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旅游健康菜单

春节旅游健康菜单

一、春节旅游保健菜单(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萧[1](2019)在《激活“夜经济”》文中认为如何更好地激活城市"夜经济",让城市"夜活力"释放出更多增长动力,仍待破题。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火热的"夜经济"刚刚开始。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各项活动,令夜间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不过,相较于消费者的旺盛需求,我国"夜经济"发展还存在优质供给不足、城市配套不够等短板。如何更好地激活城市"夜经济",让城市"夜活力"释放出更多增长动力,仍待破题。

张振晓[2](2019)在《基于推拉理论的俄罗斯游客来琼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历程中,旅游业从先导产业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特别是2010年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国际化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之一。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发布,更使海南的战略支点地位得到极大彰显,2018年4月海南正式步入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新阶段、新征程,旅游国际化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内涵,旅游业被赋予影响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发展的首要主导产业方向。自2008年以来,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俱佳的区位条件优势等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游客来琼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等,俄罗斯连续十年成为海南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俄罗斯游客、俄语区客源市场始终是影响海南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但与其他世界知名的岛屿旅游目的地相比,不论是游客数量、还是旅游消费质量,海南占俄罗斯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份额仍然偏低,俄罗斯来琼旅游市场空间仍须进一步拓展,尤其是中高端俄罗斯出境消费群体的甄别和引进是摆在海南旅游国际化发展面前的现实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推拉理论切入,从俄罗斯客源市场分析推力因子,从海南旅游目的地角度分析拉力因子,综合专家访谈和俄罗斯来琼旅游市场问卷,利用SPSS20.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因子主成分分析和皮尔逊相关分数等方法,定性定量的探讨俄罗斯来琼旅游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俄罗斯来琼旅游影响因素模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俄罗斯游客旅琼主要的推力因子为“旅游偏好”、“旅游形象”和“旅游外交融合度”,其中,前两者是重要的推力因子。俄罗斯旅琼游客主要的拉力因子为“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其中,前两者是重要的拉力因子。其中推力因子中的“旅游偏好”、“旅游形象”与拉力因子中的“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均具有强正相关性;而推力中的“旅游外交融合度”仅与拉力中的“旅游管理”具有强正相关性。同时,分析还得出受俄罗斯经济状况、国际国内形势、旅游消费意愿等影响,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海南缺乏省域的有效统筹协同且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服务低端化、旅游管理低效化等,难以形成对俄罗斯游客长效持续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提高国际旅游消费质量方面,海南入境旅游市场亟须探索出一条适应于自己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道路。本研究针对性的为海南俄罗斯客源市场提出一些拓展策略和路径,旨在为海南旅游管理部门及俄琼旅游企业作参考借鉴,也可为中俄国际旅游提供理论价值。

李伟[3](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国家关于“互联网+”课题的提出,市场及游客对旅游企业的营销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旅游景区营销也应该顺应潮流从传统营销策略转变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策略。本文以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为案例,运用游客调查问卷、访谈、市场信息收集等方法重点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智圣汤泉营销策略。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选题背景等概述类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理论研究,研究了旅游市场营销、“互联网+”、温泉等的相关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智圣汤泉的市场营销环境及智圣汤泉的营销战略目标。第四部分则按照旅游市场营销的4P理论,通过游客调查问卷、员工访谈、市场信息收集等形式表述智圣汤泉的营销策略、游客的营销需求点以及其他景区的营销策略,并分析提出智圣汤泉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重点提出了既往营销策略所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期能更好的实现智圣汤泉的营销战略目标。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回顾本文的整体研究内容和过程,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总之,本文通过对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的深入了解,并结合智圣汤泉的市场所处环境,分析研究智圣汤泉既往营销策略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希望智圣汤泉的营销策略可以更符合市场,更贴合游客,为智圣汤泉的发展做出贡献。

章家谊[4](2015)在《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一项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关于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批评语言学研究。母语教育是应用语言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语文教科书则是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媒介。然而,我国目前对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即使是学术层面的研究,也多是在学科教育学框架下开展,很少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语文教科书可以说是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分析任何言语行为都应当从这一行为的本质入手”(胡范铸)。而要有效地认识语文教科书的本质,就必须理解“语文”的本质。传统语文教育理论一直纠缠于语文的性质问题,其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说最为流行。那么,到底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母语的性质?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即母语教育的行为本质?母语教育是否只是一个学科的教学行为?甚至只是一个语言知识的教学行为?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重构母语教育?我们认为,语言不但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而语文教科书不仅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样本,“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阿普尔等);而语文教科书提供的知识类型、呈现的认知水平、构建的意识形态更是对于未来社会人群的一种塑造方案,是“关于未来的一个预言”(阿普尔等)。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获得以外,——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怎样的知识类型,这一知识类型是否均衡?是否存在缺失?——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呈现了一个怎样的认知水平,这—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构建了—个怎样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一致?——在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能否提出一套新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和规则?由此,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四种版本的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以书中所含所有名词为分析比较对象,综合运用依据观念结构理论、批评语言学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教科书政治学理论、预设理论等相关理论,针对上述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认知水平、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考察当今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是否符合语文教科书的行为本质,并就此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原则提出我们的批评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并介绍本文研究思路,据此提出在语文教科书研究方面前人未涉及而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二章论述语文教科书行为的本质。