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失稳事故成因分析

钢结构失稳事故成因分析

一、钢结构失稳事故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鹏飞[1](2021)在《超长空间异型桁架卸载过程稳定性分析及现场监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钢结构以其轻质高强的优势在建筑市场的地位逐年上升,从而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得到了广大建筑师的亲睐。大跨度钢结构以其独特的空间大优势、优美的外部造型和优异的受力性能,被充分地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以及个别民用建筑中。由于其特殊性,如果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坍塌破坏,将会造成难以衡量的经济损失,同时很可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对结构安装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和现场实时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巴中体育中心项目为依托背景,首先,通过ANSYS/APDL对超长空间异型桁架进行卸载过程的动力响应分析;其次,对于现场存在的杆件弯曲缺陷,使其在有限元模型中得到较真实的体现;最后,通过对外立面网壳结构关键杆件布设应变片,同时对结构的吊装、卸载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考虑提前卸载对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影响;(1)对结构的动力失稳判别准则进行了总结,确定了外立面网壳结构在卸载作用下的动力失稳判别准则(即改进的B-R运动准则)。同时运用ANSYS瞬态动力分析法对结构的卸载过程进行模拟。首先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保证结构在卸载之前要满足设计要求。(2)针对现场结构的实际杆件缺陷,基于三维曲梁单元刚度矩阵对空间曲杆进行理论分析,同时通过MATLAB计算得出的理论数值与ANSYS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为后续相关杆件缺陷能够在结构中得到较真实的体现提供理论依据。(3)通过等效荷载法模拟结构的卸载过程,研究了结构在不同卸载条件下、不同卸载速率下的动力响应,探讨了此类结构在卸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保结构卸载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对外立面网壳结构吊装、卸载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通过对比结构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结果显示,结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各杆件应力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确保了卸载方案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2021)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李志慧[3](2020)在《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各类体育、休闲、展览等大跨空间结构不断涌现,高强圆钢管构件因具有各向同性、抗弯抗扭性能好、使结构造型优美等优点,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关于高强圆钢管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对象多为焊接圆钢管构件且构件参数范围更适用于梁柱体系或输电线塔,针对热轧无缝圆钢管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关于高强钢构件的设计内容依然套用普钢构件的设计方法,缺乏足够的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支撑其用于大跨空间结构中的纤柔高强圆钢管构件。因此,本文采用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高强热轧无缝圆钢管构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大跨空间结构常用的构件截面规格,系统开展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及其设计方法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进行了12例Q460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足尺模型试验,得到各试件的稳定承载力、失稳破坏模式,并分析了长细比和径厚比参数对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2)基于Q460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试验结果,利用ABAQU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3)采用验证后的数值模拟方法,针对长细比和径厚比两几何参数,系统开展了Q460和Q690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参数分析,探讨了参数变化对其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4)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在《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强圆钢管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设计建议。

李晓旭[4](2020)在《盘扣式支架单根立杆竖向承载性能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超高建筑、大跨度建筑层出不穷,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架凭借其结构简单、搭卸方便、整体稳定性好、承载力大、造价低、通用性强等优点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于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研究明显不够深入,国内外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究其根本,是由于其稳定承载力、极限承载力以及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都尚不明确,这无疑会影响其安全性,进而影响进一步的推广。本课题将针对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架进行稳定性、极限承载力和破环模式等分析研究,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型号的立杆竖向承载力试验,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对不同型号、不同支座形式以及垂直度不同的立杆分别进行建模模拟,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架在极限承载力、竖向加载力时的应力分布及失稳破坏时的模态。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整理近几年的施工现场模板支架工程事故,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得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点主要原因,从而提出目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工程问题。2、依托合肥市地铁5号线北京路站主体结构施工承重体系项目,对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计算。纵观计算过程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在高支模的设计计算方法上,借鉴脚手架的设计方法,具有适用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的优点,即使在对水平荷载处理方面上考虑的不全面,但参考规范对数据进行修正,可靠性依然很高。3、介绍了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架的基本组成及性能特点,再由整体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细化到节点的理论计算方法,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对于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理论,其中包含了优缺点和各自的适用范围。经过一系列的公式推导加以理论分析,加强了对盘扣式模板支架的认识和理解。4、对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架中单根立杆的竖向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分析不同型号的立杆在施加竖向承载力时各测点的应力分布情况得到立杆失稳时的破坏形式,以及通过数据绘制的荷载-位移曲线得到不同型号立杆的弹性极限值、屈曲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等。5、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长度的单根立杆、不同支座形式以及垂直度不同的立杆分别进行建模,模拟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个模型的失稳模态,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弹性极限值、屈曲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等结果。通过模拟值、试验值和理论计算值的对比结果发现,有限元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提出立杆的承载力设计值供工程设计阶段使用,同时针对影响立杆承载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用来提高整体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6、根据研究结果,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架的使用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以后盘扣式模板支架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的使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进一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图[45]表[13]参[55]

