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管的思考

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管的思考

一、对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1](2020)在《金元时期山西社会的四个面向 ——以碑刻史料为中心(1127-1368)》文中研究说明金元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也是山西区域社会发生激荡转折的时期。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时段是1127年至1368年,这段时间内,山西处于金、元二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研究以金元时期的山西社会为考察范围,以山西金元时期留存的850通碑刻资料为基础资料,将碑刻中所反映的释道宗教、祠神信仰、水利营建、宗族发展四个面向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是一项关于地域社会史的研究,除碑刻资料外,同时运用史志、文集、家谱等资料,并注重田野调查,通过“自下而上”的视角以及“长时段”的研究方法,考察以上四个面向中所体现金元时期山西基层民众面对社会剧变时的复杂心态,以及在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体现的能动性。文章旨在将基层民众从战乱和王朝更替下面目模糊的“黔首”,还原为充满主动性的行为主体,以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社会变革下的民众行为进行解读,并最终探讨山西社会在金元时期社会整合过程中发生的嬗变过程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文章分为九章,按照时间顺序,设置了“金”与“元”的时间分野,第一章以“金代山西宗教与社会”为研究对象,宋代以来,山西的佛教信仰氛围相当浓厚,而北宋徽宗在民间弘扬道教的举措也令道教具备了一定信众基础。金代之前已存在的大中型寺院通过经营庙产、收徒授业、弘扬教义等途径获得发展空间。在宗教管理制度方面,金代与前代不同的一点是开发了民间购买寺观名额的通道,在此政策影响下,基层民众具备了在村中开设合法寺观的条件,地方精英与僧道的交流、博弈也变得频繁起来,不少具有经济实力和道德威望的僧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一些新创的寺观成为村民共享的公共空间。第二章探讨了金代灾害频发的社会条件与民间创开水利的热潮。金元时期处在历史上气候波动较大的寒冷期之间,受气候影响,旱灾成为山西地区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家与地方精英的赈灾活动虽能纾解部分困难,但也会出现有时力有不逮的情况。为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除对前代水利工程善加利用外,金代山西水利开发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民渠的大量开创和水泉的逐步利用。随着水利工程的开发,民间关于水权的纷争也随着出现,民众通过输财、论工、家族继承、道义因素等不同条件厘定用水权力。同时,通过对不同水案进行个案研究可以发现,用水秩序中反映的国家话语与民间传统逐渐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官方通过地方精英对水利系统进行间接管理的制度逐渐形成。第三章论述了金代祠神信仰与山西社会的关系,由于灾害频发,被认为能够护佑地方风调雨顺的祠神成为民众寄予希望的另一途经。北宋熙宁年间曾进行过对民间祠神的大规模封赐,山西州县官员通过奏请封赐的方式为一部分地方祠神争取到了官方颁发的封号、庙额。由于金代未再度大规模封赐祠神,因此获得赐封的神灵群体基本维持北宋末的格局。在金代对祠神的管理中,地方官员、儒士与地方精英按照儒家经典,对一部分无额祠神进行了维护和再度诠释。通过对长子县上方村汤王庙的个案解读,可以形象地观察民间组织的内部结构、祈雨仪轨以及民众对异地设立“行祠”的看法。另外,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僧道也逐步参与到祠神祭祀中来。第四章探讨金代宗族的发展情况,由于靖康之变后的社会动荡,原先地方大族拥有的纸质谱牒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以石质碑幢作为载体,记录家族世系等信息。北方以先茔为中心的宗族活动也有一定发展,国家鼓励累世聚居,并为七十以上老人赐官,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众宗族意识的不断完善。此外,本文还注意到山西社会中宗族与宗教之间具有的密切联系。第五章详述蒙元时期山西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世侯的崛起,蒙元时期各州县地方武装与原金代官员等通过投降、依附蒙古,获得了当地军政权力,由于权力能够在家族内部继承,因此称为称为“世侯”。对于蒙元时期经历战乱的山西地区,世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生产,招辑流亡,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其次是僧道政治、经济地位的抬升,由于邱处机、海云等着名僧道的社会活动,蒙古统治者允许僧道蠲免赋税。以兴建纯阳万寿宫与刊刻“玄都宝藏”两大活动为主,全真教在山西地区迅速扩张。佛教则通过三次僧道辩论,争取蒙古统治者的支持,对全真教进行全面抑制。再次是儒士地位的相对下降,由于蒙元长达八十多年未行科举,因此儒士不得不寻求为吏、为学官等新的入仕的渠道,并在社会事务中强调自身权威,科举停废客观上为儒士深入地方社会提供了条件。第六章主要研究元代山西宗族建设的情况,山西世侯通过“根脚”和自身才干延续了家族仕途,他们是宗族活动实践的主要力量。在这一时期,世侯、平民、儒士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家族积极采用“先茔碑”与“世系图”来记录家族发展情况,经幢与墓塔作为先茔碑的补充,在元代也一直被沿用。先茔碑的创作以平实为主,儒士在其中发挥了指导作用,谱牒中并不排斥女性与出家的族人,一些世侯与地方精英还创建了“家佛堂”作为祭祖场所,“守坟寺”这一形式在元代也得到了发展。综合来看,山西这一时期的宗族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第七章论述元代的水利与社会关系,元代是山西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民间水利管理体系在前代基础上作用愈加突出,以渠长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水利管理、人力组织、水规制定等方面的参与程度亦不断加深。目前所见的一些地区,官方在推广“自下而上”用水经验与巩固渠长权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洪洞等水利规约较为完善的地区,共同的水神祭祀与使水户的身份认同关联起来,渠长的权力不仅包括在现实生活中监督渠务、分配水权,在水神祭祀体系中确立权威,进行资源竞争也是重要的一环。我们看到,通过神权、传说等方式巩固水权的行为,被证实是卓有成效的。此外,僧道等新晋社会精英对水权的把握,也是本章研究的重点之一。第八章主要讨论元代祠神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与金代相比,元代对祠神信仰的管理较为松散,无封号的祠神在社会中获得了宽松的发展空间。元代的地方儒士重视地方的文化传统和民众的实际利益,他们成为地方祠神信仰正当性的辩护者。由于元代自然环境多自然灾害,地方官员、儒士、精英与民众集中在民间神祠之中,希望通过祷告达到消灾弭祸,风调雨顺的目的。地方神祠中出现的乱象与国家管理紊乱有关。但是,元末农民起义,战乱频发,严苛的社会氛围令官员与民众过分倚重民间神祠的灵验效应,是否符合“正祀”的要求则降至次要位置。另一方面,以姜善信、广胜寺僧人为代表的宗教人员广泛地参与地方祠庙的修缮活动,并参与祠神祭祀,以争取社会精英的合作。第九章研究元代山西宗教折衷求变,积极向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至元焚经”之后,全真教对道教的管理范围限于淮河以北,地方宫观的职能也由协调扩张转为以经营庙产为主。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则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政治、经济等多方支持。本文注意到,在世祖之后,山西不少寺观均将庙产立碑,这一活动反映了释道二教在基层社会的生存压力。通过以泽州道士苗道一为个案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元代宗教的发展环境与蒙元之初相比有着很大区别,作为全真掌教,苗道一的成就局限在宗教方面,而甚少涉足社会事务。