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选修课》某题的疑惑与反思

对教材《选修课》某题的疑惑与反思

一、对《选修》教材中一道习题的质疑及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蒋金容[1](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 ——以《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海艳[2](2021)在《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2003年我国进行了课程改革,开始实行“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2018年,我国再次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每一次课程改革必然伴随着教科书的改革。2019年根据新课标编写的3套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应运而生,目前已有省份开始使用新教科书。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经历了从“重视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在这一历程中,教科书中会发生什么的内容变化?因此对新旧版本以及不同新版本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实现教科书的优化。同时,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教育呈现“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来提升我国的教育影响力。所以,本研究选择了美国版本的教科书与我国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化学理论知识,是高中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节进行比较能够实现这一章节的优化。本研究从化学新课程提倡“一纲多本”、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解决新教科书面临的问题、基础教育国际化、“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的地位等5个方面阐明研究选题的缘由。搜集和阅读大量文献,对国内外化学教科书比较的相关研究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本研究指明方向。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在教科书编写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本质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新、旧课标以及美国课标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要求、教学建议等规定进行了比较。重点比较了中美化学课程标准对“元素周期律”的要求,然后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方式(课文篇幅、栏目设置、实践活动、插图和表格)、科学本质等4个方面,对国内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国内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和美国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进行了横向比较,找出新教科书的变化点和各个版本教科书的优缺点,得出研究结论:(1)对于新旧人教版教科书“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来说,知识点的选取变化不是很大,新人教版将其宏观位置提前,并按照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编排,更加重视学生心理认知。新人教版栏目、图片、表格等内容呈现方式和科学本质内容呈现方面都更加丰富。(2)对于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来说,其知识点的选取大致是相同,新鲁科版稍有变化。三个新版本教科书都非常重视栏目,设置了丰富的栏目,重视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新人教版和新鲁科版都非常重视学生必做实验,实验基本包含了所有步骤和流程,新苏教版则是没有给出。三个新版本教科书都设置了丰富生动的插图和表格。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在科学本质内容方面都非常丰富,新人教版更加全面一些。(3)在教科书整体结构中,美国教科书的结构更为紧凑,内容涉及面广,与大学化学教材相类似。编排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过程,更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美国教科书设置了更加丰富活泼的栏目和插图,注重编排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科书编写3点建议和“元素周期律”教学3点建议。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的局限性以及研究者自身精力、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只比较了“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其他内容研究有待日后完善。

邓仲华[3](2021)在《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发展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它的培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具备的关键思维方式。面对新教材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该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深入理解教材变革的意义以及不同新教材具有的特点便颇具必要性,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可为新教材的合理使用和教师教学提供借鉴。本研究结合新课标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水平划分及内涵界定,在明确该素养相应教材内容载体的基础上,将旧人教版、新人教版及新鲁科版教材化学反应知识内容整合为三个主题,即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并把“电解池”、“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确立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这三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呈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纵向上看,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呈现上均发生了量的增加和质的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前者体现在增加了促进核心内容深度理解和揭示学科知识应用价值的知识要素,同时栏目设置有所丰富,显示出新教材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后者体现在知识要素的编排次序更为合理,凸显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同时精心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推动学生高水平思维的发展。从横向上看,两版本新教材均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同时各有特色和不同。如在引导学生建立平衡观方面,新人教版侧重采用化学史或实验探究素材使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初步形成基本观念,而新鲁科版运用多样化的栏目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以帮助观念的建构,可支撑学生面对不熟悉的问题情境。总体上发现新教材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能够发挥有益作用:重视核心概念的凝炼,突出知识功能价值;给予分析问题的思路,促进知识迁移应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核心活动的设计;增强教材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针对研究结果,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获得一些启示。关于新教材的使用,应关注以下几点:(1)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2)挖掘内容的素养培育价值;(3)把握不同教材的优势特点;(4)拓宽教师视野以提升专业素养。关于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应重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教学和合理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版教材在知识要素的选取和组织上更有助于为学生变化观和平衡观的形成提供支持,在内容呈现上更彰显“以生为本”的特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不同进阶水平的发展。其知识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栏目更丰富、内容更充实,能够有效助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培养的落实。