徐阳[5](2020)在《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对门式钢结构厂房结构影响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在各式各样的工业厂房、大型场馆、商场等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门式钢结构厂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钢结构建筑,门式钢结构厂房一般由刚架、支撑体系、围护结构等组成[1]。门式刚架是门式钢结构厂房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H型钢柱是主要的受力构件之一。然而,钢结构在设计的时候为了充分利用截面材料性能,使得H型钢柱的“应力比”比较大,在钢结构构件上表现为长、细等特点。这些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使得H型钢柱产生一些初始缺陷,如:柱脚标高误差、轴线偏移、钢柱弯曲与倾斜等。这些初始缺陷会对结构受力、位移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报道甚少,缺乏此问题对结构影响程度的深入分析以及在各种初始缺陷下对结构影响的预控与处理。因此,研究H型钢柱初始缺陷问题对门式钢结构厂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初始应力和初始位移是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引起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门式钢结构厂房的设计特点和各类规范中对门式钢结构厂房的H型钢柱安装偏差要求,结合H型钢柱的运输和安装方法,找出几种典型的初始缺陷以及初始缺陷组合。对这些初始缺陷和组合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对门式钢架中初始缺陷进行模拟并分析出初始缺陷和初始缺陷组合产生的最大初始应力和最大初始位移情况。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结合门式钢结构的设计特点及H型钢柱施工过程,分析并选取了4种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初始缺陷。2、理论计算分析了在不考虑结构自重条件下,4种初始缺陷的特点及最大初始应力情况。3、利用软件模拟出结构自重条件下单个初始缺陷在单跨和双跨结构中的最大初始应力情况,并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4、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不利因素的初始缺陷组合。5、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这些初始缺陷组合进行分析,找出了由初始缺陷组合产生的初始应力和初始位移的规律,并与单个初始缺陷的情况进行对比。6、分析了这些初始缺陷组合产生的应力和位移对门式钢结构厂房结构的影响。7、探究了结构受到的应力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时初始缺陷组合的偏移情况。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结构自重会使得H型钢柱初始安装缺陷对结构的影响发生变化。2、H型钢柱初始安装缺陷出现的位置不同,其对结构的影响也有较大区别。3、对于某些初始缺陷,其在结构中单独出现时不产生初始应力,但是在与其他初始缺陷同时出现在结构中时会使结构受到的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化。4、同样的初始缺陷组合在不同高度的H型钢柱中,对结构的影响不同。随着钢柱高度的增加,初始缺陷组合产生的初始应力减小、初始位移增大。5、单跨结构中初始缺陷组合对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要大于双跨结构。6、结构所受应力达到强度设计值时单跨和双跨结构初始缺陷组合的偏移量大于规范的允许值。图[49]表[24]参[55]

何森辉[6](2020)在《ZGU1塔稳定性分析与加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建设正以膨胀式的速度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电网系统发生瘫痪事故时有发生,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损失。通过调查发现,除了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这一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一些老旧的输电塔承载力不足,导致结构失稳而发生破坏。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拆除老旧的输电塔,重新建设承载力更高的新塔。然而重建新塔不仅耗资大,工期长,而且输电塔往往建造在偏远地区,不利于带电施工。因此如何对老旧输电塔采取加固措施,延长老旧输电塔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待加固的典型直线杆塔ZGU1塔为研究对象,对该输电塔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受力特性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改造方案。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输电塔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了ZGU1塔的三维实体模型。(2)采用ANSYS对ZGU1塔进行模态分析验证该输电塔的整体稳定性,对ZGU1塔在0°、45°、60°、90°四种大风工况下进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到该塔在四个工况条件下的极限风速以及薄弱部位。研究发现ZGU1塔的薄弱部位主要集中在输电塔塔身下两段。(3)对广东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非焊接型Y字型主材角钢加固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论证,通过对比多组构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分析其受力现象及其原因,得出该加固方法能够显着提升构件的加固效果。(4)为了研究加固后的输电塔结构的抗风承载能力,通过基于边缘屈服准则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计算出Y字型加固构件的等效屈服应力,将该等效屈服应力运用到加固后的输电塔结构的整塔非线性分析中,与原输电塔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其抗风承载能力提升效果明显。

周磊[7](2020)在《倾斜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静力稳定及防坠动力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辅助平台,其相比传统落地脚手架,具有施工成本低、材料周转率高、安全可靠等显着优点。但较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应的科学研究工作严重滞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受力和稳定特性、特殊工况下的工作性能以及防坠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鲜有相关研究,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依托某异形超高层建筑实际工程所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进行了架体静力和稳定验算、倾斜爬架的工作性能和架体突坠制动极端工况模拟等相关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依托工程所用爬架在常见工况和规定荷载组合作用下相关力学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该型爬架可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各工况和荷载组合作用下爬架应力最大值出现位置类似,脚手板应力最大值均出现于导轨桁架相连处,架体应力最大值均位于导轨三角桁架与导轨横杆相连处,在结构设计时可对上述部位进行增大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强度等相关补强措施,确保爬架安全可靠工作。(2)爬架提升工况下架体位移和应力较正常工作工况均较大,高空风荷载对爬架位移具有显着不利影响,爬架设计时可将提升工况下考虑高空风荷载作用作为最不利工作环境进行架体材料选型和结构设计。