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公布2001年危险水库加固工程及2002年销售编号清单

水利部公布2001年危险水库加固工程及2002年销售编号清单

一、水利部公告2001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2002年销号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李乐[1](2021)在《前咀子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及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北方多沙河流上建设的中小型水库,普遍存在泄洪排沙设施不全和调度管理不善等问题,随着运行年代久远,各种病险危害隐患日渐突出。除了传统的坝区建筑物需要从结构安全方面进行除险加固外,由于原设计先天不足等诸多原因,水库库区泥沙淤积问题也十分严重,尤其是小型水库淤满报废现象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已经十分普遍。解决小型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实现小型水库水源工程的长期可持续使用,是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面临的一个长期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前咀子水库坝区建筑物常规除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该水库已经淤满报废的特点,围绕小型水库泥沙淤积,这一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小型水库库区安全隐患,开展库区淤积泥沙清淤除险方案的分析研究。同时,针对大量年久失修的小型水库改建时需要增设放水排沙洞这一现实要求,在现有多沙河流水库排沙洞泄流规模确定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概化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多沙河流水库高浓度含沙水流对放水排沙洞泄流能力的影响。具体的工作内容和主要成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坝区各类建筑物除险加固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该水库工程水文资料相对不足的现状,在现行规范规程的指导下,对前咀子水库所在流域水文基础资料进行了复核分析与确认,同时根据相近区域各主要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对前咀子水库坝址区域和地质条件进行了复核分析和确认,为该水库工程坝区建筑物除险加固和库区泥沙问题处理方案的分析论证提供依据。2.针对该水库坝区建筑物的病情险况,通过对坝顶高程、坝体渗流、坝体稳定性复核计算,提出了坝顶加高并将坝体上游原有干砌石拆除重筑,并对坝下游戗台整修并增加排水设施等一系列坝体加固方案;针对安全鉴定意见中的相关结论与建议,提出了溢洪道加固按不改变原有建筑物的等级、位置及形状为原则,在满足泄洪要求的情况下,对两侧边墙进行加固处理和底坡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案;放水排沙洞洞身和底板进行浆砌石衬砌,外墙用沙浆抹面,内墙与风化浆砌石基岩面之间密实回填;针对原有工程对外交通条件差严重影响防汛安全等问题增设了防汛公路与外界连接;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大坝实际情况,坝区建筑物除险加固方案明确提出了后期需开展变形观测、坝基、坝体渗流压力监测和水文气象观测等长期监测项目。3.针对前咀子水库库区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水库淤满报废库区泥沙危害十分严重的现状,综合吸收借鉴国内外水库排沙清淤的经验,尤其是考虑到小型水库淤满报废后泥沙清淤施工作业的特点,提出了运用水力挖沙技术与管道水力输送技术相结合进行前咀子水库淤积泥沙清淤工作的初步方案。4.针对水利工程相关技术部门一直关心的多沙河流水库,挟沙水流的含沙量是否影响泄洪排沙洞过流能力的问题,通过概化水工模型试验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证,初步得出了含沙量对排沙洞泄流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初步结论,该结论可作为排沙放水洞过流能力设计时的参考。