陈远凤[4](2021)在《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古诗文教学向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积弊较深的环节,传统的古诗文单篇教学模式固然有其重要的价值,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突破单一教学方式势在必行。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种较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它在扩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其思维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助益,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部分缺陷,为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坚持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首先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掌握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可知目前群文阅读教学主要被应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关于高中阶段的相关实践和研究都较少;其次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和高考古诗文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考古诗文选文及考题与教材和教师教学间有一定联系,尤其是教材中的“比较分析类”习题和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比较异同类”考题,已经体现出了群文阅读的部分因素,这为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有利基础;接着运用问卷法调查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师生对群文教学的认识情况,可知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着耗时耗力、方式单一等问题,且大多数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了解程度较低,这其中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教师疏于自主学习等主观原因。针对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高耗低效、教师不了解、难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等现实问题,本文将详细阐述群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构成要素:议题、多文本、集体建构、共识,并分别从设计议题、组织选文、集体建构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再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进行具体的古诗文群文教学设计,与一线教师的单篇教学案例进行差异化比较,对比发现群文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学生在对多文本的整合与比较中也能更好地深化理解。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有益尝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如在应用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课时安排、知识点取舍等问题,所以应该理性看待“单篇”与“群文”这两种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应作为传统单篇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提升古诗文教学效益。

高博[5](2021)在《人教新旧版本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必修部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我国基础阶段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本次课程变革确定了以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终极目标。而如何改进教学活动能使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就成了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教和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故教育变革往往从教材变革开始。如今以新版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物理教材正在全国铺开使用,若想更好更高效地利用新版物理教材开展物理教学活动,就需要对教材特色、教材知识体系、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科学且深入透彻的研究分析。本研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在确定研究理论基础后对新老版本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新版教材编写依据。接着以新老版本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知识体系、模块、习题和例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新老版本物理教材的差异和各自优势所在。然后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对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新版物理教材在实际教学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研究成果,完成具体案例教学设计。综合比较后发现新版教材在习题情景、模块多样化、提升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新版教材出版时间较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仍需不断改进、优化。希望通过本次对新老版本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为落实新版课程标准教育目标,明确新版物理教材优势,高效利用新版物理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和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建议。

王思源[6](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提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于晓宇[7](2021)在《“人教版”教科书“基本不等式”内容设置之变迁(1952-2019)》文中研究表明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证明不等式、求最值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从1952年起,基本不等式就已经被编排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随着教科书的不断更新,基本不等式的内容设置也在发生变化。本文选取1952-2019年的11套“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以其中基本不等式的内容设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概念表述和例习题设置三个方面研究、分析其变迁特点,并从教学大纲、教科书建设史等方面入手论述其变迁原因,最后分别得到1952-2019年11套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概念表述及例、习题设置的编排变迁情况。在梳理基本不等式的编排变迁的同时,针对基本不等式引入方式的偏好,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访谈,以期更加客观、合理地提出教科书中基本不等式的编排建议和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建议。最后为教科书编写提出以下建议为:在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方面,注重知识的生成同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实际背景。在概念表述方面,善于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本质特征。在例、习题设置方面,问题类型多样化;重视科学情境的结合与融入。为一线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为:在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方面,偶尔“浪费”课时也值得;在概念表述方面,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加深学生对于取等条件的理解;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在例、习题设置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删减、增添题目。

冯春艳[8](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蔡俊萍[9](2021)在《基于新教材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新课标的颁布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新高考模式发生变化,教师应注意如何去克服新高考模式变化,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探索新高考模式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能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是一种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转化化学学习方式。笔者通过研究新教材中适合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主题,整理已有主题式教学模式,构建主题式教学的系统要素模型和分类编码框架,同时进行新教材下的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模型构建,展开主题式教学设计并实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查阅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以及分析主题式教学研究的现状,明确研究方向。二是以建构主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为主题式教学提供理论支持,针对现有的主题式教学模型进行分析,设计基于新教材背景下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模式。三是对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教材的主题式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析,为教师采用基于教材的核心素养的主题式教学提供有效资源,发挥教材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四是根据设计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对“分散系胶体”“氯气的发现与制备”进行教学设计并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展开教学实践。第五对学生进行素养化测试和访谈以检验该主题式教学模式成效。通过研究发现,构建基于新教材背景下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对新版本化学教材的处理提供思路,为落实素养为本教学展开实践,经过主题式教学实践后发现,实验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明显高于对照班,即发现展开主题式教学在不同主题都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同时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表示新高考下选择化学的可能性增加。