考虑爬架倾斜工况,一定倾角的爬架可有效缓解各工况下的变形和受力状态,但过大倾角会造成架体变形和应力过大,甚至超过材料屈曲强度,综合考量爬架结构受力和位移变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建议应控制爬架内倾角和外倾角在3°以内。(3)爬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出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偏不保守,且其对架体几何缺陷无明显响应,不适合用于实际工程计算分析,本文进行了考虑爬架非线性行为和初始缺陷的非线性稳定分析。其分析结果更为保守且能体现架体初始缺陷的不利影响,为爬架稳定性验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爬架小角度内倾能增强其抗失稳性能,若倾角超过一定角度,无论何种倾斜方式均会对爬架整体稳定性造成显着不利影响。(4)爬架突坠制动过程实质为撞击-回弹-撞击循环的能量耗散过程,被撞部位主要通过变形将突坠初动能转化为系统势能,初动能接近于0时,则制动过程完成。爬架制动距离和质量越大,爬架初动能越大,则防撞横杆的变形值越大。本文基于简化后的撞击力时程曲线,推导出撞击过程仅关于撞击力平台值和撞击总持时的冲量函数表达式,可为爬架防坠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为保证架体安全有效制动,防坠系统需保证4个及以上防坠装置发挥作用,同时在爬架提升时将卸荷支顶器搭靠在横杆上起到防坠保险作用。不同突坠制动撞击点对制动效果有显着影响,带三角支撑桁架的防撞横杆可实现架体安全制动,其余位置制动均会引起横杆断裂失效,对此本文建议对爬架防坠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增加与防坠横杆相连的三角支撑析架。

唐付宁[8](2020)在《外包角钢加固套管构件理论分析与有限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空间网架结构的日益复杂,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控制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关键受压杆件的稳定性问题,控制不当极易造成结构的连续性倒塌。作为限制失稳技术之一,套管加固技术常用来控制受压杆件的稳定性问题,但是施工的不便捷性限制了它在杆件加固领域的推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套管构件,即外包角钢加固套管构件,该方案简单易操作,网架安装结束后可拆卸。对此套管构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套管构件的简化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荷载位移曲线与破坏模式吻合均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因此可将该有限元模型用于套管构件后续参数分析。对套管构件可能发生的两种破坏模式,即整体失稳破坏与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破坏进行理论分析,分别推导出其承载力计算公式。对于整体失稳破坏构件,得到其弹性屈曲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运用等效刚度法求得内核存在外伸段构件的等效刚度,通过引入系数β1与β2,得到套管构件极限稳定承载力;对于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构件,建立内核与外约束构件间点接触的力学分析模型,得到内核与外约束构件端部挤压力、外伸段挠度以及端部弯矩表达式,并建立端部失稳破坏准则。采用试验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探讨了内核外伸段长度、内核长度、内外管厚度、外束箍数目和截面尺寸等参数对构件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证明该加固方法具有良好受力性能。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两种破坏模式的失效机理,并拟合出Φ60杆件发生两种破坏模式的分类界限。结合有限元分析数据,确定了套管构件发生整体失稳破坏时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系数β1β2的表达式,得到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对于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构件,理论分析得出的端部挤压力、端部弯矩和极限承载力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理论公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且结果偏于安全,因此可用于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构件的设计验算。

杨萌[9](2020)在《基坑工程钢支撑局部弱化问题及螺栓紧固锥楔活络接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地铁在城市交通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更丰富的商业生活功能,而且其周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众多,建造更为复杂,对施工变形控制的要求愈来愈严格。在很多城市,采用明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往往是首选的技术方案。地铁车站基坑多呈狭长形,宽度小而深度大,这些特点使得其多采用内撑式围护结构。钢支撑重量轻、易吊装、工厂制造品控水平高、施工快速高效、拆除容易可回收、经济性高,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钢支撑体系存在一些局部弱化问题对其承载能力与安全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引起基坑变形过大,甚至产生连锁效应,最终导致基坑坍塌。局部弱化现象主要包括活络接头、钢围檩、地连墙及冠梁表面质量问题、预埋钢板、轴力计截面突变、斜撑抗剪结构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基坑工程中活络接头引起的钢支撑局部弱化问题,并进行了螺栓紧固锥楔(BFW)活络接头的研发。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针对活络接头造成的钢支撑局部弱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了目前常用的钢楔式(S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揭示了SW活络接头的设计原理、传力方式、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通过建立含SW活络接头的钢支撑的细化数值模型,分析了S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造成的弱化状况;数值结果表明,S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刚度的弱化作用明显,其承载力和刚度不足,安全储备不够。(2)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成果总结,阐明了抱箍式、夹板式和锚座式活络接头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能,揭示了该几类活络接头力学机制和破坏形态;在吸取这几类活络接头设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螺栓紧固锥楔(BFW)活络接头设计构想,阐述了其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建立了其设计承载力和设计刚度的计算方法。(3)研发了平接触面螺栓紧固锥楔(P-BFW)活络接头,建立了受力分析模型和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了承载力和刚度等设计参数。研制了2组P-BFW活络接头足尺试件,进行了室内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BFW活络接头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刚度和抗偏心性能;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建立了P-BFW活络接头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分析获得了破坏形式、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有效地预测P-BF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4)研发了圆弧接触面螺栓紧固(A-BFW)单、双肢活络接头,给出了承载力和刚度等设计参数。研制了4套A-BFW单、双肢活络接头足尺试件,进行了室内力学性能试验,获得了试件破坏形式、轴向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A-BFW双肢式活络接头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刚度和抗偏心性能;并且,圆弧嵌套式接触面的结构形式避免了锥楔座与夹板的脱离,能提升节点的整体性能。建立了A-BFW双肢式活络接头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分析获得了破坏形式、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程度,可以有效地预测A-BF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5)分别建立了含P-BFW和A-BFW活络接头的钢支撑的细化数值模型,揭示了相应的线弹性变形规律。不同数值模型结果表明,采用BFW活络接头的钢支撑,相较采用SW活络接头的钢支撑,在控制轴向变形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强化和提升;BFW活络接头提供了更优的承载力与刚度,可较好改善钢支撑局部弱化情况,提升钢支撑的整体力学性能,更好地控制基坑变形。(6)通过3套P-BFW活络接头足尺试件的现场应用试验,能够在施工现场进行便捷的安装与拆除操作,较好地实现了调节支撑长度、施加轴向预应力、承担钢支撑轴力等功能,验证了工作性能与施工可行性,归纳给出了安装操作技术要点。针对夹板与锥楔座的接触面错动和相互脱开问题,给出了改进设计方案。