而地方社会中的僧道们则积极适应以村社为中心的地域社会新格局,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致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党雨田[2](2019)在《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财政资金的巨大投入和一系列乡村建设政策计划的相继出台,每年有超过十亿平的新增建筑面积在乡村地区建设完成。以此为背景,越来越多来自城市的职业建筑师进入乡村开展建筑设计实践,改变了乡村传统渐进式的建设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些外来的建筑师缺乏对乡村建设环境和社会特征机制的有效认知和实践经验,忽视了城乡之间的差异,照搬沿用了城市中的建筑设计方法,或将乡村作为个人创作喜好的试验场,产生了大批难以使用、形式不当、成本昂贵的建筑,造成了对乡村空间环境秩序的破坏和巨大的资源浪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乡村环境设计条件的分析,缺乏设计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本研究认为,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为上述问题的应对提供了思路。国内的建筑策划研究最早从国外引入,是为了应对大规模快速城市建设中的目标界定和设计依据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引入到乡村建设中,针对我国当前乡村环境和建设项目的特征,架构起适用于我国当代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为建筑师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乡村建筑策划与设计实践方法指南。本研究首先对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进行了界定,将其归纳为建设的项目类型、功能和空间特征、项目的参与者、决策和建造的组织特征、项目的外部环境特征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分析、借鉴和调整,提出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和操作流程,包括上位条件和内外部信息的获取、信息处理、策划构想、评估反馈等环节。乡村建设中的策划信息包括规划和立项的上位信息、与场地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信息、与建筑使用和运营者相关的内部信息;提出了适用于乡村的策划调研方法和新的策划分析技术工具;从建筑的产业目标、空间、形体和建构方式、运营和实施保障等角度,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策划构想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四个不同类型的策划设计和评价案例,对本研究提出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进行实践说明和应用验证。本研究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和方法工具。在此方法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未来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新的方法工具、技术手段和实践案例将进一步完善,为乡村建设中的建筑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焦武旸旸[3](2018)在《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研究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持续发展与模式优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也在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中政府拥有着绝对的主导权,供给主体的责任及监管均是由政府来承担。改革开放40余年,农村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由“温饱型”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由于政府供给模式的创新性与延展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因而无法满足农村飞速发展的基本需求;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相对较低,供给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农村现有的需求体系;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对全部供给实施全过程的跟踪等,这些矛盾都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或者将政府单一供给模式拓展到第三方组织,发挥市场供给多元化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农村公共物品进行全面的供给,以确保农村居民获得足够需求量和种类的公共物品,满足他们对于公共物品的各种供给需求。本文从分析公共物品的一般定义及供给理论入手,结合山西省运城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案例研究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我国现行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分析美国多元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英国“最佳价值”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以及法国“公私合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建议,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化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本文的主要框架为:第一部分介绍了分析的背景与意义,对前人研究文献及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二部分简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本章首先阐述了农村公共物品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相关理论,然后阐述了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界定和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为运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针对山西省运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及供给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就其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外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宝贵经验,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有关供给模式,同时总结了国外经验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启示。第五部分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优化策略。首先提出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优化建议,主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供给机制、引入多元化主体及建立监管机制四个方面开展论述;其次就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引入市场供给模式,建立第三方组织供给的激励机制,促进农村居民和组织参与供给。最后是研究的结论和不足之处。