杂卤石岩矿电阻率均呈高值,无明显电性分层;杂卤石矿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呈高异常;杂卤石矿伽马曲线的识别特征主要为箱状及尖峰状。微观上,对成矿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四川渠县农乐杂卤石矿床中的杂卤石主要是由交代作用形成;海水既是盐类物质的来源与补给,同时也造成了钾镁盐的溶蚀与淡化。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由火山凝灰岩形成的“绿豆岩”与杂卤石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龚伟成[6](2019)在《江汉盐穴储气库盐岩及隔夹层地震岩性建模》文中研究指明地下储气库在调峰和保障安全用气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储气库有枯竭油气藏、含水层、盐穴等类型,盐穴储气库是利用水溶解地下盐卤的方式形成地下空间来储存天然气,具有储存能力强,工作气量比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江汉盐矿盐层间隔夹层较多,矿物成分主要为难溶难垮的白云岩、硬石膏、粉砂岩等,对储建库规模影响重大,为此把握隔夹层可控贯通显得尤为重要。潜江凹陷黄场地区地下盐卤资源丰富,具备储气库建设的优越条件。前期的造腔先导试验井表明,黄场盐矿含盐地层中稳定发育多套隔夹层,单层厚度最大达到9m,白云岩含量高,对储气库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论文以黄场地区潜江组二段13-16号盐层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大量的地质、地震及钻井资料以及Petrel、Landmark、Jason等成熟的地质解释及建模软件进行地震岩性预测,精细刻画潜江组二段目标盐层及隔夹层发育规模及空间展布特征,建立盐矿地质模型,为储气盐溶造腔提供地质依据。黄场地区潜江组二段目标盐层段顶底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强反射特征清晰,在全区皆可识别追踪。目标盐层段盐间泥岩隔夹层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伽马、高密度、高声波的“三高”特性,自下而上发育了三套标志隔夹层。盐岩层的测井响应则表现为低伽马、低密度、低声波的“三低”特性。13-15号盐层间泥岩自然伽马值大于40API,密度值大于2.3g/cm3,波阻抗值大于10000 g*m/(s*cm3),反之则为盐岩。15-16号盐层间泥岩自然伽马值大于30API,密度值大于2.2g/cm3,波阻抗值大于9500g*m/(s*cm3),反之则为盐岩。声波分布规律不明显,总体上泥岩声波值高于盐岩声波值。波阻抗剖面上隔夹层1、2显示清晰,横向展布稳定,隔夹层3特征不明显,15号盐岩层与16号盐岩层波阻抗差异明显。分段岩性反演剖面上清晰识别出三套稳定发育的隔夹层,隔夹层预测厚度与实际钻井分层厚度误差较小。地质模型上各套盐岩及隔夹层展布清晰,继承性发育,各层均呈现为北低南高的构造特征,北部向斜特征明显。各夹层厚度均较薄,范围在3-8m之间,钻井上王59井厚度最大,累计厚度达到了17.8m,中部王储1、3、6、8井厚度最小,累计厚度均约14m。16号盐岩层总体厚度最大,单个岩层厚度达到了60m,钻井上王59井厚度最大,累计厚度达到了107m,东南斜坡一带黄31井厚度最薄,累计厚度为87.4米。

龚大兴[7](2016)在《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钾盐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战略安全的重要紧缺资源,我国已探明钾盐资源相对13亿人口大国需求而言乃杯水车薪。中国大陆是由多个小陆块及其间的造山带镶嵌而成,且经历了多期离散、拼合构造旋回。这种由相对不稳定的小陆块组成的构造背景决定了我国古代蒸发盆地成盐、成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找钾难度较大,也给成盐聚钾成因模式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现代地质学的发展,有必要将层序地层学、沉积地球化学、盐类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等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引入到钾盐矿床的研究中。四川盆地是具有三维空间的地貌盆地,也是具有“四维空间”即包括地质历史时间概念和沉积建造在内的沉积盆地,是在扬子克拉通台地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复合型或叠合型盆地。盆内中、下三叠统是一套浅海台地—蒸发岩台地沉积,一直都是中国找钾的重要层位。长期以来,由于油气、富钾卤水、石膏、杂卤石和盐矿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关于四川盆地三叠系含盐层的研究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涉及蒸发岩的生成模式和成盐机理、古地理环境、盐盆地的分布、岩系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盐类矿物组合及富钾卤水成因等多个方面。但盆内尚未发现固态钾盐矿床,基础资料虽多,但不同的资料,不同的区块,层位划分体系不同,对象及目的层位不一致,成盐期次划分紊乱。富钾卤水及杂卤石是否能作为三叠系成钾的指示,以及是否存在海相固态钾盐沉积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主要含盐构造野外勘查、采样分析;室内大量钻井资料的对比整理;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方法综合研究,得到了如下几点认识:1、在详细研究盆地三叠系基干剖面(合川沥鼻峡剖面,渠县农乐剖面)及钻井剖面(长平3井,广参2井)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对比找钾老井,盆内最新的盐/钾井、油/气井资料,统一了不同资料、不同区块的层位划分。