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学风必须打击假冒伪劣

正确的学风必须打击假冒伪劣

一、端正学风须打击假冒伪劣(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丽[1](2021)在《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四所高校为例》文中提出

于瑶[2](2020)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可谓是时代所需、现实所急、党之所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观及其培育问题,强调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新时代只有切实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境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本文针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路,在思想基础研究、历史经验反思和现实境遇关照的基础上,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层面系统勾勒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理路,给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问题以积极的理论回应和现实回应。第一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政德及政德观的涵义,政德观培育的要素及特征,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等。本文认为,对政德的涵义,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从主体维度看,政德是“从政之德”;从内容维度看,政德是“为政之德”;从功能维度看,政德是“用权之德”。政德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公权力的行使。政德观是对政德的态度和看法,它由一定的政治信仰统摄,通过从政行为表现出来,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对一定政德规范认同、遵循和践履的自觉性。从应然层面看,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树立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政德观培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将应然层面的、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实然的政德观的实践活动。政德观培育包含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和培育环境等要素,具有意识形态性、人民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助于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第二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思想基础分为“灵魂”、“根基”和“源流”三个层次。新时代培育政德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要有民族风格和发展眼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新时代培育政德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为灵魂。中国优秀传统官德文化和官德培育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贤政治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中积淀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从政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用中国话语体系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承继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第三章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期间政德观培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德观培育逐渐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经验主要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第四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进入新时代,政德观培育在一系列积极举措下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其一,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其二,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其三,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其四,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其五,培育环境在调适中得以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其一,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负责部门,存在整体合力不足问题。其二,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尚未对政德教育或者政德观培育的具体内容作出明确的规范和说明,理论界也没有形成共识。其三,培育方式存在路径依赖下的低效性弊端问题,单向教条式的灌输难以对党员领导干部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口号式”的提要求往往让政德教育流于形式。其四,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选择执行、片面执行、变通执行,甚至不执行等制度执行不力问题依然突出。其五,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四风”问题、官僚主义问题、新形式主义问题仍旧存在,各种社会思潮错杂交织,滋生出不少干扰性、对抗性、破坏性因素。第五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本文认为,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其内在的逻辑遵循,这种逻辑从理论、现实、实践三个向度展开,表现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三个方面,三者分别构成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明确指导思想,现实逻辑定位目标方向,实践逻辑解锁原则要求,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应当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目标,遵循主体维度的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容维度的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方式维度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保障维度的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环境维度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等原则,以实现政德观培育的高质量发展。第六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本文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政德观培育进行加强和优化。第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之间的互动,要求党组织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入手,将政德观要求嵌入干部教育、选任、监督、考核、惩处等各个环节,引导各要素协同向政德观培育聚集。另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与培育对象之间的互动,尊重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性,调动党员领导干部主动修养政德的积极性。第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培育内容要兼顾“政”和“德”两方面的个性,既要讲求政治性,也不能脱离人文性,本文认为,可以从政治观、权力观和修身观三个维度构建政德观培育内容体系,分别契合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观培育目标。其中,政治观反映了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导性内容;权力观反映了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体性内容;修身观反映了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基础性内容。培育政治观,要重点抓好政治理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忠诚教育、政治担当教育、政治纪律教育。培育权力观,重点要抓好宗旨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实干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廉洁意识教育。培育修身观,应当重点抓好集体主义道德观教育、传统修身文化教育、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清廉家风教育。第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丰富理论教育形式以充分透彻说理,二是强化政德实践锻炼以力促知行合一,三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以发展线上教育,四是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以消解情感困惑。第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通过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将“以德为先”的干部评价标准贯穿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形成政德观培育制度保障的闭环,实现政德观培育与赏罚回报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通过淬炼端正严明的党风政风,多措并举繁荣发展政德文化,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社会价值观共识,提高全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防范、过滤、削减政德观培育环境中的干扰性、破坏性、对抗性因素,以持续净化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为政德观培育注入场域动力支持。总之,本文认为,政德观培育是一个多要素、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有赖于各环节的整体推进和诸要素的协同发展。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培育环境等各要素的同向而行。