在研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要根据国内实情,将各地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有效结合起来,找出问题所在之处,并进行改进。我们的地方公共物品供应体系必将朝着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林何莺,赫福强,党德宣,王引斌,王伟[4](2012)在《推行专业监理 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水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了实行工程监理制对控制好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其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倪细云[5](2012)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研究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现阶段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载体。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在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质量的提升,深入推进和支持示范社建设。虽然国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大,但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能够有效区分发展不够完善、管理尚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衡量标准。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序健康发展,培育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运用山西省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手调研数据,借助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量分析工具,从理事长能力、融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四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进行深入的微观研究和分析,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测度模型,既为政府等主管部门提供了“测评”依据,又方便合作社“自评”,同时有利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的了解合作社。在本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研究上,首先、梳理国内外文献和合作社与能力理论,从组成、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组建方式、服务内容和示范社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机类三种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典型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合作社发展能力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当前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短板有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合作社发展能力主要由理事长能力、融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构成;其次、基于运城市100家合作社的调查数据,确定了测度合作社理事长能力的九个维度:政府关系能力、社会关系能力、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机会能力,并对理事长能力的差异性之根源进行了探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理事长能力的结构中,政府关系能力贡献最多,其次是创新能力,再次是资源整合能力,其他依次为社会关系能力、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机会能力。理事长能力主要受合作社组建方式、合作社产品类型、理事长受教育程度和担任理事长的时间影响;再次、从保障能力、发展潜力、财务管理、环境因素和社会影响等五方面选取最能够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的29个指标,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合作社整体融资能力不强;财务管理和环境因素较弱;发展潜力大;各合作社之间的影响能力的差距大;保障能力整体较强;第四、利用创新理论,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性,分析合作社技术创新的特点,从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创新环境支持能力两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涵7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并对内部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合作社内部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创新市场能力最为薄弱;创新投入能力大于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较强;第五、在分析了合作社营销能力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从核心能力层、基础能力层和辅助能力层三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合作社营销能力的测度。实证结果表明:合作社整体营销能力不强,基础能力较好,核心能力最为欠缺,辅助能力尚待加强;第六、以理事长能力、融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各方面作为因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这四方面的能力对发展能力的解释程度为72.585%,合作社发展能力主要受理事长能力和融资能力影响,其次受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发展能力可以聚为5类,第一类合作社发展能力最强,表现为四方面能力都具有优势;第二类合作社发展能力较强,表现为其中三方面能力具有优势;第三类合作社发展能力一般,表现为其中两方面能力具有优势;第四类合作社发展能力较弱,表现为其中的一方面能力有优势;第四类合作社发展能力最弱,表现为四方面能力都没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从融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理事长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四方面提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对策。

梁景斌[6](2007)在《对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法律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一起因工程造价引起的诉讼案件,详细阐述了合同双方争论的焦点,阐明了决定工程价款的几个主要因素,并通过此案例提示施工企业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搜集和保管的资料种类。