认为四川盆地三叠纪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6个成盐期:嘉陵江组二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2-2),嘉陵江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4-2),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5-2)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沉积期(T2l1-1)(川东地区雷口坡组名为巴东组),雷口坡组一段第三亚段沉积期(T2l1-3),雷口坡组三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2l3-2)以及雷口坡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2l4-2)。空间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成盐区:川东成盐区,川北成盐区,川西成盐区,川西南成盐区及川中成盐区,19个次级含盐构造(盐盆地)。受四川盆地及周缘古陆构造活动的影响,成盐盆地表现出逐渐向西迁移的演化过程。2、通过对四川盆地典型剖面的野外观察,根据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室内薄片鉴定等研究,建立了沉积相识别标志,划分了典型盐、钾钻井的沉积相类型。认为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整体属于浅水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根据典型剖面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岩性组合,可划分为18种成因类型,分别形成于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及13种沉积微相。进一步通过四川盆地含盐层的时空分布特点,侧重于蒸发成盐过程中亚相及成盐微相的分布,编制了主要成盐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件,认为沉积相带多具有环状分布特征,盐湖微相通常处于核心位置,属于典型的“牛眼式”成盐模型,各成盐期均具有一个或多个咸化中心,古地理特征有利于成钾。3、本文将旋回地层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碳酸盐岩台地高频沉积旋回的识别方法及古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重建,运用于四川盆地含盐剖面进行实践。利用保留在自然伽玛测井数据中的旋回响应特征,模拟了台地高频沉积旋回叠加样式,反演了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古海平面变化趋势,讨论了典型含盐剖面的咸化过程,提出碳酸盐岩台地在海平面快速下降期或海退初期,一般不会形成盐类矿产;持续振荡的水体环境往往只能形成白云岩+石膏+少量岩盐层的组合;只有在海退的中晚期,台地长期处于低水位环境,才有可能出现石膏+岩盐+含钾矿物的组合,具备成钾潜力。并认为,蒸发岩台地含盐剖面中的富钾层段在地层沉积记录中保留着某些响应特征,研究这些旋回响应机制,可以快速锁定有利的成盐聚钾期,聚焦富钾层段,丰富了地球物理方法找钾的手段。4、在四川盆地含盐层时空分布,空间演化过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含盐层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古地理条件、古气候背景,对四川盆地主要含盐构造,不同成盐期的成钾条件进行了评价。认为四川盆地具有3个有利的成钾时期,包括嘉四2(T1j4-2),嘉五2雷一1(T1j5-2T2l1-1)及雷四2(T2l4-2)。4个有利的成钾构造,长寿双龙构造、宣汉盐盆黄金口构造、南充构造及邛崃平落坝构造。成盐聚钾过程与海平面长时期处于较低水平,卤水在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持续咸化浓缩有关。沉积相带多呈环带状分布,以盐湖微相为核心,成因模式属于“潮上带牛眼式干化小型盐盆(湖)成盐聚钾”。以事件成钾的观点讨论了四川盆地出现成钾事件的可能,认为:嘉四2(T1j4-2)时期的长寿双龙构造、嘉五2雷一1(T1j5-2T2l1-1)时期的宣汉盐盆黄金口构造、南充盐盆及雷四2(T2l4-2)时期的成都盐盆平落坝构造具备出现成钾事件的条件。

张华[8](2014)在《东特提斯北支晚白垩世—古新世古海水沉积演化及成钾条件分析 ——以塔西南为例》文中指出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大规模盐类聚集以及钾盐成矿集中发生在特提斯域。在特提斯南支,该事件以老挝—泰国钾盐盆地以及我国兰坪-思茅钾盐盆地的形成为显着标志,而在其北支则表现为中亚侏罗纪广泛成钾及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广泛成盐。莎车盆地属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次级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处于新特提斯的北支,并作为当时连接中亚盐盆与塔里木盆地的通道,记录了这一时期古环境的演化过程。盆地上白垩统—古新统发育多套蒸发岩沉积,其是否具备找钾前景一直为地质学家所关注。那么,晚白垩世—古近纪莎车盆地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其成盐物质来源、盐类聚集机理以及当时的古气候状况如何?其成钾条件又如何?这些问题的厘清,无疑对盆地下一步的钾盐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找钾实践意义。本文以“构造—气候—物源”的耦合为主线,通过对莎车盆地上白垩统—古新统地层格架、岩性特征以及岩石组合类型的研究,对盆地这一时期不同阶段的岩相古地理面貌进行重建;同时基于孢粉组合、氧同位素温度指标以及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对特提斯南支的老挝万象盆地以及特提斯北支的莎车盆地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条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结合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成盐物质来源进行厘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盐类物质聚集过程以及机理的研究,对莎车盆地上白垩统—古新统成钾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盆地内这一时期有利的找钾层位和区域。