徐纯[2](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提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郭敬[3](2014)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具有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技术要求高、单项工程投资小、施工环境复杂等显着的特点。为了达到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目标,彻底解决水库存在的各项病险问题,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辖区内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驻马店市驿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问题。从前期安全鉴定、初步设计质量管理和实施阶段的参建单位选择、施工图评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到单元工程评定、分部及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分析研究了驻马店市驿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不足,制定了改进措施。通过认真研究,得出了做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基建程序进行实施,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质量管理,保证项目实施外部环境,加强合同管理,切实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等结论。对进一步做好驻马店市驿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工作,防止或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类似工程项目建设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李振标[4](2013)在《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各国政府在财政投入上对农业都给予了高度支持和保护。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在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的管理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中间环节多、资金在途时间长、运行缓慢、资金到位率低和监督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资金的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三农”工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农业投入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加强财政农业投入监管、确保各项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成为当务之急。为促进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审计署多次组织人员对部分省、自治区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并公布审计公告。公告表明,我国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管理领域存在着地方财政支农投入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地方政府未按规定对财政支农投入进行统计和考核以及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立足于当前现状,本文力图在考察和分析现存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其他领域的成功监管模式和经验,结合财政农业投入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监管的优化模式,为促进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投资工程监管方面的研究、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监管模式方面的研究、财政农业投入后评价及第三方评价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等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并深入考察分析了公共财政理论、系统优化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反馈控制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及国家财政投入项目监管办法。这些内容为建构和阐述财政农业投入优化监管模式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第2章和第3章。(2)基于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的现行状况,在分析和借鉴国(境)外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总体思路以及优化模式的构成及运行机制,体现了本文的创新思维。主要包括第4、5、6、7章。(3)基于现代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本文系统论证了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优化模式的网络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为有效地使用高科技手段对财政农业投入进行监管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相对于以往的监管模式,本文所提出的融入信息平台建设的监管模式体现了一定的创新设计。主要内容为第8章。(4)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我国已经尝试实施第三方独立后评价省区的个案分析,首次具有创新性地阐述了优化监管模式如何与第三方独立评价及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加强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监管的效果。主要内容为第9章。(5)在前面几个部分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主要的结论并提出了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优化模式实施的配套措施。主要内容为第10章。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为提高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的效益,我国必须加强对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管。而加强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任务的实现,则必须通过建构优化的监管模式来实现。具体而言,必须构建立体化的监管模式、拓展监管主体和强化监管主体功能、引进信息平台采用高科技方法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方法和工具等。(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本文认为在财政农业投入监管过程中引进高科技信息平台加强监管的效果,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值得借鉴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3)部分省区先行先试的实践经验表明,在财政农业投入监管过程中,采用第三方独立后评价方法,有利于加强对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管,从而提高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的整体绩效。为此,本文认为第三方独立后评价方法是当前优化和加强财政农业投入监管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值得有关部门推广、借鉴和采纳。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在强化财政农业投入监管过程中,必须转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法律体系,必须切实优化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必须采取实际措施大力推行财政农业投入政务公开,必须加强技术及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引入第三方的绩效评价制度等政策建议。在财政农业投入领域,相关的研究很多,但是真正系统、完整的针对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较少,通过借助建设具有高端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信息平台、采用和引进第三方独立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来加强和优化财政农业投入效益和监管效果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在这方面的努力可算是这个方向的初步尝试。当然,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和时间、体力、学力的限制,本文未能进一步扩大对全国范围内已经尝试实施第三方独立后评价的省市进行现场调研和实证分析得出更加科学、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文所尝试的议题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跟踪研究。

吕乐[5](2009)在《浙江省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库是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洪减灾、优化水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对新时期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的现状、内涵、面临问题等的阐释,结合浙江省典型水库在水管体制改革中的成效及面临问题的分析,尝试在政策层面构建水库安全管理投入保障机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水库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安全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免费搭车和交易成本诸因素的共同存在,决定了企业这一市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的低效率性乃至不可行性,确立了政府在水库安全管理及投入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必要性。(2)通过典型水库的案例调研分析,认为由于水管体制不顺、投入机制不健全、水库自我补偿自我发展能力较低等原因,水库工程面临着安全管理投入经费不足、投入渠道不畅、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水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水库安全管理投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3)提出水库安全管理投入模式的架构包括投入体制、投入机制、投入途径三方面的内容。基于参与式治理理论,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深层次”参与协商,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助于问题的深层次解决。根据公共支出理论的相关原理和原则,水库安全管理投入应遵循公共需要原则、市场优先原则、效益原则、选择性激励原则等。建立水库安全管理投入保障机制的关键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实现水管体制改革。根据水管单位的分类定性,推荐采取自收自支、全额拨款、差额补助和收支两条线四种投入途径。并就建立水库安全管理投入保障机制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建议。

《中国防汛抗旱》编辑部[6](2009)在《新中国防汛抗旱大事记(1990-200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0年>>·2月15-18日,国家防总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25个城市防洪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交流城市防洪建设的经验。会议强调"城市防洪建设要有较高标准,要统一规划,多功能,综合整治"、"城市防洪建设要和城市建设相结合,要防洪、排涝、排污结合。要坚持抗御洪水和美化市

矫勇[7](2007)在《落实责任 保证质量 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在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同志们: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直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2004年在江西召开过一次专题会议,主要目的是解决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进一步加大,我们在这里第二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是要根据新的目标任务,研究部

隆文非,黎乃顺[8](2005)在《加强四川省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提出本文对四川省近几年来在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方面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进一步搞好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邵自平[9](2004)在《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访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周学文》文中认为

汪恕诚[10](2004)在《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提出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总结2003年水利工作,研究当前水利面临的形势,部署2004年水利工作。