陈林[10](2020)在《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工闸门是水利工程的“安全阀”,其安全运行关系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全、可靠、有效。在实际工程中,有许多闸门在特殊水动力荷载作用下产生振动、闭门失效和结构破坏等。以往对高水头弧形工作闸门振动和运行可靠性问题,工程界很重视,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弧形工作闸门运行出现问题的事例较少。然而对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的运行可靠性,工程界普遍重视不够,造成已建工程普遍存在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问题,严重危及工程安全。本文结合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的实际工程案例,开展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原型观测反馈分析研究,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反演了闸门结构连续破坏过程、明确了闸门的破坏机理,提出了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提炼如下:(1)深入研究平面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建立了闸门爬振理论模型,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研究揭示了平面闸门在动水关闭过程中,上游水位、工作闸门开度对水流流态、面板及底主梁时均和脉动压强、闭门持住力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主横梁“开孔”会显着减小其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减小了闭门持住力,闭门持住力随开孔率增大而减小,当开孔率超过30%,开孔作用效果不明显。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的几何方法建立了平面闸门爬振的理论模型,阐明了闸门无法闭门并伴随有爬行振动这一工程问题的发生机制,并对影响爬振的因素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支承摩阻系数是影响闸门爬振的主要因素之一,滑块材质也会改变闸门振动特性。提出了从利于闸门落门的角度考虑,减小支承结构摩阻系数、降低上游水位和工作门开度、增加闸门配重。从减少闸门爬振角度考量,适当增加配重、调整运行工作参数、增加滚轮或滑块直径、选用摩擦系数小的支承结构、增加卷扬式启闭机钢丝绳伸长模量/采用液压式启闭机、保证止水良好、闸底流态优化等闭门失效防控措施。(2)建立了闸门单节以及整体结构连续破坏、溃决失效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明确了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与焊缝主导两种结构破坏形式。不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不同开孔孔型主横梁在超载水压力与地震荷载情景下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及塑性区扩展过程,主横梁将发生跨中的弯曲极限破坏模式或边跨的剪切破坏模式,而不会发生整体失稳。闸门单节连续破坏过程为:边跨腰孔左下角产生塑性区→边跨腰孔右侧形成塑性区→边跨腰孔截面上、下侧出现塑性区→塑性区贯通→腹板断裂→可动机构→后翼缘断裂→焊缝撕裂→面板撕裂→Π形梁跨中断裂→边柱被拽出闸门槽。在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闸门单节结构连续破坏、溃决过程如下:焊缝失效→主横梁前翼缘与面板脱开→面板瞬间撕裂→主横梁前翼缘断裂→Π型梁后翼缘断裂→主横梁腹板断裂→半跨扭断→边柱被拽出闸门槽→闸门溃决失效。通过某工程溃决失效闸门现场残骸对比分析,佐证了本文提出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判定该闸门事故的失效机制为焊点起裂、面板撕裂致梁系结构转变、自下而上分节失效的焊缝主导型结构破坏机制。通过追踪焊缝群的连续脱落,闸门整体灾变过程为:底节焊缝脱落→底节面板由一侧向中部撕开→底节主横梁跨中断裂→底节边柱扭转带动下中节左右侧主横梁跨中断裂→上中节右侧1/4处面板撕裂→上中节横梁断裂→顶节由于面板强大水压力的拉拽导致横梁扭曲变形→顶节脱出闸门槽。(3)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素反演分析通气孔异常过流及闸门节间缝隙射流引起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造成闸门结构破坏的次因,主焊缝焊高不够、脱焊、焊接质量太差所造成的闸门面板与梁系脱开是连续溃决破坏的主因。(4)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相同水位下,拍门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拍门(门中门)≈浮体门>米字梁球体门≈裹胶皮球体门>人字门。根据试验与现场实践,为了系统解决拍门撞击力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人字形拍门或者利用比重小的复合材料制作拍门,对于不同水位,采用球壳或者箱型梁平板闸门,中间可以做成空腹的技术改造,新型浮箱式拍门封堵操作步骤为:拍门设计与模型试验→拍门入水→拍门到达指定位置→拍门注水排气并完成封堵→拍门封堵后止水密闭性检查→排气孔关闭→洞内损坏部位修补及永久堵块施工。

二、钢结构失稳事故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结构失稳事故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超长空间异型桁架卸载过程稳定性分析及现场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空间箱梁桁架结构概述
        1.1.2 施工卸载过程倒塌事故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构动力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杆件缺陷研究现状
    1.3 大跨空间钢结构安装方法及监测技术
        1.3.1 大跨空间钢结构安装方法
        1.3.2 大跨空间钢结构监测技术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结构卸载过程稳定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2.1 引言
    2.2 网壳结构失效模式定义与分类
        2.2.1 结构失效模式定义
        2.2.2 结构失效模式分类
    2.3 空间异型桁架结构动力失稳判别准则
    2.4 空间异型桁架结构卸载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2.4.1 等效荷载法
        2.4.2 等效杆端位移法
        2.4.3 恒力千斤顶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杆件缺陷在有限元模型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杆件施工弯曲缺陷的形成
        3.2.1 桁架分块结构有限元模型
        3.2.2 模型参数
        3.2.3 荷载取值
        3.2.4 分块结构吊装方案及测点布置
        3.2.5 吊装过程受力分析
    3.3 缺陷杆件受力分析
        3.3.1 圆截面杆件数值模拟分析
        3.3.2 双曲双扭箱梁有限元模拟分析
        3.3.3 模拟数值与理论数值对比分析
    3.4 有限元模型中较真实反映杆件弯曲缺陷
        3.4.1 杆件弯曲幅值与弯曲方向的随机性准则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异型桁架卸载过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4.1 工程背景
    4.2 入口桁架结构特点
    4.3 ANSYS动力分析模型及方法
        4.3.1 有限元模型
        4.3.2 模型参数
        4.3.3 荷载取值
        4.3.4 瞬态动力分析法
        4.3.5 瞬态动力分析参数
    4.4 完善结构在卸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4.4.1 结构静力分析
        4.4.2 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
    4.5 缺陷结构在卸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影响
        4.5.1 结构静力分析
        4.5.2 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
    4.6 胎架提前卸载对缺陷结构的动力稳定性影响
        4.6.1 结构静力分析
        4.6.2 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构卸载过程模拟及现场试验研究
    5.1 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5.2 监测仪器设备
        5.2.1 DH3816 静态应变采集仪
        5.2.2 动态应变测试系统
    5.3 结构测点布置方案
        5.3.1 外立面网壳应力测点布置
    5.4 外立面网壳胎架支撑有限元分析
        5.4.1 外立面网壳结构胎架布置
        5.4.2 胎架有限元模拟
        5.4.3 临时支撑卸载的基本方式