运用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Th),首次定量揭示了晚白垩世老挝万象盆地成钾过程中的古温度状况,并对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进行细致讨论。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30℃~55℃,表明晚白垩世该区处于高温大气条件,这与全球这一时期处于普遍高温的气候背景相一致;包裹体最高均一温度为62.1℃,则可能反映了老挝万象盆地处于更加极端的气候环境,盆地内大规模的钾盐富集可能正是始于对这种极端气候的沉积响应。不同层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在纵向上的变化可能暗示了在成盐成钾过程中,气候曾出现过短期、快速的波动,这为白垩纪古气候重建工作提供了又一数据支撑。石膏/硬石膏硫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莎车盆地及老挝万象钾盐盆地成盐成钾物质皆来源于当时的特提斯古海水,但在成盐成钾过程中可能遭受了周缘淡水的侵入,从而导致盆地内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上具有海—陆混合的特征。与此同时,两盆地含盐序列中普遍缺乏盐湖演化早期阶段的产物,表明两盆地在盐类物质的聚集过程中,存在海侵方向上的预备盆地对盐类物质提起进行分异,从而导致高浓度卤水直接进入盆地。中亚各盆地在西部间歇性海侵过程中,可能充当了莎车含盐盆地的预备盆地。莎车盆地晚白垩世—古近纪一共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旋回,其大致可以和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在这5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旋回中,晚白垩世依格孜牙期—吐依洛克期的海侵—海退旋回造成了盆地内以石盐岩为主体的蒸发岩沉积,上白垩统吐依洛克组为盆地下一步找钾的重点层位。依据莎车盆地盐岩钾离子含量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吐依洛克组岩相古地理面貌,提出莎车盆地吐依洛克组‘中间洼地’成盐模式,认为近海次级洼地在海侵过程中以及近陆次级洼地在海退过程中,容易受到正常海水和大陆淡水的侵入,不利于盐湖蒸发浓缩,而处于中间部位的次级洼地更有利于接受高浓度卤水等物质来源以及不容易受到周缘大陆水的淡化影响,为有利成钾区域。基于上述理论,初步推测乌帕尔-塔什米力克一带为莎车盆地成钾远景区。

冯超[9](2013)在《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分布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陵凹陷是江汉盆地最大的次级构造单元,不仅油气资源丰富,盐类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江陵凹陷发育的众多盐类矿产中,无水芒硝具有十分重要地经济价值。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使我们已对凹陷构造、沉积等基本地质问题有利深刻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但由于过去的研究工作侧重于油气勘探及开发,针对凹陷内盐类矿物的分布及成因研究较少。为了弄清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发育情况,对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合理依据,因此有必要对该区无水芒硝分布规律和成矿主控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湖南省澧县曾家河无水芒硝矿床、潜江凹陷无水芒硝矿、小板凹陷无水芒硝矿、江苏省怀安赵集庆丰无水芒硝矿等典型的无水芒硝矿床的考察,研究无水芒硝沉积的地质规律,总结了无水芒硝矿床的基本特征。无水芒硝为盐湖相硫酸盐阶段晚期的产物,通常在一个凹陷内盐类矿物的沉积相带比较清楚,在平面上沉积相带的中心通常为石盐区,由中心向外过渡依次为无水芒硝-钙芒硝-石膏,表现为盐湖矿床典型的“牛眼式”沉积模式;在垂向上,盐类矿物依次按照各自溶解度的不同,从上至下按岩盐-无水芒硝-钙芒硝-石膏的韵律出现,各矿物有时各自成层,有时互相混杂出现。在对典型无水芒硝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江陵凹陷南部盐类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根据钻井取芯、测井、录井等资料,建立岩性与电性的响应关系,建立无水芒硝等盐类矿物的识别模式。利用已建立的无水芒硝识别模式对江陵凹陷南部钻遇沙市组和新沟咀咀下段的井进行复查。经过复查了研究区内主要的钻井,在4口井发现了无水芒硝矿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江深2井,岗钾1井,江深2井连续无水芒硝矿化44m,岗钾1井累计无水芒硝矿化10.5m。依据对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复查的结果,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15口井按近东西向(一条)和近南北向(三条)编制了八条联井剖面对比图(沙市组新沟咀组下段各四条),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明确了在不同时期无水芒硝等盐类矿物的发育情况,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主要发育资福寺向斜南坡以及梅槐桥向斜东坡和盐井申津渡向斜。参考前人对江陵凹陷南部构造特征研究,结合无水芒硝复查和地层对比的结果,对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有利区进行预测。由于江陵凹陷南部特殊构造形态以及季节性气候的变化,雨水及物源补给的影响,导致江陵凹陷南部盐类矿物的沉积在平面上没有出现明显的环带状,各相带发育的并不完整;垂向上也出现了多种韵律组合。凹陷内深洼陷的斜坡部位和公安单斜带上次级向斜为无水芒硝沉积的有利区。