二、水利部公告2001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2002年销号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利部公告2001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2002年销号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1)前咀子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及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文资料的复核
        1.3.2 现有水库泥沙处理技术对小型水库的适用性
        1.3.3 邻近区域小型水库排沙经验
        1.3.4 排沙洞泄流规模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路线
第二章 工程现状调查与水文资料复核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基本资料
    2.3 降雨与径流复核
        2.3.1 降水、径流、气象资料审查
        2.3.2 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及代表性分析
        2.3.3 樊家河水文站年径流量频率计算
        2.3.4 前咀子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计算
    2.4 设计洪水复核计算
        2.4.1 洪水特性
        2.4.2 历史洪水调查
        2.4.3 用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
        2.4.4 用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洪水
        2.4.5 用洪峰面积相关法推求设计洪水
        2.4.6 成果评估及采用
    2.5 泥沙
    2.6 蒸发与水温
        2.6.1 水面蒸发
        2.6.2 水库蒸发增损量计算
        2.6.3 水温
第三章 前咀子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3.1 区域地质概况
    3.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3.3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3.3.1 地质概况
        3.3.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3.3 坝址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4 放水排沙洞工程地质条件
        3.4.1 地质概况
        3.4.2 放水洞工程地质条件
    3.5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3.5.1 地质概况
        3.5.2 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
        3.5.3 边坡稳定性评价
第四章 坝区建筑物除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4.1 大坝加固设计方案分析
        4.1.1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4.1.2 坝顶高程、坝体渗流、稳定复核
        4.1.3 坝体加固设计
    4.2 溢洪道加固设计
        4.2.1 溢洪道原设计的概况
        4.2.2 原溢洪道存在问题
        4.2.3 加固设计原则
        4.2.4 溢洪道水力计算
    4.3 放水排沙洞加固设计
    4.4 防汛道路设计
        4.4.1 技术标准
        4.4.2 路线
        4.4.3 路基
        4.4.4 路面
        4.4.5 涵洞
    4.5 坝区绿化美化设计
    4.6 大坝变形观测设计
        4.6.1 监测项目
        4.6.2 观测点的布设
    4.7 除险加固工程投资分析与评价
        4.7.1 编制依据
        4.7.2 设计概算
    4.8 经济评价
        4.8.1 经济评价依据及参数
        4.8.2 国民经济评价
        4.8.3 评价结论
第五章 水库库区泥沙清淤方案分析研究
    5.1 常用的机械挖沙技术
        5.1.1 挖泥船疏浚技术
        5.1.2 水库淤积泥沙常用机械清淤技术
        5.1.3 河道淤积泥沙的机械清淤技术
    5.2 前咀子水库库区淤积泥沙清淤方案分析
        5.2.1 水力挖沙成本效率的分析计算
        5.2.2 前咀子水库高浓度泥浆管道输送可行性分析
        5.2.3 前咀子水库高浓度泥浆输送相关参数分析
    5.3 关于前咀子水库清淤外运泥沙浓缩处理方案的建议
第六章 高含沙量对排沙洞泄流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6.1 排沙洞概化模型及坝区入洞高含沙水流的特点
    6.2 中小型水库坝区高含沙水流的流变特性
        6.2.1 坝区高含沙水流的流行分类
        6.2.2 亭口水库坝区高含沙水流的流变特性
        6.2.3 亭口水库所在流域高含沙水流流变参数的测定
    6.3 高浓度宾汉体水流阻力问题研究现状
    6.4 高含沙量对排沙洞泄流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6.4.1 对比试验观测方法的设计
        6.4.2 试验工况及观测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良治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理论评述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理论评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二、国家审计功能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一、审计组织方式
        二、审计实施方式
        三、审计评价方式
        四、审计结论作出
        五、审计报告方式
        六、审计成果运用
        七、审计人员管理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词频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语义网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情感分析
        六、主题分析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3)驻马店市驿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概述
        1.2.1 国外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概况
        1.2.2 国内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结构
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及内涵
    2.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2.1.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2.1.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方法
    2.2 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主要过程
        2.2.1 项目质量规划
        2.2.2 项目质量保证
        2.2.3 项目质量控制
    2.3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2.3.1 水利工程项目概念及特点
        2.3.2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内涵
        2.3.3 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主要因素
3 驻马店市驿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简述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建设背景
        3.1.2 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3.1.3 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3.2 项目建设质量管理
        3.2.1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3.2.2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
        3.2.3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4 前期工程质量规划管理
    4.1 水库前期安全鉴定阶段质量管理
        4.1.1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
        4.1.2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成果审查(鉴定报告)
        4.1.3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审定
    4.2 初步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4.2.1 初设质量管理
        4.2.2 履行审批制度
    4.3 工程质量规划成效分析
        4.3.1 规划成效
        4.3.2 问题及改进措施
5 实施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5.1 参建单位选择
        5.1.1 委托设计、监理
        5.1.2 施工招投标管理
    5.2 施工图设计质量控制
        5.2.1 设计质量控制
        5.2.2 实施施工图审查
        5.2.3 落实设计交底制度
    5.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5.3.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5.3.2 督促监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5.3.3 监督施工单位实施质量控制
        5.3.4 工程质量信息管理
        5.3.5 施工外部环境控制
    5.4 工程质量控制成效分析
        5.4.1 控制成效
        5.4.2 问题及改进措施
6 验收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6.1 严把单元工程质量
        6.1.1 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6.1.2 关键部位及重要隐蔽单元工程验收
    6.2 落实验收办法,确保验收质量
        6.2.1 分部工程验收
        6.2.2 单位工程验收
        6.2.3 竣工验收
    6.3 工程验收质量控制成效分析
        6.3.1 验收质量控制成效
        6.3.2 问题及改进措施
7 结论和改进的方向
    7.1 结论
    7.2 改进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和发表论文情况