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因而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教育,是人的存在性教育,必然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知道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因此,语文教科书,作为传达语文教育行为本质理念的载体和主要途径,其行为本质和本质功能必然是提供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本章还介绍了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原因和其所含全部名词概貌。第三章——第五章以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所有名词为对象,进行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认知水平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其中,第三章是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基于“现行大学学科分类基本合理有效”和“母语既构成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必须,也开启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可能”的假设,通过对于语文教科书名词所反映的观念和观念结构与大学现行学科分类的对比,努力客观描写初中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结构。并进而对各种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比较,得出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虽然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但是深入到具体的知识类型却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观念结构之间不均衡、知识类型缺失等问题。第四章是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可以从很多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主要讨论“认知强化功能”、“深度思维功能”及“多元思维观功能”。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初中语文教科书存在认知强化功能弱化、深度思维能力弱化、多元思维观能力弱化的问题,并提出其主要原因源于语文教科书编写存在的最大弊病——“角色预设偏误”。第五章是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在回顾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最能体现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的名词还是与人有关的名词,因此本文通过对四版本所含的人物类名词本身属性隐涵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来考察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倾向,揭示了教科书存在的“意识形态简单化”、“意识形态刻板化”的问题。第六章是教科书“叙说”(编写)行为的规则分析。结合对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全部名词的分析结论,提出针对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语文教科书编写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的研究展望。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切实的意见,为语文教科书的语言学视角研究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郑喜[5](2015)在《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文中提出随着个性化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花卉旅游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前景日趋广阔,在整个旅游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探讨如何做好花卉旅游文章,对提升花卉旅游品牌,有机融合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文化等社会效益,可持续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概括、分析了国内外的花卉旅游发展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国内外花卉旅游研究的关注点或是花卉旅游产生的起源、或是花卉旅游开发的内涵层次、或是花卉旅游开展的地域影响因素、或是花卉旅游的社会影响力,研究思路开阔、研究视角多元。通过比较分析,本文选择以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探索新的切入点为主导思路展开论文的分析。本文选择从花卉旅游展开的地域资源条件出发,充分挖掘常州地方志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常州市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统计资源,梳理出常州市花卉旅游的发展脉络,呈现出常州市花卉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逐步剖析常州市花卉旅游开展的深层次内涵及花卉旅游对常州市文化生活层次提升的重要价值。同时,本文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调查问卷,以客观数据为依托,笔者客观地认为常州花卉产业现有的发展成就为常州市花卉旅游的开展提供了雄厚的产业支撑,但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常州市花卉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花卉资源的合理规划性、有效资源的整合性、花卉旅游产品的区域影响力等都明显存在着问题,亟待正视并寻求解决的良方。以探寻出路为切入点,逐步归纳出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对常州花卉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分析出常州市花卉旅游产品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常州市花卉旅游产业步入正轨、不断提升的最理性选择。由于常州市花卉旅游的区域影响力弱,缺乏花卉旅游产品设计的成功案例。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常州武进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对花卉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一方面,一个城市举办全国性大型会展可以为该市旅游活动的策划、宣传、接待、服务、应急处理等提供丰富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常州武进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也为本文的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有效的调研数据。通过常州武进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这个平台,本文看到了常州市花卉旅游产品设计的着眼点——老年市场花卉旅游市场,明确了花卉旅游产品设计必须立足于常州花卉产业的优势,始终坚持开发设计以科学合理性为导向,突出常州市花卉旅游的可持续性。在尊重数据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市花卉旅游的发展渊源、现状,本文提出以开发老年市场为主导的常州特色花卉旅游产品的构想。侧重从“花卉对老年人的保健养生功效”、“老年人依托花卉平台结交朋友”、“子女晚辈借助花卉理解、践行更深层的孝道”、“五彩缤纷的花卉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多姿多彩”四个方面着手,立足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深度挖掘常州市花卉旅游的文化内涵、拓展常州市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比较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读研期间所学的理论体系,充分利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不拘于已具体的发展优势,正视问题、逐层剖析、合理定位常州市花卉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常州武进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切入点,以常州市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依托,以客观数据分析为基准,努力探求常州市花卉旅游产品与游客需求的最佳契合点,设计出最终能被市场、尤其是老年花卉旅游市场所接受的有着浓烈常州市地方特色的花卉旅游产品,以提升常州市花卉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动常州花卉旅游对常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高林安[6](2014)在《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陕西省乡村旅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陕西省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进程中,显示着显着的正面政治、经济、文化效应的同时,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社会、生态等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其生命周期长短。陕西省地域辽阔,下辖十市一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负面效应各具特点,面对这种情况亟需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来综合应对。适应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可持续的、系统的对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管理的方法,综合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要求,以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要求的和谐统一,在众多领域都有其应用前景。乡村旅游开发在对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涉及到如何进行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社会利益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适应性管理理论无疑能提供有力的指导。