岳淑娟[10](2011)在《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巴彦乌拉地区砂岩型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砂岩型铀成矿水文地顷条件研究现状的归纳和分析,在对二连衙地额t.淖尔一巴彦乌拉地区铀成矿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矿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扯进行详细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区砂岩型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水动力、水化学和古水文三方面的内容。矿区仃两种类型的砂岩型铀矿床,分别是氧化带型(2083和2082铀矿床)和沉积成岩型(努和廷铀矿床)。本文分别对两种铀矿床所在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做了研究。用地静压力法折算了承压水头,建立了矿区水动力场并就其对铀成矿的意义做了分析研究;分析测试含矿含水层地下水中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铀、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有机碳,并详细总结了它们在两种类型铀矿床中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元素对铺成矿的意义和作用;比较计算了地静压力和水静压力系统对矿区地下水的形成和改造作用;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沉积成岩型和氰化带型铀矿床成矿的地质和水文地赝条什进行了对比研究。综和资料整理和水动力、水化学及古水文方面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在二连瓮地铀矿找矿工作中,不但要寻找迳流区的氧化带型铀矿床,而且要寻找排泄区的沉积成岩型铀矿床。这两种类型晌铀矿床的产出标志分别为:氧化带型铀矿床在矿区平面上、垂向上均形成于水动力条件由强变弱的过渡部位,沉积成岩型铺矿床则形成于水动力条件最弱地带:氧化带型铀矿床产出于阴离子以Hc03。和SO。一为主的地下水中,而沉积成岩型铀矿床则产出于以Cl。为主的地F水中;氰化带型铀矿床产出于粗碎屑岩中,沉积成岩型产出于细碎屑岩;氧化带型饷成矿过程中起丰要作用的是渗入水,而沉积成岩型铀矿床彤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同时期的地表水;两种类型铀矿床大范围水化找矿的时间接标志有所不同。此外,还认为有机碳是控制氧化带型铺矿床形成的主要水化成份之一;根据6 D的变化推测努和廷矿床水中可能有油气水的混入。论文关于铀成矿有利的水动力条件、地卜水中仃机碳和铀成矿的关系、微量元素及水义地球化学环境标型元素对铀矿床定位的指示是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新的认识,将丰富地下水的作用的理论和方法,也为在二连缩地及其它类似地区开展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有力依据。

二、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盐层钾钠镁硫酸盐矿物的形成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盐层钾钠镁硫酸盐矿物的形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杂卤石形成环境和Z1层杂卤石原位溶浸提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杂卤石研究现状
        1.2.2 溶浸开采技术的研究概况
        1.2.3 昆特依盐湖地区矿产勘查与开发研究现状
        1.2.4 察尔汗盐湖矿产勘查与开发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完成的工作量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气候条件
    2.2 地质概况
        2.2.1 研究区地层概况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昆特依盐湖水文地质
        2.2.5 察尔汗盐湖水文地质
第三章 柴达木盆地杂卤石形成环境探讨
    3.1 沉积物源对比分析
        3.1.1 昆特依盐湖矿区补给来源
        3.1.2 察尔汗矿区补给来源
    3.2 成矿环境对比分析
        3.2.1 昆特依盐湖矿区成矿环境
        3.2.2 察尔汗矿区成矿环境
    3.3 杂卤石特征对比分析
        3.3.1 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特征
        3.3.2 察尔汗矿区杂卤石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室内溶浸溶浸剂的性能研究
    4.1 溶浸剂的选择的理论依据
    4.2 溶浸过程中各离子的测定方法
        4.2.1 钾离子离子浓度测定
        4.2.2 钙离子离子浓度测定
        4.2.3 镁离子浓度测定
        4.2.4 硫酸根离子浓度测定
        4.2.5 氯离子浓度测定
    4.3 溶浸剂选择条件实验研究
        4.3.1 水做为溶浸剂的实验研究
        4.3.2 氯化物型溶浸剂实验研究
        4.3.3 硫酸盐型溶浸剂实验研究
        4.3.4 碳酸盐型溶浸剂实验研究
        4.3.5 氢氧化钙溶浸剂实验研究
    4.4 溶浸剂的确定
        4.4.1 氯化钠做为溶浸剂溶浸杂卤石的原理
        4.4.2 氯化钠饱和溶液作为溶浸剂的优势