        5.4.4 入口桁架卸载方案
    5.5 超长空间异型桁架卸载过程模拟与监测
        5.5.1 胎架支撑竖向反力对比分析
        5.5.2 立面网壳卸载过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2)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 桥梁工程研究新进展(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1新材料促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1.2桥梁工业化进程与智能建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1.3桥梁抗灾变能力显着提高
    1.4桥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1.5跨海桥梁深水基础不断创新
2桥梁结构设计
    2.1桥梁作用及分析(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河北工程大学刘焕举老师提供初稿)
        2.1.1汽车作用
        2.1.2温度作用
        2.1.3浪流作用
        2.1.4分析方法
        2.1.5展望
    2.2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2.2.1新型桥梁用钢的研发
        2.2.2焊接节点疲劳性能
        2.2.3钢结构桥梁动力行为
        2.2.4复杂环境钢桥服役性能
        2.2.5组合结构桥梁空间力学行为
        2.2.6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构造力学行为
        2.2.7展望
    2.3高性能材料
        2.3.1超高性能混凝土(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提供初稿)
        2.3.2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2.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刘越老师提供初稿)
        2.3.4智能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2.3.5展望
    2.4桥梁基础工程(同济大学梁发云老师提供初稿)
        2.4.1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2.4.2桥梁基础承载性能分析
        2.4.3桥梁基础动力特性分析
        2.4.4深水桥梁基础工程面临的挑战
3桥梁建造新技术
    3.1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3.1.1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
        3.1.2焊接制造新技术
        3.1.3施工新技术
    3.2桥梁快速建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提供初稿)
        3.2.1预制装配桥梁上部结构关键技术
        3.2.2预制装配桥墩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3.2.2.1灌浆/灌缝固定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2.2.2无黏结预应力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3桥梁建造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4桥梁运维
    4.1监测与评估(浙江大学叶肖伟老师、湖南大学孔烜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崔闯老师提供初稿)
        4.1.1监测技术
        4.1.2模态识别
        4.1.3模型修正
        4.1.4损伤识别
        4.1.5状态评估
        4.1.6展望
    4.2智能检测(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2.1智能检测技术
        4.2.2智能识别与算法
        4.2.3展望
    4.3桥上行车安全性(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4.3.1风荷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1车-桥气动参数识别
        4.3.1.2风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1.3风浪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4风屏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4.3.2地震作用下行车安全性
        4.3.2.1地震-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4.3.2.2地震动激励特性的影响
        4.3.2.3地震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2.4车-桥耦合系统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4.3.3长期服役条件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4冲击系数与振动控制研究
        4.3.4.1车辆冲击系数
        4.3.4.2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
        4.3.5研究展望
    4.4加固与性能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4.1增大截面加固法
        4.4.2粘贴钢板加固法
        4.4.3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法
        4.4.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4.4.5组合加固法
        4.4.6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4.4.7其他加固方法
        4.4.8发展展望
5桥梁防灾减灾
    5.1抗震减震(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5.1.1公路桥梁抗震研究新进展
        5.1.2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新进展
        5.1.3桥梁抗震发展态势分析
    5.2抗风(东南大学张文明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文礼老师提供初稿)
        5.2.1桥梁风环境
        5.2.2静风稳定性
        5.2.3桥梁颤振
        5.2.4桥梁驰振
        5.2.5桥梁抖振
        5.2.6主梁涡振
        5.2.7拉索风致振动
        5.2.8展望
    5.3抗火(长安大学张岗老师、贺拴海老师、宋超杰等提供初稿)
        5.3.1材料高温性能
        5.3.2仿真与测试
        5.3.3截面升温
        5.3.4结构响应
        5.3.5工程应用
        5.3.6展望
    5.4抗撞击及防护(湖南大学樊伟老师、谢瑞洪、王泓翔提供初稿)
        5.4.1车撞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2船撞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5.4.3落石冲击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4研究展望
    5.5抗水(东南大学熊文老师提供初稿)
        5.5.1桥梁冲刷
        5.5.2桥梁水毁
        5.5.2.1失效模式
        5.5.2.2分析方法
        5.5.3监测与识别
        5.5.4结论与展望
    5.6智能防灾减灾(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老师提供初稿)
6结语(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初稿)
策划与实施

(3)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工程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方案
        2.2.1 试件材性
        2.2.2 试件设计
        2.2.3 试验加载设备与边界条件
        2.2.4 试验测量与加载方案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失稳模式
        2.3.2 试验荷载与位移关系
        2.3.3 试验荷载与应变关系
        2.3.4 试件承载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数值模拟方法
    3.1 建模要点
        3.1.1 建模尺寸及材性参数
        3.1.2 边界及荷载条件
        3.1.3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3.1.4 引入初始缺陷
        3.1.5 有限元模型分析步骤
    3.2 模型有效性验证
        3.2.1 破坏形态
        3.2.2 荷载-位移曲线
        3.2.3 稳定承载力
    3.3 本章小结
4 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参数分析