基于此,本文将陕西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态性与适应性管理的动态管理模式相结合,以陕西省十市一区乡村旅游发展目的地为对象,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梳理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收集与多途径数据采集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乡村旅游发展理论、适应性管理理论、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陕西省各市、区及不同人文自然条件区域为空间分布单元,实地调研,分析、总结、评价、研究,针对陕西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态势,架构了各市及不同人文自然条件区域的政府管理、自身管理、产品供给与需求管理、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管理、空间布局规划管理、人才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适应性管理框架,推动陕西省乡村旅游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本论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立论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并对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乡村旅游理论、适应性管理理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评价。第二章基本概念与理论部分主要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乡村旅游发展理论、适应性管理理论、旅游地理学等相关理论。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之一,阐述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经营现状等,对总体需求、供给、效应、人文、自然、社会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分析,为陕西省十市一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诊断打下基础。第四章、第五章为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对陕西省十市一区乡村旅游游客行为特征、社区居民影响感知、态度、供给系统、环境承载力、政府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评价,认为西安市、宝鸡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起步阶段,延安市、榆林市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探索阶段。第五章对处于不同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陕西省十市一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存在问题进行诊断,针对诊断问题从需求与供给、效应、环境以及其他因素方面提出适应性管理方案。反馈、实施方案,对方案应用进行监控和评估,根据结果提出调控对策,结合方案与调控对策进一步调整方案,最后架构陕西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城市、不同地域的乡村旅游需求与供给、效应、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适应性管理框架。第六章为研究总结部分,阐述了基本结论,创新之处、研究不足与以后研究的方向。论文通过“理论研究+一线调研+实践应用”的模式,架构了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框架,有效降低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负面效应,有利于延长陕西省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探索了适应性管理理论在乡村旅游研究中的实践应用价值。丰富、深化了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论文中所构建的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框架也可为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魏敏[7](2012)在《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土耳其为例》文中认为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一直被广泛关注,并贯穿于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全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全球市场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市场的力量在不断加强。然而,市场经济运行的无序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世界市场的风险性因素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运行的无序性和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大,政府作用受到巨大挑战和考验。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继而发生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无情地考量着政府作用及其行为。在这种新形势下,政府行为问题、政府作用问题,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机制问题,又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现实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本文选取旅游业这一世界第一大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的载体,选择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土耳其作为实证分析样本,在对各种政府行为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演绎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土耳其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行为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土耳其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梳理、剖析和总结,透视政府的导向作用和不同角色,探索政府行为如何实现高效率运行的动态机制,进而验证本文提出的“政府协同论”这一立论观点,探索政府与市场均实现高效的作用机制的可能性和普遍意义。这是本文的立足点,也是本文的核心所在。在实证分析中,从土耳其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产业定位、产业政策、战略导向、产业培育以及推动旅游产业国际化等内容对土耳其旅游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通过实证样本的结果验证本文的立论观点,即土耳其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和政策,首先发挥了政府的自组织特性,形成了良好的政策效应,同时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较好地构建了政府与市场均衡高效的协同机制,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政府协同论”观点,进一步发展了政府行为理论。论文最后是实证结论的一般性意义和对中国的启示。一般意义是政府的态度和导向作用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国际化产业队伍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旅游品牌是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是:重视旅游业发展,发挥政府职能,政府积极作为;重视市场效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速产业发展;重视旅游与宗教结合,发挥旅游社会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视旅游与文化结合,发挥旅游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郑文婷[8](2011)在《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中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他们时间充足、经济宽裕、文化层次高、组织性强、社会保障好,从而构成庞大的潜在旅游市场。然而,实践领域和理论领域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市场重视不够。目前,旅游业界基本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旅游产品,学术界也尚未注意到这一富有潜力的旅游细分市场,对其旅游行为和市场开发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以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以老年学、旅游行为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安全学、旅游市场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的旅游态度和旅游动机、旅游决策行为、旅游消费行为、旅游后评价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此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总体学历水平较高,收入较好,具有比较强烈的出游意愿。离退休教职工偏好山水风光、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安全问题、身体健康问题是其出游时最关心的问题等。针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这一系列旅游行为特征,本文提出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针对性旅游服务,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切实保障老年旅游安全等措施来开发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市场。