第五章 氯化钠做为溶浸剂的室内溶浸实验研究
    5.1 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5.2 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溶浸条件实验研究
        5.2.1 矿浆比为1:2的溶浸实验研究
        5.2.2 矿浆比为1:4的溶浸实验研究
        5.2.3 矿浆比为1:5的溶浸实验研究
        5.2.4 矿浆比为1:6的溶浸实验研究
        5.2.5 矿浆比为1:8的溶浸实验研究
        5.2.6 不同矿浆比K+含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5.2.7 溶浸时间90h条件下液相K+变化
    5.3 最佳溶浸条件的确定
    5.4 室内溶浸实验实验结论
第六章 氯化钠做为溶浸剂的野外原位溶浸试验研究
    6.1 野外原位溶浸区域的选择
        6.1.1 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层分布概况
        6.1.2 昆特依盐湖杂卤石矿层特征
    6.2 原位溶浸区域渗透系数的测定
        6.2.1 渗透系数概念
        6.2.2 渗透系数测定
        6.2.3 渗透系数结果与分析
    6.3 野外原位溶浸实验的目的
    6.4 野外原位溶浸实验设计
    6.5 野外原位溶浸液相样品分析结果
    6.6 野外原位溶浸固相样品分析结果
    6.7 大面积野外原位溶浸试验
    6.8 野外原位溶浸试验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四川农乐杂卤石矿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杂卤石全球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1.2.2 杂卤石成因研究现状
        1.2.3 四川盆地以往找钾地质工作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矿产分布
第3章 农乐杂卤石矿床地质特征
    3.1 自然地理条件
    3.2 矿区地层
    3.3 矿区构造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4.1 矿石成分和结构构造
        3.4.2 矿石类型
        3.4.3 矿石化学组成及特征
第4章 成矿环境及成矿模式分析
    4.1 成矿环境
    4.2 成矿模式
第5章 成矿有利区预测
    5.1 杂卤石含矿岩系测井响应特征
    5.2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成盐期岩相古地理
        5.2.1 T_1j~(4-2)成盐期岩相古地理
        5.2.2 T_1j~(5-2)-T_2l~(1-1)成盐期岩相古地理
    5.3 成矿预测
        5.3.1 预测要素选择
        5.3.2 成矿远景区圈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川东北三叠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杂卤石成因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杂卤石地质工作现状
    1.3 研究区自然经济及交通位置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2 含杂卤石地层特征
    2.3 区域构造
    2.4 遥感解译特征
第3章 杂卤石典型矿床及矿石特征
    3.1 典型矿床概述
        3.1.1 渠县农乐杂卤石型钾盐矿矿床
        3.1.2 川红81井杂卤石型钾盐矿矿床
    3.2 含矿岩系特征
    3.3 杂卤石矿石类型及特征
        3.3.1 杂卤石矿石类型及基本特征
        3.3.2 含矿层地震反射特征
        3.3.3 含矿层测井解释特征
第4章 含杂卤石层沉积环境
    4.1 含杂卤石剖面类型
    4.2 沉积体系
    4.3 岩相古地理特征
        4.3.1 沉积背景
        4.3.2 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4.3.3 重点层段岩相古地理
第5章 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
    5.1 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
        5.1.1 有利成矿时期及成矿位置
        5.1.2 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分析
    5.2 杂卤石成因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澧县洼陷古近系盐类矿物成因及成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特征
    2.4 研究区地层概况
第3章 盐类矿物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3.2 矿物学特征
    3.3 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盐类矿物成因
    4.1 物质来源
    4.2 古地理、古气候
第5章 成钾、成矿条件
    5.1 钾盐矿化特征
    5.2 卤水资源评价
    5.3 钾盐找矿前景分析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四川渠县农乐浅层杂卤石型钾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项目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1.2.1 国内外矿床分布
        1.2.2 研究现状及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地层