陈国平[3](2018)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今年正好是40周年。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坚持严格管党治党,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毛泽东党建思想为理论基础,借鉴吸收其他政党治党经验,基于改革开放后世情、国情和党情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基础,提出从严治党的思想,不断进行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探索。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探索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的十六大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个阶段和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正孕育新的变革,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与周边、世界主要力量的关系的复杂化。在国内,党提出了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使命;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社会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党面临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和市场经济的执政环境,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挑战,面临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执政安全的挑战;党内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党组织力量不强,领导干部管理仍需加强,治党责任落实不扎实,作风转变不彻底、腐败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制度治党还有待加强,从严治党有待深化和拓展。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的内外形势、新的挑战、新的使命、新的任务,要求必须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新时代从严治党,必须从政治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树立政治理想,严格政治纪律,严肃政治生活,提高政治能力;必须从思想上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把好“总开关”,创新思想教育理念和方式;必须从组织上从严治党,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选好管好干部,严肃党内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必须从作风上全面从严治党,大兴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作风整治,加强作风制度建设;必须从纪律建设全面上从严治党,严格纪律约束,增强全党纪律意识,强化执纪问责;必须从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道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必须从制度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制度的科学有效性,建立从严治党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为新时代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经验、探索的启示,全党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始终保持从严治党的自觉,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黄颖君[4](2018)在《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准绳。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其诚信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现今我国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和培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所高校以抽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看法,并根据问卷搜集的数据与内容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创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新格局,这样才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具备诚信品质的人才。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详尽地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概论部分,明确诚信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对于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的重要性,其中包含诚信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重要性的论述。第三部分基于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为例,对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第四部分基于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三所高校调查问卷的内容为研究基础,对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五部分主要提出了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朱华杰[5](2017)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不端是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都认识到学术不端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风气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危害,纷纷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维护学术诚信。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成绩显着。但学术不端行为仍在研究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既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在社会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防范学术不端,十分必要、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聚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对相关概念及关系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本章从整体进展和个别探索两个维度,对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进行了梳理。一是立足我国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全局,紧密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征,探讨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整体进展。二是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努力与探索进行了具体呈现。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摸清研究生学术行为现状,掌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面向武汉地区七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与遵守情况、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原因、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建议期待等,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本章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有效举措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4个方面: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以生为本,倡导自律;加强教育,重在预防;重在执行,严惩不贷。这些经验可为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借鉴。第五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处理惩罚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和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重点内容包括:培育学术精神、提升研究能力和强化规范意识。第六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本章从基础支撑、合力构建和全程教育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更好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强调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坚实支撑。探讨了从组织力量、制度力量和队伍力量等三方面构建合力,通过入学前教育、入学教育、课程教育、毕业教育和网络教育,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艾菲[6](2015)在《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基于对山西省农业科技专家的调查》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出现许多学术腐败的现象。