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语》解读

《聊斋俚语》解读

一、《聊斋俚曲集》歇后语汇释(论文文献综述)

黄园园[1](2021)在《《聊斋俚曲集》介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词是汉语虚词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表明汉语句法关系、明确句意等方面都担任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介词系统又是相对封闭的、可以穷尽式列举的。成书于清朝初年的《聊斋俚曲集》总体上如实反映了清朝初年的语言面貌,对其介词进行穷尽研究有助于了解介词在《聊斋俚曲集》及明末清初的使用情况。本文从句法分类、数量频率、句法位置、句法功能、搭配情况等角度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介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研究,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简单讨论了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介词的界定和分类。在充分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介词进行系统整理并分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处置被动”五个大类。第二章主要从使用数量、使用频率、句法位置、句法功能、关涉成分等角度出发对《聊斋俚曲集》中的每个介词进行分类描写分析。这一时期虽然介词分工逐渐明确,但仍有大量身兼数职的介词存在,为了更好了解介词的发展演变情况,在分析时将同一介词所涉及的语法功能在一个小节中集中进行分析,同时对语法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介词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更好说明介词的使用演变情况。我们发现《聊斋俚曲集》中介词使用情况已基本与现代汉语介词系统类似,如表时间处所的介词数量是占比最高的;但也有其特点,如表处置被动的用例最多;也存在不少特殊的介词及用法,如“劈、把处所、当、值比较”等。第三章对《聊斋俚曲集》中介词进行系统分析。对其介词系统的分布情况、介词音节、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进行整体描写,结合同时期部分着作的介词使用情况,清理了明末清初介词发展演变的动因与结果。第四章是结语部分。从宏观上概括总结《聊斋俚曲集》中介词使用情况,指出其中介词系统整体上与现代汉语介词系统趋同,但仍有其地域性的差异,既反映了介词历时发展情况,又体现了介词系统内部调整的结果。