谭芯[10](2021)在《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下中美化学教材习题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是1986年引入中国的,这对我国当时笼统模糊的课程标准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推动我国学者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提出了“三维目标”。至此,课程标准不再关注知识本位,转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2020年新修订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教育强国”的目标,教师教学更应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体现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仍然适用对新课标的分析。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科学检验过的具有科学性的研究工具,将其作为研究工具来研究习题,能帮助教师快速分析该习题的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从而指导教师教学。基于此,论文对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习题、高中化学课程标准、IB化学指南在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论文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提炼选题背景,当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全球化的目标,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成果是确有必要的。且IBDP课程的创建目的、内容设置和培养目标与我国相似,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其次,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了解目前一线化学教师对教材习题的使用情况和认知情况,以此作为从认知层面研究中美教材习题的现实基础和依据。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化学习题比较、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和IBDP课程及教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厘清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与我国课程标准的渊源,了解当前对中美化学教材比较的研究进展,奠定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确定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确定了中美高中化学教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IB化学指南进行对比的主题、具体章节和习题栏目,拟定研究思路并呈现分析示例。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和不足与展望。通过统计分析法统计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出现的频次和占比,以数据、表格和图形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总结概括出以下研究结论:(1)人教版教材在习题总量上优于IB化学教材,两版教材习题均重视对程序性知识和应用水平的考察;(2)人教版教材习题与课标考察的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不一致;(3)IB教材习题与IB化学指南考察的知识类型的侧重点一致;(4)课标与IB化学指南考察的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的侧重点不同。并据此对习题设计、课标编写和教师教学分别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建议教材:(1)增加概念性知识习题的比例;(2)适当调整认知水平习题的比例;(3)删减教材中的无效习题。建议课标:(1)细化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2)采用布卢姆的认知水平来描述内容要求。建议教师教学时:(1)合理布置习题作业;(2)根据认知水平设置层次性的习题;(3)依据知识类型选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因研究时间的局限性,在对教材习题归类时未进行系统的一致性分析研究,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二是研究内容并未囊括中美教材所有章节的习题,仅从频数和比例上分析习题的分布特点,对教材习题的定量分析层面还有待加强。