    2.4 遥感解译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构造及矿石
    3.2 含矿岩系地层
    3.3 含矿保存构造特征
    3.4 杂卤石矿物主要赋存特征
第4章 成矿条件研究
    4.1 成矿环境与条件
        4.1.1 地球化学特征
        4.1.2 同位素地球化学
        4.1.3 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
    4.2 沉积相
        4.2.1 岩系与岩性沉积相标志
        4.2.2 测井相与测井相标志
        4.2.3 沉积相展布及演化
    4.3 构造保存与卤水运移
    4.4 成矿机理、找矿标志探讨
        4.4.1 杂卤石成因探讨
        4.4.2 成矿物质来源及分异条件
        4.4.3 找矿标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江汉盐穴储气库盐岩及隔夹层地震岩性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构造背景
    2.2 潜江组地层特征
    2.3 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地震资料解释
    3.1 构造研究技术路线
    3.2 精细构造解释
第4章 盐岩层特征
    4.1 成盐特征
    4.2 盐岩层序的控制因素
    4.3 测井相特征
    4.4 盐层分布特征
    4.5 岩盐物性特征分析
第5章 盐岩及隔夹层的地震预测
    5.1 岩石物理统计
    5.2 盐岩层正演模拟
    5.3 地震反演
    5.4 反演效果分析
    5.5 岩性预测
第6章 地质建模
    6.1 地质建模基本原理
    6.2 地质建模过程的基本工作
    6.3 地质建模的主要成果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四川盆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性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构造演化
    2.3 区域地层
第3章 含盐层的时空分布
    3.1 次级含盐构造
        3.1.1 含盐构造的划分
        3.1.2 典型含盐构造
    3.2 成盐时间序列
    3.3 岩盐空间分布
    3.4 含盐构造的演化过程
第4章 含盐层盐类矿物类型
    4.1 岩盐类型及特征
    4.2 杂卤石类型及特征
    4.3 硬石膏类型及特征
第5章 含盐层沉积环境
    5.1 典型剖面概述
        5.1.1 合川沥鼻峡剖面(PM-1)
        5.1.2 渠县农乐剖面(PM-2)
        5.1.3 广安广参2井剖面
    5.2 含盐剖面类型
        5.2.1 韵律结构
        5.2.2 含盐剖面类型
    5.3 沉积相类型
        5.3.1 开阔台地相
        5.3.2 局限台地相
        5.3.3 蒸发台地相
    5.4 古地理特征
        5.4.1 古纬度与古气候
        5.4.2 古地理特征
        5.4.3 成盐期岩相古地理
第6章 含盐层地球化学特征
    6.1 卤水地球化学特征
        6.1.1 含盐构造盐溶卤水
        6.1.2 地表盐泉水
    6.2 岩盐地球化学特征
    6.3 岩盐氯同位素特征
第7章 含盐层地球物理特征
    7.1 测井识别标志
    7.2 富钾层段的测井响应
        7.2.1 原理和方法
        7.2.2 高频沉积旋回的识别
        7.2.3 古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富钾层段的响应
第8章 成盐模式、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
    8.1 成钾条件分析
        8.1.1 典型杂卤石剖面的成钾指示
        8.1.2 有利成钾时期
        8.1.3 有利成钾位置
    8.2 蒸发成盐模式与成钾事件
        8.2.1 成盐聚钾模式及成因机制
        8.2.2 成钾事件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图

(8)东特提斯北支晚白垩世—古新世古海水沉积演化及成钾条件分析 ——以塔西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科学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四、完成的工作量
    五、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第一章 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区现状
    第一节 全球“构造-气候-物源”成盐成钾耦合模型
    第二节 特提斯古海水研究现状
        一、特提斯的概念与内涵
        二、古海水成分
        三、白垩纪古气候
    第三节 蒸发岩研究现状
        一、时空分布及产出类型
        二、形成条件
        三、理论研究
    第四节 中国蒸发岩研究现状
        一、研究历程
        二、我国蒸发岩的时空分布
        三、含盐盆地构造特征
        四、古地理条件
    第五节 研究区地质工作程度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和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气候及自然资源
    第三节 地质背景
        一、区域构造划分
        二、特提斯构造演化对塔里木板块的影响
        三、塔西南盆地沉积构造演化
第三章 莎车盆地上白垩统-古近系地层沉积特征
    第一节 上白垩统-古近系地层格架
        一、上白垩统
        二、古近系
    第二节 岩石学特征
        一、碳酸盐岩
        二、蒸发岩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莎车盆地上白垩统-古近系沉积古地理演化