如何廓清和净化农业科研领域的学术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建设,成为我国农业科研新常态下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山西省567位农业科技专家为对象,以问卷和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采用SPSS系统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有18.7%的专家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不太了解”,近一半专家认为,在农业领域“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伪造篡改科学实验数据”、“侵占他人科学研究成果”的现象相当严重;更为甚者,超过半数(56.2%)的农科专家认为当前农业领域学风浮躁的现象十分严重等等。通过研究发现,影响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主要原因,第一,从社会环境看,有“功利主义”、 “官本位”思想、缺乏“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的影响;第二,从科技政策看,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惩罚机制;第三,从其主观因素看,存在科学精神缺失、错误的科研观、缺乏科研诚信观念等。为此,本文提出加强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建设,一是健全科技法制;二是创新农业科研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健全成果发表机制,拓宽监督渠道;三是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要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农业科研环境,要破除学术“潜规则”,淡化“官本位”意识;四是加强自律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专家的自律教育。

于照光[7](2013)在《科技期刊编辑践行优良学风的思考》文中认为当前,不良学风现象普遍存在于学术界各个领域,其危害不可低估。加强优良学风建设,需要学术界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科技期刊编辑对规范学术行为、营造诚信学术环境、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和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引领和践行优良学风建设的表率,既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客观需要,更是编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应当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能力素质、明辨真假、求真务实、去伪存真、严肃办刊,并建立打假联盟,彻底阻断造假文章发表渠道,使刊物成为学术研究的范本,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形成尽一份应有的责任。

赵文文[8](2013)在《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学术失范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我国高校频频出现因为剽窃他人作品、学术成果弄虚作假等事件,失范者涉及各领域的专家、知名学者、在校研究生,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教授乃至院士,高校学术失范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在现有的研究中,对高校学术失范的研究比较丰富,对学术失范类型的归纳也比较全面,现有的研究多数将学术道德问题和现行的高校体制弊端归结为高校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并有一定量的个案分析和理论推理。借鉴其他学者相关问卷的编制方法,本研究编制了“高校学术失范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对高校学术失范的现状、引起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进行调查。该问卷将我国高校学术失范的程度分为0—4共5个等级;原因则划分为三个一级维度,二十四个项目即二十四个原因。利用该问卷对某高校150名研究生和150名教师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分析已有资料和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突破了仅仅局限于通过个案进行理论推理的研究方法,结合访谈调查和新形势下学术失范的特点,试图对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总结。本文认为,高校学术失范是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制度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个人因素。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变革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重要诱因;学术规范不完善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高校学者学术精神的缺失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内在原因;学术惩戒不力、高校行政权力过度制约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蔓延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化影响是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产生的文化原因。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和建议整治我国高校学术失范现象:加强我国高校学术道德教育、逐渐形成完整的学术规范,对学术失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戒、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学术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术批评体系,强化学术期刊责任意识,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等。

高群[9](2012)在《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多元价值观的交互碰撞、社会道德信仰体系的缺失以及教育体制的弊端等原因也在冲击着大学校园,使大学精神在表现出与时代精神相协调的积极的一面的同时,存在着弱化人文精神的倾向。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中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受到了许多冲击和挑战,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近些年大学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蔓延自杀率逐年提高,更有甚者如马加爵之流走向犯罪深渊,均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心理缺失,价值观单薄等思想问题,究其深层原因即大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的薄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物质财富快速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及社会风气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伴随改革带来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迷惑迷乱,行为上偏差失范,加之由于人们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功利”意识时空前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逐渐淡漠,社会风气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并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诸多不良社会风气,如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盲目追逐个人利益等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大学生这个群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学风等的高低对社会风气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科学把握社会风气内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转型期中国社会风气的不良方面,特别是这些不良方面对大学生学风有哪些负面影响,并针对负面影响进行了原因剖析,查找和探索,解决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学风的不良影响的对策,这对于提升关于社会风气的理性认识,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分析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的同时,对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进行了理性审思,这为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野和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在大学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此同时,在全社会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风气,能有效地克服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生活态度;在全社会倡导不尚空谈、求真务实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总体来看,理论界对于社会风气的论着、论文颇多,学者们注意的是理论上的阐述,也注意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但与大学生学风紧密相结合的学术论文却很少。关于社会风气的研究共有18793篇,社会风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共有113篇,而社会风气与大学生学风相结合的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在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层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选取这一题目研究,希望在这一方面能有所创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佟大群[10](2010)在《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文中指出清代文献辨伪学是一个学术性和思想性兼具的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尚未有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笔者有感于此选作该题,勉力为之。