二、对《选修》教材中一道习题的质疑及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选修》教材中一道习题的质疑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学新课程背景下提倡“一标多本”
        1.1.2 教科书研究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1.1.3 教科书研究是解决新教科书面临问题的需要
        1.1.4 基础教育国际化
        1.1.5 “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课程占据重要位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化学教科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化学教科书研究现状
        1.2.3 “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6 研究思路及流程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材、教科书
        2.1.2 高中化学教科书
        2.1.3 元素周期律
    2.2 理论基础
        2.2.1 教科书的结构功能和编写原则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科学本质理论
3 中美两国3 个新旧版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3.1 课程理念的比较
    3.2 课程目标的比较
    3.3 三个版本课程标准对“元素周期律”的规定
        3.3.1 我国新旧课标对“元素周期律”内容要求的比较
        3.3.2 我国新旧课标对“元素周期律”教学建议的比较
        3.3.3 美国课程标准NGSS对“元素周期律”内容的相关规定
4 不同版本元素周期律的比较研究
    4.1 内容选择的比较
        4.1.1 我国不同版本必修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知识
        4.1.2 美国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知识
    4.2 内容组织的比较
        4.2.1 不同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内容整体组织的比较分析
        4.2.2 不同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内容具体组织的比较分析
    4.3 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4.3.1 课文篇幅
        4.3.2 栏目设置
        4.3.3 实践活动
        4.3.4 插图、表格
    4.4 科学本质内容的比较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科书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
        5.2.1 教科书编写建议
        5.2.2 “元素周期律”教学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1.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
        1.1.3 教材对比分析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前提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化学教材
        2.1.2 教材比较
        2.1.3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2.2.3 学习进阶理论
        2.2.4 解释结构模型
第3章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视角下研究对象的选取
    3.1 教材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内容分析
        3.1.1 内容整合的分析方法
        3.1.2 教材中内容主题的划分
    3.2 高考试题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考查分析
        3.2.1 试题素养考查的分析方法
        3.2.2 试题素养考查的具体情况
    3.3 研究内容的选取
第4章 不同版本教材知识体系结构的对比
    4.1 电解池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4.2 电解池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4.3 化学平衡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4.4 化学平衡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4.5 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4.6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4.7 三版本教材知识结构整体比较结果
第5章 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呈现的对比
    5.1 教材中“电解池”内容呈现
    5.2 教材中“化学平衡”内容呈现
    5.3 教材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呈现
    5.4 三版本教材内容呈现整体比较结果
    5.5 新教材凸显核心素养的特点
        5.5.1 聚焦学科基本观念,突出知识功能价值
        5.5.2 重视搭建认识思路,促进知识迁移应用
        5.5.3 落实学生必做实验,注重核心活动设计
        5.5.4 体现先进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6 新教材使用建议
        5.6.1 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5.6.2 挖掘内容的素养培育价值
        5.6.3 把握不同教材的优势特点
        5.6.4 拓宽教师视野以提升专业素养
    5.7 教学建议
        5.7.1 重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教学
        5.7.2 合理实施“观念建构”教学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4)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及高考考查情况分析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统计分析
        一、必修教材古诗文选文统计与分析
        二、选修教材古诗文选文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查情况统计分析
        一、选文情况分析
        二、阅读考查能力分析
第二章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一、问卷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问卷调查方法与设计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二、学生古诗文学习现状分析
        三、师生问卷调查情况总结
    第三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现存问题归因
        一、客观原因
        二、主观原因
第三章 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 群文阅读教学的构成要素
        一、议题
        二、多文本
        三、集体建构
        四、共识
    第二节 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议题设计策略
        二、多文本选组策略
        三、集体建构策略
第四章 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归园田居(其一)》单篇阅读教学课例
        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的差异化对比
    第二节 群文阅读教学的理性反思
        一、理性看待“精读”与“群读”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三、不应流于形式
        四、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自觉学习钻研,开拓新的教学区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关于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的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5)人教新旧版本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必修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党和国家对人才教育的要求
        二、基础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三、高考对教材内容考察的要求
        四、物理教学活动中对教材使用并不乐观
    第二节 教材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材研究概况
        二、国内教材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研究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核心素养
        二、教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新老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第一节 课标主体结构比较分析
    第二节 前言部分比较分析
    第三节 目标比较分析
    第四节 内容结构比较分析
    第五节 内容比较分析
    第六节 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第七节 教材编写建议比较分析
第四章 高中新老版本物理教材比较分析
    第一节 教材知识内容比较分析
        一、结构分析
    第二节 教材知识结构比较分析
        一、必修一知识结构比较分析
        二、必修二知识结构比较分析
        三、必修三知识结构比较分析
        四、新版教材知识结构设置特点
    第三节 教材模块比较分析
    第四节 教材插图的比较分析
        一、根据图片类型比较分析
        二、根据图片内容比较分析
    第五节 教材例题、习题比较分析
        一、教材例题比较分析
        二、教材习题比较分析
    第六节 研究小结
第五章 新版物理教材访谈研究及优化教学策略
    第一节 新版物理教材访谈研究
        一、研究方案
        二、访谈方案
        三、访谈结果
    第二节 新版物理教材使用优化策略
    第三节 教学案例分析
        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思路
        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人教版”教科书“基本不等式”内容设置之变迁(1952-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及概念表述之变迁
    2.1 基本不等式引入方式及概念表述之变迁概述
        2.1.1 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2.1.2 以定理的形式呈现
    2.2 基本不等式引入方式及概念表述变迁之原因分析
    2.3 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偏好之调研
        2.3.1 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偏好之问卷调查