(4)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关于政府投资工程监管方面的研究
    2.2 关于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2.3 关于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监管模式的研究
    2.4 关于财政农业投入资金后评价及第三方评价的研究
    2.5 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发和借鉴
    2.6 相关概念说明
        2.6.1 财政农业投入
        2.6.2 政府监管
3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公共财政理论
    3.2 系统优化理论
    3.3 项目管理理论
    3.4 反馈控制理论
    3.5 国家财政投资项目监管的方法
        3.5.1 反馈控制方法
        3.5.2 监测与评价方法
        3.5.3 后评价方法
4 我国现行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状况
    4.1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现状分析
        4.1.1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发展历程
        4.1.2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构成
    4.2 财政农业投入现行监管模式
    4.3 财政农业投入现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存在问题
        4.3.2 原因分析
5 国(境)外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分析及借鉴
    5.1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1.1 美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1.2 英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1.3 德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2 亚洲主要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2.1 日本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2.2 韩国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2.3 印度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3 我国台湾地区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及实施效果
    5.4 国(境)外财政农业投入监管经验及启示
6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
    6.1 优化设计的总目标
        6.1.1 依法依规性的目标
        6.1.2 经济社会效益性的目标
        6.1.3 生态文明性的目标
    6.2 优化设计的原则
        6.2.1 监督与服务原则
        6.2.2 预防与堵漏原则
        6.2.3 奖励与制裁原则
        6.2.4 专业监督与社会监督原则
        6.2.5 坚持分级实施原则
        6.2.6 依法监管原则
    6.3 优化设计的风险控制
        6.3.1 监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6.3.2 财政农业投入决策风险控制
        6.3.3 财政农业投入实施风险控制
        6.3.4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风险控制
    6.4 优化设计的总体思想
        6.4.1 全过程监管的制度安排
        6.4.2 引入国内外先进理念和信息化技术
        6.4.3 强化监管的执行力
7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优化模式的构成及运行机制
    7.1 优化模式的构成
        7.1.1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优化模式
        7.1.2 优化模式的监管主体
        7.1.3 优化模式监管的网络信息平台
        7.1.4 优化模式的组织保障
        7.1.5 优化模式的监管方式
    7.2 优化模式的新组份
        7.2.1 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方法加强评价监管
        7.2.2 立体化建构的监管模式
        7.2.3 拓展和强化的监管主体
        7.2.4 强化高科技方法的监管手段
    7.3 优化模式的监管内容
        7.3.1 财政农业投入管理体制分配关系
        7.3.2 财政农业投入内控机制运行情况
        7.3.3 财政农业投入预算编制与执行
        7.3.4 财政农业投资收入与支出活动
        7.3.5 财政部门农业投入工作管理情况
    7.4 优化模式的运行机制
        7.4.1 优化模式实行分级监管制度
        7.4.2 优化模式的运行机制
        7.4.3 优化模式省级财政专职监管机构权力运行
        7.4.4 优化模式市县财政监管权力运行
        7.4.5 优化模式审计部门监管权力运行
    7.5 优化模式运行的特点
8 网络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8.1 网络信息平台
        8.1.1 设计背景
        8.1.2 建设目标
        8.1.3 建设任务
    8.2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信息平台设计模型
        8.2.1 网络信息平台设计的原理模型
        8.2.2 数据交换原理模型
    8.3 系统设计实现
        8.3.1 设计原则
        8.3.2 总体架构
        8.3.3 数据流设计
    8.4 应用软件
        8.4.1 软件总体应用模型
        8.4.2 系统功能描述
    8.5 云平台
        8.5.1 云计算的定义
        8.5.2 财政农业投入监管信息平台的云平台架构
        8.5.3 引入云计算技术的重大意义
    8.6 数据交换
        8.6.1 数据交换方式
        8.6.2 交换方式选择
        8.6.3 数据交换规范
        8.6.4 数据交换的实现
    8.7 网络拓扑结构
    8.8 技术路线
9 财政农业投入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及案例分析
    9.1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一般内容、方法及工作原则
        9.1.1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一般内容
        9.1.2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一般方法及工作原则
    9.2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评价内容
        9.2.1 财政农业投入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9.2.2 农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9.3 广东省财政厅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第三方评价暨后评价效果实证分析
        9.3.1 广东财政农业投入项目第三方评价简况
        9.3.2 第三方绩效评价项目正向效应及其优化提高监管效果分析
    9.4 第三方绩效评价优化财政投入项目监管作用分析
10 研究的基本结论及监管优化模式实施的配套措施
    10.1 研究的基本结论
    10.2 监管优化模式实施的配套措施
        10.2.1 转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10.2.2 建立完善的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法律体系
        10.2.3 切实优化“三农”发展的舆论环境
        10.2.4 大力推行财政农业投入政务公开
        10.2.5 加强技术及人才队伍建设
        10.2.6 引入第三方的绩效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受)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致谢