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五方面内容:(1)探讨了有关辨伪学、文献辨伪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对二十世纪初年迄今,文献辨伪研究的状况进行回顾。同时对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方法等进行了简要说明。(2)回顾了清以前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历史及其成就。文献辨伪学发端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复经隋唐、宋明数百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清人的文献辨伪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分析了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动力和环境问题。文献辨伪学的存在和发展同所处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清代的文献辨伪学能够继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是清代学术和社会对其提出的内在要求和它们所给予的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4)分清初、清中期和清后期三个阶段,系统考察清人文献辨伪研究的状况。笔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顾炎武以降数十名学者的文献辨伪成就进行个案分析,还专设“图书”辨伪、《古文尚书》辨伪、《周礼》辨伪、《竹书纪年》辨伪等专题,此外还对《总目提要》的辨伪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研究。(5)最后总结了清人文献辨伪学研究的学科体系、辨伪学成就和清代文献辨伪研究的现代启示等。本文对清代文献辨伪学、中国学术史及社会现实均不无意义,其主要创新点可概括如下:(1)首次明确规定文献辨伪学的学科体系,确立文献辨伪学研究的理论框架。现代的文献辨伪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如混淆文献辨伪与考订文献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的关系、混淆文献真伪考辨和史料真伪甄别的关系、仅仅视文献辨伪为文献整理的方法、往往阉割文献辨伪的思想性意义,等等。这突出反映了文献辨伪学理论研究中的阙失,因此亟需对其进行完善。笔者所为,是对既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是对文献辨伪学史的重写。(2)全面清理清以前文献辨伪发展的历史,为考量清代文献辨伪成就提供合理的参照标准。清人的文献辨伪研究渊源有自,因此全面把握清以前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历史,是正确认识清代学者文献辨伪研究状况、准确把握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程度、合理定位清代文献辨伪学学术成就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点上,学界目前还作得不够。(3)系统考察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动因和外部环境,这是以往学界多忽视的问题。笔者将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归纳为守卫圣经圣道、处理遗留问题等七个方面。同时也综合考察了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探讨了文献辨伪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深刻社会背景和原因。学界目前对文献辨伪学发展动因和环境关注的不足与对文献辨伪认识的片面之间有着因果关系。(4)整体把握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清代文献辨伪研究的学术地位。就阶段性特征而言,清初文献辨伪气势磅礴,清中期精益求精,清后期则能推陈出新,三者各具特色,鼎足而立。清代辨伪学家,初步统计有213人,考辨文献涉及783种。从文献辨伪学通史的角度,其巅峰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以往学界对清代文献辨伪学特征和学术地位的认识不清,且多有妄论,笔者的结论,不无意义。(5)全面分析清人文献辨伪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思想观念。在辨伪方法问题上,参照前代,笔者认为清人少有发明;一些学者动辄十几种、数十种的罗列办法,也非允当。在辨伪思想方面,笔者特别强调了清人文献辨伪的思想性因素,特别是对维护经学正统、治学以经世的问题阐发颇多。已有成果中多将文献辨伪视为文献整理的方法、或无视其思想性意义,笔者以为不妥。(6)驳正对清代学者文献辨伪学成就的不恰当定位。笔者通过重点考察和宏观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以重要学者的深入分析支撑起宏观描述,以宏观描述的广泛开展给个别学者的学术定位以合理的参照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驳正了已有研究成果中对个别学者过高估计或贬抑太过的问题,前者如阎若璩、姚际恒、崔述等,后者如毛奇龄等。(7)订正清代史料中的记载及其解读中的错误。如《阎若璩年谱》、乾隆本《古文尚书疏证》中记载的阎若璩东归过灵璧的时间;朱彝尊等关于万斯大《周官辨非》考条数量的记载等,都是清代史料记载中的错误。如林庆彰等所谓黄宗羲在“十六字心传”问题上态度有“重大转变”问题;如司马朝军的《辨伪书目》中误收67种文献,却漏掉224种文献的问题;如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中考辨伪书的确切数目等,都是对清代史料的错误解读。诸如此类问题,笔者多有订正。

二、端正学风须打击假冒伪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端正学风须打击假冒伪劣(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
    一、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相关概念
        (一) 党员领导干部
        (二) 政德与政德观
        (三) 政德观培育
    二、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要素
        (一) 培育主体
        (二) 培育内容
        (三) 培育方式
        (四) 培育保障
        (五) 培育环境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特征
        (一) 意识形态性
        (二) 人民性
        (三) 时代性
        (四) 系统性
    四、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一) 锻造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
        (二) 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
        (三) 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
第二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灵魂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思想
        (二) 列宁的相关思想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
        (一) 中国古代官德的主要内容
        (二)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方法
        (三)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保障
    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
        (一) 毛泽东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二) 邓小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三) 江泽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四) 胡锦涛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五) 习近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第三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1949-2012)
    一、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
        (三) “左”倾思想影响下的迂回波折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时期的恢复发展
        (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时期的积极推进
        (三) 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时期的继续发展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历史经验
        (一) 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
        (三)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四) 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 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
第四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
        (一) 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
        (二) 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
        (三) 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
        (四) 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
        (五) 培育环境在调适中改善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挑战
        (一) 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
        (二) 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
        (三) 培育方式存在低效性弊端
        (四) 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