        2.3.2 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偏好之访谈
    2.4 小结
        2.4.1 基本不等式引入方式变迁之特点
        2.4.2 基本不等式概念表述变迁之特点
第3章 基本不等式的例、习题之变迁
    3.1 基本不等式的例、习题数量之变迁
        3.1.1 基本不等式的例题数量之变迁
        3.1.2 基本不等式的习题数量之变迁
        3.1.3 基本不等式例、习题数量变迁特点
    3.2 基本不等式的例、习题难度之变迁
    3.3 基本不等式的例、习题变迁之原因分析
    3.4 小结
        3.4.1 例、习题数量较为稳定
        3.4.2 实际背景愈加丰富,应用性增强
        3.4.3 证明题减少,拓宽知识广度
        3.4.4 愈加注重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能力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1.1 基本不等式的引入方式变迁情况
        4.1.2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表述变迁情况
        4.1.3 基本不等式的例、习题设置变迁情况
    4.2 基本不等式内容编写及教学建议
        4.2.1 基本不等式内容编写建议
        4.2.2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建议
    4.3 研究展望
附录1 1952-2019年11 套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目录
附录2 基本不等式引入方式偏好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教师访谈问题
附录4 基本不等式例、习题难度分析统计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基于新教材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1.2 新课程标准解读
        1.1.3 新高考下对化学地位影响
    1.2 新教材背景下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3.2 化学新教材研究现状
        1.3.3 主题式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化学新教材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3 主题式教学
    2.2 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学习迁移理论
3 基于新教材背景下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设计的模型设计
    3.1 设计基于新教材背景下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模式
        3.1.1 已有化学主题式教学模型分析
        3.1.2 设计基于新教材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模式
    3.2 基于新教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3.2.1 基于教材融合确定主题
        3.2.2 依据素养,确定目标
        3.2.3 剖析主题,创设情境
        3.2.4 分析知识,设计任务
        3.2.5 依据任务,埋下问题
        3.2.6 构建知识,布置习题
4 对新教材中的化学主题式教学资源的分析
    4.1 研究教材中主题式教学资源
    4.2 主题式教学资源分析示例
    4.3 分析教材中主题式教学资源
        4.3.1 基于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教学资源分类
        4.3.2 基于问题的主题式教学资源分类
        4.3.3 基于素养发展的主题式教学资源分类
    4.4 基于新教材中主题式教学资源分析下的建议
5 基于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设计——“胶体”的教学设计
    5.1 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课堂——《分散系-胶体》教学背景分析
        5.1.1 课程标准分析
        5.1.2 教材内容地位分析
        5.1.3 学情分析
    5.2 素养目标确定-确定教学与评价目标
        5.2.1 教学目标——融合三维目标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5.2.2 评价目标
    5.3 教学重难点
        5.3.1 教学重点
        5.3.2 教学难点
    5.4 教学策略分析
    5.5 教学设计思路——任务设计
    5.6 习题布置
    5.7 教学流程
    5.8 教学评析
6 教学实践成效分析
    6.1 教学实践
        6.1.1 样本选择与实施
        6.1.2 设计素养化测试卷
        6.1.3 成绩结果分析
    6.2 学生访谈调查
        6.2.1 访谈提纲
        6.2.2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水平分析
        6.2.3 结果统计与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下中美化学教材习题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全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求
        1.1.2 IBDP课程的借鉴优势
        1.1.3 教师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习题情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化学习题比较的研究现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IBDP课程及教材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4 文献综述小结
        2.4.1 还未出现针对IBDP化学教材习题的研究
        2.4.2 布卢姆教育目标理论对我国课程目标的设置具有深远的影响
    2.5 概念界定
        2.5.1 IB化学教材
        2.5.2 习题
        2.5.3 化学教材习题
        2.5.4 IB化学指南
3 理论基础
    3.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2 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思路框架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分析法
        4.2.2 比较研究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统计分析法
        4.2.5 文本分析法
    4.3 研究对象的确定
        4.3.1 IB化学指南的介绍
        4.3.2 中美教材的选择
    4.4 研究内容
        4.4.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内容
        4.4.2 IB化学指南的研究内容
        4.4.3 中美教材习题的研究内容
    4.5 教材习题栏目的确定
        4.5.1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栏目
        4.5.2 IB化学教材栏目
    4.6 分析思路
        4.6.1 习题分析思路及示例
        4.6.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分析思路及示例
        4.6.3 IB化学指南的分析思路及示例
5 研究结果
    5.1 中美教材习题统计结果
        5.1.1 习题总量
        5.1.2 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二维框架下中美教材习题的分类结果
        5.1.3 各章节下中美教材习题知识类型的统计结果
        5.1.4 各章节下中美教材习题认知水平的统计结果
    5.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分类结果
    5.3 人教版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致性比较结果
        5.3.1 学业质量与教材习题的比较结果
        5.3.2 课标与教材习题在具体章节中知识类型的比较结果
        5.3.3 课标与教材习题在具体章节中认知水平的比较结果
    5.4 IB化学指南分类结果
        5.4.1 IB化学指南与IB化学教材一致性比较结果
        5.4.2 IB教材习题与IB化学指南在具体章节下知识类型的比较结果
        5.4.3 IB教材习题与IB化学指南在具体章节下认知水平的比较结果
    5.5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IB化学指南的比较结果
        5.5.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IB化学指南在具体章节下知识类型的比较结果
        5.5.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IB化学指南在具体章节下认知水平的比较结果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中美教材习题比较的结论
        6.1.2 人教版教材习题与课标考察的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的侧重点均不一致
        6.1.3 IB教材习题与IB化学指南的比较结论
        6.1.4 课标与IB化学指南考察的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的侧重点不同
    6.2 建议
        6.2.1 对人教版教材习题的建议
        6.2.2 对化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6.2.3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IBDP化学教材内容目录

四、对《选修》教材中一道习题的质疑及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视角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 ——以《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D]. 蒋金容.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D]. 张海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D]. 邓仲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陈远凤.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人教新旧版本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必修部分为例[D]. 高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人教版”教科书“基本不等式”内容设置之变迁(1952-2019)[D]. 于晓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基于新教材化学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实践与研究[D]. 蔡俊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10]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下中美化学教材习题的比较[D]. 谭芯. 西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对教材《选修课》某题的疑惑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