冯进喜[7](2001)在《对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九五”以来,运城市掀起了以禹门口、夹马口、尊村引黄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实施,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介绍了运城市水利基本建设建设监理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以及监理工作的设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任兴龙[8](2005)在《基于审计实践探讨规范农业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对策》文中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富国强民的根本性问题,而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如何规范农业资金管理与使用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农业资金审计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关政策法规,经过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与建议。根据审计发现,农业资金在管理与使用中存在有诸多问题:在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分散,内控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松弛,工程核算漏洞较多等;在使用中又普遍存在资金到位率低,挤占挪用,损失浪费,弄虚作假,随意改变投向等。产生这些问题,不仅是因为人们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束缚,法制意识淡薄;管理使用体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而且也与处理处罚和责任追究不到位,没有形成震慑力有直接关系。为此,要进一步规范农业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规范农业资金运作机制;加强农业投资立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严明国家财经法纪;加大农业资金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农业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化。

宋凤凤[9](2019)在《R100MW光伏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光伏电站项目的造价控制对项目投资效益率的影响更加显着。项目的造价控制从严格把关工程竣工结算,逐渐延伸至整个建设项目的全部过程控制。在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中,施工成本控制作为项目建设的中间阶段,更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工作之一。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为后期项目决算及项目后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对项目投资收益和施工过程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光伏电站行业因土地征地、融资贷款、合规手续办理三座大山的制约造成国内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失控、成本超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现状。本文以施工成本控制为理论指导,探讨了大型地面电站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描述R100MW光伏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计划、控制过程、核算、分析及考核六个阶段,总结影响施工成本控制四个问题,展开对施工成本控制出现“倒灌”、结算金额超出合同金额、竣工结算周期长、场内物资损失大这四个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以案例研究为主,理论文献及经验总结法为辅的分析,从而设计了针对四个问题的改善方案,并提出从组织、制度、技术及合同四个方面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张凡[10](2018)在《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是为应对当地近几年旱灾暴露出的问题,解决运城翟店镇周边5个村庄约1.2万居民生活用水问题的工程。该工程具有传统水利工程变更项目较多、施工环境不良、易受地质和气象等影响的特点,使得工程建设初期就出现进度滞后的情况。本研究针对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解决该工程进度管理中的问题,强化该工程开展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工作,确保该工程对计划工期的有效控制。本研究以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为对象,从工程总体情况和项目管理情况等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结合实际进展情况采用进度管理偏差理论分析进度存在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随后,针对出现的问题重新核定工期,采用WBS工作分解结构、甘特图法等方法对后期的进度计划进行优化,运用进度控制理论对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的进度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并提出进度控制和进度保证相关措施。本研究提出的措施在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的具体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的进度管理优化方案可有效控制该工程工期,为该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保证。本研究发现进度管理理论在该工程中可行,有助于该工程及早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为运城市此类项目的实施提供经验。

二、对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金元时期山西社会的四个面向 ——以碑刻史料为中心(1127-136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区域、材料和思路
第一章 其兴也勃:金代山西宗教发展的特征
    第一节 入金以来山西地区的宗教生态
    第二节 金代基层社会购买名额敕牒的热潮
    第三节 金代山西地区释道二教的经济状况与社会影响
    小结
第二章 秩序初建:金代山西民间水利建设的背景与过程
    第一节 金代山西的自然环境与主要灾害
    第二节 国家与地方精英的赈灾活动
    第三节 金代山西的水利建设与水权分配
    第四节 金代水案分析
    小结
第三章 祠赛祈报:金代山西民间祠神信仰与社会活动
    第一节 金代山西民间祠神信仰格局
    第二节 “载在祀典”:金代政府对神祠的管理政策与民间应对方式
    第三节 官员的作为与态度
    第四节 金代民间神祠的组织与祈祷——以潞州长子县上方村“圣王庙”为中心的考察
    第五节 释道二教与祠神信仰的结合
    小结
第四章 碑幢存谱:金代山西社会中的宗族实践
    第一节 金代民间敬宗收族的路径
    第二节 以先茔为中心的收族活动
    第三节 孝亲聚族:金代民间宗族情况
    小结
第五章 蒙元征服:金元易代对山西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山西世侯的崛起
    第二节 释道二教地位的提升
    第三节 科举停废与儒士地位
    小结
第六章 先茔图碑:元代山西的宗族建设
    第一节 “迁转法”颁布后的世侯家族仕宦情况
    第二节 元代先茔碑创建的时间分野与家族类别
    第三节 今见山西元代谱系之特征
    第四节 以“尊祖敬宗”为中心的茔地建设
    第五节 义与利:元代宗族建设的双重属性
    第六节 祠堂与佛堂:宗族祭祀的宗教影响
    小结
第七章 承前启后:元代的水利与水规
    第一节 蒙元及元代官方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 民间水利规约的继续完善
    第三节 僧道等精英的水权
    小结
第八章 以社为先:元代祠神祭祀中的多方角力