高金铭[2](2020)在《《聊斋俚曲集》曲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杜洪英[3](2020)在《《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聊斋俚曲集》(以下简称《聊》)是以山东淄川方言创作而成的说唱文学作品集,口语色彩浓厚,对后期近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聊》歇后语为研究对象,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语法结构、句法实现、语义分析、标点符号运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详尽的描写,进而揭示《聊》歇后语的语言面貌。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和不足、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歇后语的概念界定,最后对《聊》的版本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二、三、四、五章,对《聊》歇后语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描写。第二章从引子的结构、注释的结构、引注组合的语法结构关系三个方面对《聊》歇后语进行细致的分类描写,揭示《聊》歇后语的内部语法结构。第三章将《聊》歇后语放在其动态语言环境中,探讨其句法实现问题。第四章探讨《聊》歇后语的语义内容、语义双层性的实现机制,并揭示《聊》歇后语的色彩意义。第五章通过不同版本的《聊》歇后语的标点符号对比,分析《聊》歇后语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问题。第三部分梳理《聊》歇后语的总体语言特点,对《聊》歇后语的语言面貌进行全面的总结。语法结构上,《聊》歇后语引子只能由短语充当,注释可以由词、短语、复句充当,引子和注释可以组合成为单句或复句;句法实现上,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包含独立成句、充当复句分句、充当句法成分、引注分置四种方式;语义方面,《聊》歇后语通过谐音等修辞方式使其语义具有双层性,且色彩意义十分丰富;标点符号使用上,《聊》不同版本歇后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不同,综合歇后语在动态语境中受语音停顿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更赞同路大荒版本歇后语标点符号的使用;从语体角度观察,《聊》歇后语的使用受不同语体的制约和影响。第四部分为结语,对论文前几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范金莹[4](2020)在《戏曲意识的凸显 ——论俚曲《禳妒咒》对小说《江城》的改编》文中认为《禳妒咒》是清代文人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俗曲体戏曲,创造性的将俗曲小调、方言俗语融入创作。作为长篇戏曲创作的首次尝试,蒲松龄既借鉴和吸收了古典戏曲文学的文体形式和写作方法,又吸收了小说文本的诸多优势,使《禳妒咒》呈现出一种区别于传统戏曲的独特面貌。学界长期以来聚焦于《禳妒咒》与《江城》的主题思想与故事内容,尚未通过二者的对比中看到蒲松龄的剧作水平与他对戏曲文学独到的认识,本文就从戏曲剧作的角度入手,对比小说文本,以探讨蒲松龄在《禳妒咒》的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戏曲剧作意识以及其剧作所达到的高度。除绪论与结论,本文共计四章。绪论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蒲松龄的创作缘起、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几个主要部分。第一章,讨论了《禳妒咒》对小说《江城》情节的戏剧化改编,发现蒲松龄具备了强烈的冲突意识并表现出了自己的创作巧思。《江城》本身就有冲突密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蒲松龄有意识的对小说冲突情节进行顺序调整以获得层层迭起的运动效果。在发挥小说本身情节优势的基础上,蒲松龄还注重挖掘剧本本身的戏剧性,增添富含戏剧性的小情节以使冲突曲折多变。除此之外,蒲松龄不拘陈套,对戏曲开场与自报家门进行了翻新。第二章,讨论了《禳妒咒》对小说《江城》结构的沿袭与改编,发现蒲松龄已经在使用戏曲的叙事方法来进行结构。小说本身为单向、直线式发展,为蒲松龄改编戏曲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小说又存在插叙与补叙两种叙事时间倒错的现象,《禳妒咒》则进行了调整,使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保持一致。《禳妒咒》还继承了小说中的副线线索并根据剧情需要补充与延伸小说副线形成新的线索,并对婚姻主线与副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第三章,总结《禳妒咒》的场面建构与编排情况,证明蒲松龄已然脱离了小说以叙述为主的叙事方法,具备了场面意识。蒲松龄主要选择小说情节段落进行戏曲场面的划分和内部情节组织,对小说场景与概述情节进行改编、增补与再现,同时又新增了五个回目收束全剧线索。在场与场的布局搭配上,有意识的用一般场子与重点场子交替搭配,利用场子的排布取得全剧跌宕起伏的发展效果。第四章,探讨了《江城》到《禳妒咒》的语言变化。《禳妒咒》已经自觉地将小说的叙述性语言转为剧中脚色的曲词与相应的动作描写。就《禳妒咒》本身的语言来看,主要以质朴通俗为标准,白话间杂方言俗语,生动本色。蒲松龄又以性格为宗旨设计人物语言,达到了口角毕肖的效果。同时他还高度重视动作性,这不仅表现在大量的动作提示上,还表现在人物的曲词上。结论部分综合了全文各个章节的观点,总结蒲松龄在创作实践中显露的剧作观念以及对戏曲文学独到的认识,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他的戏剧创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冀运鲁[5](2019)在《论平民意识与清代聊斋戏改编的市井趣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聊斋戏"的改编对《聊斋志异》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聊斋志异》之所以被屡次改编为戏曲,是因为其本身的戏剧性或戏曲意趣。以聊斋戏曲改编在清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康熙阶段独唱,乾隆时期渐有和者,清末形成改编热。聊斋戏的改编为《聊斋志异》提供了很好的改编方式和演述形态。改编者们非常注重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口味,为适合乡村表演,他们不惜牺牲文采性,而强化其通俗性。在这种平民意识的影响下,《聊斋志异》戏曲改编也呈现出平民化特色和市井趣味。

蘧娜[6](2018)在《《聊斋俚曲集》助词研究》文中提出近代汉语是助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语词汇、语法系统逐渐规范,新旧交替现象日趋激烈,助词系统亦然,到明清之际,汉语便大体具备了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助词系统。《聊斋俚曲集》是清康熙间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蒲松龄的代表作品,集说唱、戏曲于一体,是明清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创作时蒲松龄较多使用清代山东淄川方言,不仅增加了戏曲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也为我们进行近代汉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语料,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充分借鉴对以往助词的研究,着眼于《聊斋俚曲集》中单个助词的词汇意义、用法的考察,以《聊斋俚曲集》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事态助词、语气助词为研究对象,从助词的语法格式入手,将助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分析其产生、发展、及变化,试图较为全面地揭示《聊斋俚曲集》的助词系统,并解释明清山东方言某些助词的共性与个性。论文主体分为:第一章绪论,详细介绍《聊斋俚曲集》及其语言研究,现代汉语助词研究现状,本文选题的意义,方法与思路,以及文中所用符号等。第二至五章对《聊斋俚曲集》中的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事态助词、语气助词四类助词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描写,并对其中个别助词的某些特定语法功能作了重点诠释。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说明《聊斋俚曲集》助词系统所反映的近代山东方言助词系统的某些特征,在近代山东方言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方环海,夏长洪[7](2017)在《方言俗语的语义解释与系统观照——《<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简评》文中研究说明—、引言《聊斋俚曲集》是中国通俗说唱作品集,清代作家蒲松龄着。1936年,路大荒将当时发现的俚曲和诗、文、鼓词等蒲松龄作品编校出版,定名《聊斋全集》。后来,路大荒又将收集到的俚曲和诗文等作品,加以增订整理,1962年出版《蒲松龄集》,其中下册辑录的主要是俚曲,称为《聊斋俚曲集》,共计有《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快曲》《丑俊巴》《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