    4.1 参数选取
    4.2 数值模拟方法
    4.3 Q460高强圆钢管参数分析
        4.3.1 长细比参数的影响
        4.3.2 径厚比参数的影响
    4.4 Q690高强圆钢管参数分析
        4.4.1 长细比参数的影响
        4.4.2 径厚比参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稳定承载力设计建议
    5.1 各国规范设计方法对比
        5.1.1 基于Q460热轧圆钢管构件的对比
        5.1.2 基于Q690热轧圆钢管构件的对比
    5.2 设计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盘扣式支架单根立杆竖向承载性能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脚手架的发展历程
        1.1.2 我国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典型事故及原因
    1.2 国内外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研究现状
        1.2.1 我国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盘扣式模板支架施工设计理论基础
    2.1 盘扣式模板支架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1.1 盘扣式模板支架的基本组成
        2.1.2 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特点
    2.2 盘扣式模板支架基本计算理论
    2.3 盘扣式模板支架基本计算方法
        2.3.1 欧拉公式计算法
        2.3.2 规范法
        2.3.3 格构柱、钢框架整体失稳计算方法
        2.3.4 有侧移钢架柱的长度系数修正法
        2.3.5 等代柱计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实例中单根立杆的验算
    3.1 单根立杆稳定性理论计算
    3.2 工程实例中立杆承载力计算
        3.2.1 工程简介
        3.2.2 主体结构顶板下立杆承载力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盘扣式模板支架单根立杆承载性能试验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验尺寸
        4.2.2 测点布置
        4.2.3 试验装置及加载过程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试验现象及分析
        4.3.2 应力值分析
        4.3.3 水平方向位移-荷载曲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根立杆承载性能影响因素有限元分析
    5.1 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
        5.1.1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相关理论
        5.1.2 引入初始缺陷
    5.2 单根立杆稳定承载力分析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有限元运行结果分析
        5.2.3 有限元分析结果、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
    5.3 影响立杆承载性能的因素分析
        5.3.1 步距对立杆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5.3.2 支座形式对立杆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5.3.3 初始弯曲大小对立杆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盘扣式模板支架施工稳定承载力保证措施
    6.1 模板支架原材料材质安全及构造要求
        6.1.1 材料的材质安全
        6.1.2 构造要求
    6.2 模板支架的搭设与拆除
        6.2.1 模板支架的搭设
        6.2.2 模板支架的拆除
    6.3 模板支架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和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对门式钢结构厂房结构影响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门式钢结构厂房H型钢柱设计基本理论
    2.1 门式钢结构厂房结构组成和布置
        2.1.1 结构组成
        2.1.2 结构布置
    2.2 门式钢结构厂房H型钢柱的材料选择
        2.2.1 材料类型
        2.2.2 材料规格
        2.2.3 材料选用
    2.3 H型钢柱构件设计
        2.3.1 构件计算
        2.3.2 支撑设计
第三章 钢结构H型钢柱的稳定性研究
    3.1 概述
    3.2 钢结构稳定性问题的特点
        3.2.1 多样性
        3.2.2 整体性
        3.2.3 相关性
    3.3 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3.3.1 平衡法
        3.3.2 能量法
        3.3.3 动力法
    3.4 单层侧移钢架的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型钢柱安装过程中初始缺陷的产生及分析
    4.1 钢结构构件的运输和吊装
    4.2 钢结构厂房中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分析
        4.2.1 规范中对钢结构厂房安装的要求
        4.2.2 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分析
    4.3 初始缺陷在单层单跨结构中影响性分析
        4.3.1 初始缺陷1在单跨结构中的影响分析
        4.3.2 初始缺陷2在单跨结构中的影响分析
    4.4 初始缺陷在单层双跨结构中影响性分析
        4.4.1 在双跨结构中,左柱存在初始缺陷1的影响分析
        4.4.2 在双跨结构中,中柱存在初始缺陷1的影响分析
        4.4.3 在双跨结构中,左柱存在初始缺陷2的影响分析
        4.4.4 在双跨结构中,中柱存在初始缺陷2的影响分析
    4.5 结构中存在初始应力的初始缺陷模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组合及影响分析
    5.1 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组合
        5.1.1 单跨结构中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组合
        5.1.2 双跨结构中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组合
    5.2 不同长度的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组合影响分析
        5.2.1 单跨结构中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组合影响分析
        5.2.2 双跨结构中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组合影响分析
        5.2.3 初始缺陷组合与单个初始缺陷产生的应力对比分析
    5.3 初始缺陷产生的应力、位移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5.3.1 初始缺陷组合产生的应力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5.3.2 初始缺陷组合产生的结构位移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ZGU1塔稳定性分析与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电塔结构研究现状
        1.2.2 输电塔加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结构的稳定理论与有限元非线性理论
    2.1 钢结构稳定理论
        2.1.1 稳定的类型
        2.1.2 钢结构稳定问题的计算方法
    2.2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2.2.1 几何非线性
        2.2.2 材料非线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电塔建模与抗风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输电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输电塔模型单元介绍
        3.2.2 输电塔模型中单元的选取
        3.2.3 材料模型及属性
        3.2.4 输电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5 输电塔的模态分析
    3.3 输电塔的荷载计算与施加
        3.3.1 荷载分类
        3.3.2 输电塔结构荷载的计算
        3.3.3 输电塔结构中荷载的施加
    3.4 非线性抗风稳定性分析及薄弱部位部分研究
        3.4.1 0°大风下的非线性抗风稳定性分析
        3.4.2 45°大风下的非线性抗风稳定性分析
        3.4.3 60°大风下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3.4.4 90°大风下的非线性抗风稳定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电塔主材角钢加固研究