    第一节 元代对祠神信仰的管理
    第二节 蒙元前期多重社会精英对祠神信仰的重塑
    第三节 地方精英对传统信仰的维护
    第四节 村社——祠神祭祀的主体
    第五节 元代官员参与祠神祭祀的方式
    小结
第九章 折衷求变:元代山西社会中的宗教发展
    第一节 祖荫难庇:“至元焚经”后全真教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泽州道士苗道一与全真教的“中兴”尝试
    第三节 元代山西佛教的发展
    第四节 “难持胜果”:元代中后期僧道生存空间的逐步压缩
    第五节 僧道的应对方式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基础
    1.1 缘起:中国当代乡村建设背景下建筑师的困境与责任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当下乡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1.2.2 乡村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1.2.3 乡村建设中建筑师工作内容的延伸
        1.2.4 在乡村建设中架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1.3 建筑策划研究动态
        1.3.1 本研究在所属研究领域中的位置
        1.3.2 国外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3.3 国内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动态
    1.4 乡村建设研究动态
        1.4.1 社会学者的乡村建设研究概述
        1.4.2 建筑学视角下国外的乡村建设
        1.4.3 国内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1.4.4 建筑学视角下国内的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
        1.4.5 研究综述小结
    1.5 研究内容、科学问题和技术路线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2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5.3 技术路线
    1.6 选题的创新点
        1.6.1 扩展了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
        1.6.2 系统地构建了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
        1.6.3 为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操作指南与新工具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方法
        1.7.2 分析综合方法
        1.7.3 系统科学方法
        1.7.4 社会学研究方法
        1.7.5 数据科学方法
第2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项目特征机制研究
    2.1 乡村建设的几种建筑项目类型
        2.1.1 拆迁整治类项目
        2.1.2 公共服务建筑
        2.1.3 村民住宅和新农村建设
        2.1.4 个体商业项目
        2.1.5 商业开发项目
        2.1.6 文物保护和利用
    2.2 建筑的功能空间特征
        2.2.1 功能本身的差异
        2.2.2 空间功能的多义性特征
        2.2.3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相结合的功能特征
        2.2.4 空间的模糊特征
        2.2.5 功能空间的规模特征
    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参与者
        2.3.1 地方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2 建筑师和规划师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3 开发商和企业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
        2.3.4 社会学者和科研机构的乡村建设实验
        2.3.5 艺术家的乡村实践
        2.3.6 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开展的乡村工作
        2.3.7 乡村内生力量主导的乡村建设
    2.4 建筑项目的组织参与特征
        2.4.1 主要参与者或决策者的诉求特征
        2.4.2 建筑项目决策的几个原则维度
        2.4.3 建造过程的组织方式特征
    2.5 乡村建设的外部环境特征
        2.5.1 土地
        2.5.2 基础设施条件
        2.5.3 自然环境特征
        2.5.4 社会环境特征
    2.6 本章小结:区别于城市建设的乡村建设特征机制
第3章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的方法体系架构
    3.1 既有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衔接
        3.1.1 建筑策划的核心理念
        3.1.2 建筑策划核心理念对乡村建设项目的启示
        3.1.3 几种经典建筑策划方法体系的比较和与乡村建设的衔接
        3.1.4 建筑策划方法在乡村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3.2 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建筑策划架构
        3.2.1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与城市中的差异
        3.2.2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与乡村规划的关系
        3.2.3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包括的内容
        3.2.4 乡村建设项目中策划的操作流程
        3.2.5 乡村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团队和其他参与者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索引
    4.1 乡村建设中策划信息的系统架构
        4.1.1 建筑策划中的“信息”概述
        4.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特征
        4.1.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信息的内容
    4.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上位信息清单
        4.2.1 建筑策划上位信息概述
        4.2.2 来自上位规划中的信息
        4.2.3 项目本身的立项定位信息
        4.2.4 相关的上位政策
    4.3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外部信息清单
        4.3.1 建筑策划外部信息概述
        4.3.2 场地的客观物理信息
        4.3.3 场地的意义与场所精神
        4.3.4 地域文化信息
        4.3.5 场地上人的行为活动
        4.3.6 产业条件
    4.4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内部信息清单
        4.4.1 建筑策划内部信息概述
        4.4.2 使用者信息
        4.4.3 功能需求信息
        4.4.4 运营信息
第5章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
    5.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调研方法
        5.1.1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调研方法概述