本研究丰富了老年旅游实证研究,为旅游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营销相关旅游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康丹[9](2010)在《成都旅游餐饮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旅游的六要素中,“吃”排在第一位,旅游餐饮在整个旅游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旅游行程满意度的评价。旅游餐饮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对目的地的餐饮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饮食所具有的强烈地域性、民俗性等文化特性,又使旅游餐饮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并在旅游营销中扮演重要角色。成都是川菜的主要发源地和集散地,自古以来就是美食文化名城,饮食氛围浓厚。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口味丰富、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使得成都旅游餐饮得到多数旅游者的认可。但是,以团队餐饮、老字号品牌餐饮、主题宴席、农家乐餐饮为代表的成都旅游餐饮业经营,在对成都美食文化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方面仍然不够,集中表现为产品文化的缺失。本文以成都旅游餐饮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学、餐饮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借助文献检索、实地访谈等途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餐饮经营企业,分析了成都旅游餐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以川菜、川茶、川酒为核心的成都餐饮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和评价;总结分析了成都旅游餐饮市场的需求状况,并从旅游餐饮产品开发、产品的市场化以及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提出成都旅游餐饮发展策略。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文章的立题缘由、研究现状、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为成都旅游餐饮现状。首先对旅游餐饮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旅游餐饮是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普遍性餐饮行为,以社会餐饮的整体繁荣为发展基础,并且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其次概括了成都旅游餐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旅游团队餐、老字号餐饮、农家乐餐饮、主题餐饮、旅游餐饮营销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整理了成都旅游餐饮的发展基础;总结了旅游者对餐饮产品的需求层次。第三部分为成都旅游餐饮提升策略。从餐饮产品开发、产品市场化以及旅游餐饮支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第四部分为结论。围绕上述研究成果,阐明全文主要观点。

刘庆广[10](2004)在《石家庄市自然旅游资源与景区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旅游地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经过广大学者20多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近年来,旅游地理学在我国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500余篇旅游类文章调查的基础上,对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做了初步分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境游客将是历届奥运会最多的,这将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加速。河北省既是奥运会足球赛的分会场,又是环奥运圈的内层,省会石家庄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紧邻京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将成为奥运经济的重要受益者。因而,石家庄市的旅游业要抓住奥运契机,大力发展奥运经济。 在石家庄西部山区,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处于贫困或半贫困状态。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实现旅游扶贫。借助于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人民在旅游开发中的有效参与,以旅游发展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 石家庄市位于太行山中段和华北平原西部边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这里已形成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文化旅游、新都市旅游四大系列旅游特色产品,全市现有对外开放且具规模的景区(点)50余处。通过对石家庄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适合于旅游业的区位理论。经研究发现:石家庄市的主要旅游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市区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格局。 旅游客流季节性波动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等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本区各类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较为明显。通过分析各类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旅游淡、旺季差异,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本区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发育史,地质构造和岩性不仅构成了本区的地貌骨架,也控制着山岳型自然旅游资源的特色,为本区山岳型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石家庄市地貌类型比较齐全,形成山高谷深、层峦迭嶂、奇峰怪石、山势雄伟的地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类型多样的土壤资源为本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里可开设与农耕活动相关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回归到与自然相融的生活中。本区河流属于海河支流——子牙河水系,石家庄及其附近地区有多处较大的泉群,这些都为本区发展水体旅游提供了条件。石家庄属于暖温带,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西部山区森林植被旅游资源优势,以太行山的群山、峡谷为特色,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巍巍——太行森林生态旅游。 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环境的一种属性,其优劣程度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旅游业的经营和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比较脆弱。分析本区自然环境状况,进一步加深认识,对科学、客观地进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本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游客对本区旅游资源情况了解还不多。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本文从交通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确立地方风格、精品建设、产品组合开发等方面提出深度开发的具体措施。并提出本区旅游业的发展要与山西五台山互补,实现与五台山的旅游协作,形成密切关系,建立综合性大旅游圈。 伴随着旅游业的失控发展,旅游区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原有植被和生物群落遭受人为干扰,在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对生态旅游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旅游环境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毁灭。有些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美,影响了景观的和谐性。根据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资源采取相应的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保护措施,使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旅游区内既要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又必须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度,合理控制旅游经济发展的规模,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对本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客观评价,井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石家庄市在旅游管理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景区管理,采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追求结构的合理和功能的协调,促进系统内的互利共生与良性循环。在本区主要采取增强旅游者生态环境意识、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制定合理的环境容量理、加强宣传促销等措施来加强管理。目前,旅游环境解说己成为游客理解、欣赏环境和遗产的土要途径,在本区应从交通网络导引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旅游地解说系统、可携带式解说系统四个方面加强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建设。 由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使得本区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易折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今后,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实施绿色营销,发展生态旅游,保障石家庄市旅游经济