        (五) 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
    一、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
        (一) 理论逻辑: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二) 现实逻辑: 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
        (三) 实践逻辑: 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
    二、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目标
        (一) 国家层面的目标——明大德
        (二) 社会层面的目标——守公德
        (三) 个体层面的目标——严私德
    三、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原则
        (一) 主体维度: 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二) 内容维度: 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
        (三) 方式维度: 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
        (四) 保障维度: 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
        (五) 环境维度: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
第六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
        (一)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重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作用
        (三) 建立政德观培育的联动协作机制
    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
        (一) 培育政治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
        (二) 培育权力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
        (三) 培育修身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严私德”
    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
        (一) 丰富理论教育形式,充分透彻说理
        (二) 强化政德实践锻炼,力促知行合一
        (三)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发展线上教育
        (四) 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消解情感困惑
    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
        (一) 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
        (二) 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
        (三) 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
    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
        (一)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 建设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当前S省领导干部政德状况问卷调查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研究的状况
        1.2.2 国外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研究的状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从严治党的基本理论
    2.1 从严治党的概念界定
        2.1.1 从严治党的提出及发展
        2.1.2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含义
        2.1.3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2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列宁主义严格加强党的建设理论
        2.2.2 毛泽东严格加强党的建设思想
        2.2.3 世界政党治党经验的借鉴
    2.3 从严治党的现实基础
        2.3.1 从严治党是世情发展的需要
        2.3.2 从严治党是国情发展的需要
        2.3.3 从严治党是党情发展的需要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程
    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3.2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3.3 十六大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3.4 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4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4.1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4.1.1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4.1.2 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经验
        4.1.3 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4.1.4 当前思想建设的状况
    4.2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4.2.1 筑牢理想信念这个灵魂
        4.2.2 强固理论武装这个根本
        4.2.3 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
        4.2.4 夯实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4.2.5 弘扬民族的“根”和“魂”
    4.3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措施
        4.3.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4.3.2 加强党的理论武装
        4.3.3 以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
        4.3.4 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
        4.3.5 建立思想教育的制度机制
        4.3.6 探索思想建设的新方式
5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5.1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5.1.1 马克思主义建党的重要内容
        5.1.2 党保持先进和纯洁的必然要求
        5.1.3 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基础
        5.1.4 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组织保障
    5.2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5.2.1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组织原则
        5.2.2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
        5.2.3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根本措施
        5.2.4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
    5.3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制度
        5.3.1 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
        5.3.2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
        5.3.3 严格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和党内组织生活会
6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6.1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6.1.1 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
        6.1.2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6.1.3 党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6.1.4 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与核心
        6.1.5 党的作风建设的特点与思路
    6.2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6.2.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6.2.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6.2.3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作风
        6.2.4 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6.2.5 保持纯洁高尚的生活作风和优良家风
        6.2.6 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6.2.7 发扬“两个务必”的作风
    6.3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6.3.1 开展作风专项整治
        6.3.2 增强作风思想教育
        6.3.3 完善作风制度建设
        6.3.4 加强作风的监督
        6.3.5 严格作风的考评
        6.3.6 加大作风检查问责
        6.3.7 发挥领导干部模范作用
7 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
    7.1 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7.1.1 腐败的内涵与危害
        7.1.2 反腐的内涵与意义