        5.1.2 预调研和准备工作
        5.1.3 家庭和个人信息调查
        5.1.4 乡村公共信息调查
    5.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1 经典的策划信息处理方法和工具
        5.2.2 建筑策划中的无人机航拍和真三维模型技术
        5.2.3 基于图像色彩分析技术的建筑策划方法
        5.2.4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数据库
        5.2.5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信息模型架构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乡村建设中的建筑策划构想
    6.1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界定
        6.1.1 建筑策划构想概述
        6.1.2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构想的内容与特征
    6.2 乡村建设的建筑产业职能构想
        6.2.1 产业构想的内容
        6.2.2 产业构想的方法与策略
        6.2.3 产业构想视角下的乡村类型
        6.2.4 其他目标构想与目标管理
    6.3 乡村建设的建筑空间构想
        6.3.1 建筑空间构想的内容
        6.3.2 原型:空间形态构想
        6.3.3 行为:空间功能构想
        6.3.4 容量:空间规模构想
        6.3.5 感知:空间环境心理特征构想
    6.4 乡村建设的建筑实体构想
        6.4.1 建筑形体的构想
        6.4.2 建构方式的构想
    6.5 乡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实施保障构想
        6.5.1 政府对策划实施的推动
        6.5.2 村民公众参与和策划科普引导
        6.5.3 制定建筑的运营方案
第7章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应用与评价反馈
    7.1 应用与反馈: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实践综述
    7.2 实践案例一:牛庄村窑洞改造项目
        7.2.1 项目背景
        7.2.2 功能定位与问题探查
        7.2.3 信息获取与策划构想
        7.2.4 评价反馈
    7.3 实践案例二:西张耿村农民夜校和民宿设计改造项目
        7.3.1 项目背景与前期调研判断
        7.3.2 策划构想
        7.3.3 评价反馈
    7.4 实践案例三:裴柏村乡村综合体项目
        7.4.1 项目概况
        7.4.2 策划过程
        7.4.3 策划评价与设计过程
    7.5 实践案例四:王马村地址灾害移民新村建设项目
        7.5.1 项目背景
        7.5.2 条件调查与主要问题的界定
        7.5.3 策划构想与设计策略
        7.5.4 评价反馈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展望:建筑策划视角下的乡村建设方法应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地方政府官员的乡村建设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B 建筑师在乡村建设项目中的决策机制研究访谈问卷
附录 C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调研信息清单
附录 D 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家庭硬信息调研操作流程
附录 E 西张耿村民住宅自改自建手册(图集)
附录 F 本研究中的图表来源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研究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1.1 公共物品的概念界定
        2.1.2 农村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分类
        2.1.3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概念
    2.2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相关理论
        2.2.1 公共物品供给的萨缪尔森均衡
        2.2.2 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理论
        2.2.3 政府职能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城市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现状及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运城市概况
    3.2 运城市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现状
    3.3 运城市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存在问题
        3.3.1 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3.3.2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
        3.3.3 政府农村公共物品责任划分不尽合理
        3.3.4 各主体参与程度不深
    3.4 运城市政府供给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政绩倾向的思想阻碍
        3.4.2 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失衡
        3.4.3 监督机制的缺乏
        3.4.4 农村居民主体地位难以保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4.1.1 美国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4.1.2 英国“最佳价值”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4.1.3 法国“公私合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4.2 国外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启示
        4.2.1 明确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职能定位
        4.2.2 建立公众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
        4.2.3 构建多元主体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4.2.4 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的优化策略
    5.1 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5.1.1 明确政府定位
        5.1.2 明确政府各部门分工
        5.1.3 明确公共物品范畴的定位
    5.2 改进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机制
        5.2.1 建立有效的农村居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5.2.2 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以促成公共物品理性化供给
        5.2.3 建立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科学有效供给决策机制
    5.3 发展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主体互动