二、春节旅游保健菜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节旅游保健菜单(论文提纲范文)

(1)激活“夜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夜间消费“菜单”待丰富
“夜经济”配套服务不足
考验城市管理,规划先行

(2)基于推拉理论的俄罗斯游客来琼旅游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中观背景
        1.1.3 微观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本章小结
2. 关键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关键概念界定
        2.1.1 入境旅游
        2.1.2 俄罗斯来琼游客
    2.2 基础理论
        2.2.1 旅游推拉理论
        2.2.2 逃离寻求理论
        2.2.3 旅游国际化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关于推拉理论的研究
        2.3.2 关于入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的研究
        2.3.3 关于俄罗斯旅华市场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俄罗斯来琼旅游市场发展基本特征分析
    3.1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概况
        3.1.1 海南接待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同步增长
        3.1.2 海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多元化发展
        3.1.3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3.1.4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3.1.5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3.1.6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核心吸引显着增强
        3.1.7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潜在风险应对有效
        3.1.8 海南入境旅游市场不足之处
    3.2 俄罗斯来琼旅游发展历程
    3.3 俄罗斯来琼旅游发展态势
    3.4 本章小结
4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4.1 推拉理论应用于旅游中的模型构拟
    4.2 影响因素预调查
        4.2.1 文献推拉因子检索
        4.2.2 推力因素预测
        4.2.3 拉力因素预测
    4.3 问卷与调查方案设计
        4.3.1 问卷内容
        4.3.2 问卷对象
        4.3.3 问卷目标
    4.4 问卷信度评估
    4.5 样本描述性分析
        4.5.1 游客基本特征
        4.5.2 旅游方式
        4.5.3 入境游客偏好
        4.5.4 游客消费力
        4.5.5 停留时间
        4.5.6 游客信息获取途径
    4.6 推力和拉力样本各因子得分统计分析
    4.7 推拉因子主成分分析
        4.7.1 推拉因子效度分析
        4.7.2 推力因子主成分分分析
        4.7.3 拉力因子主成分分析
    4.8 推拉维度各因子间关系
    4.9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4.10 本章小结
5. 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
    5.1 俄罗斯来琼旅游正面临的突出问题
        5.1.1 海南旅游形象打造不足,且省域内发展不平衡
        5.1.2 俄琼旅游外交融合度欠佳,俄旅游客源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5.1.3 海南特色旅游产品供给吸引力较弱
        5.1.4 海南缺乏旅游管理有效机制,辨识度较低
        5.1.5 海南语言、金融、通信等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5.2 俄罗斯来琼旅游市场的拓展策略
        5.2.1 创新、扩大旅游营销体系,提升海南旅游岛国际形象
        5.2.2 促进海南与俄罗斯的互联互通,拓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
        5.5.3 精准对标俄罗斯游客旅游偏好,设计对俄旅游套餐
        5.2.4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监管水平
        5.2.5 升级旅游硬软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6.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影响俄罗斯游客来海南旅游因素预调查
附录2: 正式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3 正式调查问卷(俄语版)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互联网+”背景下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思路及架构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2.1.1 旅游市场营销的定义
    2.2 旅游营销4P理论
        2.2.1 产品(PRODUCT)
        2.2.2 价格(PRICE)
        2.2.3 渠道(PLACE)
        2.2.4 促销(PROMOTION)
        2.2.5 旅游市场营销4P组合的特点
    2.3 “互联网+”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影响
        2.3.1 “互联网+”的内涵
        2.3.2 “互联网+”的本质特征
        2.3.3 互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2.3.4 国家旅游局《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下文简称“行动计划”)
    2.4 温泉旅游理论概述
        2.4.1 温泉旅游的概念
        2.4.2 温泉的发展
第3章 智圣汤泉营销管理环境分析
    3.1 公司概况
    3.2 智圣汤泉营销战略目标
    3.3 智圣汤泉市场环境SWOT分析
第4章 智圣汤泉营销策略研究
    4.1 数据收集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数据收集
        4.1.2 调查样本的游客画像统计分析
    4.2 智圣汤泉营销产品策略研究
        4.2.1 智圣汤泉营销产品策略
        4.2.2 “互联网+”背景下游客的旅游产品需求调研
        4.2.3 现有产品与游客需求差异
    4.3 智圣汤泉营销价格策略研究
        4.3.1 智圣汤泉营销价格策略
        4.3.2 其它景区价格策略
        4.3.3 智圣汤泉营销价格策略存在的问题
    4.4 智圣汤泉营销渠道策略研究
        4.4.1 智圣汤泉既有主要营销渠道
        4.4.2 主要互联网营销渠道
        4.4.3 智圣汤泉游客预定渠道的倾向性分析
        4.4.4 智圣汤泉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4.5 智圣汤泉促销策略研究
        4.5.1 智圣汤泉的促销策略
        4.5.1.1 智圣汤泉媒体策略
        4.5.1.2 智圣汤泉活动策略
        4.5.2 “互联网+”背景下游客了解智圣汤泉的媒体形式研究
        4.5.3 “互联网+”背景下其它景区的促销活动研究
        4.5.4 智圣汤泉媒体以及活动促销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智圣汤泉营销改进策略
    5.1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产品
        5.1.1 度假村整体Wi-Fi布局
        5.1.2 建立互联互通的产品平台
    5.2 调整优化智圣汤泉价格策略
        5.2.1 调高旅行社折扣价格
        5.2.2 优化网络折扣价格
    5.3 调整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结合O2O进行渠道建设
        5.3.1 增加人员,完善智圣汤泉自身的网络平台
        5.3.2 合理利用OTA平台
        5.3.3 根据需要推出App服务
        5.3.4 整顿淘宝、微商等渠道
    5.4 根据“互联网+”优化促销策略
        5.4.1 优化媒体宣传策略
        5.4.2 改变活动促销策略,策划创新性活动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与教科书概念的界定
        二、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
        三、语文教科书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理论假设、理论背景、基本架构
        一、本文的理论假设
        二、本文的理论背景
        三、本文的基本架构
    第四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语料来源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语料来源
第二章 语文教科书功能定位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的重构与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
        一、“语文”一词的由来
        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
        三、语文的重要性
        四、对“语文”理解的现状和问题
        五、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
        六、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是人的存在性教育
        七、“语文”含义重构的框架设想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的重构与行为本质
        一、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变迁
        二、教科书的功能定位
        三、语文教科书的功能
    第四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语料概况——以初中段人教版、沪教版、香港启思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