许英飞[8](2017)在《《聊斋俚曲集》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蒲松龄创作的通俗说唱作品集。该书用山东淄川方言写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东地方特色,基本反映了当时北方方言的语言面貌,在汉语史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聊斋俚曲集》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语料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分类、句法功能和修辞功能,以展示《聊斋俚曲集》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总体面貌,进而探求这一时期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发展特征。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本论文选题的缘起与意义,《聊斋俚曲集》的研究现状,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界定、版本选定、材料收集范围以及书中使用的符号等内容。第二章对《聊斋俚曲集》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重叠式和非重叠式进行穷尽式搜集归纳和分类描写,并简略分析每一类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特点。经过穷尽式搜集归纳,可将书中的形容词生动形式分为完全重叠式(AA式、AABB式和ABAB式)、部分重叠式(ABB式、AAB式、ABCC式、CCAB式、ABAC式和AXA式)和非重叠式(ABC式和AXYZ式)三大类。第三章阐述《聊斋俚曲集》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句法功能。本章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分类列出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各类句法功能,同时,对每一种句法功能的特点也作了简要阐述。经统计分析,形容词生动形式主要充当谓语、状语、补语、定语四种句法成分,同时又可以作主语、宾语和独立成分句。第四章分析《聊斋俚曲集》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修辞功能。其修辞功能主要有:生动形象,强化表达的准确性;蕴含褒贬,增强语义的色彩性;节奏和谐,增添语句的韵律美;描摹情态,增加界限的模糊性。结语部分主要是对论文前面几个部分所述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总结,说明明清山东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主要特色,并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便更为清楚地彰显《聊斋俚曲集》在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成熟期过渡时的重要作用。

白雪[9](2016)在《《聊斋俚曲集》与《歧路灯》词汇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清代的两部语料二一《聊斋俚曲集》和《歧路灯》为基本研究材料,并参以同时期的其他文献,纵横结合对二书的词汇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二书用词上的差异。全文共分为7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方法、拟用材料及版本说明。第一章为“同义异词”,考察两部语料中的4组同义异词,对它们在二书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它们分别是“昨天”义词、“去年”义词、“月亮”义词、“饥饿”义词。第二章为“同形异义”,分析“鸡子”、“实落”、“告诵”、“门第”、“汉仗”、“光降”6个词在二书中的词义差别,并参考其他文献及方言词典以确定它们在方言中的使用范围。第三章为“方言特征词选释与比较研究”,收集二书中出现的方言词,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字典等方式筛选出特征词,并加以比较和考释研究,对个别词典已释的词考究得名之由。第四章为“新词新义比较研究”,筛选出二书中使用的清代始见的词,发掘它们对现代汉语的价值,并指出词典中义项不全、引例时代太晚等问题。“结语”,总结二书中值得注意的若干词汇现象,并对造成二书词汇差异的原因作几点思考。“附录”,汇总二书中的方言特征词。

程子益[10](2016)在《《聊斋俚曲集》时间副词研究》文中指出《聊斋俚曲集》语法研究中,时间副词研究成果极少,为本文进行系统研究留下空白。本文以《聊斋俚曲集》时间副词为研究对象,对俚曲集中时间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以求真实再现明清时期山东方言时间副词概貌。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依据俚曲集的实际情况,将其中148个时间副词从结构和语义两个角度进行细致分类,根据语义特征的不同分为时段时间副词、时点时间副词、时体时间副词、时序时间副词四大类。众所周知修饰和限制谓词性成分是时间副词的天职,但两者并非随意组合。本文以俚曲集时间副词修饰的谓词性成分为经,语义选择为纬对两者组配关系进行描写分析,挖掘明清时期山东方言时间副词的独特之处。

二、《聊斋俚曲集》歇后语汇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聊斋俚曲集》歇后语汇释(论文提纲范文)

