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绘画的特点与理论成就(上)

清代绘画的特点与理论成就(上)

一、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论文文献综述)

张卉[1](2018)在《对邹一桂花鸟画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表明邹一桂是清代画家及朝臣。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中人善画者多,从小受家族氛围的影响,自小深爱绘画,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优秀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绘画理论家,着作有《小山画谱》存世。本文对邹一桂花鸟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首先对邹一桂其人进行简单的叙述,为后文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二、对其花鸟风格以及着作《小山画谱》所体现的绘画思想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其花鸟画中的重要思想。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其花鸟画四个方面的风格特征:造型方面的精微细腻、画意方面的工致与野逸的绘画意趣的交融、表现技法方面的中西方表现技法相互融合以及色彩方面的淡逸宁静。三、继而从邹一桂的家学、所处时代以及宫廷绘画对其影响等多个方面分析促成其花鸟画风格以及绘画思想形成的原因。四、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及当时学者对其评价得出邹一桂的花鸟画及绘画思想在清朝时期进步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尝试中西方绘画融合的先行者,最后分析其绘画思想对当代学画者的启示。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再一次对邹一桂的花鸟画做出客观全面的认识,凸显其固有的成就及价值。推动对于因社会背景和政治因素致其固有价值被掩埋的艺术家的发现和研究。

孙超[2](2015)在《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研究》文中指出清代画学着述数量众多,编撰观念与着史方法上较前代也有许多转变和进步。清代中期江浙地区经济富庶,收藏之风盛行,画学着述层出不穷。文章通过对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进行梳理分类,总结那一时期绘画史学的研究状况和成果,进而分析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的整体特征、编撰观念与方法及其对后代画学理论着述的影响。清代绘画史学的发展成就体现在绘画通史、断代史、地方画史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绘画史学的成果,主要包括绘画专史、着录体画史、汇编体画史、笔记体画史、日记体、题跋体画史等诸多类型。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的发展成就不仅为其他地区画学着述编撰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画学理论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开创并完善了清代画史新的编撰的体例与方法。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在品评体、传记体画史和绘画断代史方面继承了明代的编撰体例和着史观念与方法,出现了一些特点鲜明、体例完备的画史着述,如着录体画史《红豆树馆书画记》、 《自怡悦斋书画录》等,地方画史《梁溪书画征》,传记汇编体《历代画史汇传》等。清中期还发展了一些富有特色、体例新颖的绘画专史,如着录书画的《辛丑销夏记》、 《庚子销夏记》、 《江村销夏录》以及专门记述闺阁书画家的《玉台书史》、 《玉台画史》等,这一时期大多数书画着录均仿照高江村《江村销夏录》体例编撰。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继承并发展的前代传记体画史编撰方法能够对我们记录和编写近现代美术家档案提供方法和体例上的参考。形式多样的画学着述,如地方画史、绘画专史、着录体、笔记体、日记体、题跋体、传记体画史等对我们当下多角度深层次地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画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作用,同时在方法和体例上也为我们编撰近现代代美术史提供了借鉴。以书画作品为重心绘画史编撰观念和方法自明代晚期开始形成,清代得以盛行。注重品鉴,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录、分类、整理,运用分析性的语言以及书画作品合编等,为我国近现代美术史学科学合理地发展和研究提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价值。清中期江苏地区绘画史学研究继往开来,对我们近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直接影响了近代绘画史学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同时为现代文博事业以及书画鉴定工作提供了极为翔实、珍贵的史料。