    第一节 沉积相类型划分
    第二节 海侵-海退旋回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三节 塔里木古海湾新生代海退时限及方式
        一、样品采集和测试结果
        二、数据分析及讨论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白垩纪-古近纪古气候重建
    第一节 莎车盆地上白垩统—古近系孢粉组合序列
        一、晚白垩世
        二、古近纪
    第二节 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古环境特征
    第三节 晚白垩世定量古气候重建
        一、白垩纪古气候研究及存在问题
        二、老挝万象盆地石盐原生均一流体包裹体测试
        三、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指示意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盐物质来源分析
    第一节 蒸发岩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老挝万象钾盐盆地蒸发岩硫同位素研究
        一、样品采集和测试结果
        二、数据分析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含盐系地球化学
    第一节 盐(矿)点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一、沙曼盐点
        二、马尔坎恰提盐点
        三、乌鲁克恰提盐点
        四、塔什米力克盐点
        五、乌帕尔盐点
        六、其他盐(矿)点地球化学特征
        七、对比分析
    第二节 剖面地球化学
        一、乌恰康苏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二、阿尔塔什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三、大山口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四、皮拉里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 钻井地球化学
        一、WB1#含盐系地球化学特征
        二、WX1#含盐系地球化学特征
        三、YS1#含盐系地球化学特征
        四、Su1#井含膏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 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本章小节
第八章 莎车盆地成钾条件分析
    一、全球白垩纪成盐成钾背景
    二、白垩纪塔里木盆地古地理位置
    三、中亚预备盆地对塔西南成盐成钾的影响
    四、塔西南有利成钾区域
    本章小节
第九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来源、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无水芒硝分布特征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区域地层特征
    2.2 区域构造背景
    2.3 凹陷地质演化史
第3章 国内典型无水芒硝矿床
    3.1 盐类矿床形成的理论模式
    3.2 国内典型无水芒硝矿床特征
    3.3 无水芒硝矿床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第4章 江陵凹陷南部盐类矿物的识别模式
    4.1 江陵凹陷南部盐类矿物岩性特征
    4.2 江陵凹陷南部盐类矿物测井响应特征
    4.3 江陵凹陷南部盐类矿物其它特征
第5章 无水芒硝复查与含盐系地层划分对比
    5.1 关键井无水芒硝复查
    5.2 含盐系地层的划分对比
第6章 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分布规律及有利区域预测
    6.1 无水芒硝分布规律
    6.2 有利区预测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巴彦乌拉地区砂岩型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砂岩型铀成矿研究现状
    1.3 砂岩型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现状
        1.3.1 砂岩型铀成矿水动力条件研究现状
        1.3.2 砂岩型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研究现状
        1.3.3 成矿古水文地质研究现状
    1.4 矿区砂岩型铀成矿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内容与思路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思路
2 区域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二连盆地构造特征
        2.1.2 二连盆地地层特征
    2.2 铀源特征
    2.3 区域水文地质背景
        2.3.1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2.3.2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2.3.3 区域水文地球化学
    小结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化类型
    3.2 含矿建造特征
        3.3.1 含矿层地质特征
        3.3.1.1 赛汉组(K_1bs)地质特征
        3.3.1.2 二连组(K_2e)地质特征
        3.3.1.3 伊尔丁曼哈组(E_2y)地质特征
    3.3 铀矿化特征
        3.3.1 氧化带型铀矿化特征