        7.1.3 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7.1.4 反腐败历史发展与主要经验
    7.2 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7.2.1 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道路
        7.2.2 严格执行反腐倡廉责任制
        7.2.3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惩治腐败
        7.2.4 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治理
        7.2.5 创新和完善巡视方式和机制
        7.2.6 扎实推进反腐斗争法治化
        7.2.7 建立反腐严格的纪律预警
        7.2.8 加强反腐廉政文化建设
    7.3 构建新形势下反腐的有效机制
        7.3.1 构筑不想腐的思想机制
        7.3.2 强化不敢腐的惩处机制
        7.3.3 完善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8 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8.1 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8.1.1 制度和党的制度的基本理论
        8.1.2 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8.1.3 党的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8.1.4 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8.2 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8.2.1 科学的整体设计
        8.2.2 完善科学严格的制度体系
        8.2.3 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8.2.4 树立制度权威意识
    8.3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
        8.3.1 建立从严治党工作机制和责任制
        8.3.2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8.3.3 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8.3.4 建立制度执行检查机制
        8.3.5 健全和强化问责制度
        8.3.6 建立制度科学化评价体系
9 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9.1 政治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9.1.1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9.1.2 政治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9.1.3 新时代条件下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路径
    9.2 纪律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9.2.1 守纪律讲规矩的特殊意义
        9.2.2 严格依规管党治党
        9.2.3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10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10.1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
        10.1.1 始终对从严治党保持清醒认识
        10.1.2 以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为目标
        10.1.3 以党的主题主线为中心
        10.1.4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10.1.5 以管好领导干部为关键
        10.1.6 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保证
        10.1.7 以自身力量和群众监督解决存在的问题
        10.1.8 以强化纪律和制度约束为重点
    10.2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重要启示
        10.2.1 严字当头构建从严治党新常态
        10.2.2 重点在治确保从严治党在状态
        10.2.3 内外结合开辟从严治党的新思维
        10.2.4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促进从严治党上水平
        10.2.5 问题为导向形成治党与发展统一的新格局
        10.2.6 改革创新探索从严治党的新规律
        10.2.7 持之以恒务求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结语 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始终保持从严治党的自觉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1 诚信的内涵与特征
        2.1.1 诚信的内涵
        2.1.2 诚信的特征
    2.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2.2.1 诚信教育的内涵
        2.2.2 诚信教育的特征
    2.3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3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问卷综述及分析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3.1.2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2 大学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政治诚信问题
        3.2.2 学习诚信问题
        3.2.3 经济诚信问题
        3.2.4 就业诚信问题
        3.2.5 交往诚信问题
    3.3 大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3.3.2 学校诚信教育的不足
        3.3.3 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
        3.3.4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乏
        3.3.5 传统诚信教育的缺陷
4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4.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4.2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部分高校教师对于诚信教育工作的责任心不强
        4.2.2 诚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小
        4.2.3 诚信教育过于强调理论教育
    4.3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4.3.1 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诚信教育边缘化
        4.3.2 部分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空洞导致诚信教育内容的单一化
        4.3.3 部分高校诚信教育流于形式导致诚信教育缺乏实践
        4.3.4 部分高校教师行为失范导致诚信教育缺乏规范性
        4.3.5 社会、家庭、大学生未形成合力导致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
5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5.1 加强高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视
    5.2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5.3 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5.4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
    5.5 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研究的总体概况
        (二) 研究的多维视角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
    一、整体进展
        (一) 在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动态把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 在学风建设全局中全面审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个案呈现—以武汉大学为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二)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三)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三、主要问题
        (一) 思想认识方面
        (二) 教育活动方面
        (三) 规范建设方面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级分布
        (三) 学位类别分布
        (四) 学科分布
        (五) 工作经历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认知与遵守情况
        (一) 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情况
        (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遵守情况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影响因素
        (一) 社会和学界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 研究生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三) 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的主要期待
        (一) 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
        (二) 在招生录取、毕业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专项审查
        (三) 进一步提升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效性