方笑[3](2012)在《文心意象 ——中国文人画家的文化修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文化艺术的辉煌,闪光点离不开诗、书、画、印,落脚点离不开中国文人。诗、书、画、印以其绚丽多姿的风采和意境幽深的内涵,独立于世界艺林之中,闪烁着数千年的光芒。中国文人用一颗雅致的文心将四者糅合一起,发展了另一璀璨夺目的艺术,即中国文人画。故本文是站在中国文人画的角度,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断层,相对造成了画界一些人忽视传统文化而不利于文人画发展的现状,阐述哲学、诗词、书法、篆印对中国文人画产生的作用与意义,意在有益中国文人画家的文化修为。文章开篇以自己感受最深的导师赋有哲学智慧的话为契子,直接引出文心,并以画、学、人三个实例道出传统文化是其产生的结果,以引起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第一章从传统哲学的起源、组成等论述了对文人境界,人品,情趣等方面修为的影响和作用。第二章通过诗词美论述了其对文人画及画家所产生的各种积极影响和作用。第三章、第四章以和第二章基本相同的形式,分别论述了书法、篆刻对文人画及画家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第五章以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为基础,结合功课的形式,分别论述了画家在不同境界上的修养。结语部分俯瞰全文,借用第五章的最高境界提出反思,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

尚辉[4](2008)在《重构文人画理想 ——论松江画派》文中研究说明松江画派虽见诸晚明、清代以及20世纪一些画学文献及美术史着述中,但对于这一画派的起讫时限、代表人物、派系构成乃至艺术特征,都未曾得到明确界定和深入研究。论文首次对画史着述中曾出现过的华亭、云间、苏松和松江各种派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钩沉清理;对文献中涉及到的画家,及他们的师承关系和艺术特征做出深入分析。论文明确提出:松江画派的构成,以董其昌为开派之首,以莫是龙、陈继儒为中坚,以顾正谊、宋旭、赵左、宋懋晋、沈士充、蒋蔼为依托。论文对松江画派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深入研讨。松江画派兴起于吴浙两派末流恶习泛滥的晚明,其艺术特征及变革作用体现在对浙派硬、板、秃、拙恶俗习气的肃清和对吴门末流细弱、繁琐、甜腻画风的改造上,从而重新确立了文人画的师承路径和创新机制。开派画家董其昌将元四家中黄、倪的画法和董、巨的画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古雅秀润天真幽淡的艺术风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他们在笔墨渊源上均以元四家为宗,并上溯董巨,但又各具面目。松江画派的兴盛,并不仅仅在于艺术实践上的另辟蹊径,也不仅仅在于艺术风格上的独特风貌,而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画派的开创者与骨干画家们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画派中,松江画派所提出和探究的理论课题是深入而亘古未有的。这构成了松江画派注重理论建树的重要特征。论文指出,南北宗论是松江画派在中国画学史上提出的最具有思辨色彩的画学理论。南北宗论虽然是以禅喻画、论从史出,但实际上是对唐宋以来形成的文人画进行的一次理论升华和理想重构。论文指出,南北宗论重构的文人画理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顿悟式的文人画创作心理结构,赋予了文人画家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和独特的禅宗式的审美启悟。这是文人画理想重构的核心。二是强调“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的创作目的和态度,凸显了绘画所独有的审美愉悦作用和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三是强调“以淡为宗”的审美意趣,淡既出于自然性情,也离不开人文陶练。论文认为,南北宗论对于文人画理想的重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王维、苏轼等文人画家提出文人画理念的继承与重建,但其重构性主要体现在对文人画史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梳理上。因而,这种重构是对文人画理念外延的调整,是对文人画理念的对象化,是对文人画史的重组,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它一方面在晚明肃清了浙派末习的影响,使北宗一系画家在南北宗论提出之后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另一方面则重新确立了南宗系统在画史中的地位,并通过对文人画师承路径的清理和疏导,使吴门画派末流不再囿于文、沈二家而能上追古人,开阔视野,从而揭开画坛新气象。但松江画派对于文人画史的重组,只是一种理念化的文人画史,而不是真正的史实。论文对松江画派重构文人画理想中史从论出的史实失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这种文人画理想的重构对于清代画坛产生的影响和流弊。