        一、语文教科书版本的选取
        二、四版本名词概貌
第三章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框架分析
        一、知识类型框架
        二、语文教科书名词分析框架
        三、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比较
    第三节 结论
        一、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名词数量差距大
        二、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均具有比较完善的观念结构
        三、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
        四、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具体的观念之间的不均衡和知识类型的缺失
第四章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
    第一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
        一、语文教科书的认知
        二、语文教科书的认知水平
        三、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框架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分析比较
        一、语文教科书认知强化功能的弱化
        二、语文教科书深度思维能力的弱化
        三、语文教科书多元思维观能力的弱化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
    第一节 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何为教科书意识形态
        二、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现状
        三、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人物类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语文教科书人物类普通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三、语文教科书人物类专有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第三节 结论
        一、性别意识形态
        二、年龄意识形态
        三、身份角色意识形态
        四、人物形象意识形态
第六章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语文教科书有关知识类型方面的建议
        二、语文教科书有关认知水平方面的建议
        三、语文教科书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议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
        一、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构成性规则
        二、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策略性规则
第七章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花卉旅游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花卉旅游概念界定
        (二) 花卉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三) 花卉旅游产品设计理念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2章 常州花卉旅游的历史发展与开发现状
    一、常州花文化旅游的历史回顾
        (一) 萌芽时期
        (二) 发展时期
        (三) 成熟时期
    二、目前常州花卉旅游资源的构成与分布
        (一) 常州花卉旅游资源的构成
        (二) 常州花卉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三、花卉展与当地居民的相互影响
        (一) 健康疗养
        (二) 观光旅游
        (三) 文化教育
    四、常州花卉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 夯实的花卉产业基础为常州花卉旅游开发打造了坚实的平台
        (二) 常州花卉旅游开发以服务地方为主,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三) 常州花卉旅游仍处于开发初期,深度开发能力亟待提升
        (四) 常州花卉旅游品牌城市影响力不够
第3章 常州武进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对花卉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
    一、常州武进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概况
        (一) 整体规划
        (二) 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对常州旅游经济的影响
    二、花博会对发展常州花卉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
        (一) 合理定位、立足长远
        (二) 借助花卉盛事,打造旅游新品牌
        (三) 深入挖掘花卉旅游内涵,突显花卉旅游主题
        (四) 注重花卉旅游产品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五) 强化科学规划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4章 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一、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初步构想
        (一) 花卉旅游产品设计总体思路
        (二) 花卉旅游产品设计遵循原则
        (三) 花卉旅游产品设计实现路径
    二、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重点
        (一) 餐饮住宿设计
        (二) 交通娱乐设计
        (三) 旅游内容设计
        (四) 产品购物设计
    三、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实施策略
        (一) 全面挖掘花卉文化内涵
        (二) 改进花卉产品研发技术
        (三) 培养先进产品设计人才
        (四) 结合生活设计多样产品
        (五) 加大政策与资金保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立论依据
        一、 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二、 中国乡村旅游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
        三、 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四、 适应性管理理论应用范畴的拓展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二、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三、 国内外适应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四、 总体研究评价与趋势展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
        二、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及主要理论框架
        三、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状况描述
        四、 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
        五、 旅游地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判定、评估
    第二节 乡村旅游发展理论
        一、 乡村旅游的概念
        二、 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三、 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
        四、 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机制
        五、 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协调机制
    第三节 适应性管理理论
        一、 适应性管理理论的概念
        二、 适应性管理理论的假设及内涵
        三、 适应性管理理论的基本方法——循环圈
        四、 适应性管理理论的阶段划分
    第四节 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 陕西省乡村旅游的起源
        二、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三、 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四、 陕西省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
        五、 陕西省乡村旅游管理现状
        六、 陕西省乡村旅游产品、经营现状
    第二节 陕西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 游客需求
        二、 产品供给
        三、 效应
        四、 人文、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五、 其他方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陕西省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研判
    第一节 游客行为特征的生命周期
        一、 游客流年、月、周变化情况
        二、 客源结构
        三、 旅游目的、方式、频次
        四、 旅游感知效果、满意度
    第二节 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影响感知及发展态度的生命周期
        一、 经济发展
        二、 社会文化
        三、 生态环境
        四、 发展态度
    第三节 供给系统的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
        一、 产品供给
        二、 交通设施
        三、 接待设施
        四、 信息传媒
    第四节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
        一、 自然生态环境