        (四) 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章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
    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一) 设立专职机构
        (二) 制定政策法规
        (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以生为本,倡导自律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 签署誓言,倡导自律
        (三) 注重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三、加强教育,重在预防
        (一) 教育内容具体明确
        (二) 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四、强化监管,重在执行
        (一) 执法必严,违规必究
        (二)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第四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二) 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三) 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四)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五) 严明纪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六) 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 培育学术精神
        (二) 提升研究能力
        (三) 强化规范意识
第五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
    一、夯实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支撑
        (一) 深化招生改革,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二) 明确培养目标,推进培养机制改革
        (三)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 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建立正确的学术导向
    二、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大合力
        (一) 组织力量:健全机构,明确权责
        (二) 制度力量:明确标准,重在执行
        (三) 队伍力量:全员参与,各司其责
    三、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全程教育
        (一) 重视入学前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二) 加强入学阶段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三) 注重课程中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四) 抓实毕业环节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五) 做好网络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状况问卷调查
    附录三: 个别访谈
后记

(6)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基于对山西省农业科技专家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动态
        2、国外研究现状
    (四) 论文创新之处
一、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农业科技专家
        2、科学道德
        3、学风建设
    (二) 相关理论
        1、科学共同体理论
        2、科学道德理论
    (三) 农业科技专家的特点以及农业科技研究的特点
    (四) 农业科技专家科学道德问题的表现
        1、科研行为不端
        2、学术失范
        3、学风浮躁
        4、科研经费流失
        5、农业科技专家违反科学道德行为的危害
二、山西省农业科技专家科学道德的调查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过程
        1、问卷调查
        (1) 样本构成
        (2) 问卷设计
        (3) 信效度检验
        2、走访调查
    (三) 调查结果
        (1) 专家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认知状况
        (2) 专家对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基本判断
        (3) 专家对周围人群的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判断
三、我国农业领域科学道德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一) 社会环境对农业科技专家的影响
        1、“功利主义”之风盛行
        2、“官本位”思想
        3、“宽容失败”科研环境的缺失
    (二) 科技政策对农业科技专家的影响
        1、农业科研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2、农业科研评价机制不健全
        3、农业科研行为中欠缺完善的激励机制
        4、农业科研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5、农业科研领域缺乏长效的惩罚机制
    (三) 科技专家主观因素
        1、科学精神缺失
        2、错误的科研观
        3、缺乏科研诚信观念
四、农业科技专家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治理路径探析
    (一) 健全科技法制
        1、建立健全科技法制
        2、提高违反科学道德成本
    (二) 创新农业科研机制
        1、创新管理机制
        2、完善评价机制
        3、健全成果发表制度
        4、拓宽监督渠道
    (三) 弘扬科学精神
        1、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
        2、营造宽容失败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3、创建学术争论的环境
        4、破除学术“潜规则”
        5、淡化“官本位”意识
    (四) 加强自律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3、强化农业科技专家的自律教育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Abstract
致谢

(7)科技期刊编辑践行优良学风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学风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当前学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2.1 学术行为不端
    2.2 期刊同质化
    2.3 文风不严谨
3 编辑发挥引领和践行优良学风表率作用的对策
    3.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2 拓展学科专业知识, 提升编辑识“假”能力
    3.3 运用信息网络手段, 加强造假行为筛查
    3.4 同类期刊联盟打假, 加大造假惩罚力度
4 结语

(8)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相关概念研究
        (二) 高校学术失范的现状研究
        (三) 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研究
        (四) 高校学术失范的对策研究
        (五) 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学术规范相关问题及理论基础
    一、学术规范和学术失范的概念
        (一) 学术规范的概念
        (二) 高校学术失范的含义
    二、整治高校学术失范问题的意义
        (一) 为高校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 为学术研究创新和国家发展提供动力
        (三) 为转型期价值观的确立指明了方向
        (四) 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理论基础
        (一) 大学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与学术规范的内在统一
        (二) 学术伦理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建立
第二章 高校学术失范的表现及危害
    一、高校学术失范的表现
        (一) 抄袭他人作品、剽窃学术成果
        (二) 一稿多投、多发
        (三) 伪造实验数据,假冒研究成果
        (四) 搭便车署名,无偿占有他人成果
        (五) 关系操作,论文买卖交易
        (六) 杜撰参考文献和引文不规范
    二、高效学术失范的危害性
        (一) 损害了个人的名誉,加剧社会风气的腐败
        (二) 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阻碍了学术创新
        (三)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影响大学职能的发挥
        (四) 败坏了大学的学术风气,损害了高校声誉
        (五) 违背了学术研究的规律,阻碍了科技进步
第三章 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方面
        (一) 社会转型对高校学者学术价值观的冲击
        (二) 市场经济和行政力量对大学独立精神的侵蚀
    二、学术管理方面
        (一) 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
        (二) 教学管理工作弱化
    三、学术评价方面
        (一) 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二) 学术批评流于形式
    四、学术制度方面
        (一) 学术规范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二) 学术失范惩戒手段单一
    五、其他因素
        (一) 面向高校的学术期刊管理混乱
        (二) 网络滋生了高校学术失范
第四章 整治高校学术失范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外整治高校学术失范的经验启示
        (一) 建立学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二) 加强系统的学术诚信教育
        (三) 制定了可行的学术管理法规
        (四) 建立了严厉的惩戒制度
    二、整治高校学术失范的对策与建议