    4.1 引言
    4.2 加固方案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加载
        4.3.1 模型单元的选择
        4.3.2 材料模型
        4.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4 接触的建立
        4.3.5 约束与荷载的施加
        4.3.6 求解及后处理
    4.4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屈曲模态分析
        4.4.2 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电塔整塔加固研究
    5.1 引言
    5.2 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的介绍
        5.2.1 轴心受压构件的轴线方程
        5.2.2 弧长公式
        5.2.3 挠度公式
        5.2.4 中点力矩平衡方程
        5.2.5 边缘屈服方程
        5.2.6 边缘屈服时的临界应力
    5.3 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5.4 输电塔结构加固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倾斜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静力稳定及防坠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当前研究不足
    1.4 课题工程依托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概况及静力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概况
        2.2.1 架体组成
        2.2.2 施工工艺
    2.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2.3.1 爬架荷载统计
        2.3.2 有限元建模
        2.3.3 分析结果
        2.3.4 分析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结构失稳介绍
    3.3 特征值屈曲分析
        3.3.1 特征值屈曲分析理论
        3.3.2 屈曲分析模型建立
        3.3.3 计算工况和荷载选取
        3.3.4 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
        3.3.5 分析结论
    3.4 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3.4.1 结构非线性行为
        3.4.2 结构初始缺陷
        3.4.3 模型加载控制
        3.4.4 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架体倾斜对爬架受力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分析模型建立
        4.2.1 内倾有限元模型
        4.2.2 外倾有限元模型
    4.3 静力有限元分析
        4.3.1 位移分析
        4.3.2 应力分析
    4.4 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坠动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冲击基本理论介绍
    5.3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5.3.1 材料本构和参数设置
        5.3.2 建模和分析设置
    5.4 分析结果
        5.4.1 制动距离对撞击作用的影响
        5.4.2 不同撞击质量对撞击作用的影响
        5.4.3 考虑四个防坠装置未完全发生作用对撞击的影响
        5.4.4 不同撞击位置对撞击作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参与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外包角钢加固套管构件理论分析与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压杆加固法的研究现状
        1.2.1 FRP加固法
        1.2.2 粘钢加固法
        1.2.3 套管加固法
    1.3 在套管加固法的理论研究进展
        1.3.1 套管构件整体失稳研究
        1.3.2 内核外伸段稳定性研究
    1.4 本文研究工作
第二章 结构失稳规律的探讨及限制方案
    2.1 结构静力失稳基本类型
    2.2 失稳研究方法
        2.2.1 理论分析
        2.2.2 数值模拟方法
    2.3 限制失稳的方法——外包角钢加固套管构件
    2.4 小结
第三章 套管构件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3.1 引言
    3.2 套管构件有限元模型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3.1 试验介绍
        3.3.2 模型建立
        3.3.3 结果对比
    3.4 小结
第四章 理论分析
    4.1 引言
    4.2 套管构件整体失稳承载力分析
        4.2.1 弹性屈曲分析
        4.2.2 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
    4.3 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承载力分析
        4.3.1 理论分析模型
        4.3.2 平衡方程
        4.3.3 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破坏准则
    4.4 小结
第五章 构造参数对套管构件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参数分析
        5.2.1 内核外伸段长度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5.2.2 内核长度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5.2.3 内外管厚度变化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5.2.4 外束箍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5.3 失效机理分析
        5.3.1 整体失稳破坏
        5.3.2 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破坏
    5.4 破坏模式发生条件的探讨
    5.5 小结
第六章 理论计算公式的对比与修正
    6.1 整体失稳破坏承载力对比
        6.1.1 系数β_1β_2的确定
        6.1.2 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6.2 内核外伸段端部失稳破坏承载力对比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基坑工程钢支撑局部弱化问题及螺栓紧固锥楔活络接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支撑承载能力及影响因素与局部弱化问题
        1.2.2 基坑事故原因分析及与局部弱化关系
        1.2.3 新型节点方案与钢支撑新型活络接头结构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钢支撑局部弱化问题与钢楔式(SW)活络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钢管内支撑结构组成及特点
        2.2.1 钢管内支撑结构组成
        2.2.2 钢管内支撑施工步骤及几何关系
        2.2.3 钢管内支撑结构特点及技术特征
    2.3 钢管内支撑局部弱化引发的工程问题
        2.3.1 局部弱化造成钢支撑预加轴力消散
        2.3.2 局部弱化造成钢支撑破坏导致工程事故
    2.4 钢楔式(SW)活络接头的结构特性与力学性能
        2.4.1 钢楔式(SW)活络接头的结构特性
        2.4.2 钢楔式(S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
    2.5 钢楔式(S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局部弱化数值模拟与分析
        2.5.1 钢楔式(S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局部弱化数值模拟
        2.5.2 钢楔式(S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局部弱化计算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新型活络接头比较分析与螺栓紧固锥楔(BFW)活络接头的设计原理
    3.1 引言
    3.2 不同新型活络接头设计原理比较分析
        3.2.1 结构类活络接头的设计原理
        3.2.2 机械类活络接头的设计原理
        3.2.3 液压类活络接头的设计原理
        3.2.4 综合类活络接头的设计原理
    3.3 基于摩擦原理的新型活络接头的研究
        3.3.1 抱箍式活络接头
        3.3.2 夹板式活络接头
        3.3.3 锚座式活络接头
    3.4 螺栓紧固锥楔(BFW)活络接头的设计原理
        3.4.1 设计构想
        3.4.2 工作原理与受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接触面型螺栓紧固锥楔(P-BFW)活络接头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P-BFW活络接头的结构设计方案