        5.3.1 引入农村公共物品市场供给模式
        5.3.2 农村公共物品第三方供给模式的激励与完善
        5.3.3 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5.4 完善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监督体系
        5.4.1 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
        5.4.2 健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5.4.3 强化社会审计监督作用
        5.4.4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推行专业监理 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程序规范, 标准统一, 监理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
2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监理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3 具体做法

(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研究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府政策对合作社支持和扶持力度大
        1.1.2 财政补贴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基础资金保障
        1.1.3 合作社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载体
        1.1.4 示范社建设带动合作社事业加速发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合作社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合作社理论
        2.2.2 能力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3.1 发展现状分析
        3.1.1 地区分布
        3.1.2 行业分布
        3.1.3 组建方式
        3.1.4 服务内容
        3.1.5 示范社建设
    3.2 发展能力构成要素:案例分析
        3.2.1 案例一:盐湖区福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3.2.2 案例二:闻喜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
        3.2.3 案例三:稷山县玉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3.2.4 案例分析总结
    3.3 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实证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结果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能力测度
    4.1 合作社理事长的特点
    4.2 理事长能力测度
        4.2.1 测度方法选择
        4.2.2 数据来源
        4.2.3 测度模型
        4.2.4 因子得分及排序
        4.2.5 结果分析
    4.3 差异性解释
    4.4 小结
第五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
    5.1 合作社融资特点、融资能力测度的功能与原则
        5.1.1 合作社融资的特点
        5.1.2 融资能力测度的功能
        5.1.3 融资能力测度的原则
    5.2 测度模型设计
        5.2.1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5.2.2 测度方法选择与说明
        5.2.3 确定融资能力测度指标
        5.2.4 指标说明
        5.2.5 指标赋权
        5.2.6 测度模型
    5.3 实证分析
        5.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3.2 测度结果
        5.3.3 结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
    6.1 合作社技术创新的特点
    6.2 测定模型设计
        6.2.1 基本原则
        6.2.2 设计思路
        6.2.3 指标选择
        6.2.4 指标体系构建
    6.3 实证分析
        6.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2 测度结果
        6.3.3 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能力测度
    7.1 合作社营销的特点
    7.2 测度模型设计
        7.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2.2 指标体系构建
        7.2.3 指标说明
        7.2.4 指标赋权
        7.2.5 测度模型
    7.3 实证分析
        7.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7.3.2 测度结果
        7.3.3 结果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培育
    8.1 发展能力因子分析
        8.1.1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8.1.2 主因子的提取及含义解释
        8.1.3 因子得分及排序
        8.1.4 结果讨论
    8.2 发展能力聚类
        8.2.1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
        8.2.2 聚类结果
        8.2.3 结果讨论
    8.3 发展能力培育
        8.3.1 理事长能力培育
        8.3.2 融资能力培育
        8.3.3 技术创新能力培育
        8.3.4 营销能力培育
    8.4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对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法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案情简介
2 双方理由
    2.1 发包人上诉的理由
    2.2 答辩时承包商反驳的理由
3 思考
    3.1 签订合同注意要点
    3.2 原始资料收集整理要点
4 结语

(8)基于审计实践探讨规范农业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
    1. 1选题背景
    1. 2研究意义
    1. 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4研究内容
第二章我国农业资金使用与管理现状
    2. 1农业资金的概念
    2. 2我国农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和投入方向
    2. 3我国农业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
    2. 4农业资金使用的管理方式
第三章农业资金审计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3. 1加强农业资金审计的重要性
    3. 2农业资金审计的法律依据
    3. 3农业资金审计的原则
    3. 4农业资金审计的方法
    3. 5农业资金审计的程序
第四章农业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1农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 2农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规范农业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5. 1确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规范农业资金的运作机制