        3.3.2 沉积成岩型(努和廷)铀矿化特征
    小结
4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4.1 基岩裂隙水
    4.2 孔隙裂隙水
        4.2.1 下白垩统碎屑岩孔隙裂隙水
        4.2.2 上白垩统二连组碎屑岩孔隙裂隙水
        4.2.3 古近系、新近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水
        4.2.4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4.3 含矿含水岩组特征
        4.3.1 上白垩统二连组含矿含水岩组
        4.3.2 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赛汉组(K_1bs)含水岩组
5 铀成矿水动力条件分析
    5.1 矿区水动力特征
        5.1.1 额仁淖尔凹陷水动力特征
        5.1.2 赛汉高毕-巴彦乌拉地区水动力特征
    5.2 矿床水动力特征
        5.2.1 沉积成岩型(努和廷)铀矿床水动力特征
        5.2.2 氧化带型铀矿床水动力特征
    小结
6 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分析
    6.1 矿区水化学水平分带
        6.1.1 额仁淖尔地区水化学水平分带
        6.1.2 赛汉高毕-巴彦乌拉地区水化学水平分带
    6.2 矿区水化学垂直分带
        6.2.1 沉积成岩型(努和廷)铀矿床水文地球化学垂直分带特征
        6.2.2 氧化带型铀矿床水文地球化学垂直分带特征
    6.3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6.3.1 不同水源类型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6.3.2 沉积成岩型(努和廷)铀矿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6.3.3 氧化带型铀矿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6.4 地下水中微量元素特征
    6.5 地下水中有机碳特征
    6.6 氧化带型铀矿床地下水中铀钍关系
    小结
7 铀成矿古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7.1 矿区古气候条件分析
    7.2 铀成矿构造-古水文地质期分析
        7.2.1 整体运动古水文地质期
        7.2.2 差异运动古水文地质期
    7.3 铀成矿过程中地下水的形成与演化
        7.3.1 地静压力系统对沉积水的改造作用
        7.2.2 水静压力系统对沉积水的改造作用
    小结
8 沉积成岩型和氧化带型铀矿床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对比分析
    8.1 概念及代表性矿床
    8.2 控矿地质条件
    8.3 水文地质特征
        8.3.1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8.3.2 水化学特征
    8.4 成矿作用
        8.4.1 沉积成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
        8.4.2 氧化带型铀矿床成矿作用
9 结论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盐层钾钠镁硫酸盐矿物的形成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杂卤石形成环境和Z1层杂卤石原位溶浸提钾研究[D]. 都永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8(12)
  • [2]四川农乐杂卤石矿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D]. 吕剑.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3]川东北三叠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D]. 李文博.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4]澧县洼陷古近系盐类矿物成因及成矿意义[D]. 颜开. 长江大学, 2018(12)
  • [5]四川渠县农乐浅层杂卤石型钾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D]. 钟林秀.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6]江汉盐穴储气库盐岩及隔夹层地震岩性建模[D]. 龚伟成. 长江大学, 2019(10)
  • [7]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D]. 龚大兴.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1)
  • [8]东特提斯北支晚白垩世—古新世古海水沉积演化及成钾条件分析 ——以塔西南为例[D]. 张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10)
  • [9]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分布特征研究[D]. 冯超. 长江大学, 2013(03)
  • [10]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巴彦乌拉地区砂岩型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研究[D]. 岳淑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6)

标签:;  ;  ;  ;  ;  

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盐层钾钠镁硫酸盐矿物形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