        二、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第五节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不同地域生命周期综合评价
        一、 陕西省各市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构建
        二、 陕西省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三、 陕西省乡村旅游综合评价分析
    第六节 陕西省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
        一、 发展阶段地区
        二、 起步阶段地区
        三、 探索阶段地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陕西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乡村旅游目的地适应性管理
    第一节 问题诊断与方案设计
        一、 需求与供给因素
        二、 效应因素
        三、 环境因素
        四、 其他因素
    第二节 方案实施与结果监控、评估
        一、 需求与供给因素
        二、 效应因素
        三、 环境因素
        四、 其他因素
    第三节 方案调整
        一、 需求与供给因素
        二、 效应因素
        三、 环境因素
        四、 其他因素
    第四节 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框架
        一、 需求与供给因素
        二、 效应因素
        三、 环境因素
        四、 其他因素
    第五节 给予相关部门的建议
        一、 健全机构,科学管理
        二、 相互配合,共促发展
        三、 示范带动,规范经营
        四、 发布信息,合理引导
        五、 凝练品牌,扩大营销
        六、 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 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二、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性
        三、 陕西省十市一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四、 陕西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乡村旅游目的地适应性管理框架
        五、 陕西省不同地域乡村旅游目的地适应性管理框架
        六、 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七、 对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适应性管理的示范性
    第二节 创新之处
        一、 思路创新拓展了理论研究视野
        二、 创新性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研判的综合评估体系
        三、 首次系统构建了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框架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 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 研究展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一
附二
附三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土耳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研究问题的界定和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五、 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与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一节 旅游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一、 关于现代旅游业
        二、 旅游业与社会发展
        三、 旅游业与世界经济增长
        四、 旅游业与就业
        五、 现代旅游业与世界贸易
        六、 现代旅游业与国际关系
        七、 现代旅游业与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
    第二节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现代旅游业发展
        一、 西班牙
        二、 中国
        三、 泰国
        四、 墨西哥
        五、 土耳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府行为理论的演进与探索
    第一节 政府行为主要理论观点概述
        一、 重商主义时期
        二、 自由主义时期
        三、 凯恩斯主义时期
        四、 新自由主义时期
        五、 新凯恩斯主义时期
    第二节 政府行为理论的探索
        一、 本文理论观点——政府协同论
        二、 政府协同论的科学依据
        三、 政府协同论的作用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要素禀赋驱动——土耳其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第一节 土耳其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 希腊文明时期的旅游
        二、 罗马文明时期的旅游
        三、 奥斯曼文明时期的旅游
    第二节 土耳其现代旅游业的形成
        一、 土耳其的现代旅游
        二、 土耳其现代旅游业萌芽
        三、 土耳其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禀赋
        四、 土耳其旅游产业定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策驱动——政府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第一节 土耳其建国后政府对旅游业的态度及其作为
        一、 土耳其建国后政府对旅游业态度的转变
        二、 政府鼓励政策与旅游产业萌芽
    第二节 政府将旅游业确立为重要产业部门
        一、 政府政策和旅游规划(1960 年~1972 年)
        二、 政府政策和旅游微观企业发展(1972 年~1980 年)
    第三节 政府主导优先发展旅游业
        一、 国家战略调整和旅游业发展(1980 年~1990 年)
        二、 政府角色转变与旅游业发展(1992 年~2000 年)
    第四节 确立旅游业国家核心产业战略和政策
        一、 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核心产业战略
        二、 与旅游业相关的政策调整
        三、 土耳其旅游业走向世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投资驱动——构建完善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第一节 政府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一、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二、 自由经济时期的政府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三、 政府的交通运输基础实施投资和建设
    第二节 旅游及度假产品开发
        一、 旅游目的地开发和规划建设
        二、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
        四、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第三节 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 旅游饭店业的发展
        二、 旅行社的发展
        三、 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四、 旅游行业协会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创新驱动——土耳其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第一节 土耳其旅游业国际化的动因
        一、 土耳其旅游业国际化的内在动因
        二、 土耳其旅游业国际化的外部因素
    第二节 土耳其旅游业国际化进程
        一、 外国直接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
        二、 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努力和旅游业发展
        三、 积极加入国际旅游组织
    第三节 培养国际化旅游产业队伍
        一、 土耳其政府旅游人才开发战略
        二、 旅游教育体系的建立
        三、 旅游非正式教育体系
    第四节 土耳其旅游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一、 关于旅游业国际竞争优势
        二、 土耳其旅游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结论 ——土耳其旅游业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展模式
    第一节 土耳其政府的战略导向和政策效应
        一、 20 世纪 50 年代旅游业发展进入政府层面
        二、 20 世纪 60 年代旅游业发展进入起步阶段
        三、 20 世纪 80 年代旅游业进入发展时期
        四、 20 世纪 90 年代旅游业发展甴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协同
        五、 21 世纪开始旅游业完全进入政府协同发展时期
    第二节 旅游微观企业市场效应
        一、 政府示范和引领下的旅游企业发展
        二、 政府政策支持下的旅游产业组织发展
        三、 旅游企业集团品牌效应
    第三节 政府协同型旅游业发展模式
        一、 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
        二、 政府协同型旅游业发展
第八章 实证结论的一般性意义及其启示
    第一节 实证结论的一般性意义
        一、 政府的态度和导向作用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 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三、 国际化产业队伍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四、 旅游品牌是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节 对中国的启示
        一、 重视旅游业发展发挥政府职能政府积极作为