        4.2.1 P-BFW活络接头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4.2.2 P-BFW活络接头的试件加工与力学性能计算
        4.2.3 P-BFW活络接头的结构设计优点
    4.3 P-BF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3.1 量测内容及测点分布
        4.3.2 试验装置与加载制度
        4.3.3 试验结果:破坏形式
        4.3.4 试验结果:荷载—位移曲线
        4.3.5 试验结果:荷载—应变曲线
    4.4 P-BF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4.4.1 数值模型
        4.4.2 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比较:破坏形式
        4.4.3 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比较:荷载—位移曲线
        4.4.4 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比较:荷载—应变曲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圆弧接触面型螺栓紧固锥楔(A-BFW)活络接头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A-BFW活络接头的结构设计方案
        5.2.1 A-BFW活络接头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5.2.2 A-BFW活络接头的试件加工与力学性能计算
        5.2.3 A-BFW活络接头的结构设计优点
    5.3 A-BF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3.1 量测内容及测点分布
        5.3.2 试验装置与加载制度
        5.3.3 试验结果:破坏形式
        5.3.4 试验结果:荷载—位移曲线
        5.3.5 试验结果:荷载—应变曲线
    5.4 A-BFW活络接头的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5.4.1 数值模型
        5.4.2 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比较:破坏形式
        5.4.3 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比较:荷载—位移曲线
        5.4.4 数值模拟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比较:荷载—应变曲线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BF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局部弱化改进效果的分析比较
    6.1 引言
    6.2 P-BF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局部弱化的改进效果的分析
    6.3 A-BF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局部弱化的改进效果的分析
    6.4 BFW活络接头对钢支撑局部弱化的改进效果比较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BFW活络接头现场应用试验
    7.1 引言
    7.2 BFW活络接头现场应用试验目的与计划
        7.2.1 现场应用试验目的
        7.2.2 现场应用试验计划
        7.2.3 BFW活络接头试件制备
    7.3 现场应用试验场地条件
        7.3.1 现场应用试验依托工程简介
        7.3.2 现场应用试验依托工程地质概况
        7.3.3 试验位置的选取及钢支撑与BFW活络接头适配强度验算
    7.4 现场应用试验操作过程与结果分析
        7.4.1 BFW活络接头现场应用试验操作过程
        7.4.2 BFW活络接头现场应用试验结果分析
    7.5 现场试验后BFW活络接头的改进设计研究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闸门事故发生原因及破坏型式
        1.2.2 闸门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1.2.3 平面闸门振动特性研究进展
        1.2.4 闸门结构承载特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2章 平面闸门运行失效典型案例分析
    2.1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
        2.1.1 水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闭门失效
        2.1.2 泄洪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与爬行振动
    2.2 某工程平面闸门结构失效
        2.2.1 工程概况
        2.2.2 事故节点
        2.2.3 断口及残骸
        2.2.4 冲坑形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及爬振机理研究
    3.1 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3.1.1 脉动压强和闭门持住力分析
        3.1.2 主横梁开孔减载的水力特性改善效果研究
    3.2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爬振机制研究
        3.2.1 闸门闭门爬振理论模型
        3.2.2 闸门闭门爬振过程反演
    3.3 闸门闭门爬振防控措施研究
        3.3.1 闸门爬振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3.3.2 闸门爬振防控工程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面闸门结构破坏机制与反馈推演分析研究
    4.1 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4.1.1 主横梁开孔的强度弱化效应
        4.1.2 主横梁超载破坏
        4.1.3 主横梁屈曲破坏
        4.1.4 小结
    4.2 平面闸门焊缝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4.2.1 平面闸门焊缝应力分布特性
        4.2.2 单节溃决失效准静态数值模拟
        4.2.3 整体溃决失效推演模型
        4.2.4 小结
    4.3 基于闸门残骸的破坏全过程反演分析
        4.3.1 残骸拼接
        4.3.2 连续溃决过程
        4.3.3 溃决过程关键节点判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子反演分析
    5.1 通气孔射流动水压力
        5.1.1 物理模型试验
        5.1.2 模型试验结果
    5.2 节间焊缝射流动水压力
        5.2.1 物理模型试验
        5.2.2 闸门动响应评估
        5.2.3 节间射流数值模拟分析
    5.3 脉压荷载影响分析
    5.4 基于廊道冲坑形态的破坏过程反演分析
        5.4.1 冲坑形成机制的物模试验
        5.4.2 基于冲坑的闸门破坏模式判定
        5.4.3 冲坑对坝体结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
    6.1 孔口拍门撞击力研究
    6.2 孔口封堵拍门方案物理模型试验
        6.2.1 物模模型试验设计
        6.2.2 不同拍门形式下拍门力特性
    6.3 拍门方案的实施
        6.3.1 浮箱式拍门及其实施过程
        6.3.2 其他类型拍门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钢结构失稳事故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长空间异型桁架卸载过程稳定性分析及现场监测[D]. 郭鹏飞.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2)
  • [3]高强圆钢管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研究[D]. 李志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盘扣式支架单根立杆竖向承载性能的研究与应用[D]. 李晓旭.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5]H型钢柱安装初始缺陷对门式钢结构厂房结构影响分析研究[D]. 徐阳.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6]ZGU1塔稳定性分析与加固研究[D]. 何森辉. 广州大学, 2020(02)
  • [7]倾斜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静力稳定及防坠动力特性研究[D]. 周磊. 山东大学, 2020(11)
  • [8]外包角钢加固套管构件理论分析与有限元研究[D]. 唐付宁. 山东大学, 2020(10)
  • [9]基坑工程钢支撑局部弱化问题及螺栓紧固锥楔活络接头研究[D]. 杨萌. 北京工业大学, 2020
  • [10]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D]. 陈林. 天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钢结构失稳事故成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