胡春涛[5](2007)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汉代绘画 ——对汉画的史学史观察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要作的是一个线性的考察与分析,对汉代绘画在其后各历史时段里美术史学中的着述与研究,透视中国传统美术史学的某些特征。从美术史学史的角度,分析古代美术史学是如何看待这一段绘画的历史,又是怎样记载、着录它的。从这个角度切入汉画写作的历史,其实旨在透视传统美术史学在发展历程中的某些特征,包括美术史学受限制的知识环境,史学观念的转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史料收集与整理上的变化,写作体例、写作方式上的创变等等。传统的美术史学,其最为优秀的成果并不在于对汉代绘画着述与研究这一段,而恰恰对这一段绘画历史在后世美术史学中的地位的考察,又能从侧面看出传统美术史学与整个学术、知识环境的关系,从这种关系中探讨传统美术史学得以建立和成立的基础,并进一步来讲,就作为传统美术史学是否能够像西方史学成为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的人文学科中的一支,以此作出自己的思考。如果说在前几章节,主要是在梳理汉画在中国美术史学中的着述与研究历史并在这种梳理中历清史料的变化、史观的转换、史学方法的变革等问题的话,那么到最后的一个章节,笔者希望能够对整个的这一历史进行评述,并提出问题,加以分析总结。线性史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结构的庞大,但却决定了观看问题的方式,也只有历时的观察与分析,有些问题才能呈现于人们的视线,尤其是涉及到“传统”的问题。从线性史的角度,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在时间的积累沉淀下,传统中精华部分是在什么环境之下,以何种方式勃发出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看到传统在积习的指引下,其弊陋的沿袭力量有多大。本文紧扣两条线索来进行,一条是美术史学中以文献史料为基础来处理汉画的历史叙述的理路,另一条是美术史学在诸如金石学、鉴藏之风、审美趋向等知识环境改变之下偏离了前一种汉画历史叙述的理路的方式,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时分时合,以两条线索展开对汉画历史着述与研究历史的分析与考察,力求以两条线索贯穿始终,统领所有材料,自然引出对传统美术史学的思考。

梁江[6](2003)在《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三)》文中指出

梁江[7](2003)在《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二)》文中研究表明

梁江[8](2002)在《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文中认为梁启超先生曾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他在认真梳理了明清几百年的学术走向之后,认为“学术史一部门,至清代始发展”。他特别举例说:“卞永誉之式古堂书画汇考三十卷,其画考之部,首为画论(卷一),次为收藏法(卷二),次论前代记载名画目录及评论之书(卷三至七),次乃编论三国两晋迄明画家(卷八至三十),颇有别裁,非等丛钞,俨具画史组织,宜潘次耕亟赏之也。有鲁东山(骏)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三十六卷,以韵编姓,实一部极瞻博之画家人名辞典。” 梁氏之言,虽属一家之说,但足见其眼光独到及深刻之处。处于这样一个学术盛期的大环境之中,清代画学不仅突出了其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而且在学术和理论建树方面颇有超越前代的地方。