        (一) 重视价值观教育,培养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二) 开展规范化的课程教学,设立学术管理机构
        (三) 完善学术评价机制,规范学术评价程序
        (四) 健全学术规章制度,建立严厉的惩戒机制
        (五) 发挥网络舆论监督功能,强化面向高校的学术期刊责任意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调研报告整理
附录2:高校学术失范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风气与大学学风相关概念的解读
    2.1 对“社会风气”的界定
        2.1.1 社会风气的内涵
        2.1.2 社会风气的特征
        2.1.3 社会风气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2.2 大学学风的内涵与本质
        2.2.1 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
        2.2.2 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
第三章 转型期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表现极其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
    3.1 个人主义泛起与自由主义滋生的影响
    3.2 信仰的普遍缺失的影响
    3.3 道德意识淡薄的影响
    3.4 社会疏离感严重的影响
    3.5 拜金主义横行的影响
    3.6 腐败现象蔓延的影响
    3.7 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盲目“西化”的影响
第四章 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的原因
    4.1 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的外部因素
    4.2 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的内部因素
第五章 优化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对策
    5.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使之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同
    5.2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5.3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5.4 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推进优良学风建设
    5.5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想到作用促成优良学风的形成
    5.6 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5.7 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有关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伪·辨伪·文献辨伪学
        一、"伪"的多重涵义
        二、"辨伪学"的概念和分科
        三、"文献辨伪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文献辨伪学研究百年
        一、建国前
        二、建国后
    第三节 成就、不足及选题意义
        一、取得的成就
        二、新情况与突出问题
        三、选题意义及可行性说明
    第四节 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及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二、理论方法
        三、学术创新点
第二章 清以前的文献辨伪学
    第一节:文献辨伪学的滥觞——先秦
        一、学术述评
        二、先秦滥觞说
    第二节 文献辨伪学的形成——两汉
        一、《史记》和《汉书·艺文志》中的文献辨伪
        二、汉儒和《书》类文献真伪的争论
        三、王充的文献辨伪研究
        四、主要成就与文献辨伪学的形成
    第三节 文献辨伪学的初步发展——隋唐
        一、颜之推、刘炫的文献辨伪问题
        二、孔颖达、刘知几等的文献辨伪问题
        三、啖助、赵匡、柳宗元的文献辨伪
        四、隋唐时期的文献辨伪学成就
    第四节 文献辨伪学的繁荣——两宋
        一、欧阳修开宋代文献辨伪学风气之先
        二、郑樵的《诗序》辨伪
        三、朱熹的辨伪学成就
        四、宋儒的文献辨伪学成就
    第五节 文献辨伪学的继续发展——元明
        一、宋濂对诸子的考辨
        二、胡应麟对四部文献的辨伪
        三、梅鷟对《古文尚书》的考辨
        四、继往开来的元明文献辨伪
    小结:千年间文献辨伪学成就概要
第三章 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动因和外部环境
    第一节 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守卫圣经圣道,巩固专制政权
        二、处理遗留问题,甄别新见伪书
        三、增进学人素养,端正士林风气
        四、抨击盗版渔利
    第二节 文献辨伪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倡导儒教,承继道统
        二、稽古右文,倡导治学
        三、盛世百年,学术昌盛
    第三节 文献辨伪学发展的人文环境
        一、实学思潮与文献辨伪
        二、朴学风尚与文献辨伪
        三、经世致用与文献辨伪
    小结:社会·思想·学术与文献辨伪学
第四章 清初的文献辨伪(上)
    第一节 顾炎武的文献辨伪学
        一、顾炎武及其学术
        二、《书》类问题
        三、《易》类问题
        四、《左氏春秋》及其他文献杂论
    第二节 毛奇龄的文献辨伪学
        一、毛奇龄及其学行
        二、《古文尚书冤词》的文献辨伪学研究
        三、《诗传》、《诗说》等文献辨伪
    第三节 朱彝尊与辨伪学
        一、朱彝尊及其学术
        二、《书》类问题
        三、《诗》类问题
        四、《易》类问题
        五、群书杂辨
    第四节 姚际恒与辨伪学
        一、姚际恒及其着述
        二、《古文尚书》及孔《传》辨伪
        三、《诗序》及《中庸》辨伪
        四、《古今伪书考》别论
第五章 清初的文献辨伪(下)
    第一节 "图书"辨伪
        一、问题缘起
        二、黄宗羲等人的辨伪
        三、胡渭与"图书"辨伪的集成之作
    第二节 《古文尚书》辨伪
        一、清初的诸家考辨
        二、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
        三、马骕《古文尚书》辨伪与张穆《阎若璩年谱》订误
    第三节 《周礼》辨伪
        一、《周礼》辨伪问题概论
        二、毛奇龄的辨伪
        三、万斯大的辨伪
    小结:辨伪拾遗与辨伪成就
第六章 清中期的文献辨伪学(上)
    第一节 辨伪诸家(上)
        一、全祖望、卢文弨的文献辨伪
        二、戴震文献辨伪举隅
        三、钱大昕文献辨伪问题研究
    第二节 辨伪诸家(中)
        一、辑佚学家王谟的辨伪
        二、姚鼐、孙志祖的群书辨伪
        三、章学诚、崔述的文献辨伪学
    第三节 辨伪诸家(下)
        一、诸子辨伪中的异类
        二、辨伪与经世
        三、经学家、辑佚家、藏书家的辨伪
        四、《总目提要》的续笔
第七章 清中期的文献辨伪学(下)
    第一节:《古文尚书》辨伪
        一、《古文尚书》褒扬派
        二、《古文尚书》辨伪派
    第二节 《周礼》及《竹书纪年》辨伪
        一、《周礼》辨伪
        二、《竹书纪年》辨伪
    第三节 《总目提要》的文献辨伪学成就
        一、考辨伪书数量
        二、考辨伪书方法
        三、辨伪思想及理论
    小结:文献辨伪研究拾遗及成就
第八章 清后期的文献辨伪与古典辨伪学的终结
    第一节 文献辨伪学者(前)
        一、学术宗尚与文献辨伪
        二、校雠、辑佚中的文献辨伪
        三、辨伪杂识
    第二节 文献辨伪学者(中)
        一、《总目提要》文献辨伪的补足之作
        二、学风、时局与文献辨伪
        三、朴学余绪与文献辨伪
        四、目录学家、藏书家的文献辨伪
        五、辨伪拾遗
    第三节 文献辨伪学者(后)
        一、朴学殿军孙诒让与文献辨伪学
        二、皮锡瑞对文献辨伪研究的梳理总结
        三、康有为的治学以经世与文献辨伪研究问题
        四、其他成就
    小结:文献辨伪成就别论
第九章 结论
    一、清人完善的文献辨伪学体系
    二、清人杰出的文献辨伪学成就
    三、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的现代启示
附表
    附表五:《中国古代文献辨伪总目》
    附表六:《清以前的辨伪学者及其成就》
    附表七:《清代辨伪学者及成就》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四、端正学风须打击假冒伪劣(论文参考文献)

  • [1]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四所高校为例[D]. 王志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D]. 于瑶. 山东大学, 2020(12)
  • [3]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陈国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4]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黄颖君.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8(02)
  • [5]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D]. 朱华杰. 武汉大学, 2017(06)
  • [6]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基于对山西省农业科技专家的调查[D]. 艾菲. 山西农业大学, 2015(12)
  • [7]科技期刊编辑践行优良学风的思考[J]. 于照光.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8]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 赵文文. 扬州大学, 2013(04)
  • [9]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影响及对策研究[D]. 高群.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4)
  • [10]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 佟大群. 南开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正确的学风必须打击假冒伪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