(1)《聊斋俚曲集》介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聊斋俚曲集》及其研究现状
        1.2.2 介词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介词的界定及分类
        1.4.1 介词的界定
        1.4.2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1.4.3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1.4.4 介词的分类
2 《聊斋俚曲集》介词分类
    2.1 时间处所介词
        2.1.1 把
        2.1.2 从
        2.1.3 自/自从
        2.1.4 捞着
        2.1.5 趁/趁着
        2.1.6 朝/朝着
        2.1.7 打
        2.1.8 当
        2.1.9 至
        2.1.10 到
        2.1.11 及
        2.1.12 及至
        2.1.13 就/就着
        2.1.14 离
        2.1.15 临
        2.1.16 劈
        2.1.17 凭
        2.1.18 去
        2.1.19 顺/顺着
        2.1.20 问
        2.1.21 望
        2.1.22 往
        2.1.23 向
        2.1.24 沿/沿着
        2.1.25 由
        2.1.26 以
        2.1.27 给
        2.1.28 于/於
        2.1.29 与
        2.1.30 因
        2.1.31 在
        2.1.32 照/照着
        2.1.33 着
    2.2 对象范围介词
        2.2.1 从
        2.2.2 自/自从
        2.2.3 比/比着
        2.2.4 朝/朝着
        2.2.5 除/除了
        2.2.6 对/对着
        2.2.7 和/合
        2.2.8 给
        2.2.9 及
        2.2.10 经着
        2.2.11 似
        2.2.12 同/同着
        2.2.13 替
        2.2.14 为
        2.2.15 问
        2.2.16 向
        2.2.17 于/於
        2.2.18 与
        2.2.19 在
        2.2.20 值
        2.2.21 跟/跟着
    2.3 工具方式介词
        2.3.1 按
        2.3.2 把
        2.3.3 从
        2.3.4 将
        2.3.5 就
        2.3.6 论
        2.3.7 拿/拿着
        2.3.8 凭/凭着
        2.3.9 用
        2.3.10 依/依着
        2.3.11 以
        2.3.12 着
        2.3.13 照
        2.3.14 倚着
    2.4 原因目的介词
        2.4.1 为/为着/为了
        2.4.2 用
        2.4.3 以
        2.4.4 因/因着
        2.4.5 缘
    2.5 处置被动介词
        2.5.1 把
        2.5.2 将
        2.5.3 被
        2.5.4 打
        2.5.5 吃
        2.5.6 教
        2.5.7 叫
        2.5.8 拿
        2.5.9 让
        2.5.10 于
        2.5.11 着
        2.5.12 着
        2.5.13 遭/遭着
        2.5.14 蒙
3 《聊斋俚曲集》介词系统分析
    3.1 介词系统构成及特点
        3.1.1 《聊斋俚曲集》介词分布情况
        3.1.2 介词音节
        3.1.3 句法结构
        3.1.4 句法功能
    3.2 明末清初介词发展情况
        3.2.1 介词功能演变发展的动因
        3.2.2 介词功能演变发展的结果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歇后语的界定
    第五节 《聊》版本说明
第二章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的语法结构分析
    第一节 引子的语法结构
    第二节 注释的语法结构
    第三节 引子与注释的组合结构
第三章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的句法实现
    第一节 独立成句
    第二节 充当复句分句
    第三节 充当句法成分
    第四节 引注分置
第四章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语义内容的分类
    第二节 语义双层性的实现机制
    第三节 《聊》歇后语的色彩意义
第五章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的标点符号运用
    第一节 不同版本《聊》歇后语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二节 《聊》歇后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思考
第六章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的总体语言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引子、注释语法结构总表
附录二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引注组合的结构关系总表
附录三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语义双层性的实现机制总表
附录四 不同版本《聊斋俚曲集》歇后语引注之间标点符号使用情况总表
致谢

(4)戏曲意识的凸显 ——论俚曲《禳妒咒》对小说《江城》的改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从小说情节到戏剧情节
    第一节 调整小说情节以深化冲突
    第二节 以丰富的事件实现冲突的多变
    第三节 开场与自报家门的翻新
第二章 从小说单线结构到单双线并存的戏剧结构
    第一节 对小说单线叙事时序的调整
    第二节 发展小说线索以构成双线
    第三节 《禳妒咒》中的双线组合形式
第三章 从小说段落到戏曲场面
    第一节 根据小说段落建构戏曲场面
    第二节 一般场子与重点场子的组合
    第三节 高潮场面的营造
第四章 从小说语言到脚色语言
    第一节 语言的本色
    第二节 语言的性格化
    第三节 语言的动作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5)论平民意识与清代聊斋戏改编的市井趣味(论文提纲范文)

一、《聊斋》的戏剧性因素与戏曲改编的可能性
二、平民意识与清代聊斋戏的重新编码
    (一)题材内容的生活化
    (二)叙事重心的世俗化、平民化
    (三)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
    (四)插科打诨式的喜剧化风格反映出的市井趣味