二、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对邹一桂花鸟画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研究现状
第1章 邹一桂简述
    1.1 邹一桂简介
    1.2 邹一桂的花鸟画风格
    1.3 邹一桂的《小山画谱》
第2章 邹一桂花鸟画的绘画思想及风格特征
    2.1 邹一桂花鸟画的主要思想
    2.2 邹一桂花鸟画的主要风格特征
        2.2.1 精微细腻的造型
        2.2.2 工致与野逸的交融
        2.2.3 中西方表现技法的融合
        2.2.4 淡逸宁静的色彩
第3章 邹一桂花鸟画风格及思想的成因
    3.1 家学的影响
    3.2 清朝时代背景及宫廷绘画的影响
第4章 邹一桂花鸟画的影响及对后世的启示
    4.1 清朝以前花鸟画思想和风格的发展概况
    4.2 清朝年间的影响
        4.2.1 对清朝宫廷绘画的影响
        4.2.2 清朝年间对其花鸟画及理论着作的评价
        4.2.3 中西方绘画融合的先行者
    4.3 对现当代的启示
第5章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2)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理论价值
        (三) 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一、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整体特征
    (一) 体例丰富、内容详尽
    (二) 画家品评转向作品赏鉴
    (三) 实事求是的着史理念
二、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特点成因分析
    (一) 朴学成为清代学术正统
    (二) 绘画史学自身发展规律
        1. 品评与考据相互依存
        2. 绘画着述的地域性特征
        3. 考据学与地方志写作结合
        4. 画史着述与作品流传
三、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编撰体例及分类
    (一) 着录体画史
    (二) 笔记体画史
    (三) 传记体画史
    (四) 题跋体画史
四、江苏地区画学着述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一) 浙江地区
    (二) 上海地区
    (三) 天津地区
    (四) 广东地区
    (五) 福建地区
    (六) 山东地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清代画学着述汇总
致谢

(3)文心意象 ——中国文人画家的文化修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智学悟道固本源——哲学修养
    1.1 逆流寻源洗笔毫——古今哲学同理
    1.2 瑶台演舞影自幽——传统哲学提升文人审美意识和情趣,开拓画外意境
    1.3 江流推舟舟更远——传统哲学之功效
第二章 一馨醉乾坤——诗词修养
    2.1 摇身入画展雅韵——诗词之魅力
    2.2 天涯群芳共此时——诗促宋画繁荣
    2.3 同境唱新歌——融共性、促互补,诗化意境,创造辉煌
    2.4 如松留青影——诗画展情怀
第三章 一色韵天地——书法修养
    3.1 天果遗地生奇葩——“书画同源"
    3.2 神泉自含壮骨素——书法与画
第四章 方寸藏尽天下景——篆刻艺术修养
    4.1 迷你般的神奇书法——印之外观与画
    4.2 幽境灵花朵朵绮——印章与画
    4.3 印韵与画
第五章 勤功课,融会贯通,明朵朵雪花惊人思——境界与文人画家
    5.1 登高知境,放眼识途——第一种境界与功课
    5.2 无怨无悔为得“伊”——第二种境界与功课
    5.3 灯火阑珊处——第三种境界与功课(代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
后记