        二、 重视市场效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速产业发展
        三、 重视旅游与宗教结合发挥旅游的社会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 重视旅游与文化结合发挥旅游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提升国家软实力
参考文献
后记

(8)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老年旅游研究进展
        2.2 国内老年旅游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4.2 问卷调查法
        4.3 深度访谈法
        4.4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内容
第1章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相关理论分析
    1 相关概念的辨析
        1.1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
        1.2 老年旅游者
        1.3 旅游行为概念体系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老年学理论
        2.2 旅游行为学理论
        2.3 旅游地理学理论
        2.4 旅游安全学理论
        2.5 旅游市场营销学理论
第2章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的调查设计
    1 研究对象概况
    2 问卷调查设计与过程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
        2.3 问卷设计
        2.4 问卷调查过程
        2.5 深度访谈
第3章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离退休前的工作类型
        1.4 离退休前的职称或职务
        1.5 教育程度
        1.6 专业背景
        1.7 收入
        1.8 对家庭财务状况满意度
    2 旅游态度与动机分析
        2.1 旅游态度
        2.2 旅游动机
    3 旅游决策行为
        3.1 旅游信息渠道
        3.2 旅游决策者
        3.3 旅游决策影响因素
        3.4 旅游资源偏好
        3.5 旅游时间偏好
        3.6 出游频率
        3.7 游伴选择
        3.8 旅游方式
        3.9 旅游逗留时间
        3.10 旅游目的地分布与选择意愿
    4 旅游消费行为调查
        4.1 旅游消费总体情况
        4.2 旅游住宿类型选择
        4.3 旅游交通方式选择
        4.4 旅游商品购买情况
        4.12 旅游保险购买
    5 旅游后满意度调查
        5.1 旅游满意度分析
        5.2 旅游之后的感受
        5.3 对旅游业存在问题与建议分析
第4章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1 加大相关政策倾斜
        1.2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2 加强针对性旅游服务
    3 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4 切实保障老年旅游安全
        4.1 增强自我安全意识
        4.2 加强旅游企业安全保障
        4.3 做好旅游安全管理工作
    5 开展多渠道旅游市场营销
        5.1 加强老年旅游产品宣传
        5.2 拓展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
第5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特色与创新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1 研究不足
        3.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成都旅游餐饮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立题缘由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推动普通观光型旅游向文化旅游发展
        二、塑造成都“国际美食之都”旅游品牌形象
        三、形成成都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二章 成都旅游餐饮发展现状
    第一节 旅游餐饮的界定
        一、餐饮旅游
        二、旅游餐饮
    第二节 成都旅游餐饮现状
        一、成都旅游餐饮发展历程
        二、成都旅游餐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成都旅游餐饮资源及其评价
        一、成都旅游餐饮资源调查
        二、成都旅游餐饮资源评价
    第四节 成都旅游餐饮需求分析
        一、旅游餐饮市场定位
        二、旅游餐饮满意度构成
        三、餐饮消费潮流与趋势
第三章 成都旅游餐饮提升策略
    第一节 旅游餐饮产品开发
        一、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
        二、提供优质服务
        三、美化就餐环境
        四、多元化、立体化产品开发
        五、加速特色旅游食品商品化发展
    第二节 旅游餐饮产品的市场化
        一、旅游餐饮产品营销策略
        二、旅游餐饮品牌构建
    第三节 旅游餐饮支持系统
        一、政策支持系统
        二、人才支持系统
        三、质量控制系统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石家庄市自然旅游资源与景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研究现状
    1.2 选题意义
    1.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旅游资源
    2.3 旅游业发展现状
第三章 石家庄市旅游区区位分析
    3.1 旅游区位理论
    3.2 石家庄市旅游业区位分析
    3.3 石家庄市旅游资源分区
    3.4 石家庄市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
第四章 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
    4.1 地质旅游资源
    4.2 地貌旅游资源
    4.3 土壤资源
    4.4 水体资源
    4.5 野生植物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
    5.1 旅游环境质量概述
    5.2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
    5.3 本区自然生态旅游环境评价
第六章 自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6.1 本区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
    6.2 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6.3 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6.4 发展跨省区的大旅游圈
第七章 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研究
    7.1 本区生态旅游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7.2 本区生态旅游环境的退化与不协调
    7.3 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8.1 基本概念
    8.2 旅游环境容量的分类
    8.3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8.4 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第九章 自然旅游资源管理研究
    9.1 本区旅游管理现存的问题
    9.2 管理原则
    9.3 旅游区管理措施
    9.4 本区旅游解说系统管理研究
第十章 本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0.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10.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0.3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十一章 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旅游区中的应用
    11.1 基于GIS的石家庄市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11.2 Internet在本区旅游业中的应用
    11.3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四、春节旅游保健菜单(论文参考文献)

  • [1]激活“夜经济”[J]. 王雨萧. 现代商业银行, 2019(12)
  • [2]基于推拉理论的俄罗斯游客来琼旅游影响因素研究[D]. 张振晓. 海南大学, 2019(01)
  • [3]“互联网+”背景下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营销策略研究[D]. 李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4]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D]. 章家谊.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1)
  • [5]常州花卉旅游产品设计[D]. 郑喜.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 [6]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研究[D]. 高林安.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7]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土耳其为例[D]. 魏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12)
  • [8]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D]. 郑文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6)
  • [9]成都旅游餐饮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 康丹.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 [10]石家庄市自然旅游资源与景区管理研究[D]. 刘庆广. 河北师范大学, 2004(04)

标签:;  ;  ;  

春节旅游健康菜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