(6)《聊斋俚曲集》助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聊斋俚曲的语言性质与研究
    二、助词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结构助词
    一、的
    二、个
第三章 动态助词
    一、了_1
    二、着
    三、将
    四、的_4(得_2)
    五、过
    六、讫(起)
第四章 事态助词
    一、了_2
    二、来
第五章 语气助词
    一、么
    二、呢
    三、哩
    四、罢
    五、呵(啊、阿)
    六、呀(也)
    七、便是(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聊斋俚曲集》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界定
    三、版本及其他说明
第二章 《聊斋俚曲集》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分类及特点
    第一节 完全重叠式形容词生动形式
        一、AA式
        二、AABB式
        三、ABAB式
    第二节 部分重叠式形容词生动形式
        一、ABB式
        二、AAB式
        三、ABCC式
        四、CCAB式
        五、ABAC式
        六、AXA式
    第三节 非重叠式形容词生动形式
        一、ABC(BCA)式
        二、AXYZ式
第三章 《聊斋俚曲集》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句法功能
    一、作定语
    二、作状语
    三、作谓语
    四、作补语
    五、作主语
    六、作宾语
    七、作独立成分句
第四章 《聊斋俚曲集》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修辞功能
    一、生动形象,强化表达的准确性
    二、蕴含褒贬,增强语义的色彩性
    三、节奏和谐,增添语句的韵律美
    四、描摹情态,增加界限的模糊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聊斋俚曲集》与《歧路灯》词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拟用材料
第一章 同义异词
    第一节 “昨天”义词
    第二节 “去年”义词
    第三节 “月亮”义词
    第四节 “饥饿”义词
第二章 同形异义
第三章 方言特征词选释与比较研究
    第一节 《聊斋俚曲集》中的方言特征词
    第二节 《歧路灯》中的方言特征词
第四章 新词新义比较研究
    第一节 《聊斋俚曲集》里的新词新义
    第二节 《歧路灯》里的新词新义
结语
附录
    一 《聊斋俚曲集》方言特征词汇辑
    二 《歧路灯》方言特征词汇辑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聊斋俚曲集》时间副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聊斋俚曲集》概况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时间副词概述
    第一节 时间副词的界定和分类
        一、时间副词的界定
        二、时间副词和其他词类的区别
        三、时间副词的分类
    第二节 《聊斋俚曲集》时间副词分类
        一、结构类
        二、语义类
第二章 《聊斋俚曲集》时段时间副词研究
    第一节 短时段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性词语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第二节 间断延续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性词语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第三节 无限延续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性词语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第四节 有限延续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性词语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小结
第三章 《聊斋俚曲集》时体时间副词研究
    第一节 过去/已然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词语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第二节 现在/方然的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词语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第三节 将来/未然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词语
        二、修饰谓词性结构
    小结
第四章 《聊斋俚曲集》时点时间副词
    第一节 前时点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词语
        二、修饰谓词性结构
    第二节 后时点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性词语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小结
第五章 《聊斋俚曲集》时序时间副词
    第一节 初始时序时间副词
        一、修饰限定谓词
        二、修饰限定谓词性结构
    第二节 最终时序时间副词
    第三节 先后时序时间副词
        一、先序时间副词
        二、后序时间副词
    第四节 不定时时间副词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四、《聊斋俚曲集》歇后语汇释(论文参考文献)

  • [1]《聊斋俚曲集》介词研究[D]. 黄园园.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聊斋俚曲集》曲韵研究[D]. 高金铭.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聊斋俚曲集》歇后语研究[D]. 杜洪英. 青岛大学, 2020(02)
  • [4]戏曲意识的凸显 ——论俚曲《禳妒咒》对小说《江城》的改编[D]. 范金莹. 上海戏剧学院, 2020(08)
  • [5]论平民意识与清代聊斋戏改编的市井趣味[J]. 冀运鲁. 齐鲁学刊, 2019(04)
  • [6]《聊斋俚曲集》助词研究[D]. 蘧娜. 山东大学, 2018(12)
  • [7]方言俗语的语义解释与系统观照——《<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简评[J]. 方环海,夏长洪. 国际汉语学报, 2017(01)
  • [8]《聊斋俚曲集》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D]. 许英飞. 山东大学, 2017(01)
  • [9]《聊斋俚曲集》与《歧路灯》词汇比较研究[D]. 白雪. 浙江师范大学, 2016(02)
  • [10]《聊斋俚曲集》时间副词研究[D]. 程子益.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聊斋俚语》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