(4)重构文人画理想 ——论松江画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松江画派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第一章 松江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画家构成
    第一节 松江画派的命名与画家构成
        一、明清文献中的松江、华亭、云间、苏松派别名称
        二、松江、华亭、云间、苏松派别文献中涉及的画家
    第二节 时代氛围与背景
        一、文人画家队伍的扩充
        二、创作心态与审美品格的转向
        三、掩藏在画派背后的巨大经济驱动力
        四、禅学和心学相契合的主观唯心论哲学思想的渗入
    第三节 浙派、吴门在晚明的式微
        一、由盛而衰的浙派
        二、吴门山水的兴盛与式微
第二章 骨干画家的艺术创造
    第一节 古雅秀润的董其昌
        一、宦海沉浮与隐居修为
        二、识见才学卓尔不群
        三、古雅秀润的开派画风
    第二节 轻烟远霭的莫是龙
        一、董其昌的同门师兄
        二、陈继儒之师友
        三、诗学、禅学对董其昌的影响
    第三节 丰腴跌宕的陈继儒
        一、结茅佘山
        二、董其昌的书画贽友
        三、丰腴跌宕的艺术风貌
第三章 文人画理想的重构
    第一节 重构文人画理念——南北宗论的提出与着述权
    第二节 重组文人画史——"南北宗论"的根据与内涵
        一、以禅为喻的文人画
        二、与北宗互为对比的文人画艺术特征及文人画人选
        三、文人画家的出身地位与创作态度的关系
    第三节 重建文人画的审美理想
        一、顿悟的禅学方式是重建文人画理想的核心
        二、"以画为寄,以画为乐",凸显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
        三、"以淡为宗",自然性情与人文陶练的审美意趣
    第四节 重构文人画理想的史实失误—关于南北宗论的批评
        一、杜撰的分宗史实
        二、人选的失实
        三、"着色"与"水墨"、"寄乐于画"与"为造物役"、"顿悟"与"渐悟"的内在统一性
        四、评价南宋院画的失误
    第五节 南北宗论重构文人画理想的价值和影响
        一、南北宗论作为一次重构文人画理想的审美思潮对程朱理学的反叛性
        二、南北宗论发现了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艺术风格及审美观念
        三、南北宗论重构文人画理想对于艺术主体精神的张扬
第四章 松江画派对于重构文人画理想的艺术实践及在明末清初的变革作用
    第一节 松江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在晚明的变革作用
    第二节 松江画派对清代画坛正统的确立
    第三节 松江画派产生的流弊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5)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汉代绘画 ——对汉画的史学史观察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品评体画学着作中的汉画着述
    第一节 美术史学的开始与成形
    第二节 品评体美术着述中的汉画历史
    第三节 汉画像在历史着述中的首次身影
    小结
第二章 《历代名画记》叙述中的汉代绘画
    第一节 对政教功能的强调
    第二节 “不见者不录”和“不必备见其踪迹”
    第三节 史料编述中的汉画历史
        一、史料来源
        二、编述性质
        三、故事性与传奇色彩的表述
        四、历史主义的叙事
    小结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汉画着述
    第一节 米芾《画史》与金石学文风
        一、米芾《画史》中的汉画着述
        二、宋代时风、金石学及汉画
        三、意义及可能的影响
    第二节 《历代名画记》在宋、元的延续
        一、《图画见闻志》
        二、《图画考》和《图绘宝鉴》
    小结
第四章 明清时期汉画的着述
    第一节 宋金石学材料在美术史学中的引申
        一、杨慎对前人的复述
        二、何良俊对杨慎诸家的再阐释
        三、对“真迹”概念的重复
    第二节 明清旧画史面貌的展开与部分变革
        一、《画史会要》和《历代书画史》
        二、编排体例
    小结
第五章 《佩文斋书画谱》与清代知识环境
    第一节 类书中的汉画着述──以《佩文斋书画谱》为例
        一、《佩文斋书画谱》之前类书中的汉画着录
        二、《佩文斋书画谱》辑录汉画的主要内容
        三、《佩文斋书画谱》价值分析
    第二节 清代知识环境与汉画
        一、金石学与汉画研究
        二、审美风尚与汉画
        三、美术史学中的潜变
    第三节 对美术史学中汉画历史的思考
        一、编述、复述、实录和辑录
        二、囿于鉴赏的范围
        三、美术史观的变迁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介绍
致谢

(6)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三)(论文提纲范文)

5、理论思维特征
    一、重视师法自然和造化
    二、对作品与情感的关系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丰富了文人画的内涵
    三、对于守成和革新的关系,持论能有辩证的眼光
    四、对形神、气韵、意境等几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五、对笔墨技法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有所充实、丰富和拓展

四、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对邹一桂花鸟画的再认识[D]. 张卉. 南昌大学, 2018(12)
  • [2]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研究[D]. 孙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8)
  • [3]文心意象 ——中国文人画家的文化修为[D]. 方笑.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4]重构文人画理想 ——论松江画派[D]. 尚辉.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09)
  • [5]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汉代绘画 ——对汉画的史学史观察与思考[D]. 胡春涛. 四川大学, 2007(05)
  • [6]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三)[J]. 梁江. 艺术探索, 2003(02)
  • [7]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二)[J]. 梁江. 艺术探索, 2003(01)
  • [8]清代画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树(连载之一)[J]. 梁江. 艺术探索, 2002(04)

标签:;  ;  ;  ;  ;  

清代绘画的特点与理论成就(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