(5)浙江省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成果
        1.2.2 实践经验总结
    1.3 国外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研究现状
        1.3.1 美国水库安全管理投入
        1.3.2 加拿大水库安全管理投入
        1.3.3 其他国家水库安全管理投入
    1.4 建立水库安全管理投入保障机制的重要性
    1.5 研究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水库安全管理及其投入的内涵分析
    2.1 水库安全管理的定义
    2.2 水库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2.3 水库安全管理的内涵
    2.4 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的内容
    2.5 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的内涵分析
第三章 浙江省水库安全管理现状
    3.1 自然地理环境
    3.2 水库建设概况
    3.3 水库管理体制现状
    3.4 水库安全管理成效
    3.5 水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6 水库安全管理投入概况
第四章 浙江省典型水库安全管理投入调研
    4.1 余姚市四明湖水库安全管理投入调研
        4.1.1 工程概况
        4.1.2 水管体制改革
        4.1.3 水库安全管理收支状况
        4.1.4 小结分析
    4.2 慈溪市水库安全管理投入调研
        4.2.1 工程概况
        4.2.2 水管体制改革
        4.2.3 水库安全管理收支状况
        4.2.4 小结分析
    4.3 武义县水库安全管理投入调研
        4.3.1 工程概况
        4.3.2 水管体制改革
        4.3.3 水库安全管理收支状况
        4.3.4 小结分析
    4.4 调研中反映的水库安全管理投入问题分析
第五章 水库安全管理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研究
    5.1 水库安全管理投入模式的基本架构
    5.2 基于参与式治理理论的投入体制
    5.3 基于公共支出理论的投入机制
    5.4 在水库分类定性基础上建立通畅的投入途径
    5.5 省级财政在建立良性投入模式的引导作用
    5.6 建立水库安全管理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措施
        5.6.1 加快水管理体制改革
        5.6.2 健全水库安全管理法规
        5.6.3 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
        5.6.4 建立高效的考核制度
        5.6.5 改进小型水库管理模式
        5.6.6 拓宽水库安全管理经费来源渠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研究生期间论文及成果

(6)新中国防汛抗旱大事记(1990-2009)(论文提纲范文)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8)加强四川省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省小型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
2 我省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
    2.1 重视水库前期工作, 为安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努力搞好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
    2.3 加快步伐除险加固是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关键
    2.4 深化改革建立水库安全管理新机制
3 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四、水利部公告2001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2002年销号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咀子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及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D]. 李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3]驻马店市驿城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D]. 郭敬.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2)
  • [4]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D]. 李振标.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3)
  • [5]浙江省水库安全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研究[D]. 吕乐. 浙江大学, 2009(S2)
  • [6]新中国防汛抗旱大事记(1990-2009)[J]. 《中国防汛抗旱》编辑部. 中国防汛抗旱, 2009(S1)
  • [7]落实责任 保证质量 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在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矫勇.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5)
  • [8]加强四川省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隆文非,黎乃顺. 四川水利, 2005(04)
  • [9]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访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周学文[J]. 邵自平. 中国水利, 2004(24)
  • [10]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 汪恕诚.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4(02)

标签:;  ;  ;  ;  ;  

水利部公布2001年危险水库加固工程及2002年销售编号清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