    5. 2加快农业投资立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5. 3增强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严明国家财经法纪
    5. 4加大农业资金审计监督力度,促进管理使用规范化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R100MW光伏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2 案例正文
    2.1 公司概况
    2.2 项目介绍
        2.2.1 项目建设背景
        2.2.2 项目商务情况说明
        2.2.3 项目施工过程管理
    2.3 R100MW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2.3.1 成本管理体系
        2.3.2 施工成本目标及计划
        2.3.3 施工成本控制及核算
        2.3.4 施工成本分析及考核
        2.3.5 R100MW项目施工成本构成
    2.4 R100MW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问题描述
        2.4.1 施工成本控制出现“倒灌”
        2.4.2 结算金额超出合同金额
        2.4.3 竣工结算周期长
        2.4.4 场内物资损失大
3 案例分析
    3.1 相关理论基础
        3.1.1 施工成本控制概述
        3.1.2 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3.1.3 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3.2 R100MW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倒灌式”施工成本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3.2.2 结算金额超出合同金额问题及原因分析
        3.2.3 竣工结算周期长问题及原因分析
        3.2.4 场内物资损失大问题及原因分析
4 改进方案设计及保障措施
    4.1 改进方案设计
        4.1.1 “倒灌式”施工成本控制的改进方案
        4.1.2 结算金额超出合同金额的改进方案
        4.1.3 竣工结算周期长改进方案
        4.1.4 场内物资损失大的改进方案
    4.2 改进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4.2.1 组织保障
        4.2.2 制度保障
        4.2.3 技术保障
        4.2.4 合同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R100MW项目工程造价汇总表
附录B 重大设计变更与签证流程
附录C 工程造价绩效考核表
附录D R100MW项目PC工程结算分析明细表
附录E 甲供物资核销分析表
致谢

(10)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进度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对进度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流程图
2 进度管理相关理论
    2.1 进度管理相关定义
        2.1.1 项目的定义
        2.1.2 项目管理的定义
        2.1.3 项目进度管理的定义
    2.2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原理
        2.2.1 工作分解结构
        2.2.2 动态控制原理
        2.2.3 信息反馈原理
        2.2.4 弹性原理
        2.2.5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2.3 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2.3.1 箭线图法
        2.3.2 专家判断法
        2.3.3 德尔菲法
        2.3.4 甘特图法
        2.3.5 关键路径法
        2.3.6 挣值分析法
        2.3.7 方法对比
3 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概况及进度管理问题分析
    3.1 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概况
        3.1.1 项目总体情况
        3.1.2 项目管理组织
        3.1.3 项目管理措施
    3.2 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进度管理问题分析
        3.2.1 进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2.3 进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 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进度管理优化方案
    4.1 制定进度计划
        4.1.1 利用WBS原理对各分部分项工程任务分解
        4.1.2 项目活动分解清单
        4.1.3 进度网络图
        4.1.4 进度甘特图
    4.2 优化进度控制方案
        4.2.1 进度控制流程
        4.2.2 进度实时检查
        4.2.3 进度偏差分析
        4.2.4 进度及时调整
    4.3 完善进度保证措施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论文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元时期山西社会的四个面向 ——以碑刻史料为中心(1127-1368)[D]. 王洋. 山西大学, 2020(03)
  • [2]乡村建设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架构[D]. 党雨田. 清华大学, 2019
  • [3]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研究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D]. 焦武旸旸. 山西财经大学, 2018(12)
  • [4]推行专业监理 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水平[J]. 林何莺,赫福强,党德宣,王引斌,王伟. 农业网络信息, 2012(10)
  • [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研究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D]. 倪细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6]对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法律思考[J]. 梁景斌. 山西水利, 2007(03)
  • [7]对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理工作的思考[J]. 冯进喜. 山西水利, 2001(06)
  • [8]基于审计实践探讨规范农业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对策[D]. 任兴龙.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9]R100MW光伏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案例研究[D]. 宋凤凤.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10]翟店镇抗旱应急引水工程进度管理研究[D]. 张凡. 太原理工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运城市水利建设监管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